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现将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对项目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3月21日—2024年3月27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 0874-****654,传真:0874-****654
通讯地址:****中心****环境局**分局窗口(宣****服务中心二楼)
邮 编:655400
项目名称 | ****水库工程项目 | 建设地点 | ****村委会 | 建设单位 | **** |
环评文件类型 | 报告表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公司 | ||
项目概况 | |||||
龙树水库所在流域得禄河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得禄河是可渡**头马摆河左岸一级支流。得禄河发源于流域东北部的杉木箐北麓,**海拔2400m。河流从北南流经杉木箐、核桃冲、对门坪子、熊地后转向东流经甫家村、色基海、朱家村、得禄乡,流经得禄乡集镇后****水库所在支流后继续流经大松棵、丫口村、小营,在罗家村与北来的火母箐河交汇,之后流经大营,在岔河村与**河交汇后称马摆河。流域形状呈树枝状,左右岸支流均较发育。龙树水库所在河流为得禄河中下游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老偏岩,水流从西北向东南流经龙树村后汇入干流得禄河。 得禄河集水面积147.1km2,河长28.5km,河道平均坡降21.0‰,流域平均宽度5.16km。龙树水库坝址控制径流面积为3.3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60.8万m3。坝址以上主河长1.73km,河道平均坡降103.5‰。 水库径流区总体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属中低山地形,河谷狭窄,山势陡峻,呈现云贵高原特有的地貌特性。西北面分水岭高程在2280~2302m之间;东北面分水岭高程在2100~2270m之间。坝址在东南边,河床高程1862m,区域内最高海拔2302m,最低1862m,流域平均海拔高程为2082m。库区大部分出露**岩夹凝灰岩、砂页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龙树水库坝址控制径流区内无村庄分布,****养殖场分布,耕地主要分布于地势较平坦的沟谷,有少量分布于坡度较陡的山腰。水库泥沙主要来源于耕地水土流失,应做好退耕还林工作,恢复生态。水库坝址上游无水利工程,洪水和径流基本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水库开发任务 龙树水库的****水库周边的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龙树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人畜饮水的小(一)型水利工程。水库每年提供农业灌溉用水量为85.5万m3(P=75%),农村人畜饮水9.0万m3,年供水量94.5万m3。规划区人饮用水具体包含得禄乡的集镇、龙树、红岩、李家**、丫口、大松棵、孙家、上坡脚村等,到设计水平年即2035年灌区内共有集镇及乡村人口5493人,其中有集镇人口3490人,农村人口2003人。水库兴建可解决得禄乡得禄、****村委会5493人的用水紧张的问题和3780亩的农业灌问题,并向集镇补充1.2万m3的城镇用水。 工程规模 水库工程规模:龙树水库大坝为堆石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41.9m,总库容106.1万m3,工程规模为小(一)型,工程等别为Ⅳ等,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临时性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输水管道设计流量为0.1262m3/s,小于5.0m3/s,因此,灌溉管道工程建筑物按5级建筑物设计。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896.62m,校核洪水位为1898.36m,设计洪水位为1897.97m,死水位为1878.78m,正常蓄水位对应库容91.6万m3,死库容11万m3,兴利库容80.6万m3。 灌区工程规模:龙树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人畜饮水的小(一)型水利工程,主要承担下游3780亩农业灌溉。项目采用管道供水,结合灌区分布情况及施工条件,供水管网设1条干管、3条分干管、6个分水口、1个泵站,以满足供水要求,供水区采取蓄水池调节供水,1个100m3水池、2个50m3水池。