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环境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9月28日-2022年10月9日。
联系电话:0876-****905 0876-****850****服务中心受理窗口)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市**路38****环境局
邮 编:663099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500kv柳井变220kv接入系统工程建设项目 | 项目名称: 500kV柳井变220kV接入系统工程 建设单位: **** 建设性质:** 建设地点: **市、**县、**县、**县 主要建设内容:(1)变电工程:扩建间隔工程3处,****电站扩建1回220kV户外GIS出线间隔至柳井站,****电站扩建1回220kV户外GIS出线间隔至柳井站、500kV****电站(拟建)扩建间隔。 ①****电站扩建间隔:220kV ****电站已投产运行,220kV 配电装置为双母线接线,采用户外GIS配电装置。变电站现状为2台主变;220kV出线现有2回,分别是**线,**I线。220kV出线远期备用3回,共6回。本期工程利用原**间隔改接至500kV****电站,同时扩建一回220kV****电站。本期老山站内原**1出线间隔、母联间隔设备均不需要改造,本期仅需在站内扩建一个220kV ****电站。 ②****电站扩建间隔:220kV ****电站已投产运行,220kV 配电装置为双母线接线,采用户外GIS配电装置。变电站现状为2台主变、220kV 出线3回,分别为**站 2回,至老山站1回。本期工程利用原老山间隔改接至 500kV ****电站,同时扩建一回220kV****电站。本期**站内原老山1出线间隔、母联间隔设备均不需要改造,本期仅需在站内扩建一个220kV****电站。 ③500kV****电站扩建间隔:本期仅在站内扩建两个220kV出线间隔,220kV出线构架由500kV****电站工程完成,本期土建需扩建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支架及基础、电缆沟等。 (2)输电线路工程:**4回输电线路:包括220kV柳井至老山单回输电线路(总长49.5km)、220kV柳井至**单回输电线路(总长22km)、220kV开老线单解口入柳井站输电线路(同塔双回路6.5km+单回路2km)、220kV听马线双解口入柳井站输电线路(听湖侧20.5km+**侧19.5km)。 ①柳井至老山220kV线路(A回):线路从拟建的500kV****电站东南侧单回路出线,从柳井彝族乡和塘子边之间穿过,跨过文都线后,左转向东走线,北侧避开铝土采**,南侧绕开珠江上游及滇东南喀斯特地带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右转向东跨过文马高速后,在红石岩上寨和红石岩下寨之间穿过,进入**县,避开草果凹塘、水井坎、**下寨、**村、艾家湾、高石坎、核桃坝、老旧寨等,在下坝跨越35kV小威线路,继续向东南侧单回走线,跨过**河,右转在竹箐和荒田之间穿过,平行原开老线走线,在**县水地房附近为避开炸药库,和原开老线线路换走廊,然后平行原开老线在其北侧走线,最终接入220kV老山站。本工程位于**省**市、**县、**县、**县。 ②柳井至**220kV线路(B回):线路从拟建的500kV****电站东南侧出线,出线后向北走线,钻500kV柳井至**线路,在车基塘和大石坎之间走线,然后线路左转向北,避让****采石场、****搅拌站与冼古塘村,线路沿西北方向平行原开老线西侧走线,沿线避开**市石材加工片区、500kV通砚线解口入柳井站线路、大箐水库、部分村寨等敏感点,在220kV**站南侧约1km处跨越拟建文麻高速,最终接入220kV**站。本工程位于**省**市。 ③开老线单解口π接柳井站220kV线路(C回):线路从拟建的500kV****电站东南侧出线,出线后向北走线,钻500kV柳井至**线路,在大石坎和麦子地之间走线,而后线路左转,****电厂,东侧避让采**和探**,最终在洗古塘村东侧约4公里处,220kV开老线G104、G103塔附近分别接入220kV开老线π接点。本工程位于**省**市。 ④听马线双解口π接柳井站220kV线路(听湖侧为D回,**侧为E回):线路从拟建的500kV****电站东南侧采用两个同塔双回出线,线路从柳井彝族乡和塘子边之间穿过,跨过文都线后,在咪扎可附近左转向东走线,南****开发区和珠江上游及滇东南喀斯特地带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北侧在铝土矿界牌探矿权边缘走线,跨过文马高速后继续向东走线,进入**县,在草果凹塘和白岩子之间穿过,避开水淹坝等寨子。听湖侧双回线路在蒿子冲东侧0.7km处220kV听马线#99、#100塔附近π接入听马线。**侧双回线路在田房东侧0.5km处220kV听马线#103、#104塔附近π接入听马线。本工程位于**省**市、**县。 项目投资:总投资2819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70.5万元,占总投资的0.6%。 | (一)施工期 1、废气 扬尘:施工粉尘主****中心、输电线路架设施工土石方开挖、设备安装、建设材料堆放、弃土场扬尘(弃****电站施工期产生的土石方临时堆放产生的)、运输车辆等造成的扬尘,影响因子为TSP 和 PM10,呈无组织排放。 对策措施:牵张场选址远离居民住宅区;采取洒水降尘措施;避免原材料的露天堆放,粉状物料运输应采用密闭式槽车封闭运送; 避免在大风时进行易起尘物料的施工作业等,减小施工扬尘影响。 2、废水 废水:****电站间隔扩建工程、输电线路工程施****电站生活设施或附近村庄生活设施,施工现场不设营地,仅产生少量洗手废水,用于洒水降尘。****中心在现场设临时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经旱厕收集后,经化粪池预处理,定期清掏用作农肥。巡检中心采用商品砼浇筑,建设期间的养护废水为自然蒸发,输电线路塔基浇筑产生的混凝土搅拌冲洗废水,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塔基混凝土搅拌和洒水降尘,不外排。 对地表水的影响分析:本项目220kV 柳井至老山单回输电线路(A 回)需跨越**河3次,跨越河段属于地表水Ⅲ类水域,水域主要功能为农业和景观,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珍稀鱼类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跨越处采取一档跨越,不在河中立塔;施工期间禁止施工废污水和固体废物排入水体,通过加强施工管理,严禁在水域内清洗机具、捕鱼、渣土下河等破坏水**的行为,本项目建设不会影响**河被跨越处的水体功能。 对策措施:①****中心施工营地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周边农户清掏用作农肥;变电站间隔扩建、输电线路工程施****电站生活设施或附近村庄生活设施,生活污水不外排。②塔基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塔基混凝土搅拌和洒水降尘,不外排。