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意义和目标
炭河里遗址青铜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展示项目建设,将紧紧围绕保护、利用需求,本着新时代“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对炭河里遗址和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建设青铜文化数字保护管理平台,并利用互动展示技术对各类数字化成果进行展示利用,具体目标如下:
1、实施数字**建设工作,对炭河里遗址现状高精度信息留存: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与纹理拍摄等采集方式,对炭河里遗址影像、三维空间信息、表面纹理信息等进行采集;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对炭河里遗址文物本体进行空间模型构建,并基于三维重建,对炭河里遗址的保存现状信息进行高精度留存;对炭河里保存或出土的文物进行三维数字化采集,尤其针对炭河里遗址出土的文物,或因历史原因或因**当年本地不具备的文物保存环境,很多青铜重器都离开了这片文物出土地,通过对炭河里地区出土青铜器****博物馆青铜器复制品进行三维数据采集,可以为后期文物保护修复及展示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实施抢救性口述历史数字化保护工程,通过采访相关炭河里遗址发掘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借助视频拍摄、有声录音等技术手段,获取真实的口述历史资料数据。
2、加强数字化展示利用,“活化”、“可视化”赋存历史文化展示与传播:结合当下的科学技术手段、参照用户习惯,根据炭河里遗址的特有情况,充分利用三维测绘数据成果,挖掘遗址文物内涵,将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提炼出来,利用计算机技术作为呈现手段,以“活化”、“可视化”的形式,分别从视觉、听觉、触觉等维度展示给参观群体。一方面,通过收集炭河里遗址文物**,研究其数字化展示维度,推动炭河里遗址青铜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融合,丰富炭河里遗址展示路径,满足参观群体系统游览需求,强调参观群体体验,将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青铜与现代科技打造的数字展示相辅相成,让参观群体既能够感受到古代匠人的鬼斧神工,又能接受到现代科技打造的展示系统的洗礼,并根据文物的类型和展示需求,构建不同的互动形式和表现形式,使参观群体对青铜文化有一个较为整体的认知。另一方面,扩大受众面,突破时间、空间、地域限制,利用数字技术与计算机软件技术消除遗址之间的物理隔阂,****博物馆从此出土的青铜文物又呈现在同一空间中,让更多的人对炭河里青铜文化特点有更深刻的了解与认知,达到赋存历史文化信息深度挖掘、“复活”、延续、普及与传承的目的。同时,以“数字+实体”的形式来吸引参观群体,以主题情节贯穿整个展示空间,从而弥补青****博物馆而存在的游览缺憾,满足旅游群体多样化参观的需求。
采集要求
1、片源制作
A、内容主题
以“昭王南巡而不返”为主题展开,融入炭河里遗址青铜器元素,设计制作不低于3分钟的定制片源,带领观众穿越至炭河里古国。
B、内容场景
根据炭河里的传说为主题,制作以下场景:
场景一:炭河方国听闻周昭王即将第三次南巡,害怕自己的青铜器被掠夺,于是砍伐炭河森林的木材通过沩水运送至湘江,沿湘江运至长江,在长江边用近一年的时间打造一艘用糯饭舂成浆用作船的粘合巨大的龙船,打造完成后交付给**蛮酋长。
场景二:周昭王带着六个师的兵马开始第三次南巡为了掠夺位于长江中游荆地的铜锭和铜器,在到达**地界时,乖巧的**蛮的酋长用自己花言巧语将龙船和部分铜锭献给了周昭王,昭王派自己的一队亲信带着随船船工对龙船进行检测,自己带着六个师的兵马征讨不服从的蛮,讨伐蛮凯旋后,询问亲信船的质量,得知无问题后在一个黄道吉日,将大龙船下水启程返回镐京。
场景三:二个月后,当大军将船航行至汉水时,突遭暴风雨袭击,六个师的小船不断被风浪卷翻,而大龙船却无恙,正在昭王庆幸之时,龙船突然散架分崩离析,昭王和同船的将士均落水而亡。
场景四:炭河里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全城载歌载舞,喝酒吃肉,举办了盛大的篝火晚会。
2、炭河里遗址青铜器纪录片制作
炭河里遗址因出土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等稀世青铜器物,被誉为“****中心”,但其三千年前的传奇历史文化故事却鲜有人知。利用本次数字化采集到的数据和亲历者口述历史等成果,通过影视特效技术,制作《神秘的炭河里方国》专题纪录片。
A、纪录片内容主题
制作时长不低于30分钟的《神秘的炭河里方国》纪录片,以1959年出土“人面纹方鼎”为起点,引出炭河里的神秘方国故事,通过此专题记录片讲述殷商王朝方国的神秘历史,打造成炭河里遗址与社会公众文化与历史参与性的重要沟通桥梁。
