新建输电线路(220kV雄关变-110kV坤天总降变)建设项目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0400MA6KMA2W8B | 建设单位法人:张跃刚 |
**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开发区 |
**省**市高新区**片区(江****社区)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输电线路(220kV雄关变-110kV坤天总降变)建设项目 | 项目代码:**** |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61-输变电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420-D4420-电力供应 |
建设地点: | **省**市****开发区,**省**市**区,**省**市**县 |
经度: 纬度: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4-01-26 |
**审〔2024〕2-3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2590 |
138.9 | 运营单位名称:**** |
****0400MA6KMA2W8B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公司 |
****0400MA6PE66M1C | 验收监测单位:******公司 |
915********749293T | 竣工时间:2023-01-11 |
2023-01-11 | 调试结束时间:2023-01-11 |
2024-05-24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06-21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s://gongshi.****.com/h5public-detail?id=395514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单回110kV输电线路从220kV****电站至110kV****电站,导线选用JL/LB20A-400/50型铝包钢芯铝绞线,**线路全长12.3km,其中架空线路长约12.2km,地下电缆线路长约0.1km。220kV****电站至玉江大道的架空线路段采用双回铁塔架设单边挂线,**高新区**片区内采用钢管杆单回路架设。共建成杆塔共39基,其中铁塔32基,钢管杆7基。 | 实际建设情况:**单回110kV输电线路从220kV****电站至110kV****电站,导线选用JL/LB20A-400/50型铝包钢芯铝绞线,**线路全长12.3km,其中架空线路长约12.2km,地下电缆线路长约0.1km。220kV****电站至玉江大道的架空线路段采用双回铁塔架设单边挂线,**高新区**片区内采用钢管杆单回路架设。共建成杆塔共39基,其中铁塔32基,钢管杆7基。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1、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必须切实做好施工扬尘、噪声的污染防治工作,严防施工扬尘、噪声对环境保护目标、动植物及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同时,按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及本报告提出的防治措施严格施工,减少水土流失,及时做好塔基占地范围内土地和植被恢复工作,并加强后期养护和维护,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项目已建线路无法避让生态红线及公益林,应采取保护措施,占用生态红线的应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及《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号)等相关生态保护红线政策要求。根据《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及《**省公益林管理办法》要求,对确需占用公益林的在开工建设前按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占用手续。 3、项目必须严格按《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 113-2020)及《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等相关规定设计、建设、运营。 4、认真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运行后输电线路两侧区域电磁环境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应限值的要求。 5、切实落实各项高压电安全防护措施,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牌等措施,避免闲杂等人进入输变电系统安全防护距离内,以保障人身安全。 6、该项目《报告表》经批准后,若发生重大变动,须另行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重新报批。 7、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项目建成投入试运行后,及时报告并按规定自行组织开展竣工环保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营。 8、**市生态环境****支队、****环境局**分局、**分局、高新分局要切实承担事中事后监管贵任,履行属地监管职责,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关于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监管工作机制的意见》(环执法〔2021〕70号)要求,加强对该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的监管。 | 实际建设情况:1、项目施工期定期洒水降尘,设置施工围挡,密闭搅拌,合理装卸,操作规范。施工时已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和噪声水平,经咨询工程周围的居民,本项目在施工时未发生噪声扰民的情况。 2、项目区临时施工占地下方植被恢复较好,整个施工期未发生水土流失情况。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已通过自主验收备案,详见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表附件7。 3、(1)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高新区**片区、**市**区、**市**县。有8基铁塔占用**区生态保护红线,有部分输电线路穿越**区生态保护红线,已取得******建设局、****政府、****政府原则同意意见,满足相关生态保护红线政策要求。 (2)项目涉及少量国家二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已办理理林勘手续,****草原局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云林许准〔2022〕1568号),****草原局临时占用林地行政许可决定书(**审批〔2022〕55号)。 3、项目设计、建设、运营按《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 113-2020)及《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等相关规定进行。 4、项目已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110kV输电线路沿线电磁环境敏感目标、110kV****电站厂界、220kV****电站本项目出线间隔的厂界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分别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4000V/m、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5、项目营运过程持续加强公众沟通和科普宣传,在各个需要的区域均设置了警示和防护指示牌。 6、项目《报告表》批准后,未发生重大变动。 7、项目已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根据《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的公告》(环境保护部 国环规环评[2017]4号,2017年11月20日起施行),建设单位已委托有资质单位正在办理竣工环保手续。 8、项目接受**市生态环境****支队、****环境局**分局、**分局、高新分局等主管部门的监管,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1 | (1)线路设备采购时,应选择表面光滑的导线,毛刺较少的设备,以减小线路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2)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和导线结构,以降低线路的电晕噪声水平,经过敏感点区域采用高塔架线,确保线路沿线各声环境敏感目标的环境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功能区标准限值要求。 (3)加强线路沿线巡查与宣传,确保线路电力保护区范围内不新增住房、学校、医院等建筑物环境敏感目标,避免环境纠纷。 (4)运行期做好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确保输电线路沿线的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功能区标准限值要求。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 (1)线路设备采购时选择表面光滑的导线,毛刺较少的设备,以减小线路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2)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和导线结构,以降低线路的电晕噪声水平,经过敏感点区域采用高塔架线,确保线路沿线各声环境敏感目标的环境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功能区标准限值要求。 (3)加强线路沿线巡查与宣传,确保线路电力保护区范围内不新增住房、学校、医院等建筑物环境敏感目标,避免环境纠纷。 (4)运行期做好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确保输电线路沿线的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功能区标准限值要求。 | 1、验收时,项目共设10个声环境监测点,1个输电线路声环境监测断面进行噪声监测,从监测结果来看,项目区110kV输电线路声环境敏感目标现状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区、2类区标准要求。110kV****电站的厂界环境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4类标准限值要求。 2、220kV****电站的本项目出线间隔处厂界环境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 3、110kV输电线路断面监测的声环境质量现状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要求。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1 | 各施工点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可回收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收集袋装后定期运往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站与当地生活垃圾一并处理。 项目产生的建筑垃圾收集后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按照当地城建部门要求进行处置。 塔基建设产生开挖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全部用于回填及绿化覆土不产生永久弃渣。产生的开挖土石方临时堆存在塔基临时施工场地一角,用于塔基区平铺回填利用;产生的剥离表土临时堆存于塔基临时施工场地一角,用作塔基区及塔基临时施工场地恢复植被及复耕用土。 | 经现场勘查,项目区内已无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废弃土石方等。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已统一运至附近的垃圾收集点。建筑垃圾收集后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已按照城建部门要求进行处置。塔基建设产生的开挖土石方,全部用于回填及绿化覆土,不产生永久弃渣。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表7 风险设施
1 | 项目输电线路架设严格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规定执行。输电线路穿越非居民区时,在工频电场强度大于4000V/m 且小于10kV/m 的耕地、园地等公众容易到达的场所区域内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加强线路日常管理和维护,使线路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在居民区附近设立相应的警示标志和防护标志,并做好警示宣传工作;对居民加强电磁环境宣传解释工作。 | 项目输电线路架设严格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规定执行。本次验收时,项目共设13个电磁环境监测点,1个输电线路监测断面进行电磁环境监测,从监测结果来看,110kV输电线路沿线电磁环境敏感目标、110kV****电站厂界、220kV****电站本项目出线间隔的厂界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分别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4000V/m、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1、本项目起点段依托220kV****电站。该项目于2010年10月27日,****保护厅以云环辐评审〔2010〕53 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了批复;2016年9月7日,****保护局以**辐验〔2016〕10号文同意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本工程仅进行导线的接入,新增的出线间隔由****公司投资建设,本项目不涉及出线间隔的相关建设内容。 2、本项目终点段依托110kV****电站,110kV****电站属于《云****公司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项目(一期4万吨)》的建设内容。2022年8月29日,****环境局以**审〔2022〕2-8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该变电站目前已建成,正在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本工程仅进行导线的接入,新增的出线间隔由云****公司负责投资建设,本项目不涉及出线间隔的相关建设内容。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1、本项目起点段依托220kV****电站。该项目于2010年10月27日,****保护厅以云环辐评审〔2010〕53 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了批复;2016年9月7日,****保护局以**辐验〔2016〕10号文同意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本工程仅进行导线的接入,新增的出线间隔由****公司投资建设,本项目不涉及出线间隔的相关建设内容。 2、本项目终点段依托110kV****电站,110kV****电站属于《云****公司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项目(一期4万吨)》的建设内容。2022年8月29日,****环境局以**审〔2022〕2-8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该变电站目前已建成,正在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本工程仅进行导线的接入,新增的出线间隔由云****公司负责投资建设,本项目不涉及出线间隔的相关建设内容。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1、植被恢复的总体要求 ①生态修复应充分考虑自然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制定生态修复方案,优先使用原生表土和选用乡土物种,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构建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植物群落,最终形成可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 ②生态修复的目标包括: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度和土壤肥力;维持物种种类和组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力。 ③生态修复应综合考虑物理(非生物)方法、生物方法和管理措施,结合项目施工工期、扰动范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边施工、边修复”。 2、植被恢复措施 ①保护原有生态系统。根据前面现状所述,工程评价区内主要植被类型为暖温性针叶林、暖温性灌丛和农田植被,因此,在植被修复过程中,必须尽量保护施工占地区域原有体系的生态环境,尽量发展以针叶林、灌草丛植被为主体的陆生生态系统。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植被修复措施不仅考虑植被覆盖率,而且需要在利用当地原有物种的情况下,尽量使物种多样化,避免单一。在保证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防止外来入侵种的扩散。在原生境下有分布外来物种的情况,需对已有的外来物种进行铲除,并针对其入侵机制对土壤等生境进行改良,保证植被修复的效率。 3、恢复植物的选择 生态适应性原则:植物生态习性必须与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相适应。恢复时还需考虑适合工程区的植被区系。 本土植物优先原则:乡土种在当地食物链中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与生境建立了和谐的关系,适应性强,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并且能体现当地地域特点。可根据评价区生态环境特点以及植被现状,选择区域乡土物种进行植被恢复。 4、按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及本报告提出的防治措施严格施工,减少水土流失,及时做好塔基占地范围内土地和植被恢复工作,并加强后期养护和维护,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1、根据现场调查,基施工平台、牵张场、施工便道等需要进行生态修复的区域已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生态修复,项目区域内无明显裸露地面。建设单位不作为生态修复的主体单位,****草原局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由主管部门统筹管理,详见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附件3、附件4。 2、项目区临时施工占地下方植被恢复较好,整个施工期未发生水土流失情况。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已通过自主验收备案,详见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附件7。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相关公告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