③涉及**河的河段,线路采取跨越处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严禁发生污染水体的行为。 3、声环境 噪声:①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采用人工开挖基础施工噪声较小,施工期短,****电站围墙内昼间进行,不影响站外居民的正常休息。②输电线路共设置53个牵张场,架设线路施工过程噪声主要来源于场地平整、挖土填方、土建、钢结构及设备安装调试和架线施工过程等几个阶段中,噪声源强为 70~100dB(A)。输电线路夜间不施工,牵张场的布置尽量选择荒草地或裸露地,且远离居民点,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③****中心施工期噪声最大贡献值为 86dB(A),昼间施工噪声在40m处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的标准(昼间:70dB(A),夜间:55dB(A)),夜间施工噪声在场界180m处能够满足标准要求。为减小施工噪声,项目禁止夜间施工。****中心布置在500kV ****电站围墙****电站征地范围内,周边400m 无居民点分布,夜间禁止施工,不会发生噪声扰民现象。 对策措施: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施工设备,噪声源尽量远离居民区;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避开居民休息时间,禁止夜间施工;经过居民区的施工车辆限速禁鸣等。 4、固体废物 线路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2972m3,全部回填并压实垒筑在塔基周边做护坡,本项目输电线路没有弃土产生,不设弃渣场;混凝土、砂石、废砖块等建筑垃圾产生量约0.73t,回填于塔基基坑及周围低洼处。项目无永久弃渣产生。 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巡检中心及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52.5kg/d,整个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0.475t。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施工人员生活****电站、****电站垃圾桶收集后纳入当地环卫系统;巡检中心、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至柳井镇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5、生态环境 (1)占用生态红线的符合性分析 ****电站****电站占地范围内,****中心布置在500kV****电站围墙****电站征地范围内,不涉及新征用地,不会影响区域自然植被。输电线路涉及占用**省生态保护红线;涉及(跨越)珠江上游及滇东南喀斯特地带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 35 基/11.1KM,涉及(跨越)**边境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32基/12.8KM。 环评对输电线路涉及(跨越)生态红线的5个区域进行了线路选线唯一性论证,具体内容如下: ①区域1涉及生态红线路径唯一性论证(B回路): 经过环评单位调查,区域1涉及生态红线区域内铁塔为11基。环评对涉及段提出了南、北、中(推介)三个方案进行比较。 南方案路径(对比方案): 220kV柳井至**单回输电线路从拟建的500kV****电站东南侧出线,出线后向南走线,在B2-B3(设计编号)穿越500kV柳井至**线路,线路往西北方向走线,横穿**市****园区和**省**县**塘铝土**继续向南方向走线,线路避让八哥山、山家寨后平行220kV老开线西侧朝**站平行走线,线路沿线避开**市石材加工片区、大箐水库、部分村寨等敏感点,在220kV**站南侧约1km处跨越拟建天猴高速后,线路到达220kV**站。 北方案路径(对比方案): 220kV柳井至**单回输电线路从拟建的500kV****电站东南侧出线,出线后向北走线,在B3-B4(设计编号)穿越500kV柳井至**线路,在车基塘和大石坎之间走线,然后线路左转向北,跨越220kV老开线后,平行于天猴高速走线,待线路到达古木镇时线路向西方向走线,避让民房后线路跨过天猴高速,再次跨越220kV老开线后,线路沿220kV老开线平行走线,线路沿线避开**市石材加工片区、大箐水库、部分村寨等敏感点,在220kV**站南侧约1km处跨越拟建天猴高速后,线路到达220kV**站。 **案路径(推荐方案): 220kV柳井至**单回输电线路从拟建的500kV****电站东南侧出线,出线后向北走线,在B3-B4(设计编号)穿越500kV柳井至**线路,在车基塘和大石坎之间走线,然后线路左转向北,避让****采石场500m以上,于古木镇东南侧约1.7km处****搅拌站与冼古塘村,在原220kV老开线西侧朝**站平行走线,线路沿线避开**市石材加工片区、大箐水库、部分村寨等敏感点,在220kV**站南侧约1km处跨越拟建天猴高速后,线路到达220kV**站。 根据生态红线规划,本期南方案路径占用生态红线最少,共涉及生态红线区域2塔基、0.5km。但如从南方案走线,线路需从**市****园区和**省**县**塘铝土**横穿,根据《****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安全距离不小于300m。露天采石场必须与居民点、工厂等建筑物和公路、输电线路等公共设施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本项目线路不能满足安全距离,在矿山爆破作业时会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走线基本无法实施。且线路经过较多村寨,施工协调难度大,协调困难,需要对约900m2房屋进行拆迁,南方案不可行。北方案路径占用生态红线较少,但如从北方案走线,因路径通道限制,在洗古塘村附近避让村庄后,线路需从**光伏厂区范围走线,不能取得同意。且线路经过古木镇时,周围房子较多,施工协调难度大,协调困难,需要对约1300m2房屋进行拆迁,线路连续跨越220kV老开线2次,不能满足《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要求。综上,北方案不具可行性。根据以上三个方案对比,**案为最优方案,在采取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后对生态红线区域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②区域2涉及生态红线路径唯一性论证: 经过环评单位调查,本期线路后半段位于生态红线区域,涉及生态红线区域内铁塔4基。本工程对涉及段提出了南、北两个进行比较。 