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局
关于发布《**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的通知
****政府、街道办事处、茶铺茶场管理区:
《**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已通过评审,现予发布。
****农业农村局
2023年12月14日
**市 **县
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实施方案
2023年11月
目 录
前言………………………………………………………………………1
第一章 项目概况………………………………………………………2
1.1项目背景……………………………………………………………2
1.2编制依据……………………………………………………………3
1.3编制原则……………………………………………………………4
1.4项目范围……………………………………………………………5
1.5可行性分析…………………………………………………………5
第二章 现状分析………………………………………………………7
2.1自然**禀赋分析…………………………………………………7
2.2农田基本情况分析………………………………………………10
2.3高标准农田建设障碍因素分析…………………………………24第三章 项目目标任务………………………………………………28
3.1建设目标……………………………………………………………28
3.2建设任务……………………………………………………………29第四章 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35
4.1田块整治标准和内容……………………………………………35
4.2土壤改良标准和内容……………………………………………35
4.3灌溉和排水标准和内容…………………………………………35
4.4田间道路标准和内容……………………………………………36
4.5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和内容…………………………36
4.6农田输配电标准和内容…………………………………………37
4.7科技服务标准和内容……………………………………………37
4.8管护利用标准和内容……………………………………………37
4.9其他建设内容……………………………………………………39
第五章 实施控制……………………………………………………41
5.1进度控制…………………………………………………………41
5.2质量控制…………………………………………………………41
5.3安全控制…………………………………………………………42
5.4资金控制…………………………………………………………42
第六章 实施管理……………………………………………………43
6.1变更管理…………………………………………………………43
6.2信息与档案管理…………………………………………………44
6.3验收管理…………………………………………………………44
6.4后期管护…………………………………………………………45
第七章 资金需求与资金筹措………………………………………47
7.1资金需求…………………………………………………………47
7.2资金筹措…………………………………………………………52
7.3经济评价…………………………………………………………53
7.4效益分析…………………………………………………………53
第八章 实施保障……………………………………………………56
8.1组织保障…………………………………………………………56
8.2资金保障…………………………………………………………57
8.3科技保障…………………………………………………………58
附表及附件索引………………………………………………………61
附件1:项目区社会经济及自然**概况表…………………………62
附件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63
附件3:项目绩效目标表………………………………………………64
附件4:项目经济评价表………………………………………………65编审单位名单…………………………………………………………66
前 言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指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编制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方案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到 2035 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要求,**县高度重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方案编制工作,组建专门班子和人马做好项目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确保到2030年,在全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到2035年,在全县再改造提升一批高标准农田。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1.1.1政策要求。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决策部署,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省、市、县均作出到2035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决定。《**省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全省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4804.69万亩,并且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县农田建设从“五龙治水”合并为“一农治水”,高标准农田建设力量得到有效整合,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2020-2023年,**县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系统治理,坚持“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和“灌、排、坝、桥、亭、草、灯、游”综合配套,集中连片打造了**、瓜铺、**、云峰、长江、峙山等多个省级、市级示范片,在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丘岗模式”上取得明显成效。国家级刊物、****机关报《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2年08期第44-46页全版面介绍**县全力打造**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丘岗模式”示**,凝练形成了狠抓“六个关键”的典型经验,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奠定了基础。
目前,**县农田建设工作基础扎实,工作机制健全,规划布局科学合理,人员队伍和技术力量较强,每年县财政均投入1500万元以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管护到位,工程质量过硬,群众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高涨,建设潜力大,农田建设“丘岗模式”示范效果特备明显,深受群众欢迎和好评,已成为全县、全市一张独特的民心和民生工程名片。
1.1.2粮食产能保障及单产提升需求。
**县是**产粮大县,2023年粮食总产量将突破50万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25万亩,单产达到400公斤以上。**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的指示,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等措施,初步建成了一批旱能灌、涝能排、耕作便、产量高、效益好的高产稳产农田。
1.2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发〔2021〕1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
(3)《****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
(4)《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国农业农村部令 2019年第4号);
(5)《**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
(6)《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自然**部 水利部关于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农建发〔2022〕6号);
(7)《关于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8〕1号);
(8)《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
(9)《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GB/T33130—2021);
(10)《****办公厅关于做好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方案编制有关工作的通知》;
(11)《****办公厅****办公厅关于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 实施“五千工程”建设“和美湘村”的意见》(湘办发〔2023〕13号);
(12)《**省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
(13)《****农业农村厅 **省发展改革委 ****财政厅 ******厅 ****水利厅关于开展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遴选工作的通知》(湘农联〔2022〕107号);
(14)《****办公室关于做好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方案编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湘农办发〔2023〕121号);
(15)《**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
(16)《**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
(17)当地国土空间规划、水**利用规划、乡村**规划、生态修复规划、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
(18)两区划定、土地调查、土地确权登记、信息化建设、农田建设管理等技术标准、规范与有关规定。
1.3编制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土空间、水**利用等相关规划衔接,科学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突出建设重点,统筹项目布局,优化建设时序。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政府责任,加强部门协作,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益,引导带动农民群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与建设质量并重,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并重,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勇于探索创新,集中打造独具特色的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引领带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
1.4项目范围
本项目具体涉及**县高沙镇、毓兰镇、花园镇、茶铺管理区、黄桥镇、杨林镇、石江镇、竹市镇、水东镇、岩山镇、雪峰街道、**街道、花古街道、**镇、月溪镇、山门镇、石柱镇、醪田镇、罗溪乡、桐山乡、大屋乡、长塘乡、渣坪乡、古楼乡等24个乡镇、街道、管理区。应坚持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要因地制宜、统筹布局,并根据资金规模科学合理地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重点在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科技服务、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建后管护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有效提高耕地地力和质量。坚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合理布设田间灌排设施,实行多项措施综合治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确定具体的工程措施和投入比例,规划面积约60万亩。
1.5可行性分析
**县完全具备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可行条件。
1.5.1工作基础好。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工作基础扎实,工作机制健全,规划布局科学合理,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工程效益较好,人员队伍和技术力量较强,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和耕地保护责任有抓手,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工程管护到位,部门配合密切顺畅,群众积极性高。农田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前期工作充分,有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且已经发布《**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
1.5.2建设潜力大。
**县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耕地**充足,具备大规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可能性;水、肥、气、热条件良好,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好,灌溉水源有可靠稳定保障,现有大中型灌区水源工程、骨干沟渠及水利枢纽运行正常;现有耕地保有量充足,建设前景向好;农田建设“丘岗模式”深入民心、推进迅速,形成了一整套项目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潜力大,能够较好地保障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目标。
1.5.3粮食产量高。
**县是国家确定的**产粮大县,粮食生产潜力大、产量高、商品粮调出能力强,2023年粮食总产量将突破50万吨;全县永久基本农田占比高,无论是二调还是三调数据,永久基本农田都保持在65万亩以上;年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万亩以上,土地流转率高,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程度高,实施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前景向好。
1.5.4资金投入有保证。
具备相应的财政资金投入能力和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能够满足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的要求。县本级财政债务较少,每年县财政均投入充足资金用于农田建设,并引进多元化社会投融资体制,全面拓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渠道;项目区群众积极性高,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和监督工程建设;农民用水**组织健全,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第二章 现状分析
2.1自然**禀赋分析
**县隶属于**省**市,位于**省中部偏西南,雪峰**麓,资水上游,东接**县,南连**县、绥**,西枕**市**市,北邻**县、**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0°8′40〞-110°57′10〞、北纬26°51'38〞-27°22'23〞。地势西北山多岭峻,中部地势低平,东南丘冈棋布。东西长80.15km,南北宽65.3km。
**县区域面积2184.01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4个镇、6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1个管理区,334个行政村、30个社区,总人口90.12万,其中农业人口53.21万。截至2021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675495人。全县现有耕地面积81.4万亩,其中水田66.19万亩、旱土15.21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境内**丰富,周总理亲自命名的“雪峰蜜桔”名扬四海,古楼“雪峰云雾茶”从明代起就成为贡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墨晶石雕名扬宇内。先后被确定为**500强产粮大县、****基地县、****基地县、农村生态建设示**、****基地县、畜牧业五强县。素有“中国绿色名县”、“蔡锷将军故里”、“中国雪峰蜜桔之乡”的美誉。
2.1.1地形地貌特征。
**县地处雪峰**麓,山峦起伏,地形复杂。在漫长的地质发展时期,由于地壳内部的剧烈运动,特别是燕山期造山运动(距今1.5亿-1亿年前)和喜山期新构造运动(距今2千万-300**前)的挤压和抬升,以及外力如第四纪气候的变迁(冰川)、流水的侵蚀和搬运、河流的切割和沉积等内外应力影响,构成了**县复杂的地形地貌。**县地形地貌的总特点是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雪峰山脉自西南入境横跨西北,从花园镇经**塘到石柱镇连成一堵天然屏障,把**县划分成西北部山区和东**丘陵区两大地形。平溪江、蓼水河、黄泥江分别源于雪峰山麓,穿谷走峡,自西向东流入资江,河流两岸分布小块河阶**,为富饶的粮食主产区。
2.1.2气候**。
