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我区适****(以下简称“两癌”)早诊早治率,提高妇女的“两癌”防治意识,提高广大适龄妇女健康水平,提升“两癌”综合防治能力,建立完善维护妇女健康的长效机制,****卫生健康局体现公开、公正、公**则,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并监督**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工作,现将《**市**区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予以公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于公示期内将有关情况以电话、邮****卫生健康局反映,反映人需留下联系电话,以便进行沟通反馈。
公示时间:2023年11月16日﹣2023年12月15日
公示期间设立意见建议征集电话:0750-****909
邮箱:pjqwjj@jiangmen.****.cn
地址:**市**区天福路12号邮编:529000
附件:**市**区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
****
2023年11月15日
附件:
**市**区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
为提高我区适****(以下简称“两癌”)早诊早治率,提高妇女的“两癌”防治意识,提高广大适龄妇女健康水平,提升“两癌”综合防治能力,建立完善维护妇女健康的长效机制,根据《**省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和《**市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要求,2023—2025年,我区继续开展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项目。现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施策,提升本地区“两癌”综合防控能力,为适龄妇女提供“两癌”筛查服务,普及“两癌”防治知识,促进“两癌”早诊早治,增强全社会妇女“两癌”预防意识与能力。
(二)具体目标
1.每年“两癌”筛查的任务完成率达到目标任务数85%以上。
2.到2025年,宫颈癌早诊率达到90%以上,乳腺癌早诊率达到70%以上。
3.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科普活动,“两癌”筛查对象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二、项目范围
实施范围为**区35-64周岁常住适龄妇女,重点对35-45周岁适龄妇女开展筛查,优先保障农村、城镇低保及从未进行“两癌”免费筛查人群。对已享受免费筛查的妇女,3年内不再重复筛查。
三、机构确定和人员要求
(一)检查机构确认和分工
1.机构确定
为了保障筛查质量,****卫生院、****卫生院、****卫生院****社区****中心为常态化初筛机构,****人民医院(区****服务中心)为进一步接诊机构和区级管理机构,同时承担初筛和进一步宫颈癌接诊任务。
2.职责分工
(1)初筛机构:初筛机构需开设“两癌”免费检查日常门诊及组织下乡检查,负责提供“两癌”筛查服务、提出医学建议、做好信息管理及追踪随访等工作。初筛机构应与受检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凭其身份证明提供筛查服务,进行分类指导:对未发现异常情况者,提出定期筛查建议及预防保健指导;对发现可疑或异常者,提出进一步检查或转诊建议,填写转诊单;对已明确诊断者,提出治疗或转诊的建议。机构要确定专人负责“两癌”筛查信息收集和审核,并在**省妇幼健康信息平台填写个案登记表。对异常/可疑病例在3个月内要进行随访,督促其进行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2)接诊机构:进一步接诊机构要有相应的医疗设备和服务能力,负责对初筛结果异常者作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救治,并将诊断结果及时反馈初筛机构,以便初筛机构督促其进行进一步治疗。
(3)管理机构: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辖区内项目管理工作。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区****服务中心)负责制定辖区内“两癌”筛查工作计划,提供健康教育和“两癌”筛查技术服务,督促初筛机构加强异常病例随访,具备条件的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可同时承担初筛和进一步接诊任务。
(二)人员要求
初筛机构及进一步接诊机构中从事“两癌”检查的医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检验医师、影像学医师等相关工作资质。负责阴道镜检查的妇科医生、乳腺超声科医生、放射科医生(负责****门市“两癌”筛查中心进行理论、操作等现场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后方可上岗。
四、项目内容
(一)宫颈癌筛查内容
1.妇科检查:包括询问病史、外阴、阴道、子宫颈、子宫双附件检查。
2.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包括取材、保存、实验室检测及报告。HPV试剂所采用的技术平台及其产品至少要包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确认的14种的高危型型别,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等亚型,且要将HPV16/18单独分出,确保检测质量。
3.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对HPV检测结果阳性者(其中检测到HPV16和18型不需经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可直接进行阴道镜检查)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包括取材、涂片、固定、染色以及采用TBS分类的描述性报告对宫颈细胞进行评价,并填写登记表。
4.阴道镜检查:对HPV高危分型检测结果为16/18型阳性者,或其他高危型阳性且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可疑或异常者以及肉眼检查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