B、内容场景
《神秘的炭河里方国》
(1)缘起:大禾人面纹方鼎为商代青铜器,是我国唯一以人面纹为****。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约1958年至1959年出土于****县黄材镇炭河里乡,其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口部略大于底部,两耳直立,四柱状足,足上部有兽面纹,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因此鼎亦被称为大禾方鼎。
商、周青铜器以兽面纹作主题纹饰较为常见,人面纹饰较为稀有珍贵,此鼎以四个相同的人面纹装饰器体的主要部位,更加奇特。有专家认为,这组人面纹有爪而无身,属于传说中“有首无身”、贪吃人的凶兽饕餮一类怪神。究竟为何采用如此写实的人面纹作主题装饰,仍是个谜。
(2)宗旨:该片主要是以1959年出土“人面纹方鼎”为起点,引出炭河里的神秘方国故事,在商代,青铜方鼎是上层社会的专属用品,诸侯王以上的贵族才能使用。多位专家的观点据此一致认为,方鼎的出土地**黄材曾是殷商王朝的一个方国,通过此专题记录片讲述殷商王朝方国的神秘历史,打造成炭河里遗址与社会公众文化与历史参与性的重要沟通桥梁。
(3)内容:人面纹方鼎四面以浮雕式人面作主体装饰,面部写实,特征突出,十分醒目。人面表情威严肃穆,脸庞圆润,眉弯曲,唇紧闭、丰厚而无胡须,双耳肥大,耳垂下又有爪形坠饰,耳上的“几”形则表示头上有发饰或冠带存在。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因此,此鼎亦被称之为大禾方鼎。通过采访相关专家学者,挖掘人面纹方鼎背后方国的故事,展现“昭王南巡不返”、**公主、大禾方国为何淹没于历史中的情形。
C、总体要求
用制作电视、电影的表现手法对人面纹方鼎及相关人士的采访各个层面有重点、有针对、有秩序地进行拍摄、录音、剪辑制作成片,“声色并茂”地表现《神秘的炭河里方国》。
3、文物采集要求
文物三维数字化采集成果要求以文博行业已发布的相关标准作为参考依据,提出以下要求:
A:三维采集要求
(1)三维原始数据格式包括但不限于:STL、ASC、AC、TXT 格式。
(2)原始点云体外无噪点、无悬浮杂点、无分层、无错位。
(3)采集点云数据完整率≥98%,有遮挡、高透光、深孔内腔的文物除外。
(4)原始点云平均点间距:
文物特征表面单边尺寸≤50mm,点云平均点间距需≤0.02mm;
50mm≤文物特征表面单边尺寸≤100mm,点云平均点间距需≤0.03mm;
100mm≤文物特征表面单边尺寸≤150mm,点云平均点间距需≤0.05mm;
150mm≤文物特征表面单边尺寸≤300mm,点云平均点间距需≤0.1mm;
300mm≤文物特征表面单边尺寸≤600mm,点云平均点间距需≤0.2mm;
600mm≤文物特征表面单边尺寸≤2000mm,点云平均点间距需≤0.4mm。
B:纹理采集数据要求
(1) 单张影像像素≥5000 万;
(2) 文物影像有效占比≥50%;
(3) 影像重叠率≥60%;
(4) 单张影像的原始存储格式为:RAW;
(5) 摄像过程中要保证每张照片色彩及光照的一致性;
(6) 文物可视范围内,影像拍摄采集完整率≥95%;
(7) 图像污点(异物映射、高光、镜头污染等)≤3 像素;
(8) 色彩均匀性(多张照片之间的色彩一致性)≥90%;
(9) 文物影像颜色信息按规范要求采用色卡校准;
(10)画面清晰、颜色还原准确、曝光合适、细节完整、文物无透视畸变。
C:输出成果要求
(1)研究级成果要求
模型格式:OBJ;
纹理贴图格式:JPG;
材质信息格式:MTL。
模型要求:曲率采样简化采集原数据(三角面)满足:文物特征表面单边尺寸≤50mm,文物模型三角形面片数量≥100 万面;文物特征表面单边尺寸≥50mm,文物模型三角形面片数量≥500 万面;
为保持原真数据,不应进行二次数据转换;
数据无重叠面、无交叉面、无网格锐角;
照片基于色卡进行批量校色;
采用原分辨率照片进行纹理贴图;
可见区域表面覆盖率 95%;
输出单张纹理分辨率≥ 8192×8192;
纹理贴图精度误差≤0.2 mm;
研究级贴图纹理不可通过低级别成品纹理传递烘焙获得。
(2)展示级成果要求
模型格式:OBJ;
纹理贴图格式:JPG;
材质信息格式:MTL。
将研究级数据简化为:文物点云数据量≤50 万面;
细节不得缺失,保证模型表面光滑,无错误网格;
UV 拆分完整,无重叠、交叉、拉伸等错误;
输出漫反射颜色贴图,分辨率≥8192×8192;
输出凹凸法线贴图,法线不得有接缝、重叠;
输出法线渲染图,还原文物纹理细节特征;
输出正射影像图,角度为正视图方向。
D、采集设备
序号 | 仪器设备名称 | 要求现状 | 备注 |
1 | 行业主流三维激光采集设备 | 良好 | 点云采集 |
2 | 高清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 | 良好 | 纹理采集 |
3 | 各类镜头 | 良好 | 配套镜头 |
4 | 图形工作站 | 良好 | 数据处理 |
5 | 三维数据处理软件 | 良好 | 点云数据处理 |
6 | 贴图软件 | 良好 | 纹理贴图 |
7 | 台式电脑 | 良好 | 数据处理 |
