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08-05 17:05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220千伏**泉都变第二台主变扩建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8月5日-2024年8月12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7058****政府****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传 真:0851-****0802
通讯地址:**市**区**路59****生态环境厅辐射处
**市**区**路270****政府****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
邮 编:550002
序号 | 建设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名称 | 建设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1 | 220千伏**泉都变第二台主变扩建输变电工程 | **省**市**县、**县、**县 | **** | **君邦****公司 | (1)220kV****电站本期扩建一台容量为180MVA的主变,户外布置;220kV配电装置前期采用单母线接线,本期工程完善为双母线接线;新增1组10kV并联电容器,容量为1×4×8016kvar。 (2)500kV****电站扩建1个220kV出线间隔至220kV****电站。 (3)**1回**西变~泉都变220kV线路,长约88km,按单、双回路方式架设。其中双回路线路长约1.5km(**西变侧,与备用线路共塔,本期单边挂线),单回路架空线路长约86.5km。 | (一)施工期 1生态环境 1.1一般区域生态环境影响 1.1.1影响途径 本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项目临时占地、永久占地、施工活动带来的影响。线路塔基等永久占地处的开挖活动和牵张场地等临时占地将破坏地表植被,干扰野生动物的栖息。 1.1.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土地利用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详见《220kV**泉都变第二台主变扩建输变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以下摘录生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主要结论: (1)土地利用影响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0.81hm2,其中永久占地2.25hm2,临时占地8.56hm2。永久占地为架空线路塔基占地,临时占地包括牵张场地、塔基施工区占地、跨越场、施工临时道路等占地等。项目永久占地将改变现有土地的性质和功能,临时占地会暂时改变其使用功能,破坏地表农作物,占用完毕后如不及时恢复,会加剧周边水土流失。 项目在设计阶段提出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设计,尽可能减少了土石方开挖量和工程占地;且项目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均可恢复原有土地利用功能,土地利用类型不会发生改变;塔基永久占地使得评价内林地、灌丛、草地和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变化很小(详见表4-1),对评价区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很小。 塔基永久占地实际仅限于铁塔的4个支撑脚,只清除少量塔基范围内的植被,砍伐量相对较少,故施工永久占地损害植株数量少,且这些植物均为评价区常见种类,因而不会改变沿线林木群落结构,也不会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系统性的破坏,施工结束后除塔基基脚外的部分可恢复其原有植被。项目设计对线路沿线避不开的林区,拟采用高跨方式通过,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对植被的影响。 项目临时占地一般选择占用荒地、灌草地或林分较差的林地,部分区域采用人工或畜力运输,导线采取牵张机或张力放线,尽可能减小临时占地面积及对周边植被扰动,且施工结束后可进行植被恢复,基本不影响其原有的土地用途。因此,临时占地会破坏部分自然植被和林木,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一般在施工结束后即可恢复。 线路铁塔一般是立在山腰、山脊或山顶,两塔之间的树木顶端距离输电导线相对高差大,一般不需砍伐通道,需砍伐的仅是林区塔基及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处的乔灌木,不会造成大幅度的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的减少。 (2)对基本农田的影响 根据用地预审的核查结论,本项目不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均不在永久基本农田中设置牵张场及施工营地等,对永久基本农田无影响。 (3)对植被的影响 ①运输扰动 项目建设过程中,输电线路塔基、架线等所需材料运输将对项目周边的植被产生扰动。项目建设所需的材料运输路线主要利用已有的高速、国道及各省道、县道、乡道、机耕道路,道路两侧主要为人工绿化植被,对运输车辆早已适应,项目的建设对其影响较小;输电线路的建设在植被较为茂盛的道路狭窄区域,采取人工或畜力运输,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扰动。 ②开挖、临时材料堆放等影响 输电线路塔基施工场地平整过程中,将直接清除范围内植被,造成生物量的直接损失。变电站扩建工程及输电线路基础开挖,沙石料运输漏撒等造成扬尘,对环境空气造成暂时性的和局部的影响。此外开挖对土壤层形成扰动,临时材料堆放也将改变土壤紧实度,可能产生水土流失影响,工程采取铺垫、拦挡、苫盖等措施后,水土流失影响较小。 ③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影响 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将产生一定的生活污水以及施工生产废水,将会对施工区周围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变电站扩建工程施工均采用商品混凝土,输电线路基础施工优先采用商品混凝土,几乎无废水产生;变电站扩建工程及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租住线路施工区域附近的民房,产生的生活污水纳入当地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不外排。因此,本项目废水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同时,项目在施工期也将产生一定的固体废弃物,变电站扩建工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可依托租住民房和站内已有的垃圾桶处理,输电线路工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若得不到妥善处置,则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最终影响周围植物的生长发育。但这种影响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可以得到减缓,施工过程中在采取固体废物收集处理等措施后,项目输电线路施工对沿线植被产生影响较小。 ④施工人员影响 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随意活动、乱砍滥伐、乱堆乱放等行为的发生会对区域内植被造成直接的损害,需加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严格监管施工人员行为,可降低甚至避免这种影响的发生。 ⑤外来入侵植物的影响 项目输电线路施工期全线人流、车流量较大,人员出入及材料的运输等传播途径可能带来一些外来物种,外来物种在一定范围内若形成优势群落,将对当地物种产生一定的排斥,使区域内植被类型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过采取严格检查进入施工区车辆和材料、及时销毁外来种等措施,可有效控制这种影响的发生。 ⑥对植物多样性影响 本项目对植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塔基周围的扰动以及项目杆塔基础开挖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其中对占用的林地,建设单位施工前应按照林业部门的要求办理相关林地恢复补偿手续,施工期间将对塔基周围植被进行砍伐,会造成植物个体数量减少和生物量损失。