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县什花道乡襄平村易地扶贫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
建设单位 ****
法人代表 江振东 联系人 魏新航
通讯地址 **省**市**县**县利民路965号
联系电话 186****9060 传真 -- 邮编 137200
建设地点 **省**市**县什花道乡襄平村
立项
审批部门 -- 批准文号 --
建设性质 ** 行业类别及代码 N7910土地整治服务
占地面积(m2) ****455 建筑面积(m2) ——
总投资
(万元) 6872.59 环保投资(万元) 30.5 投资比例(%)0.44
具体建设地点:项目拆旧区位于**县什花道乡襄平村境内,涉及襄平村的孙良屯、襄平屯、什花道屯、下洼屯,共4个自然屯、分为4个片区。
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拆旧地块总面积135.0455hm2,复垦面积126.5331hm2,土地利用现状地类为村庄。复垦后,新增耕地126.5331hm2,新增耕地率93.70%,其中新增水田122.7920hm2,新增旱地3.7411hm2,其他地类新增总计8.5124hm2。本项目不设取弃土场,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不设拌合场。本项目施工期所用的原材料主要为混凝土、粗砂,来源于当地。
(1)土地平整工程
拆旧区田间推土平整143708.35m3,田埂修筑12055.27m3,表土剥离288870.72m3,表土回覆285710.16m3,土地翻耕126.5331hm2,土地精平122.7920hm2,土壤改良1898.00亩。
(2)灌溉与排水工程
修建机井27眼,井房27座,排涝泵站5座,出水池Ⅰ型12个,出水池Ⅱ型15个,泄水池5座,梯形农渠10939.11m,农渠放水口 443套,渠尾挡墙46座,农沟跌水Ⅰ型2座,农沟跌水Ⅲ型2座,排水沟(农沟)17557.70m,排水沟(斗沟、支沟)3004.02m,过路管涵Ⅱ型1座,过路管涵Ⅲ型20座,过路管涵Ⅳ型6座,下地涵(Ⅰ型 )12座,下地涵(Ⅱ型 )100座。
(3)输配电工程
380v低压线路敷设7846.61 m,10kv 输电线路架设2.02 km,50kVA变压器及附属设备 1套,80kVA变压器及附属设备 6套,100kVA变压器及附属设备 1套。
(4)田间道路工程
**3.5m宽田间道(砂砾石路面)544.30m,改建3.5m宽田间道(砂砾石路面)942.74 m;**3m 生产路(砂砾石路面)4563.64m,改建3m 生产路(砂砾石路面)176.60m。
(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为净化尾水保护承泄区内生态环境,在泄水池底部种植47810株芦苇,芦苇种植株行距为50cm×50cm,成活率达 90%以上。
(6)其他工程
其他工程主要为拆除工程,涉及建(构)筑物拆除,电力设施拆除,根据现场踏勘,拆除工程拆除量包括:房屋、仓房、圈舍、余渣弃置、水井回填、电力拆除。
工程分析
一、主体工程施工:
1.土地平整施工
拆旧区田间推土平整143708.35m3,田埂修筑12055.27m3,表土剥离288870.72m3,表土回覆285710.16m3,土地翻耕126.5331hm2,土地精平122.7920hm2,土壤改良1898.00亩。
土地平整工序:清除挖方区域内所有障碍物→按照定位放线(撒灰线)→表土剥离→机械平整土地→表土回填→翻耕→土壤改良的程序完成平整任务。
图1 田块平整施工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示意图
2.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主要原理:针对复垦的土地整理农田,以富含难分解的腐殖酸/胡敏素天然**材料—木本泥炭进行添加,能替代难分解有机质的长期培育,而活性有机质、团聚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先锋沃土微生物种群驯化可通过迅速调控解决。见图2。
具体技术模式:木本泥炭+碱性调节剂或CEC调节剂、酸性调节剂+秸秆+生物激发剂其中:
木本泥炭土壤改良剂用于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
碱性调节剂或CEC 调节剂、酸性调节剂 + 秸秆 + 生物激发剂用于调 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
技术实施阶段泡田分两阶段进行,第一次泡田排水带走耕作层部分盐碱物质,为第二次各类掺和物拌制创造条件,第一阶段泡田排水可分阶段进行;第二次泡田一方面可继续降低耕作层中的有害物质,另一方面方便掺和物的拌和。后期耕作时不再需要二次泡田,只需按正常水田种植模式进行耕作。
图2 地力保持构建的原理与模式
3. 灌溉与排水工程
机井及井房施工
工序:井位选择→钻孔→钻机安装→钻塔安装→井管安装→滤料回填→抽水试验及洗井→井房及井口建设→验收。采用机械开挖为主人工开挖为辅,机井直径500m,深90m。
图3 机井施工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示意图
梯型渠道施工
工序:渠基填筑→基槽开挖→铺设土工布和砂石垫层→安装预制梯型槽→土方回填及定型整理。
图4 梯型渠道施工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示意图
排水沟及泄水池施工
排水沟、泄水池测量放样施工要求和流程同渠道。排水沟沟槽、泄水池开挖必须根****中心线及开挖边线,按照设计断面进行开挖施工。较大排水沟及泄水池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修底、修边坡,以保证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和外观线型,开挖土方就近利用到渠道**间道填筑。此过程会产生扬尘、噪声、废水等污染物。
渠系建筑物施工
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土方开挖、回填。开挖土方就近利用渠道**间道填筑。此过程会产生扬尘、噪声、废水等污染物。
4. 田间道路工程施工
本项目道路分两级,分别为田间道和生产路,路面均为砂砾石路面,根据道路设计断面,道路施工主要为基层填筑和路面铺设。道路回填土方除利用就近排水沟开挖土方外,同时考虑土地平整剩余土方。道路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场地清理→填筑、压实基层→支立模板→洒水润湿基层→摊铺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提浆、刮平→机械抹平、抹光→拆模养护→开放交通。此过程会产生扬尘、噪声、废水等污染物。
5.农田输配电工程施工
施工顺序为:挖坑→立杆→金具组装机架线→附件安装→接地安装。此过程会产生扬尘、噪声、废水等污染物。
6.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施工
施工过程中路基、路面的挖掘使征地范围内的原地貌发生改变、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被征占,地表裸露,在各施工作业面将不可避免会产生水土流失;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施工时土方的挖填易形成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稳妥的防护措施将水土流失量控制在最低水平。施工结束后,及时清除弃土弃渣,对临时占地恢复为耕地。同时应采取有效的水质保护、大气保护、噪声防护措施以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运行方案
修建机井提水,通过渠道或者PE输水管灌溉。复垦后的水田种植水稻,旱地种植玉米,实行一年一熟制。水井正常运行情况下无须维护,由附近居民负责水井的日常管理,不单独设置管理人员。
内容 类型 | 排放源 | 污染物 名称 | 防治措施 | 预期 治理效果 |
