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废气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1废气源强分析 ①硫化氢、氨 本项目产生****处理站运行时产生的异味,主要污染物为硫化氢、氨、臭气浓度。 根据美国EPA****处理厂恶臭污染物产生情况的研究,每处理1.00g的BOD5,可产生0.0031g的氨和0.00012g的硫化氢。根据工程分析,污水处理站废水处理量为60m3/d。根据表26可知,BOD5进水水质为80mg/L,处理效率为65%,则污水处理过程中恶臭污染物产生情况见下表。 表22 污水处理站恶臭污染物产生情况 污染源 | 污染物 | 废气产生情况 | 排放情况 | 产生量 (t/a) | 产生速率(kg/h) | 排放量 (t/a) | 排放速率 (kg/h) | 污水处理站 | 氨 | 2.8×10-3 | 3.19×10-4 | 2.8×10-3 | 3.19×10-4 | 硫化氢 | 1.08×10-4 | 1.24×10-5 | 1.08×10-4 | 1.24×10-5 | 根据计算可知,污水处理站氨的排放速率为3.19×10-4kg/h、硫化氢的排放速率为1.24×10-5kg/h。 ②臭气浓度 本项目采用****处理站废气中臭气的排放情况,类比****医院****处理站2。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23 臭气浓度类比分析一览表 序号 | 内容 | 本项目 | 类比资料 | 对比结果 | 1 | 废水来源 | 生活污水、医疗废水 | 生活污水、餐饮废水、医疗废水(传染病区废水、非传染病区废水) | 废水来源基本一致,且优于类比项目 | 2 | 废水量 | 47.15m3/d | 300m3/d | 本项目废水排放量远小于类比资料 | 3 | 废水处理工艺 | 缺氧+MBR膜+消毒 | 生物膜反应器+消毒+脱氯 | 废水处理工艺基本一致 | 4 | 废气处理方式 | 向池中定期喷洒除臭剂 | 投加除臭剂 | 废气处理方式一致 | 5 | 废气排放方式 | 无组织排放 | 无组织排放 | 废气排放方式一致 | 6 | 监测点位 | 污水处理站周边 | 污水处理站周边 | 达标分析监测点位一致 |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排放废水来源与类比资料基本一致;废水量远小于类比资料;废水处理工艺与类比资料基本一致,且对本项目更有针对性;废气排放方式一致;废气处理方式一致。 综上,类比资料具有可类比性,****医院于2020年5月27日例行监测报告(QY-Q-191202-38)数据,污水处理站2周边臭气浓度小于10(无量纲),****处理站周边臭气浓度不大于10(无量纲)。 ****处理站****医院厂界不一致,污水处理站距离最近一侧厂界约为8m,污水处理站异味经扩散后预计厂界处臭气浓度不大于10(无量纲)。 ③汽车尾气 本项目场院内设置停车位30个,车辆停靠会产生少量汽车尾气。****停车场为分散设置、主要停放小型车辆,汽车尾气排放量较少并且能够及时得到稀释扩散,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以及环境保护目标造成影响。 1.2废气达标排放论证 1.2.1污水处理站周边异味达标论证 本次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推荐模型中的估算模式(AERSCREEN****处理站周边氨和硫化氢的落地浓度进行估算。根据预测结果可知,氨的浓度为5.49×10-2mg/m3、硫化氢的浓度为2.12×10-3mg/m3。 根据类比分析可知,污水处理站下风向臭气浓度小于10(无量纲)。 综上,****处理站周边氨、硫化氢、臭气浓度均可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限值要求(氨1.0mg/m3、硫化氢0.03mg/m3、臭气浓度10(无量纲))。 1.2.2厂界异味达标论证 本次评价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推荐模型中的估算模式(AERSCREEN)对废气无组织排放源污染源进行估算,项目厂界处监控点的贡献浓度计算结果表如下。 表24 无组织排放废气结果表 污染因子 | 位置 | 计算结果(mg/m3) | 标准值(mg/m3) | 标准 | 达标情况 | 东厂界 | 南厂界 | 西厂界 | 北厂界 | 硫化氢 | 厂界 | 1.47×10-3 | 5.04×10-4 | 2.97×10-4 | 4.23×10-4 | 0.02 | GB31572-2015 | 达标 | 氨 | 5.69×10-5 | 1.95 | 1.15×10-5 | 1.64×10-5 | 0.2 | 由上表可知,厂界处硫化氢和氨的浓度值均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059-2018)限值要求,厂界达标排放。 根据预测分析,污水处理站周边臭气浓度可小于10(无量纲),经大气扩散后厂界处臭气浓度亦可小于10(无量纲),可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059-2018)限值要求,厂界达标排放。 1.3废气对周围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分析 根据预测分析可知,本项目厂界处硫化氢、氨、臭气浓度均可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059-2018)限值要求,预计废气经扩散后在敏感目标处的浓度值较小,不会对周围环境及周边居民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1.4废气处理可行性分析 本项****处理站异味,主要产生在调节池、一体式污水处理设备以及污泥储池,其中调节池和污泥储池均为与地下,加盖封闭;一体式污水处理设备地上池,且为封闭设备。采用定期喷洒除臭剂以减少异味的排放。 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HJ1105-2020)附录A中的表A.1,本项目废气处理可行性情况见下表。 表25 废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情况表 污染物产生设施 | 污染物种类 | 排放形式 | 可行技术 | 本项目 | 是否可行 | 污水处理站 | 硫化氢、氨、臭气浓度 | 无组织 | 产生恶臭区域加罩或加盖,投放除臭剂 | 池体加盖封闭,定期喷洒除臭剂 | 可行 |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废气处理方式具有可行性。 1.5大气污染物监测要求 根据HJ819-2017《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及HJ1105-2020《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要求,排污单位为掌握本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情况,应按照相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环境监测活动。主要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见下表。 