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林荫一**、济学路西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
委托单位:****
编制单位:****
一、前言
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针对林荫一**、济学路西地块开展的状况调查项目,地块位于**市**区元和街道林荫一**、济学路西,中心点坐标东经:120.666151°,北纬31.380432°,占地面积23111m2(约34.7亩)。地块用途为二类居住用地(R2),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的第一类用地标准。
根据《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自然自发[2023]234号)文件规定,调查地块规划用途属于居住用地(07)。因此按照《中华人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众健康,****委托****对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二、调查范围
地块位于**市**区元和街道林荫一**、济学路西,中心点坐标120.666151°E, 31.380432N°,占地面积23111m2(约34.7亩),调查地块范围如下图1;
图1 地块评价范围
三、第一阶段调查情况
****于2024年3月进行了历史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工作,结果如下:
本次调查地块历史上无工业生产,用地历史较为简单,农田、宅基地、树林、学府公园,2023年地块内西侧围堆成淤泥池,用于周边河道清淤存储。****基地已全部拆除。为进一步了解地块土壤污染状况,我单位对地块进行采样调查。
四、采样工作
根据第一阶段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调查地块主要存在污染可能为地块西侧污染物迁移以及清理淤泥堆积过程产生,东侧树木种植区不会对地块造成污染,现场踏勘时地块内地表未发现明显污染迹象。因此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采用系统布点法和专业判断法相结合首先将地块划分为西侧扰动区(占地面积5242m2)和东侧树林移植区(占地面积17869m2),其中西侧扰动区采用采用系统布点法(40m×40m)进行布点,根据专业判断法在清淤区布点,共布设5个土壤监测点位和3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东侧树林移植区采用系统布点法(80m×80m)进行布点,共布设4个土壤监测点位和2个地下水监测,根据专业判断法在2022年未调查区域(1703m2)设1个土壤监测点位和1个地下水监测。本次调查地块内共布设10个土壤监测点位和6个地下水监测点位。。
土壤监测因子:加测项[pH值和石油烃类(石油烃(C10-C4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表1基本项目。
地下水监测因子:加测项[pH值和石油烃类(石油烃(C10-C4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表1基本项目。
五、调查结论
本次调查地块内共设置10个土壤监测点位,共送检58个土壤样品(包括密码样6个);另外还有1个设备淋洗样、1个运输空白样和1个全程序空白样;
地块内设置了6个地下水监测点位,送检了9个地下水样品(包括1个密码样、1个全程序空白样和1个运输空白样);
地块外设置1个土壤对照点位、1个地下水对照点位,共采集5个土壤样品、1个地下水样品样。
地块内设置了1个底泥监测点位,送检了4个底泥样品(包括1个平行样、1个全程序空白样和1个运输空白样)。
土壤检出的监测因子为pH值、重金属(铜、铅、镍、镉、砷、汞)和石油烃类(石油烃(C10-C40)),检出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一类筛选值。地块内土壤样品均呈无酸化或碱化。
地下水检出的监测因子为pH值、重金属(镍、汞、砷)和石油烃类(可萃取性石油烃(C10-C40)),其中pH值、重金属(镍、汞、砷)检出浓度均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Ⅳ类限值;可萃取性石油烃(C10-C40)检出浓度低于《**市建设用地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筛选值补充指标》第一类用地筛选值。
底泥检出的监测因子为pH值、重金属(铜、铅、镍、镉、砷、汞)和石油烃类(石油烃(C10-C40)),检出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一类筛选值。地块内底泥样品呈无酸化或碱化。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地块土壤质量满足今后开发为二类居住用地(R2)要求,无需进行详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