**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热量丰富,严寒酷暑期短,作物生长期长;春季冷暖多变,寒流活动频繁;春末夏初多雨,盛夏初秋多旱;山区丘陵两地,季节相差各异。西北部雪峰山地区和东**丘岗地区,气候差别明显。西北部山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凉区,雨水充沛,热量**较差,春夏多暴雨,冬季多冰雪,盛夏温凉,气候垂直差异大。东**丘陵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区,春季多雨,伴有冰雹雷雨大风,夏秋多旱,丘岗地形不同,小气候差异明显。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6℃,1月冷,7月最热,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8℃,年无霜期达290天,年平均降雨量1496mm,年平均**1424.0小时。均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
2.1.3水**。
**县水**利用条件可以满足各项农田水利建设的需要。境内共有大小溪河130条,其中5公里以上的溪河97条,流经区域占**县总面积的88.6%,大部分发源于西北雪峰山脉,顺势向东南、西北奔流,分别属于资、沅两水系。注入资水水系的88条,县内流域面积1688.93平方公里,占**县总面积的77.33%;注入沅水水系的9条,多在罗溪瑶族乡境内,流域面积495.08平方公里,占**县总面积的22.67%。主要干流、支流有蓼水、平溪江、黄泥江、公溪河等。
(1)降雨量。**县年平均降雨量1496毫米,平均径流深830毫米,年平均雨日180天,年产水量46.6亿立方米,经测算可利用率约为0.57。其中每年从县外注入的客水量28.26亿立方米,县内自产水量18.34亿立方米。3月初至4月为春雨期,雨日多,降水强度小。5月至6月底为梅雨期,降水强度增加,暴雨次数多,月平均雨量在200mm以上。9月底至12月,雨日偏多雨量偏少,10月份月平均降雨量在100mm左右。
(2)蓄引提水量。蓄引提总水量13.4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9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2.37万公顷。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2.51万千瓦,可开发量13.46万千瓦,已开发量6.118万千瓦。地下水总储量3.65亿立方米/年,其中可利用量为0.37亿立方米/年。
(3)蒸发水量。**县年蒸发水量在1022.0~1447.5mm之间,年际变化425.5mm。春季、夏季、冬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秋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2.1.4灌区分布情况。
洞****水库5座,小(Ⅰ)型水库24座,小(Ⅱ)型水库137座,中型泵站3座,山塘3162座,小型河坝2081座,小型电灌站305座,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2万亩。全县以中、小型水库为骨干,其它基础水利设施为补充水源,已形成一个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自流灌溉体系。
(1)蓼水:蓼水属于资水主源赧水支流,发源于绥**七坡山,流经绥**白里山、毛坪、武阳、圳头、湾头、李熙桥、红岩、****花园、水兰桥、高沙,于高沙镇双凤村双**汇入资水。干流全长97公里,流域面积1141平方公里。
(2)平溪江:资江一级支流,平溪江古名峡口水,又名**水。发源于黔阳县大湾,于**县**镇进入境内,经月溪镇、**县城、竹市镇,于石江镇**铺从左岸汇入赧水。干流全长93公里,落差261米,河床均宽70.8米,**处年平均流量76立方米/秒,流域面积2269平方公里。
(3)黄泥江:平溪江支流,古为王泥江,又**门水。纵贯**县东北部。黄泥**于**县白**,经**县桐山乡、山门镇、水东镇,于穿石山从左岸汇入平溪江。干流全长41公里,流域面积436平方公里。
(4)公溪河:沅水一级支流,发源于绥**张家冲,经绥**水口、**县罗溪,于芋子塘出境,全长64公里,流域面积488平方公里。**县境内河长18.5公里,流域面积249.8平方公里。
2.2农田基本情况分析
2.2.1耕地情况分析。
截止到2021年底,**县拥有耕地面积81.4065万亩,其中水田66.19万亩、旱土15.2165万亩。水田面积中:基本农田面积65.67万亩,基本农田保有率为80.66%;中低产田面积40.55万亩;大于200亩集中连片耕地面积48.82万亩。
**县由于地形起伏多变,因而导致光、热、水、土、气地域差异明显。土壤发育不同,种类多样。根据**省土壤分类系统和《**县农业区划地图集》,全县宜耕地共划分为水稻土、潮土、红壤、黄壤、山地黄棕壤、紫色土、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等8个土类、14个亚类、44个土属、74个土种。
(1)水稻土。共66.1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0.2%,发育于各种母岩母质上,分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渗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沼泽型水稻土5个亚类。其PH值为5.0~6.5。
(2)潮土。共2869.5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088%,主要分布在平溪江沿岸河漫滩,系河流冲积物母质。仅有河潮土1个亚类、耕型河潮土1个土属。耕型潮土,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通透性好,适种性广,质地砂壤或砂土,土壤呈微酸性或中性反应。
(3)红壤。共****498.5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0.09%,分布在海拔260-500米的岗地、丘陵、低山,发育于各种母岩母质上。土属有四纪红土红壤、板页岩红壤、砂页岩红壤等。一般土层较厚,肥力中等,具有明显的脱硅富铝化过程,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应充分利用,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和林业生产。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乡镇。其PH值为4.5-6.0。
(4)黄壤。共366458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1.19%,分布在海拔500~800米的山地,发育于板页岩和花岗岩母岩上。土属有板页岩黄壤、花岗岩黄壤、砂岩黄壤等。一般植被生长较好,表土腐殖质层较厚,富铝化作用不及红壤强烈,呈酸性及强酸性反应,是林业良好用地。主要分布在**、古楼、月溪、毓兰、花园、山门等乡镇。其PH值为5.0-5.5。
(5)山地黄棕壤。共197595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03%,一般分布于800米以上山地,发育于板页岩、花岗岩母岩上。有花岗岩、板页岩山地黄棕壤等,一般土层浅薄,呈酸性反映。
(6)紫色土。共679.92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021%,仅中性紫色土1个亚类、耕型中性紫色土1个土属。其PH值为6.13。
(7)黑色石灰土。共7071.94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216%,主要分布在黄桥、石江、高沙、竹市、杨林等乡镇。其PH值大于7。
(8)红色石灰土。共21723.73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663%,仅有红色石灰土1个亚类、耕型红色石灰土和耕型淋溶性红色石灰土2个土属。土层较深厚,有机质与矿物质养分含量较低,质地较粘重,并有铁、锰锈膜和结核。其PH值为6.0-6.5。
全县中低产田分布见表2-1;
耕地及基本农田情况见表2-2。
表2-1 **县中低产田面积分布表(单位:万亩)
中低产田 类型 | 面积 | 分布区域(乡镇) | 所占比 (%) |
干旱灌溉型 | 22.77 | 黄桥镇、杨林镇、高沙镇、 竹市镇、茶铺管理区 | 28.06 |
渍涝潜育型 | 11.00 | 毓兰镇、花园镇、水东镇、岩山镇 | 13.55 |
坡地梯改型 | 0.78 | 雪峰街道、**街道、花古街道、 石江镇、罗溪瑶族乡、渣坪乡 | 0.96 |
质地改良型 |
| / |
|
障碍层次型 | 5.67 | 山门镇、石柱镇、**镇、醪田镇 | 6.99 |
瘠薄培肥型 | 0.33 | 月溪镇、长塘瑶族乡、大屋瑶族乡、 古楼乡、桐山乡 | 0.41 |
矿毒污染型 |
| / |
|
合 计 | 40.55 | / | 49.96 |
表2-2 **县耕地及基本农田情况表(2021年底统计数据)
序号 | 乡镇名称 | 耕地面积总量(万亩) | 基本农田 面积(万亩) | 中低产田面积(万亩) | ||||
公顷 | 折万亩 | 其中水田面积 | 合计 | 其中:中产田 | 低产田 | |||
| 全县合计 | 54271 | 81.4065 | 66.19 | 65.663 | 40.55 | 24.33 | 16.22 |
1 | **街道 | 780 | 1.17 | 0.91 | 0.80 | 0.56 | 0.33 | 0.23 |
2 | 雪峰街道 | 2638 | 3.957 | 3.70 | 2.88 | 1.62 | 0.978 | 0.642 |
3 | 花古街道 | 2050 | 3.075 | 3.01 | 2.05 | 1.64 | 0.984 | 0.656 |
4 | 高沙镇 | 7083 | 10.625 | 9.18 | 9.03 | 4.35 | 2.61 | 1.74 |
5 | 茶铺管理区 | 316 | 0.474 | 0.47 | 0.40 | 0.13 | 0.078 | 0.052 |
6 | 毓兰镇 | 4155 | 6.233 | 5.80 | 4.81 | 3.21 | 1.926 | 1.284 |
7 | 花园镇 | 2566 | 3.849 | 3.32 | 3.32 | 1.42 | 0.852 | 0.568 |
8 | 竹市镇 | 6049 | 9.074 | 7.45 | 7.79 | 4.98 | 2.988 | 1.992 |
9 | 古楼乡 | 451 | 0.677 | 0.41 | 0.40 | 0.41 | 0.246 | 0.164 |
10 | 黄桥镇 | 4759 | 7.139 | 5.74 | 6.07 | 3.81 | 2.286 | 1.524 |
11 | 杨林镇 | 1394 | 2.091 | 1.58 | 1.45 | 1.34 | 0.804 | 0.536 |
12 | 月溪镇 | 1392 | 2.088 | 1.20 | 1.55 | 1.32 | 0.792 | 0.528 |
续表2-2 **县耕地及基本农田情况表(2021年底统计数据)
序号 | 乡镇名称 | 耕地面积总量(万亩) | 基本农田 面积(万亩) | 中低产田面积(万亩) | ||||
公顷 | 折万亩 | 其中水田面积 | 合计 | 其中:中产田 | 低产田 | |||
13 | 罗溪瑶族乡 | 1646 | 2.469 | 0.99 | 1.89 | 1.82 | 1.092 | 0.728 |
14 | 大屋瑶族乡 | 415 | 0.623 | 0.38 | 0.43 | 0.40 | 0.24 | 0.16 |
15 | 长塘瑶族乡 | 373 | 0.56 | 0.28 | 0.26 | 0.40 | 0.24 | 0.16 |
16 | 石江镇 | 5268 | 7.902 | 6.32 | 6.52 | 3.64 | 2.184 | 1.456 |
17 | **镇 | 1195 | 1.793 | 1.34 | 1.26 | 1.25 | 0.75 | 0.5 |
18 | 渣坪乡 | 867 | 1.301 | 0.80 | 0.89 | 0.77 | 0.462 | 0.308 |
19 | 岩山镇 | 1768 | 2.652 | 2.37 | 2.16 | 1.09 | 0.654 | 0.436 |
20 | 山门镇 | 3161 | 4.742 | 4.27 | 3.96 | 2.11 | 1.266 | 0.844 |
21 | 醪田镇 | 1871 | 2.807 | 2.18 | 2.53 | 1.08 | 0.648 | 0.432 |
22 | 水东镇 | 1458 | 2.187 | 1.71 | 1.76 | 1.19 | 0.714 | 0.476 |
23 | 石柱镇 | 1793 | 2.69 | 2.25 | 2.08 | 1.18 | 0.708 | 0.472 |
24 | 桐山乡 | 769 | 1.154 | 0.54 | 0.69 | 0.84 | 0.504 | 0.336 |
**县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1)耕地814065亩(54271hm2)。其中水田661900亩(44126.67hm2),占比81.31%;旱地152165亩(1014.43hm2),占比18.69%。另有16986.45亩(1132.43hm2)位于城镇村庄范围内尚未建设的土地中,现状为耕地,其中水田11543.25亩(769.55hm2)、旱地5443.2亩(362.88hm2)。
总体来看,耕地主要分布在石柱镇、岩山镇、醪田镇、花古街道、花园镇、雪峰街道、山门镇、毓兰镇、黄桥镇、石江镇、竹市镇、高沙镇等乡镇,占全县耕地的82.37%。我县耕地整体位于国家划定的一年两熟制区域,均位于年降水量1000mm以上地区。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245896.5亩(16393.1hm2),占比33.38%;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281286.45亩(18752.43hm2),占比38.18%;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142088.7亩(9472.58hm2),占比19.29%;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44858.4亩(2990.56hm2),占比6.09%;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22603.8亩(1506.92hm2),占比3.06%。在城镇村庄范围内的耕地中,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4328.25亩(288.55hm2);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6753.3亩(450.22hm2);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3782.7亩(252.18hm2);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1560.45亩(104.03hm2);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561.75亩(37.45hm2)。
(2)园地63578.25亩(4238.55hm2)。其中,果园47647.2亩(3176.48hm2),占比74.94%;茶园3432.45亩(228.83hm2),占比5.4%;其他园地12498.6亩(833.24hm2),占比19.66%。
总体来看,园地主要分布在花古街道、**街道、黄桥镇、醪田镇、石江镇、茶铺茶场管理区、毓兰镇、高沙镇、竹市镇、山门镇、雪峰街道等乡镇,占全县园地的76.2%。
(3)林地****059.4亩(131603.96hm2)。其中,乔木林地****583.2亩(94038.88hm2),占比71.46%;竹林地402359.55亩(26823.97hm2),占比20.38%;灌木林地28063.95亩(1870.93hm2),占比1.42%;其他林地133052.7亩(8870.18hm2),占比6.74%。第二次土地调查时为耕地及其后续的新增耕地中,因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原因,在“三调”时实地为林地的共计77210.4亩(5147.36hm2),根据有关要求,我县将对这类土地单独进行管理。
总体来看,林地主要分布在黄桥镇、长塘瑶族乡、石江镇、石柱镇、大屋瑶族乡、古楼乡、桐山乡、渣坪乡、**镇、月溪镇、溪瑶族乡等乡镇,占全县林地的71.46%。
(4)草地8655.75亩(577.05hm2)。其中其他草地8655.75亩(577.05hm2),占比100%。总体来看,草地主要分布在竹市镇、高沙镇、黄桥镇、**镇、溪瑶族乡等乡镇,占全县草地的71.55%。
(5)湿地5531.7亩(368.78hm2)。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8个二级地类,我县仅涉及1个二级地类。其中内陆滩涂5531.7亩(368.78hm2),占比100%。
总体来看,湿地主要分布在竹市镇、山门镇、醪田镇、花园镇、石江镇、高沙镇、黄桥镇等乡镇,占全县湿地的74.63%。
(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51052.15亩(16736.81hm2)。其中,建制镇用地40702.35亩(2713.49hm2),占比16.21%;村庄用地199092.75亩(13272.85hm2),占比79.31%;采矿用地6507.15亩(433.81hm2),占比2.59%;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4749.9亩(316.66hm2),占比1.89%。
总体来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主要分布在雪峰街道、花古街道、**街道、毓兰镇、山门镇、石江镇、黄桥镇、竹市镇、高沙镇等乡镇,占全县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73.22%。
(7)交通运输用地44429.7亩(2961.98hm2)。其中,铁路用地1856.1亩(123.74hm2),占比4.18%;公路用地14319.45亩(954.63hm2),占比32.23%;农村道路28184.1亩(1878.94hm2),占比63.43%;机场用地70.05亩(4.67hm2),占比0.16%。
总体来看,交通运输用地中面积占比最大的地类是农村道路和公路用地,占全县交通运输用地的85.53%。
(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5183.95亩(7678.93hm2)。其中,河流水面36943.05亩(2462.87hm2),占比32.07%;水库水面22399.35亩(1493.29hm2),占比19.45%;坑塘水面34091.85亩(2272.79hm2),占比29.60%;沟渠19736.25亩(1315.75hm2),占比17.13%;水工建筑用地2013.45亩(134.23hm2),占比1.75%。
总体来看,雪峰街道、山门镇、溪瑶族乡、花园镇、毓兰镇、竹市镇、黄桥镇、石江镇、高沙镇等乡镇的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较大,占全县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69.80%。
