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110千伏长美(湖厦)输变电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914********486030B | 建设单位法人:肖勇 |
顾泽富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区 |
**市新洋路中段(原**电力局调度大楼)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110千伏长美(湖厦)输变电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61-输变电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420-D4420-电力供应 |
建设地点: | **省**市**区 |
经度: 纬度: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3-03-20 |
潮环建〔2023〕8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8322 |
108 | 运营单位名称:******供电局 |
914********1756656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
914********857967J | 验收监测单位:******公司 |
****0116MA59CX8M05 | 竣工时间:2024-02-23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05-15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06-12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南网在线-营商环境-供电企业信息公开-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1)**110千伏变电工程:**110kV长美站,变电站采用户内GIS站,主变户外布置型式,本期**2台50MVA主变压器,110kV出线4回(至220kV岗华站2回,至110kV浮岗站2回),10kV出线2×12回,10kV无功补偿电容器组2×(2×5)Mvar。 (2)**110kV线路工程:本工程**四回同杆架空线路路径长约4×1.897km,双回同杆塔架空线路路径长约2×(0.084+0.155)km,四回电缆线路路径长约4×0.427km,双回电缆线路2×(0.011+0.016+0.048)km。其中,①220kV岗华站-110kV长美(湖厦)站双回架空线路路径长2.052km,**双回电缆线路路径(0.443+0.454)km。②110kV长美(湖厦)站-110kV浮岗站双回架空线路路径长1.981km,**双回电缆线路路径(0.475+0.486)km。 | 实际建设情况:(1)**110千伏变电工程:**110kV长美站,变电站采用户内GIS站,主变户外布置型式,本期**2台50MVA主变压器,110kV出线4回(至220kV岗华站2回,至110kV浮岗站2回),10kV出线2×12回,10kV无功补偿电容器组2×(2×5)Mvar。 (2)**110kV线路工程:**四回同杆架空线路路径长4×1.870km,双回同杆塔架空线路路径长2×(0.084+0.213+0.112)km,四回电缆线路路径长4×0.291km,双回电缆线路2×(0.023+0.164+0.227)km。其中,①220kV岗华站-110kV长美(湖厦)站双回架空线路路径长2.167km,**双回电缆线路路径(0.493+0.487)km。②110kV长美(湖厦)站-110kV浮岗站双回架空线路路径长1.982km,**双回电缆线路路径(0.570+0.555)km。 |
本工程环评阶段与验收阶段对比,环评阶段输电线路路径长2.638km,验收阶段输电线路路径长2.984km,输电线路路径长度增加0.346km,占原路径长度的13.12%,未超过30%,不属于重大变动;变电站位置向东北方向发生偏移了约5米,位移未超过500米;线路路径进行了优化,线路横向位移的最大距离约22m,未超过500m;环评阶段评价范围内有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和声环境敏感目标共61处,验收阶段调查范围内有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和声环境敏感目标共62处,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验收阶段因站址或输电线路发生偏移导致超出评价范围或已拆除而减少了7处敏感目标;新增的环境敏感目标为环评阶段未识别,验收调查阶段识别为环境敏感目标,以及环评后**、验收阶段识别为环境敏感目标的敏感点,因此不属于“因输变电工程路径、站址等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新增环境敏感目标”,不属于重大变动,且根据验收阶段现场监测,其电磁和声环境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因此根据环办辐射〔2016〕84号《关于印发的通知》,本工程未发生重大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变电和送电 | 实际建设情况:变电和送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施工期: 一、生态影响 环境影响报告表: (1)减少土地 建议业主以合同形式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量,多余的土石方不允许就地倾倒,应采取回填、外运等方式妥善处置。 (2)绿化和植被恢复 ①变电站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痕迹,****电站内外空地、进站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种植观赏性较强的花木和草皮。 ②线路施工完毕,对塔基四周及施工临时占地损坏的植被进行恢复,恢复植被应当为当地物种。 (3)水土保持 ①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应先行修建排水设施,做好临时堆土的围护拦挡。 ②开挖时将生、熟土分开堆放,回填时先回填生土,再将熟土置于表层并及时恢复植被。 ③对开挖后的裸露开挖面用苫布覆盖,避免降雨时水流直接冲刷,施工时开挖的土石方不允许就地倾倒,应回填,临时堆土应在土体表面覆上苫布防治水土流失。 ④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序,避开雨季施工。 环评批复: 批复中无针对该项措施的具体要求。 二、污染影响 1、声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报告表: ①施工单位应采用满足国家相应噪声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同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 ②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制定施工计划,严格控制施工时间。 ③运输车辆在途经声环境敏感点时,应尽量保持低速匀速行驶。 ④除抢修和抢险工程外,施工作业限制在昼间进行。因混凝土浇灌不宜留施工缝的作业和为保证工程质量等作业,需要**作业时间、在夜间连续施工的,应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公告附近居民,取得周围居民的谅解。 ⑤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围挡以减小施工噪声影响。 环评批复: 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施工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2、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报告表: (1)施工单位应文明施工,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 (2)施工时,应集中配制或使用商品混凝土,然后运至施工点进行浇筑,避免因混凝土拌制产生扬尘;此外,对于裸露施工面应定期洒水,减少施工扬尘。 (3)车辆运输散体材料和废弃物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避免沿途漏撒,控制扬尘污染。 (4)施工临时中转土方以及弃土弃渣等要合理堆放,应定期洒水或覆盖。 (5)变电站场地平整、塔基开挖建设等施工现场应设置硬质、连续的封闭围挡,围挡高度不低于2.5m,并设置洒水降尘设施定期洒水。 (6)合理安排工期,对未开工或临时停工的建设用地,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防尘覆盖;超过三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 (7)使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车辆,并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维护检修。 环评批复: 施工场地应采取洒水等抑尘措施。 3、水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报告表: (1)变电站:对于站址施工生活污水,通过设置临时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中用途为“城市绿化”的标准要求后,用于周边绿化;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洗车用水、喷洒降尘或配制混凝土。 (2)线路施工:施工废水经混凝沉淀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中用途为“城市绿化”的排放限值后用于周边植被浇灌;施工生活污水可依托当地周边居民现有排水设施处理、排放。 (3)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措施,建设临时导流沟,尽量避免雨季开挖作业。 (4)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含油设施的管理,避免油类物质进入附近水体。 (5)沉淀池的泥浆应及时固化,用于基坑回填,并及时绿化。 环评批复: 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4、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环境影响报告表: (1)通过土石方平衡尽量减少临时中转土方。 (2)施工产生的临时弃土弃渣及时覆盖,用于周边回填复绿,多余弃土应集中堆放保存并覆盖,及时转运至受纳场。 (3)为避免施工垃圾及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影响,在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机构及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培训。 (4)明确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应分别收集堆放,并分别委托相关部门妥善处理,使工程建设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得到安全处置。 环评批复: 妥善处理施工期的固体废物。 环保保护设施调试期: 一、生态影响 环境影响报告表: 在运营期,输变电工程的作用为变电和送电,不会发生生态破坏行为。主要的环境污染因素为工频电磁场、噪声及固体废物。 环评批复: 批复中无针对该项措施的具体要求。 二、污染影响 1、电磁环境: 环境影响报告表: (1)变电站设置实体围墙。 (2)变电站合理布置总平面图,主要电磁辐射源远离围墙。 环评批复: 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须严格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标准,落实有效防治电磁辐射的环保措施,最大限度减少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和公众的影响。项目运营过程中工频电场强度不得大于4kV/m, 工频磁感应强度不得大于100μT;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 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 且应给出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 2、声环境: 环境影响报告表: (1)在设备选型上首先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设备,变压器噪声源强不超过 68dB(A); (2)变电站设置实体围墙; (3)变压器设置减震装置; (4)合理布置总平面图,主要噪声源远离围墙。 环评批复: 采取有效的消声降噪措施,确保运营期项目周边各环境敏感目标的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的要求。****电站边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的3类声环境功能区排放限值。 3、环境空气: 环境影响报告表: 报告表中无针对该项措施的具体要求。 环评批复: 批复中无针对该项措施的具体要求。 4、水环境: 环境影响报告表: (1)拟建110****电站****电站,运行期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站内绿化。 (2)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废水排放。 环评批复: 变电站运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站内绿化,不外排。 5、固体废物: 环境影响报告表: 运行期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经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清运。 