干管管道采用Φ219~Φ426内外涂塑钢管、分干管管道采用Φ88.9~Φ273内外涂塑钢管,部分明管采用外镀锌内涂塑钢管,总长8.358km(平距),其中干管5.704km,1#~3#分干管2.655km;泵站扬程98.0m。 工程组成 根据项目可研报告,龙树水库工程主要由枢纽工程和灌区工程组成,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河坝、导流涵管、输水涵管工程组成,项目用地总规模89971m2。项目爆破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爆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使用燃料(汽油、****加油站直接购买,项目区不设炸药仓库和油品储存库。本工程不涉及移民安置,仅涉及施工占地造成当地耕地的减少。****村委会进行协调,建设单位应把占地补偿落实到位。 | |||||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 |||||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一、废水 施工期主要产生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基坑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废水经设置的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施工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农田浇灌和附近植被绿化,不外排。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废水均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弃渣场、主体工程区及表土临时堆场周边设置截水沟、沉沙池、编织袋挡墙等措施减少雨水对施工区裸露场地的冲刷影响,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在雨天进行土方作业。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均不外排,采取措施减少雨水的冲刷影响,对水环境影响较小。水库初期蓄水会导致大坝下游河道产生不同程度的水位、流量变化,对下游水文情势有一定影响,从而对下游生态环境用水及取用水造成影响。该河段主要为两岸农业生产取水需求,因初期蓄水时间较短,且同时有生态基流下放措施保证生态流量下放,因此对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较小。施工期对坝址上游农灌用水没有影响;不会对农村生活和大小牲畜用水产生影响;能满足下游水生生物的用水需求。因此,施工期对区域水**利用的影响较小。 二、废气 根据类比同类项目,工程施工粉尘产生浓度200~2000mg/m3。施工粉尘主要为尘土和石料颗粒,无特殊污染物质,呈无组织排放,主要污染因子为TSP、PM10,扬尘产生量与施工范围、施工方法、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风速和土壤湿度大小对扬尘的影响较为显著。在空气干燥、风速较大的气候条件下,施工建设会导致现场尘土飞扬,使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加,并随风扩散,影响下风区域及周围空气环境质量;在静风、小雨湿润条件下,其对空气环境的影响范围将减小、程度减轻。枢纽区钻孔粉尘采用湿式钻孔方式控制,施工道路修建、大坝基础开挖和处理、建筑材料运输粉尘通过活动软管洒水降尘,导流建筑物建设、大坝填筑粉尘通过降低施工强度、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进行控制,散料堆场和裸露工作面采取临时覆盖和洒水降尘控制;管道工程区施工粉尘通过活动软管洒水降尘控制;水厂工程区粉尘通过降低施工强度、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活动软管洒水降尘进行控制;砂石料装卸运输粉尘通过加强管理、降低强度、运输道路洒水降尘控制。项目区域多年平均风速3.4m/s,风速较大,施工期间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降尘后可缓解,施工粉尘采取措施控制后对环境影响不大。项目自建一个临时拌合站为工程建设提供混凝土,拌合站产生的废气为粉尘,生产使用的粉料(水泥和粉煤灰)使用筒仓储存,每个筒仓顶部呼吸口自带脉冲除尘器对筒仓内在扰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收集的粉尘返回筒仓作为原料,少部分逸散的粉尘通过呼吸口排放。搅拌机设于封闭式的搅拌楼内,搅拌过程中加水搅拌,产生的粉尘较少,大部分在搅拌楼内沉降,少量外溢粉尘呈无组织排放。砂石骨料采用皮带输送至搅拌机,皮带输送机需进行密闭,以减少物料在输送过程中无组织粉尘的产生。项目粉料(水泥和粉煤灰)由螺旋提升机输送至搅拌机,螺旋提升机为全密闭,防止粉料在输送过程中粉尘的产生。