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组配分类:建设项目(核与辐射除外)环评 |
发布机构:环评处 | 发文日期:2024-04-21 |
名 称:2024年4月21日省生态环境厅关于****(二分厂)整体搬迁入园升级改造等四个项目拟进行审查的公示 | 文件编号: |
内容摘要: | 时 效: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2024年4月21日我厅拟对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4月22日-2024年4月26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及传真:025-****6081;Email:hpc@jshb.****.cn。
通讯地址:**市江东北路176号,****生态环境厅环评处,邮编210036。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上述拟作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建设项目概况 | 公众参与情况 | 相关环保措施承诺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1 | ****(二分厂)整体搬迁入园升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省**市**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 | **** | 项目拟对****(二分厂)整体搬迁入园升级改造,采用数字化智能化印染技术装备、印染清洁生产技术、功能性整理技术、新型印染加工技术,对印染装备技术进行升级改造。项目拟设置2座厂房,其内设置前处理车间、染色车间、后整理车间、成品车间、坯布车间,建设染料/助剂仓库、储罐区等储运工程,办公楼、生技科、给排水工程、冷凝水收集池等公辅工程,并配套建设废气治理设施、废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初期雨水池等环保工程。项目搬迁入园后,形成印染年加工化纤及混纺织品16100万米的生产能力。 | 本次公众参与采取网络平台公开、报纸公开、张贴公告等形式开展。 1.2023年8月17日,****集团网站发布第一次环评信息公告。公示期间,未收到与本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2.2023年12月13日~26日,****集团网站发布了第二次信息公示(公示期10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未收到与本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3.建设单位于2023年12月18日和12月21日两次在《环球时报》上对项目进行了报纸公开。公示期间未收到与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4.2023年12月13日~26日,建设单位组织实施以项目所在地及周边**村张贴公告的方式开展公众参与。公示期间未收到与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5.2024年3月25日,****集团网站公开了拟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和公众参与说明。 | / | (一)全过程贯彻清洁生产原则和循环经济理念,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加强生产和环境管理,严格落实“以新带老”措施,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项目单位产品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应达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 (二)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类废气处理措施,确保各类废气稳定达标排放,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废气无组织排放。定型废气产生的非甲烷总烃、颗粒物有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2/4041-2021)中表1标准;厂区内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限值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2/4041-2021)表2标准,厂界非甲烷总烃、颗粒物监控浓度限值执行表3标准。 (三)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一水多用、分质处理”原则设计、建设项目给排水系统。项目高浓度废水(前处理废水)、低浓度废水(染色废水、打样和试样废水、设备清洗废水、地面冲洗废水、废气喷淋塔废水、冷却系统排水、初期雨水)、定型废水分别单独收集经单管接入******公司预处理后,接管至**纺织循****处理厂工业污水处理工程集中处理。尾水排放执行《****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T1072-2018)表2、《****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纺织染整工业废水中锑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3432-2018)表2标准;为满足苏政办发〔2018〕44号文中关于改建印染项目实现重点水污染物年排放总量指标的2倍减量替代的要求,尾水总磷和总氮排放限值分别按0.25mg/L和6.0mg/L执行。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后,接管**纺织循****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集中处理。 (四)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有效的减振、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3类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要求。 (五)按“**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固体废物在厂内的堆放、贮存、转移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和相关管理要求,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危险废物转移应当遵循就近原则,及时清运并委托有资质单位规范处置。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六)做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分区防渗要求,前处理车间、染色车间、后整理车间、危险废物暂存库、废水收集管网、染料助剂仓库、储罐区、各污水收集池、应急事故池、初期雨水池等采取重点防渗措施,制定并落实土壤和地下水跟踪监测计划。 (七)强化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有效防范环境风险。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管理要求,定期排查整治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按要求配备环境应急设备和物资,建设事故污染物收集系统和足够容量的事故废水收集池等设施,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确保事故废水不进入外环境。 (八)按要求规范设置各类排污口和标志。按《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纺织印染工业》(HJ 861-2017)以及污染源自动监控相关管理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按《报告书》提出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实施日常环境管理与监测,监测结果及相关资料备查。 (九)项目以后整理车间边界外扩50米设置卫生防护距离,根据《报告书》,目前该范围内无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目标,今后也不得**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建筑物。 ****公司应对污水处理、废气治理等环境治理设施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健全内部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和管理责任制度,严格依据标准规范建设环境治理设施,确保环境治理设施安全、稳定、有效运行。 (十一)现有项目装置及设备拆除过程应依法依规开展,并确保所有拆除产物、遗留物料、残留污染物等得到合理处置。 |
