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旗人民医院内科导管室新增射线装置项目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121********1207507 | 建设单位法人:赵斌 |
高君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自治区**市** |
**镇苏里格街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内科导管室新增射线装置项目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72-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Q8411- |
建设地点: | **自治区**市** **镇苏里格街 |
经度:107.98195 纬度: 39.10649 | ****机关:****生态环境厅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3-03-10 |
内辐环审〔2023〕007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465 |
95.3 | 运营单位名称:**** |
121********1207507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信中环保****公司 |
911********008337N | 验收监测单位:******公司 |
911********34539XD | 竣工时间:2023-11-10 |
2023-11-10 | 调试结束时间:2023-11-25 |
2024-04-16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05-14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s://www.****.top/newsinfo/****681.html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拟于****镇苏里格街****院内住院楼西侧建设一座一层内科导管室,内设建筑面积为54.18m2(6.3m×8.6m)DSA手术室一座,内置一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Ⅱ类射线装置),主要用于介入治疗和血管造影等。 | 实际建设情况:****拟于****镇苏里格街****院内住院楼西侧建设一座一层内科导管室,内设建筑面积为54.18m2(6.3m×8.6m)DSA手术室一座,内置一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Ⅱ类射线装置),主要用于介入治疗和血管造影等。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本项目拟使用的Ⅱ类射线装置为1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 (1)DSA工作原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简称DSA)是常规血管造影术和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DSA的成像基本原理为:将受检部位没有注入透明的造影剂和注入透明的造影剂(含有有机化合物,在X射线照射下会显影)后的血管造影X射线荧光图像,分别经影像增强器增益后,再用高分辨率的电视摄像管扫描,将图像分割成许多的小方格,做成矩阵化,形成由小方格中的像素所组成的视频图像,经对数增幅和模/数转换为不同数值的数字,形成数字图像并分别存储起来,然后输入电子计算机处理并将两幅图像的数字信息相减,获得的不同数值的差值信号,再经对比度增强和数/模转换成普通的模拟信号,获得了去除骨骼、肌肉和其他软组织,只留下单纯血管影像的减影图像,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通过DSA处理的图像,可以看到含有造影剂的血液流动顺序以及血管充盈情况,从而了解血管的生理和解剖的变化,并以造影剂排出的路径及快慢推断有无异常通道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因此进行介入手术时更为安全。数字X线系统原理图见图9-2。 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置入体内的各种导管(约1.5-2毫米粗)的体外操作和独特的处理方法,对体内病变进行治疗。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目前,基于数字血管造影系统指导的介入治疗医生已能把导管或其他器械,介入到人体几乎所有的血管分支和其他管腔结构(消化道、胆道、气管、鼻管、心脏等),以及某些特定部位,对许多疾病实施局限性治疗。 图9-2 数字X线系统原理图 (2)DSA结构 DSA因其整体结构像大写的“C”,因此也称作C型臂X光机。DSA成像系统按功能和结构划分,主要由五部分构成:X线发生系统、影像检测和显示系统、影像处理和系统控制部分、机架系统和导管床、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 ①X线发射装置主要包括X线球管、高压发生器和X线遮光器。 介入治疗需要连续发射X射线,要求有较高的球管热容量和散射率,因此 DSA必须具有阳极热容量在1MHU以上、具有大小焦点的X线球管。此外,还需具有一个能产生高千伏、短脉冲和恒定输出的高压发生器、X线遮光器用来限制X线照射视野,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辐射。 ②影像检测和显示系统,用于将X线信息影像转换成可见影像。 目前数字成像系统共有两种:影像增强器**板探测器。影像增强器由附有磷光体的真空玻璃管组成,输入荧光面现将X射线转换为可见光,进而转换为电子,这些电子被加速至第二片磷光面即输出磷光面,它将电子转化为回强度更高的可见光,输出磷光面的可见光影像经摄像机转换为电子图像,再经A/D转换成数字图像;平板探测器分为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和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由碘化铯等闪烁体晶体涂层与非晶硅薄膜晶体管TFT构成。