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 | 公开目录: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 | 发布日期: | 2023-12-14 |
主题词: |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发布机构: | ****环境局 | 文 号: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景谷县****电站等6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2月14日-12月20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电 话:0879-****757(传真)
通讯地址:**市**区园丁路7号(665000)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评单位 | 建设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 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景谷县****电站项目 | **省**市**县**镇 | **** | ******公司 | ****拟投资30040万元,在**省**市**县**镇,建设“景谷县****电站项目” (用地面积:958031m2) 。本项目规划直流侧容量为70.03248MWp,交流侧容量为50MW,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组成共计18个光伏方阵。经3回35kV集电线路汇入配套**的110kV升压站。升压站送出线路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 本项目总投资3004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约687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2.3%。 |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施工扬尘、车辆运输及施工机械尾气、食堂油烟;运营期食堂油烟,对周边环境空气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废水、施工工具和渣土运输车的清洗废水、生活污水等;运营期生活污水、光伏板清洗水,可能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三)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施工场地和运输车辆;运营期升压站变压器、箱变、逆变器产生的电磁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及声环境敏感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开挖弃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运营期生活垃圾、报废晶体硅光伏组件、废铅酸蓄电池、变压器废油、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及废润滑油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五)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项目占地对区域植被、植物、野生动物、土地利用、水土保持产生一定影响;运营期对区域植被、野生动物、光伏板光污染、架空线路对鸟类产生一定影响。 (六)环境风险的影响。运营期项目变压器油及废润滑油发生泄漏,可能对区域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 (七)电磁环境的影响。运营期升压站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电磁影响。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严格按照《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 393-2007)要求对扬尘治理实行专业化管理,实行专人负责。使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机械、车辆,加强机械、车辆的管理和维修保养。油烟经油烟机处理后,通过专用油烟管道排放。运营期:食堂油烟废气经油烟机引至楼顶高空排放。 (二)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项目施工营地设置1处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收集至沉淀池预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营地抑尘或车辆清洗,施工废水不外排。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回用于周边林草浇灌,不外排;粪便污物进入移动厕所,腐熟后用于周边农灌消纳。施工结束后,移动厕所、沉淀池和化粪池全部拆除填埋,恢复植被或复耕。运营期: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中绿化标准后雨天暂存于储水池、晴天回用作绿化,不外排。光伏板清洗水直接汇入光伏组件下方的种植区灌溉。 (三)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严格进行施工噪声的控制,加强施工管理,优化施工方式。运营期升压站变压器、箱变、逆变器选用噪声值均为60dB(A),设置外壳隔声、底部基础安装减振垫,加强对逆变器和变压器的定期检查维护使其处于正常稳定的运行状态。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施工期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按规范处置。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存放,****环卫站统一清运处理;报废晶体硅光伏组件按照《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GB/T 39753-2021)执行;废铅蓄电池、变压器废油、废润滑油经危废暂存间暂存后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污水处理系统污泥脱水后运****填埋场处理。 (五)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施工期:(1)植被方面:光伏阵列等工程未占用区域的植被应保持原状,其他不适合种植的区域应进行生态恢复。(2)植物方面:加强施工管理,严禁乱砍滥伐,避让散生乔木;施工结束后,采用乡土植物对施工迹地进行生态恢复。(3)动物方面:加强施工人员环保教育,设置保护动物的告示牌、警告牌;加强施工噪声管理,避免在野生动物活动频繁的晨昏阶段运行高噪声设备;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临建设施,及时恢复野生动物生境。(4)剥离表土应用于生态恢复。运营期:加强管理,巡检车辆只在巡检道路内行驶,避免对植被造成损害。现场维护和检修应选择在昼间进行,避免影响周边动物夜间的正常活动。对光伏区鸟类死亡、受伤情况进行调查,设置超声波驱赶器驱赶鸟类,降低光伏板反射太阳光对区域鸟类的影响。太阳能光伏组件对阳光的反射以散射为主,其总反射率远低于玻璃幕栏,无眩光,产生光污染的影响较小。 (六)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报环保部门备案。 (七)降低电磁环境影响措施。35kV箱式变压器采用金属外壳包裹,并设置相关警示标语,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或靠近)。升压站四周设2.2m高砖砌围墙,升压站外30m范围内禁止建设民房。 |
