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林龙、茜北、林泸、林冯、林武线电力线路迁改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0400MB0Q40110Y | 建设单位法人:彭莉 |
谢辉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区 |
**省**市**区鱼塘镇金井街4号附11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110kV林龙、茜北、林泸、林冯、林武线电力线路迁改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61-输变电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420-D4420-电力供应 |
建设地点: | **省**市**区,**省**市**区 |
经度: 纬度: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19-06-20 |
泸市环建函[2019]78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810 |
14.4 | 运营单位名称:****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0400MB0Q40110Y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0400MB0Q40110Y | 验收监测单位:******公司,******公司 |
****0502MA6A964M88,915********662298C | 竣工时间:2019-12-31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05-28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06-26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s://www.****.com/gs/detail/2?id=40528EdxMz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改扩建 | 实际建设情况:改扩建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1、110kV林龙、林茜北双回线路3~7号塔迁改工程: 本次110kV林龙、林茜北线迁改主要涉及3#-7#耐张段,该段全长2×0.80km,线路为双回路建设。迁改由原110kV林龙、林茜北线3号塔大号侧**耐张塔起至7号塔小号侧**耐张塔止,线路全长2×1.0km;导线采用JLRX/T-200/30碳纤维复合导线,地线采用两根OPGW-24-90型光纤复合架空地线,迁改共**杆塔8基(其中双回路角钢铁塔4基,双回路钢管杆4基)。线路迁改完成后,需拆除原架空线路2×0.8km,拆除原有双回路杆塔3基,线路杆号需重新编写。因迁改引起原线路弧垂调整段长约0.2km。 2、110kV林冯、林泸双回线路3~11号塔迁改工程: 本次110kV林冯、林泸线迁改主要涉及3#-11#耐张段,该段全长2×1.85km。迁改由原110kV林冯、林泸线3号塔大号侧**耐张塔起至11号塔小号侧**耐张塔止,线路全长2×1.85km;导线采用JLRX/T-200/30碳纤维复合导线,地线采用两根OPGW-24B1-90型光纤复合架空地线,迁改共**杆塔7基。线路迁改完成后,需拆除原架空线路2×1.8km(原导线型号JLRX/T-200/30,地线型号JLB20A-50),拆除原有双回路杆塔7基。 3、110kV林武线3号~8号塔迁改工程: 本次110kV林武线迁改主要涉及3号~8号塔段,该段线路全长0.83km,线路为单回路建设。迁改由110kV林武线3号耐张塔大号侧起,沿规划预留绿化带走线至**N9号终端杆(钢管杆)止,线路全长1.30km。导线采用与原线路相符的JL/G1A,185/30型钢芯铝绞线,地线同样采用与原线路相符的JLB20A-80型铝包钢绞线和一根OPGW-24B1-90光纤复合架空地线;迁改共**杆塔8基(其中单回路角钢铁塔7基,单回路终端钢管杆1基)。 本****电站至**终端杆(N9号)进站段电缆将利用原有电缆敷设,电缆需由原线路终端杆接线改由在**N9号终端杆处接线,电缆改接后需**电缆沟约5m(电缆沟按原电缆沟型式建设)。线路迁改完成后,需拆除原架空线路0.84km(原导线型号JL/G1A,185/30,地线型号JLB20A-80、OPGW-24B1-90),拆除原有单回路杆塔5基。 | 实际建设情况:1、110kV林龙、林茜北双回线路3~7号塔迁改工程: 本次110kV林龙、林茜北线迁改主要涉及3#-7#耐张段,该段全长2×0.80km,线路为双回路建设。迁改由原110kV林龙、林茜北线3号塔大号侧**耐张塔起至7号塔小号侧**耐张塔止,线路全长2×1.0km;导线采用JLRX/T-200/30碳纤维复合导线,地线采用两根OPGW-24-90型光纤复合架空地线,迁改共**杆塔8基(其中双回路角钢铁塔4基,双回路钢管杆4基)。线路迁改完成后,需拆除原架空线路2×0.8km,拆除原有双回路杆塔3基,线路杆号需重新编写。因迁改引起原线路弧垂调整段长约0.2km。 2、110kV林冯、林泸双回线路3~11号塔迁改工程: 本次110kV林冯、林泸线迁改主要涉及3#-11#耐张段,该段全长2×1.85km。迁改由原110kV林冯、林泸线3号塔大号侧**耐张塔起至11号塔小号侧**耐张塔止,线路全长2×1.85km;导线采用JLRX/T-200/30碳纤维复合导线,地线采用两根OPGW-24B1-90型光纤复合架空地线,迁改共**杆塔7基。线路迁改完成后,需拆除原架空线路2×1.8km(原导线型号JLRX/T-200/30,地线型号JLB20A-50),拆除原有双回路杆塔7基。 3、110kV林武线3号~8号塔迁改工程: 本次110kV林武线迁改主要涉及3号~8号塔段,该段线路全长0.83km,线路为单回路建设。迁改由110kV林武线3号耐张塔大号侧起,沿规划预留绿化带走线至**N9号终端杆(钢管杆)止,线路全长1.30km。