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退圩还湖生态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913********0956719 | 建设单位法人:成功 |
王凯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区 |
**市**区为民路10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市**区固城湖退圩还湖生态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28-河湖整治(不含农村塘堰、水渠)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N7690-N7690-其他水利管理业 |
建设地点: | **省**市**区 固城**侧 |
经度:118.91372 纬度: 31.31194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19-05-17 |
高环审字〔2019〕48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219910.22 |
633.9 | 运营单位名称:**** |
913********0956719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研究院有限公司 |
913********7686190 | 验收监测单位:****集团****公司 |
913********58809XL | 竣工时间:2024-04-30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07-08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08-05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s://www.****.com/gs/detail/2?id=40708Uuca8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1)堤防工程:本次实施生态防护部分,****景观带6.2km; (2)平圩清淤工程:小湖区清淤面积2.33km2;圩区蟹塘清淤土方171.41 万m3; (3)水生态修复工程:**环湖近岸生态修复带1.82km、**6座人工湿地约0.47km2(其中**5处人工湿地以及老堤改建成人工湿地1处); (4****监测站改建工程:****监测站。 (5)取水设施改建工程:取水泵站改建,取水口南移避开现状航道,输水管线重新布置。 (6)排泥场工程:** 3 处排泥场 | 实际建设情况:(1)堤防工程:本次实施生态防护部分,****景观带6.2km; (2)平圩清淤工程:小湖区清淤面积1.98km2;圩区蟹塘清淤土方256.3万m3; (3)水生态修复工程:**环湖近岸生态修复带1.82km、**6座人工湿地约0.47km2(其中**5处人工湿地以及老堤改建成人工湿地1处); (4****监测站改建工程:****监测站; (5)**真空预压储泥池。 |
①圩区蟹塘拆除:由于初步设计阶段对圩区蟹塘拆除部分进行细化,清淤土方有一定量增加; ②小湖区清淤:因部分清淤范围划分归航道单位施工,不属于生态工程施工内容,因此清淤面积、清淤量有一定的减少; ③**生态修复带:因固城湖风浪较大、水位变化较为明显,经试验段试验后绿化成活率较低,生态修复带工程量进行了一定的减少; ④取水设施改建工程:该工程由其他工程实施,不包含在本次生态工程范围内; ⑤排泥场工程:工程取消原有排泥场,在蟹塘拆除区域设置储泥池,淤泥经真空预压工艺处理后作为人工湿地地基。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一、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措施 (1)取水管道重新布置工程施工时在靠近原有取水口的位置应设置围堰,并在原有取水口设置防护帘,防止沟渠开挖引起的悬浮物影响原有取水口的正常工作,围堰拆除时应该先静置一段时间,直至围堰内水体悬浮物已经基本沉淀,围****水厂暂停取水约2h,以保障取水口水质安全。施工时应该进行水质监测,严格管控取水水质,保障取水水质的安全,一旦监测超标,停止取水,并做好应急措施,必要时启用备用取水设施。取水管道管道沟渠开挖远离原有取水口时可以根据施工监测数据,决定是否使用钢板桩围堰,但是仍要在取水口设置防护帘以保障取水口水质; (2)做好排泥场水期出的监测工作,排泥场余水通过沉淀池处理控制悬浮物浓度不大于25mg/L后,排入漆桥河,经过漆桥河一段距离的沉淀后保障悬浮物浓度已接近水体本值; (3)本次工程区固城湖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程施工工区、建筑材料堆放等各施工临时设施不得设置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以免影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质; (4)原有堤防部分拆除水下部分施工时应该在投产使用的**取水口位置设置防护帘,并做好取水口的水质监测,严格管控取水水质,保障取水水质的安全,一旦监测超标,停止取水,并启用备用取水设施; (5)禁止在靠近施工区河段区域**与本工程有关的排放污染物的临时工程; (6)禁止在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设置施工营地; (7)教育引导施工人员,不在该河段内游泳,乱扔垃圾等; (8)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及预警系统,加强地表水体的监测工作。 二、取水口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施工环境管理,重视水源保护的宣传教育 用水安全关系到居民生命健康,因此要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工作,设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并责任落实到人。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水源保护意识,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教育施工人员要规范操作施工机械,严格按规定使用含油等有机化学品以及危险化学品,坚决杜绝对水源可能造成影响的施工活动。 (2)建立水污染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 一是建立工程附近河段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加强施工期水源地水质的动态监测与跟踪,以防范来自航运泄漏、堤防坍塌等意外事故排放等原因造成的水质污染事故;二是编制水污染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发生后的污染应急治理方案以及应急取水方案。在取水口与管道改建工程施工过程中,配备临时备用取水设施,包括取水口和输水管线,一旦发生事故导致在现有取水口与管道不能取水时,应立即关闭现有取水后和输水管线的输水阀,停止供水,启用临时备用取水设施,****水厂的取水用水。 三、中华绒螯蟹水产种质**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保护措施 (1)中华绒螯蟹水产种质**保护区保护措施 固城湖退圩还湖工程施工过程有可能对保护区水体产生影响,在施工期做到以下要求: 1)施工营地远离固城湖中华绒螯蟹国家级水产种质**保护区范围; 2)原有堤防部分拆除施工时间宜安排在11月到2月,以避开中华绒螯蟹特别保护期,即3月1日至9月15日,做到不施工或少施工,将施工噪音、悬浮物扩散之影响降至最小,如确需施工,应通过加大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力度来弥补; 3)施工工程中,尽量减少施工作业面,优化施工方法,特别是水下施工方法,尽量减小施工对水体、河床的扰动,尽量减轻水下噪声,同时应避免昼夜连续作业。陆域施工也应尽量减轻噪声的污染; 4)施工过程中制定水生生物保护规定,使施工人员在施工中能自觉保护水生动物,不得进行捕捞螃蟹、鱼类或从事其它有碍生态环境及螃蟹保护的活动; 5)在工程的建设期,****工作部门,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外,施工方应与水****管理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管理部门应指导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对水生生物进行保护,并与上述部门一道加强对工程施工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施工过程中严谨捕捞行为; 6)本工程施工期间以及施工完成后,根据该工程实际情况,对受损失的渔业**采取增殖放流的补救措施,增殖放流对象暂定为中华绒螯蟹以及鲢、鳙、草、鳊、鲤进行放流。后期根据水生生物监测结果及鱼类的影响程度,增补放流鱼类种类及数量; 7****工会对保护区及其附近水域的渔业**带来的影响,应设置专项补偿费用于固城湖中华绒螯蟹国家级水产种质**保护区的鱼类**保护,根据保护的实际需要进行使用,经费使用接受保护区主管单位监督; 8)建立健全检查和监测制度,****管理部门的渔政人员来完成。