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分公司页岩油产能建设项目组2021年83.3万吨产能建设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1000MA73YWN874 | 建设单位法人:李健 |
何水秀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区 |
**省**市西****指挥部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公司页岩油产能建设项目组2021年83.3万吨产能建设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007-陆地石油开采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B7-B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建设地点: | **省**市**县 |
经度:107.69772 纬度: 36.04191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1-08-31 |
庆环规划发〔2021〕36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
2023-10-31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526548 |
4585.2 | 运营单位名称:**** |
****1000MA73YWN874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公司 |
916********609406F | 验收监测单位:******公司 |
****0100MA71WF4F42 | 竣工时间:2023-11-30 |
2023-12-13 | 调试结束时间:2024-01-08 |
2024-07-18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08-14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s://gongshi.****.com/h5public-detail?id=405272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本次环评设计项目运营期实际总产能为83.3万吨/年 | 实际建设情况:本次验收范围内项目运营期实际总产能为64.4万吨/年 |
采油井数量减少,因此实际产能较环评产能减少了18.9×104t/a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545 | 0 | 0 | 0 | 0.545 | 0.545 | / |
0 | 1.305 | 0 | 0 | 0 | 1.305 | 1.305 | / |
0 | 9.369 | 0 | 0 | 0 | 9.369 | 9.369 | / |
0 | 22.295 | 0 | 0 | 0 | 22.295 | 22.295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1 | **联合站、岭三联合站、岭八转、里148站采出水处理系统 | 《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技术要求及分析方法》(SY/T 5329-2022)V级 | 已建设完毕 | 出水出水水质满足《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技术要求及分析方法》(SY/T 5329-2022)V级水质标准限值要求 | |
2 | 岭八转、板32区、******处理站 | 《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技术要求及分析方法》(SY/T 5329-2022)V级 | 已建设完毕 | ****处理站出水水质满足《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技术要求及分析方法》(SY/T 5329-2022)V级水质标准限值要求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1 | 加热炉、导热油炉 |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表2(燃气锅炉) | 本次产建工程共**加热炉14座,导热油炉3座,因此本次验收对其中7座加热炉(1座为电加热炉,未检测)和3座导热油炉排气筒进行了大气污染源的监测。 | 本次验收阶段监测的加热炉及导热油炉排气筒颗粒物、NOX、SO2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表2(燃气锅炉)。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1 | **华H28、华H47污油泥暂存点 | 华H28、华H47污油泥暂存点暂存后等危险废物均交由**中能绿地****公司处理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站场生态保护措施:① 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控制施工活动范围,严格控制施工车辆、机械及施工人员活动范围,应根据各种施工作业的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确定场地的占地面积控制标准。 ② 根据地表植被特征,因地制宜地选择施工季节,尽可能避开植物生长期,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少到最小。 ③ 建设临时营地时,在施工前应注意表土与底层土分开堆放,表层0.3m的土壤单独堆放,在风大的季节采取适当覆盖和浇灌等措施,保护土壤成分利结构;在施工结束恢复地貌时,分层回填,尽可能保持植物原有的生存环境,以利于植被恢复。回填时,还应留足适宜的堆积层,防止因降水、径流造成地表下陷和水土流失。回填后及时补种草类植物,以免植被覆盖度下降 | 已落实,根据环境监理报告,项目已落实站场生态保护措施: ①施工过程中,加强了施工管理,严格控制了施工活动范围和施工车辆、机械及施工人员活动范围,明确了场地的占地面积控制标准。 ②根据地表植被特征,因地制宜地选择施工季节,尽可能避开植物生长期,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少到最小。 ③建设临时营地时,在施工前应注意表土与底层土分开堆放,表层0.3m的土壤单独堆放,在风大的季节采取适当覆盖和浇灌等措施,保护土壤成分利结构;在施工结束恢复地貌时,分层回填,尽可能保持了植物原有的生存环境,以利于植被恢复。回填时,预留了适宜的堆积层,防止因降水、径流造成地表下陷和水土流失。回填后及时补种草类植物,以免植被覆盖度下降。 | |