北方案路径(推荐方案): 220kV 开老线单解口入柳井站输电线路同塔双回从拟建的500kV****电站东南侧出线,出线后向东北方向绕行,在C5-CJ3(设计编号)穿越500kV柳井~**线路,跨越206省道文都线后,东侧绕开柳井彝族乡麦子地,从文马高速隧道上方跨过,从古木镇长石盆和柳井彝族乡歪头山之间走线,东侧避开**省**县歪山头铝土矿,西侧避****发电厂,最终在220kV老开线G103和G104附近利用分歧塔分开,解口220kV老开线。 南方案路径(对比方案): 220kV 开老线单解口入柳井站输电线路同塔双回从拟建的500kV****电站东南侧出线,出线后向东北方向绕行,在C5-CJ3(设计编号)穿越500kV柳井~**线路,跨越206省道文都线后,东侧绕开柳井彝族乡麦子地,从文马高速隧道上方跨过,从古木镇长石盆和柳井彝族乡歪头山之间走线,沿东侧****公司歪山头铝土矿边缘走线,跨过旧寨后,最终在220kV老开线G91和G93附近利用分歧塔分开,解口220kV老开线。 本期南方案路径不占用生态红线,但如从南方案走线,线路需从****公司歪山头铝土矿边缘走线(占用铁塔2基),根据《****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安全距离不小于300m,本项目线路不能满足安全距离,在矿山爆破作业时会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线路经过喀斯特区域,地形受限,立塔困难,不具备施工条件。线路经过旧寨,无法避让民房,需要对一定量房屋进行拆迁,施工协调难度大。因地理条件因素,村寨位于较矮地方,因喀斯特区域地质条件不稳定,在基础施工过程中,落石容易对村寨造成影响,存在较**全隐患。综上,南方案不具可行性。北方案(推荐方案)线路路径较短,线路经过村寨较少,地势平坦,便于施工协调。涉及跨越生态红线1.519km,4个塔基涉及占用生态红线。施工期在采取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后对生态红线区域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且本项目为输变电项目,在运行过程中无三废产生,运行期对生态红线的影响不大,故北方案可行。 ③区域3涉及生态红线路径唯一性论证: 根据路径选择原则及现场踏勘调查结果,线路起止点分别位于500kV柳井变和220kV****电站。线路沿线的敏感点主要为生态红线、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重要的矿产**、军事设施等,因此本工程线路路径选择应结合已经收集到的敏感点数据,合理避让。根据以上原则,故基于航空线对本工程提出了北、中、南三个方案进行比较。 **案路径(推荐方案): 线路从拟建的500kV****电站东南侧单回路出线,从柳井彝族乡和塘子边之间穿过,跨过文都线后,左转向东走线,北侧避开铝土采**,南侧绕开珠江上游及滇东南喀斯特地带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右转向东跨过文马高速后,在红石岩上寨和红石岩下寨之间穿过,进入**县,穿过生态红线,避开草果凹塘、水井坎、**下寨、**村、艾家湾、高石坎、核桃坝、老旧寨等,****村委会干沙坡村附近解口跨越35kV小威线,线路从跨越处继续向东南侧单回走线,从220kV听马线双解口中间穿过(与220kV听马线无交叉),跨过**河,右转在竹箐和荒田之间穿过,左转避开南侧拟建3~5吨炸药库保护范围,平行于旧线路走线,在**县水地房附近为避开15吨乳化炸药炸药库,和旧线路临时换走廊,平行于原老开线在其北侧走线,最终接入220kV老山站。 北方案路径(对比方案): 线路从拟建的500kV****电站东南侧单回路出线,从柳井彝族乡和塘子边之间穿过后,向东北方向走线,横穿探**避让界牌村后穿越500kV柳井~**线路,在大井位置跨越220kV开老线,在朵可附近跨越110kV落西线,避让村子后在干田附近跨越110kV鹿西I、II回线,线路到达上马草再次穿越500kV柳井~**线路,避让四门后右转向**向走线,避让龙树脚,上马草、马额上寨后,在嘎机下寨附近穿越220kV听马线(同塔双回),线路依次避让马街、小箐、芭蕉箐、**冲后最终接入220kV老山站。 南方案路径(对比方案): 线路从拟建的500kV****电站东南侧单回路出线,向东南方向走线,避让一面锣,夹马石,三角地村后向**向走线,跨过喀斯特区域避让桃子树村后,在绿差冲附近穿越220kV听马线(同塔双回路),跨过**河,右转在竹箐和荒田之间穿过,左转避开南侧拟建3~5吨炸药库保护范围,平行于旧线路走线,在**县水地房附近为避开15吨乳化炸药炸药库,和旧线路临时换走廊,平行于原老开线在其北侧走线,最终接入220kV老山站。 根据生态红线规划,本期北方案路径占用生态红线最少,共有19个塔基,8km涉及生态保护红线。 北方案(对比方案)经过歪头山采**域,根据《****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安全距离不小于300m。露天采石场必须与居民点、工厂等建筑物和公路、输电线路等公共设施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本项目线路不能满足安全距离,在矿山爆破作业时会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在龙树脚附近有无法避让情况:根据《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中表13.0.4-3 在无风情况下,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应满足2.5米,根据风偏、摇摆角计算,线路中线左右两侧15米,涉及的房屋均需要拆迁。若线路平行于500kV线路走线,在芹菜塘村附近左转走线,线路无法跨越开老线(图中黄色线条),因开老线位于山顶走线,本期**线路因高程无法跨越开老线。且线路距离村子最近点约85米,在施工过程中,塔基爆破,放线等过程中会产生落实,对村子安全隐患较大。本期线路需穿越500kV线路2次,跨越220kV线路1次,跨越110kV线路2次,不能满足《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要求,北方案不具可行性。 南方案共涉及生态红线区19km,61个塔基。路线与运行的1条220kV双回线路存在交叉,线路运行隐患大,不满足规程规范交叉跨越要求。线路在夹马石村经过喀斯特较高山脉,施工难度特别大,难避让村寨。与推荐方案相比依旧涉及大量生态红线无法避开,且靠近军事管制区,进入军事保护区内,不能取得军队同意。综上,南方案不具可行性。 三个方案均无法避开生态红线,且南无法取得军队的同意,****政府规划部门同意,线路沿线交叉跨越多,停电困难,且有无法跨越情况,线路沿线涉及大量村寨,线路位于村寨上**顶,塔基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落石,会对下方村寨的安全造成较大隐患,不可行。综合考虑,**案为推荐方案。 ④区域4涉及生态红线路径唯一性论证: 本段线路为听马线双解口π接柳井站220kV线路,线路从拟建的500kV****电站东南侧采用两个同塔双回出线在蒿子冲东侧0.7km处接入听马线,本段涉及生态红线区1个塔基为DJ19,该塔基为已建220kv听马线原有塔基,不可取代,本次未在生态红线区域内**塔基。本段线路具有唯一性。 ⑤区域5涉及生态红线路径唯一性论证: **案路径(推荐方案): 本线路跨过**河,右转在竹箐和荒田之间穿过,平行原开老线走线,在**县水地房附近为避开炸药库,和原开老线线路换走廊,然后平行原开老线在其北侧走线,最终接入220kV老山站。 