2 | 110kV迁糯变二期工程 | **省**市**县**镇、**镇 | ****公司**供电局 | **君邦****公司 | 110kV****电站本期扩建#2主变,容量40MVA;110kV****电站扩建出线间隔1个;**110kV****电站—迁糯变线路T接入**变线路,线路全线采用单回架设,线路路径全长25.0km,**杆塔66基。总投资475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约68.5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1.44%。 |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以及施工期、运营期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活动、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电站、输电线路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弃土弃渣、施工废物料、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五)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项目临时占地、永久占地、施工活动带来的影响。 (六)电磁环境影响。项目**输电线路在运营期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七)环境风险的影响。变电站主变运行过程中变压器发生事故或检修时可能引起的事故油外泄。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环境风险。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对施工现场和物料运输的管理,施工面定期洒水,减少施工扬尘,进出场地的车辆限制车速,同时场内道路、堆场及车辆进出时洒水;施工现场禁止焚烧可燃垃圾。 (二)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措施,避免雨天开挖作业;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租住周边民房,生活污水依托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置;施工优先采用商品混凝土;线路一档跨越南垒河,塔基位置应尽可能远离河岸,且禁止在水体冲洗贮油类车辆,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废水、垃圾等,禁止施工人员在靠近水域附近搭建临时生活设施。 (三)声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管理;施工单位优先选用低噪声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施工;基础优先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定期巡检设备和线路各类接口,确保接触良好。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纳入当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施工废物料应分类集中堆放,尽可能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及时清运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架空线路基础开挖产生的余土分别在各塔基占地范围内就地回填压实、综合利用;电缆基础开挖产生的土方均匀的覆盖在排管管廊表面,余土不外弃;基础施工剥离表土按规范要求集中堆放,施工完毕后用于复垦或植被恢复;在农田施工时,施工临时占地宜采取隔离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应将混凝土余料和残渣及时清除;输电线路营运期更换下来的绝缘子等金具,****物资部门回收处置,不外排进入外环境。 (五)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 1.避让措施。合理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的行走路线,避免对施工范围之外区域的动植物造成碾压和破坏;施工材料运输利用已建硬化道路和人抬道路,山区林地立塔时,利用山区防火林带、邻近线路的检修道路,避免新开辟大开挖施工道路。 2.减缓措施。划定施工活动范围,设置临时拦挡,严格控制施工占地;基坑开挖尽量采取人工方式,合理安排强噪声施工行为的时间,尽量减少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山地区域杆塔采取高低腿和主柱加高基础,临时堆土应集中堆放,回填多余土石方平整于塔基占地区域;高塔跨越林区,避免砍伐线路廊道林木,并采用无人机放线等环境**型施工架线工艺;牵张场优先选择无植被或无自然植被区域,施工临时道路优先利用现有道路;施工**行表土剥离,施工结束后用于项目区植被恢复或耕作区域表层覆土;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应铺设彩条布;较大汇水面且土层较厚的塔位要求开挖排水沟,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统。 3.恢复与补偿措施。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应及时进行清理、松土、覆盖表层土,尽可能利用植被自然更新,部分区域选择当地的乡土植物进行植被恢复;严格检查进出施工区车辆和材料、及时销毁外来种;按照林地管理相关规定办理使用林地审核审批,在取得林地使用许可同意书前不得使用林地和采伐林木。 4.管理措施。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要及时报告当地林业部门;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期环境管理与教育培训、印发环境保护手册,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施工期严格施工红线,严格行为规范;在施工设计文件中应说明施工期需注意的环保问题,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环保设计要求施工;在人员活动较多和较集中的区域,粘贴和设置环境保护方面的警示牌;加强生态入侵风险管理,加强项目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和控制。 (六)电磁环境保护措施。