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单位拟对本项目作出审批意见。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4年6月11日-2024年6月17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 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797-****957
通讯地址:信**5G****中心1****审批局投资项目审批股
邮编:341600
项目名称: | 信****镇龙舌河段防洪工程 |
建设地点: | **省**市信****镇境内龙舌河段(河****水电站起,下至**与**汇合口处) |
建设单位: | **** |
环评机构: | ******公司 |
建设项目概况: | 本工程河道综合整治总长4.0km,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河道清淤疏浚、护岸工程、**5处下河踏步等,治理区保护面积3.0km2,保护人口约1万人,保护耕地面积0.2万亩。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水 施工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租用民房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周边农田的肥料;针对施工混凝土废水、车辆轮胎冲洗废水、河道清淤底泥临时堆场渗滤液废水通过在清淤底泥临时堆场附近设置临时沉淀池收集处理,收集河道清淤底泥临时堆场渗滤液废水沉淀池的大小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设置相应规模的容积,收集施工混凝土废水、车辆轮胎冲洗废水沉淀池容积不小于5m3,各施工废水经水泵集中收集至沉淀池通过中和、沉淀处理后,可以全部回用于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搅拌用水、混凝土养护用水、施工场地洒水降尘用水、轮胎冲洗用水等;针对施工扰动废水通过选择在12月~次年2月枯水期施工,施工导流采取截断围堰的施工方式分段进行施工,将清淤的施工影响控制在截断的工程段内,同时避开雨期施工,可以减少施工扰动扩散程度和扰动范围。 (2)废气 施工现场采取分段施工,洒水抑尘,建立定时洒水制度或雾化降尘措施;工地四周设置硬质围挡,高度不低于1.8m;施工现场出入口、主要道路、加工区等采取硬化处理措施,出入口道需配备车辆冲洗设施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现场建筑材料实行集中、分类堆放,沙、渣土、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严密覆盖;建筑土方、工程渣土、建筑垃圾应当及时清运,在场地内堆存的,应当采用密闭式防尘网严密遮盖;混凝土搅拌场所设置除尘设施;对运送土石方和建筑原料的车辆应实行遮盖,装载的物料、渣土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对大型柴油运输车辆、推土机等机械设备安装尾气净化器,运输车辆禁止超载,不得使用劣质燃料,同时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采取加强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临时堆场底泥采取苫布遮盖,并定期喷洒环保除臭剂,清出的淤泥采用密罐运输。 (3)噪声 合理布局施工现场,将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布置,远离敏感点;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学校、卫生院、村庄和居住集中区路段施工时,在规定时间内(午间12:00~14:30,夜间22:00~次日6:00)禁止施工;距离敏感点较近的地方应设置临时施工噪声隔声屏障;合理安排施工运输车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避免人员噪声扰民,贯彻各项施工管理制度,确保施工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GB12523-2011)中相关标准。 (4)固体废物 对本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将可以利用的部分应充分利用,以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和**化,不可利用的建筑垃圾可运****填埋场作填埋处理;对施工弃土石方中表土挖方送至表土临时堆场堆放,施工后期用于道路绿化或复垦用土,并采用装土草袋挡土墙拦挡、苫布覆盖进行防护,对表土临时堆放区做好临时拦挡、临时排水沟、临时沉沙池、临时覆盖等相关水土保持措施;对工程开挖过程中产生的砂石、石块和河道淤泥采用先挖后填原则,挖方全部回填,不能回填的弃土石方及时运往临时堆场;施工沉淀池产生的沉淀泥渣通过定期清运用于堤后回填区做回填料;施工期生活垃圾利用工程所在地附近的村庄设置环卫垃圾收集设施,收集后由环卫****填埋场。 (5)生态保护措施 施工前应对工程占用区域可利用的表土进行单独剥离,确保有效回用,同时对施工区内野生动物进行驱赶,使其能够转移至相邻的区域;施工过程中,采取绿色施工工艺,减少地表开挖,合理设计高陡边坡支挡、加固措施,减少对生态的扰动;施工时要对工程占地进行严格管理,不准擅自扩大施工场地,避免增加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对施工临时占地,要求在结束后清理剩余材料,对临时占用地进行迹地恢复;对形成的裸露土地,需及时覆土复垦;严格禁止砍伐施工作业带以外的植被;施工结束后应拆除地表设施,并对区内各施工器材统一收集、处理,不得遗留在施工区场地内,及时对沿线植被进行恢复工作;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保护野生动物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严禁施工人员在施工区及其周围非法猎捕、杀害施工作业区附近的蛙类、蛇类、兽类、鸟类等野生动物和从事其他有碍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同时在主要施工场地设置警示牌,提醒施工人员保护野生动物,建立和完善鱼类**保护规章制度,施工期间严禁施工人员在施工水域附近进行捕鱼、猎捕水禽或从事其他有碍水生生态环境的活动;河道护岸设计中考虑模仿原有生态环境设计一些生态护岸,加强对绿化品种的维护,尽量保持原来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以保护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同时在河岸设计中关注方案布置的生态景观效应,使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对永久占地面积进行相应面积的生态补偿;对临时占用的耕地进行表土剥离,并对耕地进行及时复垦,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表土单独堆存,并妥善保存用于回填,恢复占用耕地的原有土地功能和土壤肥力;在植被恢复和复垦时,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制定生态修复方案,优先使用原生表土和选用乡土物种,利用本地物种对施工区的植被进行植被恢复,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构建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植物群落,最终形成可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为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多种栖息生境;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在布局上应维持物种种类和组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自身稳定性;结**土保持措施,通过实施生态恢复措施使其逐步得到恢复,防止水土流失;加强后期抚育管理,为保证苗木成活,栽植后应适当修剪、定时浇水、防治病虫害及防止人为损坏,对于不成活的苗木应进行补植。 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为防洪工程,属于非污染型生态类建设项目,运行期不会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及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通过加强管理,禁止河道挖沙活动,禁止破坏河岸植被,禁止捕猎周边动物等措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
公众参与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