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厅拟对****4800t/d水泥熟料搬迁项目作出审批意见。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4年05月08日 - 2024年05月13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传真):0791-****9732
通讯地址:**省**市红谷滩区北龙蟠街993****中心3楼34、35号窗口
邮编:330000
建设名称: | ****4800t/d水泥熟料搬迁项目 |
建设地点: | **省**市**县杨梓建材产业园 |
建设单位: | **** |
编制单位: | ******公司 |
项目概况: | ****4800t/d水泥熟料搬迁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市**县杨****工业园区杨梓建材产业园内),项目总占地面积为361.7966亩,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1′4.451″,北纬29°42′13.069″。****园区道路,南侧为山体及普通林地,西侧为水塘,北侧为林地。 本项目为迁建项目,建设地点从**市**县**镇茅店村迁至**市**县杨梓镇马桥村,采取淘汰****现有工程2条熟料生产线(2×2000t/d)和******公司1条熟料生产线(1000t/d),共计5000t/d熟料产能,建成本项目4800t/d熟料生产线。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废气防治措施 项目产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各工艺过程产生的粉尘废气、水泥窑窑尾废气和无组织排放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粉尘、SO2、NOX、氟化物、NH3、汞及其化合物等。 1.各工艺过程产生的粉尘废气 粉尘主要产生在物料储存、破碎、输送、粉磨、煅烧和入库等整个水泥生产过程中。项目共设置高效布袋除尘器共62套(不含窑尾),处理后的废气通过排气筒(DA001~DA019、DA021~DA063)排放,废气中颗粒物排放浓度满足团体标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T/CCAS 022—2022)表1中的标准限值要求。 2.窑尾废气 水泥窑窑尾废气在工艺上采用“低氮燃烧器+组合式分级燃烧”等措施,在末端治理上采用“SNCR+SCR+袋式收尘器”处理达标后,经1根130m高排气筒(DA020)排放,废气中粉尘、氟化物、NH3、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浓度满足团体标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T/CCAS 022—2022)表1中的标准限值要求,SO2、NOX的排放浓度满足《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中附表1有组织排放限值。 3.在线监测 本迁建项目在水泥窑、窑尾烟囱、窑头烟囱安装自动在线监测系统,监测因子为SO2、烟尘、颗粒物、NOx,在线监测系统与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联网,建设单位同时将在线监测结果向周边公众实时或定期公布,接受社会与公众的监督。另外,在窑尾烟囱安装氨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氨逃逸情况。 4.无组织废气 无组织废气主要来自熟料、水泥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和原煤等物料的运输、储存、装卸和破碎等环节,为未被集气罩收集的部分。为最大限度地控制无组织废气排放,项目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厂区、码头运输道路全硬化,并及时清扫、冲洗原辅料及水泥产品进、出厂运输线路(厂区到278县道约3.34km),保持道路一定湿度,减少起尘量,同时设置车轮冲洗设备,车辆出厂区**行冲洗,尽可能清除车辆表面粘附的泥土;二是运输车辆进入运输路线低速行驶,减少产尘量,并对运输辅材、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上覆盖篷布;三是将粉状物料全部密闭储存,其他物料全部封闭储存;四是运输皮带、绞刀、斗提、斜槽等全封闭,各转载、破碎、下料口等产尘点设置集气罩并配置高效袋式除尘器;五是原煤采用封闭储库,或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严密围挡并配套洒水抑尘装置;六是氨水用全封闭罐车运输、配氨气回收或吸收回用装置、氨罐区设氨气泄漏检测设施;七是熟料散装车辆采用封闭或覆盖等抑尘措施。水泥散装采用密闭罐车,散装采用带抽风口的散装卸料装置,物料装车与除尘设施同步运行。袋装水泥装车点位采用集中通风除尘系统。 2.废水防治措施 项目产生废水主要有:水泥生产线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余热发电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软水制备及余热锅炉系统排污水、化验室废水、机修废水、初期雨水和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pH、COD、氨氮、SS等。 水泥生产线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余热发电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软水制备及余热锅炉系统排污水经双膜法(超滤+反渗透)处理后回用;初期雨水经隔油、沉淀、过滤后回用;化验室废水、机修废水和生活污水进入厂区污水处理装置,经“生物接触氧化法(A2O)+砂滤+活性炭过滤+消毒”处理后回用,处理后的废水水质可同时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全部回用于水泥生产。 3.噪声防治措施 项目噪声源主要有破碎机、磨机、风机、空压机以及余热发电系统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设备噪声和运输车辆等产生的流动噪声,噪声强度约为85~140dB(A)。 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做好基础减震,高噪声设备安置于室内,风机设减振基础,进口或出口处安装消声器,以及加强厂区内绿化,控制项目生产设备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厂界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限值要求。 