但这些乔木物种为多为人工栽培种,数量大,不会直接导致植物物种灭绝和种群数量的建减少,工程施工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⑦对重要植物及古树名木的影响 重要植物:通过对向林业部门了解和现场调查,本项目评价区内分布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列为极危CR和易危UV的物种4种(国家I级:银杏CR、南方红豆杉UV;国家II级:楠木UV、闽楠UV);分布有**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乌柿),未发现极小种群物种,未发现区域特有种分布。以上重要保护植物均属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根据到林业部门查询及现场调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分布有大量古树名木(共357棵),本项目边导线最近古树为楠木,最近距离为65m(详见附图16)。 本项目对树名木的潜在影响主要在于输电线路施工产生的废污水、固体废物等有可能造成局部土壤理化性质恶化,不利于植物生长;施工过程可能发生重点保护植物的人为挖掘、人为损坏(刻划、攀折等)等行为。 根据林学专家研究,古树60%以上的根系分布在树冠冠幅范围内,只要树冠冠幅内的根系不受大的伤害,对古树的影响就不大。因此,为了避免项目的建设对周边重要植物及古树名木产生影响,在项目后续阶段设计中,应进一步优化线路路径,塔基及线路路径走向应避让并尽量远离沿线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同时,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间应加强对施工人员发现、识别重点保护植物的宣传教育工作及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野生植物保护知识的宣传,项目施工区域若发现重要植物分布,应立即停止施工活动,采取避让、迁址保护等措施,并执行《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 1113-2020)中“在保护植物周围设置栅栏或植物保护警示牌。不能避让需异地保护的,应选择适宜的生境进行植株移栽,并确保移栽成活率”等相关保护要求;采取移栽等保护措施前需取得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的许可,以避免对珍稀、保护野生植物及古树名木造成破坏。 (4)对动物的影响 ①项目对兽类动物的影响 项目施工期对兽类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作业及施工人员活动对兽类栖息地生境的干扰和破坏,主要表现在永久性和临时性施工占地等区域。 2)施工机械噪声对兽类的栖息地声环境的破坏和机械噪声对兽类的驱赶。 3)施工人员可能对兽类进行的猎杀。 上述前两项对兽类的主要影响,其结果都将使得大部分兽类迁移它处,远离项目施工区范围;小部分小型兽类由于栖息地的丧失而可能从项目区消失;但第三项影响必须避免,因此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严禁规范施工人员的活动,禁止猎杀项目区域的兽类。 项目施工期间,施工区附近兽类可能通过迁移来避免工程施工造成的影响。根据本次评价现场调查,项目周边兽类的适宜生境丰富,兽类受项目施工影响后可自主寻找到替代生境。施工作业结束后,迁移出项目区的动物中的一部分会返回原来的栖息地,大部分会在项目区周围的临近区域重新分布,因此只要规范好施工人员个人行为,项目施工期对兽类影响不大。 ②项目对鸟类动物的影响 项目施工期对鸟类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作业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对鸟类栖息地生境的干扰和破坏,如塔基开挖、线路架设、项目永久性占地和施工临时占地等均有可能破坏项目周边鸟类的生境和干扰灌丛栖息鸟类的小生境。 2)施工机械噪声对鸟类栖息地声环境的破坏和机械噪声对鸟类的驱赶。 3)施工中砍伐树木对鸟类巢穴的破坏。 4)施工人员对鸟类的捕捉。 本项目在施工建设时不可避免的会对项目周边鸟类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由于鸟类活动能力强,且根据本次评价现场调查,项目影响区及以外区域类似生境丰富,鸟类受到施工干扰后可自由迁移至适宜生境生存。项目施工的影响是暂时性、分散性的,待施工结束后,影响亦将逐渐消除。因此只要规范好施工人员个人行为,项目施工对鸟类总的影响不大。 ③项目对爬行类动物的影响 本项目永久、临时性占地将直接导致工程影响区域爬行动物的生境丧失,项目施工时产生的噪声、机械振动会驱使施工区域边缘的两栖动物离开受影响区域,施工所产生的废弃物对其生活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输变电项目建设基本属于点线型,仅在塔基附近造成范围的片状改变,因此项目的建设不会显著改变爬行类在该区域的大生境条件。蜥蜴类和蛇类等爬行动物,主要栖息在阴暗潮湿的林间灌丛、农田等处,以昆虫、蛙类、鼠为食,项目周边适宜生境丰富,且爬行动物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在施工噪声、振动、人为活动等因素刺激下,能迅速作出规避反应,因此项目建设对爬行动物影响较小,施工活动结束后,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项目建设对爬行类动物的影响将逐步消失。 ④项目对两栖类动物的影响 本项目永久、临时性占地将直接导致工程影响区域两栖动物的生境丧失,项目施工时产生噪声、机械振动会驱使施工区域边缘的两栖动物离开受影响区域。 项目区域两栖动物主要集中或靠近水田、河流、池塘的灌丛、次生林、人工林中,繁殖阶段必须要回到水中,其运动能力不强,它们的栖息环境内必须有水这一环境因素的存在。本项目主要占地类型为林地和旱地,拟建线路采取一档跨越方式通过水域,施工范围不涉及水域和两岸岸线范围,且工程量小,工程施工段,对整个评价区域内的有水环境存在的地区影响程度极小,影响时间短,随施工结束而影响消除,不会影响跨越水体的水域功能。因此,工程建设对两栖类动物的影响较小。 ⑤项目对重要生境的影响 项目一档跨越重要生境,涉及鸟类的繁殖地及越冬地,施工作业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对鸟类繁殖地及越冬地生境的干扰和破坏,如塔基开挖、线路架设、项目永久性占地和施工临时占地等均有可能破坏项目周边鸟类的繁殖地、越冬地和干扰。 本项目在施工建设时不可避免的会对项目周边鸟类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由于鸟类活动能力强,且根据本次评价现场调查及资料分析,本项目一档跨越重要生境,跨越长度约0.49km,跨越距离段,项目施工活动均位于重要生境区域边缘,不涉及重要生境核心区域。且项目施工避让候鸟夜间迁徙高峰时段、禁止夜间施工,避免灯光干扰等措施,消除或减少对重要生境内鸟类的不利影响。在候鸟迁徙期间,严格限制夜间篝火、高强度照明、喷洒农药等妨碍候鸟迁飞和栖息的活动。当鸟类受到施工干扰后可自由迁移至适宜生境生存。项目施工的影响是暂时性、分散性的,待施工结束后,影响亦将逐渐消除。 本项目部分线路临近重要****自然保护区,繁殖地),最近距离约0.11km,项目未进入该繁殖地区域,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禁止随****自然保护区,施工活动禁止进入该保护区范围,对保护区内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基本无影响。因此只要规范好施工人员个人行为,项目施工对重要生境内鸟类总的影响不大。 1.2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涉及的生态保护红线类型为乌江中下游水土保持及**山水源涵养,主要生态功能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 (1)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 项目评价范围内涉及的该类型生态保护红线均分布在乌江以**域,红线范围及周边的植被较密集。本项目对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期塔基基础开挖产生的弃土、基础浇筑时的施工废水、施工期建筑废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机械油污,以及施工扰动地表受暴雨冲刷产生的高浊度含泥水等,可能会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的水环境产生影响。 (2)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项目评价范围内涉及的该类型生态保护红线均分布在乌江以**域,红线范围及周边的植被较密集。本项目对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主要有施工期塔基开挖的土石方、施工产生的废水、施工临时占地引起的植被破坏与水体污染;塔基永久占地、施工人抬便道等临时占地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塔基开挖等施工活动导致的土壤扰动和附着植被的破坏以及由此导致的水土流失等影响生态红线区的水源涵养功能。 本项目输电线路属于线性工程,仅塔基占地为永久占地,且呈点位间隔式,占地面积小,项目输电线路的建设不需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设牵张场、材料站、施工营地、取弃土场等,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域和人抬道路在施工结束后将立即进行植被恢复,施工过程中采取拦挡等水土保持措施,对项目周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植被的破坏面积很小。 项目占地区域主要为乔木林地,占地区域内植物均为当地常见物种,项目输电线路在生态保护红线内杆塔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为能保持原状土地貌的基础类型,为占地面积和土石方开挖量较小的基础施工方式;塔基基础开挖产生的的土石方临时堆放采取拦挡和苫盖措施,塔基周围其他区域采取铺垫措施减少植被破坏,施工结束后,将及时采取植被恢复等措施。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的建设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影响将进一步降低,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功能的影响很小。 1.3项目对****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影响分析 (1)对野生植物的影响 项目输电线路施工期人员出入湿地公园及材料的运输等传播途径可能会带来一些外来物种,外来物种在一定范围内可能形成优势群落,这可能对土著物种产生一定的排斥,对本地植被类型造成一定影响。但项目影响区内的植物在**甚至在整个**省都有分布,不存在地区特有物种,施工人员和车辆可能传播的物种亦是当地普生种,基本不会造成生物入侵。 (2)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3)对湿地水域的影响 施工期对湿地水域的影响主要是由水质污染等引起。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等产生的生活污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渗透进入水域,通过地表径流造成区域水质的污染,进而影**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还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过程可能会增加水域水体悬浮物,影**生生物。这些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变化引起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可能会降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另外,施工导致的水土流失也会对水体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些因素的变化范围和幅度是有限的,涉及区域和面积较小,因此引起的影响也是十分有限的。 (4)对景观的影响 ①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 本项目对湿地公园所在区域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的影响是由项目占地引起的,本项目220kV线路一档跨越保护保育区,跨越湿地公园长度约0.49km,不在湿地公园范围内立塔。项目建设后,区域内各种拼块类型面积不会发生变化,区域内自然体系生产能力和稳定状况不会发生改变,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湿地公园所在区域生态完整性基本无影响。 ②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输电项目的景观影响有破坏植被的直接影响,也有铁塔和输电线形成的不良景观,还有因横亘于重要的和敏感的景观保护目标前而形成的阻隔、干扰等不良影响。施工期的景观影响主要来源于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行为,不仅会在施工期对湿地公园生态景观造成影响,并可能在施工完毕后继续产生影响。输电线路穿越或者距离自然景观较近时,会对景观造成视觉上的冲击,使其景观特征发生改变,对生态景观的自然性带来不利影响。 输电建设项目建成后,铁塔将形成新的景观斑块,增加生态景观斑块的数量,提高了沿线生态景观的多样性程度,也加大了整体生态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对原始景观斑块造成“疮疤”的感觉,对整体生态景观形成不和谐的视觉效果,造成较为明显的不利影响;铁塔和输电导线会切割原来连续的生态景观,使景观的空间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在原有和谐背景上勾划出一条明显的人工印迹,与周围的天然生态景观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造成不良的视觉冲击。 本项目输电线路跨越湿地公园处为山地地带,路径选择已避开了沿线的自然景观,人为干扰因素已较大,修建塔基和架设输电线路带来的视觉突兀感较小。 1.4项目对****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的影响分析 (1)对野生植物的影响 本项目输电线路采取一档跨越地质公园,不在地质公园范围内立塔,通过采用无人机、张力放线等方式,人力、畜力运输、严格控制施工范围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小施工过程对周边植被的干扰和破坏。 项目输电线路跨越地质公园段两端的杆塔施工期人员出入及材料的运输等传播途径可能会带来一些外来物种,外来物种在一定范围内可能形成优势群落,这可能对土著物种产生一定的排斥,对本地植被类型造成一定影响。但项目影响区内的植物在**甚至在整个**省都有分布,不存在地区特有物种,施工人员和车辆可能传播的物种亦是当地普生种,基本不会造成生物入侵。 (2)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施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活动的影响,施工活动干扰会使其远离施工区域。由于地质公园内还分布有大量相似生境,施工期间,野生动物可迁移至相似生境生活。随着施工结束后植被恢复措施的落实,生境的重建,部分野生动物会回迁回原生境生活,项目施工的影响还会逐渐消失。 (3)对公园地质遗迹**的影响 项目工程量较小,施工场位于乡村道路旁侧,周边区域有居民住宅,施工人员可就近租赁民房,不设置生活营地。不涉及在地质公园范围内设置牵张场、材料场、塔基施工区等临时占地及永久占地;在****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内不设置土料取料场,不会对公园地形地貌的破坏。对景区内地质遗迹**基本无影响。 目前现有道路基本满足施工运输需求,不涉及在地质公园范围内修建施工便道、人台道路等,对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无影响。架线采用无人机牵拉,过程中穿越地质公园的自然生态区,对区内植被会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较小。 (4)对景观的影响 ①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 本项目对地质公园所在区域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的影响是由项目占地引起的,本项目220kV线路一档跨越自然生态区,跨越地质公园长度约0.46km,不在地质公园范围内立塔。项目建设后,地质公园范围内各种拼块类型面积不会发生变化,自然体系生产能力和稳定状况不会发生改变,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地质公园所在区域生态完整性基本无影响。 ②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线路跨越****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的自然生态区,跨越长度约0.46km。