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3年8月25日—2023年8月31日我分局对2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决定。现将作出的审批决定情况予以公告,公告期为2023年8月25日—2023年8月31日(5个工作日)。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国行政诉讼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公告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可以自公告期限届满之日起六十日内提起行政复议,也可以自公告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
联系电话:0472-****018
通讯地址:内****生态环境局****分局(014200)
****政府门户网站
签字: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 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或拟不予批准的原因) |
1 | ****年产35万吨高纯工业硅深加工项目(一期) | **市**县内****开发区**产业园 | **** | **市驰恒环保****公司 | 该公司拟在内****开发区**产业园****西北角空地处**年产35万吨高纯工业硅深加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2座全封闭硅粉制备车间共建设10条硅粉生产线(1#硅粉制备车间内建设6条硅粉生产线、2#硅粉制备车间内建设4条生产线)、1座硅粉库房、1座控制室、1座分析室、1座配电室、1座空压机房、1座办公楼、1座固废暂存间、1座危废暂存间、1座化粪池。项目总投资为30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00万元,占总投资的1%。
| 1、严格落实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加强施工期的日常管理,最大幅度减轻污染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严格落实各项大气污染物防治措施。设全封闭硅粉制备车间,投料、破碎、提升、筛分、包装等过程产生的粉尘经集气+除尘处理后,确保有组织废气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中污染物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二级标准要求;未被收集的粉尘经车间阻隔后,少量通过门窗无组织逸散,确保厂房外无组织排放废气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限值要求。 3、生活污水排入厂区自建防渗旱厕,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待园****园区污水处理厂,确保排放污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限值要求。 4、各类噪声源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确保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的要求。 5、运营期产生的除尘灰、吨包袋暂存于固废暂存间,定期外售;废布袋暂存于固废暂存间、生活垃圾暂存于厂区垃圾桶,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废机油、废润滑油集中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6、你公司应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各项环境风险应急管理及防范措施,加强环境风险监测和监控能力,防范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确保环境安全。
|
2 | 弘元能源****公司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二期) | 内****开发区**产业园 | 弘元能源科技(**)有限 公司 | 中冶****公司 | 该公司拟在内****开发区**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化工产业区现有厂区东**分建设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二期),规模为年产5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总投资 452000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 157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49%。本项目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工艺,以三氯氢硅和氢气经还原反应生成多晶硅;具体工艺过程为采用直接外购三氯氢硅与冷氢化物料用精馏的方法分离出高纯度的三氯氢硅,纯化后的三氯氢硅和氢气经还原反应生产多晶硅棒,再经后处理制得多晶硅产品。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电解水制氢装置、冷氢化装置、精馏装置(含精馏、吸附、反歧化)、还原装置、尾气回收装置、后处理装置(含高纯水站)、渣浆高沸处理装置、工艺废气处理装置等主体工程;储罐区(含卸车区)等储存工程;脱盐水站、冷冻站、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站等公用工程;其他公辅工程均依托弘元能源****公司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一期)(包环管字150222[2023]010号)。
| 1、严格按照环评落实和优化各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四氯化硅冷氢化工段硅粉上料和干燥过程产生含硅粉尘,废气经烧结过滤器处理,经排气筒排放,确保颗粒物排放浓度及速率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 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中二级标准。 后处理装置破碎工段产生粉尘,经集气罩收集后通过布袋除尘器处理,经排气筒排放,确保颗粒物排放浓度和速率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 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中二级标准。 渣浆单元水解废气主要污染物为氯化氢,经1套水解废气碱洗装置处理后,经排气筒排放,确保氯化氢排放浓度和速率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 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中二级标准。 工艺废气处理装置废气经“深冷+二级洗涤(一级水洗、二级碱洗)”处理后,经排气筒排放,确保氯化氢排放浓度和速率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 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中二级标准。 本期工程中央化验室依托一期工程,该化验室废气经碱洗塔处理后,经排气筒排放,确保本项目建成后其排放的氯化氢浓度和速率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 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中二级标准。 本工程盐酸解析装置依托一期工程,该装置产生的氯化氢经淋洗塔吸收后,以无组织形式外排;本工程冷氢化上料干燥系统、后处理装置未被收集到的粉尘以无组织形式排放;石灰装卸过程产生的粉尘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以无组织形式外排;确保厂界颗粒物和氯化氢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处理站依托一期工程,该污水站为一体化封闭装置,装置盖板上预留进、出气口,臭气通过出气口以无组织形式排放,确保厂界氨气和硫化氢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厂界二级标准要求。 严格按照环评落实和优化各项水污染防治措施,提高水回用率。**1****处理站,处理规模300立方米/小时,采用“絮凝沉淀+超滤+反渗透”工艺,主要接纳脱盐水站、循环冷却水排水等清净下水,处理后废水作为渣浆、工艺废气及循环水站补水;1座高盐废水处理装置,处理规模80立方米/小时,采用絮凝沉淀、多介质过滤、mvr蒸发结晶工艺,蒸发结晶水作为循环冷却水补充,主要接纳渣浆工序、工艺废气处理单元产生的水洗废水以及中水回用单元处理单元产生的浓水等;确保生产废水不外排。****处理站。 3、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优化高噪声设备布局,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消声、隔声、减振等降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限值要求。 4、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处置。废精馏反歧化催化剂、废制氢装置脱氢(氧)器催化剂、废高沸裂解废催化剂、尾气回收装置及高盐废水处理单元废活性炭、精馏吸附系统及脱重塔废树脂、制氢装置废电解滤膜、废机油等危险废物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内,定期委托有资质机构处置;除尘灰、废滤袋、中水回用单元絮凝沉淀池污泥、废干燥剂、废石墨、废瓷环、空压站废分子筛、脱盐水站、中水回用水站及纯水站产生的废离子交换树脂及废滤膜集中收集后综合利用,除尘灰暂存后外售综合利用,其他一般工业固废在一般固废暂存间暂存后送往****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高盐废水处理单元产生的污泥、结晶盐需进行属性鉴定,依据鉴**果,按相关要求进行处置,在鉴**果出具之前,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依托一期固废渣棚,用于储存高盐废水处理单元产生的污泥、结晶盐,建设标准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 5、强化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要求。严格按照环评要求完善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加强项目各类物料、危险品储运和使用管理,按规范设置自动监测、报警、紧急切断及紧急停车系统,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监测报警系统。储罐设置高、低液位报警,装置区设置围堰,罐区设置防火堤,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全厂事故水收集池在内的事故水污染防控系统,确保有效截留未经处理的废水和事故水。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相关要求,在项目投产前,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危险废物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的编制,****分局备案。按照“分类管理、分级响应、区域联动”的原则,****园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环境风险应急三级联动机制,定期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提升区域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防控由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环境风险。 6、切实落实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原则进行地下水污染防治。严格按照报告书要求,对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等采取分区防渗措施,进一步强化管道、污水、事故水收集池防渗要求,加强防渗设施的日常维护,对出现破损的防渗设施应及时修复和加固,确保防渗设施牢**全。加强隐蔽工程泄漏检测,一旦发现泄漏,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建立完善的地下水和土壤监测制度。根据重点污染防治区平面布置、地下水流向和环境保护目标,合理设置地下水和土壤监测点,严格落实地下水和土壤监测计划。 7、严格落实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各项污染源和生态环境监测计划。按照相关标准、规定要求,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计划。建立污染源台账制度,开展长期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定期向公众公布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总量批复文件要求。 8、你****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在项目投产前完成各项污染物削减工程,满足环境质量改善要求。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不断提升项目清洁生产水平,鼓励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