导线采用与原线路相符的JL/G1A,185/30型钢芯铝绞线,地线同样采用与原线路相符的JLB20A-80型铝包钢绞线和一根OPGW-24B1-90光纤复合架空地线;迁改共**杆塔8基(其中单回路角钢铁塔7基,单回路终端钢管杆1基)。 本****电站至**终端杆(N9号)进站段电缆将利用原有电缆敷设,电缆需由原线路终端杆接线改由在**N9号终端杆处接线,电缆改接后需**电缆沟约5m(电缆沟按原电缆沟型式建设)。线路迁改完成后,需拆除原架空线路0.84km(原导线型号JL/G1A,185/30,地线型号JLB20A-80、OPGW-24B1-90),拆除原有单回路杆塔5基。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1)噪声环境影响 本项目线路评价范围内无居民集中居住区、学校等敏感点。施工点分散,工程量相对较小,施工时间较短,施工不涉及高噪声设备,只在短时期对局部环境造成噪声影响,施工结束后影响随之消失。 经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施工;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专人指挥运输车辆,设置警示标识;协调好建筑垃圾、材料运输车辆通行时间和路线,其施工活动不会对区域声环境质量造成影响,且施工产生的噪声将随施工期的结束而消除。 (2)地表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的施工废水主要来自施工机具的滴漏、砂浆搅拌、混凝土砂浆废水等。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澄清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本项目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约1.44t/d,施工人员租住在项目周围居民住所,本项目周边区域为城市建成区域,周围居民住所的污水管网运行正常,生活污水由居民住所既有的生活污水收集设施收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项目施工期不会对项目区域水环境质量造成影响,不会改变工程项目区域的原有地表水环境功能 (3)大气环境影响 由于在土方施工过程中破坏了地表结构,会造成地面扬尘污染环境,其扬尘量的大小与施工现场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土质及天气等诸多因素有关,是一个复杂、较难定量的问题。施工现场扬尘的主要来源: 1)施工中由于挖方、填方、推土、搬运泥土及钢材料、木材等材料的装卸、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2)施工期间,物料堆场由于风吹等原因会引起扬尘污染,尤其是在风速较大或装卸、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PM10的污染尤为严重;3)运送施工材料、设施的车辆以及施工机械在运行时排出的气体污染物将对空气造成危害。 施工现场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前须制定控制工地扬尘方案,施工期间接受城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采取有效防尘措施,不得施工扰民。 (2)施工现场合理布局,对制作场地、堆料场地和工地道路要硬化,对易扬尘物料加盖苫布。 (3)土方施工,当风力达到4级时停止作业。 (4)施工渣土必须覆盖,严禁将施工产生的渣土带入交通道路。 (5)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不得进行现场搅拌加工混凝土。 (6)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相关规定,做到文明施工、清洁施工,做好扬尘防治工作。 (7)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总局、建设部发布的《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环发(2001)56号”、《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省灰霾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以及《****政府关于印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泸市府函〔2013〕162号)等要求,严格控制建设施工扬尘,认真落实施工现场管理“六必须、六不准”要求。 施工单位应当采取下列措施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污染: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喷淋、冲洗等防尘降尘设施,对驶离车辆实施冲洗,避免车身、车轮带泥上路行驶。采取入库存放或者其他有效覆盖措施,妥善存放粉灰质建筑材料;在施工作业停止后,对裸置场地和临时堆放的建筑垃圾,采用密闭式防尘网进行遮盖或者实施绿化覆盖;配置专职人员,负责施工现场和出入口的环境卫生维护工作。 禁止在施工现场从事下列行为:临空抛撒建筑垃圾等废弃物;在规定的限值区域内现场搅拌混凝土或者砂浆;使用袋装水泥;无符合规定装置熔融沥青;焚烧油毡、油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物质;违反规定使用燃煤等非清洁能源。 遇重污染天气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按****人民政府制订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时落实各级预警下施工现场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4)生态环境影响 ①用地功能、土体改变分析 本电缆通道线路均设置在绿化带下,不新增占用土地,项目架空电缆仅塔杆少量占地,项目所占土地均为建设用地。