砂石骨料堆放于料仓,料仓为三面封闭的彩钢棚。项目晴天对场地进行洒水降尘,以减少无组织粉尘的产生。采取上述措施后,临时拌合站产生的粉尘较少,均呈无组织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灌溉区施工、道路施工、建筑材料运输产生的粉尘可能会影响沿线村民。为减轻粉尘对村民的影响,除采取上段措施外,项目还应在居民点设临时拦挡措施、加强洒水降尘措施、车辆运输经过时降低车速,并注意控制好施工强度和施工时间,禁止在居民点周边夜间施工。项目施工粉尘经采取措施控制后对村民影响不大,但建设单位应与村民协调好关系,防止扰民事件的发生。施工人员在必要时应佩戴防尘口罩保护人群健康。施工机械使用汽油或柴油作为能源产生的燃油废气中主要污染因子为CO、NO2、SO2、CmHn等有害气体,燃油废气主要产生于坝址枢纽区、水厂工程区及交通道路附近。本工程为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燃油废气产生量不大且呈无组织排放,且项目所在地为农村地区,周围植被状况良好、大气环境容量大,机械燃油废气排放对环境影响不大。 三、噪声 施工期土石方开挖回填、施工机械运行、车辆运输、爆破时会产生噪声。施工噪声突出的场所主要是土石方开挖场所、料场开挖场地、****加工场地、混凝土拌合场及浇筑、以及施工运输道路。爆破噪声为瞬时噪声,爆破噪声瞬时强度可达110dB(A);运输噪声为不连续性噪声,****加工场地噪声为连续噪声。根据以上预测结果,大坝施工区、生产生活区采取施工场地设置围挡、距离衰减以后,龙树村敏感点的噪声预测值能够《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对龙树村民的影响小。材料运输、管道区施工时会对沿线居民产生影响,但管道施工相对强度较小,对保护目标影响小。材料运输经过居民点附近时应限速禁鸣,并与村民做好沟通工作避免扰民事件的发生,运输噪声对村民影响小。项目施工人员长期处于高噪声的作业环境中,会对自身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因此应做好施工人员噪声防护工作,如佩戴隔音耳罩等减轻施工噪声的影响。爆破噪声属于偶发噪声,需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对偶发噪声的要求:夜间最大偶发噪声超过环境噪声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即不得超过夜间65dB(A)。爆破点300m以内均为爆破噪声超标范围。为减小爆破噪声对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夜间禁止爆破。施工期噪声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加强管理、合理施工,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同时与周围居民协调好关系,并注意听取周围群众的合理意见避免扰民事件的发生,施工噪声对环境影响小。施工中注意加强施工人员噪声防护。施工期结束后,相应的噪声污染随之消失,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四、固体废物 根据可研报告中水土保持方案,本项目建设共开挖土石方总量98300m3(包括表土17070m3),回填利用土石方73287m3(包括表土回覆17070m3),产生永久弃渣25013m3集中堆放于专门设置的弃渣场。项目设置1个弃渣场,****水库下游对岸支流冲沟沟谷处,为沟道型弃渣场,距坝址直线距离约为500m。弃渣场占地0.55hm2,占地类型为耕地,库容约为4.2万m3。项目施工产生的弃渣直接运至弃渣场填埋,施工期产生的弃渣可得到妥善处置,施工结束后要求对弃渣场进行植被恢复。对弃渣场首先设置挡渣墙进行护脚挡护,在渣场上侧周边设置截排水沟和沉沙池,待堆渣结束后,对渣场边坡进行植树种草防护,根据上述分析,弃渣场的设计容量能够满足弃渣的堆存要求,采取相应的水保措施对弃渣进行防护和植被恢复,弃渣场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根据可研报告中水土保持方案,本工程建设共剥离收集表土量17070m3,折合松方20484m3,表土综合回覆利用量20484m3,项目建设无剩余表土产生。为堆放表土和便于后期覆土利用,本项目共设置了3个表土堆存场地。1#表土场:位于水库大坝枢纽左岸下游200m处,****水库枢纽工程区、施工道路区和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过程中收集来的表土,表土场占地0.80hm2,为临时占地,占地类型为耕地,高程为1860m至1864m间。1#表土场共堆放表土15500m3,折合松方约18600m3,表土场平均堆高3m,表土场容积24000m3,1#表土场满足表土堆放要求。2#表土场:****管理所绿化区域内,主要堆放办公生活管理区施工过程中收集来的表土,表土场占地0.01hm2,为临时占地,占地类型为耕地,高程为1900m至1905m间。2#表土场共堆放表土70m3,折合松方约84m3,表土场平均堆高2m,表土场容积200m3,2#表土场满足表土堆放要求。