检查制度的执****商行******部门相互配合,在管辖水域内应有权干预正在作业的渔船,检查渔船、渔获量、渔具和捕捞许可证等,规范渔捞行为,监督渔业法规的执行。监测制度的执行应由渔政与环保、渔业科研等部门配合,主要监测:①水域污染状况;②污染物排放状况;③有毒物质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过程;④螃蟹、鱼类**的自然变动;⑤捕捞引起的水产**变动;⑥水域污染对水产**的影响等,以便有效地进行渔业管理。 (2****自然保护区保护措施****自然保护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是水源水质保护,固城湖退圩还湖工程施工过程有可能对保护区水体产生影响,在施工期做到以下要求: 1)施工营地****自然保护区范围; 2)禁止在靠近施工区河段区域**与本工程有关的排放污染物的临时工程; 3)加强施工管理,规范施工行为;教育引导施工人员,不在该河段内游泳,乱扔垃圾等; 4)严禁捕杀野生保护动物、破坏植被的情况发生。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有关国家法律和法规,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 5)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及预警系统,加强地表水体的监测工作; 6)施工期间需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合理选择施工时间及施工地点;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各种施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 7)水下施工时,应尽量避免保护区内水生生物**重点保护期(3—9月),避免昼夜不停施工; 8)施工期临时占地面积要控制在最低限度,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地表植被和土壤,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大面积破坏; 9)在排泥场内取土填筑围堰。疏浚工程结束后,应对堆场进行处理,恢复生态,解决堆场底泥严重影响周围景观的问题,避免裸露的泥面被雨水冲刷造成二次污染。 四、水环境保护措施 1、生产废水 混凝土采用商购,且不在现场进行冲洗,不产生混凝土冲洗废水。工程区所在地为乡镇所在地,车辆、机械维修利用当地修理企业,无维修废水。 水泥砂浆拌合机分散分布在施工场地,主要污染物为pH、SS,每次冲洗废水量较小,统一收集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生产,不外排。 2、基坑废水 本项目基坑废水主要由施工导流、降水、渗水汇集而成,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悬浮物浓度最高可达2000mg/L。由于基坑排水中悬浮物较易沉淀,2小时后即可降至200mg/L,可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期和絮凝沉淀的措施,减少悬浮物影响范围。基坑水悬浮物浓度高,水体呈碱性。根据国内有关水电工程项目对基坑废水的处理经验,基坑废水一般不采用设施处理,仅向基坑中投加絮凝剂,让坑水静置沉淀2h后可达到采用水要求,剩余污泥定期人工清除。基坑废水拟就近设置无衬砌沉淀池进行处理,通过有效的水质监测,根据监测成果适当适时地添加絮凝剂,基坑废水中的污染物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并达到要求。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可回用或用于施工场地、道路洒水降尘、外借土料场降尘等,禁止外排。沉淀池中污泥应及时清运,以免影响设施运行效果,污泥可结合工程清淤底泥统一堆至排泥场。 3、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工程位于生态红线保护区内,禁止排污,需对施工管理区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综合利用,严禁排入湖泊。 2处施工营地分别设置2个简易厕所和化粪池,生活污水收集后委托地方环卫部门进行处理,不排放。施工生活区可场地条件及工程区实际情况租用工程区附近的民房,租用民房处生活污水纳入地方污水处理设施中进行处理,不单独排放。 施工结束后应对化粪池进行清运、消毒、掩埋等处理,以消除对环境的影响。冬季不施工时,须将池内污泥污水清排干净,防止化粪池冻裂。 4、排泥场余水处理 本项目设有3个排泥场,清淤淤泥主要堆放在P3排泥场,P1和P2排泥场主要堆放清表土。故排泥场余水仅考虑P3排泥场余水。结合本工程余水受纳水体的质量标准,受纳水体地表水**质量水质良好,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根据《地表水**质量标准》(SL63-94)二级标准,排放余水水质指标SS按不大于25mg/L进行控制,要求本项目排泥场余水景观沉淀处理后排入漆桥河时SS≤25mg/L。为使排泥场余水达标排放,本工程采取措施如下: (1)应当首先优化排泥场的结构设计,尽量降低尾水中SS浓度。按部颁《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90)规定,在排泥场内取土填筑围堰。堰顶宽度为5.0m,外侧坡比为1:3,内侧坡比1:2。围堰使用隔水雨帆布护坡,雨帆布紧贴坡面,坡脚及围堰顶部用砂袋压固。为有利围堰安全,围堰可随吹泥高度增加而分二至三次逐步加高。由于排泥场地内多为容载淤泥,根据排渗、退水需要,在围堰外围设置截水沟,截水沟贯通于围堰外围,距堰基1m,底宽1m,边坡1:2。围堰回填土压实度不小于0.93,粘粒含量宜为15~30%,不得含有杂草、树根等有机物及块石,不得含腐殖土。为有利安全和加快吹填土沉淀,每个排泥场纵向设置一道格梗,每150m设置一道横向格梗,平面上交错布置(部分较小的排泥场除外),格埂高度与弃土高度一致,顶宽1.0m,边坡1:1; (2)在排泥场使用初期,场内有较深的富余水深,可起到滞留作用,达到促进沉降的目的。排泥场使用后期,出泥管口应尽量远离退水口,尽量**尾水流程,增加尾水沉淀时间,降低尾水中的泥沙含量; (3)为尽量**含泥水在排泥场中的停留时间,在满足排泥场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必要时加高退水口溢流高度; (4)疏浚工程结束后,应对堆场进行处理,恢复生态,解决堆场底泥严重影响周围景观的问题,避免裸露的泥面被雨水冲刷造成二次污染; (5)排泥场需布置围堰,并在排泥场附近布置余水沉淀池,余水经沉淀处理后,总体上排放余水水质指标SS按不大于25mg/L进行控制,排放于附近水体; (6)由于吹填后期排泥场中尾水SS的含量一般仍然较高,需在沉淀池种投加混凝剂(PAC,聚合氯化铝)增加颗粒物沉降速度,对尾水进行强制处理,在排放口设置两层土工布进行拦截过滤。 (7)排泥场余水通过沉淀池处理保障悬浮物浓度小于25mg/L后,排入附近漆桥河,经过漆桥河一段距离的沉淀,悬浮物浓度下降到较低值。 5、小湖区清淤过程中水防治措施 底泥疏挖过程中污染扩散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船体与设备的移动、绞刀头的作业等,在这一阶段防扩散方式包括:选择专用的环保疏浚设备,采用环保绞刀头;优化疏浚施工工艺,当疏浚浮泥层时,采取只吸不挖的方法;利用泥浆泵直接吸取浮泥,可减小挖掘头的扰动作用;对于较厚的泥层,采取分层挖的方法,减小一次挖泥厚度,避免过多被搅起的底泥不能完全被挖泥船泥泵吸走而引起扩散;在疏浚作业中,由设计挖泥标高的高处向低处施工; 围栏单侧疏浚泼或改造优化绞刀吸口位置。另外,间歇作业是施工后期用以解决因堆场沉淀时间不足而使余水水质不能达标的一种补救方法。 本工程清淤主要采用配有专用环保刀头的环保式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湖泊污染底泥的疏浚,绞吸船施工不便之处,利用抓斗式挖泥船配合施工。环保绞吸清淤船配备专用的环保绞吸刀头,具有防止污染淤泥泄露和扩散的功能,避免了污染淤泥的扩散和逃淤现象,对湖区造成二次污染。淤泥输送采用可靠的全封闭管道输泥技术,不会产生泥浆泄漏污染。 8、水质断面保障措施 本项目范围内的省控断面有4个,分别是:钱家渡、固城湖大湖区、****排涝站以及落蓬湾,同时落蓬湾也是国控断面。 本项目范围内的市控断面有7个,分别是:钱家渡、拦河网、大湖区、小湖区、双固桥、落蓬湾、****排涝站。 根据施工影响分析可知,小湖区清淤、取水口、输水管线重新布置工程、原有堤防拆除工程可能会影响到断面水质的是市控断面:小湖区,其他省控以及市控断面距离工程位置较远,基本无影响。 施工小湖区小湖区清淤、取水口、输水管线重新布置工程、原有堤防拆除工程可能会影响到市控水质断面小湖区的水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防护帘进行防护,并且应该严格监控水质情况,在水质受到影响时应该暂停小湖区市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并采取措施及时恢复水质。 