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矿山-娄底西220kV线路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1381MABPBW4238 | 建设单位法人:肖军 |
陈厉凯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市 |
**省冷水****居委会(****公司B生产区第三栋办公楼106室)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锡矿山-**西220kV线路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61-输变电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420-D4420-电力供应 |
建设地点: | **省**市**市,**省**市**市,**省**市**县 |
经度: 纬度: | ****机关:**市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2-09-07 |
娄环审〔2022〕38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4555 |
57.9 | 运营单位名称:**** |
****1381MABPBW4238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公司 |
****0104MA4L1FNE0Q | 验收监测单位:******公司 |
****0104MA4L1FNE0Q | 竣工时间:2023-06-30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04-29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05-29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s://ep-home.cn/thread-21028-1-1.html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1)锡矿山-**西220kV线路工程:**线路全长16.1km,其中单回路架设14.1km,双回路架设2.0km,**铁塔47基。 (2)**西500kV变电站220kV间隔扩建工程:在**西500kV变电站站内预留场地,扩建220kV间隔1个。 | 实际建设情况:(1)锡矿山-**西220kV线路工程:**线路全长16.061km,其中单回路架设15.314km,双回路架设单边挂线0.743km,**铁塔47基。 (2)**西500kV变电站220kV间隔扩建工程:在**西500kV变电站站内预留场地,扩建220kV间隔1个。 |
本工程线路在施工图阶段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进行了微调,线路路径长度较环评阶段减少了0.039km。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基础施工,组塔,架线 | 实际建设情况:基础施工,组塔,架线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1、生态环境 (1)土地占用 在施工过程中应按图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范围,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建筑垃圾、恢复地表状态。 (2)水土保持措施 ①施工单位尽量避免在雨天施工,施工期间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如遇大风、雨天,应及时作好施工区的临时防护。 ②对裸露面用苫布覆盖,避免降雨时水流直接冲刷,施工时临时堆土应在土体表面覆上苫布防治水土流失。 ③加强施工期的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做好临时堆土的围护拦挡。 (3)植被防护措施 ①优化施工占地选址,避让植被丰富区,减少塔基施工对植被的破坏。 ②经过林区时应采取对林地破坏相对较小的无人机或飞艇架线工艺,不允许砍伐通道,仅对塔基处和通道附近超过主要树种高度的个别树木予以砍伐。 ③林地茂密区禁止进行机械化施工作业,严禁大型机械设备进场,临时道路仅可修筑人抬便道,材料运输采用骡马托运,尽量采用人工掏挖基础,减少对林地的破坏。 (4)动物保护措施 ①尽量采用噪声小的施工机械,塔基定位时尽量避开需要爆破施工的地质段。 ②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施工便道、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进行生境恢复。 ③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 (5)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措施 ①采用无害化一档跨越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塔基位置及场地布设,塔基建设、施工材料及开挖土石方临时堆放应尽量远离生态保护红线,并选择植被稀疏处,材料及土石方堆放前应铺设隔水布,并及时进行苫盖,不得露天堆放。严禁施工活动进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域。 ②线路跨越生态保护红线时,应采取高塔跨越,加大档距,使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两侧塔基尽量远离红线范围边界,不允许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砍伐通道,施工人员、设备不得进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 ③划定施工范围,不得随意扩大,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设置弃土场和施工营地。 ④生态保护红线附近塔基施工建议集中作业,加快进度,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减轻干扰。 ⑤按设计要求施工,生态保护红线两侧塔基施工开挖时应分层开挖,分层堆放,施工结束后按原土层顺序分层回填,以利于后期植被恢复,多余土方在塔基附近及时平整;塔基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做到“工完、 料尽、场地清”。对各类建筑废料、多余材料应及时清运,进行综合利用或异地无害化处理。对塔基区、临时施工道路区域及时进行植被恢复。 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使他们了解本项目所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意义,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⑦采用无人机或飞艇放线,尽可能避免施工活动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林地的扰动。 2、电磁环境 严格落实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污染防治等环保措施,确保本工程的电磁环境满足国家相关法规和环境标准要求。 3、声环境 ①本环评要求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管理。 ②施工单位应采用噪声水平满足国家相应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 ③施工期间应当注意运输建材车辆通往施工现场对沿途居民的影响,应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对居民点影响,如绕行居民集中区,途径居民密集区时禁止鸣笛和减缓车速等。 ④依法限制夜间施工,如因工艺特殊要求,需在夜间施工而产生环境噪声影响时,应按《中华人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提****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并向附近居民公告,同时在夜间施工时禁止使用产生较大噪声的机械设备,并禁止夜间打桩作业。 | 实际建设情况:1、生态环境 1、施工前,编制施工方案,划定工作区域,经监理批准后进行施工,设置施工围挡,严格控制了施工扰动范围。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做到工完场清,对扰动范围进行了植被恢复。 2、施工现场编制了施工晴雨表,经查阅施工日志、监理日志,尽量减少了雨天施工,并做好了临时防护工作。 3、裸露地表采用绿网进行苫盖,未造成水土流失情况; 4、根据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做好临时防护和围挡工作。 5、设计阶段,优化塔基选址,避让了植被茂盛区。 6、在集中林区施工时,尽量采取了对植被破坏较小的施工方式,未对林地造成较大的破坏; 7、林地茂盛区基本未进行机械化施工,采取人工掏挖基础,减少了对林地的破坏。 8、本项目塔基施工未采用爆破施工方式,选用噪声较小的施工机械进行施工; 9、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扰动区域包括塔基、施工道路、牵张两场等临时用地进行了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 10、开工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环水保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班前再组织班前会进行宣贯,提高了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 11、经现场调查,生态保护红线采用一档跨越,未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设置临时场地,并保持一定距离。 12、线路经过生态保护红线,采用高跨方式,一档跨越生态保护红线,未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砍伐通道等,施工人员及设备未进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 13、施工前,编制施工方案,划定工作区域,经监理批准后进行施工,设置施工围挡,严格控制了施工扰动范围。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做到工完场清,对扰动范围进行了植被恢复。 14、跨越生态保护红线的两基塔集中进行施工,施工时间较短。 15、项目塔基施工均根据批准的水保方案进行施工,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施工完成后,及时对塔基和临时用地区域进行了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 16、开工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环水保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班前再组织班前会进行宣贯,提高了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 在生态保护红线附近塔基施工采用无人机进行防线施工,基本未对生态保护红线造成扰动。 2电磁环境 在设计阶段,尽量优化线路选线,减少对居民区的环境影响,根据验收阶段现场监测,变电站间隔扩建厂界及调查范围内电磁环境敏感目标;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及监测断面,其电磁环境均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相应要求。 3、声环境 1、施工期间根据环评及相关要求采取了文明施工,并加强了施工期间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管理。 2、施工期间采用噪声水平满足国家相应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施工。 3、运输建材车辆根据确定的路线进行运输,尽量绕行了居民集中区,且行使过程中采用了禁止鸣笛和减缓车速等降噪措施。 4、本项目基本未在夜间进行施工。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1、 建设单位必须明确环境保护要求和责任,建立健全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各项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2、严格落实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污染防治等环保措施,确保本工程的电磁环境满足国家相关法规和环境标准要求。优化线路设计,加强电磁环境监测及科普宣传,及时解决公众提出的合理诉求,做好周边群众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3、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施工期要严格按照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施工期该区域环境质量达标。 4、应选用优质设备和导线降低噪声,按标准架设杆塔,确保噪声达标排放,尽量减少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5、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经批准后,如项目的工艺、性质、规模、地点和拟采用的防治污染及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或自批准之日起满5年才开工建设,须报我局重新审批或审核。 6、建设单位须依法办理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 7、建设单位在收到批复后15工作日内将批复及环评文****生态环境局**、**、**分局,****生态环境局**、**、**分局负责日常环境监管工作。 | 实际建设情况:1、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合同中均对监理、施工单位环水保进了要求;在项目开工前,均明确了各单位、各项目部的环水保管理要求和责任,并安排专人进行负责。 2、在设计阶段,尽量优化线路选线,减少对居民区的环境影响,根据验收阶段现场监测,变电站间隔扩建厂界及调查范围内电磁环境敏感目标;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及监测断面,其电磁环境均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相应要求。施工过程中,及时做好周边居民的环境宣传和沟通工作,未产生居民投诉情形。 3、严格控制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在施工前,施工单位按要求编制施工方案,经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审核批准后进行施工;开工前,组织施工单位项目部进行了环水保培训,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4、本项目选用了优质设备和导线降低噪声,按标准架设杆塔,经验收调查监测,声环境满足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5、本项目环评与验收在工艺、性质、规模、地点和拟采用的防治污染及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基本一致,未发生变化;本项目开工建设未超过5年。 