北方案路径(对比方案): 北方案在A50+1塔基右转,跨过**河,避让生态红线,后跨越**河,右转然后平行原开老线在其北侧走线,最终接入220kV老山站。 本期北方案路径不占用生态红线,北方案避让生态红线后需穿越董速大寨铅锌多金属矿勘查区域,根据《****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安全距离不小于300m。露天采石场必须与居民点、工厂等建筑物和公路、输电线路等公共设施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北方案线路不能满足安全距离,在矿山爆破作业时会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且本段地形为河谷地形,需跨越河流及山脊,山脊不具备立塔条件。综上,北方案不具可行性。推荐方案线路路径较短,线路经过村寨较少,便于施工协调。推荐方案可行。 环评提出的占用生态红线减缓措施:本项目涉及珠江上游及滇东南喀斯特地带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和**边境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主导功能为生物多样性维护及水土保持,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执行以下措施以减小对生态红线的影响。 在设计时主要采取如下措施:线路铁塔远离水体,线路经过林区时,采用高跨设计,按主要树种的自然生长高度加7m跨越距离确定导线和铁塔高度,避免大范围砍伐林木和“剃山头”的现象。施工中通过采用空中张力放线技术,也大大减小了放线通道的林木砍伐量。在杆塔设计中,通过优化坡比,减少铁塔基础尺寸,从而缩小塔基占地,减少塔基开挖范围,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适应山丘塔位高差较大的地形,所采用的塔型均设置了全方位高低腿,减少塔位平降基土方,避免塔位地表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对塔位表层无植被或植被很稀疏的塔基,采取人工植被保护基面及边坡。 对水土流失可能很严重的塔位,采取人工植被,保护基面及边坡。人工植被必须在满足电气安全间隙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视具体情况植草皮或移植矮小杂草及灌木。 建设施工期间采取如下措施:设置施工控制带,对施工场地四周进行围挡、严格限制施工机械和人员活动范围,必要时使用地表铺垫(如彩条布、草垫、钢板垫等),在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采取小型塔,加大档距,抬升导线高度,减少林木砍伐和植被破坏。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塔基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对占地红线范围内的表土进行剥离存放,用于绿化恢复;临时堆土及时回填,控制其堆存规模及范围;尽量利用现有道路,减少临时施工道路的开辟并控制新开道路宽度,减少新增临时占地。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存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态垃圾等固体废物应及时运出生态保护红线外并按要求处置。开挖塔基基础时,应制定合理的放线开挖措施,尽量不降或少降基面,保留原地形和自然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山坡处应用编织袋将开挖的土块装好,并堆放整齐,防止土、石块顺坡丢弃,从而减少天然植被的破坏。在铁塔塔材堆放区、组装区、起吊区及工器具堆放区铺设草垫或棕垫及枕木,防止塔材摆放、撬动组装、起吊作业时破坏地表植被。另外,无施工道路区域采用索道运输施工材料,不得拓宽或开辟新的施工便道。架线施工时,不得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设置施工营地及牵张场地等临时施工场地。展放导引绳的通道应规定只设一条,施工人员不得随意踩踏出多条通道。加强施工人员生态保护教育,发放宣传手册,严禁捕猎、捕食野生动物和随意砍伐、践踏植被。在现场设环境保护宣传牌、警示牌。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尽量避开野生动物分布区,生态恢复采用本地植被,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生物多样性。导地线架设时,采用动力伞展放导引绳,不砍伐施工通道,不影响沿线的植被生态,不排放污染物。施工废水和废渣应杜绝直接向保护区水体排放,应将施工废水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得外排;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收集集中后清运出保护区。施工期应尽量避开雨季,最大程度地减少雨季水力侵蚀;如无法完全避开雨季,则采取临时挡护和覆盖的措施。施工工序要安排科学、合理,土建施工一次到位,避免重复开挖。施工中的临时堆土点应远离水体,施工弃土、弃渣应运出保护区外妥善处置。采用苫布对开挖的土方及沙石料等施工材料进行覆盖,避免水蚀和风蚀的发生。施工机具应避免漏油,如发生漏油应收集后,外运至具有相应危废处理资质的专业单位妥善统一处置。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并进行植被恢复。 通过加强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施工管理措施,本工程对保护区的影响可减少到最小程度。 运营期间采取如下措施:运行期加强管理,加强对巡检人员的培训,巡检人员固定巡检通道,减少运行期植被削枝量,降低对生态红线的影响。 (2)占地影响 变电工程区包括巡检楼工程0.14hm2,扩建间隔工程0.25hm2。输电线路区包括:220kV柳井至老山单回输电线路5.98hm2,220kV柳井至**单回输电线路2.56hm2,220kV开老线单解口入柳井站输电线路1.31hm2,220kV听马线双解口入柳井站输电线路5.71hm2。本项目占用耕地0.67hm2,林地6.31hm2,草地3.52hm2,其他土地5.20hm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25hm2。工程铁塔点位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重叠77个塔位,根据《****办公厅印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电网规划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8〕142 号)文件中“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建立健全全省电网建设绿色通道,为电网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土**部门要明确规划调整、用地预审等工作的深度要求,简化办事程序,加快用地审批。