2.2.2永久基本农田情况分析。
**县永久基本农田面积65.663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为79.86%;其中中低产田面积40.55万亩,大于200亩集中连片耕地面积48.82万亩。
2.2.3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分析。
据统计,2011-2020年,**县共投资6.51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5个,建成高标准农田41.26万亩;2021-2023年,**县共投资4.37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个,建成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系统治理高标准农田22.57万亩。按照省套合数据分析去重后,至2022年,**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50.38万亩;至2023年,**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52.4万亩。
按照省明文规定“2019年及以后由农业农村部门立项批复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地块不得列入建设范围”的立项要求,**县2019-2023年已立项批复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村共计136个(**外村125个、山内村11个),共建设高标准农田30.66万亩。其中:
1.2019年在石江镇、雪峰街道、**镇、渣坪乡等4个乡镇共33个村,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7万亩;
2.2020年在山门镇、石柱镇、醪田镇等3个乡镇共12个村,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39万亩;
3.2021年在高沙镇、毓兰镇、花园镇等3个乡镇共20个村,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08万亩;
4.2022年在石江镇、黄桥镇、杨林镇等3个乡镇共35个村,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47万亩;
5.2023年在竹市镇、水东镇、岩山镇等3个乡镇共24个村建设投融资创新项目,在竹市镇、岩山镇、花古街道、山门镇等4个乡镇共12个村建设常规项目和奖励项目,共在建高标准农田6.02万亩。
按照《**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县共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42.2万亩(含高效节水1.63万亩)。其中,**26.41万亩,占耕地的32.44%、占永久基本农田的40.63%;改造提升15.79万亩,占耕地的19.4%、占永久基本农田的24.29%。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稳步推进,使得全县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水稻种植大户稳步发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逐年提升,促进了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县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等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县2021-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主要指标详见表2-3;**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分布清单详见表2-4、表2-5。
表2-3 **县2021-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主要指标
序号 | 指标 | 目标值 | 属性 |
1 | 高标准 农田建设 | 到2022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6.7万亩 | 约束性 |
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6.22万亩 | |||
到2025年累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89万亩 | |||
到203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2.2万亩 | |||
到2030年累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5.79万亩 | |||
2 | 高效节水 灌溉建设 | 到2022年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8万亩 | 预期性 |
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97万亩 | |||
到2030年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3万亩 | |||
3 | 新增粮食综 合生产能力 | 新增高标准农田亩均产能提高100公斤左右 | 预期性 |
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产能不低于当地高标准农田产能的平均水平 | |||
4 | 新增建设 高标准农田 亩均节水率 | 10%以上 | 预期性 |
5 | 建成高标准 农田上图 入库覆盖率 | 100% | 预期性 |
表2-4 **县2011-2020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分布清单
序号 | 项目 原主管部门 | 项目名称 | 建设任务所属年度 | 建成年度 | 项目所在乡镇 | 高标准农田已建成面积/亩 | 总投资(万元) | 工程运行情况 |
1 | 农业农村部门 | **县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 2020 | 2021 | 山门、石柱、醪田等3乡镇12个村 | 43900.00 | 7278.00 | 良好 |
2 | 农业农村部门 | **县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 2019 | 2020 | 石江、雪峰、**、渣坪4乡镇22个村 | 37000.00 | 5981.00 | 良好 |
3 | 农业农村部门 | **县2018年度新增产能田间工程项目 | 2018 | 2019 | 黄桥、杨林、竹市等3乡镇 | 16000.00 | 1920.00 | 良好 |
4 | 自然**部门 | **县杨林乡山下等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8 | 2019 | 杨林镇 | 1050.90 | 199.78 | 良好 |
5 | 自然**部门 | **县水**官冲等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8 | 2019 | 水东镇 | 1581.90 | 300.49 | 良好 |
6 | 农业农村部门 | **县2017年度新增产能田间工程项目 | 2017 | 2018 | 高沙、茶铺、竹市、毓兰、石江5乡镇 | 6000.00 | 600.00 | 良好 |
7 | 水利部门 | **县2017年度中央财政农田水利项目 | 2017 | 2018 | 高沙镇等乡镇 | 3000.00 | 1150.00 | 良好 |
8 | 原农开办 | 花古乡叶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16年第一批) | 2016 | 2017 | 花古叶家及毓兰十字等10个村 | 11000.00 | 1666.00 | 部分损毁 |
9 | 原农开办 | **市**县**镇马渡村、罗溪乡宝瑶村、中村村、 渣坪乡大溪村地方立项土地治理项目 | 2016 | 2017 | 雪峰街道、罗溪、渣坪等乡镇 | 200.00 | 96.00 | 部分损毁 |
10 | 水利部门 | 黄桥镇龙塘村、杨林镇新亭等10个村 | 2016 | 2017 | 黄桥、杨林等18个村 | 10000.00 | 1320.00 | 部分损毁 |
11 | 农业农村部门 | **县2016年度新增产能田间工程项目 | 2016 | 2017 | 醪田、水东等2乡镇 | 10000.00 | 1250.00 | 部分损毁 |
12 | 原农开办 | 高沙镇茶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 2015 | 2016 | 高沙、毓兰、茶铺等10个村 | 14899.95 | 1932.00 | 部分损毁 |
13 | 原农开办 | **县雪峰蜜桔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园项目 | 2015 | 2016 | 茶铺管理区 | 3000.00 | 1974.50 | 部分损毁 |
14 | 农业农村部门 | **县2015年度新增产能田间工程项目 | 2015 | 2016 | 高沙、茶铺等2乡镇 | 5000.00 | 600.00 | 部分损毁 |
15 | 原农开办 | **县竹市镇大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 2014 | 2015 | 竹市镇 | 11000.00 | 1614.00 | 部分损毁 |
16 | 原农开办 | **县大业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续建) | 2014 | 2015 | 毓兰镇、高沙镇、花园镇 | 6150.00 | 800.00 | 部分损毁 |
17 | 原农开办 | **市**县竹市镇大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二批) | 2014 | 2015 | 竹市镇 | 5800.00 | 866.00 | 部分损毁 |
18 | 农业农村部门 | **县2014年度新增产能田间工程项目 | 2014 | 2015 | 竹市镇 | 5000.00 | 600.00 | 部分损毁 |
19 | 自然**部门 | 娄邵盆地基本农田重大工程2014年度**县黄桥镇、 石江镇土地整治项目 | 2014 | 2015 | 黄桥镇、石江镇 | 38809.34 | 7030.86 | 部分损毁 |
20 | 原农开办 | 石江镇大塘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 | 2013 | 2014 | 石江镇大塘、上台、石塘等11个村 | 16000.00 | 2305.00 | 部分损毁 |
21 | 原农开办 | **县大业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Ⅰ期) | 2013 | 2014 | 毓兰镇、高沙镇、花园镇 | 6150.00 | 800.00 | 部分损毁 |
22 | 原农开办 | **县渣坪乡大溪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2013 | 2014 | 渣坪乡 | 700.00 | 200.00 | 部分损毁 |
23 | 农业农村部门 | **县2013年度新增产能田间工程项目 | 2013 | 2014 | 山门、石柱、花古等3乡镇25个村 | 25000.00 | 1000.00 | 部分损毁 |
24 | 自然**部门 | ****花园镇鸬鹚、金狮两村灾毁耕地复垦项目 | 2013 | 2014 | 花园镇鸬鹚、金狮两村 | 400.00 | 125.64 | 部分损毁 |
25 | 自然**部门 | **县杨林乡新亭村等二个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3 | 2014 | 杨林乡新亭村等二个村 | 813.90 | 149.96 | 部分损毁 |
26 | 自然**部门 | **县山门镇毛坪等二个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3 | 2014 | 山门镇毛坪村等二个村 | 1005.75 | 150.80 | 部分损毁 |
27 | 自然**部门 | **县水**庄联村等四个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3 | 2014 | 水**庄联村等四个村 | 1005.75 | 150.08 | 部分损毁 |
28 | 自然**部门 | **县竹市镇**村等三个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3 | 2014 | 竹市镇**村等三个村 | 1007.10 | 150.02 | 部分损毁 |
29 | 自然**部门 | ****花园镇**村等二个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3 | 2014 | 花园镇**村等二个村 | 1099.20 | 172.93 | 部分损毁 |
30 | 自然**部门 | 娄邵盆地基本农田重大工程2013年度**县黄桥镇、 石江镇土地整治项目 | 2013 | 2014 | 黄桥镇、石江镇 | 28489.95 | 7129.24 | 部分损毁 |
31 | 原农开办 | **县毓兰镇石桥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 | 2012 | 2013 | 毓兰镇的石桥、大坨等村 | 13300.00 | 1913.00 | 部分损毁 |
32 | 原农开办 | 花园镇光冲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 2012 | 2013 | 花园镇光冲、新店等村 | 5000.00 | 588.00 | 部分损毁 |
33 | 水利部门 | **县小农水专项资金建设项目2012年度 | 2012 | 2013 | 高沙、茶铺、毓兰等18个村 | 10000.00 | 1200.00 | 部分损毁 |
34 | 自然**部门 | **县水**、毓兰镇土地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县水**、毓兰镇 | 8346.00 | 1168.29 | 部分损毁 |
35 | 自然**部门 | **县黄桥镇三角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黄桥镇三角村 | 164.70 | 37.30 | 部分损毁 |
36 | 自然**部门 | **县黄桥镇晒龙、高塘、乔江、姚背等土地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黄桥镇晒龙、高塘、乔江、姚背等村 | 1164.30 | 164.20 | 部分损毁 |
37 | 自然**部门 | 毓兰镇梅田村土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毓兰镇梅田村 | 198.15 | 47.93 | 部分损毁 |
38 | 自然**部门 | **县石江镇文家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石江镇文家村 | 627.45 | 146.85 | 部分损毁 |
39 | 自然**部门 | **县**镇黄花坪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镇黄花坪村 | 206.10 | 12.57 | 部分损毁 |
40 | 自然**部门 | **县黄桥镇清风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黄桥镇清风村 | 163.80 | 38.97 | 部分损毁 |
41 | 自然**部门 | **县石江镇**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石江镇**村 | 172.95 | 31.93 | 部分损毁 |
42 | 自然**部门 | **县水**刘樟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水**刘樟村 | 44.40 | 9.79 | 部分损毁 |
43 | 自然**部门 | **县竹市镇管竹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竹市镇管竹村 | 157.80 | 38.55 | 部分损毁 |
44 | 自然**部门 | ****花园镇巷子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花园镇巷子村 | 239.25 | 73.60 | 部分损毁 |
45 | 自然**部门 | **县水**高坡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水**高坡村 | 187.05 | 45.00 | 部分损毁 |
46 | 自然**部门 | **县竹市镇墙卜村等三个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竹市镇墙卜村等三个村 | 1100.00 | 149.99 | 部分损毁 |
47 | 自然**部门 | **县石江镇可风村等三个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石江镇可风村等三个村 | 1000.00 | 149.99 | 部分损毁 |
48 | 自然**部门 | **县醪田镇等三个乡镇土地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醪田镇等三个乡镇 | 1005.00 | 105.16 | 部分损毁 |
49 | 自然**部门 | **县毓兰镇、高沙镇土地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毓兰镇、高沙镇 | 1005.00 | 130.02 | 部分损毁 |
50 | 自然**部门 | **县桐山乡中桃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桐山乡中桃村 | 590.00 | 79.93 | 部分损毁 |
51 | 自然**部门 | **县**镇等三个乡镇土地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镇等三个乡镇 | 1031.55 | 165.08 | 部分损毁 |
52 | 自然**部门 | **县杨林乡杨林村等七个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杨林乡杨林村等七个村 | 7983.00 | 1291.25 | 部分损毁 |
53 | 自然**部门 | **县长塘瑶族乡楠山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长塘瑶族乡楠山村 | 310.09 | 31.87 | 部分损毁 |
54 | 自然**部门 | **县竹市镇管竹等5个村土地整治项目 | 2012 | 2013 | 竹市镇管竹等5个村 | 5756.10 | 860.37 | 部分损毁 |
55 | 原农开办 | **县高沙镇新屋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 | 2011 | 2012 | 高沙镇新屋、红鹅等17个村 | 13800.00 | 1913.00 | 部分损毁 |
