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局高新分局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拟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4年4月30日我局拟对****1000t/a螺栓生产加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4月30日-2024年5月6日(2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432-****0900
通讯地址:**市高新区**街6号火炬大厦1612室
邮编:132000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评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1000t/a螺栓生产加工项目 | **高新区(北****工业园5#厂房 | **** | ******公司 | 该项目位于**高新区(北****工业园5#厂房。项目中心地理坐标经度:126.358561度,纬度:43.934969度。项目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总占地面积4000m2。****工业园的厂房进行建设,**一条高硬度螺栓生产线,包括机械加工和热处理两个工序,生产规模为1000t/a。****办公室、储运工程以及相应污染防治设施。****园区集中供热。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7.8万元,占总投资比例为27.8%。 | 1、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严格落实施工期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使施工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产生的环境影响可控,确保施工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相关标准要求。 2、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废气的排放。项目淬火油槽上方须加集气罩,淬火过程产生的废气须经集气收集后通过油雾净化器处理,而后经由15米高排气筒(DA001)排放,项目抛丸工艺产生的废气须经自带的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经15米高排气筒(DA002)排放,确保DA001、DA002排放废气中的颗粒物、非甲烷总烃排放标准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 有效控制工艺废气无组织排放,项目渗碳废气采取尾气口末端直接燃烧法进行处理;项目储罐须采用立式常压固定顶罐;项目危废暂存间内的危险废物储存于密闭的桶内,厂界颗粒物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限值要求,厂区内非甲烷总烃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2019中表A.1厂区内VOCs无组织排放限值。 3、坚持“节约用水、清污分流、一水多用”的原则,项目清洗废水采用油水分离器处理,分离器采用刮油法,不添加清洗剂,处理后的水循环使用,清洗废水定期补加,不外排;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地面清洁废水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排放标准及《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B级限值要求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禁止私设排污口,禁止使用明沟、暗渠和渗井排放废水,禁止雨污混排,防止污染地下和地表水体。 4、严格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项目须在厂区内合理布局,采用低噪声设备,从源头上控制设备噪声的产生,设备底部设减振垫,建筑隔音等降噪措施,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确保厂界噪声排放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 5、严格落实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企业厂区须按照一般防渗区(车间、化学品库、储罐)和重点防渗区(危废暂存间)要求,建设相应防渗措施,防止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污染。 6、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固体废物实施分类处理、处置,做到“**化、减量化、无害化”,防止产生二次污染。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项目产生的废边角料、不合格品、除尘灰、废钢丸暂存于一般固体废物暂存处,定期外售处置;项目产生的淬火油底泥、废油、废油桶、废润滑油、废含油抹布及劳保用品属于危险废物,须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其收集、储存和转移措施必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和《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等国家有关规定。 7、严格落实总量控制要求。****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明确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审核有关事宜的复函》要求。经核定,该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为:非甲烷总烃0.09578t/a,颗粒物0.1258t/a,项目运行过程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得超过总量控制指标。 8、强化全厂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和应急防控措施,提高事故风险防范和污染控制能力,制定全厂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应急预案,并到生态环境部门进行备案;按要求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并掌握预案内容、应急处置程序等相关要求,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防止发生由于管理问题造成的污染物超标排放所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 9、完善并落实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项目须严格按照报告提出的环境管理要求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7)相关要求,确定企业的监测计划,确保各项污染物排放能够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10、在项目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建立畅通的公众参与平台,加强宣传与沟通工作,及时解决公众提出的合理环境诉求。定期发布环境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