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 |
913********815074Q | 张军芳 |
籍世栋 | 中国 |
**省**市**县马店镇**山村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省**县**山水泥石灰岩矿400万吨/年露天采矿扩建技改工程项目 | |
| |
2021版本:011-土砂石开采(不含河道采砂项目) | B1011-B1011-石灰石、石膏开采 |
| **省**市**县 **省**市**县马店镇**山村 |
经度:115.92746 纬度: 32.25764 | ****环境局 |
| 2024-01-26 |
邱环审函〔2024〕1号 | **** |
| 13000 |
635 | **** |
913********815074Q | ******公司 |
****0111MA2NF1GC6Q | ******公司 |
****0111MA2NF1GC6Q | 2024-04-17 |
| |
2024-07-17 | 2024-08-18 |
| http://www.****.com/html/show-733.html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项目工程主要由露天采场、破碎线区域、矿山运输道路和行政生活区等几部分组成。项目破碎加工矿石能力为400万吨/年。 | 项目工程主要由露天采场、破碎线区域、矿山运输道路和行政生活区等几部分组成。项目破碎加工矿石能力为400万吨/年。 |
/ | |
|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爆破开采-投料破碎-二破-筛分 | 爆破开采-投料破碎-二破-筛分 |
/ | |
|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原环评要求所有一次破碎废气经收集处理后通过DA001排放口排放,所有二次破碎废气和一次筛分废气经收集处理后通过DA002排放口排放,二次筛分废气经收集处理后通过DA003排放口排放 | 废气收集管道布置调整。实际根据现场调整为:(1)新增的一次破碎机产生的破碎粉尘经过集气罩收集及原有二次破碎机破碎粉尘(部分)经过密闭收集后一并经覆膜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根15m高排气筒(DA001)排放;(2)原有的一次破碎机产生的破碎粉尘经过集气罩收集、原有二次破碎机破碎粉尘(剩余部分)以及一次筛分粉尘经过密闭收集后一并经覆膜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根15m高排气筒(DA002)排放;(3)二次筛分粉尘经过密闭收集后采用覆膜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根15m高排气筒(DA003)排放。 |
项目根据实际各设备及环保设备布局,调整管道,未导致废气收集效率及处理效率降低,根据本次验收结果,项目有组织废气颗粒物排放量低于总量要求,未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因此不属于重大变动。 | |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1.57 | 5.93 | 0 | 0 | 1.57 | 1.57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处理站、沉淀池 | 矿山开采过程中无生产废水,矿山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中绿化标准后(见下表),回用于厂区绿化。 车辆冲洗废水经沉淀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表1中车辆冲洗水标准后回用于车辆冲洗;初期雨水经沉淀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表1中车辆冲洗水标准后回用于车辆冲洗。 | 本项目主要为车辆冲洗水、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企业生活污水经原有化粪池、隔油池预处理后,进入原有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回用于厂区绿化;破碎区域出口处设车辆自动感应清洗平台(廊道式),洗车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车辆冲洗;加工场地道路原有截排水沟收集雨水,在厂区内北侧、车辆冲洗平台帝原有一座初期雨水收集池,加工场初期雨水收集后排入初期雨水收集池,回用于车辆冲洗; | 废水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在竣工验收监测期间,该项目生****处理站排口各监测因子的日均值均低于限值要求,其中pH出水浓度范围在7.0-7.3(无量纲),氨氮出水浓度范围在0.150~0.250mg/L。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中绿化标准。项目车辆冲洗沉淀池回用水及初期雨水池回用水各监测因子的日均值均低于限值要求,其中pH出水浓度范围在7.1-7.5(无量纲),氨氮出水浓度范围在0.114~0.698mg/L。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中冲厕、车辆冲洗水标准。 |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袋式除尘器 | 颗粒物排放执行《石灰、电石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1618—2022)中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 | 本项目废气主要来自破碎、筛分、运输、物料储存等环节产生的粉尘。 破碎车间封闭,一次破碎机落料点进行封闭、二次破碎机和皮带机落料点整体封闭、一次筛分机封闭,设置集气系统。 1、新增的一次破碎机产生的破碎粉尘经过集气罩收集及原有二次破碎机破碎粉尘(部分)经过密闭收集后一并经覆膜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根15m高排气筒(DA001)排放; 2、原有的一次破碎机产生的破碎粉尘经过集气罩收集、原有二次破碎机破碎粉尘(剩余部分)以及一次筛分粉尘经过密闭收集后一并经覆膜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根15m高排气筒(DA002)排放; 3、二次筛分粉尘经过密闭收集后采用覆膜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根15m高排气筒(DA003)排放; 本项目运营过程中需运输大量的石灰石料,预计项目每天发空车、重载各73883次。破碎车间位于原有厂区和**中间位置,与厂界距离较远,运输扬尘对运输沿线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3)厂外运输沿线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品石料主要采****公司厂区,其中0~5mm的粉料产品采用罐车运输,>5mm的产品采用厢式半挂车等封闭式货车运输,厂外总运距约8.9km,运输过程中避免物料洒落。