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各单位、全体教职工:
近年来,****政府对我校的改革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明确了“市校**、融合发展”的思路,****大学,以****大学为目标,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商师特色的转型发展路子,奠定了较好的校市融合发展基础。
****市委、市政府沟通协调,就关于深化我校和**市校市**工作达成重要共识,从2022年起连续三年,**市委、市政府“以项目运作”方式,每年财政预算1000万元用于支持我校硕士授权单位建设。专项资金主要围绕**市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开展项目**,联合科技攻关,为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经济发展强市、科技创新强市、城乡融合强市、幸福宜居强市、文化发展强市、**建设强市、党建引领强市“七个强市”奋斗目标,****学院智慧和方案。
为落实好2022年我校与**市的“校市**专项”,进一步深化政产研融合、推动校市校企**向纵深发展,现特向全校各单位、广大教师征集校市校企**意向项目,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以下专题为意向项目方向指南,不直接作为项目名称,申报项目也不限于以下专题。
专题一:推动**市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研究(编号:****)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现****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围绕怎样充分发挥我校人才、科技优势,结合产业布局、城市建设与发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专题二:**市**产业发展相关问题研究(编号:2022-002)
围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零部件、生命健康等**四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及其相关企业进行产学研**,解决相关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等。
专题三:**市科技协同创新问题研究(编号:2022-003)
围绕如何提升**市科技创新基础能力、深化科技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与持续协调发展等,对**市科技创**打造“枢纽经济”提供政策建议。
专题四:****学院高质量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编号:2022-004)
围绕怎样通过校市**的深入开展,推动我校学科交叉融合、**整合,提升我校科技、教学、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水平,有效提升我校教学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研究,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专题五:校市校企**相关政策研究(编号:2022-005)
围绕校市**战略定位,从校市校企**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实践,提供政策意见,深化校市**“**模式”。
专题六:校市校企**重大项目(编号:2022-006)
****事业单位的具体问题开展调研或联合技术攻关、试验研究、成果应用、科技服务等,****事业单位解决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技术难题及企业管理问题,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专题七:校市**共建研发平台项目(编号:2022-007)
分析研判**市经济社会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展需要和我校教学科研实际需要,选择校市两方面需求共性多、契合度高、应用前景好的领域,设计校市**共建研发平台,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和我校科研能力提升。
专题八:****学院申硕学科建设项目(编号:2022-008)
围绕我校生物与医药、社会工作和教育学科建设,推动学校学科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有机对接,实****学校学科建设融合发展。
三、征集办法
1.学校鼓励我校教师与****事业单位开展多形式、深层次的校市校企**,鼓励教师将个人研究专长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将论文写在**的大地上。
2.鼓励各单位依托已建立的协同创新平台、产学研**平台、****中心开展校市校企重大项目**,鼓励校内相近学科及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员组成联合科技团队,****学院、跨学科、跨研究平台**。
3.此次意向征集时间为2022年11月10日至11月25日。****中心将对征集项目进行汇总后,将与**市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开展项目论证、筛选,适时组织项目团队与**单位洽谈跟进、开展项目调研,并计划筹备项目对接洽谈会,最大限度促进签约及项目落实。
三、提交方式
请有**意向的教师根据个人学科专业优势或已有**基础,认真填报《****学院校市**项目意向登记表》(附件),以学院(平台、中心)为单位于2022年11月25日之前发送至邮箱:****@126.com。
联系人:李振峰 联系电话:189****1389
附件1:****学院校市**项目意向申报书
附件2:****学院校市**项目申报汇总表
****中心
2022年11月10日
![](http://wap.qianlima.com/imgs/xunhua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