为了减轻运营期固体废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 (1)废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在使用寿命到期更换前及时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站内不暂存。 (2)废变压器油属于危险废物,变压器内存有变压器油,用于变压器的绝缘、降温,在事故状态可能发生泄漏。主变压器下方设有卵石层、集油坑,用以收集废变压器油,经地下排油管进入事故油池暂存。事故处理完毕后,废变压器油及时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3)事故油池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相关要求,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 ①事故油池需进行防渗设计,且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 ②必须定期对事故油池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维修。 环评批复: 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危险废物的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化管理,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 | 实际建设情况:施工期: 一、生态影响 已落实。 (1)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已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量,多余的土石方采取回填、外运等方式妥善处置。 (2)变电站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痕迹,****电站内外空地、进站道路两侧进行绿化。 (3)线路施工完毕,已对塔基四周及施工临时占地损坏的植被进行恢复。 (4)施工期间已先行做好排水设施的修建及临时堆土的围护拦挡。 (5)开挖时生、熟土均已分开堆放,回填时先回填生土,再将熟土置于表层并及时恢复植被。 (6)开挖后的裸露开挖面用苫布覆盖,施工时开挖的土石方未就地倾倒,均已回填,临时堆土在土体表面盖有苫布,未造成水土流失。 (7)已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序,未在雨季施工。 二、污染影响 1、声环境保护措施: 已落实。 (1)已采用满足国家相应噪声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加强了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 (2)施工期间已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制定施工计划,严格控制施工时间。 (3)运输车辆在途经声环境敏感点时,均保持低速匀速行驶。 (4)施工作业均在昼间进行,未在夜间施工。 (5)施工现场周围设有围挡,施工噪声影响较小。 (6)施工期间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严格控制高噪声设备使用,施工期间未收到噪声投诉。 2、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已落实。 (1)文明施工,已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 (2)施工时,商品混凝土经集中配置后运至施工点进行浇筑,并对裸露施工面进行定期洒水,施工扬尘较少。 (3)车辆运输散体材料和废弃物时,已采取密闭、覆盖等方式,未造成沿途漏撒。 (4)施工临时中转土方以及弃土弃渣等堆放合理,并覆盖。 (5)变电站施工现场设有封闭围挡,并设有洒水降尘设施定期洒水。 (6)工期安排合理,未开工或临时停工的建设用地,已对裸露地面进行防尘覆盖;。 (7)已使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车辆,加强了维护检修。 3、水环境保护措施: 已落实。 (1)变电站:站址施工生活污水,通过临时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用于周边绿化;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洗车、喷洒降尘。 (2)线路施工:施工废水经混凝沉淀处理后用于周边植被浇灌;施工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周边居民现有污水设施处理,未外排。 (3)施工单位已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措施,建有临时排水沟,未在雨季施工。 (4)施工过程中对含油设备铺设隔油毡,未发生油类物质进入附近水体的情况。 (5)沉淀池的泥浆固化后用于基坑回填,并进行了绿化。 4、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已落实。 (1)已通过土石方平衡,临时中转土方减少。 (2)站址及线路施工产生的临时弃土妥善堆存并覆盖,施工结束后用于回填。 (3)施工前对施工单位及人员进行了环保培训,施工期间施工垃圾及生活垃圾未对环境造成影响。 (4)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均已分别收集堆放,妥善处理,工程建设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均已得到安全处置。 环境保护设施调试期: 一、生态影响 已落实。 变电站站址及周边进行了绿化和硬化,塔基处进行了植被恢复,电缆沟进行了覆盖,未发生生态破坏行为。 二、污染影响 1、电磁环境: 已落实。 (1)变电站设有实体围墙。 (2)变电站主要电磁辐射源远离围墙布设。 (3)根据竣工验收阶段现状监测结果,本项目工频电场强度小于4kV/m, 工频磁感应强度小于100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标准要求。 2、声环境: 已落实。 (1)设备已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设备; (2)变电站设有实体围墙; (3)变压器设有减震装置; (4)变电站主要噪声源远离围墙布置。 (5)已采取有效的消声降噪措施,经现场检测,110kV长美站各侧厂界昼间噪声监测值为50~58dB(A),夜间为46~52dB(A);昼、夜厂界环境噪声监测值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即昼间65dB(A),夜间55dB(A))。 110kV长美站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处声环境现状昼间为50~54dB(A),夜间为45~49dB(A),昼、夜厂界环境噪声监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 架空线路周边环境敏感目标的昼间噪声监测值为53~62dB(A),夜间为46~53dB(A),昼、夜环境噪声监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 3、环境空气: 已落实。 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无废气排放,不会对周边大气环境环境造成影响。 