地质公园附近线路周边已有较多乡村道路,人为景观已经存在,且地质公园的主要景观与**线路之间均有山脊遮挡,游客视觉空间上有山体和林木的相隔阻挡,景点视线内不可见本项目线路与杆塔,因此本项目在此区域进行工程建设不会对地质公园景观带来较大冲击。 1.5项目对**五峰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影响分析 220kV****电站西北侧占用**五峰山省级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区和旅游观光区约8100m2,本项目扩建工程均在前期已建围墙内,本期不新征占地;本项目输电线路自已建的220kV****电站出线后,采取一档跨越森林公园,不在森林公园范围内立塔,森林公园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风景**。项目建设不会破坏森林公园内植被和影响植被生长,不对其森林风景**造成破坏和影响,本项目对森林公园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活动惊扰动物活动,管理不当导致的施工人员进入森林公园造成破坏。 森林公园周边塔基永久占地和施工临时占地等区域施工作业及施工人员活动对会干扰和破坏动物栖息地生境,施工机械噪声会影响动物栖息地声环境和驱赶动物。本项目建设区域在森林公园范围外,施工噪声随距离衰减,而且经过山体和树林阻隔后,对森林公园内动物的惊扰很小,但施工区域周边的动物,可能迁移至森林公园生活,造成公园内的动物间生存竞争,但这种影响具有暂时性、分散性的特点,待施工结束后,影响将逐渐消除;因此只要规范好施工人员个人行为,项目施工对森林公园基本没有影响。 1.6项目对****乌江白鹭洲风景名胜区和****群风景名胜区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涉及到****乌江白鹭洲风景名胜区和****群风景名胜区,本项目输电线路已对这两处风景名胜区进行了避让,不涉及占用风景名胜区范围。本项目线路临近风景名胜区时,不在保护区范围内开展施工作业、不设置临时场地、施工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保护区动,则工程建设基本不对风景名胜区造成影响。 1.7项目对贵****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涉及到贵****自然保护区,本****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避让,****自然保护区范围。****自然保护区时,不在保护区范围内开展施工作业、不设置临时场地、施工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无影响。 1.8项目对重要生境的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22),重要生境包括:重要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迁徙鸟类的重要繁殖地、停歇地、越冬地以及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等。 根据《**省候鸟迁徙通道重点保护区域名单(第一批)》,本项目涉及一档跨越候鸟迁徙通道重要区域(越冬地、繁殖地),跨越距离约0.49km,不在候鸟迁徙通道重要区域范围内立塔,不占用生境,距离生境核心区域距离较远。且施工时采取避让候鸟夜间迁徙到该生境的高峰时段、避免灯光干扰等措施,消除或减少对候鸟的不利影响。在候鸟迁徙及繁殖期间,严格限制夜间篝火、高强度照明、喷洒农药等妨碍候鸟迁飞和栖息的活动;本项目跨越重要生境段位于重要生境区域边缘,对重要生境影响较小,对候鸟影响较小。 施工期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禁止施工人员随意进入重要生境范围,项目跨越重要生境采用无害化方式跨越,禁止对重要生境内林木进行砍伐,减少对重要生境生态系统的扰动。因此,本项目一档跨越重要生境区域,对重要生境的影响较小。 2.声环境影响 2.1声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电站本期扩建施工场地最近的声****电站东南侧的**营村皂角坪组席先生家,****电站本期扩建施工场地约7m,在有围墙阻挡条件下,昼间和夜间噪声均不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 该项目施工时间较短,为进一步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建筑施工噪声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做好以下几点: ①禁止使用冲击式打桩机,所有打桩工序均采用沉管灌注桩; ②变电站扩建的高噪声施工设备不同时施工; ③主变等基础开挖采取机械与人工结合的开挖方式; ④施工单位要加强操作人员的环境意识,对一些零星的手工作业。如拆装模板、装卸建材,尽可能做到轻拿轻放,并辅以一定的减缓措施,如铺设草包等; ⑤施工期间对于噪声值较高的设备需放置于远离居民的地方,对于固定设备需设操作棚或临时声屏障; ⑥禁止在夜间施工,因工艺因素或其它特殊原因确需夜间施工的应提前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申请夜间施工许可,并依法接受监督。 500kV****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施工内容相对简单,本期仅在**西变一期工程的上安装电气设备,工程使用的机械设备少,且均在拟建**西变围墙内施工,围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衰减降低噪声,加之工程施工量小,施工时间短,且主要集中在昼间施工,施工噪声具有短暂性,在施工结束后,施工噪声影响即消失。 本项目沿线交通条件一般,材料运输采用汽车和人力运输相结合的运输方案。根据输电线路塔基施工特点,各施工点施工量小,施工时间短,单塔累计施工时间一般在2个月以内,在靠近施工点时,一般靠人抬马驮方式运输施工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设备选型时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噪声施工设备,避免施工作业对居民日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 线路架设采取无人机展放线、张力机和牵引机紧线施工方式,牵张场与布设尽量远离居民区,张力机和牵引机仅白天施工,夜间不具备施工条件,因此,本项目施工期噪声对周边声环境敏感目标处影响较小。 2.2声环境保护措施 为尽量降低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环评根据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采取下列施工期噪声防护措施: ①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并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 ②施工单位应优先选用低噪声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如以液压机械代替燃油机械,振捣器采用高频振捣器等,同时应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从源强上控制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③制定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高噪声施工时间仅安排在昼间。 ④依法限制夜间施工,如因工程或施工工艺需要连续操作,需在夜间施工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时,应按《中华人民**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政府或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并公告附近居民;同时禁止高噪声设备作业。 ⑤闲置不用的设备应立即关闭,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应减速,并减少鸣笛;在夜晚进出工地的车辆,安排专人负责指挥,严禁车辆鸣号。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对周边区域声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且因项目施工期较短,施工结束后影响也将消失。 3施工扬尘 3.1施工扬尘污染源 施工****电站扩建工程及输电线路塔基在施工中的土石方挖掘、建筑装修材料的运输装卸、施工现场内车辆行驶时道路扬尘等。 