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62线香格里拉镇至亚丁村段养护性旅游化改造项目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915********773269B | 建设单位法人:易刚 |
丁皓笛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县 |
****炉城镇**街61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S462线**镇至亚丁村段养护性旅游化改造项目 | 项目代码:**** |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30-等级公路(不含维护;不含生命救援、应急保通工程以及国防交通保障项目;不含改扩建四级公路)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E4812-E4812-公路工程建筑 |
建设地点: | **省****县 |
经度: 纬度: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3-04-20 |
甘稻环审〔2023〕1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4773.91 |
384 | 运营单位名称:**** |
915********773269B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环川盛达****公司 |
****0108MA6A4X5J66 | 验收监测单位:**开春红****公司 |
****3301MA68LLJN64 | 竣工时间:2023-12-29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06-21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07-19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s://www.****.com/gs/detail/1?id=40621U29c6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改扩建 | 实际建设情况:改扩建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1)本项目以中修为主,维持原公路等级及技术标准,维持原路基宽度和线性指标,对路基排水、路基防护、桥涵、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进行维修完善处理;本项目路线起点为起于**镇仁村附近(桩号K102+675),止于亚丁景区扎灌崩景区观光车换乘点(K140+260),里程共37.34km;(2)**220.8m绕行道路(改线路段),宽度7.5m,原路段作为亚丁村步行道,兼并应急通道,仅进行路面改造。 | 实际建设情况:(1)本项目以中修为主,维 持原公路等级及技术标准,维持原路基宽度和线性指标;本项目路线起点为起于**镇 仁村附近,桩号K102+675,止于亚丁景区扎灌崩景区观光车换 乘点(K140+260),里程共37.34km;(2)亚丁村改线路段**160m绕行道路,宽度7.5m, 原有道路作为应急道路,仅进行路面修复。 |
施工阶段改线路段实际**长度为160m,路基宽度7.5m,新增占地面积1200m2,较环评中的1656m2减少永久占地面积56m2。参考环办〔2015〕52号《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自然保护区内路线长度发生变化,**道路长度降低。本项目的上述变化不会导致环境影响发生显著变化,亦不会造成不利环境影响加重,不属于重大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针对生态环境主要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①各种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项目占地范围内,不得新增临时占地,严格控制作业带范围,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不必要破坏。 ②施工人员在建设期间,要规范人为施工和机械施工的方式,精确细致,不能对占地红线以外的植被造成破坏;各临时占地使用后应及时予以恢复原有土地利用类别,不得用作他途。在植被恢复措施中应将施工过程占用的耕地和林地所剥离的表土覆盖在各临时用地表层,然后再实施复耕造林。 ③鸟类和兽类大多是晨、昏或夜间外出,为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其惊扰,安排好工作时间,在晨昏、夜间禁止出现高噪声的施工作业,降低强灯光对附近山体的照射时间。禁止高噪声施工时段为晚上17:00~早上9:00点。 ④对施工人员开展生态保护宣传培训,培训对象为全体施工人员,培训内容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防火和生物入侵防范为主,并在各施工生产活动区设置生态保护宣传牌。加强施工人员活动管理,禁止施工人员捕捉野生动物,严格控制用地范围,保护野生动物生境,限定施工人员活动范围,不得随意破坏用地范围外的地表植被,尤其是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区。 ⑤加强施工期间水土保持防治工作。 废气:道路施工设置2m高围挡且安装喷淋装置,道路施工阶段采取湿法作业。施工现场适时洒水降尘,及时清除路面尘土;施工场地定期进行湿法清理;施工车辆进出施工现场和施工场地实施限速管理,禁止超速、超载行驶;施工场地出口设置喷淋、冲洗等防尘降尘设施,对驶离车辆实施冲洗,配套设置地面排水沟、沉淀池。 施工期间燃油机械设备应选用低硫优质的轻质柴油作燃料,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废弃物及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味的物质。降低施工机械废气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不设沥青拌和站,项目所需的沥青均在当地购买商品 沥青混凝土,采用罐装沥青专用车辆装运,不进行现场搅拌。由于项目施工期短,沥青材料即来即用,因此,施工期沥青烟气的排放浓度较低。 废水: 施工废水进行隔油或沉淀处理,施工废水经过12小时以上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项目亚丁村改线段,涉及道路**,本项目路段外环境敏感,因此不设置拌合站、预制场等,所用砂石全部外购,使用已拌合好的商品混凝土。针对场地冲洗废水、混凝土搅拌罐冲洗废水以及车辆冲洗废水:将雨水和场区废水分流;其次场内需按照地面高程,设置地沟,收集各类冲洗废水;经沉淀处理后,进入**回用系统存储,回用于场区冲洗,不外排。施工期间严格控制施工范围,避免越界施工,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转运,避免对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污染。禁止使 用有毒有害建筑材料,尽量使用绿色环保的材料。 本项目不设施工场地,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依托租赁周边民房已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固废: 施工期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养护段处堆放;其余建渣和弃土石方运至G664稻木路K4+000建渣堆场存放。 