3#表土场:为避免二次搬运、方便覆土和减少占地,3#表土场布设于弃渣场内顶部,主要堆放弃渣场剥离出来的表土,表土场占地0.08hm2(面积不重复计列),类型为耕地,高程为1871-1875m之间。3#表土场共堆放表土1500m3,折合松方约1800m3,表土场平均堆高3m,表土场容积2400m3,3#表土场满足表土堆放要求。综上所述,临时表土堆场满足表土堆放要求,表土在堆存期间进行临时拦挡和防护,即土料袋对其进行护脚挡护,利用彩条布对其表面进行防护。施工结束后,将表土回覆至绿化区域或复耕区域。根据上述分析,临时表土堆场的设计容量能够满足临时弃渣的堆存要求,采取相应的水保措施对临时表土堆场进行防护和植被恢复,临时表土堆场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生活垃圾主要成分为有机物、塑料及废纸包装物等,在每个施工区域设置了临时垃圾收集桶,并且安排清洁工负责清扫生活垃圾,最终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对其进行清运。生活垃圾得到了妥善的处置,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项目****搅拌站产生的清洗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此过程会产生混凝土废渣;其次项目基坑废水沉淀池、弃渣场和临时表土堆场沉砂池均会产生沉渣。项目沉淀池产生的沉渣主要为混凝土废渣和泥沙,均为一般固废,泥沙运至项目渣场填埋,混凝土弃渣定期清****石料厂回收利用。 五、生态 水库占地类型为旱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未利用地,供水工程占地类型为林地、旱地、未利用地。工程区永久占地将使旱地、林地永久丧失其原来的农业、林业功能,对原有的土地利用功能带来永久改变;而对于临时占地区,施工结束后逐步恢复原有的功能,占地只是短期内使土地利用功能发生了变化。建设单位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土地补偿工作,并在施工结束后做好土地整治、覆土填埋、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这样项目占用土地对土地利用影响较小。受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的影响,评价区的植被主要以暖性针叶林为主,其次是暖性石灰岩灌丛灌丛。同时由于受到人为活动的长期影响,主要是农业和林业生产及生活的影响,评价区目前的植被类型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原生植被大量消失或改变为耕地和人工林地,次生植被及人工植被大量增加。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龙树水库施工总占地26.92hm2,其中:永久占地13.37hm2,临时占地13.55hm2。占地类型为耕地16.73hm2、园地0.73hm2、林地7.38hm2、交通这输用地0.25hm2、其他土地1.67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16hm2。水库淹没总面积121.39亩,其中:陆地面积119.63亩,河道水域面积1.76亩。水库淹没耕地总面积45.44亩(全为旱地),园地10.88亩(桃园7.44亩,核桃、板栗园3.44亩),林地48.98亩(乔木林地29.93亩,灌木林地19.05亩),交通运输用地1.65亩(全为农村道路),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76亩(全为河流水面),未利用地12.68亩(全为裸土地)。评价区占用的暖性石灰岩灌丛主要为马桑灌丛植被,是森林植被遭到砍伐或者较干燥、土层较薄,坡度较大,石灰岩大量分布的区域发育形成的植被类型。被占用的此类植被大都分布在村庄周围或者悬崖峭壁周边,受人为干扰严重,或者群落组成较杂乱,禾草类植物比较多。工程占用的此类植被较少,且占用的只是一小部分,对该植被类型的影响较小。主线工程建设要永久占用部分人工植被,占用植被类型均为玉米为主的旱地作物,物种较单一,生物多样性总体较低。因此,工程对人工植被的占用,对评价区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大。同时可通过占地补偿赔付减少对当地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根据相关资料记录和现场调查,结合查阅资料和咨询相关部门,****水库淹没区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中的1种二级保护植物,即黄杉。但数量较少,水库****水库淹没区的黄杉进行移栽,对其影响较小。工程占地及施工占地范围内无**省第一批保护野生植物,评价区无****政府列入拯救保护的极小种群物种。****林业厅文件云林保护字(1996)第65号《关于印发**省古树名木名录的通知》和实地踏查,评价区内无古树名木,工程对其无影响。