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3月8日-2024年3月14日(共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传真:0837-****826。
通讯地址:**藏****生态环境局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7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环评文件提出的主要环环境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
1 | **县夹金村乡村民宿生态旅游项目 | **省**州**县达维镇夹金村 | **** | ******公司 | 项目总用地红线面积6101m2,包括**民宿建筑10栋(1-3层),配套用房1栋(共3层);生态文化体验综合馆1栋(共3层);配套停车场1个(植草砖、生态停车区,共17个车位)及内外连接道路(全长约440m)。 |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扬尘及废气污染控制措施:① 建筑施工区域设置2m高的围挡,场地、主要道路加强洒水抑尘,大风天气增加洒水频率。② 施工过程中使用商品混凝土,严禁现场设置混凝土搅拌点;在施工场地清理阶段,做到先洒水,后清扫,防止扬尘产生。③ 施工现场物料、建筑废物等堆放应严格管理,禁止在大风天进行渣土堆放作业。建材定点堆放,风季对堆放点以毡布覆盖,减少建材的露天堆放时间;开挖出的土石应使用围栏保护,土石堆上覆盖毡布;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至指定的垃圾处置场处置,不能及时清运,应在施工工地设置临时密闭性垃圾堆放场进行存贮。④ 运输车辆在施工场地限速行驶,及时清洗车轮和车体,严禁将泥土带出工地。运输车辆时实行封闭运输,车辆顶部用毡布覆盖,文明装卸,减少粉尘外逸。⑤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坚持文明施工、清洁施工、科学施工,减少施工期大气污染。⑥进一步优化项目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数量采用集中施工的方式缩短世界自然遗产内的施工时间,以减少施工活动对世界自然遗产的干扰。⑦加强对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度和颗粒物排放。⑧选用环保型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并选用质量较好的燃油,建议在排放口安装合适的尾气吸收装置,减少燃油废气排放。⑨运输车辆在经过保护目标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⑩施工期应当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及合理安排交通组织路线。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以减少运输噪声及运输扬尘对运输线路周围环境的影响。 噪声污染控制措施:(1)在施工机械上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同时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使其处于良 好的运行状态。(2)合理布局施工场地,根据项目外环境关系图,应将高噪声作业点置在项目东南面,同时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在使用高噪声设备时,可加设可移动的简易隔声屏障或将其设在加盖简易棚内。(3)施工区域设置2m高的围挡(和扬尘防治中的围挡是同一围挡)。禁止在夜间(22:00~6:30)高噪声机械施工和电动工具作业,尽量减少施工机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在生产区建构筑物钢结构施工时,应注意施工方式,如车辆进出工地严禁鸣笛,钢筋、模块、钢管架等严禁抛扔等,避免不必要的施工噪声。(5)加强施工区附近的交通管理,施工场地的施工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限鸣。(6)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施工场地的噪声管理,施工单位也应加强自律,文明施工,避免因施工噪声产生纠纷。(7)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数量采用集中施工的方式缩短世界自然遗产内的施工时间,以减少施工活动对世界自然遗产的干扰。(8)本项目施工期运输主要使用重型载货车,运输车辆噪声较大。本次环评要求,运输过程应尽量优化路线,控制车速,避开居民集中区,居民集中区附近禁止鸣笛。 废水污染控制措施:(1)施工废水防治措施,项目施工现场不设机械维修点,不涉及机械冲洗废水。施工废水包括车辆冲洗水、施工作业产生的泥浆水、雨水冲刷产生的含泥沙地表径流污水等。为防止施工废水污染施工区土壤环境和水环境,在施工场地设置集水沟,项目施工废水经过集水沟引至沉淀池(5m3)收集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内的洒水抑尘,不外排。(2)生活废水防治措施施工期施工人员30人,工程施工人员均为当地村民,回家食宿,生活废水经过成品化粪池(5m3)收集后用于周边耕地及林地浇灌,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由于项目建设场地南面30m处为夹金海子,为保护夹金海子不受项目施工影响,本报告提出以下保护措施:①项目施工期应严格按照本报告要求设置合适的施工废水处理设施,包括沉淀池,污水导流沟等,确保施工废水全部流至沉淀池中集中处理后回用。不得随意外排,更不得直接将未经处理的施工废水排放至外环境。②施工期合理使用**,减少施工废水的产生。③每日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污水不外溢流入附近的水体。