规范人为施工和机械施工的方式,不对占地红线以外的植被造成破坏 噪声: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杜绝夜间(22:00~6:00)施工,禁止高噪声施工设备在午间(12:00~14:00)作业。施工期若必须连续进行强噪声作业时,应事先征得周围可能受影响的相关单位及个人的同意,并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 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噪声设备,定期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非正常工作而产生高噪声污染。 加强管理,文明施工,施工监理单位应做好噪声控制措施,确保施工场界噪声达标排放,减轻对沿线居民造成影响。 施工运输车辆按照有关部门同意的运输路线行进,运输时间应避开居民进出高峰期,同时严格限速、限载管理,禁止鸣笛。 合理布置高噪声设备施工带,针对高噪声设备采取临时性隔声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针对生态环境提出以下保护措施: (1)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制订和完善保护区生态保护管理制度,用制度保护、管理保护区生态系统。 (2)保护区需建立生态监测系统,监测保护区森林、灌丛、草甸等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组成、覆盖率、生物量、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保护生态系统。定期监测区内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动态,并长期进行气象、水文监测,通过长期动态监测,为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做好基础研究工作。(3)加强生态风险管理,制定生态风险应急预案,并准备必要的生态风险防范物资,尽量避免或减轻生态风险因素对保护 区生态系统的危害。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营运期应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尾气排放不满足新国标要求汽车不得驶入; 道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道路全线范围内散落的生活垃圾、磨损废物进行定期清扫,避免经过车辆碾压后产生二次扬尘。 加强路面养护和清洁,保持路况良好,减少扬尘和汽车尾气污染。由于该项目汽车产生的尾气及扬尘均通过自然稀释排放,项目区域广阔。故运营期废气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水污染防治措施:设置完善的收集、排水设施,加强阿加拥桥的防撞栏设计;在桥梁两侧醒目位置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提醒过路驾驶员和乘客加强保护环境意识。 加强桥梁日常维护管理,定时进行桥面卫生清洁工作。 ****风景区范围等位置设置警示牌,提示驾驶员谨慎驾驶,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威胁水体安全。同时,针对道路运营期对保护区水环境潜在危险制定应急预案。工程修建涉及到路基开挖等,可能导致周围山体地表层岩土松动,易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在道路维护期间加强对排水涵洞和路面的维护,保证涵洞排水畅通,减少污染物质随雨水进入水体。 噪声防治措施: 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噪声源为非稳态源,道路通车后,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传动系统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另外,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接触路面等也会产生噪声。营运期道路交通噪声将对周边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噪声干扰,通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噪声影响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由于本项目为通往景区的道路,主要车辆为小型汽车、旅游大巴,车流量受旅游淡旺季明显,全程设计时速低,弯道多,路面采用改用沥青混凝土可有效降低车辆噪声,同时经过亚丁村等敏感点设置有禁鸣和减速提醒标志,可进一步降低交通噪声。 固废防治措施: 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为车轮携带的泥沙、车辆装载物品的撒落物,和过往车辆乘坐人员产生的垃圾,若不妥善处置,则会影响景观,污染空气。项目应按照相关要求在道路沿线设置一定数量的市政垃圾桶,对固体废弃物进行收集,并安排人员定期对路面进行清扫,收集的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 实际建设情况:本项目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为新增临时占地,严格控制了施工作业带范围,未造成不必要的土壤与植被破坏;施工期间未对占地红线外的植被造成破坏,施工后期对各临时占地进行了地表植被的恢复;施工期间,本项目未安排夜间施工,合理安排了施工时间;施工期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与宣传教育,严禁施工人员捕捉野生动物,限定了施工人员的活动范围;施工期间加强了水土保持防治工作。 废气:本项目施工期在改建段道路施工时进行了打围施工,施工现场采用湿法作业,有效降低了施工扬尘,施工车辆进出施工现场时进行冲洗,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不外排。本项目未设置沥青拌合站,所需材料均外购。 废水:本项目施工废水不外排,经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设置施工生活区,施工人员租赁周边民房,生活废水利用民房现有设施进行处理。 固废:施工期生活赖继统一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施工产生的刨铣废沥青采用密闭运输车外运,交由**县养路段进行后续处理,其他建渣和弃土石方运至G664稻木路建渣堆场堆放。 噪声:本项目合理安排了施工时间,施工期未对当地居民造成严重地噪声影响,施工期间未接到当地居民投诉。 本项目施工期选择在当地旅游淡季进行,采用半幅封闭半幅施工方式对道路全线进行中修,对于亚丁村改线段采用限时段全封闭施工,最大程度降低了项目施工对当地旅游活动的影响。运营期本项目道****管理部门进行日常的管理与维护,景区管理部门对道路沿线两侧的生态系统现状情况进行定期调查、长期监测。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气:运营期景区道路进出管理****管理局,通行车辆主要为景区游客大巴,社会车辆需提前备案方可通行,对于尾气排放不满足新国标要求的汽车不予通行。 地表水:在阿加拥桥两侧醒目位置设置了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提醒过路驾驶员和乘客加强保护环境意识。定期对桥面进行清洁。在道路维护期间加强了对排水涵洞和路面的维护,保证涵洞排水畅通。 噪声:本项目道路上运行的车辆主要为景区游客大巴,****管理部门对游客数量进行一定导流管控措施,尽可能减少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 固废:运营期道路固废主要为过往车辆乘坐人员产生的垃圾,景区管理部门与当地环卫部门安排人员定期对路面进行清扫,收集的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