将变电站内电气设备接地,增加接地金属网的截面等;变电站内金属构件应做到表面光滑,尽量减少毛刺的出现,以减小尖端放电产生火花;进一步优化线路路径,对沿线居民点进行合理避让;架空线路需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的设计高度进行设计;项目经过非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高度不得低于6.0m,经过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高度不得低于7.0m;架空线路与环境保护目标的水平距离及该处实际线高可能会随着后续设计深入而有所变化,后续设计、施工中应通过控制线高或与环境保护目标的水平距离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电磁环境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要求;架空线路穿越非居民区时,在工频电场强度大于4000V/m且小于10kV/m的耕地、园地等公众容易到达的场所区域内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 (七)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后续设计校验事故油池有效容积,确保100%满足最大单台设备油量的容积要求;变电站铅蓄电池退出运行后按照《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20)处理;建设单位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相关要求建设、管理危废暂存间;建设单位根据《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管理台账制定技术导则》(HJ 1259—2022)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废油、废铅蓄电池在更换、收集、运输时,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禁止在转移过程中擅自拆解、破碎、丢弃;****电站内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
3 | **市景谷县倮练村复合光伏发电项目接网工程 | **省**市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镇、**镇 | ****公司**供电局 | **君邦****公司 | **线路路径总长约25.3km,全线采用单回、双回混合架设,仅T接点采用1基双回塔;在110kV****电站内扩建出线间隔1个。项目总投资295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约49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1.66%。 |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等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以及施工期、运营期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活动、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以及运营期输电线路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弃土弃渣、施工废物料、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五)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项目临时占地、永久占地、施工活动带来的影响。 (六)电磁环境影响。项目**输电线路在运营期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七)环境风险的影响。本期迁糯变110kV出线间隔扩建工程不新增含油电气设备,不新增环境风险。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环境风险。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对施工现场和物料运输的管理,施工面定期洒水,减少施工扬尘,进出场地的车辆限制车速,同时场内道路、堆场及车辆进出时洒水;施工现场禁止焚烧可燃垃圾。 (二)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措施,避免雨天开挖作业;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租住周边民房,生活污水依托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置;施工优先采用商品混凝土;塔基位置应尽可能远离河岸,且禁止在水体冲洗贮油类车辆,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废水、垃圾等,禁止施工人员在靠近水域附近搭建临时生活设施。 (三)声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管理;施工单位优先选用低噪声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施工;基础优先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定期巡检设备和线路各类接口,确保接触良好。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纳入当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施工废物料应分类集中堆放,尽可能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及时清运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架空线路基础开挖产生的余土分别在各塔基占地范围内就地回填压实、综合利用;基础施工剥离表土按规范要求集中堆放,施工完毕后用于复垦或植被恢复;在农田施工时,施工临时占地宜采取隔离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应将混凝土余料和残渣及时清除。 (五)生态环境影响措施。 1.避让措施。 合理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的行走路线,避免对施工范围之外区域的动植物造成碾压和破坏;施工材料运输利用已建硬化道路和人抬道路,山区林地立塔时,利用山区防火林带、邻近线路的检修道路,避免新开辟大开挖施工道路。 2.减缓措施。 划定施工活动范围,设置临时拦挡,严格控制施工占地;基坑开挖尽量采取人工方式,合理安排强噪声施工行为的时间,尽量减少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山地区域杆塔采取高低腿和主柱加高基础,临时堆土应集中堆放,回填多余土石方平整于塔基占地区域;高塔跨越林区,避免砍伐线路廊道林木,并采用无人机放线等环境**型施工架线工艺;牵张场优先选择无植被或无自然植被区域,施工临时道路优先利用现有道路;施工**行表土剥离,施工结束后用于项目区植被恢复或耕作区域表层覆土;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应铺设彩条布。 3.恢复与补偿措施。 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应及时进行清理、松土、覆盖表层土,尽可能利用植被自然更新,部分区域选择当地的乡土植物进行植被恢复;严格检查进出施工区车辆和材料、及时销毁外来种;按照林地管理相关规定办理使用林地审核审批,在取得林地使用许可同意书前不得使用林地和采伐林木。 4.管理措施。 