对 220 千伏及以下项目,****电站用地进行预审。加大电网建设支持力度,妥善解决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土地方面,电网企业要及时将每年度电网建设项目用地计划报送国土**部门。国土**部门在编制年度用地计划和项目用地预审时,要优先安排电网建设项目用地。输电线路塔基建设用地,原则上按属地管理以县(市、区)为单位打捆上报农用地转用审批,不再办理集体土地征收审批手续。塔基建设用地补偿必须依法保障当地群众的正当权益,经济补偿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塔基用地只做土地登记备案,不颁发土地使用证,不得上市;变电站建设按照国家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政策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等对电力产业用地手续的相关要求,线路路径选线已取得县级行政部门原则同意意见。项目为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线性工程,为民生工程,根据输变电工程特点,在做好环评提出的各项保护措施后,可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对基本农田的影响。 占用基本农田减缓措施:(1)项目施工期间占用的基本农田较多,占用基本农田区域采用跨越式,由于基本农田内会破坏农作物,建设方对被临时征占农地农户进行相关的经济补偿;(2)沿线占用基本农田区域地形较平坦,施工期间注意合理保护和利用表土;表土应按《水保报告》的有关要求进行堆置保存,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3)施工单位不得超计划占地施工,禁止牵张场等临时用地占用基本农田,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农田。保护农灌沟渠,避免施工对沿线农灌系统造成影响。(4)根据输变电工程特点,位于农田区域的塔基施工结束后,可以移交给当地村民复耕。 (3)植物、动物影响 ①植物植被影响 项目线路共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地1.6118hm2,占用省级二级公益林地0.1356hm2,其中永久占用1.0068hm2,临时占用0.7406hm2。项目在选址选线阶段已避让国家一级公益林、省级一级公益林,占用的林地保护等级符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要求。项目输变电线路工程为跨越式穿过公益林地区域,不影响整体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同时,根据占用的林地和生态公益林面积,建设方编制了补偿方案,及时足额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等费用。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省公益林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相关要求。 对一般植物的影响:项目评价区域面积较大,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变电站及输电线路为点状结构,对一般性植物不会形成明显的生态阻隔,几乎不会对植物种子的散布造成影响,营运期间不会影响沿线植物的生殖,亦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某种植物的遗传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更新。对保护植物造成的影响:评价区域共有4种国家II级保护植物,分别是董棕、红椿、香果树和金毛狗。董棕主要分布于山脚或山腰地带,输变电塔基建设一般位于山顶,因而基本不会对其造成不利影响。金毛狗分布于评价区边缘地带,大部分植株与拟建线路的距离超过150m,2株红椿分布于小石坎附近(EJ3附近)和盘**河谷低山上弯董线沿线(A55附近),各距离拟建线路约889m和161m,香果树在评价区内红石岩下寨(DJ9与AJ7+1之间),距离拟建线路最近约211m,施工期注意避开保护即可。对古树名木造成的影响:评价区共有古树名木3株,分别为西南桦、紫弹树和四蕊朴,主要分布在**县大坪镇马达村等村庄里,而拟建项目主要在山顶建设塔基架线,因而对古树名木几乎无任何影响。塔基建设对石灰岩地区植被的影响:评价区经过石灰岩地区涉及占用4种植被类型,即季风常绿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暖性石灰岩灌丛和暖性落叶阔叶林,占用上述4种植被类型的面积分别为728.47m2、3903.89m2、669.69m2和4688.72m2。其中,该路段塔基建设主要占用暖性石灰岩灌丛和暖温性针叶林,均为该区域次生性较强、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且塔基建设占用面积有限,仅占评价区总面积的0.01%,因而塔基建设对该区域植被和植物**的影响不大。 环评提出环保措施如下:(1)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划定施工活动范围,加强监管,严禁踩踏施工区域外地表植被,避免对附近区域植被造成不必要的破坏;严格控制施工范围。(2)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管理和对植被的保护,禁止乱挖、乱铲、乱占、滥用和其他破坏植被的行为。(3)施工人员应禁止以下行为:剥损树皮、攀树折枝;借用树干做支撑物或者倚树搭棚;在树上刻划、敲钉、悬挂或者缠绕物品;损坏树木的支撑、围护设施等相关保护设施。(4)材料运至施工场地后,应选择无植被或植被稀疏地进行堆放,减少对临时占地和对植被的占压。(5)尽量避让生态红线区、公益林区、集体林区、集中林区等,对于无法避让的区域,尽量采用高塔跨越的方式通过,严禁砍伐通道。(6)施工临时占地如牵张场、施工场地及施工临时便道等,选择植被稀疏的荒草地,对于林草植被较密的地段采用架高铁塔或飞艇放线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区的施工技术,局部交通条件较差山丘区,通过人力或畜力将施工材料运至塔基附近,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且工程结束后,这些临时占地可根据当地的土壤及气候条件,选择当地的乡土种进行恢复。(7)对施工期间需修建的道路,原则上充分利用已有公路和人抬道路,或在原有路基上拓宽;必须新修道路时,应尽量减少道路长度和宽度,同时避开植被密集区。(8)对于永久占地造成的植被破坏,业主应严****政府和主管部门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缴纳相关青苗补偿费、林木赔偿费,并由相关部门统一安排。