8 | 笔记本电脑 | 良好 | 数据处理 |
9 | 补光设备 | 良好 | 纹理采集补光 |
E、场地要求
(1)采集场地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高度大于3.5米(满足灯架架设高度),且四周墙壁应为灰暗色和无反光涂料喷刷。
(2)采集场地环境整洁,无粉尘,温湿度适宜,阴凉干燥,适于保护藏品与采集设备。
(3)采集环境选择中性色调,避免杂散光和大面积反光色块。
(4)采集场地室内空气流通正常,有通风换气设备。摄影工作台是室内拍摄必备的、十分重要的文物摄影设施。高度以50厘米到90厘米为宜,长宽视文物大小和背景纸大小而定。
(5)背景的颜色选择要有利于对文物的突出、烘托、渲染和美化。一般使用无纹、无节、无缝、无**、无折痕的黑、白、灰或渐变色调背景。
(6)注意三方面,一是不要靠色,以免文物与背景含混不分;二是反差适当,防止文物与背景反差过大,造成剪贴效果;三是避免背景色光反射到器物表面,造成器物色彩失真。
(7)采集工作台可视具体文物大小,形状而定。需做好保护,做好周边环境安全防护。
(8)做好安全警示标识,注意防火防盗,附近配备消防设施。
4、遗址数据采集要求
A、采集内容
对炭河里遗址采集的内容及精度要求以炭河里遗址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为411.14万平方米)为边界,对炭河里遗址实施确定适宜航高、摄影比例尺及预设航线的倾斜航空摄影测量,采集并建立高精度三维测控网、遗址本体、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地理信息,同时采集与遗址相关的文字信息、高清图片等资料。
炭河里遗址保护范围:南至:西段为商周时期黄材河古河岸线;东段为灰黄公路;西至:黄材水库支渠;北至:黄材渠。保护范围总面积为88.86万平方米。炭河里遗址保护范围外划定建设控制地带:****村新屋组;南至胜溪村**冲;****水库引水坝;北至栗山村宋家组。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为411.14万平方米。地理信息采集面积不低于420万平方米。
B、采集要求
对文物保护单位外部及周边环境进行飞行器倾斜摄影作业,分别从不同方向获取影像;保证照片航向重叠度平均不低于80%,旁向重叠度平均不低于60%,平均分辨率不低于3厘米。
应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小形状与环境条件,制定适宜的采集方案;图像应能真实地反映文物保护单位表面的颜色、纹理、质感等信息。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无人机低空数字航摄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周边环境、影像地面分辨率宜优于0.05m。像片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应按CH/Z3004的要求执行,航空摄影测量应按CH/Z3005的要求执行,影像预处理、空中三角测量、定向建模以及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应按CH/Z3003的要求执行。
(2)应采用不低于50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不低于2000万像素的航拍设备相机采集现状影像;
(3)拍摄时应垂直拍摄对象,无法正面拍摄全景时,应先正对拍摄部分影像,后期再拼接合成;
(4)宜选择光线较为柔和、均匀的天气进行拍摄,避免逆光拍摄,光线较暗时应补光;
无人机航拍影像:地面分辨率≤2CM;
机载POS:≤5CM;
像控点精度:≤2CM;
实景三维模型:模型分辨率≤3CM;
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C、模型数据处理要求
三维信息采集的成果应真实、完整地反映炭河里遗址的价值,可用于遗产记录、数字化存档、科学研究、虚拟现实、变形监测等多方面。对于遮挡的地方采用三维激光和影像拍照的方式,进行后期补测,对成果数据进行精修,保证成果数据的精度和完整性。
点云模型成果格式应用通用的*.txt或*.xyz等格式;实景三维重建模型成果格式应用通用的*.obj或*.osgb等格式。制作精度优于0.03m地形模型,以及DLG(数字线划图)、DOM(数字正射影像)、DEM(数字高程模型)。
5、重要遗迹采集要求
A、采集内容
对已发掘的重要遗迹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施三维数字化采集和建模,并采集与遗迹相关的文字信息、高清图片等资料。通过后期对采集数据的拼接、配准、矢量化等工作获取真实地形数据,并进行内业数据加工构建实景模型。
重要遗迹主要包括房址、城墙、壕沟、墓葬:
房址:目前共发现房屋建筑基址共6座。
城墙:位于遗址保存区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高出现地表1~2米,其平面形状呈圆弧形,残长约225、宽12~15米。现城内保存面积仅约2万平方米。