2 | ****(飞翔分厂)整体搬迁入园升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省**市**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 | **** | 项目拟对****(飞翔分厂)整体搬迁入园升级改造,采用数字化智能化印染技术装备、印染清洁生产技术、功能性整理技术、新型印染加工技术,对印染装备技术进行升级改造。项目拟设置2座厂房,其内设置前处理车间、染色车间、后整理车间、成品车间、坯布车间,建设染料/助剂仓库、储罐区等储运工程,办公楼、生技科、给排水工程、冷凝水收集池等公辅工程,并配套建设废气治理设施、废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初期雨水池等环保工程。项目搬迁入园后,吸收“****公司”(年17500万米产能)中的12500万米产能,形成年加工印染布12500万米的生产能力。 | 本次公众参与采取网络平台公开、报纸公开、张贴公告等形式开展。 1.2023年8月17日,****集团网站发布第一次环评信息公告。公示期间,未收到与本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2.2023年12月13日~26日,****集团网站发布了第二次信息公示(公示期10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未收到与本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3.建设单位于2023年12月18日和12月21日两次在《环球时报》上对项目进行了报纸公开。公示期间未收到与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4.2023年12月13日~26日,建设单位组织实施以项目所在地及周边**村张贴公告的方式开展公众参与。公示期间未收到与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5.2024年3月25日,****集团网站公开了拟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和公众参与说明。 | / | (一)全过程贯彻清洁生产原则和循环经济理念,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加强生产和环境管理,严格落实“以新带老”措施,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项目单位产品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应达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 (二)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类废气处理措施,确保各类废气稳定达标排放,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废气无组织排放。定型废气产生的非甲烷总烃、颗粒物有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2/4041-2021)中表1标准;厂区内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限值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2/4041-2021)表2标准,厂界非甲烷总烃、颗粒物监控浓度限值执行表3标准。 (三)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一水多用、分质处理”原则设计、建设项目给排水系统。项目高浓度废水(前处理废水)、低浓度废水(染色废水、打样和试样废水、设备清洗废水、地面冲洗废水、废气喷淋塔废水、冷却系统排水、初期雨水)、定型废水分别单独收集经单管接入******公司预处理后,接管至**纺织循****处理厂工业污水处理工程集中处理。尾水排放执行《****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T1072-2018)表2、《****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纺织染整工业废水中锑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3432-2018)表2标准;为满足苏政办发〔2018〕44号文中关于改建印染项目实现重点水污染物年排放总量指标的2倍减量替代的要求,尾水总磷和总氮排放限值分别按0.25mg/L和6.0mg/L执行。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后,接管**纺织循****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集中处理。 (四)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有效的减振、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3类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要求。 (五)按“**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固体废物在厂内的堆放、贮存、转移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和相关管理要求,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危险废物转移应当遵循就近原则,及时清运并委托有资质单位规范处置。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六)做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分区防渗要求,前处理车间、染色车间、后整理车间、危险废物暂存库、废水收集管网、染料助剂仓库、储罐区、各污水收集池、应急事故池、初期雨水池等采取重点防渗措施,制定并落实土壤和地下水跟踪监测计划。 (七)强化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有效防范环境风险。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管理要求,定期排查整治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按要求配备环境应急设备和物资,建设事故污染物收集系统和足够容量的事故废水收集池等设施,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确保事故废水不进入外环境。 (八)按要求规范设置各类排污口和标志。按《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纺织印染工业》(HJ 861-2017)以及污染源自动监控相关管理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按《报告书》提出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实施日常环境管理与监测,监测结果及相关资料备查。 (九)项目以后整理车间边界外扩50米设置卫生防护距离,根据《报告书》,目前该范围内无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目标,今后也不得**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建筑物。 ****公司应对污水处理、废气治理等环境治理设施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健全内部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和管理责任制度,严格依据标准规范建设环境治理设施,确保环境治理设施安全、稳定、有效运行。 (十一)现有项目装置及设备拆除过程应依法依规开展,并确保所有拆除产物、遗留物料、残留污染物等得到合理处置。 |
