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区南头山光伏发电+农业项目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0302MABLT0K36K | 建设单位法人:李斌伟 |
贺仲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区 |
****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区南头山光伏发电+农业项目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090-陆上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不含居民家用光伏发电);其他电力生产(不含海上的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发电)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416-D4416-太阳能发电 |
建设地点: | **省**市**区 **省**市**区珠街街道 |
经度:103.96361 纬度: 25.47059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3-07-10 |
曲环审〔2023〕50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35000 |
265.34 | 运营单位名称:**** |
****0302MABLT0K36K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博安环环境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0112MA6PWQ1C0Y | 验收监测单位:****公司 |
****0102MA6P06BC5W | 竣工时间:2023-12-01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07-01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07-26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www.****.cn/h-nd-66.html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变动情况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本项目直流侧装机容量为125MWp,交流侧装机容量为100MW,以110kV电压等级送出,利用**英利****公司****电站已建成的110kV升压站进行改建,将现有70MVA主变更换为110MVA主变,并建设相关附属设备,本次升压站主要建设内容为:更换主变、接地变、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并将现有3台5MW SVG将更换为1台27MW SVG,并配套建设电缆沟、SVG基础等设施。本项目采用540Wp规格的单晶硅双面电池组件,组件数量共计185192块。逆变器选用225kW的组串式逆变器,共计448台,选用3.15MW箱式升压变压器。光伏方阵由光伏组串、逆变设备及升压设备构成。 集电线路采用直埋电缆及桥架敷设的方式,项目太阳能电池板组串发出的主流点经组串逆变器逆变成800V交流电接入升压变压器,通过升压变压器将电压从800V升至35kV,经6回集电线路接至升压站35kV母线,通过1回35kV母线汇集电能送入升压站。 | 实际建设情况:本项目直流侧装机容量为125MWp,交流侧装机容量为100MW,以110kV电压等级送出,利用**英利****公司****电站已建成的110kV升压站进行改建,将现有70MVA主变更换为110MVA主变,并建设相关附属设备,本次升压站主要建设内容为:更换主变、接地变、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并将现有3台5MW SVG将更换为1台27MW SVG,并配套建设电缆沟、SVG基础等设施。本项目采用540Wp规格的单晶硅双面电池组件,组件数量共计185192块。逆变器选用225kW的组串式逆变器,共计448台,选用3.15MW箱式升压变压器。光伏方阵由光伏组串、逆变设备及升压设备构成。 集电线路采用直埋电缆及桥架敷设的方式,项目太阳能电池板组串发出的主流点经组串逆变器逆变成800V交流电接入升压变压器,通过升压变压器将电压从800V升至35kV,经6回集电线路接至升压站35kV母线,通过1回35kV母线汇集电能送入升压站。 |
优化光伏区建设,占地面积减少3.71hm2,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运行期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接受来自太阳的光能,经光电转换产生直流电能;功率调节器由逆变器、并网装置、系统监视保护装置以及充放电控制装置等构成,主要用来将太阳能光伏电池产生的直流电变为交流电等 | 实际建设情况:运行期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接受来自太阳的光能,经光电转换产生直流电能;功率调节器由逆变器、并网装置、系统监视保护装置以及充放电控制装置等构成,主要用来将太阳能光伏电池产生的直流电变为交流电等 |
无变动情况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施工期 生态影响 1、植物与植被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避让:优化设计,优化选址选线,尽量保留现有自然植被;施工禁止超计划占地,尽可能少占植被。(2)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措施:①施工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包括生态保护的科普知识、相关法规、本工程拟采用的生态保护措施及意义等;②为了加强项目建设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实施力度,建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协商制订相应环境保护奖惩制度,明确环保职责,提高施工主体的环保主人翁责任感,禁止随意破坏植被的活动,切实做好占用区周边植被的生态保护工作;③加强森林防火方面知识宣传,禁止野外用火,并在施工区设置环保宣传牌和防火警示牌;(3)林地措施:项目使用林地应严格遵循《****草原局****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光伏复合项目使用林草地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进行作业,具体如下:①生产区(包括升压站、配电室、控制室、**进场道路、**场内检修道路、集电线路塔基等)、生活区等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用地范围,禁止临时或永久占用周边林地;②施工期临时道路等施工过程中,禁止占用或破坏周边林地;③项目电池组件阵列区禁止使用或临时占用有利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以及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区域覆盖度高于30%的灌木林地和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区域覆盖度高于50%的灌木林地;④电池组件阵列下方禁止硬化、裸露地表。 