2 | 井场生态环境防治措施:①控制井场作业面范围,钻井、井下作业与地面工程设施建设应尽量减少临时占地和水久占地。 ②对井场建设必须砍伐的树木,应首先考虑异地移栽;无法异地移栽的,必须在其周围或附近地区等面积补种。 ③钻井作业必须采取防止污油外泄和渗漏等有效措施,污油要及时回收,废弃污油应当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④做好泥浆池的防漏防渗处理,防止污染土壤环境。对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泥浆,应将废弃泥浆妥善处置,大大减轻对土壤的污染。 ⑤试油作业必须采取防喷、导流等有效措施。试油完成后,在3个月内完成泥浆处置、岩屑固化及善后处理。 ⑥加强对落地油回收利用、处理。试井、修井过程中产生的落地油要利用油罐车回收主要部分;井场地面铺上塑料布,井口及周围设置防溅盒和边沟,收集试油和井下作业时散落的原油;钻井时已经进入土壤的落地油要及时回收;采取上述措施后可大大减轻对井场周围土壤的污染。 ⑦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要及时将土回填,平整地面,覆土植树(草),栽植树种应保持与建设前植物种类一致。 ⑧工程各井场废弃泥浆防渗泥浆池覆土均来源于各井场原有泥浆池开挖及井场平整产生的临时堆存土方。评价要求建设单位承担连带的水土保持责任,做好施工期开挖土方临时堆存的水土保持措施,确保土方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 已落实,根据施工监理报告,项目施工期严格按照环评中所提出的措施进行生态环境防护。 井场施工时,已严格按照要求控制井场作业面,减少了临时占地和永久占地;对井场建设必须砍伐的树木,等面积补种,单个井场四周绿化种植速生旱柳56~72株,绿化面积为84~108m2。 ①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材料厂设于最近的场站内,管道沿线不设置工棚料场等; ②管道基本沿道路布设,施工过程必须占用耕地的均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补偿; ③道路施工作业带两侧宽度控制在6m范围内,管线施工作业面宽度控制在3m范围内; ④施工便道、管线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立即复原貌,并播撒草籽,无裸露地表 | |
3 | 管线生态防护措施① 对管道施工过程中无法避让必须占用土地,应将管线堆放及管线施工作业区集中于开挖区一侧,尽量减少临时占地;挖掘时将剥离表土集中堆放于开挖区另一侧,并应将0-40cm表层土、底层土分开堆放,回填时应分层回填,恢复原土层,保护土壤肥力,以利后期植被恢复。 ② 对输油输气管道采取防腐措施,防止管道泄漏对植被、土壤造成影响;长距离管道采用阴极保护,减缓管道腐蚀,减小原油管道因腐蚀穿孔泄漏的概率。 ③ 道施工时临时占用农田、穿越灌木林地,同时由于管道施工分段进行,会耽误一季农作物的种植。项目为减少沿线农田的破坏,优化路线,将农田占用量降至最低;对已破坏的农作物,****政府签订有补偿协议及复垦合约。 ④ 在冲沟或缓坡地带铺设管道,会在地表植被破坏的基础上,进而引起水土流失。 在纵坡上铺设管道,施工应尽量减少施工作业带的宽度,以降低对植被的损害,在施工作业带范围内由于施工机具(多为履带设备)通过和开挖管沟,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而使表土裸露,到了雨季,雨水顺山坡而下,带走泥土,形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可引起山体滑坡,造成自然灾害。针对上述情况,可以在施工作业带两边修筑临时排水通道使水流从通道内流走。在比较陡的地段设置挡水墙。施工结束管道回填后,及时修筑挡水墙。作为永久性设施保留下来,并在施工作业带内铺撒碎石,减少水土流失 | ①施工期管线已严格控制了管线施工作业带宽度,并对开挖的土壤进行了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和回填,并及时对管沟占地区域进行了植被恢复; ②项目已在管线站点处设置有阴极保护桩等设施,可有效减轻管线腐蚀率; ③管线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建设单位已对占地进行了等额的补偿和赔付; 施工期在冲沟和缓坡施工时,已严格控制了施工作业带宽度,并在施工完成后采用了草袋子护坡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 |
4 | 生态保护措施: | (1)已落实,井场井下作业产生的落地油带罐收集后与防渗含油污水池中的油泥均委托****处置;运行初期不产生修井、洗井废水,后期产生的废水均送板32、合H60、庆****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回注(三叠系**组); (2)已落实,建设单位已派专人对站点和井场内的各种设备、管线、阀门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巡视,定期对周边植被进行管理和维护,洒水和修剪;建设单位已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已完成备案,应急状态下产生我落地污油会及时清理,以避免土壤遭受污染; (3)已落实,根据监理报告,主要进场道路一侧设置截排水沟,对道路两侧边坡进行了植被回复和草袋护坡等,提高了水土流失的防护能力 |
表7 风险设施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1)井场生态保护措施 ① 井下作业按照“铺设作业、带罐上岗”作业模式,及时回收落地油; ② 洗井和修井产生的含油污水由罐车运往附近站场污水处理装置集中处理,不得随地排放,避免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影响; ③ 及时回收井下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落地油,将落地油的污染限制在井场范围内; ④ 对井场防渗污油池中的油泥,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及时清理,并进行安全处置。 (2)站场生态保护措施 ① 对各种设备、管线、阀门定期进行检查,防止跑、冒、滴、漏,及时巡检管线, 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量减小影响和损失; ② 污染源及环境保护设施应加强管理,保证达标排放; ③ 加强对绿化植物的管理和维护,减少运行初期因植被未恢复而造成的水土流失; ④ 本项目事故条件下将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须对事故风险严加防范 和控制。发生油气泄漏等突发性时间,应当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污染面积扩大;落地污油等应当尽快予以清除,并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处理。 (3)道路生态保护措施 ① 对道路尚未硬化易产生扬尘的路段,采取洒水抑尘、设限速标志等措施,减少道路的无组织扬尘产生量,以保护道路两侧生态环境; ② 主要道路设置截排水沟,减轻对道路路基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量; ③ 定期对路基边坡进行维护,提高其防护能力,防止土壤受到侵蚀。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1)已落实,井场井下作业产生的落地油带罐收集后与防渗含油污水池中的油泥均委托****处置;运行初期不产生修井、洗井废水,后期产生的废水均送板32、合H60、庆****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回注(三叠系**组); (2)已落实,建设单位已派专人对站点和井场内的各种设备、管线、阀门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巡视,定期对周边植被进行管理和维护,洒水和修剪;建设单位已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已完成备案,应急状态下产生我落地污油会及时清理,以避免土壤遭受污染; (3)已落实,根据监理报告,主要进场道路一侧设置截排水沟,对道路两侧边坡进行了植被回复和草袋护坡等,提高了水土流失的防护能力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相关公告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