壕沟:壕沟在城墙内外共发现3条壕沟。
城外壕沟G9,东西走向,南距城墙北墙垂直距离约12米,南北宽6、深约1米,斜壁平底,沟内堆积为灰褐色淤泥夹河卵石。城内壕沟G6,走向与城墙一致,遗址东面断崖上亦见其断面。垂直宽度14.5、深2.5米。城内壕沟G5,位于城内,南距城墙基部30余米,其走向与城墙一致。垂直宽度14.2、深2.5米。
墓葬:2003年底炭河里城址发现后,零星分布的两周时期墓葬。这批墓葬共12座,其中西周墓葬7座、春秋墓葬2座、战国墓葬3座。除2座战国墓葬发现于王家坟山外,其余均发现于城址西北200~500米的寨子村新屋组二级台地上。
B、成果要求
三维扫描工作:原始点云数据点云间距控制在2mm以内,点云中误差控制在2mm以内,整体点云精度≤5mm。
纹理拍摄工作:纹理数据dpi不低于150。局部纹理DPI不低于300,照片画面清晰,细节丰富,反差适中,透视关系准确,颜色管理规范,色彩还原准确,三维模型彩色纹理≥4096*4096/㎡。
通过后期对采集数据的拼接、配准、矢量化等工作获取真实地形数据,并进行内业数据加工构建实景模型,遗迹静态GPS点测量精度≤5cm,三维模型精度及正摄影像精度≤1cm。
6、口述历史采集要求
口述历史采集对象为6位炭河里遗址及青铜器发现、发掘、保护等方面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包括文字介绍、电话采访音频、现场采访视频、现场采访照片等资料。
A、采集内容
一是针对炭河里遗址及左近出土青铜重器的发现、修复保护、流传等有关的人和文物背后的故事;二是针对炭河里遗址及左近青铜重器出土地点发掘、保护等方面人和背后的故事。针对采访对象进行分级,优先走访事件核心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当核心人员因身体原因或已故去不能参与采访的,进行次级人物采访包括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直系亲属和同事。采访将以挖掘事实为原则,采取灵活的访谈方法。请口述者讲述亲历故事,具体牵涉到的人、事、物,以及时间和地点及回忆过去所产生的思绪、心情、反思等等。通过采访相关炭河里遗址发掘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借助视频拍摄、有声录音等技术手段,获取真实的口述历史资料数据。为日后炭河里遗址保护以及学术研究提供史料补充。
B、采访要求
(1)与采集主题内容和事件、人物、历史背景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资料全面收集梳理,翔实地掌握相关的信息素材,增强采集的针对性、准确性。
(2)依据已确定的采集规划和主题,查找、梳理线索,编制采集提纲,形成工作方案。方案力求全面细致,突出主题。方案应包括主题、内容、历史背景信息、口述者、时间、地点、方式、经费、设备、采集者等。
(3)采集必须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的原则和采集流程规范化的要求。真实记录口述者的叙述,对口述者叙述的录音录像保持其原始性、完整性,不断章取义。对涉及到与其他口述者对同一事件描述信息不一致时,不做主观评断,保留其原始性。
(4)对所采集历史事件的年代、月份、日期、人名、地名,以及相关领域的专用名词等进行标识,做好记录,经核对无误后留待整理文稿时备用。
(5)充分尊重口述者的情感、人格、隐私等,并与其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当口述者处于某种原因拒绝叙述某些方面内容时,应尊重个人意愿。
(6)采集过程中口述者和采集者通过语言交流,由于口述者的生活经历、文化层次和个性特点各有不同,固采集方式不采用单一模式,以挖掘事实为原则。充分了解口述者和采集事件主题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对采集主题内容深入探查,充分挖掘事件内容和细节。
(7)在采集达到预期目标时,根据实际情况拓展采集范围,补充和增添其他可能有价值的内容。
(8)择适宜口述者口述和录制的良好环境,避免噪音源和其他方面的干扰,以确保口述者注意力集中和采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采集过程中注意恰当运用采访技巧、语言措词、语气等,同时采集者应积极倾听,并对周围环境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让采集者与口述者保持良好的状态,以确保采集工作的顺利完成。
(9)过程中采集者应注重礼仪,做到语气温和、措词恰当而有礼貌。采集过程避免个人的意见和随意的“聊天”,采集者不应在提问过程中与口述者发生争论。在采集过程中,应积极倾听口述者,避免随意打断口述者的讲述,以防错过真正有用的信息。
C、成果要求
口述历史采集成果须符合国内相关标准,具体要求如下:
(1)口述实录:对讲述人的预访谈、正式访谈、核对信息及补充内容拍摄、相关知情人访谈的全部内容。根据讲述人实际需要,应录尽录。每个采访对象采访时长不少于120分钟;
(2)文字资料:根据拍摄情况整理形成供公开出版的文字资料,做到图文并茂,内容精炼。