2、植被影响减缓措施 生态影响的削减是对难以避免的不利生态影响采取一定措施减轻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生态影响的削减通常是采取先进的生态设计方法减少损失。根据工程特点,建议采用以下生态影响的消减措施:①道路穿越林地时,尽量选择在森林的边缘穿过,以避免形成新的隔离带。②在山体易滑坡的地方,种植一些根系发达的树种或者建好防护坡,以防止因为施工道路的修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3、植被恢复和补偿措施 对于永久用地、临时用地占地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待工程完工后再回填用于植被恢复。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植被恢复。植被恢复应分阶段分区进行,在某单项施工结束后,应立即对该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和抚育,不必等全部工程结束后再统一进行绿化和植被恢复。具体区域包括施工临时占用区以及周围植被受到影响的区域。为确保植被恢复措施的有效性,避免植被恢复过程中引发新的环境问题,在工程开工前,需根据工程区环境特点,制定本项目工程区植被恢复专项设计方案,且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植被恢复方案设计应遵循“恢复功能性强,经济可行”等原则,主要从修复区内植被的生态功能的角度出发,重点考虑区内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环境及护路等生态功能和作用。植被恢复树种应选择本地种,如**松、滇**等,禁止引入外来物种。工程施工开挖时,应将表层土与下层土分开,单独收集并保存表层土,暂时堆放于施工区,用于今后的植被恢复覆土,以恢复土壤理性;临时表土堆采取苫布覆盖等临时防护措施。对于在坡度大于15°的区域,施工时应及时在坡脚处设置挡护或坡面种植草本植物等防护措施加以防护,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在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应立即覆土恢复植被,采用本地物种进行植被恢复。在施工区域中,对施工临时占用及破坏的自然植被及其生境等,工程结束后应该尽量通过实施生态恢复措施使其逐步得到恢复。在植被恢复中,应采用科学的植被恢复措施恢复当地植被。应该依照“适地适树”、原生性、特有性、实用性的基本科学原则,种植当地生态系统**有的重要的各种植物种类,乔、灌、草、层间植物搭配,从而恢复当地原有的植被。尤其注意种植当地主要的用材树种和有经济价值的当地特有的原生植物。 4、动物影响减缓措施 (1)施工活动尽量减少对自然植被的扰动和破坏,减少对于野生动物生境的影响。(2)避开在动物繁殖期进行施工作业;减少施工噪音对动物的干扰。(3)进入场区的车辆应慢速行驶,避免车辆行驶造成的鸟类伤亡。(4)加强对场区的管理,在场区内及主要路口设置警示牌,禁止施工人员、光伏电站管理人员捕食、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5)开展施工环境监测,主要是对工程施工、材料运输等对动物栖息生境、数量等进行监控。(6)为避免升压站夜间灯光吸引鸟类,影响其夜间飞行,升压站应装遮光玻璃窗。 5、生态景观保护措施 加强**建筑物、构筑物的景观美学设计,使**建筑物、构筑物较好地融入当地景观环境中,增强与原有景观的相融性,营造新的特色景观。 6、水土流失减缓措施 (1)工程措施:电池阵列区、生产楼、施工生产生活区进行表土清理,施工结束后进行覆土平整。(2)植物措施:在电站场区光伏区域播撒耐旱草籽,加大绿化面积;对建筑物周围进行绿化,灌、乔、固沙草结合种植。(3)临时措施:主体施工过程中,特别是下雨或刮风期施工时,为防止开挖填垫后的场地水蚀和风蚀,对生产楼、电池阵列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和弃渣场等部位布设排水、拦挡和遮盖等临时防护措施,考虑临时工程的短时效性,选择有效、简单易行、易于拆除且投资小的措施。(4)管理措施:工程施工时序和施工安排对水土保持工程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影响很大。若施工时序和施工安排不当,不但不能有效预防施工中产生的水土流失,而且造成施工中的水土流失无从治理,失去预防优先的意义。道路路面要定期洒水,临时堆放的土石料和运输车辆应遮盖;定期对施工生产生活区空地洒水降尘等。 7、工程区边缘生态保护红线、耕地保护目标、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1)在光伏阵列靠近永久基本农田及耕地保护目标一侧设立围栏及警示标识,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禁止任何施工人员跨越围栏到永久基本农田及耕地保护目标区域活动;(2)严格控制用地,禁止超范围占地;(3)禁止在永久基本农田及耕地保护目标区域堆放施工生产生活材料,禁止在永久基本农田及耕地保护目标区域随意丢弃生活垃圾;(4)建立完善的监督惩罚制度,杜绝施工过程中破坏周边永久基本农田、耕地保护目标的情况发生。 8、施工临时占地区生态恢复措施 (1)施工期后,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绿化恢复措施,在临时占地施工区周围种植绿化植物,提高绿化覆盖率,以防止风沙、水土流失等现象。绿化工程应当采用本地树种、乡土化物种,坚决杜绝引进外来植物。(2)根据实际情况,对临时施工区采取不同的`覆盖措施,如覆盖土层、草皮、防护网等,以保护土壤、草本植物,同时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周边环境。(3)在施工期间,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确保施工不对临时施工区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并全面执行施工与生态环境修复的计划,加强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4)对施工人员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大气环境 ①制定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和文明施工方案,根据施工工序编制施工期内扬尘污染防治任务书,实施扬尘防治全过程管理,责任到每个施工工序。 ②开挖过程中,洒水使作业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经常洒水防治粉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粉尘飞扬。 ③加强路面维护及施工运输车辆的运输管理,尽可能防止运输的物料泼洒,运输车辆加蓬盖、装卸场地在装卸前将先冲洗干净,减少车轮、底盘等携带泥土散落路。 ④配备洒水车,对各施工场地经常洒水。 ⑤各施工段应设置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其职责是指导和管理施工现场的工程弃土、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堆放,场地恢复和硬化,清除进出施工现场道路上的泥土、弃料以及车辆、轮胎上的泥土,防止二次扬尘污染;对一些质轻、易飞扬的施工材料,如水泥等的堆放场地,应采取防止扬尘措施,如设简易堆放棚等,避免风吹损失和二次污染。 ⑥施工期环保对策措施的执行与落实纳入监理工作,施工期环保管理人员对策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巡查,发现环境污染、投诉和纠纷等问题,及时上报并妥善和合理解决。 ⑦禁止焚烧生活垃圾,使用清洁能源,禁止使用煤炭、木材、秸秆作为燃料。 水环境 ①建筑施工废水:在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导流沟和沉淀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洒水抑尘、工程养护和其它施工环节,严禁外排。 ②施工期雨水: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在雨天进行土方作业。同时在项目施工区设置雨水排水沟,汇集后排入施工区外部道路排水沟; ③施工人员清洗废水:通过设置导流沟与施工废水汇集至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严禁外排。 ④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在雨天进行土方作业。 ⑤确保排水设施和沉淀设施连续、通畅,发现堵塞或损坏,应当立即疏通或修复。 ⑥项目应加强管理,做好机械的日常维护保养,杜绝跑、冒、滴、漏现象;雨天应对各类机械、粉状物料进行遮盖防雨。 声环境 ①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以及施工时间。施工期间禁止在夜间(22时至次日6时)进行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混凝土浇灌、桩基冲孔、钻孔桩成型等生产工艺需要连续作业的除外。确需夜间施工的,须办理相关手续,并公告周边居民。 ②施工单位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敏感性,在施工操作上加强环保措施,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对产生高噪声的施工设备采取有效的减振、隔声等防护措施,如安装经隔声处理的构筑物内。 ③合理布置机械设备,高噪作业设备应根据作业半径及现场条件,优先设置于远离场界的部位;移动式高噪设备应尽量安排优先完成场界近点作业,避免长期作业。 ④整体设备应安放稳固,并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施工期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保持润滑,紧固各部件,减少运行震动噪声,保证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整体设备应安放稳固,并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有条件的应使用减振机座,降低噪声。 ⑤在光伏矩阵施工场地距离声敏感点较近区域(距离低于100m时),周围应设置不低于2.5m的隔声屏。 ⑥运输车辆在通过村庄路段时要减慢车速,禁止鸣笛,同时禁止在夜间运输材料。 ⑦文明施工,建立健全现场噪声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意识。 固废 ①废弃土石方:项目产生的土石方全部在场地内回填,不设置弃渣场,禁止乱弃渣。 ②废光伏板集中收集后,委托光伏电池板生产厂家回收处置。 ③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于垃圾收集桶后运至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点,与周边村庄垃圾一同处置;项目移动式卫生间粪便定期清运用作农家肥。 ④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可回收利用的外售相应收购商,不可回收部分委托****政府部门指定的场所进行处置。 运营期 大气环境 ①保持项目区内环境卫生,减少运营期地面扬尘和飘散物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②隔油池、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均设置为地埋式,减少异味的产生。 ③升压站厨房设置抽油烟机,油烟达《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表2中的小型标准排放限值。 水环境 ①本项目生产废水主要为旱季植物需水期光伏板清洁过程产生,其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且在清洁过程中,蒸发损耗量大,仅产生少量废水,作为组件下方植物生长用水,不外排,对环境影响小。 ②升压站内设置雨污分流系统。 ③项目办公生活区设置1个隔油池和1个化粪池预处理设施,并设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拟采样用A2O处理工艺。同时设置1座8m3的储水池,用于暂存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的尾水。项目厨房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汇同其他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中绿化标准后,排入储水池内,非雨天回用于场内及周边绿化。 声环境 ①在设备选型上选用低噪声设备。 ②光伏发电区箱式变压器分散合理布置,箱式变压器设置于箱式变压器房内进行隔声;逆变器属于电子器件装置,在其说明书中有详细安装使用环境的要求,应严格按照逆变器说明书进行安装。同时在逆变器与地面之间安装阻尼弹簧减振器,能有效地隔断振动传递防止噪声辐射。 ③加强项目内的绿化,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降噪作用。 ④升压站主变压器采取相应的隔声、减振措施,外围应设置围墙进行隔声。 固体废物 ①废光伏板不得随意堆放处置和外卖收购商,废旧光伏电池板集中收集后,暂****电器组件设备收储间,建筑面积10㎡,后委托光伏电池板生产厂家回收处置。 ②根据设计资料,本项目在每个箱变下方设2m3箱变集油池,在主变下方设置一座76m3的集油池,并配套建设一座67m3的总事故油池一座,集油池及事故油池底部和四周设置防渗措施(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设计建设: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10-7cm/s),或2mm厚**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确保事故油和油污水在存储的过程中不会渗漏。箱变集油池的放空和清淤,临时使用潜水泵抽吸,收集后的事故油应采用油桶等塑料容器盛装废油,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主变集油池与总事故油池有排油管道连接,主变漏油时,变压器废油进入集油池,经排油管道进入总事故油池。并及时联系有资质单位采用专用容器收集处理。同时定期巡检,保持事故油池中没有淤泥,加强管理。 在项目目升压站区设置一间10㎡的危险废物暂存间,项目检修或事故状态下产生的废变压器油采用油桶收集,报废更换的铅蓄电池统一收集后分区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项目产生的废油和危废暂存间的建设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管理办法》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执行。 ③建立危险废物产生记录台账,定期检查自行贮存和处置的危险废物记录及相关证明材料,妥善保存危废转移联单及危废处置协议等相关资料。 ④办公生活区设置若干生活垃圾收集桶收集员工生活垃圾,统一集中收集后与附近村庄垃圾一同处置。 ⑤化粪池污泥定期由当地农户清掏作为肥料压田。 ⑥一体化污水设施污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泥按照当地环卫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置。 生态环境 ①严格执行《****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通知》(云自然资[2019]196号),光伏复合项目,光伏板下及周围种植农业,光伏组件严格执行最低沿高于地面2.5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4m、行间距大于6.5m的架设要求,不破坏农业生产条件,除桩基用地外,严禁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 ②实施农光互补措施,利用光伏电池板支架下部空间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应选种光照需求量不高,容易成活的当地植物,禁止引入外来有害生物。 ③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禁止人为捕杀;禁止引入外来有害生物。 ④项目运行期,****电站工作人员捕杀野生动物;应注意观察评价区域内陆栖脊椎动物的活动情况,并注意保护评价区域内陆栖脊椎动物,发现异常应向林业部门报告,遇到受伤或死亡动物应将其交予林业部门,并排查原因。 ⑤在植被恢复当年及以后两年,对植被恢复区进行抚育管理,包括补植等措施,还要保护好恢复区域,不受恶劣自然条件的危害和人为因素的破坏。 风险环境 1)选用合格的电气设备、严格按操作规定进行操作、高电压处设置警示牌或围栏、配置灭火器等措施。 2)产生的事故油暂存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具体如下: ①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0m,K≤1×10-7cm/s。危险废物统一收集于危废暂存间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置; ②必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气体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 ③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内预留足够空间,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100mm以上的空间; ④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 ⑤用以存放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容器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 ⑥应设计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五分之一。 3)危废暂存间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具体如下: ①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0m,K≤1×10-7cm/s。危险废物统一收集于危废暂存间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置。 ②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危险废物转运联单、台账等。 环评批复要求 (一)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本着科学选址、合理布局的原则,尽可能保留项目区的天然植被,光伏电站的电池组件阵列禁止使用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以及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区域覆盖度高于30%的灌木林地和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区域覆盖度高于50%的灌木林地。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国草原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办理占用林地、草地相关手续。 (二)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防尘措施,减小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废水经收集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采取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安排施工时间、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等措施,靠近居民点位置的光伏阵列支架施工方式尽量采用人工施工或其他低噪声施工方式,确保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敏感点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2553-2008)1类区标准;禁止夜间施工,确需夜间施工的,须办理相关手续,并公告周边居民。严格按征地范围施工,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结束后尽快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施工期环境监理须纳入工程监理内容一并实施,确保防渗等隐蔽工程建设符合环保要求。 (三)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后进****设备处理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中绿化标准后,全部用于场内及周边绿化,不外排。光伏板人工清洗时不得使用清洁液,清洗废水回用于光伏板区植被浇灌用水。项目不设废水排放口。落实分区防控措施。集油坑、事故油池按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不小于6.0m,渗透系数不大于1×10-7cm/s要求进行防渗;危废暂存间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进行建设。 (四)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选用低噪声主变,加强运行维护管理,确保升压站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周边声敏感目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 (五)落实固体废物的贮存、处理和处置措施。