项目施工期修建的材料堆放场、弃土建渣临时集中堆放点等均属于临时占地设施,仅在施工期内影响土地利用,建设单位采取对施工具体方案集中规划、分阶段施工等措施,以绿化等形式补偿项目用地原有植被。经过一定恢复期后,项目建设区域内土地利用状况不会发生改变,仍可保持原有使用功能。 ②对动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受直接影响的植被类型主要是一般绿化树木和草地。植被为一般常见种,其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工会破坏地表植被,对现有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植被损失的面积不大,而植被恢复(施工开挖时将植被移植至附近荒地,施工结束后再将植被移植回植被破坏路段),同时本项目采取分段施工方法,施工期较短,因此本项目施工建设不会对动植物生存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③项目实施过程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输电线路的施工活动造成的地面扰动和植被破坏所引起的水土流失影响。本项目输电线路塔基开挖、清理、平整等施工过程中将会对植被、原地表土壤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扰动和破坏,致使土层裸露,受降水及径流冲刷,容易造成新增水土流失;牵张场施工等活动对地表的开挖、扰动和再塑,使表层植被受到破坏,失去固土保水的能力,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剥离表土的临时堆放,新的松散堆放体表层抗冲蚀能力弱,容易引起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 本项目土石方来源于塔基和电缆通道开挖,本项目挖方量约3780m3,填方量约1840m3,回填土采用原土回填,弃方量约1840m3,****政府指定的地点堆放。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980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约1380m2,临时占地面积约600m2。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位于**二期孵化园项目内,项目永久占地类型规划为绿化用地,目前为荒地,临时占地以规划工业用地为主,目前为荒地,本项目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且在施工结束后会对临时占地的进行原貌恢复。 (4)采取的环保措施 1)工程设计时在电缆通道施工竖井内竖井开挖过程中设置集水坑等临时措施,以此收集渗出的地下水及施工废水,防治水土冲刷。 2)在基础和电缆通道施工过程中堆放砂石及水泥的地面,用彩条塑料布与地面隔离,以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土石方开挖时,将表土和熟土分开堆放,以便施工结束后尽快回复原貌。开挖的裸露面要有保护措施,尽量缩短暴露时间,减少水土流失。 3)线路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现场,尽快恢复原状地貌,将弃土和施工废物运出现场,****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对临时占地进行恢复,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 项目施工人员租住在项目附近居民住所,施工期间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由施工人员清运至附近垃圾中转站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对周围原有环境质量不会造成影响。 本项目施工过程拆除的导线、铁塔量由建设单位收集后进行处置,拆除的线路基础统一清运至建筑垃圾堆放场。 本项目挖方量约3780m3,填方量约1940m3,项目弃方约1840m3,****政府指定地点堆放,项目土石方采取覆盖措施,减小起尘量。及时进行土石方回填,防止水土流失。 | 实际建设情况:(1)噪声环境影响 本项目线路评价范围内无居民集中居住区、学校等敏感点。施工点分散,工程量相对较小,施工时间较短,施工不涉及高噪声设备,只在短时期对局部环境造成噪声影响,施工结束后影响随之消失。 经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施工;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专人指挥运输车辆,设置警示标识;协调好建筑垃圾、材料运输车辆通行时间和路线,其施工活动不会对区域声环境质量造成影响,且施工产生的噪声将随施工期的结束而消除。 (2)地表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的施工废水主要来自施工机具的滴漏、砂浆搅拌、混凝土砂浆废水等。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澄清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本项目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约1.44t/d,施工人员租住在项目周围居民住所,本项目周边区域为城市建成区域,周围居民住所的污水管网运行正常,生活污水由居民住所既有的生活污水收集设施收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项目施工期不会对项目区域水环境质量造成影响,不会改变工程项目区域的原有地表水环境功能 (3)大气环境影响 由于在土方施工过程中破坏了地表结构,会造成地面扬尘污染环境,其扬尘量的大小与施工现场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土质及天气等诸多因素有关,是一个复杂、较难定量的问题。