56 | 水利部门 | **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2011年度 | 2011 | 2012 | 高沙镇茶铺村 | 10000.00 | 960.00 | 部分损毁 |
57 | 自然**部门 | **县山门农科队、青林村、龙风村灾毁耕地复垦项目 | 2011 | 2012 | 山门镇农科队、青林村、龙风村 | 330.00 | 73.60 | 部分损毁 |
58 | 自然**部门 | **县高沙镇红鹅**二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 2011 | 2012 | 高沙镇红鹅、**二村 | 3073.80 | 1008.88 | 部分损毁 |
59 | 自然**部门 | **县石江**潭村土地复垦整理项目 | 2011 | 2012 | 石江**潭村 | 282.30 | 89.60 | 部分损毁 |
60 | 自然**部门 | **县高沙镇三塘村水毁地复垦 | 2011 | 2012 | 高沙镇三塘村 | 139.05 | 40.00 | 部分损毁 |
61 | 自然**部门 | **县大屋乡栗树村 | 2011 | 2012 | 大屋乡栗树村 | 166.20 | 28.11 | 部分损毁 |
62 | 自然**部门 | **县**镇大胜村土地整理项目二期 | 2011 | 2012 | **镇大胜村 | 204.30 | 30.00 | 部分损毁 |
63 | 自然**部门 | **县毓兰镇梅田村土地整理项目 | 2011 | 2012 | 毓兰镇梅田村 | 78.30 | 19.72 | 部分损毁 |
64 | 自然**部门 | **县石榴等3个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 2011 | 2012 | 高沙镇石榴等3个村 | 2701.80 | 598.47 | 部分损毁 |
65 | 农业农村部门 | **县石江镇、竹市镇石塘等20个村田间工程建设项目 | 2011 | 2012 | 石江、竹市、高沙、花园共20个村 | 10986.50 | 2305.00 | 部分损毁 |
| 全县合计 |
|
|
|
| 412578.67 | 65058.32 |
|
表2-5 **县农业农村部门2019-2023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分布清单
序号 | 建设年度 | 建成年度 | 项目所在乡镇、村 | 已建成或正在建面积(亩) | 总投资(万元) | 工程运行情况 |
1 | 2019 | 2020 | 渣坪乡渣坪村、下洞村、客溪村、大坪村、舒家村、大叶村;**镇田胜村、三牛村、 **村、**村、高山村;雪峰街道**村、白田村、德巷村、**村、合塘村;石江镇楼场村、满竹村、干木村、**村、昆仑村、梓木村、**村、川石村、**村、马口村、金龙村、同庆村、拱桥村、江洲村、上台村、常乐村、贤竹村;共33个村。 | 37000.0 | 5981.0 | 良好 |
2 | 2020 | 2021 | 石柱镇**村、**村、黄双村,醪田镇**村、书院村,山门镇大合村、秀云村、水口村、楠溪村、大斗村、**村、双溪村;共12个村。 | 43900.0 | 7278.0 | 良好 |
3 | 2021 | 2022 | 高沙镇青元村、峙山村、长江村、长青村、**村、**村、双凤村、文丰村、五峰村、荷星村;花园镇乐群村、**村、桂花村、鸬鹚村、燕岭村;毓兰镇瓜铺村、梅田村、杨柳村、凤溪村、栗山村;共20个村。 | 80800.0 | 12511.0 | 良好 |
4 | 2022 | 2023 | 黄桥镇永发村、排上村、四合村、**村、金田村、九峰村、**村、安乐村、车轮村、**村、东边村、梅塘村、潮水村、**村、双竹村;杨林镇山下村、塘下村、新合村、芭蕉村、坪阳村;石江镇**村、联合村、金塘村、白羊村、双玉村、江潭村、马口村、拱桥村、干木村;雪峰街道天井村;花古街道正龙村;**街道平清村;山门镇横溪村;竹市镇歧石村;岩山镇石仁村;共35个村。 | 84700.0 | 13920.0 | 良好 |
5 | 2023 | 2024 | 竹市镇秀丰村、**村、双井村、梓木村、祥埠村、香樟村、金龙村,岩山镇石仁村、双龙村,山门镇小花村、岩塘村,花古街道**村,共12个常规项目村。水东镇文田村、刘庄村、四桥村、高新村、官冲村、水东村、杨万村,竹市**南村、车田村、大湖村、管竹村、合团村、**村、炉山村、棉花村、市山村、塘山村、新塘村、阳光村,岩山镇菱角村、南景村、阳家山村、月塘村、岩山村,共24个村投融资创新项目村。 | 60200.0 | 17356.9 | 在建 |
合计 |
|
| 共136个村(其**外村125个、山内村11个) | 306600 | 57046.9 |
|
2.2.4农田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县农业产业快速提质增效。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25万亩左右,年粮食总产量49.47万吨(2023年达到50万吨);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全县土地流转率达到68%左右。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区,土地流转率普遍达到80%以上。如近三年以来**的示范片石柱镇**项目区、花园镇**项目区、毓兰镇瓜铺项目区、高沙镇长江项目区等,凡是已经实现耕地流转的地块,其农业机械化率、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率均达到100%,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利用率,机械化耕作率等都大幅提升,多年来因各类自然灾害损毁的农田逐步得到修复,农田水利实施日趋完善。
当然,一些农业生产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如土地碎片化、部分地块损毁严重、耕作路不畅通、农田基础设施老化、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技术人员稀少、耕作方式的差距、限制区域与重点区域的差距等,均有待改进和亟需加强。
2.3高标准农田建设障碍因素分析
2.3.1水**短缺障碍分析。
(1)**县降雨量不足。**县位于**省中部的“衡邵干旱走廊”,处于雪峰山脉以南,五岭山脉以北,多丘陵地区,涉及**市、**市、**市、**市等四市 33 个县市区,占**省国土面积的24.2%。**县黄桥镇、杨林镇、石江镇、高沙镇、花园镇等乡镇即位于衡邵干旱走廊,涉及耕地面积约34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1.8%。该区域酷热高温、降雨量小,地下水埋藏深,土质保水性差、渗漏损失大等导致这一区域水**短缺, 困扰了**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战略的实施。自1990年代以来,该区域内年平均受旱面积达3.6万亩,2022年因干旱绝收面积高达54350亩。长年干旱少雨使自然水循环状况发生变化,水生态恶化。
(2)对地下水的有利影响分析。该基础工程建成后,30万亩耕地干旱年可得到灌溉。由于灌溉用水有部分渗漏,灌溉时还有退水,因此,使地下水逐年得到补给,做到采补平衡,改善地下水条件,又能使土壤水分运动向良性循环,改善了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使土壤结构向有利于作物生长的方向发展,项目区渠道增加水流量,提高河水的自净能力,能极大程度减轻污染程度。
2.3.2中低产田产能提升障碍分析。
**县中低产田约有40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目前造成中低产田产能提升障碍的因子主要为农田水利设施不全、损毁严重、水源工程不到位、耕作道不通畅、土壤板结、酸化严重等。
(1)灌溉渠道崩垮、淤塞、渗漏严重。灌溉渠系布局、设计不够合理,只有部分渠段采用砼或浆砌石衬砌,淤塞、渗漏严重,建于十几年前,年久失修已老化,加之原设计标准低,质量差,渠道渗漏严重,水利用率低,抗旱能力差,并且缺乏配套的附属建筑物,不利于机械化农业耕作生产。排水渠道大部分是自然沟渠,没有进行清淤整治,蜿蜒曲折,崩垮、淤塞严重,致使灌区农田经常受到洪涝灾害,肥力受损、土质劣化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
(2)山塘淤积,病险严重。山塘淤积、坝体渗漏、局部破损、涵卧管破损、堵塞,溢洪道未衬砌或局部破损,急需整修加固。
(3)田间道路设施多为土路,道路泥泞崎岖,不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生产,对当地群众的出行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需要对路面进行整修改造。除村级主干路拉通外,部分已有机耕道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已严重破损,导致农用物资的运进,农作物的运出、田间机械作业都是靠肩挑手扛,运输极不方便,大大增加了农民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
(4)农田输配电基本上无问题。项目区内各村均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电力供应有充足的保障。****电灌站机电设备、输电线路及配电设施等破损老化,部分无法正常运行,需进行更换改造。同时,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电灌站。
(5)项目实施后对中低产田产能提升的有利影响分析。项目建设的核心是改善排灌设施、提高基础地力、改善耕地质量、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和技术承载能力。通过田间沟渠、道路、山塘、电灌站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基础地力,土壤质量提高;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用水效率、排水能力提高,渍、涝、洪旱灾减轻。田间道路畅通,通达率应达到90%以上,能满足农业机械化需求;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的使用是获得农业高产的主要手段,对提高农作物产量贡献很大,但施用不当会使土壤退化,化肥的流失还会破坏水**;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是保证农业丰收的重要手段,化学农药的使用,对大气、水体、土壤、农产品均有不利影响;田块平整、沟渠**与整修、农田道路**与整修等工程将在工程区发生局部地表植被损失,地表植被损失对现有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损失面积占比较小,植被损失在施工活动结束后予以恢复和补充,环境影响较小;通过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和农田灌溉保证率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对流域的水量和水质影响较小。总之,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中低产田的产能提升相当明显,且不会影响农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2.3.3坡耕地建设障碍分析
坡耕地建设是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项目通过建设耕作道,确保坡耕地宜机宜耕;通过适度土地平整工程,实现坡耕地连片生产和经营;通过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利用管道引水溯源,减少坡耕地用水成本,提升坡耕地粮食产能。
2.3.4零星分散地块建设障碍分析
耕地碎片化问题一直是农业生产的短板。项目通过对加**间道路设施的完善,将大力解决零星分散地块的集约化耕作和经营。通过因地制宜,大力发动项目区群众开展“小丘改大丘”,整合土地**,实现零星分散地块的整体流转,可全力推动和促进项目区粮食产能提升。
2.3.5“非粮化”“非农化”“抛荒”整治障碍分析
农田建设三分建、七分管,重建设、轻管护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建好的区域难以落实管护责任,管护措施和手段薄弱或单一,后续监测评价和跟踪督导机制不完善,日常管护不到位,设施、设备损毁后得不到及时有效修复,常年带病运行,没有专项管护资金,工程使用年限明显缩短。往往是使用时高负荷运行,农闲时却无人问津,致使渠道杂草丛生,淤塞严重,还有部分乡镇存在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被占用的问题,个别地方甚至出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没有用于粮食生产,有的被违规占用,有的出现撂荒现象,“抛荒”整治流于形式。
针对上述问题,**县委、县政府作出了积极探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的指示,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全力打造**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丘岗模式”示**,凝练形成了狠抓“六个关键”的典型经验,狠抓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加大“抛荒”整治力度,为扛牢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再建新功。
第三章 项目目标任务
3.1建设目标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县计划用七年时间,即从2024-2030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2031-2035年,根据**、全省进度,再利用五年时间,在全县再全面改造提升一批高标准农田。根据建设任务,**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工作规划建设周期确定为12年,以引领和带动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强国、强省、强县建设。
3.1.1**高标准农田。
按照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有关要求,以及现有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耕地后备**等调查情况,在充分开展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考虑到2018年之前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基本上需要逐年改造提升,计划将全县所有永久基本农田除2019年以来建成的30.66万亩外,剩余的35万亩(按省套合数据口径,含**面积13.2万亩,2011-2018年间的改造提升面积21.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计划全部纳入建设范围,特确定我县2024-2030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35万亩。
3.1.2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
根据2023年及之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清查评估结果,分析现有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现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出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需求,结合灾毁农田等特殊情况,特确定我县2031-2035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任务为25万亩。
2024-2030年,**县共建成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综合治理、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35万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kg以上。加上2019-2023年建成的高标准农田30.66万亩,至2030年,全县实现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目标。
2031-2035年,**县再在全县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5万亩,实现整县推进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目标。
3.2建设任务
依据现状调查情况,提出项目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耕地质量建设、建后管护等任务。
**县2024-203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建设高标准农田60万亩(5万亩/年,按省套合数据口径,含**面积13.2万亩、改造提升面积46.8万亩),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6万亩(0.3万亩/年)。其中:
2024年建成5万亩;2025年建成5万亩;2026年建成5万亩;2027年建成5万亩;2028年建成5万亩;2029年建成5万亩;2030年建成5万亩。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田、土、水、路、林、电、技、管”措施齐全,“灌、排、坝、桥、亭、草、灯、游”综合配套,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生态修复能力得到提升,宜机宜耕程度达到100%。
2031年改造提升5万亩;2032年改造提升5万亩;2033年改造提升5万亩;2034年改造提升5万亩;2035年改造提升5万亩。至2035年,全县在实现全域高标准农田目标的同时,对所有灾毁农田和需要改造提升的农田再进行一轮提质改造。
具体建设任务为:
土地平整12000亩;土壤改良60万亩;维修山(平)塘360口;**小型拦河坝100座、泵站80座;衬砌灌排水渠432千米;**渠系建筑物2400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6万亩;新(维)修机耕道300千米;新造农田防护林132千米、26400株;岸防护坡36千米;开展耕地质量评定60万亩;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含智慧农业)3000盏(套)。