废水 | 施工期生活污水 | COD、BOD5 SS、氨氮 | 排入附近旱厕,定期清掏 | 不外排 |
施工废水 | SS | ****工厂区降尘 | ||
退水 | 总氮 总磷 | 排水通过**排水沟最终排至承泄区内,承泄区为项目周边的低洼未利用地 | 排入天然承泄沟退水通过蒸发的方式消耗,不外排,不会对区域地表水产生影响。 | |
废气 | 施工期 | 扬尘 尾气 | 各种堆料应封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工地物料全覆盖等措施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 | 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1996)的要求 |
固体废物 | 施工期 | 生活垃圾 | 统一收集,****填埋场 | 不造成二次污染 |
废弃渣土 钻井泥浆 | 送入建筑垃圾暂存场 | |||
钻井岩屑 | 回用于道路修筑 | |||
噪声 | 施工期噪声来自施工机械噪声,声压级为84-92dB(A)左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如选用低声级的建筑机械、对于产生高声级的机械设法安装隔声装置、施工计划统筹安排、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 |||
运营期噪声噪声主要来自电机、水泵等设备,声源强约65~80dB(A)左右,经基础减震和墙体隔声后,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要求。 |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本次土地复垦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农田灌溉面积。短暂的施工开发活动对区域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属于永久性和伤害性影响,只是造成短时间的“干扰”,随着项目进入正常营运期,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强度明显下降,动物有可能逐渐熟悉新的景观,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有可能逐渐恢复。项目实施后植被类型主要为玉米及水稻,植被类型较拆旧前相对单一,但由于增加了耕地面积,可以改善区内生态环境。施工期将加剧施工区域水土流失,随着施工期结束和绿化工程的实施水土流失能够得到抑制,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本次****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工程。本次工程不涉及**县水源地保护区。
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 年修改本)》,本项目不属于国家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之列,为允许类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2.选址合理性及规划符合性分析
拆旧区位于**县什花道乡襄平村境内,涉及襄平村的孙良屯、襄平屯、什花道屯、下洼屯,共4个自然屯,分为4个片区。
项目区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及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中已列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计划,拆旧区不在城镇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内,地块选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增减挂项目的要求。项目区选址符合《**县城市总体规划规划(2011-2030)》的要求。
项目区不占用基本农田,对其进行复垦有利于提高集约度,便于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土地规模经营,对实现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更有助益,且本项目所有施工及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详见附图4)。
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较为合理。
3.环境影响可接受性分析
本工程建设对外环境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即可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阶段,一般情况,施工期的不利影响要大于运营期。
本项目施工期的影响主要是施工过程中机械施工、交通运输等工程行为对区域空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施工结束而消失。
本项目营运期的影响主要是运营设备产生的噪声、农田退水、农作固废及废弃滤料。噪声通过安装减震垫;排水通过**排水沟最终排至承泄区内,承泄区为项目周边的低洼未利用地;农作固废少量用于垫圈、喂养牲畜,部分用于堆沤肥外,其余可直接还田,滤料由生产企业定期进行更换并回收淘汰的滤料。
本项目施工期、营运期在在满足本报告提出的治理措施后,各项污染物可达标排放,与环境的相容性较好。
4.项目可行性结论
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 年修改本)》,本项目不属于国家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之列,为允许类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项目区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及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中已列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计划,拆旧区不在城镇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内,地块选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增减挂项目的要求。项目区选址符合《**县城市总体规划规划(2011-2030)》的要求。
项目区不占用基本农田,对其进行复垦有利于提高集约度,便于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土地规模经营,对实现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更有助益,且本项目所有施工及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本项目选址较为合理。
本项目施工期、营运期在在满足本报告提出的治理措施后,各项污染物可达标排放,与环境的相容性较好。
结论与建议
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县什花道乡襄平村易地扶贫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
项目拆旧区位于**县什花道乡襄平村境内,项目拆旧区位于**县什花道乡襄平村境内,涉及襄平村的孙良屯、襄平屯、什花道屯、下洼屯,共4个自然屯、分为4个片区。
项目拆旧地块总面积135.0455hm2,复垦面积126.5331hm2,土地利用现状地类为村庄。复垦后,新增耕地面积126.5331hm2,新增耕地率93.70%,其中新增水田122.7920hm2,新增旱地3.7411hm2,其他地类新增总计8.5124hm2。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及其他工程。