表26 大气环境监测计划 污染物类型 | 点位 | 主要监测因子 | 频率 | 废气 | 污水处理站周边 | 硫化氢、氨、甲烷、氯气、臭气浓度 | 每季度1次 | 医院周界 | 硫化氢、氨、臭气浓度 | 每半年1次 | 2、水污染物 2.1废水水质源强确定 本次评****处理站进口进行了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可知,综合废水水质源强分别为:pH7(无量纲)、SS33mg/L、COD44mg/L、BOD517.6mg/L、氨氮0.431mg/L、总氮1.25mg/L、总磷0.06mg/L、粪大肠菌群数790MPN/L。 同时,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以及相关经验数据,废水水质情况见下表。 表27 本项目废水水质情况 单位:mg/L(pH除外) 废水量 (m3/d) | pH | SS | COD | BOD5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粪大肠菌群数 | 47.51 | 6~9 | 120 | 250 | 80 | 30 | 65 | 3.5 | 1.0×106MPN/L | 综上,本次选用“表26中”中的经验数据作为本项目各类水污染物源强。 ****处理站采用“缺氧+MBR膜+消毒”,处理规模为60m3/d,****处理站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该处理工艺各处理单元分段去除率及水质情况见下表。 表28 污水处理站各单元去除率及水质情况(单位:mg/L,去除率%) 处理单元 污染物 | 原水水质 | 调节池 | 缺氧池 | MBR膜 | 消毒器 | 去除率 | 出水 | 去除率 | 出水 | 去除率 | 出水 | 去除率 | 出水 | pH(无量纲) | 6~9 | -- | 6~9 | -- | 6~9 | -- | 6~9 | -- | 6~9 | COD | 250 | -- | 250 | 40% | 150 | 30% | 105 | -- | 105 | BOD5 | 80 | -- | 80 | 50% | 40 | 30% | 28 | -- | 28 | SS | 120 | -- | 120 | -- | 120 | 95% | 6 | -- | 6 | 总磷 | 3.5 | -- | 3.5 | 10% | 3.15 | 30% | 2.2 | -- | 2.2 | 氨氮 | 30 | -- | 30 | 20% | 24 | 50% | 12 | -- | 12 | 总氮 | 65 | -- | 65 | 20% | 52 | 50% | 26 | -- | 26 | 粪大肠菌群数(MPN/L) | 1.0×106 | -- | 1.0×106 | 10% | 9×105 | 10% | 8.1×105 | 99.5% | 4050 | 2.2废水排放达标分析 本项目废水排放情况见下表。 表29 本项目废水排放达标情况一览表 污染物 | 废水量 | pH | COD | BOD5 | SS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粪大肠菌群数 | 综合排水 | 浓度(mg/L) | -- | 6-9 | 105 | 28 | 6 | 12 | 26 | 2.2 | 4050个/L | 排放负荷(g/床位) | -- | -- | 33.26 | 8.87 | 1.89 | -- | -- | -- | -- | 执行标准 | 浓度(mg/L) | -- | 6-9 | 250 | 100 | 60 | 45 | 70 | 8 | 5000个/L | 排放负荷(g/床位) | -- | -- | 250 | 100 | 60 | -- | -- | -- | -- | 达标情况 | 达标 | 达标 | 达标 | 达标 | 达标 | 达标 | 达标 | 达标 | 废水经处理后pH、SS、COD、BOD5、粪大肠菌群数均符合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表2的限值要求,氨氮、总氮、总磷均能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2/365-2018)三级限值要求,****处理厂收水水质要求。即本项目经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处理厂,排放去向合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显著不利影响。 本项目废水排放口基本情况如下: 表30 本项目建成后全院废水排放口基本情况表 序 号 | 排放口编号 | 排放口地理坐标 | 废水排放量/(万t/a) | 排放 去向 | 排放 规律 | 间歇排放时段 | ****处理厂信息 | 经度 | 纬度 | 名称 | 污染物种类 | 《****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599-2015)的A标准 浓度限值/(mg/L) | 1 | DW001 | 117.196543° | 39.133664° | 1.734 | ****处理厂 | 连续 | / | ****处理厂 | pH | 6~9(无量纲) | COD | 30 | BOD5 | 6 | SS | 5 | 氨氮(以N计) | 1.5(3.0) | 总磷 | 0.3 | 总氮 | 10 | 粪大肠菌群数 | 1000(个/L) | 2.3废水污染物监测要求 根据HJ819-2017《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及HJ1105-2020《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要求,排污单位为掌握本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情况,应按照相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环境监测活动。主要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见下表。 表31 废水环境监测计划 污染物类型 | 点 位 | 主要监测因子 | 频 率 | 废水 | 污水总排放口 | 流量 | 在线监测 | COD | 每周1次 | pH | 2次/日 | SS | 1次/周 | 粪大肠菌群数 | 1次/月 | BOD5、氨氮、总磷、总氮 | 每季度1次 | 污水处理设备等设施的日常使用及维护 | 平时 | 2.4污水纳管可行性分析 ****处理厂位于**市**区外环线南侧,于1993年4月建成投入运行,占地面积29公顷,之后于2009年进行了升级改造,升****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40万m3/d,污水处理采用多级A/O及强化生物脱单工艺,出水水质达到GB18918-2002《****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其中12m3/d为一级A标准作为再生水水源,28万m3/d为一级B标准,然而无法满足现行的《****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599-2015)A标准要求,****处理厂实施迁址重建及水质提标,以满足现行的DB12/599-2015 A标准。 ****处理厂(新厂)位于京津唐高速公路与外环线**线夹角西北侧,占地面积约26.73公顷,污水处理规模为60万m3/d,污水处理工艺采用“AAO工艺+深床滤池+臭氧氧化+紫外消毒”工艺,出水执行DB12/599-2015《****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A标准。收水范围包括三部分,分别为:(1)环内东郊系统(北至普济河道、均富路、 新开河,南至成林道、卫国道以南,西至子牙河、海河,**外环线);(2)北部新区新开河以南地区;(3)环内张贵庄子系统 (与张贵庄系统共用)。 根据**市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与信息共享平台发****集团****公司****处理厂新厂自行监测数据,****处理厂新厂出水水质能够达标排放。监测数据见下表。 表32 ****处理厂(新厂)出水水质监测结果表 监测位置 | 监测项目 | 单位 | 监测结果 | 标准限值 | 是否 达标 | 2021.8.1 | 2021.9.2 | 总排口 | pH值 | 无量纲 | 6.883~7.243 | 6.875~7.181 | 6-9 | 是 | 动植物油 | mg/L | 0.36 | 0.35 | 1.0 | 是 | 粪大肠菌群数 | MPN/L | 0 | 40 | 1000 | 是 | 色度 | 倍 | 4 | 2 | 15 | 是 | 石油类 | mg/L | 0.21 | 0.22 | 0.5 | 是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mg/L | 0.05 | 0.05 | 0.3 | 是 | 氨氮 | mg/L | 0.046~0.068 | 0.026~0.072 | 1.5(3.0)* | 是 | 化学需氧量 | mg/L | 8.719~11.904 | 8.664~12.489 | 30 | 是 | 悬浮物 | mg/L | 4 | 4 | 5 | 是 | 总氮 | mg/L | 1.848~3.185 | 5.356~6.219 | 10 | 是 | 总磷 | mg/L | 0.081~0.090 | 0.059~0.189 | 0.3 | 是 | 生化需氧量 | mg/L | 4.7 | 5.0 | 6 | 是 | 六价铬 | mg/L | 0.004 | 0.004 | 0.05 | 是 | 烷基汞 | mg/L | / | 0 | 不得检出 | 是 | 总镉 | mg/L | 0.0001 | 0.0001 | 0.005 | 是 | 总铬 | mg/L | 0.03 | 0.03 | 0.1 | 是 | 总汞 | mg/L | 0.0001 | 0.0001 | 0.001 | 是 | 总铅 | mg/L | 0.00389 | 0.00288 | 0.05 | 是 | 总砷 | mg/L | 0.001 | 0.0005 | 0.05 | 是 | 注*: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执行括号内的排放限值。 根据上表可知,****处理厂新厂出水水质主要指标均达到《****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599-2015)中A标准。 本项目位于**市**区进步道21号,****处理厂的收水范围内,本项目排水量占该厂处理能力份额很小,因此,本项目运营期外排废水经市政污水管网****处理厂处理,外排废水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2/356-2018)三级标准及《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的预处理标准要求,****处理厂的进水水质要求,排水去向合理。 综上所述,本项目废水实现达标排放,且废水有明确的去向,不会对周围地表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2.5废水处理可行性分析 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要求,综合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执行预处理标准时宜采用一级处理或一级强化处理+消毒工艺。****处理站采用“缺氧+MBR膜+消毒”的处理工艺,属于二级处理工艺,符合相关要求,故废水处理具有可行性。 3、噪声 本项目室外产噪设备包括电梯机房、空调室外机组、空调室外机,单台源强约为60~70dB(A);室内产噪设备为污水处理设备水泵和空压机,单台设备源强约为70~75dB(A)。本项目噪声源见下表。 表33 主要噪声设备一览表 编号 | 源强 | 数量 | 位置 | 单台设备源强(dB(A)) | 综合源强 (dB(A)) | 持续时间 | 1 | 主楼电梯机房 | 1 | 主楼楼顶 | ~70 | ~70 | 24小时 | 2 | 副楼电梯机房 | 1 | 副楼楼顶 | ~70 | ~70 | 24小时 | 3 | 空调室外机组 | 1 | 主楼楼顶 | ~70 | ~70 | 24小时 | 4 | 空调室外机 | 48 | 副楼墙体外侧,其中北侧外墙23台、南侧外墙25台 | ~60 | 北侧~74 南侧~76 | 24小时 | 5 | 污水处理站水泵 | 3 | 污水处理设备间内 | ~70 | ~75 | 24小时 | 6 | 空压机 | 1 | 污水处理设备间内 | ~75 | ~75 | 24小时 | 3.1室内设备噪声 本项目室****处理站****处理站风机,位于主楼一层污水处理间内。本项目选用低噪声设备,并设计有消声减振措施,污水处理间内墙壁、顶板、门等做隔声处理,隔声量约为20dB(A)。 本项目室内设备噪声源强及对主楼病房的噪声影响情况见下表。 表34 运营期室内设备对主楼病房的噪声影响预测值 噪声源 | 位置 | 数量(台) | 单台设备源强(dB(A)) | 隔声量 (dB(A)) | 与临近敏感目标距离(m) | 预测结果 (dB(A)) | 综合噪声(dB(A)) | 水泵 | 主楼一层污水处理间内 | 3 | 70 | 20 | 10.8 | 34.3 | 37.3 | 空压机 | 1 | 75 | 20 | 10.8 | 34.3 | 根据平面设计,污水处理站远离病房设置,噪声源在采取上述噪声、振动的防治措施后,可满足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2类区)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排放限值A类房间和B类房间昼间标准限值的有关规定,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预计设备噪声、振动不会对建筑内人员产生不利影响。 对室内噪声源,建设单位在结构设计中,还应符合GB50118-20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在采取有效隔声、减振等措施,合理布局的情况下,各室内噪声源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同时建设单位在设计和施工中应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以达到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排放限值的相关要求,从而确保拟建项目的声环境质量。 