3 | ****(针织分厂)整体搬迁入园升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省**市**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 | **** | 项目拟对****(针织分厂)整体搬迁入园升级改造,采用数字化智能化印染技术装备、印染清洁生产技术、功能性整理技术、新型印染加工技术,对印染装备技术进行升级改造。项目拟设置2座厂房,其内设置前处理车间、染色车间、后整理车间、成品车间、坯布车间,设染料/助剂仓库等储运工程,办公楼、生技科、给排水工程、冷凝水收集池等公辅工程,并配套建设废气治理设施、废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初期雨水池等环保工程。项目搬迁入园后,吸收“****公司”的全部产能,形成年产化纤及混纺织物印染加工针织面料15000吨的生产能力。 | 本次公众参与采取网络平台公开、报纸公开、张贴公告等形式开展。 1.2023年8月17日,****集团网站发布第一次环评信息公告。公示期间,未收到与本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2.2023年12月13日~26日,****集团网站发布了第二次信息公示(公示期10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未收到与本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3.建设单位于2023年12月18日和12月21日两次在《环球时报》上对项目进行了报纸公开。公示期间未收到与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4.2023年12月13日~26日,建设单位组织实施以项目所在地及周边**村张贴公告的方式开展公众参与。公示期间未收到与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5.2024年3月25日,****集团网站公开了拟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和公众参与说明。 | / | (一)全过程贯彻清洁生产原则和循环经济理念,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加强生产和环境管理,严格落实“以新带老”措施,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项目单位产品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应达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 (二)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类废气处理措施,确保各类废气稳定达标排放,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废气无组织排放。定型废气产生的非甲烷总烃、颗粒物有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2/4041-2021)中表1标准;厂区内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限值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2/4041-2021)表2标准,厂界非甲烷总烃、颗粒物监控浓度限值执行表3标准。 (三)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一水多用、分质处理”原则设计、建设项目给排水系统。项目前处理和染色废水、打样和试样废水、设备和地面清洗废水、废气喷淋塔废水、冷却水系统排水、初期雨水一起收集,定型废水单独收集,两类水收集后经单管接入******公司预处理后接管**纺织循****处理厂工业污水处理工程集中处理。尾水排放执行《****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T1072-2018)表2、《****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纺织染整工业废水中锑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3432-2018)表2标准;为满足苏政办发〔2018〕44号文中关于改建印染项目实现重点水污染物年排放总量指标的2倍减量替代的要求,尾水总磷和总氮排放限值分别按0.25mg/L和6.0mg/L执行。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后,接管**纺织循****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集中处理。 (四)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有效的减振、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3类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要求。 (五)按“**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固体废物在厂内的堆放、贮存、转移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和相关管理要求,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危险废物转移应当遵循就近原则,及时清运并委托有资质单位规范处置。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六)做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分区防渗要求,前处理车间、染色车间、后整理车间、危险废物暂存库、废水收集管网、染料助剂仓库、各污水收集池、应急事故池、初期雨水池等采取重点防渗措施,制定并落实土壤和地下水跟踪监测计划。 (七)强化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有效防范环境风险。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管理要求,定期排查整治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按要求配备环境应急设备和物资,建设事故污染物收集系统和足够容量的事故废水收集池等设施,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确保事故废水不进入外环境。 (八)按要求规范设置各类排污口和标志。按《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纺织印染工业》(HJ 861-2017)以及污染源自动监控相关管理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按《报告书》提出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实施日常环境管理与监测,监测结果及相关资料备查。 (九)项目以后整理车间边界外扩50米设置卫生防护距离,根据《报告书》,目前该范围内无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目标,今后也不得**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建筑物。 ****公司应对污水处理、废气治理等环境治理设施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健全内部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和管理责任制度,严格依据标准规范建设环境治理设施,确保环境治理设施安全、稳定、有效运行。 (十一)现有项目装置及设备拆除过程应依法依规开展,并确保所有拆除产物、遗留物料、残留污染物等得到合理处置。 |