5.组织病理学检查:对阴道镜检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6.异常/可疑病例随访管理:宫颈癌筛查异常/可疑病例主要包括肉眼检查异常/可疑者、高危型HPV检测结果阳性者、宫颈细胞学检查TBS报告结果为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以下简称ASC-US)及以上者、阴道镜检查异常/可疑者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宫颈高级别病变及以上者。所有异常/可疑病例均需要登记到宫颈癌筛查异常/可疑病例随访登记册(纸质版或电子版)中,要详细收集目标人群的基本信息,特别是联系方式,每一步的筛查结果均需要登记完整,到结案为止。失访要注明原因。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医生作用,督促患者尽早接受进一步诊治,并及时记录病例相关情况。
(二)乳腺癌筛查内容
1.乳腺体检和乳腺彩色超声检查:对接受筛查的妇女均进行乳腺视诊、触诊和乳腺彩色超声检查,乳腺彩超检查结果采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以下简称BI-RADS分类)进行评估。乳腺彩超检查BI-RADS分类结果为1类或2类者,原则上每2~3年筛查一次;结果为0类或3类者,进行乳腺X线检查;结果为4类或5类者,进行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2.乳腺X线检查:乳腺X线检查BI-RADS分类结果为1类或2类者,遵医嘱定期复查;结果为0类或3类者,由副高以上职称医生综合评估后进行短期随访、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或其他检查;结果为4类或5类者,进行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3.异常/可疑病例随访管理:乳腺癌筛查异常/可疑病例主要包括乳腺体检异常或可疑者,乳腺彩超检查BI-RADS分类为0类或3类及以上者,乳腺X线检查BI-RADS分类为0类或3类及以上者,病理学检查为小叶原位癌、导管原位癌、浸润性乳腺癌或乳腺其他恶性肿瘤等恶性病变者。所有乳腺异常/可疑的对象均需要登记到乳腺癌筛查异常/可疑病例随访登记册(纸质版或电子版)中,要详细收集目标人群的基本信息,特别是联系方式,每一步的检查结果均需要登记完整,到结案为止。失访要注明原因。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医生的作用,督促尽早接受进一步诊治,并及时记录病例相关情况。
(三)信息管理
1.初筛机构:负责妥善保存服务对象个人检查资料,所有接受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妇女的个案信息均需填写并录入上报到**省妇幼健康信息平台,专人负责收集、分析和汇总相关数据,并每个季度报送至当地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区****服务中心);项目个案信息通过**省妇幼健康信息平台(网址:http://210.****.48)报送。
2.进一步检查机构:负责统计反馈转诊、确诊的数据,并在确诊后一个月内将诊断结果反馈给初筛机构,做好转诊患者的闭环管理,避免漏诊和失访。
3.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区****服务中心):负责辖区内“两癌”数据的汇总,并将汇总数据分别报送****门市妇幼保健院。同时****医疗机构自费和免费“两癌”筛查数据的收集,多渠道收集适龄妇女“两癌”筛查信息,做好季报和年报“两癌”报表数据的收集、统计和上报工作,提升“两癌”筛查覆盖率的准确性。
(四)质量控制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辖区项目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对承担“两癌”****医疗机构及外送检测机构开展全流程质量控制,通报评估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
区级每年质控不少于2次,由区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的质控工作。质控内容包括:“两癌”筛查项目管理、信息管理、妇科及阴道镜检查操作、细胞及病理学检查、乳腺临床检查操作、乳腺B超检查、乳腺X线检查、乳腺病理检查等等。项目实行动态管理,管理机构需及时反馈质控结果,制定整改措施,评价整改效果,对于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初筛机构、进一步检查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试剂、设备设施等,需及时进行调整。
承担“两癌”****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工作,定期参加室间质评,确保筛查服务质量,如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承担HPV检测、TCT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服务,****门市“两癌”筛查中心报备,以便开展质控工作。
(五)培训工作
1.负责机构:区****服务中心为区级“两癌”筛查中心,每年举办一场以上“两癌”技术培训班,每年不少于2次到各镇(街)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对各镇(街)的进修人员开展培训,培养筛查技术人员。
2.培训内容
(1)管理内容
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管理制度和要求、项目财务管理、项目监督、质量控制、信息收集、上报等。
(2)技术内容
宫颈癌相关专业知识(流行病学、临床检查方法和规范、HPV 检测及诊断标准等)。妇科常规检查操作、HPV 检测及结果判定、宫颈细胞学检测(涂片及染片方法和要点、TBS 分类报告方法)、阴道镜、组织病理等检查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诊断标准及相关报告和信息登记表册填写要求等。
乳腺癌的相关专业知识(流行病学、临床检查方法、组织病理检查方法和标准以及相关治疗知识等)。乳腺彩色超声和乳腺 X 线检查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影像 BI-RADS 分级评估报告系统、信息填写以及质量控制要求等。
五、经费管理
(一)经费来源
区级财政安排资金对项目给予需方和供方补助。
1.需方补助:区级财政按照上级规定的补助标准安排需方补助资金,实际补助根据各单位的情况进行据实结算。
2.供方补助:参考省、市标准,区级财政据实安排供方补助资金。
