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熟面孔” 不打“人情分”
一场别开生面的“双盲”招标会
9月27日上午9时,****开标室,一场别开生面的招标会正在进行。
这场招标会采用“双盲”评审,拒绝“熟面孔”,不打“人情分”。
上午9时前,93家投标人登录招投标网络平台的开标大厅,****开发区基础设施工程(三期)—道路挖补盖被工程项目竞标。****工作人员使用网络技术检测投标人MAC地址和IP地址,确保不存在围标串标问题。
“双盲”评审的第一个“盲”,指的是“盲抽”评标专家。
9时30分,在摄像头“360度无死角”监控的专家抽取室里,工作人员登录**省统一评标专家库,随机抽取4位评标专家。值得说明的是,系统不显示专家的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
随后,系统自动给专家拨打电话。对于确认参加的专家,系统自动发送短信。短信内容只包括评审的时间及地点,不显示项目名称等信息。在现场签到之前,专家身份信息保密。招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专家全程互不见面。
“双盲”评审的第二个“盲”,指的是评审专家对投标文件“盲评”。
12时许,4位评标专家陆续从外地赶到****。从这一刻,专家的言谈举止进入了“360度无死角”监控范围。在等待区核实身份、上交手机等电子设备后,专家进入专门的评标室。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专家登录电子评标系统,看到的是技术标“暗标”。这些投标文件制式统一,就连字体大小、页边距都一模一样,不出现任何能够识别投标人的信息。专家“盲评”打分,系统自动汇总得分并按程序确定3位中标候选人。
这个项目采取“评定分离”机制。专家评标结束后,招标单位进行定标,排出3位中标候选人的位次。在**省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公示3日后,排名第一位的为中标人。
“‘双盲’评审就像开盲盒,不知道谁评标,专家也不知道评谁的标。这就不存在‘找熟人’‘拉关系’的问题。”****负责人姚胜刚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
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让企业负责人赞不绝口,充分调动了各类企业的积极性。
“**推行的‘双盲’评审,让我们这些外地企业感到营商环境清风扑面。”**谦****公司技术负责人表示。
这家**的民营企业在9月8日中标**县农村饮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第二批)二十五标段项目,如今已经与招标单位签订合同,近期将正式动工建设。
该技术负责人表示:“这个政策的落地,完善了招标投标机制,给了民营企业一个更加公平参与竞争的机会。今后我们要更多地参加**招标投标活动。”
“双盲”评审,是**营造走在**最前列的营商环境的创新之举。
“**是**率先在全省范围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的省份。”****办公室****监督处处长白志明介绍,今年5月19日,省政务服务办印发《推广招标投标“双盲”评审的实施方案》,针对政府投资的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推广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截至8月25日,省、市、县各级招标投标全程网办率、评标专家盲抽率、技术标“暗标”盲评率全部达到了100%。
据了解,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分类标准,**省统一评标专家库分为四级专业类别。如何解决部分细分专业专家数量少、可能产生“熟人效应”的问题
白志明说,省政务服务办组建工作专班,根据**实际对评标专家库进行优化调整,采取了将相近专业关联合并、放宽专家年龄限制、专业上收等措施。截至目前,评标专家库共有近3万名专家,所有专业专家人数均达到了50人以上。优化调整后的专家库既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要求,也契合**省实际,能够更好地满足全省招标投标工作需求。
扩大评标专家范围,保证权威性和公正性。****组织公开考试,推进与**市、**市、**省评标专家库专家**共享等方式,继续扩充专家数量,确保年底前每个专业专家数量不少于100人。
此外,数字化赋能的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即将上线。这将让异地专家不用奔波,实现更大范围的分散评标。
从省政务服务办获悉,**省加快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将于10月底前实现全省范围内随机安排评标场所、随机抽取评标专家,省、市、县三级共享共用专家**。年底前可共享专家达到5万人以上。
“双盲”评审不是一评了之。**省正在探索推行招标投标领域“黑名单”管理,对投标人违法失信行为依法惩戒。**将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情况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其投标资格不予审核通过。(**日报记者 潘文静 解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