14 | ****(镇东分厂)整体搬迁入园升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省**市**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 | **** | 项目拟对****(镇东分厂)整体搬迁入园升级改造,采用数字化智能化印染技术装备、印染清洁生产技术、功能性整理技术、新型印染加工技术,对印染装备技术进行升级改造。项目拟设置2座厂房,其内设置前处理车间、染色车间、后整理车间、成品车间、坯布车间,建设染料/助剂仓库、储罐区等储运工程,办公楼、生技科、给排水工程、冷凝水收集池等公辅工程,并配套建设废气治理设施、废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初期雨水池等环保工程。项目搬迁入园后,形成印染年加工化纤及混纺织品18000万米的生产能力。 | 本次公众参与采取网络平台公开、报纸公开、张贴公告等形式开展。 1.2023年8月17日,****集团网站发布第一次环评信息公告。公示期间,未收到与本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2.2023年12月13日~26日,****集团网站发布了第二次信息公示(公示期10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未收到与本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3.建设单位于2023年12月18日和12月21日两次在《环球时报》上对项目进行了报纸公开。公示期间未收到与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4.2023年12月13日~26日,建设单位组织实施以项目所在地及周边**村张贴公告的方式开展公众参与。公示期间未收到与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5.2024年3月25日,****集团网站公开了拟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和公众参与说明。 | / | (一)全过程贯彻清洁生产原则和循环经济理念,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加强生产和环境管理,严格落实“以新带老”措施,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项目单位产品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应达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 (二)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类废气处理措施,确保各类废气稳定达标排放,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废气无组织排放。定型废气产生的非甲烷总烃、颗粒物有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2/4041-2021)中表1标准;厂区内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限值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2/4041-2021)表2标准,厂界非甲烷总烃、颗粒物监控浓度限值执行表3标准。 (三)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一水多用、分质处理”原则设计、建设项目给排水系统。项目高浓度废水(前处理废水)、低浓度废水(染色废水、打样和试样废水、设备清洗废水、地面冲洗废水、废气喷淋塔废水、冷却系统排水、初期雨水)、定型废水分别单独收集经单管接入******公司预处理后,接管至**纺织循****处理厂工业污水处理工程集中处理。尾水排放执行《****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T1072-2018)表2、《****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纺织染整工业废水中锑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3432-2018)表2标准;为满足苏政办发〔2018〕44号文中关于改建印染项目实现重点水污染物年排放总量指标的2倍减量替代的要求,尾水总磷和总氮排放限值分别按0.25mg/L和6.0mg/L执行。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后,接管**纺织循****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集中处理。 (四)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有效的减振、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3类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要求。 (五)按“**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固体废物在厂内的堆放、贮存、转移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和相关管理要求,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危险废物转移应当遵循就近原则,及时清运并委托有资质单位规范处置。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六)做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分区防渗要求,前处理车间、染色车间、后整理车间、危险废物暂存库、废水收集管网、染料助剂仓库、储罐区、各污水收集池、应急事故池、初期雨水池等采取重点防渗措施,制定并落实土壤和地下水跟踪监测计划。 (七)强化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有效防范环境风险。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管理要求,定期排查整治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按要求配备环境应急设备和物资,建设事故污染物收集系统和足够容量的事故废水收集池等设施,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确保事故废水不进入外环境。 (八)按要求规范设置各类排污口和标志。按《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纺织印染工业》(HJ 861-2017)以及污染源自动监控相关管理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按《报告书》提出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实施日常环境管理与监测,监测结果及相关资料备查。 (九)项目以后整理车间边界外扩50米设置卫生防护距离,根据《报告书》,目前该范围内无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目标,今后也不得**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建筑物。 ****公司应对污水处理、废气治理等环境治理设施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健全内部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和管理责任制度,严格依据标准规范建设环境治理设施,确保环境治理设施安全、稳定、有效运行。 (十一)现有项目装置及设备拆除过程应依法依规开展,并确保所有拆除产物、遗留物料、残留污染物等得到合理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