综上,水库的建设会对评价区内的植被和植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工程占地将造成部分植物种群规模的减小,但影响范围和程度有限,不会使评价区内的物种在空间分布格局和遗传结构上发生明显的改变,不会改变评价区的植物区系组成及造成某一种物种在该区域的消失,影响较小;同时临时占地区域植物量相对较小,施工结束后进行根据水保措施进行覆土植被恢复工作,采取相应措施后,临时占地区植被群落特征及其中的生物多样性可以逐渐得到恢复,临时占地对植物的影响可以接受。项目施工期对脊椎动物有一定影响,从整体上说,项目占地会减少动物的小部分栖息地面积,尤其是鸟类和爬行动物。小型穴居兽类和爬行类的洞穴、鸟类巢区的生境遭到破坏后,少数动物的繁殖将有可能受到一定影响。结果迫使原栖息在这一带的动物迁往其他生境适宜的地区,但不会对任何物种造成显著影响。随着工程建设的结束,生态环境逐渐恢复,种群又会得到稳定。由于项目占地区域位于村庄附近,周边无连片的森林或灌木,生境以农田为主,占用区域不属于野生动物典型栖息地,对野生动物造成的影响可接受。同时施工过程中环评要求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在施工开始时即采取生态保护措施,如尽可能压缩临时占地范围,明确占地边界不越界,减少占用天然林地,避免砍伐野生树木特别是大树,降低施工活动对自然生境的干扰;加强对工程相关人员的生态保护宣传,避免对工地周边出现的动物个体造成直接伤害,杜绝偷盗猎行为的发生;在施工期结束后,还应对临时占用的生态系统开展修复措施,逐步恢复和重建野生动物栖息地,持续开展野生动物监测,掌握野生动物恢复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实时调整恢复措施;可以考虑在项目地周围的重要栖息地设立野生动物保护示范点和宣传点,通过设置野生动物保护标识标牌、重要物种介绍、保护措施介绍等,对外展示生态保护**理念。项目施工期间,水库坝体建设将破坏占地范围内的扎实沟水生植物,使其被掩埋而消亡。根据现阶段的生态调查,河道两岸临水侧主要生长有喜旱莲子草、香蒲等常见水生植物,未发现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和地方特有物种,同时工程施工期废水不外排,施工期对水生植物的影响较小。水库建设将直接破坏破坏河道,使底栖动物生境消失而消亡;使部分水生动物迁徙至下游或上游水域,短期内减少了区域生物数量;水库的截流使下游河道水生动物的生境缩小;若坝下河道断流将造成水生动物死亡。根据现阶段的调查,得禄河中分布的水生动物为常见种类,在区域内广泛分布,没有国家级和**省保护物种,没有洄游性鱼类,不涉及鱼类三场,根据可研报告,导流初期将下放一定生态环境用水,维持下游河道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工程拟考虑采用在阀室后布置生态基流管,****水库建成后对下游生态影响。坝址下游河道生态流量按照多年平均流量的10%下泄。根据地表水影响预测分析,生态下泄流量能够满足下游生态用水要求,做好施工期保护措施,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可以接受。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工程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不对基本农田产生影响。工程施工将使占地区的植物全部清除,受影响的物种个体数量将会有一定程度减少,遗传多样性亦会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是清除的植物种类都是分布广泛的种类,在项目评价区较为常见,且种群数量较大。在占地区内不存在狭域分布物种,****水库淹没区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中的1种二级保护植物,即黄杉。但数量较少,水库****水库淹没区的黄杉进行移栽,对其影响较小。因此,工程施工不会造成物种的灭绝,也不会影响植物种群结构。受项目建设影响的陆栖野生动物或水生动物均为当地常见种类,施工不会导致任何动物灭绝,同时,在施工开始时即采取生态保护措施,尽可能压缩临时占地范围,明确占地边界不越界,减少占用天然林地,降低施工活动对自然生境的干扰;在施工期结束后,还应对临时占用的生态系统开展修复措施,逐步恢复和重建野生动物栖息地。施工期仅为短期的生境占用,施工结束后可陆续对施工临时占地进行恢复;综上,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根据项目可研报告,项目设置1个弃渣场,****水库枢纽工程区和输水工程区基础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弃渣。****水库下游对岸支流冲沟沟谷处,为沟道型弃渣场,距坝址直线距离约为500m。弃渣场占地0.55hm2,占地类型为耕地。弃渣场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好,场地及周边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现状稳定性良好,弃渣前应做好水保措施,加强挡墙抗滑移、抗倾覆措施设置,并做好渣场周边截排水措施,减轻了弃渣场水土流失的影响。