施工现场扬尘的主要来源: 1)施工中由于挖方、填方、推土、搬运泥土及钢材料、木材等材料的装卸、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2)施工期间,物料堆场由于风吹等原因会引起扬尘污染,尤其是在风速较大或装卸、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PM10的污染尤为严重;3)运送施工材料、设施的车辆以及施工机械在运行时排出的气体污染物将对空气造成危害。 施工现场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前须制定控制工地扬尘方案,施工期间接受城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采取有效防尘措施,不得施工扰民。 (2)施工现场合理布局,对制作场地、堆料场地和工地道路要硬化,对易扬尘物料加盖苫布。 (3)土方施工,当风力达到4级时停止作业。 (4)施工渣土必须覆盖,严禁将施工产生的渣土带入交通道路。 (5)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不得进行现场搅拌加工混凝土。 (6)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相关规定,做到文明施工、清洁施工,做好扬尘防治工作。 (7)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总局、建设部发布的《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环发(2001)56号”、《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省灰霾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以及《****政府关于印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泸市府函〔2013〕162号)等要求,严格控制建设施工扬尘,认真落实施工现场管理“六必须、六不准”要求。 施工单位应当采取下列措施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污染: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喷淋、冲洗等防尘降尘设施,对驶离车辆实施冲洗,避免车身、车轮带泥上路行驶。采取入库存放或者其他有效覆盖措施,妥善存放粉灰质建筑材料;在施工作业停止后,对裸置场地和临时堆放的建筑垃圾,采用密闭式防尘网进行遮盖或者实施绿化覆盖;配置专职人员,负责施工现场和出入口的环境卫生维护工作。 禁止在施工现场从事下列行为:临空抛撒建筑垃圾等废弃物;在规定的限值区域内现场搅拌混凝土或者砂浆;使用袋装水泥;无符合规定装置熔融沥青;焚烧油毡、油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物质;违反规定使用燃煤等非清洁能源。 遇重污染天气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按****人民政府制订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时落实各级预警下施工现场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4)生态环境影响 ①用地功能、土体改变分析 本电缆通道线路均设置在绿化带下,不新增占用土地,项目架空电缆仅塔杆少量占地,项目所占土地均为建设用地。项目施工期修建的材料堆放场、弃土建渣临时集中堆放点等均属于临时占地设施,仅在施工期内影响土地利用,建设单位采取对施工具体方案集中规划、分阶段施工等措施,以绿化等形式补偿项目用地原有植被。经过一定恢复期后,项目建设区域内土地利用状况不会发生改变,仍可保持原有使用功能。 ②对动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受直接影响的植被类型主要是一般绿化树木和草地。植被为一般常见种,其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工会破坏地表植被,对现有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植被损失的面积不大,而植被恢复(施工开挖时将植被移植至附近荒地,施工结束后再将植被移植回植被破坏路段),同时本项目采取分段施工方法,施工期较短,因此本项目施工建设不会对动植物生存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③项目实施过程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输电线路的施工活动造成的地面扰动和植被破坏所引起的水土流失影响。本项目输电线路塔基开挖、清理、平整等施工过程中将会对植被、原地表土壤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扰动和破坏,致使土层裸露,受降水及径流冲刷,容易造成新增水土流失;牵张场施工等活动对地表的开挖、扰动和再塑,使表层植被受到破坏,失去固土保水的能力,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剥离表土的临时堆放,新的松散堆放体表层抗冲蚀能力弱,容易引起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 本项目土石方来源于塔基和电缆通道开挖,本项目挖方量约3780m3,填方量约1840m3,回填土采用原土回填,弃方量约1840m3,****政府指定的地点堆放。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980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约1380m2,临时占地面积约600m2。