(9)按设计要求施工,减少开挖土石方量,减少建筑垃圾量的产生,及时清除多余的土方和石料,严禁就地倾倒覆压植被。(10)输电线路塔基施工开挖时应分层开挖,分层堆放,施工结束后按原土层顺序分层回填,以利于后期植被恢复;塔基施工结束后,尽快清理施工场地,并对施工扰动区域进行植被恢复。(11)施工结束后,对塔基区(非硬化裸露地表)、跨越场、牵张场、人抬道路等临时占地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优先选择本土植物进行植被恢复。(12)为避免和减缓本工程对可能存在的保护植物的影响,在铁塔终勘定位时,请专业人员对塔基施工范围内的植物进行调查,如发现有受保护的植物,应对线路调整避让或移栽受保护的植物,同时上报林业主管部门。移栽时遵循就近移栽,并安排相关专业人员负责养护,保证成活。 ②动物影响 施工期间,工程施工人员、车辆、机械等产生的环境污染可能对动物造成不良影响,输电铁塔建设,必然会渉入和影响一些动物的栖息环境,从而一定程度地导致陆生脊椎动物的转移与减少(动物会在上述干扰下可能逃离原环境向外围扩散),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动物的死亡,尤其是具有飞行能力的鸟类,可以暂时迁移至保护区以及其他生境。工程施工等各种原因导致动物外迁会使得当地陆栖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在短期有所下降,工程完工后环境条件逐渐稳定,动物物种多样性会逐渐恢复,从长远看,预计评价区陆栖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动物在施工中各种干扰增大的条件下均可以逃离而不致因此而造成个体死亡。输变电设施占地导致动物原来的栖息地丧失迫使动物外迁,但由于工程占地不多,在评价区中所占的面积较小,所以这一间接影响并不严重。本项目评价区野生鱼类主要分布在**河中。本项目线路跨越**河3次,塔基均不涉及水域,采用一档跨越,不在水中立塔,施工活动不会对水质产生明显影响,施工期禁止在水体附近搭建临时施工设施,严禁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弃土等排入水体,施工期间对鱼类基本无影响。 环评提出保护措施如下:(1)尽量采用噪声小的施工机械,塔基定位时尽量避开需要爆破施工的地质段。(2)合理制定施工组织计划,尽量避免在夜间及鸟类繁殖季节施工。夜间施工灯光容易吸引鸟类撞击,施工期应尽量控制光源使用量,对光源进行遮蔽,减少对外界的漏光量。(3)鸟类和兽类大多是晨、昏(早晨、黄昏)或夜间外出觅食,在正午休息,应做好施工方式和时间的计划,尽量避免高噪声施工作业对鸟类的惊扰。(4)尽量减少林地占用,尽量不在有林地内设置“三场”;施工中要杜绝对附近水体的污染,保证两栖动物的栖息地不受或少受影响。(5)加强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禁止人为破坏洞穴、巢穴、捡拾鸟卵(蛋)等活动,在施工中遇到的幼兽、****林业局的专业人员妥善处置,不得擅自处理。(6)加强对项目区的生态保护,严禁猎杀任何兽类,严禁打鸟、捕鸟和破坏鸟类的生境,严禁捕蛇、抓蛙和其他破坏两栖爬行动物的生境。(7)对于动物(特别是重点保护动物)的栖息生境特别是森林生态、农业生态及其过渡地带等动物多样性高的区域,要严加管理,文明施工,通过尽量减少施工作业范围、缩短施工时间和减少植被破坏等方式保护动物的栖息生境。(8)工程完工后尽快做好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生境破坏对动物的不利影响。 对**省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的影响 ①生态系统方面。拟建500kv柳井变220kv接入系统工程的部分区域与**省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的“滇东南喀斯特东南季风阔叶林区”有部分重叠。共136个塔基占用滇东南喀斯特东南季风阔叶林区域,其中AJ14、AJ14+1、E26、EJ14塔基占用季风常绿阔叶林,其余塔基均为暖温性针叶林及暖性石灰岩灌丛。建设单位已编制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及补偿方案。②植物方面。共调查到董棕约92株,主要集中分布在评价区内下坝村至水淹坝等地及其周边区域(DJ14+1~EJ15+2之间)的山脚或山腰地带,而输变电塔基建设一般位于山顶,因而基本不会对其造成不利影响;金毛狗分布较为零散,主要位于评价区边缘地带,大部分植株与拟建线路的距离超过150m,仅1株(**段起点处,B46附近)在拟建线路经过区域,但不在塔基建设点,施工时注意避开或迁地保护即可;在评价区仅发现1株红椿,距离拟建线路约889m,因而对其基本不会带来不利影响。在评价区仅发现1株香果树,主要分布于红石岩下寨附近(DJ9与AJ7+1之间)在拟建线路经过区域,但不在塔基建设点,施工时注意避开或迁地保护即可。③兽类方面。拟建项目评价区没有“重点保护对象”的蜂猴、倭蜂猴、红面猴、熊猴、云豹、印支虎等分布。④鸟类方面。拟建项目评价区没有“重点保护对象”的黑颈长尾雉、原鸡等。⑤两栖爬行类方面。拟建项目评价区没有“重点保护对象”的虎纹蛙、突纹湍蛙、棘胸蛙、锯缘摄龟、地龟、蟒、巨蜥、大壁虎、平胸龟、山瑞鳖、中国小头蛇、金环蛇、眼镜王蛇等。⑥鱼类方面。拟建项目评价区没有河流,没有“重点保护对象”的叶结鱼、透明金线鲃、犀角金线鲃、无眼金线鲃、裸腹盲鲃、单纹似魧、花鲈鲤、乌原鲤、卷口鱼、鯮、细头鳅、长臀鮠等鱼类分布。 综上,本工程建设对区域植被类型、植被面积、植物种类、数量影响较小。拟建工程对**省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的东南喀斯特东南季风阔叶林区的影响很小。 (5)水土流失影响 根据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面积为15.95hm2,损毁植被面积9.83hm2。经统计,500kV柳井变220kV接入系统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15.95hm2,自然恢复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14.51hm2。本工程可能造成土壤流失量252.53t,其中新增土壤流失量90.81t,新增水土流失量中线路施工场地区所占比重较大,占64.95%。水土流失将对工程所在区域的水土**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其可能产生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影响塔基稳定,阻碍线路输送:本工程输电线路建设跨距长、点分散,有些地段需要高开挖,不良地段和陡坡地带施工产生的水土流失会影响杆塔基础稳定,从而影响到线路的输送。②破坏土地**:工程施工将使工程临时占地区的土地遭到破坏,使土壤有机质流失,肥力下降,从而使立地条件恶化,使农业减产或弃耕。③对工程自身安全的影响:项目施工期间,在开挖区会形成较大的开挖面积较多的松散堆积物,如遇暴雨,地面将会形成高含沙水流。