事故废油、检修废油、废旧蓄电池应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其收集、暂存及转运过程中的管理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部令第23号)进行管理,并做好台账记录。报废的电池板由专业回收厂家回收。生活垃圾按有关部门要求处置。 (六)加强电磁环境管理。合理设置主变与四周围墙距离,加强运行维护管理,确保升压站厂界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频率为50Hz时的要求(电场强度限值4kV/m,磁感应强度限值100μT)。 (七)项目建成后,你单位应向相关部门汇报,按《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规定,划定线路保护规划范围,确保在规划范围内不得**住房、厂房等构筑物。 (八)加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使公众科学认识工频电磁场的环境影响。 项目建成后,你公司应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号)相关要求完成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 | 实际建设情况:施工期 生态环境 根据现场踏勘及建设单位介绍,项目环保措施落实情如下: 1、植物与植被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避让:项目施工均在计划用地范围内进行,未超计划用地范围,减少了对植被的影响。(2)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措施: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了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未出现施工人员随意破坏周边植被情况;进行森林防火方面知识宣传工作,并在施工区设置环保宣传牌和防火警示牌,施工过程未发生任何火灾。(3)林地措施:项目生产区、生活区等工程施工过程中均为超出用地范围;电池组件阵列区未使用、临时占用有利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电池组件阵列下方土地未硬化。 2、植被影响减缓措施 道路穿越林地时,选择在森林的边缘穿过,未造成新的隔离带。在山体易滑坡的地方,种植根系发达的树种和防护坡。 3、植被恢复和补偿措施 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开挖的表层土与下层土分开,单独收集并保存表层土,工程完工后回填于植被恢复。植被恢复分阶段分区进行,在单项施工结束后,就对该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和抚育,未等全部工程结束后再统一进行绿化和植被恢复。对于施工临时占用及破坏的自然植被及其生境等,工程结束后通过实施生态恢复措施使其逐步得到恢复。 4、动物影响减缓措施 施工过程采取动物保护措施如下:(1)施工未对用地范围外得到自然植被进行破坏,减少了对野生动物生境的影响。(2)施工作业避开在动物繁殖期进行;减少了施工噪音对动物的干扰。(3)进入场区的车辆降低行驶速度,未出现车辆行驶造成的鸟类伤亡事件。(4)在场区内及主要路口设置警示牌,未出现施工人员、光伏电站管理人员捕食、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 5、生态景观保护措施 项目**升压站的建设与当地建筑风格相似,较好的融入到当地景观环境中,增强与原有景观的相融性。 6、水土流失减缓措施 (1)工程措施:电池阵列区、生产楼、施工生产生活区进行表土清理,施工结束后进行覆土平整。(2)植物措施:在电站周围进行绿化,终止景观树、撒草籽等。(3)临时措施:主体施工过程中,避开了下雨天的刮大风天气施工,减少了开挖填垫后的场地水蚀和风蚀,对生产楼、电池阵列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和弃渣场等部位布设排水、拦挡和遮盖等临时防护措施。(4)管理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序,有效预防施工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道路路面定期洒水,临时堆放的土石料和运输车辆均进行了遮盖;定期对施工生产空地洒水降尘等。 7、工程区边缘生态保护红线、耕地保护目标、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项目施工范围未超红线范围,未在永久基本农田及耕地保护目标区域堆放施工材料、随意丢弃生活垃圾;施工过程未出现破坏周边永久基本农田、耕地保护目标的情况。 8、施工临时占地区生态恢复措施 (1)施工结束后,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绿化恢复措施,在临时占地施工区周围种植绿化植物,提高绿化覆盖率。(2)对临时施工区采取覆盖土层、草皮等覆盖措施。(3)在施工期间,未出现因施工对临时施工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行为,施工结束后全面执行施工与生态环境修复的计划,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4)对施工人员开展宣传教育,未出现施工人员破坏周围生态环境情况。 大气环境 ①制定了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和文明施工方案,根据施工工序编制施工期内扬尘污染防治任务书,实施扬尘防治全过程管理,责任到每个施工工序。 ②开挖过程中,进行洒水作业: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进行洒水防治措施;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也适当洒水。 ③加强路面维护及施工运输车辆的运输管理,运输车辆加蓬盖、装卸场地在装卸前将先冲洗干净,减少车轮、底盘等携带泥土散落路面。 ④各施工段设置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指导和管理施工现场的工程弃土、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堆放,场地恢复和硬化,清除进出施工现场道路上的泥土、弃料以及车辆、轮胎上的泥土;对质轻、易飞扬的施工材料,设简易堆放棚堆放。 ⑤施工过程未焚烧生活垃圾,使用柴油、汽油作为燃料。 水环境 ①建筑施工废水进入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洒水抑尘、工程养护和其它施工环节,不外排。 ②不在雨天进行土方作业。在施工区设置雨水排水沟,汇集后排入施工区外部道路排水沟; ③施工人员清洗废水通过导流沟与施工废水汇集至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④施工过期间排水设施和沉淀设施连续、通畅,未出现堵塞或损坏情况。 ⑤做好机械的日常维护保养,未出现跑、冒、滴、漏现象;雨天对各类机械、粉状物料进行遮盖防雨。 声环境 ①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以及施工时间。不在夜间进行建筑施工作业。 ②施工单位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对产生高噪声的施工设备采取减振、隔声等防护措施。 ③合理布置机械设备,高噪作业设备根据作业半径及现场条件,优先设置于远离场界的部位;移动式高噪设备尽量安排优先完成场界近点作业,避免长期作业。 ④整体设备安放稳固,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施工期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减少运行震动噪声,保证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⑤在光伏矩阵施工场地距离声敏感点较近区域设置隔声屏。 ⑥运输车辆通过村庄路段时减慢车速,禁止鸣笛,不在夜间运输材料。 ⑦文明施工,施工人员早施工过程中无大声喧哗现象。 固废 ①项目产生的土石方全部在场地内回填,项目不设置弃渣场。 ②废光伏板集中收集后,委托光伏电池板生产厂家回收处置。 ③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于垃圾收集桶后运至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点,与周边村庄垃圾一同处置;项目卫生间粪便定期清运用作农家肥。 ④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可回收利用的外售相应收购商,不可回收部分委托****政府部门指定的场所进行处置。 运营期 大气环境 ①隔油池、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均设置为地埋式,产生异味较小。 ②升压站厨房设置抽油烟机,油烟达《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表2中的小型标准排放限值。 水环境 ①项目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且在清洁过程中产生量较小,作为组件下方植物生长用水,不外排。 ②升压站内设置雨污分流系统。 ③项目办公生活区依托原有化粪池预处理设施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拟采样用A2O处理工艺。同时设置1座储水池,用于暂存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的尾水。项目厨房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汇同其他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中绿化标准后,排入储水池内,非雨天回用于场内及周边绿化。 声环境 ①在设备选型上选用低噪声设备。 ②光伏发电区箱式变压器分散合理布置,箱式变压器设置于箱式变压器房内进行隔声;逆变器属于电子器件装置,在其说明书中有详细安装使用环境的要求,应严格按照逆变器说明书进行安装。同时在逆变器与地面之间安装阻尼弹簧减振器,能有效地隔断振动传递防止噪声辐射。 ③加强项目内的绿化,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降噪作用。 ④升压站主变压器采取相应的隔声、减振措施,外围应设置围墙进行隔声。 固体废物 ①废光伏板集中收集后,暂****电器组件设备收储间,后委托光伏电池板生产厂家回收处置。 ②每个箱变下方设2m3箱变集油池,在主变下方设置一座76m3的集油池,并配套建设一座67m3的总事故油池一座,集油池及事故油池底部和四周设置防渗措施(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设计),确保事故油和油污水在存储的过程中不会渗漏。箱变集油池中收集后的事故油应采用油桶等塑料容器盛装废油,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交由**源润****公司处理。主变集油池与总事故油池有排油管道连接,主变漏油时,变压器废油进入集油池,经排油管道进入总事故油池。并及时联系有资质单位采用专用容器收集处理。 同时在项目升压站区设置一间危险废物暂存间,项目检修或事故状态下产生的废变压器油采用油桶收集,报废更换的铅蓄电池统一收集后分区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交由**源润****公司处置。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和危废暂存间的建设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管理办法》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执行。 ③建立危险废物产生记录台账,定期检查自行贮存和处置的危险废物记录及相关证明材料,妥善保存危废转移联单及危废处置协议等相关资料。 ④办公生活区设置若干生活垃圾收集桶收集员工生活垃圾,统一集中收集后与附近村庄垃圾一同处置。 ⑤化粪池污泥定期清掏作为光伏板下农作物肥料。 ⑥一体化污水设施污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泥定期清掏作为光伏板下农作物肥料。 生态环境 ①光伏板下及周围种植农业,光伏组件严格执行最低沿高于地面2.5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4m、行间距大于6.5m的架设要求,不破坏农业生产条件,除桩基用地外,严禁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 ②实施农光互补措施,利用光伏电池板支架下部空间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 ③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禁止人为捕杀;禁止引入外来有害生物。 ④项目运行期,未发现工作人员捕杀野生动物; 风险环境 1)选用合格的电气设备、严格按操作规定进行操作、高电压处设置警示牌或围栏、配置灭火器等措施。 2)产生的事故油暂存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具体如下: ①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0m,K≤1×10-7cm/s。危险废物统一收集于危废暂存间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置; ②必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气体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 ③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内预留足够空间,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100mm以上的空间; ④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 ⑤用以存放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容器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 ⑥应设计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五分之一。 3)危废暂存间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具体如下: ①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0m,K≤1×10-7cm/s。危险废物统一收集于危废暂存间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置。 ②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危险废物转运联单、台账等。 环评批复要求 项目施工期已结束,根据现场踏勘、施工单位介绍,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用地未超项目用地范围。 施工期间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均未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施工未超出原划定范围,施工期未出现夜间施工现场。 运营期间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做光伏板下农作物灌溉;项目运营至今还未出现光伏清洗废水,后期光伏板清洗废水直接回用于光伏板下农田灌溉。不外排。 现目区集油坑、事故油池均严格按照要求采防渗措施;危废间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建设。 根据监测报告,升压站昼间噪声最大值为50.8dB,夜间噪声最大值为42.8dB,升压站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周边声敏感目标昼间最大噪声为50dB,夜间最大噪声为42dB,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 事故废油、检修废油、废旧蓄电池交由**源润****公司处置,收集、暂存及转运过程中的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并做好台账记录。报废的电池板由专业回收厂家回收。生活垃圾按有关部门要求处置。 根据监测结果,项目起点处工频电场为160.6V/m,磁感应强度为1.256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频率为50Hz时的要求(电场强度限值4kV/m,磁感应强度限值100μT) 项目区升压站周边未新增住房、厂房等构筑物 建设单位在项目区周边设置了警示牌 项目建成后,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号)相关要求,正在进行完成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工作。 |
环评提出的措施共53条、环评批复提出的措施共13条,均已落实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九)加强应急处置。严格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编制并不断完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事故应急预案,加强管理,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 | 实际建设情况:项目制定了应急预案 |
无变动情况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1 | 建设一间危废****电器组件设备收储间 | 建设一间危废****电器组件设备收储间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①严格执行《****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通知》(云自然资[2019]196号),光伏复合项目,光伏板下及周围种植农业,光伏组件严格执行最低沿高于地面2.5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4m、行间距大于6.5m的架设要求,不破坏农业生产条件,除桩基用地外,严禁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 ②实施农光互补措施,利用光伏电池板支架下部空间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应选种光照需求量不高,容易成活的当地植物,禁止引入外来有害生物。 ③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禁止人为捕杀;禁止引入外来有害生物。 ④项目运行期,****电站工作人员捕杀野生动物;应注意观察评价区域内陆栖脊椎动物的活动情况,并注意保护评价区域内陆栖脊椎动物,发现异常应向林业部门报告,遇到受伤或死亡动物应将其交予林业部门,并排查原因。 ⑤在植被恢复当年及以后两年,对植被恢复区进行抚育管理,包括补植等措施,还要保护好恢复区域,不受恶劣自然条件的危害和人为因素的破坏。 | ①光伏板下及周围种植农业,光伏组件严格执行最低沿高于地面2.5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4m、行间距大于6.5m的架设要求,不破坏农业生产条件,除桩基用地外,严禁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 ②实施农光互补措施,利用光伏电池板支架下部空间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 ③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禁止人为捕杀;禁止引入外来有害生物。 ④项目运行期,未发现工作人员捕杀野生动物; | |
2 | (一)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本着科学选址、合理布局的原则,尽可能保留项目区的天然植被,光伏电站的电池组件阵列禁止使用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以及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区域覆盖度高于30%的灌木林地和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区域覆盖度高于50%的灌木林地。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国草原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办理占用林地、草地相关手续。 | 项目施工期已结束,根据现场踏勘、施工单位介绍,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用地未超项目用地范围 |
表7 风险设施