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要及时报告当地林业部门;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期环境管理与教育培训、印发环境保护手册,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施工期严格施工红线,严格行为规范;在施工设计文件中应说明施工期需注意的环保问题,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环保设计要求施工;在人员活动较多和较集中的区域,粘贴和设置环境保护方面的警示牌;加强生态入侵风险管理,加强项目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和控制。 (六)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进一步优化线路路径,对沿线居民点进行合理避让;架空线路需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的设计高度进行设计;项目经过非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高度不得低于6.0m,经过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高度不得低于7.0m;架空线路与环境保护目标的水平距离及该处实际线高可能会随着后续设计深入而有所变化,后续设计、施工中应通过控制线高或与环境保护目标的水平距离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电磁环境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要求;架空线路穿越非居民区时,在工频电场强度大于4000V/m且小于10kV/m的耕地、园地等公众容易到达的场所区域内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 |
4 | 南屏西光伏发电项目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项目建设项目 | **省**市**区 | **市思****公司 | ****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南屏西光伏发电项目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项目,本工程线路起于那南屏西升压站,坐标:E100°51′59.64132″,N22°46′27.78084″;止于500KV**变,坐标:E100°53′45.04449″,N22°48′37.83207″。**线路长度6.5km,为单、双回路****公司220kV**-倚象变线路项目双回塔,同塔挂线,本次项目仅挂线)架设,其中单回段线路长6449m,双回段线路长51m,全线经过**省**市**区境内。本工程**铁塔16基(单回耐张塔11基,直线塔5基),并在**铁塔塔身和横担处加装铁塔滑轨(防坠落装置)。**段导线采用2×JL/LB20A-400/50型铝包钢芯铝绞线(双分裂导线),地线两根采用OPGW-24B1-120光缆。 本项目总投资为209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共计68.2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3.25%。 |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扬尘。对施工场地裸露地面、临时堆土进行遮挡、洒水降尘;运输土石方或散体材料采用覆盖措施;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迹地进行恢复;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弃物。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施工产生的大气环境影响可接受。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本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输电线路施工架设,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及建筑施工废水。本项目输电线路施工人员沿线分散,依托周围居民生活设施,仅在施工场地产生少量的洗手废水,产生量较少,就近用作洒水降尘利用。 建筑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搅拌、养护及施工工具清洗等;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塔基混凝土拌合。输电线路每个塔基产生建筑施工废水量较少,就近回用于塔基施工作业和洒水降尘,不外排。 (三)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项目送(输)变电工程,可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四)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输电线路施工中的主要噪声源有车辆运输、基础开挖、架线施工中各种机具的设备噪声等。线路施工仅使用小型设备,噪声源强较小,采用人工掏挖基坑,且施工点分散、跨距长,单个塔基施工时间短,材料运输为小型机械结合人力运输,产生的噪声影响较小。在架线施工过程中,牵张场内的牵张机、绞磨机等设备产生一定的机械噪声,但其噪声级一般小于70dB(A),线路施工噪声影响较小。项目施工安排在白天进行,根据预测结果,项目施工过程中在30m处能满足昼间《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即昼间≤70dB(A)。 (五)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间,施工固废主要包括弃土石方、建筑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工程中产生的开挖土石方全部用于塔基区平铺回填利用,塔基产生的剥离表土采用编织袋装袋临时码放于塔基临时施工场地一角,后期用作塔基区及塔基临时施工场地恢复植被及复耕用土。建筑垃圾分类集中堆存、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集中收集后及时清运至指定堆放场所处置。生活垃圾收集后带回居住村镇一起处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了妥善处置,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六)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的主要影响有土地占用、地表植被破坏、野生动物惊扰等方面。 项目线路经设计单位方案比选和优化塔基定位后,采用无害化方式一档跨越生态保护红线约324.34m,不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立塔,永久用地和临时用地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不会造成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生物量、生产力损失。且输电线路运行期无“三废”污染物产生,基本不会对**省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产生影响。 施工过程应优化施工营场地设计,尽量减少工程临时占地。项目施工后期,建设单位根据临时用地复垦的相关政策,对临时占地进行土地整治,根据原有使用功能,在场地使用结束后结合适宜条件进行复耕或绿化恢复,可以有效降低新增水土流失、将其恢复为原地貌类型。 