弃渣场的建设使范围内生长的植物被占压、清除或淹没死亡,造成局部地段植物片段死亡。根据现状调查,弃渣场占地植物在当地和**省广泛分布,不属于国家和**省保护物种和特有物种,植物片段死亡不会导致某种物种灭绝,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不大;项目未占用国家公益林和生态红线,占用林地内分布的树种在当地广泛分布,对林业**影响有限。弃渣场区域内的动物为当地常见种类,施工不会导致某种物种消失,对动物的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施工结束后,根据弃渣场的现状,对弃渣场首先设置挡渣墙进行护脚挡护,在渣场上侧周边设置截排水沟和沉沙池,待堆渣结束后,对渣场边坡进行植树种草防护,对渣场平台进行复耕,还地于民,边坡进行绿化,平台进行复耕;施工过程中加强水土保持措施,避免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施工完毕后要对弃渣场进行迹地恢复,加强植树种草等绿化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弃渣场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项目施工期将破坏地表植被,引起水土流失,破坏原有的植被景观;大量的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进驻给原有的景观环境增添了不和谐的景色;临时场地形成突兀、不规则的堆状物,与周围的景观形成反差。同时,旱季易形成扬尘,雨季易产生土壤侵蚀,对周围景观产生破坏和影响。工程施工期间,施工机械和临时工棚所产生的噪声、扬尘、废气、工程垃圾等都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给河谷景观带来一定的破坏。上述影响均发生在施工期,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逐渐消失。根据现场踏勘,大坝、淹没区目前主要为陆生生态系统,弃渣场占地为陆生生态系统。水库建成后被淹没的区域由陆生生态系统向水生生态系统转变,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淹没区现有植被和原河道的水生植被和天然水沟均会消失,****水库,这必将较大程度降低淹没区的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本工程破坏的陆生植物**及植被类型主要为广泛分布的常见**种类和植被生态类型,在项目区周边地区尚有大量分布,工程破坏不会造成区域物种灭绝或植被类型丧失,施工结束后将对占地范围进行植被恢复工作,多采用当地树种,区域总体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影响不大。根据项目可研,龙树水库供水方案采用管道供水,结合灌区分布情况及施工条件,龙树水库灌区管线设计1条干管,6个分水口,3条分干管,1个泵站,以满足供水要求;供水区采取蓄水池调节供水,1个100m3水池、2个50m3水池。灌区管道总长8.358 km(平距,下同),其中干管5.704km,1#~3#分干管2.655km,泵站扬程98m。项目输水管线施工占地为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或农田复垦;泵站和蓄水池占地面积较少,且不涉及基本农田。同时施工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减少输水管线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加强征地规划范围内的土地**的管理与保护,合理规划布局,严禁计划外占地,严禁不合理堆放。输水管道施工过程中管槽开挖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方式进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好表层土壤,用于施工结束后施工迹地的恢复,表土运至表土临时堆场堆存,待施工结束后,用于植被恢复。施工临时占地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应根据水土保持措施立即进行恢复,并且应是完工一段恢复一段。根据各个施工段的地形、地貌等状况合理选择施工工期,尽量避免在雨季开挖坡度较大的地段,在不可避免的雨天施工时,为防止施工开挖面被雨水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应在暴雨来临之前覆盖施工作业破坏面,以极大地防止土壤流失,以保护周边的植被。施工单位应做好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与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印发宣传资料等活动来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严禁施工人员盗猎和非法捕杀野生动物。