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的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两步:闪烁晶体涂层将X射线的能量转换为可见光,其次非晶体硅TFT将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主要由非晶硒TFT构成:入射的X射线是硒层产生电子空穴对,在外加偏压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在薄膜晶体管中形成电信号。现代大型DSA设备普谝使用平板探测器,其转换环节少,减少了噪声,使X线光子信号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大大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不但保证了优质的图像质量,而且降低了射线剂量。 9-3 平板探测器及影像增强器构造 ③影像处理和系统控制 DSA影像被数字化后,则需进行各种算术逻辑运算,并对减影的图像进行各种后处理。计算机系统是DSA的关键部件,具有快速处理能力,主要对数字影像进行对数变换处理、时间滤波处理和对比度增强处理。 系统控制部分具有多种接口,用于协调X线机、机架、计算机处理器和外设联动等。 ④机架系统和导管床机架有悬吊式和落地式两种,各有利弊,可根据工作特点和机房情况选择。导管检查床具有手术床和透视诊断床两种功能,多采用高强度、低衰减系统的碳素纤维床面,减少对X线的吸收。 ⑤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采用在线存储和近线存储两种存储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影像资料的共享,方便随时调阅,更加高效的交流和管理DSA影像信息。 (3)DSA检查与治疗流程与产污环节简述 ①病人候诊、准备、检查:由主管医生写介入诊疗申请单;介入接诊医师检查是否有介入诊疗的适应症,在排除禁忌症后完善术前检查和预约诊疗时间。 ②向病人告知可能受到的辐射危害:介入主管医生向病人或其家属详细介绍介入诊疗的方法、途径、可能出现的病发症、可预期的效果、术中所用的介入材料及其费用等。 ③设置参数,病人进入机房、摆位:根据不同手术及检查方案,设置DSA系统的相关技术参数,以及其他监护仪器的设定;引导病人进入机房并进行摆位。 ④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医师及护士密切配合,完成介入手术或检查。 ⑤治疗完毕关机:手术医师应及时书写手术记录,技师应及时处理图像、刻录光盘或照片;对单纯接受介入造影检查的病人,手术医师应在24小时内将诊断报告写出由病人家属取回交病房病历保管。 DSA在进行曝光时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拍片):操作人员采取隔室操作的方式(即医师在控制室内对病人进行曝光),医生通过铅玻璃观察窗观察机房内病人情况,并通过对讲系统与病人交流。 第二种情况(透视):医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时,为更清楚地了解病人情况时会有连续曝光,并采取连续脉冲透视,此时操作医师位于铅屏风或铅帘后身着铅服、戴铅眼镜等在曝光室内对病人进行直接的手术操作。 DSA检查与治疗流程及产污环节如图9-4所示。 图9-4 DSA检查与治疗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 | 实际建设情况:本项目拟使用的Ⅱ类射线装置为1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 (1)DSA工作原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简称DSA)是常规血管造影术和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DSA的成像基本原理为:将受检部位没有注入透明的造影剂和注入透明的造影剂(含有有机化合物,在X射线照射下会显影)后的血管造影X射线荧光图像,分别经影像增强器增益后,再用高分辨率的电视摄像管扫描,将图像分割成许多的小方格,做成矩阵化,形成由小方格中的像素所组成的视频图像,经对数增幅和模/数转换为不同数值的数字,形成数字图像并分别存储起来,然后输入电子计算机处理并将两幅图像的数字信息相减,获得的不同数值的差值信号,再经对比度增强和数/模转换成普通的模拟信号,获得了去除骨骼、肌肉和其他软组织,只留下单纯血管影像的减影图像,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通过DSA处理的图像,可以看到含有造影剂的血液流动顺序以及血管充盈情况,从而了解血管的生理和解剖的变化,并以造影剂排出的路径及快慢推断有无异常通道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因此进行介入手术时更为安全。数字X线系统原理图见图9-2。 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置入体内的各种导管(约1.5-2毫米粗)的体外操作和独特的处理方法,对体内病变进行治疗。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目前,基于数字血管造影系统指导的介入治疗医生已能把导管或其他器械,介入到人体几乎所有的血管分支和其他管腔结构(消化道、胆道、气管、鼻管、心脏等),以及某些特定部位,对许多疾病实施局限性治疗。 图9-2 数字X线系统原理图 (2)DSA结构 DSA因其整体结构像大写的“C”,因此也称作C型臂X光机。DSA成像系统按功能和结构划分,主要由五部分构成:X线发生系统、影像检测和显示系统、影像处理和系统控制部分、机架系统和导管床、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 ①X线发射装置主要包括X线球管、高压发生器和X线遮光器。 介入治疗需要连续发射X射线,要求有较高的球管热容量和散射率,因此 DSA必须具有阳极热容量在1MHU以上、具有大小焦点的X线球管。此外,还需具有一个能产生高千伏、短脉冲和恒定输出的高压发生器、X线遮光器用来限制X线照射视野,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辐射。 ②影像检测和显示系统,用于将X线信息影像转换成可见影像。 目前数字成像系统共有两种:影像增强器**板探测器。