工程永久占地不占用季风常绿阔叶林,占用了部分暖热性针叶林,但由于该区域人为活动频繁,植被次生性强,加之永久占用面积较小及暖热性针叶林,故而拟建塔基的工程永久占地对上述植被的影响不明显,更不会造成群落物种多样性的骤降,在施工过程,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建设可能会对评价区各植被的群落层次、演替及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扰动和影响,但由于本工程施工便道开挖较少,在占地类型上,永久占地面积较小,所以影响可接受。 本工程杆塔基础占地为空间线性方式,施工方法为间断性的,施工通道则尽量利用天然的小路、机耕路、田间小道等,土建施工局部工作量较小。且施工人员的生活区一般安置在人类活动相对集中处,如村庄、集镇。 因此本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为间断性、暂时性的。施工完成后,部分野生动物仍可以到原栖息地附近区域栖息。因此,本工程施工对当地的动物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七)环境风险的影响。本项目为输电线路工程,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本项目运营期不涉及导则附录中的风险物质,不开展环境风险评价。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对施工场地四周连续设置封闭围挡、施工现场临时堆放的裸土及其他易起尘物料应使用防尘网进行覆盖、施工现场渣土运输车辆采取覆盖措施,严格控制土方装载量,土方装载的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档板,防止土方撒落、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迹地进行恢复。运营期不涉及大气污染物。 (二)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在线路跨越木乃河架线施工时,采用一档跨越的方式,不在河中立塔,架线时采用飞艇、动力伞或无人机等放线施工工艺,减少对河流的影响;塔基位置应尽可能远离河岸,跨越木乃河两侧的铁塔塔基应根据地形实际采用高低腿铁塔减少水土流失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加强机械的日常维修保养,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另外,雨天应对各类机械、粉状物料进行遮盖防雨;****水库水源地保护区附近**塔基基础时,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做到尽量减小开挖的范围,避免不必要的开挖和过多的破坏原土;同时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塔基及周边进行植被恢复。运营期不涉及水污染物。 (三)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本次项目为送(输)变电工程,不涉及地下水污染物。 (四)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利用噪声强度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特性,将较强的噪声源尽量设在远离居住区的地方;输电线路禁止夜间进行施工,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运营期本项目输电线路在施工时合理选择送电导线结构,确保导线对地高度,降低运营期送电线路的可听噪声水平,确保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施工期建筑垃圾分类集中堆存、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集中****政府指定的堆放场所处置;施工场地内产生的零星生活垃圾收集后带回居住村镇一起处置。运营期将定期进行设备维修和更换,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旧设备、材料等,这些废弃物主要是废弃的导线、螺丝钉等铁质材料,集中收集后回收利用。 (六)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施工期优化施工方案,减少临时占地占用的农田、耕地面积,必要时用彩条布、钢板等隔离,减少对农田、耕地的耕作层土壤的扰动和破坏;线路经过林区时,采用高跨设计,避免大范围砍伐林木现象,施工中通过采用空中张力放线技术,减小放线通道的林木砍伐量;施工期优化布置,不得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设置施工营地、取土场、弃渣场(弃土场)等。运营期项目运行期对线路和塔基进行定期巡查和检修,应对运行维护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尤其是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禁止维护人员引入外来物种,不对周边的动植物及生态环境进行破坏。 |
5 | 国道G219线**澜沧(木戛)至西盟(勐梭)段改扩建工程 | **市澜**、西盟县 | **省****指挥部 | **国环****公司 | 项目路线全长62.671km,其中澜**境内路线长15.608km,西盟县境内路线长47.063km;项目全线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度8.5m、12.0m,双向两车道;项目全线共设桥梁3549.8m/32座,隧道2466m/2座,涵洞124道;全线共有路线交叉30处,其中平面交叉30处;****服务区1处、隧道管理所1处、管理养护站1处、观景台2处、加水站1处;工程总占地面积168.84hm2,其中,永久占地130.91hm2、临时占地37.93hm2;工程挖方总量492.75万m3,回填283.63万m3,废弃方209.12万m3。工程总投资201966.626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约2058.86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1.019%。 |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产生的施工扬尘、车辆运输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运营期汽车尾气及沿线服务设施厨房内产生的油烟废气等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施工营地生活污水、运营期沿线服务设施管理服务人员和司乘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隧道施工可能对隧道周边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服务区的修车区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潜在的污染影响。 (四)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和施工期运输车辆、运营期车辆噪声会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废弃土石方,运营期沿线服务设施产生的生活垃圾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六)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弃渣、施工营场地布设等临时工程设施以及公路建设将改变土地原有使用性质,将会使沿线的植被受到破坏、农田损失、生态系统和景观受影响、加剧水土流失。 (七)环境风险的影响。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发生危险物品泄漏事故或翻入河中,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按照《****生态环境厅 ****运输厅关于加强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的通知》(云环发〔2021〕6号)文件要求落实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全线集中设置拌合站,采用先进的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拌合站站场设置远离环境空气敏感点,对施工道路和运输材料道路定期洒水,及时清扫路面,经过村庄及人口密集区的施工道路应采用不易产尘的物料进行硬化。施工工地内堆放建筑材料,应按照“粉状入仓、块状入棚”的原则。运输筑路材料的车辆加盖篷布,料场远离居民点并遮盖。合理设置弃渣场,弃渣场应远离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环境敏感区。加强公路两侧绿化,采用一些具有良好空气净化作用的植物作为两侧的绿化带以吸收尾气。运行期定期组织对路面进行清扫,加强对隧道通风设备的维修、管护,辅助设施的厨房应配备油烟净化设施。严格执行环境空气监测计划。 (二)严格落实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场地生活污水经隔油、化粪池等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桥墩施工期尽量选在枯水期,施工完毕将钻渣及时清理,禁止将施工固体废物、废油、废水等弃入沿线水体;材料堆放场地不得设在水体岸边,并采取遮盖措施;对混凝土生产废水、搅拌车冲洗废水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后的废水回用不外排;格浪冷河、格浪邦亮河(南胖河)Ⅱ类水体禁止排污,临Ⅱ类水体路段施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邻近水体路段开挖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避开雨天开挖土石方,施工区域临水一侧须提前设置拦挡墙;合理调配工程土石方,施工弃渣和土石方及时清运,不得顺坡、沿河倾倒。隧道施工废水引到沉淀池(增加隔油气浮处理设施),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回用,隧道施工废水禁止外排;隧道涌水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出水排入附近箐沟或河流。沿线附属设施废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标准后用于场区及公路边坡绿化浇灌或化粪池收集后农肥施用,不外排。同时,降雨时期,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储水池,待晴天回用。 (三)严格落实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关注沿线居民饮用水情况,特别在线路有变化的情况下,应对线路两侧200m范围内饮用水源进行排查,提前采取措施以保证居民用水。服务区严格落实分区防渗措施。 (四)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严格进行施工噪声的控制,通过采取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爆破时间等措施降低施工噪声的影响;在场区靠近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侧设置移动声屏障,减小对保护目标的噪声影响。严格控制沿线国土空间规划,不在线路两侧噪****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声环境敏感建筑物;对中期超标量小于1dB(A)的西****中学共1个环境保护目标进行跟踪监测,预留上述环境保护目标噪声超标治理费用,根据监测结果及受影响情况确定措施。 (五)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处理措施。工程施工弃方全部堆存于规划设置的弃渣场;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或用于场地平整,其余运送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堆场处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 (六)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施工期严禁越界施工;加强对原生植被重点分布路段的保护,严禁工程顺坡弃渣或边挖边弃的野蛮施工行为,即在项目沿线附近分布有季节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及保存良好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的路段施工时,路线上方位须提前设置铁丝围栏,下方位须提前设置加固拦挡墙,避开雨天开挖土石方,合理调配工程土石方,施工弃渣和土石方及时清运,不得顺坡倾倒;严格落实植被保护、恢复及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加强施工人员管理。严格落实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措施,对位于项目征地红线范围内的1株金毛狗采取移栽保护措施;对虽未在项目征地红线范围内,但距离项目征地红线较近可能受工程建设间接影响的披针莲座蕨1株、红椿5株、中华桫椤1株、金毛狗42株均采取围挡和挂牌保护措施。做好公路边坡及弃渣场、施工便道、施工生产生活区等临时场地的生态恢复工作,公路管理及养护部门应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确保植被不受破坏。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措施。 (七)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在全部跨河路段及伴行Ⅱ类水体路段安装三(A)级或更高等级混凝土防撞护栏;伴行Ⅱ类水体路段设置事故泄漏液收集措施,共设置径流事故收集池16个,径流事故收集池均采取防渗措施。加强道路管理、维护和危险品运输管理;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环保部门备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公众参与:按照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 |