(二)经费使用
1.需方补助用于对目标人群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宫颈癌筛查包含妇科临床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阳性人群进行相应的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检查。乳腺癌筛查包含乳腺视诊、触诊和乳腺彩色超声检查,对可疑者进行乳腺X线检查、乳腺活检手术、组织病理检查。
2.供方补助用于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宣传发动及项目实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用于登记造册、知识宣教、人员培训、设备配置、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质控和督导管理、健康档案、关爱活动和随访服务。
(三)经费拨付结算
承担“两癌”筛查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向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区****服务中心)、区卫生健康局报送检查人数、项目进展及有关结算资料等进行据实结算。
项目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其中需方补助作为医疗业务收入核算,供方补助作为财政补助收入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补助资金。属于《****政府采购法》和省政府采购管理的有关规定范围的,****政府采购制度执行。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区卫生健康局、区妇联负责项目组织领导及统筹协调,共同推进适龄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实施。**市**区适龄妇女“两癌”免费****小组由“两癌”筛查中心成员担任,负责技术指导工作。****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大多部门协同力度,开展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及时掌握辖区35-64周岁适龄妇女人数特别是35—45周岁适龄妇女及农村、城镇低保、从未进行“两癌”筛查的人群,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其定期接受筛查。要科学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两癌”免费检查工作计划或方案。
(二)明确部门职责。
1.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负责遴选具有筛查设施设备****医疗机构承担“两癌”筛查工作,组织成立专家技术指导组,承担辖区项目培训、考核、指导、调研、质控等工作,加强组织管理,优化服务模式,确保检查质量。
2.各****社区)负责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提高妇女“两癌”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素养,提升主动参检意愿;与初筛机构建立工作联系机制,按照工作计划,发动、引导妇女到相应定点机构进行检查,尤其要积极动员农村、城镇低保及从未进行“两癌”筛查、35-45周岁的妇女参检,提高应检尽检人数;协助检查机构做好检出可疑或阳性病例的召回和随访工作,降低漏诊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关心关爱患病妇女;协调和统筹更广泛的**,加大对低收入“两癌”妇女的救助力度,保障“两癌”患者获得及时的救治,从而提高群众参与“两癌”检查的积极性。利用各单位妇委会的影响力,建议各单位定期组织女职工进行“两癌”筛查,扩大筛查覆盖率。
(三)加强健康教育。
各级妇联要积极发挥优势,联合医疗卫生专家,深入社区、家庭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妇女主动接受“两癌”筛查。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直播平台、小视频等媒体渠道,广泛开展项目相关政策和妇女健康知识宣传,扩大项目影响力,帮助广大妇女树立健康文明理念,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各级医务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积极主动地向接受筛查的妇女传播“两癌”防治核心信息,普及健康知识,为有需求的妇女提供咨询服务。初筛机构要积极开展“两癌”筛查对象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工作,及时掌握群众知晓率情况,在薄弱地区、薄弱知识点上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果。
(四)完善信息管理。
初筛机构要妥善保存筛查原始资料,专人负责信息管理工作,及时录入检查个案信息并结案。建立健全“两癌”免费检查适龄妇女的电子档案信息库,根据相关指标及计算公式,及时收集、汇总、整理、报送相关数据信息,开展数据质控和数据分析工作。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收集辖区免费、自费“两癌”筛查数据,争取实现辖区内筛查信息数据的互联共享。****门市妇幼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区域间、机构间转诊和协作,并要及时录入转诊确诊记录。**市**区“两癌”筛查中心负责全区妇女“两癌”数据的汇总分析,在次年4月底前****卫生健康局,并提出改善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提升服务能力。
各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两癌”防治能力,加大设备设施的投入,加强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探索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筛查工作中,加强“两癌”筛查和诊断技术的创新应用,提高基层“两癌”筛查服务能力。进一步健全上下联动的“两癌”综合防治网络,健全转诊工作规范和服务流程,完善对筛查异常者的追踪管理,强化筛查与后续诊治服务的衔接,促进早诊早治,提高筛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