3.2室外设备噪声 3.2.1厂界达标预测 采用点声源噪声距离衰减模式计算各噪声源对厂界影响,以噪声距离衰减公式计算各噪声源对各边界的影响,预测结果见下表。 表35 厂界噪声预测结果表 预测点位 | 产噪设备 | 噪声源强dB(A) | 隔声量 dB(A) | 与厂界距离m | 贡献值dB(A) | 叠加值dB(A) | 东厂界 | 主楼楼顶电梯机房 | 70 | 15 | 30 | 25.5 | 48.7 | 副楼楼顶电梯机房 | 70 | 15 | 12 | 33.4 | 主楼楼顶空调室外机组 | 70 | 10 | 25 | 37.0 | 副楼北侧外墙空调室外机 | 74 | 5 | 15 | 45.5 | 副楼南侧外墙空调室外机 | 76 | 5 | 16 | 44.9 | 南厂界 | 主楼楼顶电梯机房 | 70 | 15 | 18 | 29.9 | 49.2 | 副楼楼顶电梯机房 | 70 | 15 | 15 | 31.5 | 主楼楼顶空调室外机组 | 70 | 10 | 71 | 28.0 | 副楼北侧外墙空调室外机 | 74 | 5 | 24 | 41.4 | 副楼南侧外墙空调室外机 | 76 | 5 | 11 | 48.2 | 西厂界 | 主楼楼顶电梯机房 | 70 | 15 | 20 | 29.0 | 46.0 | 副楼楼顶电梯机房 | 70 | 15 | 50 | 21.0 | 主楼楼顶空调室外机组 | 70 | 10 | 24 | 37.4 | 副楼北侧外墙空调室外机 | 74 | 5 | 23 | 41.8 | 副楼南侧外墙空调室外机 | 76 | 5 | 21 | 42.6 | 北厂界 | 主楼楼顶电梯机房 | 70 | 15 | 11 | 34.2 | 46.7 | 副楼楼顶电梯机房 | 70 | 15 | 52 | 20.7 | 主楼楼顶空调室外机组 | 70 | 10 | 9 | 45.9 | 副楼北侧外墙空调室外机 | 74 | 5 | 51 | 34.8 | 副楼南侧外墙空调室外机 | 76 | 5 | 69 | 32.2 | 由上表可知,室外设备噪声对东、南厂界的噪声影响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昼夜间(昼间60dB(A)、夜间50dB(A))标准限值要求,对西侧、北侧厂界的噪声影响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类昼夜间(昼间70dB(A)、夜间55dB(A))标准限值要求,厂界噪声达标。 3.2.2环保目标处达标预测 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可知距离本项目临近的环保目标主要为院区主楼、副楼病房,南侧通余里住宅楼以及东侧朝晖里住宅楼。 本项目室外设备对环保目标的噪声影响情况如下表。 表36 室外设备噪声对环保目标的影响值 序号 | 环保目标 | 与环保目标距离 | 影响预测值 (dB(A)) | 1 | 通余里 | 25 | 32 | 2 | 朝晖里 | 25 | 32 | 3 | 主楼病房 | 7.2 | 43 | 4 | 副楼病房 | 22 | 33 | 由上表可知,室外噪声源对周围50m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噪声影响值可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昼间60dB(A),夜间50dB(A))标准限值要求。 3.3噪声防护措施 为了进一步减轻设备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在设计时应考虑建筑墙体,设备间不设窗户,设双层门,采用足够厚的实墙,同时墙体采用吸声材料。 ②选用噪声值低的新型低噪声设备,安装位置尽量远离厂界及环境保护目标,避免对环保目标产生影响。 ③做好减噪措施,对变频调速水泵等产生的基础振动,作好机座的减震基础,可安装阻尼弹簧、减振器等进行消声减振,避免产生噪声和振动影响。 3.4噪声监测方案 表37 噪声监测方案 监测点 | 具体位置 | 监测指标 | 监测频次 | 执行排放标准 | 厂界外1m处 | 东、南、西、北四侧厂界外1m | 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 | 1次/季度 | 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2类、4类限值 | 4、固体废物 4.1固体废物产生情况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一般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以及危险废物。其中废包装物属于一般固体废物;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及《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医疗垃圾、废药物列入“名录”中,需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①一般固体废物 本项目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为药品、器材使用的各种废包装物,年产生量约为1.5t/a。 ②生活垃圾 ****医院工作人员生活垃圾、门诊及病房等生活垃圾等。其中医院工作人员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平均产生量为0.4kg/人计,门诊病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1kg/人计,病房病人及月子会所客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计。门诊人数为26人/d,病房床位为150张,月子会所床位数为6张,员工人数为140人。 由此计算,生活垃圾产生量为49.86t/a。 ③医疗垃圾 本项目营运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医疗废物,主要来自病房、检验室等,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医发[2003]287号),具体可分为5类,分别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本项目医疗废物分类详细情况见下表。 表38 医院医疗废物分类目标 序号 | 类别 | 废物名称 | 产生科室 | 一 | 感染性废物 | 感染性医疗废物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如: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 ①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 ②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1]、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2]及一次性医疗器械[3]; ③废弃的被服; ④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一次性口腔治疗盘、一次性手套等;一次性口杯、纸巾、胸巾等; 4、废弃的血液、血清; 5、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6、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7、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 检验科、病房、手术室、治疗室、化验室等 | 二 | 病理性废物 | 病理性医疗废物指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组织等。