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氏(广州)医学技术有限公司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0113MABX5QHR4U | 建设单位法人:王政 |
苏海燕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中国 |
**市**区**镇创启路63号 创启5号楼一层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 | 项目代码:无 |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098-专业实验室、****基地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M7340-M7340-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 |
建设地点: | **省**市**区 **镇创启路63号 创启5号楼一层 |
经度:113.45145 纬度: 22.97886 | ****机关:****生态环境厅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3-05-04 |
粤环穗审〔2023〕48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2850 |
65 | 运营单位名称:**** |
****0113MABX5QHR4U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
****0113MABX5QHR4U | 验收监测单位:**市****公司 |
914********380587M | 竣工时间:2023-07-30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06-11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07-08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www.****.com/page97?article_id=178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1)建设单位位置及四至情况 建设单位位于**市**区**镇创启路63号创启5号楼,该栋大楼地上共六层,地下共一层,均为建设单位的营业场所。 项目位置及四至情况 本项目机房相邻设置于建设单位一层西南侧。本项目东北面约43m处为******公司,东南面约43m处为******公司,西南面约26m****科技园6号楼,西北面约22m处为中轻**四所。 ① DSA手术室1四至情况 本项目DSA手术室1东面紧邻DSA手术室2,南面为通道,隔通道约1.9m为园区绿化带, 西面紧邻CT机房,北面紧邻控制室2,楼上为男更衣室、女更衣室、走廊,楼下为解剖/麻醉区、男更衣室、女更衣室、猪场(四)、通道。 ② DSA手术室2四至情况 本项目DSA手术室2东面紧邻休息室、洗手池,南面为通道,隔通道约1.9m为园区 绿化带,西面为DSA手术室1,北面紧邻控制室1,楼上为男更衣室、女更衣室、走廊,****猪场(四)、猪场(五) 核技术利用**项目位于**市**区**镇创启路 63 号创启 5 号楼一层。项目内容为:在一层**两间 DSA 手术室使用 2台血管造影用 X 射线装置(DSA)(型号:Azrion3M15,最大管电压 125kV,最大管电流 1000mA,属Ⅱ类射线装置)用于开展动物介入手术实验,在一层**一间 CT机房,使用 1 台兽用 X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型号:Incisive CT power,最大管电压 140kV,最大管电流 667mA,属Ⅲ类射线装置)用于动物影像诊断。 | 实际建设情况: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市**区**镇创启路 63 号创启 5 号楼一层,****园区,建设项目周边环境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评价的周边环境相同。 核技术利用**项目位于**市**区**镇创启路 63 号创启 5 号楼一层。项目内容为:在一层**两间 DSA 手术室使用 2台血管造影用 X 射线装置(DSA)(型号:Azrion3M15,最大管电压 125kV,最大管电流 813mA,属Ⅱ类射线装置)用于开展动物介入手术实验,在一层**一间 CT 机房,使用 1 台 X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型号:Incisive CT power,最大管电压140kV,最大管电流 667mA,属Ⅲ类射线装置)用于动物影像诊断。