项目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均不在保护区范围内。工程总投资6872.59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为挂钩指标交易。本次工程不涉及**县水源地保护区。
2.产业政策的可行性分析
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 年修改本)》,本项不属于国家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之列,为允许类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3.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结论
⑴地表水
根据地表水现状评价结果可知,地表水两个监测断面各监测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1,各监测项目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
⑵环境空气
由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1,说明评价区域内PM10、SO2、NO2、TSP及CO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59-2012)的二级标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⑶声环境
根据噪声现状评价结果可知,各监测点位昼间及夜间噪声监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说明本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
⑷地下水
地下水水质中下洼屯、什花道屯、襄平屯中氟化物分别超标1.62倍、1.42倍、1.37倍,超标原因可能是原生水中氟化物含量较高,其余各污染物标准值数均小于1,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
4.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⑴施工期
①废水
本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就近村民家旱厕内,定期清理处理。施工****工厂区降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②废气
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扬尘、汽车尾气。在施工期间,采取各种堆料封闭储存或
建设防风抑尘设施,工地物料全覆盖等措施,定期进行设备维护,扬尘及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将会大大降低,同时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
③噪声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大量高噪声机械对周围居民有一定影响。施工单位应严格施工管理。本项目应避免在夜间施工影响居民休息,禁止夜间起动高噪声设备施工,将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
④固体废物
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生活垃圾、废弃渣土、钻井岩屑及泥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填埋场。钻井泥浆就地进行自然干化(干化要求在防渗池中进行),干化后的钻井泥浆同废弃渣土及钻井岩屑回用于道路修筑。经此处理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⑤对地下水环境影响
施工期,本工程和地下水环境关系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下渗和施工生产废水的影响。根据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结果,由于施工场地均在村内,排入就近村民家旱厕内,定期清理处理,施工废水经过施工场内的简易沉淀池沉淀后用作施工场区降尘,不外排;所以工程施工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⑥生态环境影响
短暂的施工开发活动对区域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属于永久性和伤害性影响,只是造成短时间的“干扰”,随着项目进入正常营运期,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强度明显下降,动物有可能逐渐熟悉新的景观,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有可能逐渐恢复;施工期将加剧施工区域水土流失,随着施工期结束和绿化工程的实施水土流失能够得到抑制,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⑵营运期
①废水
农牧村二**片区复垦后主要规划地类为水田,修建机井提水,通过**混凝土渠道灌溉,排水通过**排水沟最终排至拆旧区东侧的天然承泄沟内。
乔围子村片区复垦后主要规划地类为水田,修建机井提水,通过**混凝土渠道灌溉,排水通过**排水沟最终排至拆旧区南侧的天然承泄区内。
排入天然承泄沟、承泄区内的退水通过蒸发的方式消耗,不外排,不会对区域地表水产生影响。
②废气
机井利用现有农电线路,无柴油发电机。复垦区营运过程无废气污染物产生及排放。
③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电机、水泵,噪声经过安装减震垫后,噪声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
④固体废物
项目运营期无固体废物产生。
⑤地下水
本项目拆旧区灌溉水源采用地下水,采用机井水泵抽取,机井可供水量为173.74 万m3/a,本项目取水量为106.98万m3/a,区域地下水**能够满足用水需求,区域深层地下水经过过滤后能够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标准要求。
5.总量控制指标结论
根据目前国家规定的总量控制因子,由现状调查和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无废水外排,故无需申请COD及氨氮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无需供暖,不涉及SO2、NOX等总量指标。
综上,本项目无需申请总量控制指标。
6.选址合理性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的选线选址,按选址合理性、规划符合性、环境影响可接受性分析,该项目建设选址选线可行。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选址合理可行。
综上所述,本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现阶段产业政策,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污染防治和控制措施后,污染物排放可满足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要求,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因此从环保角度考虑本项目建设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