(3)录音资料:配合口述实录视频内容录制,包括在非正式录制期间受访者讲述的相关内容的录音。在受访者录音内容前应清晰说明录制时间、地点、时长等内容。
(4)拍摄制作过程中的相关材料:拍摄提纲、制作方案、相关图片、实物、著作等。
(5)视频素材:每个采访对象生成不少于30分钟成片;分辨率需≥1920*1080;视频制式为PAL制;画幅比例16:9,帧数不低于25帧;根据影片内容需要,定制音频特效;影片在指定的播放环境下,无扭曲变形、画面质感细腻、图像层次丰富、色彩还原度高。
五、项目具体验收要求:
1、项目初验:中标方在完成合同所有工作内容经自检达到验收标准,可向馆方、专家组提交初验申请。提交初验申请后,中标方应至少提前5个工作日向馆方提交验收相关标准及验收资料。并根据馆方反馈意见,对试运行成果记录、验收内容指标进行合理的补充完善,形成初验的标准文件。
2、项目终验:根据初验反馈结果,完成优化改进及运行测试后,中标方可向馆方、专家组,提交完整的项目终验申请。项目终验合格,****博物馆提交项目验收合格后的全部成果,并提供项目系统操作手册。
二、相关标准:按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三、技术规格: 序号 | 设备系统名称 | 技术规格参数 | 数量 | 单位 | 单价 | 总价 |
一、片源 | ||||||
1 | 定制片源 | 以“昭王南巡而不返”为主题展开,融入炭河里遗址青铜器元素,设计制作不低于3分钟的定制片源,带领观众穿越至炭河里古国。 | 180 | 秒 | 1166.67 | 210000 |
2 | 制作时长不低于30分钟的《神秘的炭河里方国》纪录片,以1959年出土“人面纹方鼎”为起点,引出炭河里的神秘方国故事,通过此专题记录片讲述殷商王朝方国的神秘历史,打造成炭河里遗址与社会公众文化与历史参与性的重要沟通桥梁。 | 30 | 分钟 | 5870 | 176100 | |
二、馆藏珍贵文物三维数据采集及模型制作 | ||||||
1 | 三维几何信息采集费 | 根据现场情况定制 | 52 | 件 | 1200 | 62400 |
2 | 纹理信息采集费 | 根据现场情况定制 | 52 | 件 | 500 | 26000 |
3 | 数据加工(存档级、应用级) | 根据现场情况定制 | 52 | 件 | 500 | 26000 |
三、外单位收藏文物采集 | ||||||
1 | 采集前期费用 | 根据现场情况定制 | 69 | 件 | 200 | 13800 |
2 | 三维几何信息采集费 | 根据现场情况定制 | 69 | 件 | 1200 | 82800 |
3 | 纹理信息采集费 | 根据现场情况定制 | 69 | 件 | 500 | 34500 |
4 | 数据加工(存档级、应用级) | 根据现场情况定制 | 69 | 件 | 500 | 34500 |
四、口述历史数据采集 | ||||||
1 | 前期数据采集 | 采集炭河里出土青铜器及遗址发掘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的口述历史数据资料 | 6 | 人次 | 25200 | 151200 |
2 | 后期制作 | 采集炭河里出土青铜器及遗址口述历史后期制作 | 6 | 人次 | ||
3 | 拍摄 | 口述历史数据采集拍摄准备制订拍摄计划、编制采访提纲与分镜脚本等 | 6 | 人次 | ||
五、炭河里遗址基础数据采集 | ||||||
1 | 遗址数据采集 | 遗址区域控制测量工作包括实地勘察选点、埋点、测量、解算等工作 | 1 | 项 | 10000 | 10000 |
2 | 空域申请、像控点测量、航飞等工作 | 1 | 项 | 45000 | 45000 | |
3 | DEM/DOM/DSM/DLG产品生产 | 1 | 项 | 35000 | 35000 | |
4 | 重要遗迹采集 | 遗址内城墙三维数据采集、高清图像、文字资料采集及模型生成 | 1 | 组 | 72000 | 72000 |
(一)、馆藏珍贵文物清单
对炭河里遗址馆藏52件珍贵青铜文物进行三维数据采集与制作,具体清单如下:
序号 | 总登号 | 名称 | 年代 | 来源 | 尺寸 | 材质 | 级别 | 数量 |
1 | 188 | 铜雕龙 | 东汉 | ****文物局移交 | 高5,,长13.8cm,70g | 铜 | 二级 | 1 |
2 | 133 | 四乳镜 | 汉 | ****文物局移交 | 径9.9,厚0.3cm,165g | 铜 | 三级 | 1 |
3 | 135 | 铭文镜 | 汉 | ****文物局移交 | 径8.5,厚0.4cm,130g | 铜 | 三级 | 1 |
4 | 136 | 蟠璃纹镜 | 汉 | ****文物局移交 | 径8.3,厚0.5cm,190g | 铜 | 三级 | 1 |
5 | 796 | 铜铙 | 商 | ****文物局移交 | 通高70,铣高48,衡口10,重75kg,甬高22,铣宽48,午宽48,午广25.5,于口34cm | 铜 | 一级 | 1 |
6 | 256 | 铜花觚 | 商 | ****文物局移交 | 高22.8,口13.6,底8.3cm,1010g | 铜 | 三级 | 1 |
7 | 829 | 铜罍 | 商代 | ****文物局移交 | 口径57—58,腹径86—89cm,商60—62.5,圈足16,径55.5cm,胎厚1—2mm | 铜 | 一级 | 1 |