④严格落实对车辆进行经常性检修制度,经常检查施工机械储油设施,杜绝使用漏油的机械和车辆,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运输安全和环保意识,施工现场不设置施工机械及车辆维修场所,均到专门场所进行检维修。杜绝因柴油、机油等危险物质泄漏而对周边地表水体、土壤等造成污染。⑥并在场地内低处设置雨水及施工废水收集沉淀池,保障雨水及施工废水均能得到有效收集,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全部回用,不得有未经处理的雨水及施工废水直接排入外环境,也不得将沉淀后的施工废水外排。 固废污染控制措施:施工期固废主要为开挖土石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项目装修交由****公司进行,在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废包装物、废建筑垃圾、废油漆桶等装修废物均由装修单位负责带走进行妥善的处理处置。本项目不单独处置。 本环评要求装修过程产生的废油漆桶等危废废物应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不得随意丢弃,处置。装修过程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废包装物、废建筑垃圾等一般固废应全部集中收集后及时带出项目区,****收购站处理,不得乱堆乱放,不得随意倾倒,不得随意丢弃至周边河流湖库,以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1)开挖土石方防治措施 项目开挖土石方经项目区内相互调配调用后,土石方挖填平衡,本项目无弃方不需外购表土。因此,本项目未设置取土场和弃渣场。针对开挖土石方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①回填场地部分在场地内设置临时堆放点,土石方集中堆放,合理设计施工作业工序,使土石方在短时间内回填,减少堆放时间。 ②在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缩小施工范围和占地面积减少工程开挖量,降低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并保持建(构)筑物外观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性,确保不破坏自然景观。 ③对堆存的表土,表土临时堆场设置四周矩形断面0.30m*0.30m(宽*深)浆砌砖临时排水沟50m、矩形断面1.50m*1.50m*1.0m(长*宽*深)临时沉沙池1座、临时排水沟围绕临时堆土区进行布置,临时排水沟末端布置沉砂池,经沉淀后回用于项目区洒水降尘,不得外排。表土临时堆场设置三面围挡加彩钢瓦顶棚100m2。 ④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开雨季和大风天,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尽量不留疏松地面,减少风蚀导致的水土流失; ⑤不得随意扩大施工范围,严格控制和管理运输车辆和机械施工作业范围; (2)建筑垃圾防治措施 项目建设期产生的工程弃渣、固体废弃物等必须全部清运出世界自然遗产。建筑垃圾通过分类集中堆存,对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角料可分类回收,****收购站处理;不能回收的建筑垃圾,如混凝土废料、含砖、石、砂的杂土等应集中堆放(树立标示牌),并进行防雨、防漏处理,委托清运单位及时全部清运出世界****政府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堆放。 (3)生活垃圾防治措施 根据施工人员数量在施工场地内设置垃圾桶集中收集,垃圾桶需经常喷洒消毒药水,防止蚊蝇等传染疾病定期运至附近的垃圾站,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为避免对森林公园内动植物造成不利影响,固体废弃物必须指定专人当天清运出森林公园,不能倾倒进入水体,防止引起河流、湖泊污染堵塞。 施工机具漏油防护及处置措施:施工机具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油现象,针对此情况,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本着“预防着手、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并采取以下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漏油现象的发生。 (1)采取防振动、防冲击措施 振动和冲击常常引起紧固件松弛、脱落或破坏,摩擦副和密封件过早磨损,会加速密封失效,使介质泄漏加剧,甚至造成设备本身损坏。设备使用接触式密封时,不管密封装置如何精良,只要有振动,就很难做到不漏。因此,要尽量消除或减小振动和冲击源。例如,在有振动和冲击的部位所使用的密封元件和材料,要考虑耐振动和冲击性能,在这种部位,不能使用干性附着型密封胶,而应使用非干性黏着型或半干性黏弹性密封胶。 (2)加强设备维护保养 操作不当、维护不周是导致设备泄漏的重要原因。因此,施工开始前,应加强对所有施工人员的培训,做到文明、规范使用施工设备。 此外,加强检查,维护。对设备采取防腐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设备的外表用涂层加以保护,埋在地下的金属要外加防腐层,检修设备时应将零件结合面上的污物清洗干净,密封材料涂层应厚薄均匀,否则均易引起泄漏。 (3)施工区内润滑油、柴油等油品仓库、施工机械和备用发电机做好防渗防漏措施,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4)施工废水处理设施采取多级隔油沉淀池结构,且池体进行加固防渗,加强日常环保设施的巡检和保养,确保设备运行良好、废水能够有效处理并循环回用、不外排。 (5)施工期间应建立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场地内预备防渗、截留、截污等应急物质(如沙袋、吸油毡、备用空桶等),便于发生事故情况下及时进行处理。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 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本项目建设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根据分部分项工程划分为建筑物区、道路广场区、绿化工程区共3个防治区。详见表5-1。 表5-1 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表