与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基本一致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1 | 施工废水进行隔油或沉淀处理,施工废水经过12小时以上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 禁止外排 | 本项目施工废水不外排,经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 | 无 | |
2 | 本项目不设施工场地,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依托租赁 周边民房已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 / | 施工 人员租赁周边民房,生活废水利 用民房现有设施进行处理。 | /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1 | 道路施工设置2m高围挡且安装喷淋装置,道路施工 阶段采取湿法作业。施工现场适时洒水降尘,及时清除路 面尘土;施工场地定期进行湿法清理;施工车辆进出施工 现场和施工场地实施限速管理,禁止超速、超载行驶;施 工场地出口设置喷淋、冲洗等防尘降尘设施 | 《**省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51/2682 2020) | 本项目施工期在改建 段道路施工时进行了打围施工, 施工现场采用湿法作业,有效降 低了施工扬尘,施工车辆进出施 工现场时进行冲洗 | /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1 | 运营期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噪声源为非稳态源,道路通车后,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传动系统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另外,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接触路面等也会产生噪声。营运期道路交通噪声将对周边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噪声干扰,通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噪声影响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由于本项目为通往景区的道路,主要车辆为小型汽车、旅游大巴,车流量受旅游淡旺季明显,全程设计时速低,弯道多,路面采用改用沥青混凝土可有效降低车辆噪声,同时经过亚丁村等敏感点设置有禁鸣和减速提醒标志,可进一步降低交通噪声。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 本项目道路上运行的车辆主要为景区游客大巴,****管理部门对游客数量进行一定导流管控措施,尽可能减少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 | 运营期间,本项目全线环境敏感点昼夜间噪声值基本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 2 类标准限值要求。 24 小时连续交通噪声监测表明:项目沿线连续交通噪声值各时段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 声环境衰减断面噪声监测表明:距离道路两侧红线越近,噪声值越大;车流量越少,噪声值越低。本项目在当前车流量状况下,道路全线噪声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限值要求。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1 | 施工期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养护段处堆放;其余建渣和弃土石 方运至G664稻木路K4+000建渣堆场存放。 | 施工期生活垃圾统一 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 施工产生的刨铣废沥青采用密闭 运输车外运,交由**县养路段 进行后续处理,其他建渣和弃土石方运至 G664 稻木路建渣堆场堆放。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本项目施工期针对生态环境主要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①各种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项目占地范围内,不得新增临时占地,严格控制作业带范围,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不必要破坏。 ②施工人员在建设期间,要规范人为施工和机械施工的方式,精确细致,不能对占地红线以外的植被造成破坏;各临时占地使用后应及时予以恢复原有土地利用类别,不得用作他途。在植被恢复措施中应将施工过程占用的耕地和林地所剥离的表土覆盖在各临时用地表层,然后再实施复耕造林。 ③鸟类和兽类大多是晨、昏或夜间外出,为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其惊扰,安排好工作时间,在晨昏、夜间禁止出现高噪声的施工作业,降低强灯光对附近山体的照射时间。禁止高噪声施工时段为晚上17:00~早上9:00点。 ④对施工人员开展生态保护宣传培训,培训对象为全体施工人员,培训内容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防火和生物入侵防范为主,并在各施工生产活动区设置生态保护宣传牌。加强施工人员活动管理,禁止施工人员捕捉野生动物,严格控制用地范围,保护野生动物生境,限定施工人员活动范围,不得随意破坏用地范围外的地表植被,尤其是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区。 ⑤加强施工期间水土保持防治工作。 | 本项目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为新增临时占地,严格控制了施工作业带范围,未造成不必要的土壤与植被破坏;施工期间未对占地红线外的植被造成破坏,施工后期对各临时占地进行了地表植被的恢复;施工期间,本项目未安排夜间施工,合理安排了施工时间;施工期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与宣传教育,严禁施工人员捕捉野生动物,限定了施工人员的活动范围;施工期间加强了水土保持防治工作。 |
表7 风险设施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施工期生活废水依托周边民宿既有卫生设施经收集****处理站处理,生活污水不外排,施工期生产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禁止外排至周边地表水体。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本项目施工废水不外排,经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设置施工生活区,施工人员租赁周边民房,生活废水利用民房现有设施进行处理。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相关公告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