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气环境 本工程施工期的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机械燃油尾气以及路面敷设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道路运输扬尘、临时表土堆场扬尘、少量钢筋骨架焊接烟尘。 1)施工扬尘、道路运输扬尘、临时表土堆场扬尘防治措施: 限制车速及保持路面清洁;建材遮盖、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 2)车辆及施工机械尾气防治措施: 由于施工区空气流通性好,排放废气中的各项污染物能够很快扩散,不会引起局部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加之废气排放的不连续性和工程施工期有限,排放的废气对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3)沥青烟防治措施: 拌和后的沥青用无热源或高温容器将成品沥青运至铺浇工地,在路面铺设过程中也会产生沥青烟气,沥青烟气的排放浓度较低,可以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沥青烟气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少量钢筋焊接烟尘防治措施: ****学校及居民居住点等环境敏感点,加强焊接工段通风,产生的少量焊接烟尘经大气扩散。 2、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施工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时产生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及车辆冲洗废水、桥梁工程钻孔泥浆、表土临时堆场初期雨水及露天机械被暴雨冲刷后产生一定量的含油废水和地表径流等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1)施工机械设备及车辆冲洗废水防治措施: 施工机械及车辆清洗时将产生一定的含油废水,其中悬浮物含量较高。本项目拟于临时施工场地建沉淀池(容积约为10m3)收集处理洗车废水,处理后水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及回用于车辆冲洗或洒水降尘,不外排。 2)桥梁工程钻孔泥浆防治措施: 本项目桥梁采用钻孔灌注桩,钻孔中会产生较多的泥浆。 对钻孔泥浆的处理方式为:在钻孔前挖好泥浆池,钻进过程中产生的经泥浆循环使用,并在循环过程中将土石带入泥浆池进行土石的沉淀,沉淀后的泥浆循环利用。于桥梁永久占地范围内,各设置一个容积为12m3临时泥浆池,钻孔泥浆循环使用,项目桥梁钻孔深度约15~20m使用水辅助钻孔即可,钻孔结束后将泥浆运送至临近弃土场。 3)生活污水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间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回家住宿或租用周边居住区,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现有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全部经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用作农肥,不会对区域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4)表土堆场初期雨水防治措施: 项目设置临时弃土场6处,在施工时用防渗土工膜对开挖和填筑的未采取防护措施的裸露路面等进行覆盖,在临时表土堆场周围用编织土袋拦挡、并设置截洪沟等,在堆料场周围设置沉淀池等措施。产生的初期雨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表土养护及洒水降尘,不外排。 5)桥梁施工防治措施: 本项目2座大桥有涉水桥墩,其他桥梁无涉水桥墩。涉水桥墩施工安排在旱季进行,根据设计资料,桥墩在枯水期水位以上,安排在旱季施工可避免涉水施工,可减小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 6)地表径流防治措施: 项目在施工时考虑了在表土临时堆放点周围用编织土袋拦挡、在施工场地设置隔油沉淀池,做好防治水土流失等措施。采取这些措施后将大大的减少表土的裸露及被雨水的冲刷,且设置的沉淀池对含泥污水也有沉淀作用,在强降雨条件下所产生的面源流失量也较小,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也很小。 3、声环境防治措施: 工程线路较长,沿线****学校,施工噪声****学校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求建设单位做到:①施工场地尽量将强噪声设备远离住户布置,并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应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夜间22:00~6:00、午间停止使用强噪声施工机械(装载机、振捣器等),如需连续作业应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并设立施工公示牌,告知周边居民;②建设****中学新校区、民族小学先锋校区、****小学、****小学,因此部分路段施工建议提前规划施工安排,尽量选择周末施工,若工作日施工则要****学校沟通协商,设置施工公示牌,文明施****学校正常上课的影响,并且此施工工段要求昼间施工,禁止夜间施工,避免影响师生正常作息,进而引发环保投诉;③车辆限速行驶,经过居民区、学校处禁止鸣喇叭,****学校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影响;④中、****学校和居民点路段禁止施工。 4、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废弃土石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1)施工建筑垃圾废钢筋等交废品回收单位回收、其****政府指定建筑垃圾堆场。 2)路基开挖产生的弃土废石经回填后运送至临近弃土场,弃土用于后期复垦及绿化,废石堆存在弃土场并对弃土场进行复垦。 3)表土临时堆存在临时表土堆场内,定期洒水养护,施工结束后进行复垦。 4)生活垃圾 设立文明施工标识标牌,禁止乱扔垃圾,并由施工单位负责人落实,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集中处置。 5)拆迁固废 具有回收****回收站,不能****政府指定的弃渣场。 6)改扩建段路面破拆固废 改扩建路段需要对现有路面进行破拆,将会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垃圾,****政府指定的弃渣场。 5、地下水 本项目的地下水污染预防措施应按照“源头控制、分区控制、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主动与被动防渗相结合的防渗原则。在做好防止和减少“跑、冒、滴、漏”等源头防污措施后,项目对可能产生地下水、土壤影响的各项途径均进行了有效预防,在确保各项防渗措施得以落实,并加强维护和厂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可有效控制厂区内的废水污染物下渗现象,避免污染地下水,因此项目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建设单位积极配合交管部门设置交通警示牌、事故应急报警告示牌及车辆限速标志牌,设置的交通警示牌的样式、尺寸要求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系列)》(GB 5768-2009)相关技术要求。护栏应设计加强型混凝土护栏,防护等级在SA级以上,并严格按此要求进行限制。 6、生态保护措施: 项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集中在施工期,主要影响为工程占地及施工活动对工程区动植物造成干扰。在施工前期制定合理施工方案,划定施工区域,加强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从源头尽量减小施工活动和施工人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施工后期,针对施工场地、弃渣场等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美化可以对施工期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