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位于**二期孵化园项目内,项目永久占地类型规划为绿化用地,目前为荒地,临时占地以规划工业用地为主,目前为荒地,本项目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且在施工结束后会对临时占地的进行原貌恢复。 (4)采取的环保措施 1)工程设计时在电缆通道施工竖井内竖井开挖过程中设置集水坑等临时措施,以此收集渗出的地下水及施工废水,防治水土冲刷。 2)在基础和电缆通道施工过程中堆放砂石及水泥的地面,用彩条塑料布与地面隔离,以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土石方开挖时,将表土和熟土分开堆放,以便施工结束后尽快回复原貌。开挖的裸露面要有保护措施,尽量缩短暴露时间,减少水土流失。 3)线路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现场,尽快恢复原状地貌,将弃土和施工废物运出现场,****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对临时占地进行恢复,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 项目施工人员租住在项目附近居民住所,施工期间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由施工人员清运至附近垃圾中转站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对周围原有环境质量不会造成影响。 本项目施工过程拆除的导线、铁塔量由建设单位收集后进行处置,拆除的线路基础统一清运至建筑垃圾堆放场。 本项目挖方量约3780m3,填方量约1940m3,项目弃方约1840m3,****政府指定地点堆放,项目土石方采取覆盖措施,减小起尘量。及时进行土石方回填,防止水土流失。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二、项目建设及运行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做好施工临时占地迹地恢复工作,强化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管理和维护,保证植被成活率。 (二)施工期间应加强施工管理,禁止废渣、弃土及废水下河。 (三)严格落实各项噪声防治措施,确保噪声不扰民。 (四)架空输电线路跨越应满足《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必须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规定。 (五)加强输变电工程环保知识宣传。以适当、稳妥、有效的方式,积极、主动将输变电工程环保知识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结论告知公众,切实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消除公众的疑虑和担心,避免因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等导致环境纠纷和和社会稳定问题。 三、项目开工前,应依法完备其他相关行政许可手续。 四、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设施及对策措施必须按规定程序开展环境保护验收,编制验收报告并依法向社会公开,项目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或使用。 五、我局****生态环境局开展该项目的环保“三同时”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支队负责抽查。你公司应在收到本批复后15个工作日内,将批准后****生态环境局,并按规定接受各级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 实际建设情况:二、项目建设及运行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做好了施工临时占地迹地恢复工作,强化了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管理和维护,保证了植被成活率。 (二)施工期间应加强了施工管理,禁止废渣、弃土及废水下河。 (三)落实了各项噪声防治措施,确保噪声不扰民。 (四)架空输电线路跨越满足《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规定。 (五)加强了输变电工程环保知识宣传。以适当、稳妥、有效的方式,积极、主动将输变电工程环保知识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结论告知了公众,做好了宣传、解释工作,消除了公众的疑虑和担心。 三、项目开工前,已依法完备了其他相关行政许可手续。 四、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设施及对策措施已按规定程序开展环境保护验收,编制了验收报告并依法向社会公开,项目经验收合格。 五、已在收到批复后15个工作日内,将批准后****生态环境局,并按规定接受了各级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做好施工临时占地迹地恢复工作,强化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管理和维护,保证植被成活率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做好施工临时占地迹地恢复工作,塔基开挖弃土堆放到塔基周围复耕或植被恢复,强化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管理和维护,保证了植被成活率。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