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六、地下水 本工程施工期对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影响有:工程施工期基坑排水主要为施工中的经常性排水,基坑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结合以往经验,因本工程基坑排水主要成分为地下渗水,施工期基坑内排水会造成小范围的地下水水位下降,但因工期较短,工期过后随着降雨和周围地下水的补给,很快会达到原来的水位,故工程施工不会对地下水位产生较大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对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工程施工废水以及生活废水中的污染物迁移穿过包气带进入含水层造成。污染物质进入包气带便与周围介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作用,其作用时间越长越充分,包气带净化能力越强。施工期,本工程和地下水环境关系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下渗和施工生产废水的影响。根据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结果,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废水均不外排,工程施工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一、废水 ****水库本身无生产废水产生,对环境不产生影响。水库管理所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收集至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用作农家肥,用于周边耕地施肥,不外排,对环境影响小。初期蓄水对下游河段水文情势影响较小;水库正常蓄水后对库区水域形态、水位及流速的影响较大。采取下放生态流量措施后,可有效缓解坝下减脱水的不利影响,并且坝下有常年流水冲沟汇入。因此,水库运行后对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可以接受。且水库总体水质不会向富营养程度状态转化,发生富营养化现象的可能性小。运营期不会对上游的农村生活和大小牲畜用水产生影响。龙树水库减水河段无工业企业分布,无取水工程,减水河段两侧旱地无取水需求,对水生生态的影响小。水库建成后可承担3780亩农田的灌溉任务,同时还可以解决灌溉区域内得禄、****村委会2003人饮水困难的问题,还可向集镇补充1.2万m3的城镇用水,对区域水**利用的影响较小。水库取水符合我国现阶段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的水**配置政策;水库选址合理,取水口设置合理,取水水质满足用水要求;取水水源保障率高。拟**库将改善水**利用状况;水库建坝取水的同时下泄生态流量;对其他用水户影响很小。水库的取水合理。生活用水定额取值合理,水库建成至规划年用水总量不会超过控制指标、用水量合理;水库将改善区域现状水**利用状况,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保证下游生态需水量;水库建设运营不产生生产废水,对水库及下游河道影响很小。水库用水合理。 二、废气 水库运营过程中无生产废气产生。水库管理所轮守值班人员为2人,油烟排放量小,产生的油烟经大气稀释扩散后对环境空气产生的影响较小。 三、噪声 工程建成后无设备噪声产生,运行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水声,对周边声环境影响小,同时项目50m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 四、固体废物 运行期间固体废物主要为管理人员办公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轮守值班人员为2人,每人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kg/d,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73t/a,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清运至周边村落垃圾收集点,对环境影响较小。 五、地下水、土壤影响 库区基本不存在渗漏问题,水库建成蓄水后,不会导致地下水位的大幅度提高而产生土地浸没、引起沼泽化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水库建成蓄水后,抬高了库区段河床水位,地下水位虽然有一定壅高,但地下水位升幅小,依然保持地下水补给河水的水动力条件,地表水体与地下水之间不会互相交替,因此水库建成后不会改变流域内地下水、地表水的补排关系,不会对上下游地区地下水水位、水质产生不利影响,仅对近岸坡地带地下水的流速有一定影响。