结合我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耕地保护专项规划、水**配置及供水规划等,依据各乡镇(街道、管理区)耕地总面积、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实际保有量、**高标准农田潜力面积、粮食播种任务面积等因素,按照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注重实效、兼顾均衡的思路,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各地高标准农田新增建设、改造提升与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全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变化情况、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评价结果等,可按照程序对各乡镇(街道、管理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适当进行动态调整。
同步跟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工作。按照“政府投入、村组负责、大户跟管”三位一体的后期管护模式,争取建成一片、耕种一片、不荒一片。政府层面,继续按照“谁建设、谁投入”的原则,及时与村组签订《项目移交》和《管护协议》,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历年来农田工程的灾情损毁修复和建后管护;村组层面,继续按照“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将农田工程建后管护主体责任压实到村、到组,每年在春耕生产备耕前,组织村组干部、党员、驻村工作队员、群众代表等义务投工投劳,对主体灌排渠道、耕作路、坝、涵等工程,进行检修维护、清障清淤;群众层面,继续按照“谁耕作、谁跟管”的原则,大力引导社会投融资主体、******社和种粮大户参与农田建设,在建成区集中流转农田,推行机械化耕作和病虫害统防统治,大力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全过程管护水平,让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真正变良田。
**县2024-2035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布局见表3-1;
**县2024-2035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规划项目库见表3-2;
表3-1 **县2024-2035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建设面积布局表(单位:万亩)
类别 序号 | 建设年份 | **面积(含**13.2,2011-2018年间的改造21.8) | 改造提升面积(含全县提质改造) | 其中高效节 水灌溉面积 | 建设面积 合计 |
1 | 2024年 | **2,改造3
|
| 0.3 | 5 |
2 | 2025年 | **2,改造3
|
| 0.3 | 5 |
3 | 2026年 | **2,改造3
|
| 0.3 | 5 |
4 | 2027年 | **2,改造3
|
| 0.3 | 5 |
5 | 2028年 | **2,改造3
|
| 0.3 | 5 |
6 | 2029年 | **2,改造3
|
| 0.3 | 5 |
7 | 2030年 | **1.2,改造3.8
|
| 0.3 | 5 |
8 | 2031年 |
| 5 | 0.3 | 5 |
9 | 2032年 |
| 5 | 0.3 | 5 |
10 | 2033年 |
| 5 | 0.3 | 5 |
11 | 2034年 |
| 5 | 0.3 | 5 |
12 | 2035年 |
| 5 | 0.3 | 5 |
合计 |
| 35 | 25 | 3.6 | 60 |
表3-2 **县2024-2035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规划任务项目库 | ||||||||||||||||||||||
序号 | 规划年度 | 项目 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类型 及规模/万亩 | 年度建设内容(亩、口/座、千米、处、株、万亩、盏/处) | 建成年度 | 主导产业 | 亩均投资需求 | 投资构成(万元 | |||||||||||||
田块整治/亩 | 土壤改良地力提升 | 维修山(平)塘 | ****泵站 | 衬砌灌排水渠 | **渠系建筑物 | **高效节水万亩 | **/维修机耕道 | 新造农田防护林 | 岸防护坡千米 | 耕地质量评定万亩 | 杀虫灯及智慧农业 | 合计 | 中央省级财政投入 | 其他投入 | ||||||||
一 | 2024年度 | **县**镇等6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4年) | 共建设5万亩,含高效节水0.3万亩 | 1000 | 5000 | 30 | 15 | 36 | 200 | 0.3 | 25 | 2200 | 3 | 5 | 250 | 2025 | 粮油 | 3000 | 15000 | 10000 | 5000 | |
涉及**镇9个村、月溪镇14个村、雪峰街道16个村、**街道9个村、花古街道9个村、渣坪乡8个村,共65个村 | ||||||||||||||||||||||
二 | 2025年度 | **县山门镇等5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5年) | 共建设5万亩,含高效节水0.3万亩 | 1000 | 5000 | 30 | 15 | 36 | 200 | 0.3 | 25 | 2200 | 3 | 5 | 250 | 2026 | 粮油 | 3000 | 15000 | 10000 | 5000 | |
涉及山门镇20个村、石柱镇11个村、醪田镇9个村、罗溪瑶族乡12个村、古楼乡6个村,共58个村 | ||||||||||||||||||||||
三 | 2026年度 | **县高沙镇等4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6年) | 共建设5万亩,含高效节水0.3万亩 | 1000 | 5000 | 30 | 15 | 36 | 200 | 0.3 | 25 | 2200 | 3 | 5 | 250 | 2027 | 粮油 | 3000 | 15000 | 10000 | 5000 | |
涉及高沙镇38个村、毓兰镇21个村、花园镇11个村、茶铺管理区1个村,共71个村 | ||||||||||||||||||||||
四 | 2027年度 | **县黄桥镇等5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7年) | 共建设5万亩,含高效节水0.3万亩 | 1000 | 5000 | 30 | 15 | 36 | 200 | 0.3 | 25 | 2200 | 3 | 5 | 250 | 2028 | 粮油 | 3000 | 15000 | 10000 | 5000 | |
涉及黄桥镇27个村、石江镇30个村、杨林镇11个村、桐山乡10个村、大屋瑶族乡7个村,共85个村 | ||||||||||||||||||||||
五 | 2028年度 | **县竹市镇等4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8年) | 共建设5万亩,含高效节水0.3万亩 | 1000 | 5000 | 30 | 15 | 36 | 200 | 0.3 | 25 | 2200 | 3 | 5 | 250 | 2029 | 粮油 | 3000 | 15000 | 10000 | 5000 | |
涉及竹市镇33个村、岩山镇10个村、水东镇7个村、长塘瑶族乡6个村,共56个村 | ||||||||||||||||||||||
六 | 2029年度 | **县**镇等6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9年) | 共建设5万亩,含高效节水0.3万亩 | 1000 | 5000 | 30 | 15 | 36 | 200 | 0.3 | 25 | 2200 | 3 | 5 | 250 | 2030 | 粮油 | 3000 | 15000 | 10000 | 5000 | |
涉及**镇9个村、月溪镇14个村、雪峰街道16个村、**街道9个村、花古街道9个村、渣坪乡8个村,共65个村 | ||||||||||||||||||||||
七 | 2030年度 | **县山门镇等5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30年) | 共建设5万亩,含高效节水0.3万亩 | 1000 | 5000 | 30 | 15 | 36 | 200 | 0.3 | 25 | 2200 | 3 | 5 | 250 | 2031 | 粮油 | 3000 | 15000 | 10000 | 5000 | |
涉及山门镇20个村、石柱镇11个村、醪田镇9个村、罗溪瑶族乡12个村、古楼乡6个村,共58个村 | ||||||||||||||||||||||
八 | 2031年度 | **县高沙镇等4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31年) | 共建设5万亩,含高效节水0.3万亩 | 1000 | 5000 | 30 | 15 | 36 | 200 | 0.3 | 25 | 2200 | 3 | 5 | 250 | 2032 | 粮油 | 3000 | 15000 | 10000 | 5000 | |
涉及高沙镇38个村、毓兰镇21个村、花园镇11个村、茶铺管理区1个村,共71个村 | ||||||||||||||||||||||
九 | 2032年度 | **县黄桥镇等5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32年) | 共建设5万亩,含高效节水0.3万亩 | 1000 | 5000 | 30 | 15 | 36 | 200 | 0.3 | 25 | 2200 | 3 | 5 | 250 | 2033 | 粮油 | 3000 | 15000 | 10000 | 5000 | |
涉及黄桥镇27个村、石江镇30个村、杨林镇11个村、桐山乡10个村、大屋瑶族乡7个村,共85个村 | ||||||||||||||||||||||
十 | 2033年度 | **县竹市镇等4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33年) | 共建设5万亩,含高效节水0.3万亩 | 1000 | 5000 | 30 | 15 | 36 | 200 | 0.3 | 25 | 2200 | 3 | 5 | 250 | 2034 | 粮油 | 3000 | 15000 | 10000 | 5000 | |
涉及竹市镇33个村、岩山镇10个村、水东镇7个村、长塘瑶族乡6个村,共56个村 | ||||||||||||||||||||||
十一 | 2034年度 | **县**镇等6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34年) | 共建设5万亩,含高效节水0.3万亩 | 1000 | 5000 | 30 | 15 | 36 | 200 | 0.3 | 25 | 2200 | 3 | 5 | 250 | 2035 | 粮油 | 3000 | 15000 | 10000 | 5000 | |
涉及**镇9个村、月溪镇14个村、雪峰街道16个村、**街道9个村、花古街道9个村、渣坪乡8个村,共65个村 | ||||||||||||||||||||||
十二 | 2035年度 | **县山门镇等5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35年) | 共建设5万亩,含高效节水0.3万亩 | 1000 | 5000 | 30 | 15 | 36 | 200 | 0.3 | 25 | 2200 | 3 | 5 | 250 | 2036 | 粮油 | 3000 | 15000 | 10000 | 5000 | |
涉及山门镇20个村、石柱镇11个村、醪田镇9个村、罗溪瑶族乡12个村、古楼乡6个村,共58个村 | ||||||||||||||||||||||
合计 | 共计24个乡镇(街道、管理区),334个村 | 共建设60万亩,含高效节水3.6万亩 | 1.2万亩 | 60万亩 | 360口 | 180座 | 432千米 | 2400处 | 3.6万亩 | 300千米 | 26400株 | 36千米 | 60万亩 | 3000盏套 |
| 粮油 | 3000 | 18 亿元 | 12 亿元 | 6 亿元 |
第四章 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
4.1田块整治标准和内容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充分考虑水**承载能力和生态容量等因素,因地制宜开展田块整治,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块。耕作田块规模应根据地形条件、耕作方式、田间沟渠布设、平整工作量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要求等因素确定。根据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等因素,合理确定田块的长度和宽度。实施耕作层土壤剥离、深翻深松土壤、回填肥沃表土层,提升农田耕作层地力。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因地制宜修筑梯田,增强农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
4.2土壤改良标准和内容
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等工程,土壤改良应优先采用生态、环保改良工程措施,通过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快耕地地力提升,促进土壤环境质量好转。建立高标准农田地力提升长效机制,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设置土壤肥力定期监测点,监测土壤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有机质含量、土壤酸化等状况,根据定期监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因缺补缺、酸化土壤治理,促进土壤养分平衡。针对耕作层浅薄、渍涝潜育地块开展深耕、挖深垫层、完善灌排设施等措施逐步改良土壤不良结构,增加耕作层厚度,改善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改进耕作方式,推广保护性耕作、轮耕等技术,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持续提升土壤肥力,打破犁底层,增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建立土壤地力稳定机制。
4.3灌溉和排水标准和内容
按照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调结合的原则,根据水**平衡分析成果,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科学规划建设农田灌排工程,有序实施水源、输水、排水、渠系建筑物等建设工程。根据灌溉与排水并重、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并进的要求,配套建设和改造输配水渠(管)道和排水沟(管)道、泵站及渠系建筑物,倡导建设生态型灌排系统,配套设置生物通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因地制宜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技术,配套实用易行的用水计量设施。配**利、环保等部门实施小流域治理、农村河道整治、山塘综合整治等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提升高标准农田灌溉保证率与防洪排涝能力。
4.4田间道路标准和内容
以“宜机化”为目标,按照农业机械化和农民生活出行的要求,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和农桥布局,合理确定路网密度,与县乡级道路配套连接,整修和**机耕路、生产路,合理增加路面宽度,提高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地)坡道、桥涵等附属设施,提高农田道路通达率和农业生产效率。
4.5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和内容
以受大风等影响严重的区域、水土流失易发区为重点,加强农田防护工程建设,根据实际防护需要,在机耕道和干渠两侧,适地、适树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在水土流失易发区,合理修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田坎防护等设施。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农田损毁工程修复,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工程与农村居民点景观相协调,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沟渠、道路和塘堰湿地系统,扩大农田防护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有效保护田间生物生存和生活环境。提升农田退水污染治理水平,控施化肥农药,减少不合理投入数量,阻控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控制农膜残留,在排水渠中因地制宜推广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建设,减少农田氮磷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4.6农田输配电标准和内容
对适合电力灌排和信息化管理的农田,铺设输电线路,配套建设变配电设施,为泵站、机井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电力保障,实现农田机井、泵站、水肥一体化等供电设施完善,电力系统安装与运行符合相关标准,用电质量和安全水平得到提高。合理布设弱电设施,满足高标准农田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要求。
4.7科技服务标准和内容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与应用,建设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包括加强信息管理与共享,进行耕地质量监测、墒情监测、病虫监测、灌排监测等,基本完善农田监测网络,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新技术在高标准农田中的推广应用。推广良种良法、科学施肥施药、病虫害综合防治、水肥药一体化、灌溉系统水量实施调控等科技应用,配备新型农机装备与设施设备,深化农机农艺相融合,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引导和指导农民进行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提高技术到位率。
4.8管护利用标准和内容