8 | 799 | 提梁卣 | 商晚 | ****文物局移交 | 通长32cm,宽19—22cm,5.215kg | 铜 | 一级 | 1 |
9 | 144 | 菊蝶纹镜 | 宋 | ****文物局移交 | 径15.5,厚0.2cm,310g | 铜 | 二级 | 1 |
10 | 145 | **石家菱花镜 | 宋 | ****文物局移交 | 径16.8,厚0.3cm,295g | 铜 | 三级 | 1 |
11 | 146 | 双凤带柄镜 | 宋 | ****文物局移交 | 柄11.8,柄长10cm,850g | 铜 | 三级 | 1 |
12 | 147 | 八卦菱花镜 | 宋 | ****文物局移交 | 径15.5,厚0.5cm,325g | 铜 | 三级 | 1 |
13 | 152 | 菱花人物故事镜 | 宋 | ****文物局移交 | 径12.4,厚0.4cm,265g | 铜 | 三级 | 1 |
14 | 153 | 人物故事镜 | 宋 | ****文物局移交 | 径19.8,厚0.2cm,535g | 铜 | 三级 | 1 |
15 | 154 | 花鸟亚形镜 | 宋 | ****文物局移交 | 边长15.8,厚0.2cm,230g | 铜 | 三级 | 1 |
16 | 158 | 花草纹镜 | 宋 | ****文物局移交 | 径10.7,厚0.2cm,95g | 铜 | 三级 | 1 |
17 | 162 | 花草纹方镜 | 宋 | ****文物局移交 | 边长12,厚0.2cm,205g | 铜 | 三级 | 1 |
18 | 163 | **镜 | 宋 | ****文物局移交 | 径11.5,厚0.2cm,120g | 铜 | 三级 | 1 |
19 | 248 | 平底锅 | 宋 | ****文物局移交 | 高2,口24.5cm | 铜 | 三级 | 1 |
20 | 363 | 双童戏耍镜 | 宋 | ****文物局移交 | 径9.2,厚0.4cm | 铜 | 三级 | 1 |
21 | 821 | 铜釜 | 宋 | ****文物局移交 | 高29,口径68cm | 铜 | 三级 | 1 |
22 | 222 | 圈底杯 | 唐 | ****文物局移交 | 高6.8,口12.3cm,325g | 铜 | 三级 | 1 |
23 | 139 | 铭文镜 | 魏晋 | ****文物局移交 | 径9,厚0.5cm,140g | 铜 | 三级 | 1 |
24 | 102 | 乳钉纹编钟 | 西周 | ****文物局移交 | 角边长26,角距24.5,柄12.5cm | 铜 | 二级 | 1 |
25 | 853 | 车辖 | 西周 | ****文物局移交 | 通长9.8,,宽4cm,0.155kg | 铜 | 三级 | 1 |
26 | 669 | 笔架(海水纹铜笔架) | 元 | ****文物局移交 | 重0.45kg,长30,高5.5cm | 铜 | 二级 | 1 |
27 | 174 | 菊花纹镜 | 元 | ****文物局移交 | 径6,厚0.3cm,40g | 铜 | 三级 | 1 |
28 | 186 | 云雷纹方鼎 | 元 | ****文物局移交 | 高13.5,边长9.4,足高5cm,390g | 铜 | 三级 | 1 |
29 | 397 | 铜罐 | 元 | ****文物局移交 | 高7,底3cm,0.225kg | 铜 | 三级 | 1 |
30 | 671 | 蟾蜍(三足铜蟾蜍) | 元 | ****文物局移交 | 重0.3kg,长13,高5.5cm | 铜 | 三级 | 1 |
31 | 672 | 烛台(三足铜瓶) | 元 | ****文物局移交 | 重0.4kg,高16,腹径9cm | 铜 | 三级 | 1 |
32 | 813 | 花瓶 | 元 | ****文物局移交 | 高15,口径2.5,底径3.5,腹径8.5cm,0.465kg | 铜 | 三级 | 1 |
33 | 814 | 三足圆鼎 | 元 | ****文物局移交 | 高13,口径11*8cm | 铜 | 三级 | 1 |
34 | 816 | 花瓶 | 元 | ****文物局移交 | 高14,口径2.5,底径4.3,腹径7cm,275g | 铜 | 三级 | 1 |
35 | 817 | 铜灯 | 元 | ****文物局移交 | 1.25kg | 铜 | 三级 | 1 |
36 | 818 | 铜铃 | 元 | ****文物局移交 | 高12.5,径16.5cm,845g | 铜 | 三级 | 1 |
37 | 105 | 双格剑 | 战国 | ****文物局移交 | 长47.5,宽4.6cm,595g | 铜 | 三级 | 1 |
38 | 110 | 双格铜剑 | 战国 | ****文物局移交 | 长68,宽5cm,915g | 铜 | 三级 | 1 |
39 | 115 | 铜剑 | 战国 | ****文物局移交 | 长51.8,宽4.7cm,530g | 铜 | 三级 | 1 |
40 | 116 | 铜戈 | 战国 | ****文物局移交 | 通长19.8,栏10.9cm,185g | 铜 | 三级 | 1 |
41 | 117 | 铜戈 | 战国 | ****文物局移交 | 通长26.2,栏11cm,270g | 铜 | 三级 | 1 |