6、目前正在组织本项目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未正式运行; 7、建设单位在收到批复后15工作日内将批复及环评文件****生态环境局**、**、**分局;****生态环境局**、**、**分局负责日常环境监管工作。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1)土地占用 在施工过程中应按图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范围,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建筑垃圾、恢复地表状态。 (2)水土保持措施 ①施工单位尽量避免在雨天施工,施工期间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如遇大风、雨天,应及时作好施工区的临时防护。 ②对裸露面用苫布覆盖,避免降雨时水流直接冲刷,施工时临时堆土应在土体表面覆上苫布防治水土流失。 ③加强施工期的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做好临时堆土的围护拦挡。 (3)植被防护措施 ①优化施工占地选址,避让植被丰富区,减少塔基施工对植被的破坏。 ②经过林区时应采取对林地破坏相对较小的无人机或飞艇架线工艺,不允许砍伐通道,仅对塔基处和通道附近超过主要树种高度的个别树木予以砍伐。 ③林地茂密区禁止进行机械化施工作业,严禁大型机械设备进场,临时道路仅可修筑人抬便道,材料运输采用骡马托运,尽量采用人工掏挖基础,减少对林地的破坏。 (4)动物保护措施 ①尽量采用噪声小的施工机械,塔基定位时尽量避开需要爆破施工的地质段。 ②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施工便道、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进行生境恢复。 ③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 (5)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措施 ①采用无害化一档跨越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塔基位置及场地布设,塔基建设、施工材料及开挖土石方临时堆放应尽量远离生态保护红线,并选择植被稀疏处,材料及土石方堆放前应铺设隔水布,并及时进行苫盖,不得露天堆放。严禁施工活动进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域。 ②线路跨越生态保护红线时,应采取高塔跨越,加大档距,使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两侧塔基尽量远离红线范围边界,不允许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砍伐通道,施工人员、设备不得进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 ③划定施工范围,不得随意扩大,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设置弃土场和施工营地。 ④生态保护红线附近塔基施工建议集中作业,加快进度,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减轻干扰。 ⑤按设计要求施工,生态保护红线两侧塔基施工开挖时应分层开挖,分层堆放,施工结束后按原土层顺序分层回填,以利于后期植被恢复,多余土方在塔基附近及时平整;塔基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做到“工完、 料尽、场地清”。对各类建筑废料、多余材料应及时清运,进行综合利用或异地无害化处理。对塔基区、临时施工道路区域及时进行植被恢复。 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使他们了解本项目所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意义,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⑦采用无人机或飞艇放线,尽可能避免施工活动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林地的扰动。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1、施工前,编制施工方案,划定工作区域,经监理批准后进行施工,设置施工围挡,严格控制了施工扰动范围。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做到工完场清,对扰动范围进行了植被恢复。 2、施工现场编制了施工晴雨表,经查阅施工日志、监理日志,尽量减少了雨天施工,并做好了临时防护工作。 3、裸露地表采用绿网进行苫盖,未造成水土流失情况; 4、根据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做好临时防护和围挡工作。 5、设计阶段,优化塔基选址,避让了植被茂盛区。 6、在集中林区施工时,尽量采取了对植被破坏较小的施工方式,未对林地造成较大的破坏; 7、林地茂盛区基本未进行机械化施工,采取人工掏挖基础,减少了对林地的破坏。 8、本项目塔基施工未采用爆破施工方式,选用噪声较小的施工机械进行施工; 9、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扰动区域包括塔基、施工道路、牵张两场等临时用地进行了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 10、开工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环水保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班前再组织班前会进行宣贯,提高了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 11、经现场调查,生态保护红线采用一档跨越,未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设置临时场地,并保持一定距离。 12、线路经过生态保护红线,采用高跨方式,一档跨越生态保护红线,未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砍伐通道等,施工人员及设备未进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 13、施工前,编制施工方案,划定工作区域,经监理批准后进行施工,设置施工围挡,严格控制了施工扰动范围。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做到工完场清,对扰动范围进行了植被恢复。 14、跨越生态保护红线的两基塔集中进行施工,施工时间较短。 15、项目塔基施工均根据批准的水保方案进行施工,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施工完成后,及时对塔基和临时用地区域进行了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 16、开工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环水保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班前再组织班前会进行宣贯,提高了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 在生态保护红线附近塔基施工采用无人机进行防线施工,基本未对生态保护红线造成扰动。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