按照建管结合、建管并重的要求,切实加强建后管护工作。确保良田粮用,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产权归属、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运行管护,健全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资金。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专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管护体系。加强对高标准农田管护工作的督查指导和监测评价,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加强管护资金使用监管,对管护资金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信息统一上图入库,实现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共享。**水利部门加强大中型灌区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衔接和细化工作,推进实现与大中型灌区“一张图”叠加。依据《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国家标准,在项目实施前后及时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完善监测监管系统,提高高标准农田的防灾减灾能力,对水毁等自然损毁的高标准农田,及时进行修复或补充,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效益。**自然**部门,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进行核定,及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防止“非农化”“非粮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严格耕地占用审批,经依法批准占用高标准农田的,要及时补充,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探索合理耕作制度,实行用地养地相结合,加强后续培肥,防止地力下降。严禁将不达标污水排入农田,严禁将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等倾倒、排放、堆存到农田。
4.8.1耕地质量建设。
本项目耕地质量建设主要是开展耕地质量评定工程60万亩、地力培肥和酸性土壤改良60万亩。通过科学布设耕地质量监测点,及时准确掌握项目区耕地质量演变趋势。采取工程、农艺和生物等措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因地制宜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地力培肥主要是通过种植紫云英和肥用油菜以及田间施加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酸性土壤改良则是通过对酸性土壤施加酸性土壤调理剂提高酸性土壤PH值,同时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物理结构。经改良和培肥后的农田,土壤pH值保持在5.5~7.5之间。经耕地质量评定,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质量等级达到《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1634)规定的二级地以上,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左右。
4.8.2建后管护。
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建立分级负责、分工协作的监管体系,明确管护主体责任,落实管护经费。引导和激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社等参与农田设施的日常维护。探索通过农田工程质量保险落实建后管护责任等管理模式,创**后管护机制。强化“政府投入、村组负责、大户跟管”三位一体的后期管护模式,争取建成一片、耕种一片、不荒一片。政府层面,继续按照“谁建设、谁投入”的原则,及时与村组签订《项目移交》和《管护协议》,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历年来农田工程的灾情损毁修复和建后管护;村组层面,继续按照“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将农田工程建后管护主体责任压实到村、到组,每年在春耕生产备耕前,组织村组干部、党员、驻村工作队员、群众代表等义务投工投劳,对主体灌排渠道、耕作路、坝、涵等工程,进行检修维护、清障清淤;群众层面,继续按照“谁耕作、谁跟管”的原则,大力引导社会投融资主体、******社和种粮大户参与农田建设,在建成区集中流转农田,推行机械化耕作和病虫害统防统治,大力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全过程管护水平,让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真正变良田,“稻路”更宽阔。
4.9其他建设内容
依据项目区设计,结合**县丘陵山岗地形地貌,将全县所有永久基本农田全部纳入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范围,充分发挥管灌、喷灌、电排的作用和功效,将山区中稻区建设成高标准农田。探索开展农田生态环境、智慧农田等建设内容,继续大力推广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推广稻鱼、稻虾养殖,改进复种方式和套种模式,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第五章 实施控制
5.1进度控制
在每年度农田建设项目开工前,设计单位应当进行设计技术交底,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设计的咨询、指导、设计变更等技术服务工作;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图和有关技术标准及合同约定施工。对因未按项目设计和有关技术标准及合同约定施工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必须无条件返工或返修,相关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合同工期实施并应确保按期达到预定目标,任何人不得擅自影响和变更经审核批准的进度计划。对因违反项目设计和施工合同延误农时等造成经济损失的,须依法负责赔偿。
5.2质量控制
**县农田建设项目必须保证工程质量。全县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建立“政府监督、专业监理、群众参与”的“三位一体”工程质量管控机制。县农业农村组织县级和乡镇****政府监督职能,鼓励项目村推选群众代表参与工程建设现场质量监督。
**县农田建设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工程施工监理单位须具备监理综合资质或农林工程专业乙级以上监理资质(含乙级)或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乙级以上监理资质(含乙级)。县农业农****政府采购等方式确定监理单位,并签订工程项目监理合同。监理合同签订后,禁止转让、违法分包监理业务。
**县农田建设项目监理单位应当依照项目设计、有关技术标准、合同约定和工程量清单等进行工程监理,对工程投资、质量、进度和施工安全进行控制,对合同和相关信息进行管理,协调各方关系,承担监理责任。监理人员对检查和检验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工程不得签字,并有权责令返工。未经监理人员签字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不得在工程上使用和安装。
5.3安全控制
施工单位应加强安全施工管理,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按规定设置好安全标识,在施工期间保证工地及其附近建筑物和居民、过往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其设备(如交通工具等)运行中的安全,并对造成的损失和伤害承担全部责任,业主概不负责。对未能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未能严格执行相关规范标准,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予以通报并报安全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列入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
5.4资金控制
农田建设资金实行专帐管理,并严格按照《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22〕5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严格农田建设资金支付管理,支出范围包括:项目所需材料费、设备购置费及施工支出,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费、工程招标费、工程监理费以及必要的项目管理费用。农田建设资金不得超概算,不得挤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兴建楼堂馆所,以及弥补预算支出缺口等与农田建设无关的支出。相关费用的取费标准按省市文件执行。
第六章 实施管理
6.1变更管理
6.1.1变更情形。
农田建设项目调整变更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形,主要是指:
(一)工程设计图纸的变更;
(二)因建设单位原因造成施工方案的变更;
(三)重要材料与设备的改变;
(四)施工现场条件等实际情况与初步设计报告等技术资料不符引起的变更;
(五)工程量清单与费用的变更;
(六)因法律、法规、规章调整引起的变更;
(七)其他导致工程造价发生较大变动的变更。
6.1.2变更审批权限。
农田建设项目调整变更权限按以下规定进行:
(一)单项工程财政资金变更额未超预算评审审定金额10%或虽超预算评审审定金额10%但变更额在10万元以下的,项目变更由县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批;
(二)单项工程财政资金变更额超预算评审审定金额10%且在10万元以上的,****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批,****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备案;
(三)同一类型工程在同一乡镇项目区内进行调整的,由县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批;单项工程因各种原因取消、跨类型调整或同一类型工程跨乡镇进行位置调整的,不论涉及财政资金额度多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批,****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备案。
根据《**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之规定,项目实施必须严格按照年度实施计划和初步设计批复执行,不得擅自调整变更或终止。确需进行调整变更或终止的,按计划调整变更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办理调整变更或终止手续。项目调整变更应确保批复的建设任务不减少,建设标准不降低。
6.2信息与档案管理
全县农田建设项目必须建好档案库。要实现工程信息全过程记录完整、准确、真实、无误。县农业农村局要明确专门的信息员和档案管理员,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信息报送、归档、调度工作,分门别类建好各类工程档案,收集齐全工程立项及评审批复资料、财政评审资料、工程招投标资料、工程施工资料、工程签证资料、工程变更资料、工程款项支付资料、财务结算资料等,能反映工程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原始状况,为全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提供坚强有力的信息和档案保证。
6.3验收管理
全县农田建设项目验收实行分级负责制。按照“工程量验收、县级初验”的程序进行。监理机构负责主持分部(单项)工程验收;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主持单位(合同)工程验收和农田建设项目初步验收。
每个单位(合同)工程完工后,出具由项目所在村签署意见并盖章的申请验收报告,经监理单位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后,****农业农村局。由县农业农村局安排现场施工监管人员和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工程量四方验收,并现场进行工程计量单签字。参与四方验收的现场施工监管人员不得低于3人,工程计量****农业农村局统一留存,复印件分别送监理和施工单位。
项目所有标段工程量验收后,县农业农村局应及时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项目乡镇村代表等人员进行单位(合同)工程验收,对有缺陷的工程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施工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县农业农村局初步验收合格后,****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应依照竣工验收条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分类总结,并附初步验收意见、竣工决算审计报告等。
6.4后期管护
农田建设项目经县级初步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设施按有关规定办理资产移交手续。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确定工程管护责任主体及管护责任人,保证工程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正常运行。
集体所有制耕地高标准农田管****人民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国有耕地高标准农田管护责任主体****农场或其他组织。
管护责任主体接受移交后应按受益对象及时确定高标准农田管护责任人并签订管护协议,明确管护人员,落实具体管护措施。高标准农田管护责任人主要包括农业企业、**社、种植大户、家庭农(林)场、****协会等经营主体。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已规模流转的,由取得土地经营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行选定管护人员,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未流转的,由村委会负责选定管护人员。
农田建设工程日常管护工作由管护责任人及指定的管护人员承担,包括日常巡视检查,泵站、闸门等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中小渠道、沉砂池等日常清淤,机耕道路的巡查,耕地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管护工作由管护责任主体负责,主要对较大规模的工程、设备进行损毁修复和更换等。因施工质量不达标导致的毁损,在质量保证期内由施工单位负责整改和维修;因机械作业或人为故意损坏的,按照“谁损坏、谁维修”的原则,由管护责任主体责成损坏人予以修复或缴纳维修费。
县农业农村局和管护责任主体要多渠道、多形式筹集管护资金,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部门安排高标准农田管护补助资金,鼓励将村级集体收益、新增耕地收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等用于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委员会在符合“村民一事一议”有关要求下组织受****,参与修复高标准农田设施,鼓励社会各界捐资赞助支持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管护责任人要发挥作为高标准农田直接受益主体的作用,加大资金投入,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
第七章 资金需求与资金筹措
7.1资金需求
7.1.1投资概算编制依据。
投资概算编制主要依据国家及各省(市、区)颁布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程;《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及农田建设有关标准、概算定额;同类或相近工程或典型工程设计概算;当前市场价格水平等。
7.1.2投资概算主要内容。
经测算,本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含**和改造提升)总面积60万亩,总投资180000万元。
(一)总投**:
(1)按投资类别。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费为83777万元,占总投资的46.54%;土壤改良费为77100万元(含县级自筹),占总投资的42.83%;科技措施费为1375万元,占总投资的0.77%;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费为8598万元,占总投资的4.78%;勘察设计费为3600万元,占总投资的2%;工程监理费为3600万元,占总投资的2%;项目管理费为1950万元,占总投资的1.08%;
(2)按资金来源。上级财政资金为12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66.7%;县级自筹为6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33.3%。
(二)投资测算标准:
共分为12个建设年度,年平均投资15000万元。共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20000万元,县级自筹资金60000万元。即,**县2024-2035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按3000元/亩测算,其中财政资金为2000元/亩,县级自筹为1000元/亩。
(三)按照项目建设任务和建设内容,**县2024-2035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所需投资总额、年度投资计划及各项建设内容投资概算及编制依据明细如下:
(1)**高标准农田投资概算。
我县**任务投资标准及概算依据:根据**任务量,概算**所需投资总额;根据**年度任务计划,概算各年度投资。综合考虑建设成本、物价波动和财政投入能力等因素,全省高标准农田新增建设亩均投资应逐步达到3000元左右;综合考虑我省三大类型区高标准农田的基础条件、建设成本、建设难度等多种因素,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丘岗冲垅区每亩投资约为3000元左右。综合考虑我县为全省典型的丘岗冲垅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亩均投资确定为3000元。即:2024-2035年共**高标准农田35万亩,共投资105000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资金70000万元,县级自筹35000万元。上级财政资金投入2000元/亩,县级自筹投入1000元/亩。年均建设5万亩、投资15000万元。