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光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一种新的 X射线成像系统,是常规血管造影术和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DSA成像基本原理是将受检部位没有注入造影剂和注入造影剂后的血管造影X线荧光图像,分别经影像增强器增益后,再用高分辨率的电视摄像管扫描,将图像分割成许多的小方格,做成矩阵化,形成由小方格中的像素所组成的视频图像,经对数增幅和模/数转换为不同数值的数字,形成数字图像并分别存储起来,然后输入电子计算机处理并将两幅图像的数字信息相减,获得的不同数值的差值信号,再经对比度增强和数/模转换成普通的模拟信号,获得去除骨骼、肌肉和其它软组织,只留下单纯血管影像的减影图像,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DSA是利用X射线进行透视、摄影的射线装置,产生X射线的装置主要由X射线管和高压电源组成,X射线管由安装在真空玻璃壳中的阴极和阳极组成,阴极是钨制灯丝,它装在聚焦杯中,当灯丝通电加热时,电子就“蒸发”出来,而聚焦杯使这些电子聚集成束,直接向嵌在金属阳极中的靶体射击。靶体一般采用高原子序数的难熔金属制成。高电压加在X射线管的两极之间,使电子在射到靶体之前被加速达到很高的速度,这些高速电子到达靶面为靶所突然阻挡从而产生X射线。当X射线穿透人体不同组织结构时,人体各组织、器官在密度、厚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对X射线的衰减不同,最终到达探测器的X射线的量即有差异,X射线经探测器变换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实时的图像处理手段,将图像进行数字化显示。医生根据解剖学和病理学知识,分析影像,判断该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DSA工作流程及产污环节 本项目的实验介入手术对象为犬、猪、羊等动物,通过试验动物,对医疗器械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有外单位学习参观人员时,建设单位的实验人员(辐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场,且全程只有建设单位参加过辐射安全上岗培训的实验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进行介入手术实验操作,其他人员佩戴建设单位配发的个人剂量计在控制室观看学习。DSA介入实验的工作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如图9-2所示。工作流程具体描述如下: ①工作人员在负一楼解剖/麻醉区对动物进行术前麻醉、备皮,术前准备完成后将实验动物从电梯运至 DSA 手术室操作台,对动物进行固定摆位操作。由于本项目的试验动物非人,因此无需为“患者”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②实验人员退出机房关闭防护门,进入控制室对准部位进行拍片成像(隔室操作),制作蒙片。 ③待拍片完毕,关闭 DSA 射线装置后,实验人员进入 DSA 手术室,给实验动物注入造影剂。 ④实验人员再次退出机房,关闭防护门,进入操作室对准部位再次拍片成像(隔室操作),得到血管造影图片或者实时图像。注射造影剂前和注射后的图像分别经过图像增强器增益后,再经过处理分析可获得去除骨骼、肌肉和其他软组织后的单纯血管影像。 ⑤实验人员穿戴好铅衣、铅颈套、铅帽等个人防护用品进入 DSA 手术室。根据得到的纯血管影像,使用 DSA 透视功能(间歇透视),实验人员位于铅吊屏或者铅帘后对动物进行介入手术操作(同室操作)。 ⑥手术实验完毕,关闭 DSA 射线装置,将实验动物转运至动物饲养室留观。 DSA产污环节分析 本项目DSA设备为数字化成像,不使用胶片,因此无废弃物产生,主要污染物为设备曝光时产生的X射线和微量臭氧、氮氧化物。结合本项目的工作方式和操作流程,可分析得出本项目的产污环节、污染源、污染途径、受本项目污染源影响的主要人群 | 实际建设情况:当 X 射线穿透动物不同组织结构时,动物各组织、器官在密度、厚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对 X 射线的衰减不同,最终到达探测器的 X 射线的量即有差异,X 射线经探测器变换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实时的图像处理手段,将图像进行数字化显示。