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根据对项目区自然环境和水土流失调查的基础上,将主体工程和方案新增的工程措施和临时防治措施科学地配置,按防治分区布设,形成综合防治措施体系。遵循以下原则: (1)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调查,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防治结合、总体设计、全面布局、科学配置; (2)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临时性防护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及产生的废弃土(石、渣); (3)注重吸收当地水土保持的成功经验; (4)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5)工程要尽量选用当地材料,做到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 (6)植物措施尽量选用当地的品种,做到“适地适树”,并考虑绿化效果; (7)防治措施布设要与主体工程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形成整体。 在防治时段方面,对施工期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行重点防治;在防治区方面,对各区新增水土流失重点区域进行重点防治,做到全局和局部相统一,重点和一般相协调的原则,对项目区水土流失进行全面防治。 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详见表5-2所示。 表5-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表
具体如下: ①建构筑物区 工程措施:主体工程施工前建构筑物区表土剥离面积0.6101hm2,剥离量0.03万m3; 临时措施:防雨布遮盖:施工期间建构筑物区用防雨布遮盖1500m2。 ②道路广场区 工程措施:施工期间沿道路设置DN400PVC雨水管网210m、球墨铸铁雨水检查井4座、雨水口10个。施工期间进出项目区洗车槽1座。 临时措施:施工场地周边修筑矩形断面0.30m*0.30m(宽*深)浆砌砖临时排水沟80m、矩形断面1.50m*1.50m*1.0m(长*宽*深)临时沉沙池1座、施工场地用防雨布遮盖600m2。 ③绿化工程区 工程措施:绿化0.1038hm2(种植乔木50株、栽植灌木240株、植草1500m2)。绿化前绿化覆土0.04万m3。 临时措施:表土临时堆场设置四周矩形断面0.30m*0.30m(宽*深)浆砌砖临时排水沟50m、矩形断面1.50m*1.50m*1.0m(长*宽*深)临时沉沙池1座、表土临时堆场用三面围挡加彩钢瓦顶棚遮盖100m2。 (2)动物保护措施 ①在施工招标合同中应明确保护野生动物**的责任条款;选择有能力的环境监理和监测单位,对施工过程加强环境管理,施工过程发现保护类野生动植物**,应做好保护工作;在施工范围内张贴与动物保护相关的宣传牌,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禁止捕杀、毒杀和高价诱使他人捕杀、毒杀野生动物的行为; ②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条例,提高施工和管理人员的保护意识。 ③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避免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④调整项目施工时段和方式,减少对动物的影响。进一步优化项目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数量采用集中施工的方式缩短世界自然遗产内的施工时间,以减少施工活动对世界自然遗产的干扰。在两栖类繁殖季节(春季),尽量减少施工强度和范围,在多数动物的发情期(春季),减少噪音和施工强度。 (3)植物保护措施 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野生植物保护意识。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项目施工人员保护野生植物的意识,使其在项目施工期自觉保护项目区附近的野生植物。 ②严格按照有关部门批准的位置和面积进行施工,应控制施工动土面积,尽量减少土、石方开挖量;不得超过占地红线而对周围林地进行占用和采伐林木。 ③加强施工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强化项目防护和保护工作,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对野生植物的威胁。 ④施工期,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建立项目区森林防火、火警警报管理制度,做好施工人员火源管理,严禁一切野外用火,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 ⑤加强外来木材检疫,防范外来病虫害危害评价区的植物**和栖息地环境;项目区内的绿化植物品种应采用乡土树种,经有关部门审批后方可选用,严防外来物种入侵。 ⑥开展关于植物**的生态监测工作,随着植被恢复及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该区域生态环境逐渐好转,开展生态监测可进一步科学评估工程建设对野生植物、植被、植物群落等方面的影响,及时优化保护措施。 ⑦建设过程中,必须设排水沟,并设拦网,防护墙等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形成,按要求设置边坡防护。 (4)对旅游活动和景观影响的保护措施 ①采用与森林公园周边景观色彩相协调的颜色,在项目建设周围布设护栏和挡板,降低施工活动对森林公园造成的景观色彩不协调性,防止施工粉尘对森林公园内现有旅游基础设施造成污染。 ②建设项目开挖前要做好水土流失防范措施,避免雨季大量泥水流入森林公园内,对已建成旅游基础设施造成污损。 ③严格控制建筑物的高度,使建筑物整体融入周边基础设施中,并进一步加强协调性,不能造成明显的视觉污染。 ④项目区整体建设应符合森林公园内景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并提高与景区内景观的相融性。 ⑤项目应做好绿化景观设计,采用自然野趣的景观打造手法,避免人工化和城市化的景观,绿化景观设计要与森林公园的植被景观相协调。 ⑥由于项目****服务区**边界,对施工区域所在入口应进行封闭管理,确保游客安全;在施工期应设置必要的警示标识,告诉游客正在施工的区域、施工期、哪些区域禁止进入、重新开放景区的时间以及游客进入该景区的备用入口。 (5)对世界自然遗产影响减缓措施 评价区内不涉及大熊猫现实栖息地,不会对现实栖息地造成影响,但涉及潜在栖息地,应针对潜在栖息地作出相应的影响消减措施。主要措施为以下几方面。 1、规范施工人员行为,禁止人们乱丢生活垃圾,减轻人为活动对区内大熊猫潜在栖息地环境的影响。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特别是法制教育,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责任制。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宣传,让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意识到保护的重要性。 3、加强宣传与巡护工作,在施工和居住区域范围,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宣传牌和标语,告诉人们这里是大熊猫的栖息地,野生动植物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杜绝有意识的捕食野生动物和减少无意识的破坏野生动物及其生活环境。 4、禁止超范围施工。为避免施工影响范围扩大,应在工程施工区设置警示牌,标明施工活动区域,禁止到非施工区域活动。禁止将施工材料堆放在非施工区域,更不能堆放在施工区域周围的林中。 5、加强对大熊猫活动痕迹的监测。大熊猫痕迹点是其行为活动中留下的印迹,包括足迹、粪便、卧迹、食迹、巢穴等。大熊猫活动频率可以反映大熊猫对栖息地的选择利用强度,可用单位距离或范围内的痕迹点数量作为指标。痕迹点收集方法:通过样线法收集大熊猫痕迹点信息。在建设项目(干扰源)周边沿干扰影响方向布设样线,开展调查、收集建设项目周边的痕迹点,并记录其经纬度、海拔及相关栖息地数据。如沿垂直于线路方向布设。样线布设可参考《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规程》(LY/T1845-2009)和《**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技术规程》。除通过样线收集痕迹信息外,也可沿样线布设红外相机收集其栖息地利用数据。监测期为施工期至运营期后3年。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大熊猫活动情况,施工人员应立即停止施工,不得恐吓、捕捉,应尽量减少施工人员的存在对大熊猫活动的影响,并****管理部门,采取相应措施。 6、签订保护管理协议。虽未在评价区内发现大熊猫实体及其痕迹,但仍应加强保护工作。严格禁止损毁大熊猫可食竹、破坏生态系统植被等行为,项目业主应与遗产地管理机构签订主要保护对象及其栖息地保护协议书,责任到人,把保护行动落到实处。 (6)生态影响补偿措施 本次建设项目拟占用大熊猫潜在栖息地0.6101hm2,根据《**县夹金村乡村民宿生态旅游项目对**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影响评估专题报告》要求:由于本项目全部为永久占地,为确保大熊猫潜在栖息地面积不减少,项目业主应在实施建设过程中按项目占地面积的1.5倍对大熊猫潜在栖息地进行异地恢复,对大熊猫潜在栖息地异地恢复面积不低于0.9152 hm2。经科学评估,本次报告建议大熊猫潜在栖息地异地恢复位置选择在项目直接占地区的西北部,直线距离约500m处,位于遗产地的缓冲区范围内,与现有的大熊猫潜在栖息地相邻连通,确保栖息地分布的连续性。 其他保护措施:①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严格控制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植被破坏。②施工期注意火灾预防。③运输车辆在经过周边居民等保护目标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④施工期应当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及合理安排交通组织路线。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施工物料的运输应采用篷布遮盖防止洒落。为进一步减轻运输扬尘对沿线居民的影响,本次环评要求,合理安排运输时间,避免集中运输。运输过程途经居民点时应控制车速,以减少运输噪声及运输扬尘对运输线路周围环境的影响。 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废气污染控制措施:本项目运营期废气主要为餐饮油烟。餐饮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引至屋顶排放。 废水污染控制措施:项目运营期废水仅为管理人员生活污水及民宿生活污水、少量餐饮废水,项目职工生活污水和民宿生活污水一起经化粪池(80m3)收集处理后部分排入当地市政污水管网,部分采用吸污车抽吸后运****处理厂进行处理。餐饮废水经隔油池收集处理后排入化粪池。 噪声污染治理措施: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水泵及热水机组房,参考同类项目数据,噪声源强及拟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如下表5-3所示: 表5-3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强一览表