主要有: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2、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 | 手术室 | 三 | 损伤性废物 | 损伤性废物指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如: 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 手术室、 注射室等 | 四 | 药物性废物 | 药物性废物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如: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 ①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 ②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 ③免疫抑制剂 | 药房 | 五 | 化学性废物 | 化学性废物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如: 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 影像科、中心供应室、治疗室等 | 注:[1]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2]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是指临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的指套、手套、阴道窥镜、肛镜、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臀垫等接触完整黏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 [3]一次性医疗器械指《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所规定的用于人体的一次性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物品。 | 由以上分析可知,医疗废物来源广泛、成份复杂,如化学试剂、过期药品、一次性医疗器具、手术产生的病理废弃物、有毒有害废液等,废弃物成份包括金属、玻璃、塑料、纸类、纱布、废液等,往往还带有大量病毒、细菌,具有较高的感染性。 参考《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医院污染物产生、排放系数,****医院医疗废物产生量核算系数为0.65kg/床﹒日,本项目设置床位150张,则经核算,医疗废物产生量为35.6t/a。类比******医院医疗废物产生情况可知,医疗废物中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占比分别为45%、10%、10%、15%及20%,则经核算,本项目门急诊住院综合楼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产生量分别为16.02t/a、3.56t/a、3.56t/a、5.34t/a及7.12t/a。 本项目门诊量为26人/天,医疗垃圾按每人平均每天产生量0.2kg计,故医疗废物产生量为1.9t/a。 本项目治疗、诊疗医疗废物统计见下表。 表39 各医疗废物产生量一览表 项目 | 类别 | 床位数 | 产生系数 | 占比 | 年产生量(t/a) | 病房 | 感染性废物 | 150张 | 0.65kg/床﹒日 | 45% | 16.02 | 病理性废物 | 10% | 3.56 | 损伤性废物 | 10% | 3.56 | 药物性废物 | 15% | 5.34 | 化学性废物 | 20% | 7.12 | 小计 | 35.6 | 门诊 | 感染性废物 | 26人 | 0.2kg/日 | 60% | 1.14 | 药物性废物 | 40% | 0.76 | 小计 | 1.9 | 综上,本项目医疗废物产生量为37.5t/a,其中感染性废物产生量为17.16t/a、病理性废物产生量为3.56t/a、损伤性废物产生量为3.56t/a、药物性废物产生量为6.1t/a、化学性废物产生量为7.12t/a。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本项目产生的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固废,编号为HW01医疗废物,经妥善收集后暂存在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收集处理。 ④污水处理站污泥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污水处理站每消解1kg BOD5,产生绝干污泥0.6kg,本项目年消解BOD5 合计为0.86t,则产生绝干污泥量为0.52t/a,本项目污泥脱水使用板式压滤机,脱水后污泥含水率约70%,则,项目污泥(含水率70%)产生量约1.73t/a。 污水处理站污泥属于医疗废物中的感染性废物,需集中收集后交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 ⑤化粪池污泥 本项目病床床位150张、月子会所床位6张、门诊患者按日门诊量10%计即2.6人(按3人计),每人每日粪便量为150g,则化粪池污泥产生量为8.71t/a。 化粪池污泥属于医疗废物中的感染性废物,需集中收集后交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 ⑥污水处理站废耗材<, /P> ****处理站使用紫外线消毒器对废水进行消毒,其主要组成部分为紫外灯管。根据设备厂家提供的资料,紫外灯管装填量为0.1t,预计每年更换一次,故废灯管产生量为0.1t/a。 本项目使用MBR膜对废水进行处理,根据设备厂家提供的资料,过滤膜填充量为0.5t,预计每年进行一次更换,故废过滤膜产生量为0.5t/a。 污水处理站废耗材属于医疗废物中的感染性废物,产生量合计为0.6t/a,需集中收集后交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 本项目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见下表。 