④周边环境影响:本项目进站道路与现有乡村道路相连,项目区周边多为林地,地表破坏,造成地表裸露,雨水冲刷易形成大量泥沙,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防治措施:①采用高低腿铁塔,最大限度地适应现场变化地形的需要,使塔基避免大开挖。②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迹地整治,复耕或恢复植被。③做好表土的剥离、集中堆放、拦挡、排水及回覆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渣)要及时清运至指定地点堆放并进行防护,禁止随意倾倒。④输电线路施工时,架空线路施工区场地进行表土剥离,边坡设置挡土墙、边坡防护、排水沟进行防护,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排水沟,临时弃土采用装土麻袋进行拦挡。⑤项目建设中各类施工活动要严格限定在用地范围内,严禁随意占压、扰动和破坏周边耕地。 (二)营运期 1、电磁环境 220kV单回输电线路:包括220kV柳井至老山单回输电线路(A回)、柳井至**220kV线路(B回)、220kV开老线单解口入柳井站输电线路(C回)。环评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推介的预测模式对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进行预测,预测结论为:①非居民区在最不利塔型(2D1X2-J4)线下,导线高度为6.5m时,距地1.5m高度的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为7.003kV/m、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40.09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非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小于1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小于0.1mT的标准要求。②居民区在最不利塔型(2D1X2-J4)线下,导线高度为7.5m时,距地1.5m高度的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为5.545kV/m,不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小于4kV/m的标准要求,经过测算,报告表要求提高导线架设高度至9.5m,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707k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居民区在最不利塔型(2D1X2-J4)线下,导线高度为7.5m和9.5m时,距地1.5m高度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32.87μT、23.39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小于100μT标准的限值要求。 220kV开老线单解口入柳井站输电线路(C回)双回段:环评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推介的预测模式对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进行预测,预测结论为:①非居民区在最不利塔型(2D2X2-JD)线下,导线高度为6.5m时,距地1.5m高度的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为6.94kV/m、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34.0824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非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小于1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小于100μT的标准要求。②居民区在最不利塔型(2D2X2-JD)线下,导线高度为7.5m时,距地1.5m高度的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为5.49kV/m,不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小于4kV/m的标准要求,经过测算,报告表要求提高导线架设高度至9.5m,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69k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居民区在最不利塔型(2D2X2-JD)线下,导线高度为7.5m和9.5m时,距地1.5m高度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27.4003μT、19.2002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小于100μT标准的限值要求。 220kV柳井~听湖侧解口点双回路(D、E回):环评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推介的预测模式对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进行预测,预测结论为:①非居民区在最不利塔型(2D2X2-JD)线下,导线高度为6.5m时,距地1.5m高度的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为6.85kV/m、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8.718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非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小于1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小于100μT的标准要求。②居民区在最不利塔型(2D2X2-JD)线下,导线高度为7.5m时,距地1.5m高度的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为5.41kV/m,不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小于4kV/m的标准要求,经过测算,报告表要求提高导线架设高度至9.5m,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63kV/m,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居民区在最不利塔型(2D2X2-JD)线下,导线高度为7.5m和9.5m时,距地1.5m高度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23.088μT、16.178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小于100μT标准的限值要求。 