五、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扬尘、粉尘影响防护对策措施 (1)施工作业区扬尘 ①施工工地地面进行适当硬化或压实处理,在工区面向敏感目标的方向设立简易隔离围屏,将施工工区与外环境隔离,减少施工废气对敏感目标的不利影响。围屏高度一般为2.5~3m,采用瓦楞板材料,各工区设置400m围屏,供需要防护的区域如进出场道路等使用。临近居民点、风景名胜区、保护区的施工工区,应将围墙高度加高到3m以上。围墙应用砼预制板、砖砌筑或者彩钢复合板,封闭严密,并粉刷涂白,保持整洁完整; ②施工现场应设专人负责保洁工作,配备清扫扫帚、铁锹等清扫、清理工具。必须保持现场周边环境整洁,所产生的废弃物必须日产日清,工程竣工后必须做到工完场净; ③为保护施工人员工作环境,在开挖和填筑较集中的工程区、临时堆土场、弃渣场等地,非雨日采取洒水措施防,防止扬尘产生和加速尘土沉降,以缩小扬尘影响时长和影响范围。洒水次数及洒水量根据天气情况和场地扬尘情况等确定,正常情况下每天洒水不少于2次,遇干燥或大风天气,每天可增加至洒水3~4次。对于临近居民点、风景名胜区、保护区的施工区,应酌情增加洒水量和洒水次数; ④对于需要临时堆置的回填土、用于后期覆土的表土以及多尘物料应堆放整齐以减少起尘面积,并适当采用加湿或加盖草草苫、彩条布等措施以减少扬尘和飘尘,装卸、堆放过程中防止物料流散,尽量降低运输过程中起尘量; ⑤对于施工产生的废石、废土应集中、分类堆放并及时清运,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建筑垃圾沿途掉落; ⑥开挖土方集中堆放,缩小粉尘影响范围,及时回填或清运,减少粉尘影响时间;土方堆放时间超过48小时或作回填土使用的,在施工工地内设置临时堆放场,施工临时弃渣堆场采取设置顶棚及四周挡墙、围挡、加盖防尘网、加盖塑料彩条布等临时防尘措施,同时应采取洒水压尘措施,缩短起尘操作时间。加强对临时堆放场的防护,以免雨水冲刷造成二次污染; ⑦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区的规划管理,建筑材料(主要是黄沙、石子)的堆场应定点定位,并采取适当的防尘措施,如及时加盖篷布,周边洒水降尘。 (2)车辆运输扬尘 车辆运输扬尘主要产自车辆碾压道路起尘和运输物料的泄露,可通过以下措施加以控制: ①施工道路应进行硬化、工地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设施,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后出场,减少车辆带出的泥土散落在施工道路上; ②定期对施工道路进行养护、清扫,保持路面平整;路两侧设限速标志,控制车速不得超过30km/h; ③工程沿线共配备5辆洒水车,定期洒水清扫运输车进出的主干道,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湿润,并尽量减缓行驶车速;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保洁工作,每个施工段安排1名员工对施工场地和运输车辆行驶路面进行洒水和清扫。洒水次数根据天气情况而定,原则上每天早(7:30~9:00)、晚(16:30~19:00)上下班高峰期以及中(12:00~13:00)各洒水一次,当风速大于5级、夏季晴好的天气每隔2个小时洒水一次; ④运输多尘料时,应用篷布遮盖或对物料适当加湿;水泥等细颗粒材料应用密封罐储车运输;物料装卸过程中防止物料流散;应经常清洗物料运输车辆; ⑤正常情况下每天洒水不少于2次,遇干燥或大风天气,每天可增加至洒水3~4次。对于临近居民点、风景名胜区、保护区的施工区,应酌情增加洒水量和洒水次数。洒水应结合路面掉落的泥土清扫开展,避免出现道路泥泞、影响居民正常出行的情况发生; ⑥加强运输管理,水泥、砂石运输时用防水布覆盖,装卸作业要文明作业,坚持文明装卸,避免袋装水泥散包;运输车辆卸完货后应清洗车厢;工作车辆及运输车辆在离开施工区时冲洗轮胎,检查装车质量; ⑦加强施工管理,选择合理运输路线,减少扬尘对沿线居民的影响;运输车辆经过居民点路段应控制施工车辆行驶速度。 2、燃油、燃料废气控制措施 ①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机械、机动车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使用符合标准的油料或清洁能源,使其排放的废气能够达到国家标准。 ②对于燃柴油的大型运输车辆,尾气排放量与污染物含量均较燃汽油车辆高,需安装尾气净化器,保证尾气达标排放。 ③加强燃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使发动机处于正常、良好的工作状态;执行《在用汽车报废标准》,推行强制更新报废制度,对于发动机耗油多、效率低、排放尾气严重超标的老旧车辆,及时更新。 ④施工现场的办公区有条件时应当进行绿化和美化,食堂应采用液化气作为燃料,不得使用燃煤、燃油炉灶。 ⑤在施工招标时,将车辆使用标准、燃油、燃料使用标准,纳入招标文件予以明确。施工期环境监理单位应将施工单位施工车辆、燃油、燃料的使用情况纳入环境监理工作中。 ⑥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度和颗粒物排放; ⑦配合有关部门搞好施工期间周围道路的交通组织,避免因施工而造成交通堵塞,减少因此而产生的怠速废气排放。 3、排泥场恶臭控制措施 (1)根据文献资料调查,目前国家尚未规定排泥场废气卫生防护距离,国内大多数疏浚工程的排泥场均采用了距离排泥场边界50米的防护距离。根据类似疏浚底泥排泥场恶臭情况调查分析,在类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工程排泥场的卫生防护距离为50米。本项目距离排泥场最近的敏感目标为350m; (2)排泥场初期,由于底泥表面干化,易产生扬尘,后期绿化植被生长后扬尘将消失。因此在后期绿化植被覆盖排泥场之前,需加强撒水保湿等措施抑制起尘; (3)每天淤泥输运到排泥场结束后,及时对排泥场进行覆盖,防止臭气的散发; (4)临近居民区以堆放开挖圩埂的硬质土方为主; (5)施工结束后排泥场及时进行复耕。另外,雨天应考虑尽可能对排泥场表面加以覆盖。在排泥场周围开挖截流沟,防止水土流失; (6)在疏浚底泥输送过程中,全程封闭,采用压力管道密闭输送,同时,可考虑在管道中投加强氧化剂,在密闭管道系统中进行混合反应,将还原态臭味物质氧化去除,达到完全或者部分消除臭味的效果; (7)排泥场考虑多组并行,尽量减少底泥与外界大气环境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在其中一格或者数格底泥堆置工作完成后,尽可能快地在堆置底泥顶部种植当地草本植物,减少底泥中残余的挥发性臭味外泄。 4、施工人员劳动保护 按照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为施工人员发放防尘用具,特别对土石方作业、混凝土拌和作业、砂石加工作业、水泥装卸作业的施工人员,应配发防护标准高的防尘器具,施工过程中还应及时清洗更换。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坚持文明施工、科学施工,减少施工期的大气污染。 六、声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减缓措施 为了保护周围的声环境质量,施工期应采取如下措施: (1)施工设备噪声控制 1)在离工程距离较近的声环境敏感点附近减少施工工程设置,同时尽量缩短居民聚居区附近的高强度噪声设备的施工时间,减少对居民的影响。针对施工过程中具有噪声突发、不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的施工活动,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加以缓解; 2)为减少对施工区附近居民的噪声影响,除选用低噪声的机具外,对施工区域有保护目标的地方施工时间应进行合理安排,尽量不在夜间22:00至次日清晨6:00安排高噪声施工。确属工程需要,应事前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并公告周围居民; 3)施工单位选择低噪声作业方式,选用符合标准的施工车辆,所有进场施工车辆、机械设备,外排噪声指标参数须符合相关环保标准;禁止不符合国家噪声排放标准的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进入工区,从根本上降低声强; 4)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施工期间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保持良好的运行工况,减低设备运行噪声; 5)对于施工机械噪声,首先应在施工布置时合理安排噪声较大的机械,尽量避开敏感区,在敏感目标处设置临时移动隔声屏; 6)施工单位对必须使用噪声污染严重的设备时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不在动物繁殖和迁徙季节施工; 7)在居民居住区等噪声敏感点附近进行施工时应禁止夜间施工,昼间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格控制施工设备的噪声分贝; 8)近岸带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时,在距离居住敏感点较近的地方应该尽可能采用人工开挖方式施工,减少大型机械的使用,并设置移动隔声屏,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保护好敏感目标。 (2)交通噪声控制 1)在离村镇较近的施工路段实行交通管制措施,分别在距村镇100m的道路两侧设立警示牌,限制车辆行驶速度不高于20km/h,驶入敏感区域内禁止长时间鸣笛,在临近敏感目标处设置移动隔声屏; 2)合理安排施工车辆及船舶行驶线路和时间,注意限速行驶、禁止高音鸣号、尽量减少船舶鸣笛,以减小地区交通噪声; 2)加强道路的养护和车辆的维护保养,降低噪声源; 3)合理安排运输时间,避开午休时间,夜间禁止施工; 4)在噪声敏感点附近进行工程施工时减速慢行,禁止鸣笛,减少出车频率,夜间禁止施工。 (3)施工人员防护措施 1)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产生高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或穿插安排高噪声和低噪声的工作; 2)为长时间接触高噪声设备的施工人员发放耳塞、耳机、防声头盔等防噪用具; 3)提倡文明施工,建立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对人为活动噪声应有管理措施,要杜绝人为敲打、叫嚷、野蛮装卸噪声等现象,最低限度减少噪声扰民。 七、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1、淤泥处理以及排泥场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弃土集中堆放在指定排泥场,尽量利用低洼地,以减少占用耕地,****工厂、居民点等,以减少拆迁量及对居民的影响; (2)排泥场多利用现状的鱼塘和低洼地,大多采用浅部的淤泥质土进行必要的处理后作为围堰天然地基持力层,并作为围堰填筑土料,利用排泥场的粘土土层作为自然防渗层; (3)小湖区清淤和圩区塘梗清除通过绞吸式挖泥船挖除,由排泥管直接排至排泥场,进行真空预压处理。清淤时使用环保绞吸清淤船配备专用的环保绞吸刀头,防止污染淤泥泄露和扩散,避免污染淤泥的扩散和逃淤现象,避免对湖区造成二次污染。淤泥输送应采用可靠的全封闭管道输泥技术,避免产生泥浆泄漏污染; (4)对排泥场围堰采取严格措施,防治对地表水造成污染 (5)施工淤泥集中堆放在指定排泥场,及时进行平整和压实,及时对排泥场用土工布进行覆盖,减少臭味产生; (6)严格按设计方案建设、使用排泥场,不得简化处理; (7)排泥场设置填筑围堰,围堰内设格埂加速泥土沉降。围堰周边设置截水沟,防止排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8)为尽量**含泥水在排泥场中的停留时间,在满足排泥场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必要时加高退水口溢流高度。 (9)施工期对排泥场回水安排定期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水体水力停留时间或在水中添加絮凝剂(PAC、PAM)加速泥沙沉降等措施,对尾水进行强制处理,在排放口设置两层土工布进行拦截过滤; (10)排泥场初期,由于底泥表面干化,易产生扬尘,后期绿化植被生长后扬尘将消失。因此在后期绿化植被覆盖排泥场之前,需加强撒水保湿等措施抑制起尘; (11)施工结束后排泥场及时进行复耕。另外,雨天应考虑尽可能对排泥场表面加以覆盖。在排泥场周围开挖截流沟,防止水土流失。 2、施工生活垃圾处理 工程施工高峰施工人数300人,据估算,工程施工进入高峰后,日产生活垃圾0.3t,工程总工期44个月,整个施工期生活垃圾总量约396t。 工程位于**区,要求施工期生活垃****环保局指定地点,按要求处理。 根据施工人员数,在施工生活营地、项目部营地等工区配置垃圾桶,垃圾采用袋装。施工承包商在其生产、生活营区安排专人负责生活垃圾的清扫,委托地方卫生环卫部门进行定期清运。严禁进行焚烧、随机堆放等行为。垃圾桶需经常喷洒消毒药水,防止蚊蝇等传染疾病。 3、渣土运输车辆要求 本项目渣土主要是清表土,不外运,渣土运输车辆运输道路主要为厂区内的施工便道。运输建筑垃圾和渣土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建筑渣土运输车辆在装运过程中,必须盖平箱盖,严禁超载。渣土运输车辆应该安装行驶装卸记录仪,设置车辆判别标识、安装电子标签和顶灯等装置; (2)对有需要驶出工地的车辆,检查其装载情况,对装载超过车厢栏板上沿、箱盖不密闭的车辆,不予驶出工地; (3)建筑工地出入口应当配备专职保洁人员,建立保洁制度,保证运输车辆车轮、外车厢清洁,不带泥出门,并及时清扫出入口周边道路散落的建筑垃圾、渣土等,保持出入口及周边道路清洁; (4****运输处置建筑垃圾和渣土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在办理建设施工许可前,向县****执法局****运输处置情况,作渣土规范处置及保洁责任承诺,并预交建筑垃圾和渣土处置费用; (5)各种证件或手续齐全,将《建筑垃圾和渣土准运证》置于车辆挡风玻璃处,按规定的路线、时间运输,倾倒在核定的弃置场地,不得超载运输,不得随意倾倒; (6)运输车辆具备密闭或覆盖装置等防扬撒、防遗漏措施,不得沿途丢弃、遗撒建筑垃圾和渣土; (7)保持车容整洁,出场前必须作净车处理,严禁车身、车轮夹带泥土等建筑垃圾和渣土出场; (8)车辆营运期间必须有相应的保洁人员、工具,确保运输途中不出现建筑垃圾和渣土污染。 八、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1)生态影响的避免措施 为减少水上工程的实施对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的影响,建议本工程开发建设前,尽量做好施工规划前期工作,水上工程的实施应避开水生生物繁殖季节。加强宣传,设置水生生物保护警示牌,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 (2)生态影响的消减措施 ①清淤应严格按施工要求分段进行,有利于底栖动物的迁移。 ②堤防拆迁和**工程建议在枯水期施工,减缓对所涉河段水生生态的影响。 ③生态修复带可以根据水体环境种植一些适合生长的乡土水生植物,以尽快恢复原来的生态面貌,并为底栖动物群落的恢复和水质净化创造条件。 ④施工期间,应严禁施工人员随意将各类废弃物,如生活垃圾等,直接抛入水体之中,尤其禁止抛弃有毒有害物质。 (3)生态管理等措施 工程建设施工期、营运期都应进行生态影响的监测或调查。在施工期主要是对与施工有关的区域进行监测。通过监测加强对生态的管理,开展对工程影响区的环境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环境意识。通过动态监测和完善管理,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或有利方向发展。 (4)对固城湖省级湿地公园的保护措施 工程建设后由于恢复了其原有的淡水湿地景观,结合现有湿地部分滨水植物的特性,选择利于芦苇、香蒲等喜水湿繁茂的绿树草丛。不得随意扩大施工范围,尽量减少扰动湿地动植物的影响。同时,现场需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严禁捕杀野生保护动物、破坏植被的情况发生。避免施工活动对公园的影响。 2、陆生生态保护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影响的消减措施 ①施工**行陆生植物的全面调查,合理优化施工场地的布置,尽量减少施工活动范围,采取科学施工方式,尽量减少工程实施对植被的破坏程度; ②施工所需外购建筑材料,随用随运,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 ③施工土料场的选择要在最大限度地做到挖填平衡之后,减少土石方远距离纵向调运数量和缩短调运距离,尽可能地减轻在施工过程中因土石方运输造成的扬尘污染; ④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场地范围,对回填的砂土料进行合理调配,严禁随意堆放造成水土流失;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禁止到非施工区活动,避免扰动施工管理区范围外的植被和动物,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 ⑤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施工场地周边有保护植物和古树名木,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和当地林业部门、环保部门汇报,并做好植物的保护工作,如采取就地保护、植物移植或工程调整等措施,以尽可能减小对保护植物的影响。 ⑥在排泥场内取土填筑围堰。疏浚工程结束后,应对堆场进行处理,恢复生态,解决堆场底泥严重影响周围景观的问题,避免裸露的泥面被雨水冲刷造成二次污染。 ⑦现场需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严禁捕杀野生保护动物、破坏植被的情况发生。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有关国家法律和法规,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 (2)生态环境影响的恢复 ①生态恢复内容 A.确定进行生态恢复的地点、范围与面积,并用大比例尺表示出来; B.依据项目总体规划方案与区域生境建设要求制定恢复目标; C.确定生态恢复技术方案,分期目标,类型目标和经费概算; D.对生态恢复进行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评估。 ②生态恢复地点 A.排泥场 B.