表40 固体废物产量及类别 名称 | 来源 | 类别及 编号 | 产生量(t/a) | 形态 | 主要成分 | 有害成分 | 产废周期 | 危险特性 | 处置措施 | 感染性废物 | 治疗诊疗活动 | HW01医疗废物 | 841-001-01 | 28.2 | 固态 | 血、尿、便污染的纱布、棉球、被服、一次性医疗用品等 | 感染性疾病 | 每天 | In | 交有资质单位处理 | 损伤性废物 | 841-002-01 | 3.56 | 固态 | 针头等 | 病毒、细菌 | 每天 | In | 病理性废物 | 841-003-01 | 3.56 | 固态 | 人体器官组织等 | 病毒、细菌 | 每天 | In | 化学性废物 | 841-004-01 | 6.1 | 固态 | 化学试剂 | 化学试剂 | 每天 | T/C/I/R | 药物性废物 | 841-005-01 | 7.12 | 固态 | 药品 | / | 每天 | T | 废包装物 | 药品、器材等拆包 | 841-001-007 | 1.5 | 固态 | 废包装材料 | —— | 1年 | —— | 物资回收部门回收 | 生活垃圾 | 生活办公 | —— | 49.86 | 固态 | 生活垃圾 | —— | 每天 | —— | 城管委清运 | 由上表统计可知,本项目医疗垃圾产生量为48.54t/a、废包装物产生量为1.5t/a、生活垃圾产生量为49.86t/a。医疗垃圾集中收集后交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废包装物外售给物资回收单位、生活垃圾由城管委负责定期清运。各类固体废物去向合理,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4.2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要求 4.2.1一般固体废物 本项目废包装物等一般固体废物应遵循以下要求: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禁止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混入。 (2)贮存、处置场的使用单位,应建立档案制度。应将入场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下列资料,详细记录在案,长期保存,供随时查阅。 (3)贮存、处置场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应按GB15562.2-1995《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规定进行检查和维护。 综上所述,在保证对固体废物进行综合利用、及时外运并完善其在厂内暂存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固体废物不会对外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4.2.2危险废物 4.2.2.1危险废物贮存场所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医疗垃圾贮存场所(设施)基本情况见表38。 表41 医疗垃圾贮存场所(设施)基本情况 序号 | 贮存场所(设施)名称 | 危险废物名称 | 危险废物类别 | 危险废物代码 | 位置 | 占地面积 | 贮存方式 | 贮存能力 | 贮存周期 | 1 | 医疗垃圾暂存间 | 医疗废物 | HW01 | 841-001-01 841-002-01 841-003-01 841-004-01 841-005-01 | 医疗垃圾暂存间 | 10m2 | 专用包装容器 | 1t | 日产日清 | 2 | 污泥储池 | 841-001-01 | 地下 | / | 储池 | 3t | 1个月 | 3 | 化粪池 | 841-001-01 | 地下 | / | 储池 | 20t | 3个月 | (1)医疗垃圾暂存间 医疗废物在主楼和副楼各个楼层的污物间暂存后统一运输至院区医疗垃圾暂存间储存。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医疗废物属于HW01危险废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1修订)、《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HJ421-2008)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管理。 医疗垃圾暂存间内设置医疗废物专用收集箱(20L/个,加盖,内衬防渗、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袋),用于分类收集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目前医院已针对不同类的医疗废物设置单独的专用收集箱,但尚未张贴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院内工作人员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器具每天利用84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医疗废物经院内工作人员收集后,分类贮存于有黄色警示标识的防渗、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袋内,垃圾袋上系中文标签(产生单位、日期、类别等),再称重、记录,交有资质单位每天清运一次。医疗垃圾暂存间每天冲洗一次,并设置紫外线灯管进行消毒。 本项目产生的医疗废物暂存于医疗垃圾暂存间内,建筑面积10m2,最大贮存量为0.5t,医疗废物日产日清。本项目医疗垃圾最大暂存量为0.209t,故医疗垃圾暂存间的贮存能力可满足本项目的需求。 (2)污泥储池 污水处理站配套建设有污泥储池,为全地下储池,尺寸为2m*2m*1m,有效容积为3m3,最多可暂存污泥3t。经工程分析可知,****处理站污泥产生量为1.73t/a。污泥每月集中清运一次,则污泥池的有效容积可满足本项目的需求。 (3)化粪池 院区目前设有单独的化粪池一座,为全地下池,尺寸为5m*3.5m*1.5m,有效容积为20m3,最多可暂存污泥20t。经工程分析,本项目化粪池污泥产生量为8.71t/a,每季度集中清运一次,则化粪池的有效容积可满足本项目的需求。 4.2.2.2厂内运输过程环境影响分析 由于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具有高度传染性,因此在院内科室间储运、污物间暂存运至医疗垃圾暂存间储运以及外运过程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病房、诊室、手术室等高危区必须采用双层废物袋或可密封处理的聚丙烯塑料桶。手术室产生的针头等锐器不应和其他废物混放,使用后要稳妥安全地放入防漏、防刺的专用锐器容器中。锐器容器要求有盖,并做好明显的标识,防治转运人员被锐器划伤引起疾病感染。 (2)对医疗废物必须按照国家****总局制定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行分类收集,并及时打包、消毒。废物袋的颜色为黄色,印有盛装医疗废物的文字说明和医疗废物警示标识,装满3/4后就应由专人密封清运至暂存点。废物袋口可用带子扎紧,禁止使用订书机之类的简易封口方式。 (3)医院应在病区与废物存放点之间设计规定转运路径,以缩短废物通过的路线。要求使用专用手推车,要装卸方便、密封良好,废物袋破裂时不至于外漏,还要易于消毒和清洁。 (4)医院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国国务院令第380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的禁止性规定: ①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②禁止邮寄医疗废物。禁止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医疗废物。有陆路通道的,禁止通过水路运输医疗废物;没有陆路通道必须经水路运输医疗废物的,应当****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方可通过水路运输。禁止将医疗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体上运输。 4.2.2.3委托处置过程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各种危险废物拟交有危****公司处理。 4.2.2.4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要求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1修订)、《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HJ 421-2008)的要求,在收集、存放和运输时加强如下措施: ①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做好医疗废物的源头分类,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交接的方法和程序。 ②依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制定具体的分类收集清单,实施相应的分类管理流程,重点加强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③医疗废物的包装应当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HJ421-2008)要求。严格规范医疗废物暂存场所(设施)管理,不得露天存放,防止二次污染。 ④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交由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建立交接登记制度,按照医疗废物的种类、数量做好交接登记,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认真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 ⑤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⑥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防护措施。 ⑦严格执行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医院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综上所述,在建设单位严格对项目产生的医疗垃圾进行全过程管理并落实相关要求的条件下,本项目危险废物处理可行、贮存合理,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4.2.3生活垃圾 本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采用分类收集、装袋;****管理部门进行清运处理。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措施符合《**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要求。 4.3固体废物防治方案 表42 固体废物防治方案 固废暂存区类别 | 管理指标 | 管理要求 | 执行标准 | 医疗废物 | 医疗废物的产生量、运出量、去向等 | 做好日常记录,检查固体废物暂存、委托处理情况 |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0年修正,2011年1月8日施行);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 | 污水处理站污泥、化粪池污泥 | 清掏**行监测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GB 18466-2005) | 一般固废暂存间 | 一般固废的产生量、运出量、去向等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 | 生活垃圾 | 分类收集 | / | 《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4月29日发布,2020年9月1日起施行)“第四章 生活垃圾”及《**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市****委员会公告(第四十九号),2020年7月29日) | 5、区外污染源 区外污染源调查范围主要为本项目选址1km范围的工业企业和2.5km范围内的高架污染源以及200m范围内的道路噪声。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1km范围内无工业企业,2.5km范围内无高架源,周围200m范围内道路噪声包括北侧进步道的道路交通噪声以及西侧五经路的大路交通噪声。本项目区外污染源分布情况详见下表。 表43 项目周边污染源列表 类别 | 区外污染源 | 污染物 | 污染因子 | 方位 | 与厂界距离(m) | 交通道路 | 进步道 | 交通噪声 | 噪声 | 北 | 8 | 五经路 | 交通噪声 | 噪声 | 西 | 5 | 表44 交通噪声主要参数 道路名称 | 道路等级 | 宽度/行车速度 | ****中心线的距离(m) | 建筑与交通干线间地面状况 | 进步道 | 城市主干路 | 20m/40km/h | 30 | 人行道 | 五经路 | 城市主干路 | 20m/40km/h | 36 | 人行道 | 道路类比**市其他交通道路交通噪声声级分析各交通噪声对本项目病房楼的影响。 采用线声源衰减公式预测交通噪声对厂界的影响,公式如下: 式中:L预测——预测点噪声值,dB(A); L边界——交通干线边界实测噪声值,dB(A); D——****中心线的距离,m; DO——****中心线距离,m α——地面覆盖系数,取决于地面状况,α=0或α=1.5,结合本项 目实际,取1.5。 △S——由遮挡物引起的衰减量,dB(A),取0。 根据上述预测公式,预测道路交通噪声对临近道路一侧建筑的噪声影响值见下表。 表45 道路交通噪声对项目的噪声影响值 道路名称 | 最大噪声值 | 对本项目的影响值 | 执行标准 | 达标情况 | 昼间 | 夜间 | 昼间 | 夜间 | 进步道 | 65 | 53 | 35 | 23 | 4a类 | 达标 | 五经路 | 65 | 53 | 34 | 22 | 4a类 | 达标 | 根据上表,北侧进步道、西侧五经路对本项目的昼夜间噪声值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要求,因此交通噪声对本项目病房楼影响不大。 