3.2施工扬尘影响分析 220kV****电站主变扩建施工****电站围墙范围内的施工区域,对变电站外基本无影响;线路工程材料进场、杆塔基础开挖、土石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对线路周围及途经道路局部空气质量造成影响,但由于线路施工时间较短,塔基施工点较为分散且土石方开挖量小,离居民区较远,通过拦挡、苫盖、洒水等施工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小线路施工产生的扬尘影响,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不大。 500kV****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土石方工程与**西变一期工程同时施工,本期间隔扩建工程只需在站内工程间隔预留位置安装相应的电气设备即可,施工阶段几乎无扬尘产生。 4固体废物 4.1固体废物污染源 施工期****电站扩建工程基础开挖和线路塔基施工产生的弃土弃渣、施工废物料,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4.2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根据工程分析,220kV****电站、500kV****电站扩建施工高峰期人数约10~20人/日,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每人0.5kg/d计,则生活垃圾量约为(5~10)kg/d。施工人员租住当地民房,产生的生活垃圾依托租住民房和站内已有的生活垃圾处置系统处理,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输电线路施工属移动式施工,施工人员较少,一般租用当地民房,停留时间较短,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可经租住地点垃圾收集****政府指定地点,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2)弃土弃渣 220kV****电站主变扩建工程产生的少量****政府部分指定的位置综合利用,并采取妥善的处理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扬尘。 500kV****电站间隔扩建土建工程与**西变一期工程同时进行施工,本期间隔扩建仅安装设备,无土建施工,无弃土弃渣。 线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塔基施工过程中产生弃土、弃渣、少量的施工废物料;不采取措施将引起水土流失和有碍景观。 (3)施工废物料、建筑垃圾 变电站扩建工程的施工期废物料主要有施工建筑垃圾及废旧装修材料等,**线路施工废物料主要为施工余下的砂石料、混凝土,均可经分类收集后清运至有关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理。如不采取妥善处理措施,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景观。 5地表水环境 5.1地表水环境污染源 施工废污水包括施工生产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1)施工生产废水 施工废水包括场地平整、机械设备冲洗、混凝土搅拌系统冲洗废水和雨水冲刷施工场地形成的废水等。 (2)生活污水 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产生量与施工人数有关,包括粪便污水、洗涤废水等,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等。 ****电站扩建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约10~20人/日,根据《用水定额》(**省地方标准,DB52/T725-2019),每人每天生活用水量按80L计算,则生活用水量为(0.8~1.6)m3/d,排水系数以0.85计,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68~1.36)m3/d。变电站扩建施工人员租住周边居民房屋,产生的生活污水纳入租住民房的当地污水处理系统处理,不外排,变电站内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可利用站内已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线路施工高峰期人数约50人/日,本项目线路沿线主要为农村,每人每天生活用水量按80L计算,则生活用水量为4m3/d,排水系数以0.85计,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4m3/d。线路施工人员可租赁周边民房,产生的生活污水纳入租住民房的当地污水处理系统,且废水随着施工的结束而结束,对周边水体影响较小且较为短暂。 5.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废水量与施工设备的数量、混凝土工程量等有直接关系,施工废水中SS污染物含量较高,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必然会造成周边水体受到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 ****电站扩建工程的工程量均不大,扩建施工基础浇筑所需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基本不产生施工废水。****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无基础施工,不产生施工废水。项目杆塔基础浇筑所优先采用商品混凝土,部分商砼搅拌车难以到达位置采用现场人工拌和混凝土,基本不产生施工废水;雨水冲刷施工裸露地面、临时堆土、施工固废等,产生含泥浆雨水,进入水体将提升其悬浮物浓度;塔基施工一般采用初级沉淀,在施工场地适当位置设置简易沉砂池对生产废水进行澄清处理,经沉淀后废水部分可回用于拌合等施工工艺,部分可用于洒水抑制扬尘。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废水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 同时,针对项目输电线路跨越水体附近的施工,通过采取施工期间禁止施工废污水和固体废物排入水体,加强施工管理,严禁在水域内清洗机具、捕鱼、渣土下河等破坏水**的行为,不在水边设置取弃土场、施工营地、牵张场等设施,采取一档跨越,不在水中立塔等措施,项目建设不会影响输电线路沿线跨越水体的的水体功能和水质。 6.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影响分析 (1)线路穿越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本项目**输电线路穿越铜****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路径长约1.93km,与二级保护区最近距离约0.81km,与一级保护区最近距离约4.68km,与取水口的最近距离约5.19km。 项目输电线路穿越水源保护区段杆塔均位于山脊高处,水源保护区内塔基均采用人工开挖基础。本项目线路施工期不在水源区保护内设置牵张场、堆料场、弃渣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场地,线路架线时采用无人机放线,避免架线时对水源保护区内造成影响。因此,项目施工期对穿越的水源保护区的影响主要为项目塔基施工废水、未及时处理的固体废物等对保护区造成的影响。 水源保护区内的塔基均采用人工开挖基础,施工机械简单,可分解后采用人力畜力运输,减少了植被破坏;项目杆塔基础施工时拟采用商品混凝土或人工搅拌混凝土对基础进行浇筑,通过采取施工前科学计算施工用水量、现场设置储水罐等措施,基本不产生生产废水。项目塔基距离一级保护区较远,在采取上述环境保护措施后,施工废水不会对水源保护区水质产生污染影响。 水源保护区内施工固体废物如生活垃圾以及临时堆土等,若不及时处理,可能随着雨水冲刷淋容进入保护区水域范围从而污染水体。因此,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应进行收集,并及时清运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外进行处置,禁止向保护区内的水体丢弃固废;塔基应避免雨天开挖,并在施工区周围采取装土麻袋临时拦挡的措施;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在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回填,并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在采取上述环境保护措施后,项目施工固废不会对水源保护区水质产生污染影响。 (2)线路跨越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本项目**输电线****电站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路径长约0.54km,与一级保护区最近距离约1.72km,与取水口最近距离约3.95km,未占用保护区范围。 本项目输电线路不涉及占用水域,****电站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无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因此不会对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和水体水质造成影响。 项目**线路塔基施工活动可能会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部分水体水质产生影响,但因项目**塔基均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外,塔基距保护区水面尚有一定距离,且单个占地面积较小,施工开挖面较小,在采取塔基及临时占地尽量远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跨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段采用高塔架设和无人机放线等施工架线工艺、临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杆塔基础施工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严格划定施工范围等措施,项目的建设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影响很小。 (3)线路临近走线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本项目**输电线路路径临近**县花桥镇北坪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其西南侧走线,线路与一级保护区最近距离约36m,与取水口最近距离约60m,未占用保护区范围;本项目**输电线路路径临近**县龙塘镇岔溪沟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其西南侧走线,线路与一级保护区最近距离约18m,与取水口最近距离约165m,未占用保护区范围。 经现场调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主要为耕地和林区,其中耕地农业生产产生的污水渗透,对地表水水质有一点影响。 本项目**220kV线路建设施工区域地表径流自然汇水流向水源保护区区域,线路施工所需混凝土采用外购商品混凝土,施工废水主要为雨水冲刷现场形成的高浊度雨水,主要影响地表水体,不会对地下水水质构成影响。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如果排入外环境,难免入渗地下,对地下水水质有一定影响。 严格控制施工场地范围,严禁在保护区汇水区域内设置堆料场、牵张场等施工场地;线路施工人员租住附近村镇房屋,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纳入当地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妥善处理,禁止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汇水区域;线路塔基开挖土方回填后,应及时进行平整处理,并进行植被恢复;施工前开展环境保护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环境保护意识和素质,严禁施工人员污染和破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并制定相关管理和考核措施。在采取上述适当的保护措施后对**县花桥镇北坪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县龙塘镇岔溪沟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水环境几乎无影响。 7.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1)在后续设计及施工阶段,进一步优化线路路径,对沿线居民点进行合理避让; (2)架空线路需严格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设计高度进行设计; (3)项目经过非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高度不得低于6.5m,线路经过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高度不得低于10.5m,距离地面高度1.5m高度处预测值方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标准要求; (4)本项目输电线路在穿越**村垭口组时,下相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12.0m,**村垭口组民房距离1F平台1.5m高处电磁环境预测值方能满足4000V/m和100μT的限值要求。 (5)架空线路与环境保护目标的水平距离及该处实际线高可能会随着后续设计深入而有所变化,后续设计、施工中应通过控制线高或与环境保护目标的水平距离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电磁环境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要求; (6)架空线路穿越非居民区时,在工频电场强度大于4000V/m且小于10kV/m的耕地、园地等公众容易到达的场所区域内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 (二)营运期 1.生态环境影响 1.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对兽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的影响分析 输电线路为杆塔点状间隔式分布的高空架线工程,运营期对哺乳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迁徙不构成阻隔作用,不产生大气污染物,产生的电晕噪声很小,对环境噪声的影响很小,不会影响哺乳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繁殖、哺育和捕食等活动,不对区域地面活动型动物种群数量和分布产生影响。 (2)对鸟类的影响分析 1)鸟撞影响分析 本项目输电线路的杆塔较为高大,可能会对线路附近鸟类的迁徙和飞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根据《输电线路鸟害研究及驱鸟装置的研制》(范作杰,2006),输电线路上活动的鸟类常见的有鹳形目、隼形目、鹤形目、鸻形目、鸽形目、雨燕目及雀形目的鸟类。其中容易引起输电线路事故的为鹳形目鹭科、鹳科,隼形目鹰科、隼科,鹤形目鹤科,鸽形目鸠鸽科及雀形目鸦科鸟类。输电线路对鸟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鸟类在飞行中撞到输电线路和杆塔受伤以及触电事故。鸟类一般具有很好的视力,它们很容易发现并躲避障碍物,在飞行途中遇到障碍物都会在大约100m~200m的距离下避开。因此,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鸟类误撞输电线路的几率很小。 根据《**省候鸟迁徙通道重点保护区域名单(第一批)》,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涉及一档跨越候鸟迁徙通道重要区域(越冬地、繁殖地),本项目输电线路在迁徙通道重要区域边缘一档跨越,跨越距离约0.49km,距离核心区域较远,对迁徙过来繁殖及过冬的候鸟影响较小。因此,线路对鸟类迁徙通道基本无影响。 根据鸟类迁徙习惯,普通鸟类飞翔高度在400m以下,鹤类在300m~500m,鹳、雁类等最高飞行高度可达900m以上。输电线路工程杆塔及导线的高度一般在100m以下,远低于鸟类迁徙飞行高度,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输电线路杆塔对鸟类的迁徙影响不大。此外湖泊、河流、沼泽等湿地生境是大型游、涉禽重要的越冬、繁殖或迁徙必经生境,此类鸟类在飞行过程中相对其他小型鸟类较笨拙,若在夜间或大雾等能见度低的情况下飞行,可能无法及时避开输电杆塔或导线,故在湖泊、河流等湿地生境树立杆塔及架设导线对此类鸟类的影响相对较大。本项目拟跨越的水体主要有乌江、**河、凯峡河、思林电站、****水库等河流湖库,输电线路均为一档跨越,**杆塔均不涉水,跨越处塔杆距离水域均有一定距离,因此,拟建工程对鸟类迁徙影响有限。 2)对留鸟的影响 评价区留鸟(长期栖居在生殖地域,不作周期性迁徙的鸟)种类较多,运行期工作人员线路检修会增加人为干扰。本项目运行期检修频率不高,且区段检修时间短、检修人员较少,对野生动物人为干扰很小。