42 | 118 | 铜矛 | 战国 | ****文物局移交 | 残长14.5,残宽3cm,950g | 铜 | 三级 | 1 |
43 | 123 | 击戟铜矛 | 战国 | ****文物局移交 | 长20.2,宽3.2cm,175g | 铜 | 三级 | 1 |
44 | 124 | 铜矛 | 战国 | ****文物局移交 | 残长23.3,残宽2.5cm,125g | 铜 | 三级 | 1 |
45 | 404 | 铜凿 | 战国 | ****文物局移交 | 长13,口宽2.3,厚1.7cm,0.09kg | 铜 | 三级 | 1 |
46 | 405 | 铜戈 | 战国 | ****文物局移交 | 长27.2,宽4.5,柄长6.8cm,0.295kg | 铜 | 三级 | 1 |
47 | 406 | 铜箭簇 | 战国 | ****文物局移交 | 长7.5,宽2.1cm | 铜 | 三级 | 1 |
48 | 407 | 铜箭簇 | 战国 | ****文物局移交 | 长7,宽2.6cm,0.01kg | 铜 | 三级 | 1 |
49 | 408 | 铜矛(方銎铜刺戟) | 战国 | ****文物局移交 | 长25.5,宽2,柄长7.2cm,0.105kg | 铜 | 三级 | 1 |
50 | 409 | 铜矛 | 战国 | ****文物局移交 | 长20.5,宽3.1,柄长9cm,0.090kg | 铜 | 三级 | 1 |
51 | 410 | 铜斧 | 战国 | ****文物局移交 | 长6.3,宽3.8,厚0.8cm,0.065kg | 铜 | 三级 | 1 |
52 | 859 | 铜矛 | 战国 | ****文物局移交 | 长24.5,宽3cm,重170g | 铜 | 三级 | 1 |
(二)、外单位收藏文物清单
本项目对收藏在国内其他收藏单位的69件炭河里出土文物进行三维数字化数据,如收藏单位已经进行过三维数字化采集的,向收藏单位提出申请并报备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由相关单位审核通过后,获取相关的三维模型数据。若收藏单位未进行过三维数字化采集的,向收藏单位提出采集申请,并按照相关规定准备材料提交上级相关单位审批,由相关单位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三维数字化采集,具体工作需在保证文物本体安全及收藏单位的监督下实施。
拟采集外单位收藏文物69件清单如下:
序号 | 名称 | 文物来源 | 文物馆藏位置 | 数量 |
1 | 乳钉纹编钟 | 五里堆收集,1994.7.8借至市博 | ****博物馆 | 1 |
2 | 乳钉纹编钟(乳钉云纹铜甬钟) | 1994.7.8借出至市博 | ****博物馆 | 1 |
3 | 乳钉纹编钟(乳钉铜甬钟) | 1987.9 毛公桥寺塘村早支组刘命佳发掘 | ****博物馆 | 1 |
4 | 铜戈(内上云雷纹)兽首云纹勾内戈 | 七里山公社 刘作春 | ****博物馆 | 1 |
5 | 鐎壶 | 麦田村曹家组 | ****博物馆 | 1 |
铁斧 | 泉塘村陕头领 | ****博物馆 | 1 | |
7 | 铜戟(夔龙纹带斧铜刀) | 94.7.8借至市博 | ****博物馆 | 1 |
8 | 铁釜 | 1991年6月白马桥乡五福桥出土(王自明收集) | ****博物馆 | 1 |
9 | 铜铙 | 1993年6月7日,李**,罗均桥发掘于老粮仓师古寨 | ****博物馆 | 1 |
10 | 铜铙 | 1993年6月7日,李**,罗均桥发掘于老粮仓师古寨 | ****博物馆 | 1 |
11 | 铜铙 | 1993年6月7日,李**,罗均桥发掘于老粮仓师古寨 | ****博物馆 | 1 |
12 | 铜铙 | 1993年6月7日,李**,罗均桥发掘于老粮仓师古寨 | ****博物馆 | 1 |
13 | 铜铙 | 1993年6月7日,李**,罗均桥发掘于老粮仓师古寨 | ****博物馆 | 1 |
14 | 铜铙 | 1993年6月7日,李**,罗均桥发掘于老粮仓师古寨 | ****博物馆 | 1 |
15 | 铜铙 | 1993年6月7日,李**,罗均桥发掘于老粮仓师古寨 | ****博物馆 | 1 |
16 | 铜铙 | 1993年6月7日,李**,罗均桥发掘于老粮仓师古寨 | ****博物馆 | 1 |
17 | 铜铙 | 1993年6月7日,李**,罗均桥发掘于老粮仓师古寨 | ****博物馆 | 1 |
18 | 铜铙 | 1993年6月7日,李**,罗均桥发掘于老粮仓师古寨 | ****博物馆 | 1 |
19 | 象纹大铜铙 | 1983年出土于月山乡**村(转耳仑) | ****博物馆 | 1 |
20 | 提梁卣 | 1978年出****砖厂 | ****博物馆 | 1 |
21 | 铜花觚 | 1978年出土于黄材葛腾 | ****博物馆 | 1 |
22 | 铜铙 | 1993年8月14日,余象孙,张国清挖掘于老粮仓师古寨 | ****博物馆 | 1 |
23 | 编钟(乳钉云雷纹甬钟) | 1993年9月5日学庵村范亚辉交 | ****博物馆 | 1 |
24 | 编钟 | 回龙铺乡回龙铺村沄家组万杰华发掘于1994年9月24日,文管所付奖金550元 | ****博物馆 | 1 |