(2)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投资概算。
我县改造提升任务投资标准及概算依据:根据改造提升任务量,概算所需投资总额;根据改造提升年度任务计划,概算各年度投资。根据省定标准,结合我县丘岗冲垅区历年农田建设投入情况,特别是改造提升项目,牵涉到拆旧建新,投资成本已经不低于新增建设成本。综合考虑我县为全省典型的丘岗冲垅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亩均投资确定为3000元。即:2031-2035年共改造提升25万亩,共投资75000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资金50000万元,县级自筹25000万元。上级财政资金投入2000元/亩,县级自筹投入1000元/亩。年均改造提升5万亩、投资15000万元。
(3)耕地质量建设投资概算。
我县耕地质量建设投资标准及概算依据:根据耕地质量建设内容和规模,概算所需投资总额;根据耕地质量建设年度任务计划,概算各年度投资。我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共开展土壤改良措施60万亩、投资77100万元,亩均投资1285元;年均开展土壤改良措施5万亩、投资6425万元。
(4)新增耕地投资概算。
依据我县有关新增耕地补助资金用途的政策,结合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新增耕地投资概算:****农业农村局、******局、****集团共同负责,各司其职,按年度跟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的新增耕地的规划立项、建设施工和指标确认工作,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5)建后管护资金概算。
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概算所需管护资金:因本项目建设周期为12年,建成后的绝大部分工程都处于良好运行期,我县综合考虑历年自然灾害、地质和水文等周期变化,每年从县财政安排500万元管护资金,基本上能保证整个项目的后续管护和运行。项目区平时的清淤扫障和管护利用,交由村、组、******社和大户负责。
(6)其他建设内容。依据建设规划、项目设计及我县实际需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其他相关建设内容投资概算如下:
①土地平整投资概算。2024-2035年,全县共土地平整12000亩、投资1569.1万元,年均1000亩、投资130.76万元;
②灌溉与排水投资概算。2024-2035年,全县灌溉与排水共投资57942.25万元、年均投资4828.52万元。其中,维修山(平)塘360口、投资9363.3万元;**小型拦河坝100座、投资2231.5万元;**泵站80座、投资2278万元;衬砌灌排水渠432千米、投资38802.45万元;**渠系建筑物2400处、投资274万元;**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6万亩、投资4993万元。
③田间道路投资概算。2024-2035年,全县新(维)修机耕道300千米、共投资24265.65万元、年均投资2022.14万元。
④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投资概算。2024-2035年,全县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共投资8598万元、年均投资716.5万元。其中,新造农田防护林132千米26400株、投资194万元;**岸防护坡工程36千米、投资8404万元。
⑤科技推广措施投资概算。2024-2035年,全县科技推广措施共投资1375万元、年均投资114.58万元。其中,耕地质量评定60万亩、投资625万元;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含智慧农业)3000盏(套)、投资750万元。
**县2024-2035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分项工程投资概算汇总见表7-1。
**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投资比例测算详见表7-2。
表7-1 **县2024-2035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 分项工程投资概算汇总表(单位:万元) | |||||||||
序号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2024-2035年分项工程总投资情况 | 2024-2035年分项工程年平均投资情况 | ||||||
工程量/ 亩/千米 /口/株 | 总投资 金额 | 其中 | 工程量/ 亩/千米 /口/株 | 年投资 金额 | 其中 | ||||
上级财 政资金 | 自筹 资金 | 上级财 政资金 | 自筹 资金 | ||||||
Ⅰ | 合计 |
| 180000 | 120000 | 60000 |
| 15000 | 10000 | 5000 |
第一部分 | 土地平整 | 12000.0 | 1569.1 | 1569.1 |
| 1000.00 | 130.76 | 130.76 |
|
一 | 土地平整 | 12000.0 | 1569.1 | 1569.1 |
| 1000.00 | 130.76 | 130.76 |
|
二 | 耕作田块修筑工程 |
|
|
|
|
|
|
|
|
第二部分 | 土壤改良 | 600000 | 77100 | 17100 | 60000 | 50000 | 6425.00 | 1425.0 | 5000 |
一 | 酸性土壤改良 | 120000 | 13525 | 3000.0 | 10525 | 10000 | 1127.08 | 250.0 | 877 |
二 | 地力培肥 | 480000 | 63575 | 14100 | 49475 | 40000 | 5297.92 | 1175.0 | 4123 |
第三部分 | 灌溉与排水 |
| 57942.25 | 57942.25 |
|
| 4828.52 | 4828.52 |
|
一 | 塘堰(坝) | 360.0 | 9363.3 | 9363.3 |
| 30.00 | 780.28 | 780.28 |
|
二 | 小型拦河坝 | 100.0 | 2231.5 | 2231.5 |
| 8.30 | 185.96 | 185.96 |
|
三 | 农用井 |
|
|
|
|
|
|
|
|
四 | 小型集雨设施 |
|
|
|
|
|
|
|
|
五 | 泵站 | 80.0 | 2278 | 2278 |
| 6.70 | 189.83 | 189.83 |
|
六 | 疏浚沟渠 |
|
|
|
|
|
|
|
|
七 | 衬砌明渠(沟) | 432.0 | 38802.45 | 38802.45 |
| 36.0 | 3233.54 | 3233.54 |
|
八 | 排水暗渠(沟) |
|
|
|
|
|
|
|
|
九 | 渠系建筑物工程 | 2400.0 | 274 | 274 |
| 200.0 | 22.83 | 22.83 |
|
十 | 管灌(高效节水) | 36000 | 4993 | 4993 |
| 3000.0 | 416.08 | 416.08 |
|
十一 | 喷灌(高效节水) |
|
|
|
|
|
|
|
|
十二 | 微灌(高效节水) |
|
|
|
|
|
|
|
|
第四部分 | 田间道路 | 300.0 | 24265.65 | 24265.65 |
| 25.00 | 2022.14 | 2022.14 |
|
一 | 机耕路 | 300.0 | 24265.65 | 24265.65 |
| 25.00 | 2022.14 | 2022.14 |
|
第五部分 | 农田防护与生态 环境保护 |
| 8598 | 8598 |
|
| 716.5 | 716.5 |
|
一 | 农**网工程 | 26400 | 194 | 194 |
| 2200 | 16.17 | 16.17 |
|
二 | 岸坡防护工程 | 36.0 | 8404 | 8404 |
| 3.00 | 700.33 | 700.33 |
|
三 | 沟道治理工程 |
|
|
|
|
|
|
|
|
第六部分 | 农田输配电 |
|
|
|
|
|
|
|
|
第七部分 | 科技推广措施 |
| 1375 | 1375 |
|
| 114.58 | 114.58 |
|
一 | 耕地质量评定措施 | 600000 | 625 | 625 |
| 50000 | 52.08 | 52.08 |
|
二 | 杀虫灯、智慧农业等 | 3000 | 750 | 750 |
| 250 | 62.50 | 62.50 |
|
第八部分 | 其他工作及措施 |
| 9150 | 9150 |
|
| 762.50 | 762.50 |
|
一 | 项目管理费 |
| 1950 | 1950 |
|
| 162.50 | 162.50 |
|
二 | 勘测设计费 |
| 3600 | 3600 |
|
| 300.0 | 300.0 |
|
三 | 工程监理费 |
| 3600 | 3600 |
|
| 300.0 | 300.0 |
|
表7-2 **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投资比例测算表
序 号 | 投资类别 | 项目总投资(万元) | 总占比 | |||
总建设数 | 总投资 | 年均建设 | 年均投资 | |||
| 全县合计 | 60万亩 | 180000 | 5万亩 | 15000 | 100% |
1 | 土地平整 | 12000亩 | 1569.1 | 1000亩 | 130.76 | 0.87% |
2 | 土壤改良 | 60万亩 | 77100 | 50000亩 | 6425 | 42.83% |
3 | 灌溉与排水 |
| 57942.25 |
| 4828.52 | 32.19% |
4 | 田间道路 | 300千米 | 24265.65 | 25千米 | 2022.14 | 13.48% |
5 | 农田防护与 生态环境保护 | 农田防护林 26400株,岸防 护坡36千米 | 8598 | 农田防护林2200株,岸防护坡3千米 | 716.5 | 4.78% |
6 | 科技措施费 |
| 1375 |
| 114.58 | 0.77% |
7 | 项目管理费 |
| 1950 |
| 162.5 | 1.08% |
8 | 勘察设计费 |
| 3600 |
| 300.0 | 2% |
9 | 工程监理费 |
| 3600 |
| 300.0 | 2% |
其 中 | 上级财政资金 |
| 120000 |
| 10000 | 66.7% |
县级自筹 |
| 60000 |
| 5000 | 33.3% |
7.2资金筹措
本项目共分为12个建设年度,建设总面积60万亩、总投资180000万元,年均建设面积5万亩、投资15000万元。按3000元/亩测算,其中上级财政资金为2000元/亩(中央为1500元/亩、省级为500元/亩),县级自筹为1000元/亩。县级自筹主要为县本级财政投入、社会投融资投入和群众自筹。
7.2.1申请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
共申请上级财政资金12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66.7%。其中,中央财政资金900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30000万元。分别占上级财政资金的75%、25%;年均投入上级财政资金100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75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500万元。
7.2.2县级自筹资金。
县级自筹资金共投入6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33.3%。其中,县财政12000万元、社会投融资24000万元、群众自筹24000万元。分别占县级自筹资金的20%、40%、40%;年均投入县级自筹资金5000万元。其中,县财政1000万元、社会投融资2000万元、群众自筹2000万元。
7.3经济评价
**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质项目,工程建成后将全部移交给村、组管护,不会加重群众负担,对项目区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县财政目前负债少,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投入不会形成很大压力。项目实施可提高全县农田生产力,确保区域条件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的基本要求,具有较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本项目净现值为170850万元,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56,大于1;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1.06%,大于8%,投资回收期9年,项目在经济上完全可行。
7.4效益分析
7.4.1经济效益。
分析通过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耕地质量,使粮食产量、品质等得到提升和土地流转等带来的经济收益;以及通过工程、农艺等措施,实现节水、节肥、节药等带来的节本增效情况。
(1)项目总投资180000万元,扣除勘察设计费、工程监理费、项目管理费三项小计9150万元,新增固定资产170850万元。带动项目区群众6万人增加劳务收入6亿元左右,人均增收1万元。
(2)项目建设60万亩高标准农田,至2030年起每亩约增产50kg、年增总产3万吨,按260元/百公斤,年增产值7800万元;年化肥减量50元/亩,减少化肥成本3000万元;年农药减量35元/亩,减少农药成本2100万元;机械化耕作减少人力成本100元/亩,年节约人工费6000万元。项目县年新增经济效益18900万元,亩均增效315元。
项目减成本增效益测算详见表7-3。
表7-3 **县2024-2035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
农田项目年均直接经济效益测算表(单位:万吨,万元)
总建成 面积 | 年增产效益 | 年化肥减量 | 年农药减量 | 年劳动力 成本减量 | 合计 | |
增产 | 每年增收 | |||||
60 | 3 | 7800 | 3000 | 2100 | 6000 | 18900 |
7.4.2生态效益。
(1)提高水土**利用效率。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有效提高耕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以提高10%以上,缓解农业发展的水土**约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有效提高农药化肥利用效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土壤酸化、潜育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发展与耕地**紧张的矛盾。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可有效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减轻面源污染,保护水土**。通过土壤改良和测土配方施肥措施,可减少肥料流失和浪费,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保持耕地健康,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3)提升农田生态功能。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可增强农田水土保持能力、改善小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增加林木蓄积量,有效防治土地次生盐渍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灌、排、坝、桥、林、草、灯、游”的综合实施,能大力优化农村山水田园林湖草景观,为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家园提供一道靓丽的绿色屏障和优雅风景。
7.4.3社会效益。
一是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2024-2035年全县共建设高产稳产农田60万亩,全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可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肥、水**利用率,促进现代农业装备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均意义重大。
二是大力调动群众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种粮收入。通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和应用,可为良种良法和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创造条件,促进**节约和环境**型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健全土壤墒情与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有利于有关部门及时获取准确的土壤墒情、肥力等重要农业生产信息,增强政府指导农民适墒播种、合理施肥、抗旱减灾、适时适量排灌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第八章 保障措施
8.1组织保障
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和投入主体责任,建立“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完善建设规划、细化实施方案、强化责任落实,有序高效推进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规划落实和组织实施工作。
8.1.1成立组织机构。
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工作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政策性强,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合力推进。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政府成立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农业农村、财政、发改、审计、自然**、水利、林业、乡村**、生态环境、统计等部门主要领导任成员,****农业农村局,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整合项目**,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抓好**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工作。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县委办、县政府办:负责上传下达,指挥总揽等;