**堤防段(生态堤防区); ③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案基本围绕有序演替的过程来进行,也可以根据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形特点,因地制宜。生态影响的恢复措施可与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中提出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相结合。 施工结束后将工程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以减缓工程建设对项目区植被的影响。排泥场于施工完毕后进行绿化恢复,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恢复形式,面积53.16hm2,合计种植垂柳10631株,水杉10631株,红叶石楠21263株,撒播狗牙根草籽53.16hm2。工程建成后本区内堤防边坡及堤顶均已实现植被覆盖或硬化,边坡布置草皮护坡258132.98m2及三维水土保护毯138116.50m2,堤防及人工湿地区共布置景观绿化356602.00m2。工程建成后可满足本区绿化需求。 (3)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措施 ①工程完工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对施工场地进行绿化,最大可能地恢复已被破坏地植被;及时发现和掌握动物栖息信息,工程取土应尽量避免对野生动物洞穴的扰动和破坏; ②对湖泊堤防背水坡二级平台以上采取种草(撒播)防护措施,填塘固基处采取乔、草结合防护措施,乔木选择杨树;草种选择狗牙根撒播; ③工程建设区域是湖泊、河流水生生物群落、草灌丛生物群落和居民点生物群落等多种群落的交汇处,生物群落边缘效应特征十分显著,因此要切实加强保护陆生脊椎动物赖以生存的植物群落; ④加强对固城湖湖周一些幼林地、疏林地的抚育,对植被分布很少的荒地植树造林,为野生动物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 九、水土保持措施 (1)还湖清淤工程区:工程设计中有相应措施,不再单独布设额外水保工程措施; (2)管线及配套设施工程区:****泵站周边**矩形0.6*0.7m混凝土永久排水沟; (3)生态堤防区:工程设计中有相应措施,不再单独布设额外水保工程措施; (4)营地区:沿营地外侧布置底宽0.3m,高0.3m,坡比1:1的临时排水沟,合计长度750m,用于收集、拦截路面被扰动产生的水土流失,并设置3座2.0m3临时沉砂池座。工程结束后,临时排水沟及临时沉砂池拆除; (5)排泥场区:施工完毕后进行绿化恢复,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恢复形式,面积53.16hm2,合计种植垂柳10631株,水杉10631株,红叶石楠21263株,撒播狗牙根草籽53.16hm2,围堰外围临时排水沟布设,距堰底1m,底宽1.0m,高1.0m,坡比1:2,总长5930.0m,并配备4.5m3临时沉沙池12座。对堆土区域进行塑料彩条布临时苫盖,面积约26.0hm2。 十、人群健**护措施 (1)环境卫生清理 在生活区定期灭杀老鼠、蚊虫、苍蝇、蟑螂等有害动物。采用鼠夹法灭鼠,喷洒灭害灵等方法灭蚊蝇、蟑螂。夏、秋季施工人员应挂蚊帐、不露宿,减少蚊虫叮咬机会,服用抗疟药物,以达到控制其流行的目的。 (2)环境卫生及食品卫生管理 施工期间加强对施工人员生活区、办公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公共餐饮场所、垃圾堆放点、公共厕所等地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卫生检查,除日常清理外,每月至少集中清理2次。 从事餐饮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并定期进行体检,有传染病带菌者要撤离其岗位。 定期对各营地饮用水源监测,以保证饮水安全。 ****清洁队伍,负责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的清扫工作,设置垃圾桶、垃圾车。公共卫生设施应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3)卫生防疫措施 ①建档及疫情普查 为预防施工区传染病的流行,在施工人员进驻工地前,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健康调查和疫情建档,健康人员才能进入施工区作业。 建档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传染病史、来自地区等。普查项目为: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痢疾等外来施工人员还应检查来源地传染病等。 调查和建档人数按施工高峰期人数为准。 ②疫情抽查及预防计划 施工期内,根据疫情普查定期进行疫情抽样检疫。疫情抽查内容主要为当地易发的肝炎、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以及其它疫情普查中常见的传染病,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施工期每年秋季检疫一次,检疫人数按施工高峰期人数10%计。为有效预防现场流行疾病,提高施工人员的抗病能力,定期对施工人群采取预防性服药、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 ③疫情监控和应急措施 施工单位应明确卫生防疫负责人,按当地卫生部门制定的疫情管理制度及报送制度进行管理,并及时上报卫生防疫主管部门。 施工期应设计疫情监控站,随时备用痢疾、肝炎、肺结核等常见传染病药品和器材。 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对传染源采取隔离、观察、治疗等措施,对易感人群采取预防措施,并及时上报卫生防疫主管部门。 (4)血吸虫病防治措施 ①施工承包商在施工人员进场前向当地血防机构咨询,掌握各个施工区是否存在钉螺易感地带,施工前需对施工区进行查螺,并对有螺区进行灭螺,采用氯硝柳胺药液(施用量2g/m2)喷洒灭螺; ②对于已经查实有钉螺分布的施工区,应在严格实施灭螺措施后方能动土,对于开挖弃料应在实施严格灭螺措施后方能运输至弃渣场集中堆放; ③对进入施工区的施工人员定期进行血防体检,筛检血吸虫病原携带者; ④向接触疫水的工作人员发放防护靴、血防服,避免与疫水直接接触。 十一、环境风险 1、施工船舶溢油风险 (1)施工前期,建设单位将施工水域及作业计划呈报当地海事和航道维护部门批准,并**航道、海事、船舶等相关单位商讨施工期间的通行处理措施。 **临时移动航标改变通行路线,或者确定临时断航时间、地点等,并由各自主管部门发布航行通告和航道通告,以引起各有船单位的重视。 (2)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加强内部管理,严格将施工船舶限制在划定的施工水域内,不得随意穿越航道,严禁施工作业单位擅自扩大施工作业安全区,严禁无关船舶进入施工作业水域。 (3)施工期间,所有施工船舶须按照国际信号管理规定显示信号,施工作业船舶在施工期间加强值班瞭望,施工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在施工区域设置专用标志,警示通往船舶已进入施工区域,以便加强注意力。必要时在距离施工区域外3km左右设置临时信号台,控制船舶的通航秩序。 (5)各施工船舶应重视船机性能的检查,加强与过往船舶的联系,避免发生碰撞事故,同时加强施工期航道维护管理,增加航标设置,合理划分施工水域和航行水域。 (6)施工场地须配备一定的应急设备,如围油设备(充气式围油栏、浮筒、锚、锚绳等附属设备)、消防设备(消油剂及喷洒装置)、收油设备(吸油毡、吸油机)等。同时,****救援队伍。当发生重大溢油事故时,本区内的应急队伍和设备不能满足应急反应需要时,应迅速请求上级部门支援。 (7)一旦发生船舶碰撞溢油环境风险事故,船方与建设单位应及时沟通,及时报告主管部门(海事部门、环保局、海事局、**消防部门等),并实施溢油应急计划,同时要求业主、船方共同协作,及时用隔油栏、吸油材等进行控制、防护,使事故产生的影响减至最小,最大程度减少对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8)相关部门接到污染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事故性质、污染程度和救助要求,迅速组织评估应急反应等级,并同时组织力量,调用清污设备实施救援,拟建工程业主应协助有关部门清除污染。 (9)除向上述**、环保等部门及时汇报外,应同时派出环境专业人员和监测人员到场工作,对水体污染带进行监测和分析,并视情况采取必要的公告、化学处理等措施。 2、施工期取水口风险防范措施 (1)在取水口保护区范围内,枯水期施工,严格划定施工范围,禁止在范围外施工,设置警示标志; (2)输水管线以及取水口的布设施工时,围堰垮坝将对取水口造成一定影响,主要为悬浮物浓度的突然上升。届时近距离的点位可能会影响取水口的水质安全,****水厂停止取水,直至悬浮物已基本沉淀。 (3)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及应急预警系统,加强取水口处水质的监测工作;一旦取水口水质超标,采取供水应急保障措施; (4)加强对施工区域内排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日常畅通,尤其是降雨时期应加强查看和维护管理; (5)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加强与当地气象预报部门的联系,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应提前做好施工安全防护工作; (6)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及预警系统,加强地表水体的监测工作; (7)禁止在靠近施工区河段区域**与本工程有关的排放污染物的临时工程; (8)教育引导施工人员,不在该河段内游泳,乱扔垃圾等; (9)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在水工作业期间进行跟踪监测,对水体浊度及悬浮颗粒变化等进行监测,以便及时监测水质变化情况,如若发现超标,及时调整工艺,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水质达标控制。 4、输泥管道破损风险 (1)加强对底泥输送管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疏浚作业前仔细检查输泥管道有无破损、管道连接处是否完全密封,确保输泥管道全线密封无泄漏; (2)水力冲挖机组采用相对恒定、安全的管道输送流速操作施工,避免淤管或堵管造成管道压力上升; (3)加强管道压力表的日常监测,发现管道压力变化过大时,水力冲挖机立即停机,迅速找出原因并排除险情,确保管道安全后再行恢复生产; (4)时刻做好管道爆管抢险准备工作。 | 实际建设情况:一、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措施 (1)****泵站及取水口施工; (2)小湖区清淤采用环保绞吸船施工,储泥池位于退圩环湖蟹塘清淤范围内,绞吸淤泥通过密闭管道输送至储泥池内进行真空预压处理,储泥池排水经长时间停留沉淀满足要求后排入山河。 (3)工程施工区、建筑材料堆放等各施工临时设施未设置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 (4)本生态工程不涉及堤防拆除; (5)未在在靠近施工区河段区域**与本工程有关的排放污染物的临时工程,未在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设置施工营地。 (6)教育引导施工人员,未乱扔垃圾等; (7)加强了施工环境管理及水源保护的宣传教育; (8)建立了水污染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编制了施工期水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开展了施工期地表水环境监测。 二、取水口风险防范措施 本生态工程不涉及取水口和输水管线等工程内容。 (1)工程施工期间委托环境监测单位开展了施工期水源跟踪监测,固城湖水源主管部门在水源区设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2)加强了施工环境管理及水源保护的宣传教育; (3)建立了水污染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编制了施工期水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三、中华绒螯蟹水产种质**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保护措施 (1)中华绒螯蟹水产种质**保护区保护措施 1)本工程布置1个项目部及1个施工营地,均布置在**堤防内侧,远离固城湖中华绒螯蟹国家级水产种质**保护区范围; 2)本工程不涉及堤防拆除; 3)小湖区清淤采用绞吸船进行施工,尽量减小施工对水体、河床的扰动; 4)施工过程中未发生施工人员捕捞螃蟹、鱼类或从事其它有碍生态环境及螃蟹保护的活动,对进入项目区内的外来捕鱼人员进行了劝离; 5)在工程的建设期,设置了环保工作专员,落实各项环保措施; 6****管委会每年会向湖区人工增殖放流流包括鲢、鳙、草、鲤鱼等经济性类以及“环保”细鳞斜颌鲴,每年11月至翌年2月放流中华绒螯蟹蟹苗,本工程施工期间以及施工完成后,受损失的渔业**可以得到补偿。 (2****自然保护区保护措施 1)本工程布置1个项目部及1个施工营地,均布置在**堤防内侧,远离施工营地****自然保护区范围; 2)本生态工程未在靠近施工区河段区域**与排放污染物的临时工程; 3)工程施工期间开展了施工教育宣传,未发生该河段内游泳,乱扔垃圾等现象; 4)工程施工期间未发生施工人员捕杀野生保护动物、破坏植被的情况; 5)工程建设期间,委托第三方开展了施工期地表水质监测; 6)工程按照环评等专题要求,制定了施工方案,施工范围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 7)本工程水下施工主要为小湖区清淤,****自然保护区较远,夜间不施工; 8)施工期临时占地面积按照施工方案划定的范围控制,施工结束后进行复绿; 9)储泥池位于原蟹塘拆除范围内,工程完工后,恢复为固城湖湖区。 四、水环境保护措施 1、生产废水 混凝土、水泥砂浆骨料等采用商购,且不在现场进行冲洗,无水泥砂浆拌合机冲洗废水产生。 施工现场设置冲洗平台并配套隔油沉淀池,对车辆进行冲洗,冲洗废水经处理后尾水循环使用,不外排。 2、基坑废水 施工用水汇集的基坑排水就近通过无衬砌沉淀池进行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道路洒水降尘,不外排。沉淀池中污泥清运至储泥池,与清淤淤泥一起处置。 3、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生态工程共设置1个项目部和1个集中项目营地,均建设有厕所、化粪池并配套隔油池,四周设置排水沟收集污水和雨水,生活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委托****进行收集处置,不外排。 4、排泥场余水处理 小湖区清淤采用环保绞吸船施工,储泥池位于退圩环湖蟹塘清淤范围内,绞吸淤泥通过密闭管道输送至储泥池内进行真空预压处理,工期约207天,储泥池排水经长时间停留沉淀满足要求后排入山河。 5、小湖区清淤过程中水防治措施 小湖区清淤船舶采用环保绞刀头;优化疏浚施工工艺,当疏浚浮泥层时,采取只吸不挖的方法;利用泥浆泵直接吸取浮泥;对于较厚的泥层,采取分层挖的方法,减小一次挖泥厚度;在疏浚作业中,由设计挖泥标高的高处向低处施工。 小湖区清淤区域设置防污屏。 淤泥输送采用全封闭管道输泥技术,有效减少水质影响; 8、水质断面保障措施 小湖区清淤区域设置防污屏,施工期对小湖区、大湖区水质进行监测。 五、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扬尘、粉尘影响防护对策措施 (1)施工作业区扬尘 ①施工工地地面进行硬化压实处理,在工区外围设置围挡,围挡高度2.5m,采用瓦楞板材料。临近居民点、风景名胜区、保护区的施工工区,围挡高度为3m,围挡采用彩钢复合板,封闭严密。围挡按照扬尘有关规定,设置喷淋装置。 ②施工现场安排专人负责保洁工作,配备清扫扫帚、铁锹等清扫、清理工具,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清扫; ③开挖和填筑较集中的工程区、取土区、弃土场等地,非雨日采取洒水措施防,防止扬尘产生和加速尘土沉降。洒水次数及洒水量根据天气情况和场地扬尘情况等确定,正常情况下每天洒水2次,遇干燥或大风天气,每天洒水3~4次。对于临近居民点、风景名胜区、保护区的施工区,增加洒水量和洒水次数; ④对于临时堆置的回填土、取土场以及多尘物料集中堆放,并采用防尘网覆盖,装卸、堆放过程中采用雾炮机进行降尘; ⑤对于施工产生的废石、废土应集中、分类堆放并及时清运,运输过程中采取封闭,防止沿途掉落; (2)车辆运输扬尘 车辆运输扬尘主要产自车辆碾压道路起尘和运输物料的泄露,施工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 ①施工道路进行硬化、工地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设施,运输车辆冲洗后出场,减少车辆带出的泥土散落在施工道路上; ②定期对施工道路进行养护、清扫,保持路面平整;路两侧设限速标志,控制车速不得超过30km/h; ③工程沿线共配备4辆洒水车,定期洒水清扫运输车进出的主干道,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湿润,并尽量减缓行驶车速;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保洁工作,每个施工段安排1名员工对施工场地和运输车辆行驶路面进行洒水和清扫; ④运输土方时,采用密闭渣土运输车; ⑤正常情况下每天洒水2次,遇干燥或大风天气,每天洒水3~4次。对于临近居民点、风景名胜区、保护区的施工区,增加洒水量和洒水次数; ⑥做好施工管理,合理规划运输路线;运输车辆经过居民点路段控制施工车辆行驶速度。 2、燃油、燃料废气控制措施 ①施工单位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使用加油站提供的合规燃油; ②对于燃柴油的大型运输车辆,尾气排放量与污染物含量均较燃汽油车辆高,安装尾气净化器,保证尾气达标排放; ③定期做好燃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使发动机处于正常、良好的工作状态;执行《在用汽车报废标准》,推行强制更新报废制度,对于发动机耗油多、效率低、排放尾气严重超标的老旧车辆; ④施工现场的办公区进行绿化和美化,食堂采用液化气作为燃料; ⑤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定期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度和颗粒物排放。 ⑥施工期监理单位将施工单位施工车辆、燃油、燃料的使用情况纳入监理工作中。 ①根据类似疏浚底泥排泥场恶臭情况调查分析,恶臭主要影响范围为50m范围内,本项取消了原排泥场,设置储泥池,位置位于蟹塘清淤范围内,离最近的敏感目标为1000m,基本不会产生影响; ②在疏浚底泥输送过程中,全程封闭,采用压力管道密闭输送,必要时添加除臭剂,有效减少恶臭散发; ③工程对储泥池内的淤泥采用无砂真空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采用编织布密闭覆盖,可有效减少恶臭散发; ④储泥池分为4块区域按顺序进行堆泥,当1块区域完成堆泥后及时进行真空预压,减少底泥暴露时间,有效减少恶臭散发; ⑤储泥池淤泥经过真空预压合格后作为生态岛的基础使用,老提拆除后所在位置恢复为固城湖湖区,影响基本消失。 3、排泥场恶臭控制措施 ①根据类似疏浚底泥排泥场恶臭情况调查分析,恶臭主要影响范围为50m范围内,本项取消了原排泥场,设置储泥池,位置位于蟹塘清淤范围内,离最近的敏感目标为1000m,基本不会产生影响; ②在疏浚底泥输送过程中,全程封闭,采用压力管道密闭输送,必要时添加除臭剂,有效减少恶臭散发; ③工程对储泥池内的淤泥采用无砂真空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采用编织布密闭覆盖,可有效减少恶臭散发; ④储泥池分为4块区域按顺序进行堆泥,当1块区域完成堆泥后及时进行真空预压,减少底泥暴露时间,有效减少恶臭散发; ⑤储泥池淤泥经过真空预压合格后作为生态岛的基础使用,老提拆除后所在位置恢复为固城湖湖区,影响基本消失。 4、施工人员劳动保护 开展了环保培训,为施工人员发放了防尘用具等劳保用品。 六、声环境保护措施 (1)各施工单位选择低噪声作业机械,设备合理布局,高噪声设备不同时设置在同一地点,位置远离居民区; (2)合理安排施工机械作业时间,避免在同一施工点集中使用多台施工机械;避开午休时间施工,在22:00至凌晨6:00区间禁止施工,以保证施工区影响范围内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高噪声设备施工作业避开动物繁殖和迁徙季节; (3)选用符合标准、性能优良的施工机械,并且加强了对设备、机械的维护和管理,减少了运行时的噪声产生; (4)生态带修复工程施工时,作业区四周设置围栏和护板并设立警告指示牌; (5)合理规划施工运输路线,避开居民区,限速、禁鸣行驶,减少了运输车辆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 (6)开展施工人员培训教育,杜绝人为敲打、叫嚷、野蛮装卸噪声等现象; (7)对使用高噪声设备的施工人员,增加换班次数或按国家规定缩短工作时间等。个人配戴防声用具,给施工人员发放了常用防噪声用耳塞、隔声耳罩等。 七、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1、淤泥处理以及排泥场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取消了原排泥场,设置储泥池,位置位于蟹塘清淤范围内,减少了占地面积;施工结束老堤拆除后,该区域恢复为固城湖湖区; 小湖区清淤采用环保绞吸船,淤泥通过密闭管道输送至储泥池进行真空预压处理。储泥池排水定期进行监测,储泥池排水经长时间停留沉淀满足要求后排入山河。 2、施工生活垃圾处理 施工人员生活区及工程沿线均配置了垃圾桶对生活垃圾进行了收集,统一委托****进行收集处置。 3、渣土运输车辆要求 ①工地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设施,运输车辆冲洗后出场; ②运输土方时,采用密闭渣土运输车; ③运输车辆证件手续齐全,运输时按规定的路线、时间运输; ④安排清洁员对道路进行清扫。 八、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1)环保绞吸清淤船配备专用的环保绞吸刀头;小湖区清淤区域防污屏;淤泥输送采用全封闭管道输泥技术,有效减少水质影响; (2)做好环保培训,严格控制施工人员行为,禁止将污水、垃圾等污染物抛入水体;船舶生活垃圾由船舶作业人员带入岸上项目部,统一处理。 (3)生产废水及生产污水经过妥善处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定期清运,未抛入水体; (4)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开展生态调查,及时了解生态影响情况; (5)按照设计要求开展**景观带、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带建设,加快了湿地植物的恢复。 2、陆生生态保护保护措施 (1)施工期间,开展保护宣传,提高了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控制占地面积,严禁越界施工,严禁捕杀野生保护动物、破坏植被; (2)严格限定了施工范围,尽量减少了施工活动对地表植被造成的破坏; (3)优化了工程布置,取消了原排泥场,设置储泥池,位置位于蟹塘拆除区域(完工后恢复为固城湖湖区),减少排泥场占地对陆生环境的破坏; (4)施工期间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生产垃圾和生活废水均得到了妥善处置,避免污染动物生境; (5)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了绿化恢复;根据设计要求对**景观带、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带等部分进行景观绿化,共种植地被654167m2,苗木12347株,目前恢复良好。 九、水土保持措施 本生态工程中还湖清淤工程区、生态堤防区按照工程内容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取消原排泥场,重新布置了排泥场(储泥池)位置,位于蟹塘清淤范围内,老堤拆除后,该区域恢复成固城湖湖区,无绿化恢复措施。 十、人群健**护措施 (1)环境卫生清理 在生活区定期进行消杀。 (2)环境卫生及食品卫生管理 施工期间加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卫生检查。 从事餐饮工作的人员持有健康证,制定了炊事员、食堂管理员岗位职责。 施工期间,施工区的饮用水接自市政自来水管网,严禁未饮用经任何处理的水。 (3)卫生防疫措施 于2021年7月,开展了1次人群健康抽检;根据地方新冠肺炎管理要求常态化开展防疫工作; (4)血吸虫病防治措施 ①联合****中心卫生院分别于2020年11月、2021年5月、2022年5月和2023年5月共开展了4次查螺灭螺工作。查螺灭螺工作开展地点位于**市**区固城湖退圩还湖工程范围内的永联圩生态桥沟渠。 ②施工范围严格控制在施工红线内,张贴发布了施工范围限定通知,并树立禁止标牌,严禁施工人员进入钉螺分布段。工程施工期间开展了全面健康防护宣传教育,重点对施工人员进行了宣教。对进入施工区的施工人员定期进行血防体检,筛检血吸虫病原携带者;加强了个人管理,明令禁止施工人员避免接触,禁止游泳、垂钓等直接接触;发放了防护衣物,包括防水鞋、塑料防护服。现场施工人员进场前均采用防蚴灵涂擦暴露皮肤。 ③对于已经查实有钉螺分布的永联圩生态桥沟渠施工区,在严格实施灭螺措施后方可动土,对于开挖弃料应在实施严格灭螺措施后方能运输至弃渣场集中堆放,并采取填塘灭螺措施,采用机械填土碾压方法填埋沟渠,将开挖的表层有螺土及塘、洼地周围的有螺土堆于坑塘底部,然后再填筑其它无螺土,并喷洒灭螺药物。 ④2021年7月,开展了1次人群健康抽检,其中发现血吸虫病病例1例,及时与病例本人、淳溪****中心及时联系,****中心,依据医嘱采取防治措施。 十一、环境风险 1、施工船舶溢油风险 (1)施工前期,建设单位已将施工水域及作业计划呈报当地海事和航道维护部门。 (2)施工期间,施工单位严格将施工船舶限制在划定的施工水域内,不随意穿越航道,严禁施工作业单位擅自扩大施工作业安全区,严禁无关船舶进入施工作业水域。 (3)施工期间,所有施工船舶按照国际信号管理规定显示信号,施工作业船舶在施工期间加强了值班瞭望,施工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在施工区域设置专用标志,警示通往船舶已进入施工区域。 (5)加强了施工期航道维护管理,增加航标设置,合理划分施工水域和航行水域。 (6)施工场地配备了一定的应急设备,如围油设备、消防设备、收油设备等。成立了突发水****指挥部。委托编制了《施工期水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予以实施。 (7)施工期间未发生船舶溢油事故。 2、施工期取水口风险防范措施 本工程不涉及取水口和输水管线等工程内容。 (1)加强了施工环境管理及水源保护的宣传教育; (2)建立了水污染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编制了施工期水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3)工程施工区、建筑材料堆放等各施工临时设施未设置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 (4)堤防部分拆除水下部分施工时,在取水口位置设置了防护帘;施工期开展了取水口的水质监测,保障取水水质的安全; (5)未在在靠近施工区河段区域**与本工程有关的排放污染物的临时工程,未在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设置施工营地; (6)教育引导施工人员,未乱扔垃圾等。 4、输泥管道破损风险 小湖区清淤淤泥采用密闭管道输送,日常加强管道维护、检查,确保无破损、泄露,设有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抢修。 施工过程中未发生管道破损。 |