此外,本项目经过林地较集中,线路沿线林地集中区留鸟可能在输电线下方树木上筑巢,线路运行期线路下方乔木修剪可能会破坏鸟类巢穴。 (3)对重要动物的影响 根据野外调查、走访问询及查阅文献,评价区域内存在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白冠长尾雉),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红隼、游隼、红腹锦鸡、画眉),均为鸟类,分布有《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中极危(CR)、易危(VU)、濒危(EN)物种7种(白冠长尾雉VU、棘腹蛙VU、玉斑锦蛇VU、灰鼠蛇VU、黑眉锦蛇EN、王锦蛇EN、滑鼠蛇EN),无**特有种,无**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项目输电线路工程由于其塔基为点状分布,两塔之间距离根据地形一般在300m~800m,杆塔之间的区域为架空线路,不会对地面活动的兽类、两栖类和爬行类重点动物的生境和活动产生真正的阻隔。 输电线路的杆塔较为高大可能会对线路附近的重点保护鸟类的迁徙和飞行造成一定的影响,鸟类一般具有很好的视力,它们很容易发现并躲避障碍物,在飞行途中遇到障碍物都会在大约100m~200m的距离下避开,本项目采用四分裂导线,导线直径较粗,容易被观察到。因此,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鸟类误撞输电线路的几率很小。草鸮、短耳鸮等夜行型动物的夜间飞行高度较低,一般在林区内部,较少高于林木高度的,本项目输电线路的架设一般高于林木,因此基本不会对夜行型保护鸟类的活动造成影响。 输电线路运行期人为活动很少,仅为保障线路安全运行配置有巡线工人,且巡线工人数量少;巡线工作大部分采用无人机进行,且巡线工作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不会因为人类活动频繁而影响陆生动物的栖息和繁衍。 (4)对植物树冠修剪的影响分析 项目运行期间,根据相关规定,需对导线下方与树木垂直距离小于4.5m树木的树冠进行定期修剪,以保证输电线路导线与林区树木之间一定的垂直距离,满足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的需要。本项目线路在前期设计中已考虑了沿线主要乔木的自然生长高度,并对经过的林区采取高跨方式通过,同时由于本项目线路大部分位于丘陵及山地区域,铁塔塔位一般选择在山腰、山脊或山顶,因地形的自然高差,线路导线最大弧垂对主要乔木自然生长高度的垂直距离一般可超过4.5m的安全要求,运行期不需要大量砍伐线路走廊下方的乔木,仅需对少数特别高大的乔木的树冠顶端进行修剪,且定期剪修乔木的量很少。因此可以预测,项目运行期需砍伐树木的量很少,主要为定期的少量修剪。 (5)对****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和****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的影响分析 线路跨越湿地公园和地质公园段(主要为乌江水面)采用高跨方式,线路离水面距离不低于30m,与湿地公园和地质公园内植被、地质遗迹相距甚远,因此,运营期对其下方植被进行修剪的修剪量和修剪频率均较低。本次评价要求运行期仅对超出高度枝条进行处理,禁止对树木进行砍伐,并事先向湿地公园和地质公园主管部门做好报备工作,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基础上,运行期基本不会对评价区内植被、植物多样性和地质遗迹产生影响。 (6)对**五峰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线路一档跨越**五峰山省级森林公园,跨越处位于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跨越段及临近森林公园走线段周边均无主要景点分布。风景名胜区附近线路周边已有较多乡村道路,人为景观已经存在,且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与**线路之间均有山脊遮挡,游客视觉空间上有山体和林木的相隔阻挡,景点视线内不可见本项目线路与杆塔。 因此,本项目运行期不会对森林公园带来较大冲击,对**五峰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动植物影响很小。 对****乌江白鹭洲风景名胜区、****群风景名胜区和贵****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220kV线路临近****乌江白鹭洲风景名胜区、****群风景名胜区和贵****自然保护区,**杆塔距风景名胜区最近距离约170m,景区范围内无景点分布,且周边已有较多乡村道路,人为景观已经存在,项目建设引起的视觉冲突较小。因此,本项目运行期不会对景区景观带来较大冲击,对**斗篷山-剑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影响很小。 2.电磁环境影响 2.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1)根据220kV****电站的类比监测结果,预计220kV****电站建成后,四周围墙外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也将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及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2)根据**500kV变电站厂界四周类比监测结果,预计本期**西变220kV出线间隔扩建工程投运后四周厂界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也将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及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根据**500kV变电站电磁衰减断面类比监测结果,预计本期**西变220kV出线间隔扩建工程投运后周边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也将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及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3)输电线路经过居民区和非居民区 根据输电线路模式预测结果,在严格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进行设计的基础上,本项目220kV架空输电线路下相导线与非居民区地面的最低距离为6.5m时,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地面1.5m高度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10kV/m的限值要求;项目220kV单回架空输电线路与居民区地面的最低距离为10.0m时,地面1.5m高度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和100μT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项目220kV双回塔单边挂线段架空输电线路与居民区地面的最低距离为12m时,地面1.5m高度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和100μT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4)输电线路跨越建筑物 本项目**220kV单回线路在跨越建筑物时,下相线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9m,则线路跨越建筑的所有预测点位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和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5)输电线路沿线环境敏感目标 本项目**220kV单回线路在满足与居民区地面最低高度不低于10.0m的基础上,在经过樱桃村肖家坡组附近居民区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需进一步抬升至不低于12.0m。 根据预测结果,按照本评价提出的线路高度进行架设的前提下,本项目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预测值在(0.154~3.169)k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值在(2.153~38.352)μT之间,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分别满足4000V/m和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电磁环境影响分析详见《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3.