因此,本项目对区域地下水、土壤环境的影响小。 五、生态 工程建成后,水库蓄水将淹没部分生物洞穴,造成生物迁移。水库淹没段两岸主要为林草地相连,随着水位的上升,淹没区的动物将顺势迁徙到相邻的林草地栖息,工程淹没占地区不涉及国家及**省珍稀保护动物和特有动物,因此工程建设完成后对项目区域的陆生动物影响小。工程建成后,水库淹没区属永久占地,以林地、旱地为主,植被属当地常见种类,在库区外分布面积大、数量多。根据项目生态现状调查,****水库淹没区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中的1种二级保护植物,即黄杉。但数量较少,水库****水库淹没区的黄杉进行移栽,对其影响较小;工程占地不涉及名木古树,水库蓄水淹没对植物种群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可以接受。大坝建成蓄水后,植被类型的“边缘效应”也可能对植物种类组成产生轻微影响;坝后河岸现存植被的边缘部分将被淹没,河岸将形成新的植被边缘,由于“边缘效应”引起这些边缘植被中的植物种类和区系组成将发生相应变化,喜好水边生境的植物种类会有所增加。因此,工程建设完成后将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等措施,工程建成后对项目区域的植物影响较小。库区建成后,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分为初期和中长期。水库建成初期,库区两岸淹没区土壤中的物质进入水体中,将导致水体pH偏酸,一些喜中性和偏酸性的藻类将会得以生长。水库建成运行后,水库水体pH将与河流中的pH相一致,库区藻类将以喜静水型藻类为主。水库建成后,该段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将会明显上升,提高水体的初级生产力。调查区域的浮游植物均为广布种,无特有和保护种类。项目运行后,基本不会形成浮游植物带来的入侵现象。项目运行后,库区水体由原来的流水性水体改变为静水性水体,在水库库区的原有水生植物,基本都会因为水深无法进行光**用而消亡,但在上游的一些浅水区域可能会生长出新的水生植物,考虑库区两岸多为陡峭山体,新的水生植物种群增长不会太大。水库运行期对浮游生物的影响可以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工程结束后,蓄水初期,淹没区土壤中的各种物质融入水中,可能会使pH下降,使一些喜酸性的浮游动物迅速生长。蓄水初期,浮游动物生长的速度要远远超过鱼类生长的速度,将会在短时间内大大提高浮游动物的密度,且物种多样性较高。长期蓄水后,库区水质与河流趋于一致,浮游动物种群组成和密度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库区水质和水生生物的结构。工程建设后,水库所在区域的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上升,次级生产力提高,有利于将来库区养殖业的发展。项目调查到的浮游动物均为广布种,无特有和保护物种,在调水实施后,由浮游动物形成生物入侵的可能性非常小。水库大坝建成后将原来的河流分割成坝上坝下两部分,将阻隔水生动物的交往。但项目区水生动物为少量常见的种类,无珍稀濒危保护物种,这些物种在评价区其他未受工程建设直接影响的河流亦有分布,因此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 |||||
结论 | |||||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项目符合《**省生态功能区划》、《**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三线一单”、《****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项目采取的各项环保措施可行,建设和运行产生的污染物均能得到妥善处置,不改变或降低当地环境功能,对环境影响较小。项目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环保措施,严格实施“三同时”制度,加强环境管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 |||||
公众参与情况 | |||||
****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信息全文公开的承诺书 | ||||
注:项目概况、项目主要环境影响、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公众参与情况、****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部分由建设单位填写。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机关填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