为预防区外交通噪声对本项目病房楼的影响,建设单位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如下噪声防治措施,以降低交通噪声对本项目病房楼的影响。 严格按照GB50118-20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建造,选用优质且减噪的建筑材料,提高临路病房楼建筑的隔音效果,保证病房楼室内允许噪声级。根据当前建筑四步节能的要求,建筑物朝向道路一侧安装双层中空玻璃窗和选用隔声建材,隔声窗合理选型,并确保玻璃和窗框、整窗和墙壁的密封,以免通过孔、缝漏声。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病房楼室内噪声可满足GB50118-20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相应使用功能的要求(病房昼间噪声值≤45dB(A),夜间噪声值≤35dB(A))。 6、环境风险分析 6.1风险调查 本项目涉及的风险物质主要包括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有毒有害原辅材料理化性能见下表。 表46 主要理化性能指标 名称 | 理化特性 | 可燃/爆炸性 | 毒性毒理 | 84消毒液(次氯酸钠) | 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熔点(℃):-6; 沸点(℃):102.2; 相对密度(水=1):1.10; 溶于水。 | 本品不燃 | LD50:5800mg/kg(小鼠经口) | 本项目实施后涉及的风险物质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见下表。 表47 项目风险物质的数量及分布情况 名称 | 年消耗量 | 暂存位置 | 最大暂存量 | 84消毒液 | 0.11t | 库房 | 0.033t | 医疗垃圾(除污泥外) | 38.1t | 医疗垃圾暂存间 | 0.209t | 污水处理站污泥 | 1.73t | 污泥储池 | 0.144t | 化粪池污泥 | 8.71t | 化粪池 | 2.178t | 本项目实施后84消毒液存放在库房中,医疗垃圾存储在医疗垃圾暂存间内、污泥存储在污泥储池中、化粪池污泥储存在化粪池中。库房、污水处理间、医疗垃圾暂存间、污泥储池以及化粪池均进行防渗、防腐处理,有专门人员看管。 6.2环境风险识别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技术评价导则》(HJ169-2018)附录B识别危险物质并计算其总量与临界量比值。 表48 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统计表 序号 | 物质名称 | 控制项目 | 最大存储量t | 临界量 | Q值 | 取值依据 | 1 | 84消毒液 | 健康危险急性毒性物质(类别1) | 0.033 | 5t | 0.0066 |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2中的“健康危险急性毒性物质” | 2 | 医疗垃圾 | 0.209 | 5t | 0.0418 | 3 | 污水处理站污泥 | 0.144 | 5t | 0.0288 | 4 | 化粪池污泥 | 2.178 | 5t | 0.4356 | 合计 | 0.5128 | 评价 | Q<1 |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1。 6.3污染途径分析 根据项目情况,本项目主要危险物质污染途径见下表。 表49 主要危险物质分布情况及影响途径 序号 | 风险物质名称 | 影响途径 | 1 | 84消毒液 | 泄漏出少量的游离氯可能引起中毒 | 2 | 医疗垃圾 | 转运过程中发生泄漏,恶臭气体进入大气环境污染空气;如遇降水,泄漏物料可能通过雨水进入雨水管网从而污染地表水体。 | 3 | 污水处理站污泥 | 4 | 化粪池污泥 | 6.4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要求 (1)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消毒剂泄露风险防范 ①设专人负责试剂贮存、院区内运输以及使用,按照其物化性质、危险特性等特征采取相应的安全贮存方式; ②建立严格的入库管理制度,入库时严格检验物品质量、数量、包装等情况,入库后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定期检查; ③应具备足量的干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及一定量的干沙,并定期检查灭火器状态及其有效期等。 2)医疗垃圾泄漏事故风险防范 本项目医疗垃圾的暂存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及其修改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设置,并且每日定期使用紫外线消毒灯进行消毒,危险废物定期交由资质单位处理。在上述处理措施执行条件下,各类医疗垃圾泄露事故风险较小。 3)医疗废水泄漏事故风险防范 ****处理站内地面进行硬化处理,符合防火、防爆、通风、防晒等安全要求;调节池、消毒池、污泥储池等构筑物应严格按照相应标准和规范进行防渗漏处理,防止污水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有效避免地下水污染。 (2)环境风险应急措施 ①定时检查各类消毒剂及危险废物储存情况,泄露等环境风险****医院****管理部门报告。 ②发现盛装消毒剂或危险废物的容器出现破裂或渗漏情况时,立即更换破损容器,收集清理泄露物质;泄露至地面的医用酒精应及时用洗水棉、桶进行收集。 ③发生火灾时应利用现场配备的干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进行灭火,若火势难以控制,及时请求消防部门支援。灭火后对地面残留物质进行清理,作为危废处置。 (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通过对污染事故的风险评价,建设单位和各有关部门应制定实施突发性事故应急预案,降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概率,消除事故风险隐患。根据环保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企业事业 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环保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等的规定和要求,建议建设单位尽快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向企业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同时注意编制的应急预案应与沿线各区域、各相关企业应急系统衔接。 6.5结论 综上,本项目在落实一系列事故防范措施,制定完备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和应急组织结构,保证事故防范措施等的前提下,本项目环境风险可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