采取上述隔声后,噪声源强一般可降低20~25dB(A),加之距离衰减,边界噪声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2 类标准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措施:项目运营期员工生活垃圾由镇上相关单位每天到点收集后转运到位于日尔乡的小****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废油脂和餐厨垃圾交由具有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服务许可的单位收集、运输、处理。各种固废均能妥善处置,不会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通过以上措施,本项目的固废污染问题会得到妥善的解决,同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降到了尽可能低的水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运营期,随着施工机械、施工人员撤离,大部分影响都将消除,对水**、大气环境、声环境、土地**、水土保持、生物**等的不利影响几乎不存在。其不利影响主要在于因游客量陡增而产生固体废弃物的影响、森林火灾风险、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但项目建设单位仍需落实以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①森林公园管理人员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和宣传,设置保护环境的标识标牌,使游客从自己做起,保护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 ②在游客进出口设置垃圾桶等垃圾收集设施,指定专人当天将产生的垃圾及时清运出森林公园,保障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 ③加强森林火灾监视系统建设,建立森林公园森林防火、火警警报管理制度,做好游客和工作人员火源管理,严禁一切野外用火,以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和及时发现森林火灾。严禁在森林公园内及其周边地区开展外来物种的野外放生活动。 ④实施生态跟踪监测,关注生境变化、植被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整体性变化。聘请专业机构,对项目建设和运营活动对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和世界自然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影响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开展持续生态环境监测。通过监测,加强对生态的管理。 ⑤在项目建成后一年零三个月内,完成本项目建设和运营对**大熊猫栖息地影响后评估,并根据监测数据和影响后评估报告等,进一步优化完善影响消减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建设和运营不破坏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 ⑥****,设置生态环境管理人员,建立各种管理及报告制度,开展对项目影响区的环境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环境意识。通过动态监测和完善管理,使生态向良性或有利方向发展。 环境风险及应急措施: (1)厂区总平面设计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和规定以及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设计。 (2)为防止项目区内化粪池污水渗漏、泄漏对周边地表水、土壤或地下水造成污染项目区应针对化粪池采取一般防渗措施,防渗技术要求达到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渗透系数≤10-7cm/s。 (3)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部门备案。按照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定期演练,加强管理,将风险降到最低。 (4)加强森林火灾监视系统建设,建立森林公园森林防火、火警警报管理制度,做好游客和工作人员火源管理,严禁一切野外用火,以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和及时发现森林火灾。严禁在森林公园内及其周边地区开展外来物种的野外放生活动。 (5)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事件发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草原局关于加强野生动物外来物种管理的通知》的宣传力度,提高施工人员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安全的意识。 (6)****领导小组。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调度,全面掌握生态风险事件的发生、发展状况和处置情况。协调组织处置力量、通信联系、事件监测及单位间的配合等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 (7)建立完善的应急报告制度,落实应急物资和经费,日常加强应急演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