1 | 1)选用合格的电气设备、严格按操作规定进行操作、高电压处设置警示牌或围栏、配置灭火器等措施。 2)产生的事故油暂存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具体如下: ①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0m,K≤1×10-7cm/s。危险废物统一收集于危废暂存间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置; ②必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气体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 ③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内预留足够空间,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100mm以上的空间; ④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 ⑤用以存放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容器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 ⑥应设计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五分之一。 3)危废暂存间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具体如下: ①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0m,K≤1×10-7cm/s。危险废物统一收集于危废暂存间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置。 ②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危险废物转运联单、台账等。 | 1)选用合格的电气设备、严格按操作规定进行操作、高电压处设置警示牌或围栏、配置灭火器等措施。 2)产生的事故油暂存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具体如下: ①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0m,K≤1×10-7cm/s。危险废物统一收集于危废暂存间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置; ②必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气体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 ③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内预留足够空间,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100mm以上的空间; ④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 ⑤用以存放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容器的地方,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 ⑥设计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五分之一。 3)危废暂存间严格按照《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具体如下: ①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0m,K≤1×10-7cm/s。危险废物统一收集于危废暂存间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置。 ②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危险废物转运联单、台账等。 | |
2 | (九)加强应急处置。严格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编制并不断完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事故应急预案,加强管理,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 | 项目制定了应急预案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本项****公司GIS室、电控楼、户外构支架、独立避雷针、电缆沟和防火墙等。 本项****公司办公生活区。原升压站生活区设置有综合楼和附属用房,综合楼为框架结构。以生活、办公功能为主。含继保室、中控室、办公、宿舍、餐厅、厨房、会议室等。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公司GIS室、电控楼、户外构支架、独立避雷针、电缆沟和防火墙等。 ****公司办公生活区。原升压站生活区设置有综合楼和附属用房,综合楼为框架结构。以生活、办公功能为主。含继保室、中控室、办公、宿舍、餐厅、厨房、会议室等。 |
/ |
环保搬迁
项目不涉及搬迁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项目不涉及搬迁 |
/ |
区域削减
项目不涉及区域削减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项目不涉及区域削减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对于永久用地、临时用地占地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待工程完工后再回填用于植被恢复。 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植被恢复。植被恢复应分阶段分区进行,在某单项施工结束后,应立即对该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和抚育,不必等全部工程结束后再统一进行绿化和植被恢复。具体区域包括施工临时占用区以及周围植被受到影响的区域。 为确保植被恢复措施的有效性,避免植被恢复过程中引发新的环境问题,在工程开工前,需根据工程区环境特点,制定本项目工程区植被恢复专项设计方案,且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植被恢复方案设计应遵循“恢复功能性强,经济可行”等原则,主要从修复区内植被的生态功能的角度出发,重点考虑区内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环境及护路等生态功能和作用。植被恢复树种应选择本地种,如**松、滇**等,禁止引入外来物种。 工程施工开挖时,应将表层土与下层土分开,单独收集并保存表层土,暂时堆放于施工区,用于今后的植被恢复覆土,以恢复土壤理性;临时表土堆采取苫布覆盖等临时防护措施。对于在坡度大于15°的区域,施工时应及时在坡脚处设置挡护或坡面种植草本植物等防护措施加以防护,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在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应立即覆土恢复植被,采用本地物种进行植被恢复。 在施工区域中,对施工临时占用及破坏的自然植被及其生境等,工程结束后应该尽量通过实施生态恢复措施使其逐步得到恢复。在植被恢复中,应采用科学的植被恢复措施恢复当地植被。应该依照“适地适树”、原生性、特有性、实用性的基本科学原则,种植当地生态系统**有的重要的各种植物种类,乔、灌、草、层间植物搭配,从而恢复当地原有的植被。尤其注意种植当地主要的用材树种和有经济价值的当地特有的原生植物。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开挖的表层土与下层土分开,单独收集并保存表层土,工程完工后回填于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分阶段分区进行,在单项施工结束后,就对该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和抚育,未等全部工程结束后再统一进行绿化和植被恢复。 对于施工临时占用及破坏的自然植被及其生境等,工程结束后通过实施生态恢复措施使其逐步得到恢复。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