25 | 青铜鼎 | 1997年3月9日,****砖厂,唐思云,朱福明,郑国华发掘,3月13日,文管所与**,****派出所征集 | ****博物馆 | 1 |
26 | 青铜鼎 | 1997年3月9日,****砖厂,唐思云,朱福明,郑国华发掘,3月13日,文管所与**,****派出所征集 | ****博物馆 | 1 |
27 | 龙首流铜盉 | 灰汤派出所破获,鉴定为二级文物,龙首流鋬,**捉手,已调拨至省博,见文件 | ****博物馆 | 1 |
28 | 越式青铜鼎 | 2003年11月24日黄材寨金国慈于2003年3****采石场推土机推出,付奖金300元 | ****博物馆 | 1 |
29 | 人面纹方鼎 | 1959年黄材镇胜溪村新屋湾出土 | **博物院 | 1 |
30 | 兽面纹分档鼎 | 1962年黄材镇栗山村水塘湾出土 | **博物院 | 1 |
31 | 变形夔龙纹蹄足鼎 | 1997年坝塘镇保安村出土 | ****博物馆 | 1 |
32 | 变形夔龙纹锥足鼎 | 1997年坝塘镇保安村出土 | ****博物馆 | 1 |
33 | 四羊方尊 | 1938年黄材镇月山乡转耳仑出土 | ****博物馆 | 1 |
34 | 父乙涡纹罍 | 黄材炭河里附近出土 | ****博物馆 | 1 |
35 | 兽面纹瓿 | 1959年黄材镇寨子村寨子山出土 | **博物院 | 1 |
36 | 兽面纹提梁卣( “癸”卣) | 1959年黄材镇寨子炭河里遗址村出土 | **博物院 | 1 |
37 | 凤纹提梁卣(“戈”卣) | 1970年黄材镇寨子村汪家坟山出土 | **博物院 | 1 |
38 | 夔龙纹提梁卣 | 1978年回龙铺镇洋河出土 | ****博物馆 | 1 |
39 | 兽面纹觚一 | 1976年黄材镇葛藤村木梆子山出土 | ****博物馆 | 1 |
40 | 变形兽面纹盉 | 黄材镇月山乡**村出土 | **博物院 | 1 |
41 | 变形兽面纹铙(唐市铙) | 1974年唐市乡陈家湾出土 | **博物院 | 1 |
42 | 变形兽面纹铙(象纹大铙) | 1983年黄材镇月山乡**村转耳仑山腰上出土 | ****博物馆 | 1 |
43 | 简化兽面纹铙 | 1973年黄材镇寨子村三亩地出土 | **博物院 | 1 |
44 | 变形兽面纹铙(北峰滩铙) | 1978年老粮仓镇北峰滩出土2件 | **博物院 | 2 |
45 | 变形兽面纹铙(59师姑寨铙) | 1959年老粮仓师姑寨山顶同坑出土5件 | ****博物院、****博物馆、****博物馆 | 5 |
46 | 变形兽面纹铙(93师姑寨铙) | 1993年老粮仓镇枫木桥乡师姑寨山顶出土2件 | ****博物馆、宁****体育局 | 2 |
47 | 兽面纹铙 | 1993年老粮仓镇枫木桥乡师姑寨山顶出土10件,同坑9件 | ****博物馆 | 10 |
48 | 乳状枚甬钟 | 2件,一件1994年回龙铺乡回龙铺村出土,****文物局征集 | 宁****体育局 | 2 |
49 | 锥状枚甬钟 | 2件,一件为1987年毛公桥乡寺塘村出土,****文物局征集 | ****博物馆 | 2 |
50 | 柱状枚甬钟 | 3件,一件为1975年黄材镇五里堆乡出土,****文物局征集 | ****博物馆 | 3 |
四、交付时间和地点:
交货时间:中标人在合同签订后,2 个月内完**装调试合格。
交货地点:采购人指定地点(**市****博物馆)
五、服务标准:
按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1、项目初验:中标方在完成合同所有工作内容经自检达到验收标准,可向馆方、专家组提交初验申请。提交初验申请后,中标方应至少提前5个工作日向馆方提交验收相关标准及验收资料。并根据馆方反馈意见,对试运行成果记录、验收内容指标进行合理的补充完善,形成初验的标准文件。
2、项目终验:根据初验反馈结果,完成优化改进及运行测试后,中标方可向馆方、专家组,提交完整的项目终验申请。项目终验合格,****博物馆提交项目验收合格后的全部成果,并提供项目系统操作手册。
七、其他要求:1、交货时间与地点:
1.1 交货时间:中标人在合同签订后,2 个月内完**装调试合格。
1.2 交货地点:采购人指定地点(**市****博物馆)。
1.3 交货方式:中标人免费运送至采购人指定地点并安装调试合格。
2. 结算方法
2.1 付款人:****管理处
2.2 付款方式:项目调试验收合格后支付合同金额的 60%,**市财****评审中心完成结算审核后再支付至结算金额的95%;正常使用满一年后(无质量问题、售后服务纠纷, 以及其他经济法律纠纷等)再无息支付剩余的结算金额的 5%。
3、本项目采用费用包干方式建设。投标人应根据项目要求和现场情况,详细列明项目所需的设备及配套附件,以及产品运输、保险、保管、质保期免费保修维护等所有人工、管理、财务等所有费用,如一旦中标,在项目实施中出现任何遗漏,均由成交人免费提供,采购人不再支付任何费用。
4、投标人在投标前,如需踏勘现场,有关费用自理,踏勘期间发生的意外自负。
5、对于上述项目要求,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进行回应,做出承诺及说明。
采购需求仅供参考,相关内容以采购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