6 | 国道G219线**西盟(勐梭)至孟连(娜允)段改扩建工程 | **市西盟县、澜**、孟连县 | **省****指挥部 | **中咨****公司 | 项目路线全长44.21685km,其中西盟县境内长10.364741km,澜**境内长12.264917km,孟连县境内长21.587192km;项目全线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40km/h、60km/h,路基宽度8.5m、12.0m、8.5m~12m线性渐变,双向两车道;项目全线共设桥梁2289.98m/19座,涵洞118道;全线共有平面交叉64处;项目设养护工区1处、观景台3处;工程总占地124.35hm2,其中主体工程占地97.80hm2,临时工程占地26.55hm2;工程挖方总量271.88万m3,回填122.43万m3,废弃方149.45万m3。工程总投资83782.566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约703.64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0.84%。 |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产生的施工扬尘、车辆运输扬尘、沥青烟气、运营期汽车尾气等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施工营地生活污水、运营期沿线服务设施管理服务人员和司乘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路基、桥梁施工可能对周边地下水产生一定影响,运营期服务设施生活污水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潜在的污染影响。 (四)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和施工期运输车辆、运营期车辆噪声会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废弃土石方,运营期沿线服务设施产生的生活垃圾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六)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弃渣、施工营场地布设等临时工程设施以及公路建设将改变土地原有使用性质,将会使沿线的植被受到破坏、农田损失、生态系统和景观受影响、加剧水土流失。 (七)环境风险的影响。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发生危险物品泄漏事故或翻入河中,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按照《****生态环境厅 ****运输厅关于加强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的通知》(云环发〔2021〕6号)文件要求落实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全线集中设置拌合站,采用先进的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拌合站站场设置远离环境空气敏感点,对施工道路和运输材料道路定期洒水,及时清扫路面,经过村庄及人口密集区的施工道路应采用不易产尘的物料进行硬化。施工工地内堆放建筑材料,应按照“粉状入仓、块状入棚”的原则。运输筑路材料的车辆加盖篷布,料场远离居民点并遮盖。合理设置弃渣场,弃渣场应远离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环境敏感区。加强公路两侧绿化,采用一些具有良好空气净化作用的植物作为两侧的绿化带以吸收尾气。运行期定期组织对路面进行清扫。严格执行环境空气监测计划。 (二)严格落实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场地生活污水经隔油、化粪池等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桥墩施工期尽量选在枯水期,施工完毕将钻渣及时清理,禁止将施工固体废物、废油、废水等弃入沿线水体;材料堆放场地不得设在水体岸边,并采取遮盖措施;对混凝土生产废水、搅拌车冲洗废水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后的废水回用不外排。观景台生活污水建议采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城市绿化标准后,晴天用于附属设施本身或者公路绿化,雨天排入储水池,待晴天回用于绿化;养护工区生活污水设置改良式化粪池,由当地居民定期清掏并外运肥田,不外排。 (三)严格落实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场地生活污水经隔油、化粪池等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桥墩施工期尽量选在枯水期,施工完毕将钻渣及时清理,禁止将施工固体废物、废油、废水等弃入沿线水体;材料堆放场地不得设在水体岸边,并采取遮盖措施;对混凝土生产废水、搅拌车冲洗废水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后的废水回用不外排。观景台生活污水建议采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城市绿化标准后,晴天用于附属设施本身或者公路绿化,雨天排入储水池,待晴天回用于绿化;养护工区生活污水设置改良式化粪池,由当地居民定期清掏并外运肥田,不外排。 (四)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严格进行施工噪声的控制,通过采取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加强施工管理等措施降低施工噪声的影响;在场区靠近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侧设置移动声屏障,减小对保护目标的噪声影响。运营期对项目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进行跟踪监测,并预留环境保护目标噪声超标治理费用。 (五)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处理措施。工程施工弃方全部堆存于规划设置的弃渣场;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或用于场地平整;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 (六)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施工期严禁越界施工;加强对原生植被重点分布路段的保护,即在项目沿线附近分布有季节雨林、保存良好的石山季雨林等路段施工时,严禁超出占地红线施工及临时占地顺坡弃渣等,并设置隔离栏、围挡等;严格落实植被保护、恢复及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加强施工人员管理。严格落实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措施,对占地范围内或距离较近且可能受工程影响的10株金荞麦、9株红椿进行移栽或迁地保护。做好公路边坡及弃渣场、施工便道、施工生产生活区等临时场地的生态恢复工作,公路管理及养护部门应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确保植被不受破坏。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措施。 (七)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在全部跨河路段安装三(A)级或更高等级混凝土防撞护栏。加强道路管理、维护和危险品运输管理;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环保部门备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公众参与:按照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