厂外运输利用**县原有国道**道,运输过程废气主要为汽车尾气和扬尘。由于道路周围是农村地区,比较空旷,污染物稀释扩散能力强,因此汽车尾气对公路沿线周围的空气环境影响较小。 公路上行驶汽车的轮胎接触地面而使路面积尘扬起,从而产生扬尘污染。由于汽车运输经过的道路基本上是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量相对较小,对周围的空气环境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石料厂外运输采用篷布覆盖,有效地防止运输过程中沿途撒落和扬尘污染,采取有效措施后,污染在接受范围之内。 | 有组织废气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在竣工验收监测期间,该项目生产工艺废气中颗粒物检测结果均小于标准限值,颗粒物排放浓度范围在1.1~5.6mg/m3,满足《石灰、电石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1618—2022)中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 无组织废气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在竣工验收监测期间,厂界及厂区内无组织废气中颗粒物浓度值小于标准限值,颗粒物排放浓度范围在218~264μg/m3,满足《石灰、电石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1618—2022)中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限值。 |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隔声降噪 | 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营运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 针对施工期噪声污染提出如下防治措施: (1)为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施工期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有关规定,加强管理,合理安排施工现场,将高噪声机械设备布置在远离噪声敏感目标的位置,控制同时作业的高噪声设备的数量,避免局部声级过高。 (2)噪声源强大的作业放在昼间(06:00~22:00)进行,不进行夜间施工的。 (3)加强施工期施工车辆管理,避免夜间(22:00~次日06:00)进行建筑材料及渣土等运输,减少夜间交通噪声影响,并减速慢行减少鸣笛。 (4)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和养护;闲置的设备及时关闭。营运期露天开采噪声源主要有履带式潜孔钻车、装载机、挖掘机、液压破碎锤和自卸车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以及爆破噪声;运输车辆交通噪声。生产区主要为破碎机等设备运行噪声。 (1)项目优先选择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对在高噪声环境工作人员发放耳罩、耳塞等,以加强个人的防护工作;夜间不进行爆破作业。 (2)项目采用中深孔爆破工艺。控制一次爆炸规模,多采用松动爆破,控制岩石过度移动;加强爆破管理,严格控制爆破过程。 (3)项目基本采用新型运输车辆,加强运输车辆维护,确保车辆的关键部件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以减轻车辆噪声;同时加强运输道路的维护和养护,确保路面的平整,避免因颠簸引发的噪声;对运输车辆实施禁鸣、限速等管理措施降低车辆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优先选择小负荷的运输汽车,同时禁止运输汽车超载运输;项目已预留噪声防治资金,用于夜间厂外运输噪声防治工作。 (4)有合理布局,破碎机等高噪声源远离场界。 (5)新增的破碎机选用新型破碎设备,运行过程中噪声较低; (6)辊轴给料机、颚式破碎机等大型设备在基础安装时采取防振减噪及隔声措施; (7)破碎加工区设备均集中在全封闭厂房内。 (8)在破碎和筛分车间部分区域装有**吸音板;采用软质隔声门帘;设备设减震垫;加强管理,定期维护、保养机械设备及降噪设备,加强润滑,确保各种设施正常运转。 (9)矿山爆破警戒范围为200m,目前200m安全爆破距离范围内居民已完成搬迁。厂区北侧大门口运输道**侧30m****快餐店(在矿山爆破警戒范围200m外),夜间无人居住,不影响夜间进行厂外运输。(见附件20) 项目已按照环评和批复要求落实营运期噪声污染环保措施,对环境影响较小。 | 厂界噪声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在竣工验收监测期间,项目区厂界外昼间噪声监测结果均在标准限值内,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限值要求。 |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1)工程基建期已剥离表土堆存于临时表土堆场;废石外售作为道路建设用石。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委托物资单位处置,无二次污染。 (2)危险废物暂存库按照规范设置,设置防渗措施。废油桶临时暂存,定期委托****处置。 (3)废钻****回收部门回收利用。 (4)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项目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为职工生活垃圾、矿石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剥离废石、矿石加工系统收集的石粉、除尘器清灰和废除尘布袋、沉淀池沉渣,以及机修车间产生的危险废物(废油桶),以及生活垃圾。 (1)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外售综合利用。 (2)沉淀池定期清淤产生的沉淀渣,运送至临时表土堆场存放,用于后期**复垦。 (3)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石粉直接作为产品石粉外售综合利用。 (4)废除尘布袋定期委托给**回收单位利用。 (5)生活垃圾经在垃圾桶分类收集,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6)废润滑油桶于危废暂存间分区暂存,定期委托****处置。 | (1)工程基建期已剥离表土堆存于临时表土堆场;废石外售作为道路建设用石。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委托物资单位处置,无二次污染。 (2)危险废物暂存库按照规范设置,设置防渗措施。废油桶临时暂存,定期委托****处置。 (3)废钻****回收部门回收利用。 (4)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项目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为职工生活垃圾、矿石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剥离废石、矿石加工系统收集的石粉、除尘器清灰和废除尘布袋、沉淀池沉渣,以及机修车间产生的危险废物(废油桶),以及生活垃圾。 (1)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外售综合利用。 (2)沉淀池定期清淤产生的沉淀渣,运送至临时表土堆场存放,用于后期**复垦。 (3)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石粉直接作为产品石粉外售综合利用。 (4)废除尘布袋定期委托给**回收单位利用。 (5)生活垃圾经在垃圾桶分类收集,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6)废润滑油桶于危废暂存间分区暂存,定期委托****处置。 |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1)施工用地应合理规划,确定施工区域范围,不得随意扩大施工区域范围,减少不必要的占地,防止植被破坏。 (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尽量分段开挖、铺设、及时回填,减少施工对土地扰动,尽量减少弃土临时堆放而压占周边地表植被。 (3)对于施工期开挖造成的裸露地表、边坡等,应及时绿化、硬化或设置护坡挡墙,做到边坡稳定、表土不裸露,防止发生水土流失。 (4)施工期应尽量避开雨季,以减少因地表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施工期间,将产生少量废土石,应及时回填或者清运处理,防止雨季冲刷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 (5)施工运输车辆尽量减少鸣笛,减少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6)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尽量避免对作业区和周边野生生物造成伤害。施工期间尽量减少土地占压,减少植被损坏。项目施工期较短,在此期间做好如上保护措施,可有效的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1)项目运营期间,应对辅助设施、办公生活区等长期性占地因地制宜进行绿化,在场地周围植树,场地内根据空地情况,进行植树、种草种花等。 (2)为减少临时表土堆场占地对植被的破坏,根据项目情况开采完毕后应尽快对临时表土堆场进行综合治理,按照复垦方案进行覆土绿化。 (3)加强对**范围内边坡较陡的区域的观察,如发现边坡不稳定,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等风险时,应采取压实等护坡措施。 | 项目已按照环评和批复要求落实相应环保措施,对环境影响较小。 (1)施工用地合理规划,未随意扩大施工区域范围,未导致新增占地,未造成植被破坏。 (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分段开挖、铺设、及时回填。 (3)对于施工期开挖造成的裸露地表、边坡等,及时绿化、硬化并设置护坡挡墙,做到边坡稳定、表土不裸露。 (4)施工期避开雨季,施工期间少量废土石清运处理。 (5)加强车辆管理,施工运输车辆减少鸣笛。 (6)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减少土地占压,减少植被损坏。(1)项目在厂区内办公生活区等区域设置较多绿化设施,场地周围种植树木、花草等。 (2)当前尚未开采完毕,开采完毕后企业会立即对临时表土堆场进行综合治理,按照复垦方案进行覆土绿化。 (3)项目定期对**范围内边坡较陡区域观察,防止发生滑坡、坍塌等风险时,提前做好压实等护坡措施。 (4)项目采取边开采、边治理措施,采场设置截水沟,将降水等导出采场,减少采场积水驻留。 | |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原有矿山爆破警戒范围定为200m,爆破振动对200m外的居民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小。目前200m安全爆破距离范围内居民已完成搬迁。 | 项目当前200m安全爆破距离范围内无居民敏感点(已拆迁完毕)。 |
/ |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本工程矿山开采过程中,针对露采场水土流失、山体滑坡风险评价建议工程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治:①合理布置开采平台,严格按照《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04)要求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建立监测网点,对不良地段、软弱夹层进行定时、定点观测,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②开采过程中的顺层坡矿体底板切坡时,应保持底面的平整,局部应视其需要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如挡墙);③对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坑地,应利用废弃土、石料回填平整,并在表层覆土,对整治后的土地加以改造利用,乔、灌、草合理配置,以尽快恢复植被,保持水土;④及时将临时堆场中剥离物转运至临时表土堆场,后续开采过程中,应将剥离物弃土及时运到临时表土堆场;⑤对采**不能开采或矿石已采竭的裸露地表,应及时覆土绿化,以尽快恢复植被,减轻采**的水土流失;⑥在采场周边修建截洪沟,将雨水排离采场以防止雨水渗透、冲刷边坡,减少暴雨对采坑的充水强度;⑦在闭矿时,进行覆土绿化,以尽快恢复当地生态环境。 | 项目已按照环评和批复要求落实相应环保措施,对环境影响较小。 (1)合理布置开采平台,建立监测网点,对不良地段、软弱夹层进行定时、定点观测,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开采过程中的顺层坡矿体底板切坡时,保持底面的平整,局部视其需要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如挡墙);对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坑地,利用废弃土、石料回填平整,并在表层覆土,对整治后的土地加以改造利用,乔、灌、草合理配置,以尽快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及时将临时堆场中剥离物转运至临时表土堆场,后续开采过程中,将剥离物弃土及时运到临时表土堆场;对采**不能开采或矿石已采竭的裸露地表,及时覆土绿化,以尽快恢复植被,减轻采**的水土流失;在采场周边修建截洪沟,将雨水排离采场以防止雨水渗透、冲刷边坡,减少暴雨对采坑的充水强度;后续在闭矿时,会进行覆土绿化,以尽快恢复当地生态环境。 |
/ |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验收结论 | 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