由于取消了原排泥场,设置储泥池,位置位于蟹塘清淤范围内,后续恢复为湖区,无需进行复绿等措施。项目部目前暂未拆除,用地暂未复绿。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1、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1)生态影响的避免措施 为减少水上工程的实施对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的影响,建议本工程开发建设前,尽量做好施工规划前期工作,水上工程的实施应避开水生生物繁殖季节。加强宣传,设置水生生物保护警示牌,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 (2)生态影响的消减措施 ①清淤应严格按施工要求分段进行,有利于底栖动物的迁移。 ②堤防拆迁和**工程建议在枯水期施工,减缓对所涉河段水生生态的影响。 ③生态修复带可以根据水体环境种植一些适合生长的乡土水生植物,以尽快恢复原来的生态面貌,并为底栖动物群落的恢复和水质净化创造条件。 ④施工期间,应严禁施工人员随意将各类废弃物,如生活垃圾等,直接抛入水体之中,尤其禁止抛弃有毒有害物质。 (3)生态管理等措施 工程建设施工期、营运期都应进行生态影响的监测或调查。在施工期主要是对与施工有关的区域进行监测。通过监测加强对生态的管理,开展对工程影响区的环境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环境意识。通过动态监测和完善管理,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或有利方向发展。 (4)对固城湖省级湿地公园的保护措施 工程建设后由于恢复了其原有的淡水湿地景观,结合现有湿地部分滨水植物的特性,选择利于芦苇、香蒲等喜水湿繁茂的绿树草丛。不得随意扩大施工范围,尽量减少扰动湿地动植物的影响。同时,现场需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严禁捕杀野生保护动物、破坏植被的情况发生。避免施工活动对公园的影响。 2、陆生生态保护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影响的消减措施 ①施工**行陆生植物的全面调查,合理优化施工场地的布置,尽量减少施工活动范围,采取科学施工方式,尽量减少工程实施对植被的破坏程度; ②施工所需外购建筑材料,随用随运,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 ③施工土料场的选择要在最大限度地做到挖填平衡之后,减少土石方远距离纵向调运数量和缩短调运距离,尽可能地减轻在施工过程中因土石方运输造成的扬尘污染; ④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场地范围,对回填的砂土料进行合理调配,严禁随意堆放造成水土流失;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禁止到非施工区活动,避免扰动施工管理区范围外的植被和动物,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 ⑤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施工场地周边有保护植物和古树名木,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和当地林业部门、环保部门汇报,并做好植物的保护工作,如采取就地保护、植物移植或工程调整等措施,以尽可能减小对保护植物的影响。 ⑥在排泥场内取土填筑围堰。疏浚工程结束后,应对堆场进行处理,恢复生态,解决堆场底泥严重影响周围景观的问题,避免裸露的泥面被雨水冲刷造成二次污染。 ⑦现场需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严禁捕杀野生保护动物、破坏植被的情况发生。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有关国家法律和法规,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 (2)生态环境影响的恢复 ①生态恢复内容 A.确定进行生态恢复的地点、范围与面积,并用大比例尺表示出来; B.依据项目总体规划方案与区域生境建设要求制定恢复目标; C.确定生态恢复技术方案,分期目标,类型目标和经费概算; D.对生态恢复进行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评估。 ②生态恢复地点 A.排泥场 B.**堤防段(生态堤防区); ③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案基本围绕有序演替的过程来进行,也可以根据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形特点,因地制宜。生态影响的恢复措施可与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中提出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相结合。 施工结束后将工程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以减缓工程建设对项目区植被的影响。排泥场于施工完毕后进行绿化恢复,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恢复形式,面积53.16hm2,合计种植垂柳10631株,水杉10631株,红叶石楠21263株,撒播狗牙根草籽53.16hm2。工程建成后本区内堤防边坡及堤顶均已实现植被覆盖或硬化,边坡布置草皮护坡258132.98m2及三维水土保护毯138116.50m2,堤防及人工湿地区共布置景观绿化356602.00m2。工程建成后可满足本区绿化需求。 (3)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措施 ①工程完工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对施工场地进行绿化,最大可能地恢复已被破坏地植被;及时发现和掌握动物栖息信息,工程取土应尽量避免对野生动物洞穴的扰动和破坏; ②对湖泊堤防背水坡二级平台以上采取种草(撒播)防护措施,填塘固基处采取乔、草结合防护措施,乔木选择杨树;草种选择狗牙根撒播; ③工程建设区域是湖泊、河流水生生物群落、草灌丛生物群落和居民点生物群落等多种群落的交汇处,生物群落边缘效应特征十分显著,因此要切实加强保护陆生脊椎动物赖以生存的植物群落; ④加强对固城湖湖周一些幼林地、疏林地的抚育,对植被分布很少的荒地植树造林,为野生动物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1、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1)环保绞吸清淤船配备专用的环保绞吸刀头;小湖区清淤区域防污屏;淤泥输送采用全封闭管道输泥技术,有效减少水质影响; (2)做好环保培训,严格控制施工人员行为,禁止将污水、垃圾等污染物抛入水体;船舶生活垃圾由船舶作业人员带入岸上项目部,统一处理。 (3)生产废水及生产污水经过妥善处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定期清运,未抛入水体; (4)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开展生态调查,及时了解生态影响情况; (5)按照设计要求开展**景观带、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带建设,加快了湿地植物的恢复。 2、陆生生态保护保护措施 (1)施工期间,开展保护宣传,提高了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控制占地面积,严禁越界施工,严禁捕杀野生保护动物、破坏植被; (2)严格限定了施工范围,尽量减少了施工活动对地表植被造成的破坏; (3)优化了工程布置,取消了原排泥场,设置储泥池,位置位于蟹塘拆除区域(完工后恢复为固城湖湖区),减少排泥场占地对陆生环境的破坏; (4)施工期间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生产垃圾和生活废水均得到了妥善处置,避免污染动物生境; (5)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了绿化恢复;根据设计要求对**景观带、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带等部分进行景观绿化,共种植地被654167m2,苗木12347株,目前恢复良好。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