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综合协调,组织实施、考核等;
县财政局:负责财政评审,造价评审,政府采购审批,经费保障,资金监管等;
县发改局:负责规划协调,计划统筹,协调考核;
县审计局:负责财务审计,资金监管;
******局:负责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和粮食产能建设;
县水利局:负责水土保持,****水库、灌区配套建设;
县林业局:负责指导农**网工程建设;
县乡村**局:负责乡村**衔接资金配套建设和考核,统筹安排整合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分局:负责环境评估及协调治理;
县统计局:负责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的利用、产出效益、防灾减灾效果等绩效的跟踪监测。
8.1.2加强行业管理。
严格本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工作从业机构资质审查关,从严把关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相关单位技术力量门槛,杜绝无资质或资质不符合要求的从业机构承担相关业务。加强行业自律和动态监管,建立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从业机构诚信档案,推行从业机构信用管理制度。
8.1.3强化队伍建设。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队伍建设,强化人员配备,重点配备好县乡两级工作力量,与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相适应。加快形成层次清晰、上下衔接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整合培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加强业务交流,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8.2资金保障
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落实相关建设资金及后续管护投入。县财政每年统筹利用土地出让收入、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相关涉农资金等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县财政计划每年投入1000万元、撬动社会投融资资本投入2000万元、发动项目区群众自筹2000万元用于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工作。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后期管护投入,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管护有力,以提高长期效益。
8.3科技保障
8.3.1人才保障。
建立农田建设管理、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为项目区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人才保障。完善人才创新机制,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鼓励农田建设领域内各类建设主体建立人才联盟,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探索农业科技人员激励创新政策,夯实农业科技人才支撑。建设一批长期定位监测点、****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大**开发和数据共享力度,优化科研人才研发资金投入机制。
8.3.2技术保障。
建立数字化农田建设管理系统,充分利用遥感监测“一张图”和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切实加大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工作的动态监测,确保建设实效。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提升智慧农田建设和管理水平,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以及成果转化应用水平。
(1)加强技术支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深化基础数据研究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基本农田调查、地图地理数据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土壤普查、耕地地力调查等基础研究和更新工作。要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数据库,便于对项目的立项、实施、以及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等方面做到“一张图”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对数字农田、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提升、农田信息化监管等关键技术问题的攻关力度。以数字技术为农业生产赋能,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低碳理念,重视土壤固碳减排研究,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田土壤碳汇能力。加强农业应用基础研究,推进农业遗传解析、基因编辑、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控机理、人工智能等前沿研究。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开展科技示范。大力引进和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先进实用工程与装备技术,加强农田建设与农机、农艺技术的集成与应用,打造一批农田建设精品工程。开展生态绿色农田、数字农田和土壤酸化、退化及工程性缺水等专项建设示范,继续创新开展农田建设“丘岗模式”示**建设,示范引领相同类型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
8.3.3政策保障。
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工作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协调落实、有序推进。****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加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制度办法,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工作与相关规划紧密衔接,做好顶层设计。充分运用法律、制度、计划、标准等手段,形成有利于建设方案顺利实施的工作环境。
(1)完善规划体系。依据国家级、省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编制我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工作实施方案规划,按照“集中连片、整县推进”的要求,提出我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工作的具体项目、布局和时序安排,将资金和项目落实到具体地块,做到统一标准、先易后难、连片治理、配套建设、整县推进。
(2)做好规划衔接。在建设目标、任务、布局以及重大分项工程安排上,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编制,充分衔接好城镇开发、生态红线、水**利用、土地整治、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绿化工程、新增耕地开垦、乡村**等相关规划,综合考虑**环境承载力、粮食保障要求等因素,确定建设的重点区域和限制区域,规避禁止区域,避免出现规划冲突和投资浪费。项目区建成后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力争有增加。
(3)开展规划评估。在方案实施期间,对规划目标、建设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客观评价规划实施进展,总结提炼经验、剖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一步发挥好规划引领作用。
(4)加强建设管理。****政府统一组织领导,细化相关措施和工作制度,编制好各年度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初步设计,科学确定年度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工作的组织实施。
附表及附件索引
一、随文附表10个:
1. 表2-1 **县中低产田面积分布表(第12页)
2. 表2-2 **县耕地及基本农田情况表(第13页)
3. 表2-3 **县2021-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主要指标(第19页)
4. 表2-4 **县2011-2020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分布清单(第20页)
5. 表2-5 **县农业农村部门2019-2023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分布清单(第23页)
6. 表3-1 **县2024-2035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布局表(第31页)
7. 表3-2 **县2024-2035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规划任务项目库(第32页)
8. 表7-1 **县2024-2035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分项工程投资概算汇总表(第51页)
9. 表7-2 **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投资比例测算表(第52页)
10. 表7-3 **县2024-2035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年均直接经济效益测算表(第54页)
二、附件4个(附后):
1. 附件1:项目区社会经济及自然**概况表
2. 附件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3. 附件3:项目绩效目标表
4. 附件4:项目经济评价表
附件1:项目区社会经济及自然**概况表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数量 | 说明 |
1 | 项目区类型 | —— | 60万亩 | 全部建成 |
2 | 项目所处区位 | —— | 湘中偏西南 | 产粮大县 |
3 | 项目区国土面积 | 平方公里 | 2184.01 | 国土三调面积 |
4 | 项目区总人口 | 万人 | 90.12 | 统计年报数 |
5 | 项目区农业人口 | 万人 | 53.21 | 统计年报数 |
6 | 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 | 亿元 | 210.18 | 统计年报数 |
7 | 2021年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68.73 | 统计年报数 |
8 | 202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17131 | 统计年报数 |
9 | 2021年粮食总产量 | 吨 | 491200 | 统计年报数 |
10 | 地貌地形 | —— | 丘岗冲垅区 | 指**、丘陵、山区 |
11 | 土壤类型 | —— | 含水稻土、潮土、红壤、黄壤、山地黄棕壤、紫色土、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8类 | 指粘、壤、沙土 |
附件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数量 | 说明 | |
一 | 项目区国土总面积 | 万亩 | 327.6015 | 1-4项之和 | |
1 | 耕地面积 | 万亩 | 81.4065 | 国土三调数据 | |
2 | 林地面积 | 万亩 | 197.4059 | 国土三调数据 | |
3 | 居民及其他占地面积 | 万亩 | 25.1052 | 国土三调数据 | |
4 | 河道、湖、塘面积 | 万亩 | 11.5184 | 国土三调数据 | |
5 | 其他面积 | 万亩 | 12.1655 | 国土三调数据 | |
5.1 | 其中可开垦复垦面积 | 万亩 | 0.6 | 自然**局提供 | |
二 | 永久基本农田面积 | 万亩 | 65.6626 | 两区划定面积 | |
三 | 两区面积 | 万亩 | 79.8728 | 两区划定面积 | |
1 | 两区内已建高标准 农田面积 | 万亩 | 41.26 | 含部分损毁 | |
2 | 两区内高标准农田 发展潜力 | —— | 40万亩 |
| |
四 | 有效灌溉面积 | 万亩 | 34.1446 |
| |
五 | 农作物种植面积 | 万亩 | 198.92 | 含复种面积 | |
1 | 水稻 | 万亩 | 83.33 | 含复种面积 | |
2.小麦 | 0.795 | 3.玉米 | 7.215 | 4.高粱 | 0.15 |
5.其他谷物 | 1.035 | 6.大豆 | 2.46 | 7.绿豆 | 0.255 |
8.其他杂豆 | 0.42 | 9.红薯 | 1.2 | 10.马铃薯 | 0.57 |
11.花生 | 2.505 | 12.油菜 | 39.795 | 13.芝麻 | 0.03 |
14.苎麻 | 0.045 | 15.甘蔗 | 0.045 | 16.烤(土)烟 | 0.09 |
17.蔬菜 | 32.685 | 18.西瓜 | 3.45 | 19.甜瓜 | 0.045 |
20.草莓 | 0.045 | 21.药材 | 2.685 | 22.其他农作物 | 20.07 |
六 | 耕地质量平均等级 | 等 | 平均4.84 |
|
附件3:项目绩效目标表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现状值 | 目标值 | 备注 |
1 | 耕地面积 | 万亩 | 81.4065 | 82.0065 |
|
2 | 新开垦或复垦耕地面积 | 万亩 | 0.4655 | 1.0655 |
|
3 | 退耕耕地面积 | 万亩 | 1.0998 | 1.5998 |
|
4 | 永久基本农田面积 | 万亩 | 65.6626 | 65.6626 |
|
5 | 高标准农田面积 | 万亩 | 41.26 | 65.6626 |
|
6 | 高标准农田**任务 | 万亩 | —— | 13.2 |
|
7 | 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任务 | 万亩 | —— | 46.8 | 累计 |
8 | 有效灌溉面积 | 万亩 | 42.328 | 51.282 |
|
9 | 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水平 | 元/亩 | 1600 | 3000 |
|
10 | 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责任落实率 | % | 20 | 100 |
|
11 | 亩均粮食产能 | 公斤/亩 | 603.44 | 653.44 | +50 |
12 | 新增总产能 | 公斤/亩 | 10 | 60 |
|
13 | 耕地质量等级 | 等 | 平均4.84 | 平均3.84 |
|
14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 | 52 | 73 |
|
15 | 项目区田间道路通达率 | % | 51 | 90 |
|
16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17131 | 20557 |
|
附件4:项目经济评价表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1 | 涉及乡镇 | 个 | 24 |
| |
2 | 涉及行政村 | 个 | 334 |
| |
3 | 项目区总人口 | 万人 | 90.12 |
| |
3.1 | 其中 | 农业人口 | 万人 | 53.21 |
|
3.2 | 农业劳动力 | 万人 | 27.66 |
| |
4 | 耕地面积 | 万亩 | 81.4065 |
| |
5 | 2021年粮食总产量 | 吨 | 491200 |
| |
6 | 202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17131 |
| |
7 | 本次项目建设任务 | 万亩 | 60 |
| |
8 | 项目总投资 | 万元 | 180000 | 3000元/亩 | |
8.1 | 其中 | 中央财政资金 | 万元 | 90000 | 1500元/亩 |
8.2 | 省级财政资金 | 万元 | 30000 | 500元/亩 | |
8.3 | 县财政资金 | 万元 | 12000 | 200元/亩 | |
8.4 | 社会投融资资金 | 万元 | 24000 | 400元/亩 | |
8.5 | 群众自筹资金 | 万元 | 24000 | 400元/亩 | |
9 | 项目区参建劳动力 | 万人 | 6 | 年均1.2万人 | |
10 | 劳务收入 | 万元 | 60000 | 人均1万元 | |
11 | 建成后年增直接经济效益 | 万元 | 18900 |
| |
12 | 经济内部收益率 | % | 11.06 |
| |
13 | 经济净现值 | 万元 | 170850 |
| |
14 | 经济效益费用比 |
| 1.56 |
| |
15 | 投资回收期 | 年 | 9 |
|
编审单位名单
一、审核单位:****农业农村局
总 审 核:尹 江 平 局党组书记、局长
欧阳怡旦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肖 洪 彦 局农田建设股股长
二、编制单位:**省****公司
总 编 制:姚孟良 工程师
胡红华 工程师
总 复 核:孙姣阳 高级工程师
三、评审专家 职称/专业
王 拓 规划设计(评审组长)
刘爱莉 规划设计
彭俭妹 工程师
欧阳怡旦 农学
肖洪彦 农艺师
尹建成 工程师
肖硕江 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