影像增强器由附有磷光体的真空玻璃管组成,输入荧光面现将X射线转换为可见光,进而转换为电子,这些电子被加速至第二片磷光面即输出磷光面,它将电子转化为回强度更高的可见光,输出磷光面的可见光影像经摄像机转换为电子图像,再经A/D转换成数字图像;平板探测器分为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和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由碘化铯等闪烁体晶体涂层与非晶硅薄膜晶体管TFT构成。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的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两步:闪烁晶体涂层将X射线的能量转换为可见光,其次非晶体硅TFT将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主要由非晶硒TFT构成:入射的X射线是硒层产生电子空穴对,在外加偏压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在薄膜晶体管中形成电信号。现代大型DSA设备普谝使用平板探测器,其转换环节少,减少了噪声,使X线光子信号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大大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不但保证了优质的图像质量,而且降低了射线剂量。 9-3 平板探测器及影像增强器构造 ③影像处理和系统控制 DSA影像被数字化后,则需进行各种算术逻辑运算,并对减影的图像进行各种后处理。计算机系统是DSA的关键部件,具有快速处理能力,主要对数字影像进行对数变换处理、时间滤波处理和对比度增强处理。 系统控制部分具有多种接口,用于协调X线机、机架、计算机处理器和外设联动等。 ④机架系统和导管床机架有悬吊式和落地式两种,各有利弊,可根据工作特点和机房情况选择。导管检查床具有手术床和透视诊断床两种功能,多采用高强度、低衰减系统的碳素纤维床面,减少对X线的吸收。 ⑤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采用在线存储和近线存储两种存储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影像资料的共享,方便随时调阅,更加高效的交流和管理DSA影像信息。 (3)DSA检查与治疗流程与产污环节简述 ①病人候诊、准备、检查:由主管医生写介入诊疗申请单;介入接诊医师检查是否有介入诊疗的适应症,在排除禁忌症后完善术前检查和预约诊疗时间。 ②向病人告知可能受到的辐射危害:介入主管医生向病人或其家属详细介绍介入诊疗的方法、途径、可能出现的病发症、可预期的效果、术中所用的介入材料及其费用等。 ③设置参数,病人进入机房、摆位:根据不同手术及检查方案,设置DSA系统的相关技术参数,以及其他监护仪器的设定;引导病人进入机房并进行摆位。 ④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医师及护士密切配合,完成介入手术或检查。 ⑤治疗完毕关机:手术医师应及时书写手术记录,技师应及时处理图像、刻录光盘或照片;对单纯接受介入造影检查的病人,手术医师应在24小时内将诊断报告写出由病人家属取回交病房病历保管。 DSA在进行曝光时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拍片):操作人员采取隔室操作的方式(即医师在控制室内对病人进行曝光),医生通过铅玻璃观察窗观察机房内病人情况,并通过对讲系统与病人交流。 第二种情况(透视):医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时,为更清楚地了解病人情况时会有连续曝光,并采取连续脉冲透视,此时操作医师位于铅屏风或铅帘后身着铅服、戴铅眼镜等在曝光室内对病人进行直接的手术操作。 DSA检查与治疗流程及产污环节如图9-4所示。 图9-4 DSA检查与治疗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一)辐射安全与防护设施及措施情况 1、DSA机房设在住院楼西侧内科导管室,面积为54.18m2(6.3m×8.6m),符合《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中对该类射线装置机房的最小单边长度4.5m、最小使用面积30m2的要求。四周墙体均为240mm实心砖墙+2mm铅板;地面及屋顶为80mm厚混凝土+2mm铅板;安装3mm铅当量的铅玻璃观察窗和3mm铅当量的防护铅门,符合《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有用线束方向和非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2.0mmPb的辐射防护要求。 2、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要求,在辐射工作场所划出了控制区和监督区,将DSA机房划分为“控制区”,将DSA机房周围房间及走廊划分为“监督区”进行管理。 3、DSA机房外张贴了醒目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机器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上设置了“射线有害”的可视警示语句,同时机房安装有闭门装置,采用空调和排风系统构成了通风设施。 4、医院为介入室配备了铅衣、铅帽、铅围裙,铅防护屏、便携式辐射监测仪、个人剂量报警仪、个人剂量计等必要的辐射防护装备。 5、医****领导小组,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辐射安全管理办法》《射线装置操作规程》《射线装置台账管理制度》《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辐射安全保卫制度》《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与维修制度》《场所及环境监测方案》《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监测仪表的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 6、本项目有5人通过了《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成绩合格,做到了持证上岗,且在有效期内。 (二)废气 本项目在运行期间,产生的少量臭气、氮氧化物均采取通风措施及时排出室外。 (三)废水 本****医院****处理站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四)噪声 运行期噪声主要是设备运行噪声,通过隔声、基础减震措施后,能够确保厂界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区标准要求。 (五)固体废物 本项目产****医院内医疗废物暂存间暂存,最终由**市馨蕊****中心进行统一收集、清运和处理。产生****医院内设有一般固废收集设施集中收集暂存后由市政环卫部门定时清运处理。 | 实际建设情况:(一)辐射安全与防护设施及措施情况 1、DSA机房设在住院楼西侧内科导管室,面积为54.18m2(6.3m×8.6m),符合《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中对该类射线装置机房的最小单边长度4.5m、最小使用面积30m2的要求。四周墙体均为240mm实心砖墙+2mm铅板;地面及屋顶为80mm厚混凝土+2mm铅板;安装3mm铅当量的铅玻璃观察窗和3mm铅当量的防护铅门,符合《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有用线束方向和非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2.0mmPb的辐射防护要求。 2、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要求,在辐射工作场所划出了控制区和监督区,将DSA机房划分为“控制区”,将DSA机房周围房间及走廊划分为“监督区”进行管理。 3、DSA机房外张贴了醒目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机器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上设置了“射线有害”的可视警示语句,同时机房安装有闭门装置,采用空调和排风系统构成了通风设施。 4、医院为介入室配备了铅衣、铅帽、铅围裙,铅防护屏、便携式辐射监测仪、个人剂量报警仪、个人剂量计等必要的辐射防护装备。 5、医****领导小组,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辐射安全管理办法》《射线装置操作规程》《射线装置台账管理制度》《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辐射安全保卫制度》《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与维修制度》《场所及环境监测方案》《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监测仪表的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 6、本项目有5人通过了《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成绩合格,做到了持证上岗,且在有效期内。 (二)废气 本项目在运行期间,产生的少量臭气、氮氧化物均采取通风措施及时排出室外。 (三)废水 本****医院****处理站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四)噪声 运行期噪声主要是设备运行噪声,通过隔声、基础减震措施后,能够确保厂界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区标准要求。 (五)固体废物 本项目产****医院内医疗废物暂存间暂存,最终由**市馨蕊****中心进行统一收集、清运和处理。产生****医院内设有一般固废收集设施集中收集暂存后由市政环卫部门定时清运处理。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本****医院****处理站处理,处理后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预处理标准后,最终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 本****医院****处理站处理,处理后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预处理标准后,最终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 无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通风措施 | 无 | 本项目在运行期间,产生的少量臭气、氮氧化物均拟采取通风措施及时排出室外。 | 无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隔声、基础减震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区 | 运行期噪声主要是设备运行噪声,通过隔声、基础减震措施后,能够确保厂界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区标准要求。 | 根据监测结果,厂界四周昼间噪声值在50dB(A)-52dB(A)之间,夜间噪声值在41dB(A)-43dB(A)之间,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限值(昼间55dB(A),夜间45dB(A))。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①本项目DSA采用数字成像,不打印胶片,因此不会有废胶片产生。②手术时产生一定量的医用器具和药棉、纱布、手套、废造影剂、废造影剂瓶等医用辅料及手术垃圾,按每台手术产生约2kg的医疗废物,每年固体废物产生量约为500kg。这些医疗废物严格按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分类暂存于医疗废物暂存间,统一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统一收集、清运和处理。③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办公垃圾不属于医疗废物,办公垃圾和生活垃圾产生量约2.01t/a,****管理部门要求,由市政环卫部门定时清运处理。项目产生固废均得到合理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 本项目产****医院内医疗废物暂存间暂存,最终由**市馨蕊****中心进行统一收集、清运和处理。产生****医院内设有一般固废收集设施集中收集暂存后由市政环卫部门定时清运处理。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表7 风险设施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