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项目产生固体废物主要有:废机油、废机油桶和废油漆桶、废试剂瓶、废抹布、废隔油渣、废**、实验室废液、污水处理的废活性炭、废铅酸蓄电池、废催化剂等危险废物;收尘灰、废布袋、废弃耐火砖、锅炉软水制备的废滤膜和废活性炭、污泥等一般固废以及生活垃圾。 废机油、废隔油渣、废抹布、废**、废机油桶、废油漆桶、实验室废液、废试剂瓶、污水处理的废活性炭、废催化剂等危险废物暂存于危废暂存库,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废铅酸蓄电池在更换时由厂家直接回收,不在厂内暂存。收尘灰直接返回到水泥生产线相应的工序中,不外排;更换的废布袋、锅炉软水制备的废滤膜和废活性炭、污泥直接入窑焚烧处置,不外排;废耐火砖暂存于一般固体废物暂存区,由厂家统一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 5.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等方面做好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根据厂区各生产功能单元可能泄漏至地面区域的污染物性质和生产单元的构筑方式,将氨水储罐区、柴油储罐区、****处理站、事故应急池等区域划为重点防渗区,将原辅料堆场、水泥窑等区域划分为一般防渗区,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对重点防渗区地面采取环氧树脂+玻纤布(FRP)的防腐、防渗措施,确保防渗系数等效于黏土防渗层厚≥6m,防渗层渗透系数≤10-7cm/s的防渗效果;二是对一般防渗区的地面采用水泥硬化+涂刷防腐漆等防腐、防渗措施,确保防渗系数等效于黏土防渗层厚≥1.5m,防渗层渗透系数≤10-7cm/s的防渗效果;三是在氨水储罐和柴油储罐四周设围堰,同时设置备用贮罐,且贮罐区采用防腐、防渗设计,发生泄漏时,将泄漏的液体从围堰泵至备用贮罐或事故水池,防止事故泄漏液体外溢和渗漏;四是对废水处理系统的调节池、隔油池、过滤池、消毒池等采用混凝土硬化,并在废水处理区四周铺设地沟,地沟与调节池相连;五是对废水收集、输送管道等采取架空或明管设置,一旦有泄漏及时采取相应应急措施。 6.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项目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主要来自焚烧废气事故排放、各生产车间及暂存库废气事故排放、废液泄漏及防渗层破损事故、火灾、爆炸、填埋场溃坝及自然灾害事故等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项目环境风险潜势综合等级为IV级,综合评价等级为一级。为防止泄漏,加强设备、管道的密封性和车间通风,防止有害物质“跑冒滴漏”;同时加强对危险废物物料在储运及使用过程中的严格管理。对因超温超压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危险的设备,应设置自动报警系统,并设事故连锁紧急停车系统等保护装置,配置防火灭火器材;在废液罐区、危废暂存库、焚烧车间、预处理车间、物化废水处理车间等设置围堰或导排设施,以及泄露收集设备。厂区内设1座有效容积为500m3事故池(经消防部门确认后可兼做消防废水收集池)和2座有效容积分别为700m3和200m3初期雨水池、填埋场设置1座有效容积为600m3初期雨水池,一旦发生废液、化学品泄漏等事故、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发生故障或火灾时,及时收集泄露的废液、化学品及生产废水、消防废水,杜绝事故废水直接排放,初期雨水和事故池设置液位计,在雨水排口对铊指标进行监控。应急事故池设为半地下式,便于废水自流入,并保持事故池日常处于空置状态。项目拟将应急防范措施分为三级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一级防控措施将污染物控制在车间范围内或罐区围堰;二级防控措施在雨水排口处加阀门将污染物控制在事故应急池;三级防控措施是,****处理厂等,确保事故状态下不发生污染事件。设置备用电源、风机和水泵等,设备损坏和污染治理措施失效时立即停产,及时抢修。为防范焚烧废气事故排放,定期检查维护烟气处理设备,一旦发现布袋破损,应及时进行在线更换。 制订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一旦发生事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通过切断火源和物料来源、启动应急设施,防止事故灾害扩大和产生次生灾害。 7.设置防护距离 据报告书测算,项目不设置大气防护距离,需设置200m卫生防护距离。根据中国****勘查中心**总队出具的测绘报告,项目200m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有邓家嘴村6户居民,建设单位****人民政府签订房屋征收货币补偿安置协议书。 8.“以新带老”措施 针对现有水泥项目位置敏感、卫生防护距离内存在居民等环境问题,采取退城搬迁措施,重新选址。本次搬迁项目重新选址位于矿山附近,距离长**线约20km,距离**县城较远(约20km)且位于**县下风向。 9.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据报告书测算,正常工况下,项目外排废气中各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均小于100%;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小于30%(一类区小于10%)。叠加现状浓度后,二类区氟化物日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SO2、NO2、PM10、PM2.5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和年平均质量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一类区SO2、NO2、PM10、PM2.5、氟化物日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一级标准限值。 以上环保措施是可行的。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项目的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 |
公众参与情况: | 项目在环评编制阶段按要求进行了环境信息公示和报批前公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