医生根据解剖学和病理学知识,分析影像,判断该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X 光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一种新的 X 射线成像系统,是常规血管造影术和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DSA 成像基本原理是将受检部位没有注入造影剂和注入造影剂后的血管造影 X 线荧光图像,分别经影像增强器增益后,再用高分辨率的电视摄像管扫描,将图像分割成许多的小方格,做成矩阵化,形成由小方格中的像素所组成的视频图像,经对数增幅和模/数转换为不同数值的数字,形成数字图像并分别存储起来,然后输入电子计算机处理并将两幅图像的数字信息相减,获得的不同数值的差值信号,再经对比度增强和数/模转换成普通的模拟信号,获得去除骨骼、肌肉和其它软组织,只留下单纯血管影像的减影图像,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CT 设备工作原理:当 X 射线穿透动物不同组织结构时,动物各组织、器官在密度、厚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对 X 射线的衰减不同,最终到达探测器的 X 射线的量即有差异,X射线经探测器变换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实时的图像处理手段,将图像进行数字化显示。医生根据解剖学和病理学知识,分析影像,判断该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操作流程及产污环节 本项目的实验介入手术对象为犬、猪、羊等动物,通过试验动物,对医疗器械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估和开展介入手术相关研究。有外单位学习参观人员时,单位的实验人员(辐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场,且全程只有参加过辐射安全上岗培训的实验人员穿戴防护用品并佩戴个人剂量计进行介入手术实验操作,其他人员佩戴建设单位配发的个人剂量计在控制室观看学习。外单位人员的辐射安全上岗培训由相关用人单位负责,公司需确认外单位人员是否参加辐射安全培训,并签订相应技术服务合同,确保相关人员持证上岗。DSA 介入实验的工作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如图 2-4 所示。工作流程具体描述如下: ①工作人员在负一楼解剖/麻醉区对动物进行术前麻醉、备皮,术前准备完成后将实验动物从电梯运至 DSA 手术室操作台,对动物进行固定摆位操作。由于本项目的试验动物非人,无需为实验动物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②实验人员退出机房关闭防护门,进入控制室对准部位进行拍片成像(隔室操作),制作蒙片。 ③待拍片完毕,关闭 DSA 射线装置后,实验人员进入 DSA 手术室,给实验动物注入造影剂。 ④实验人员再次退出机房,关闭防护门,进入操作室对准部位再次拍片成像(隔室操作),得到血管造影图片或者实时图像。注射造影剂前和注射后的图像分别经过图像增强器增益后,再经过处理分析可获得去除骨骼、肌肉和其他软组织后的单纯血管影像。 ⑤实验人员穿戴好铅衣、铅颈套、铅帽等个人防护用品进入 DSA 手术室。根据得到的纯血管影像,使用 DSA 透视功能(间歇透视),实验人员位于铅吊屏或者铅帘后对动物进行介入手术操作(同室操作)。 ⑥手术实验完毕,关闭 DSA 射线装置,将实验动物转运至动物饲养室留观。 (4)检查结束离开检查室。 整个施治中,DSA 介入手术和 CT 工作流程如图 2-5、2-6 所示,产生辐射影响的阶段是在手术期间和影像检查期间设备曝光阶段,产生的影响为 X 射线和微量的臭氧及氮氧化物。 主要污染源 放射性污染 DSA 曝光时产生 X 射线,在辐射场中可分为三种射线:由 X 射线管窗口射出的用于诊断检查/介入治疗的有用射线;由 X 射线管防护套泄漏出来的漏射线;以及由上述两种射线在诊断床、受检者身体上产生的散射线。X 射线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辐射影响及影响途径如下: (1)正常工况: 在采取隔室操作的情况下,并且在设备安全和防护硬件及措施到位的正常情况下,X射线机房外的工作人员及公众基本上不会受到 X 射线照射。介入手术由于介入放射的特殊性需同室操作,进行手术操作的辐射工作人员病患可能长时间暴露在 X 射线下,将会受到较大外照射影响,特别是长期参与介入手术的辐射工作人员累积接受的射线剂量可能更高,因此需要注意手术室内的辐射防护与管理。 (2)事故工况: (a)在使用 X 射线装置进行放射诊断时,人员误入机房引起误照射; (b)射线装置工作人员在防护门关闭后尚未撤离 X 射线机房,X 射线机等辐射诊断设备运行可能产生误照射; (c)介入室进行介入手术的辐射工作人员未穿戴铅衣、铅围裙、铅帽以及铅颈套等防护用具,未配合使用铅屏风等辅助防护设施,而受到超剂量外照射; (d)机房屏蔽由于使用年限以及天气等因素影响, 所产生的变形和下坠, 导致局部屏蔽不足而产生的辐射泄漏,对周边环境和人员造成的影响。 3.1.2 非放射性污染 造影剂是介入放射学操作中最常使用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血管、体腔的显示。