声环境 3.1声环境影响分析 类比线路与本期**线路均位于村庄区域,根据类比监测结果,线路周边昼、夜间噪声变化幅度不大,噪声水平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不明显,说明监测值主要受背景噪声影响,输电线路的运行噪声对周围环境噪声的贡献很小,基本不构成增量贡献,对当地环境噪声水平不会有明显的改变。因此,可以预测本项目**220kV架空线路投运后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也很小,线路沿线声环境能够满足相关标准限值要求。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在落实设计文件及本评价提出的噪声防治措施前提下,220kV****电站本期扩建主变正常运行后,变电站四周厂界噪声贡献值叠加现状监测值后的厂界噪声预测值昼间在(44.8~49.0)dB(A)之间,夜间在(39.1~41.2)dB(A)之间,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变电站本期扩建主变正常运行后,对周边声敏感目标处噪声贡献值在(26.7~26.8)dB(A)之间,叠加现状监测值后,预测值昼间在(44.1~44.4)dB(A)之间,夜间在(38.2~38.7)dB(A)之间,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要求。 500kV****电站本期仅扩建220kV出线间隔1个,不新增主变压器等主要声源设备,****电站区域及厂界噪声能够维持一期工程水平,不会增加新的影响。 根据《500kV**西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预测结果,500kV****电站建设完成后,厂界昼间噪声预测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根据本期现状监测结果,500kV**西变间隔扩建侧噪声水平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排放限值要求。 因此可以预测,500kV****电站扩建1个220kV出****电站声环境影响产生增量,厂界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排放限值要求,****电站周边声环境基本无影响。 4.地表水 4.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变电站正常运行时,站内无生产废水产生;变电站****电站检修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 220kV****电站本期扩建后不增加运行人员、不新增生活污水排放量及排放口、不改变站内原有的污水处理方式,****电站内已有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运行期生活污水,变电站本期扩建工程不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新的影响。 500kV****电站站内一期工程将建设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定期清理,不外排。本期仅扩建出线间隔,不新增运行人员,不新增生活污水的产生和排放,工程仍沿用一期站内建设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新的影响 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废水产生,线路塔基不占用水域,线路与水体在空间上无交集,不会对线路沿线水体环境造成影响。 5.固体废物 5.1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变电站运营期间固体废物主要为值守及运维检修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变电站直流供电系统到期更换的废铅蓄电池及含油设备在事故、检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废矿物油。 ****电站本期扩建后不增加运行人员,不新增生活垃圾、废铅蓄电池产生量,不改变站内原有的生活垃圾、废铅蓄电池处理方式。 ****电站本期新增主变压器1台,并**配套事故油坑、排油管等设施。当主变压器发生事故时,变压器油将通过站内排蓄系统,排入站内现有事故油池,会有少量废变压器油产生。废变压器油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中的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危险特性为毒性(T)和易燃性(I),废物代码900-220-08。如若处置不当,可能引发废变压器油环境污染风险。 ****电**期及本期均不建设危险废物暂存间,站内可能产生的废变压器油、废铅蓄电池直接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 500kV****电站本期间隔扩建工程不增加含油设备,不增加运行人员,不增加生活垃圾及蓄电池总量,变电站一期拟建设的设施能满足处置要求,因此,本期间隔扩建工程不会对环境增加新的影响。 输电线路运行期间固体废物为运维检修更换下来的绝缘子等金具,****物资部门回收处置,对外环境无影响。 6.环境风险分析 本项目500kV****电站扩建工程本期仅扩建220kV出线间隔1个,不新增含油电气设备,不新增废矿物油产生量,****电站环境风险。 本项目的环境****电站本期新增主变运行过程中主变压器发生事故或检修时可能引起的事故油外泄;变压器油是电气绝缘用油的一种,有绝缘、冷却、散热、灭弧等作用。事故漏油若不能够得到及时、合适处理,将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根据《****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第6.7.8条要求:“户外单台油量为1000kg以上的电气设备,应设置贮油或挡油设施,其容积宜按设备油量的20%设计,并能将事故油排至总事故贮油池。总事故贮油池的容量应按其接入的油量最大的一台设备确定,并设置油水分离装置。” 根据设计资料,泉都变站内现有的1座事故油池有效容积为60m3,站内已建#1主变油量为39.6t(折合容积约44.3m3),本期拟建#2主变油重约48t(折合容积约53.6m3)。站内事故油池有效容积能100%满足本期扩建后单台最大主变油量的容积要求。后期变压器事故及检修时可能产生的废矿物油,经事故油池收集后,交由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 变电站本期**集油坑应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坑体采用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浇筑,并在其下方基础层铺设防渗层,防渗层为至少1m厚的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2mm厚**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防渗效果能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的相关要求。 项目运营期间运维人员对事故油池及其排蓄系统应进行定期巡查和维护,做好运行期间的管理工作,并定期对事故油池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无渗漏、无溢流。运营期间如事故油池内发现有事故油,需及时清理收集,并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如油池内无事故油,需定期清理事故油池内积水,保障可能排入的事故油不因满溢而泄漏至外环境。 因此,本项目建成投运后在运行期的环境风险是可控且产生的影响较小的。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公示版) | 220kV**泉都变第二台主变扩建输变电工程--报批公示本.pdf | |||||
评估意见 | 〔2024〕392号-关于对《220千伏**泉都变第二台主变扩建 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的评估意见.pdf | |||||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 ****生态环境厅窗口0851-****7058 (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
注:根据《建设****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