变电站间隔扩建影响:****电站、****电站间隔扩建投运后,围墙外电场强度最大值分别为1955.70V/m、2313.89V/m,磁感应强度预测最大值为 12.89μT、11.76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耕地、园地等场所电场强度控制限值 10kV/m、磁感应强度不大于公众暴露限值 100μT 的评价标准要求。 交叉跨越影响:项目线路跨域110kV法西线、110kV南兴线、110kV鹿西线、110kV老猫T线、220kV老开线、220kV听马线、110kV落花线,听马线在E回线路起点、D回线路起点存在双解口π接柳井站交叉跨越点,开老线在C回线路起点存在双解口π接柳井站交叉跨越点。根据预测结果:项目输电线路交叉跨越点(含π接点)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6070.759V/m~7333.528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的限值要求;项目输电线路交叉跨越点(含天星变出线处、π接点)处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24.5869μT~38.5154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磁场公众暴露控制限值100μT的限值要求。 对附近居民点的影响:项目输电线路对居民敏感点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154.104V/m~518.022 V/m,工频感应强度值为 1.66μT~9.46μT,环境保护目标的电磁环境影响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众暴露控制限值 4000V/m 和 电磁环境达标控制要求:据环评预测线路通过居民区时,应将导线对地最低高度抬高至9.5m以上,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小于4kV/m的要求。 2、噪声 ****电站、****电站间隔扩建不新增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噪声源设备,本次出线为220kV电压等级,其产生的噪声极低,不会导致声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电站、****电站间隔扩建后站界外声环境影响预测值采用现状值进行预测。根据现状预测,****电站间隔扩建侧站界昼间等效连续 A 声级在 51.2dB(A)~52.3dB(A)之间,夜间等效连续 A 声级在 44.3dB(A)~46.2dB(A)之间;****电站间隔扩建侧站界昼间等效连续 A 声级为 54.2dB(A),夜间等效连续 A 声级为 43.7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2 类标准评价标准要求。 输电线路运行噪声主要是由导线、金具和绝缘子的电晕放电、间隙放电(火花放电)形成的电磁性噪声,根据类比分析,类比线路单回三角排列段投运后产生的昼间噪声值为47~51.5dB(A),夜间噪声值为39.2~44.9dB(A);双回同塔垂直逆相序段投运后产生的昼间噪声值为52.3dB(A),夜间噪声值为45.1dB(A),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评价标准要求。 3、废水、废气、固废 (1)废水 ****中心投运后只有值守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值守人员12人,生活用水量按120L/人.d,排污系数按0.85,产生生活污水量约1.22m3/d。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于站外施肥,不外排;****电站、****电站间隔扩建投运后,运行方式不变,不新增运行人员,在变电站现有生活污水量基础上不新增生活污水,站内生活污水采用既有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收集处理后用作站内绿化,不外排。线路投运后,无废污水产生。 (2)废气 ****中心值守人员产生少量食堂油烟废气,采用油烟净化器处理后达标排放。****电站、****电站间隔扩建投运后,运行方式不变,不新增运行人员,不会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影响。拟建项目输电线路在运营后无废气产生,不会对沿线大气环境产生影响。 (3)固废 ****中心投运后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巡检中心定员12人,按每人每天1kg,产生生活垃圾12kg/d。生活垃圾经站内设置的分类垃圾****电站附近村镇垃圾池。****电站、****电站本次间隔扩建投运后,运行方式不变,不新增运行人员,在变电站现有生活垃圾量基础上不新增固废。 线路投运后,无固体废弃物产生。 二、评估结论 《报告表》编制基本规范,主要环境问题论述基本清楚,评价结论总体可信,可作为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本项目经****委员会以文发改基础〔2021〕477号文件核准立项。 项目****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涉及占用(跨越)生态保护红线敏感区23.9 km,其中涉及珠江上游及滇东南喀斯特地带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 35基/11.1km,涉及**边境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32基/12.8km,;报告根据《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 1113-2020)等对涉及生态红线部分进行了唯一性论证,并提出了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 项目路径走向取得**市、**县、**县、****政府原则同意意见。项目建设和运营将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认真落实《报告表》及评估意见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防治对策措施,加强项目环境管理措施后,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和降低,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
****环境局
2022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