造影剂种类多样,目前用于介入放射学的造影剂多为含碘制剂。本项目使用的 X 射线机均在显示屏上观察诊断结果,并采用数字打印机打印诊断结果,不使用胶片摄影,不会产生含有重金属银的废显影水、定影水,因此不存在污水污染的问题。在工作过程中 X 射线与空气作用可能会产生少量的臭氧和氮氧化物,通过机房内排风装置排出室外。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本项目三间机房拟设置观察窗,观察窗的位置便于观察到机房内实验动物的状态及防护门开闭情况。 本项目三间机房内不堆放与设备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 本项目三间机房均拟设置有新风装置和排风装置,机房设计的排风量为1000m3/h,在工作期间保持开启状态,可保证CT机房内每小时有效换气次数不小于9.8次,DSA手术室1内每小时有效换气次数不小于9.0次,DSA手术室2内每小时有效换气次数不小于7.6次,可保证机房内保持良好通风。 三间机房防护门上拟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机房大门上方拟设置有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语句设置为“射线有害、灯亮勿入”。 三间机房拟设置电动推拉式防护门,拟设置电动闭门装置;拟设置能有效的门灯连锁装置。 三间机房防护门为电动推拉式防护门,设有防夹装置。 本项目的实验对象是动物非人, 手术前由实验人员将实验动物进行麻醉、清理。因此本项目不会出现其他无关人员在机房内候诊,检查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无关人员滞留在机房内的情况。 本项目两间DSA手术室存在同室操作的情况,建设单位拟为DSA手术室的辐射工作人员分别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包括铅橡胶围裙、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铅防护眼镜以及铅橡胶手套等,拟使用的DSA出厂配备了铅玻璃悬挂屏风和床侧防护铅帘等辅助防护设施。CT机房为隔室操作,无需为辐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建设单位仅开展动物介入手术实验,无需为受检者和陪检者配备防护用品。建设单位拟配置的个人防护用品能满足开展放射工作的要求。 本项目拟用的设备是在显示屏上直接显示影像,不会产生含有重金属银的废显影水、废定影水。 本项目的辐射源是X射线发生装置,接通电源时,X射线发生装置产生X射线;断开电源时,X射线消失。本项目射线装置运行过程中无放射性三废产生,但辐射场所可能因X射线对空气的电离产生微量的非放射性的氮氧化物和臭氧。根据《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20)的要求,机房应设置动力排风装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风。建设单位拟在三间机房内设置有动力排风装置和新风装置,在工作期间保持开启状态,机房设计的排风量为1000m3/h,本项目CT机房体积为101.6m3,DSA手术室1体积为110.5m3,DSA手术室2体积为130.3m3,可保证CT机房内每小时有效换气次数不小于9.8次,DSA手术室1内每小时有效换气次数不小于9.0次,DSA手术室2内每小时有效换气次数不小于7.6次,可保证机房内保持良好通风。 | 实际建设情况:辐射工作场所设置有符合标准要求的防护安全装置和警示标志 本项目三间机房北墙上设置观察窗,观察窗的位置便于观察到机房内实验动物的状态及防护门开闭情况。 本项目三间机房内不堆放与设备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 本项目三间机房均设置有新风装置和排风装置,现场核实通风装置能够正常工作,机房内通风效果良好。 本项目三间机房防护门上均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机房大门上方设置有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指示灯处设置警示语句:工作中,射线有害,灯亮勿入。 三间机房均设置电动推拉式防护门,设置有电动闭门装置和能有效的门灯连锁装置。 三间机房防护门为电动推拉式防护门,设有防夹装置。 本项目的实验对象是动物非人,手术前由实验人员将实验动物进行麻醉、清理。因此本项目不会出现其他无关人员在机房内候诊,检查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无关人员滞留在机房内的情况。 本项目仅开展动物实验,已为工作人员配备有防护用品,包括铅橡胶围裙、铅橡胶帽以及铅橡胶颈套、移动铅屏风等,配备齐全,符合要求。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