4、水环境: 已落实。 (1)110****电站****电站,运行期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站内绿化,未外排。 (2)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废水排放。 5、固体废物: 已落实。 (1)110****电站运行期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经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清运。 (2)本工程已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协议,废蓄电池在使用寿命到期更换前将及时委托其处理。 (2)本工程已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协议,主变压器下方设有卵石层、集油坑,用以收集废变压器油,经地下排油管进入事故油池暂存。事故处理完毕后,废变压器油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3)事故油池已进行防渗设计。 (4)定期对事故油池进行检查,若有发现破损,将及时采取措施维修。 (5)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严格执行危险废物有关规定,运行单位已于有资质单位签订委托协议,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设备,隔声减振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 (1)设备已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设备; (2)变电站设有实体围墙; (3)变压器设有减震装置; (4)变电站主要噪声源远离围墙布置。 | 110kV长美站各侧厂界昼间噪声监测值为50~58dB(A),夜间为46~52dB(A);昼、夜厂界环境噪声监测值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即昼间65dB(A),夜间55dB(A))。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危险废物的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化管理,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 | 110****电站运行期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经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清运。本工程已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协议,废蓄电池在使用寿命到期更换前将及时委托****(危险废物经营许可2022.****.10-2027.****.10)处理;废变压器油及时委托湛****公司(湛霞危化许可决定〔2023〕12号)处理。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环境影响报告表: (1)减少土地 建议业主以合同形式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量,多余的土石方不允许就地倾倒,应采取回填、外运等方式妥善处置。 (2)绿化和植被恢复 ①变电站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痕迹,****电站内外空地、进站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种植观赏性较强的花木和草皮。 ②线路施工完毕,对塔基四周及施工临时占地损坏的植被进行恢复,恢复植被应当为当地物种。 (3)水土保持 ①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应先行修建排水设施,做好临时堆土的围护拦挡。 ②开挖时将生、熟土分开堆放,回填时先回填生土,再将熟土置于表层并及时恢复植被。 ③对开挖后的裸露开挖面用苫布覆盖,避免降雨时水流直接冲刷,施工时开挖的土石方不允许就地倾倒,应回填,临时堆土应在土体表面覆上苫布防治水土流失。 ④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序,避开雨季施工。 环评批复: 批复中无针对该项措施的具体要求。 | (1)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已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量,多余的土石方采取回填、外运等方式妥善处置。 (2)变电站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痕迹,****电站内外空地、进站道路两侧进行绿化。 (3)线路施工完毕,已对塔基四周及施工临时占地损坏的植被进行恢复。 (4)施工期间已先行做好排水设施的修建及临时堆土的围护拦挡。 (5)开挖时生、熟土均已分开堆放,回填时先回填生土,再将熟土置于表层并及时恢复植被。 (6)开挖后的裸露开挖面用苫布覆盖,施工时开挖的土石方未就地倾倒,均已回填,临时堆土在土体表面盖有苫布,未造成水土流失。 (7)已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序,未在雨季施工。 |
表7 风险设施
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制定并落实有效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设置足够容积的事故油池,严防变压器油事故性排放。 | (1)建立报警系统。 已建立报警系统,主变压器周边设有专门摄像头,与监控设施联网,一旦发生主变事故漏油,监控人员便可启动报警系统,实施既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2)防止进入外环境 本工程设有容量为25m3的总事故油池,可以满足变压器绝缘油在发生事故失控泄露时不外溢至外环境。每台变压器下设置储油坑并铺设卵石层,并通过事故排油管与事故油池相连。在事故并失控情况下,泄漏的变压器油流经储油坑内铺设的鹅卵石层,并经事故排油管自流进入事故油池。 进入事故油池中的废油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事故油池、排油管等设置均为地下布设,上面有混凝土盖板,站区内设有雨污分流系统。暴雨期间,雨水经雨污分流系统收集,经站区专用雨水通**排,不影响事故油池正常运行。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境影响报告表: 在运营期,输变电工程的作用为变电和送电,不会发生生态破坏行为。主要的环境污染因素为工频电磁场、噪声及固体废物。 环评批复: 批复中无针对该项措施的具体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变电站站址及周边进行了绿化和硬化,塔基处进行了植被恢复,电缆沟进行了覆盖,未发生生态破坏行为。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