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中转站项目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0521MA3REUMH4N | 建设单位法人:危险废物中转站项目 |
危险废物中转站项目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区 |
危险废物中转站项目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危险废物中转站项目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01-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利用及处置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N7724-N7724-危险废物治理 |
建设地点: | **省**市**区 ******经济开发区东三路以西、东二路以东、广兴路以南,******公司现有厂区内 |
经度:118.63874 纬度: 37.55359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2-02-17 |
东环垦分建审〔2022〕008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
2024-03-25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1460 |
1460 | 运营单位名称:**** |
****0521MA3REUMH4N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
****0521MA3REUMH4N | 验收监测单位:**新航****公司 |
****0303MA94YNU570 | 竣工时间:2024-03-20 |
2024-04-01 | 调试结束时间:2024-06-30 |
2024-07-06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08-02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www.****.com/thread-****373-1-1.html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迁建) | 实际建设情况:**(迁建)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年中转危险废物2万吨 | 实际建设情况:年中转危险废物2万吨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1)危废的收集、包装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是危险废物产生、收集、储存过程的主体责任单位,在其转移前需妥善贮存,以防止其散扬、渗漏、流失而污染环境。危险废物临时贮存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地面须硬化及防渗处理;场所设有雨棚、围堰或围墙;设置废水导排管道或渠道,贮存液态或半固态废物的,需设置泄露液体收集装置;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完好无损;危险废物按种类分别存放,且不同类废物间有明显的间隔(如过道等);要有专人管理,避免无关人员误入。 危险废物的储存场所和包装容器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1276-2022)的要求,危险废物标签应包含废物名称、废物类别、废物代码、废物形态、危险特性、主要成分、有害 成分、注意事项、产生/收集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产生日期、废物重量和备注。 2)危废的运输 ①运输原则 本项目在运输过程严格执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中运输污染控制技术要求。根据本项目运输物料形态及当地较为方便的运输方式,外部运输方式为道路汽车运输,并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运输时配备专用运输车和专职人员,并制定合理的收运计划,统筹安排废物收运车辆,优化车辆的运行线路。本项目危险废物的运输,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运输的有关规定进行,基本原则如下: a、危废的运输转移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的规定执行。 b、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等相关废物转移的法律法规,实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 c、转运前应检查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核对品名、数量和标志等。 d、危废转运前检查转运设备和盛装容器的稳定性、严密性,确保运输途中不会破裂、倾倒和溢流。 e、本项目所接收的危险废物范围主要为**区产废企业、实验室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收集范围较广,但是由于公路交通发达,不需要运输途中停留。因此,本项目收集范围内的危险废物的收运将不设中转站临时贮存,及时由危险废物产生地直接送达本项目厂区。 f、制定合理、完善的废物收运计划,选择最佳的废物收运时间,运输线路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域、交通拥堵道路和水源保护区。 g、委托单位:****公司采用汽车运输,运输方具有危险物品(危险废物)道路运输许可证,押运人员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押运人员从业资格证书,运输车辆按照 GB13392 设置车辆标志。本项目将委托具有危险物品道路****公司进行运输。 ②运输路线 危险废物进行收集运输时,应事先调查各产生单位地理环境状况、交通、街道路线情况,同一城镇的产生单位同类危险废物规划在同一车次执行运输工作。项目各运输路线尽可能避开水源保护地、人口密集区和交通拥堵道路,尽可能选择走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 ③本项目危险废物采用的包装、储存、运输方式。 3)危废的接收 注有明显标志的危险废物专用运输车辆进入厂区,需进行验收、计量后签单方能储存。危险废物的接收程序如下: (1)专人负责。接收人员卸车前检查“四证一单”的完整性,“四证”即危险品运输车辆使用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证、货车驾驶员证和押运员证,“一单”指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在签收前需检查联单内容及产生危险废物单位的公章。 (2)接收负责人对待运输的危险废物进行单货清点核实。 (3)检查危险废物的包装。 (4)检查危险废物标志,标志贴在危险废物包装明显位置。 (5)检查标签。危险废物的包装上贴有以下内容的标签:危废产生单位;废物名称、重量、成分;危险废物的性质;包装日期。对于不属于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核准经营范围,不属于建设单位协议处置危险废物来源的,不予卸车,并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的相关要求,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退还给危险废物转移者(包括危险废物产生者或移出者)或转移到其它具备资质的处置单位。 (6)分析检查。进厂废物需取样进行快速定量或定性分析,分析报告单据作为储存的依据。符合转移需求的危险废物由检验人员进行抽样检验。 (7)以上内容验收合格后,根据五联单内容填写入库单并签名,加盖单位入库专用章。接收负责人填写危险废物分类分区登记表,通知储罐区相应交接储存。 4)厂内装卸、暂存 将收集的危险废物放入相应的危废暂存区行暂存,贮存至转运量时进行转运。本项目危废暂存区必须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等相关要求进行建设,本项目属于暂时贮存方式,建设单位拟采取以下措施: A、《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 a、贮存设施选址要求 ①贮存设施选址应满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划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要求,建设项目应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②集中贮存设施不应选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永久基本农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应建在溶洞区或易遭受洪水、滑坡、泥石流、潮汐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 ③贮存设施不应选在江河、湖泊、**、渠道、水库及其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禁止贮存危险废物的其他地点。 ④贮存设施场址的位置以及其与周围环境敏感目标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 b、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污染控制要求 b1一般规定: ①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包装形式和污染物迁移途径,采取必要的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以及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不应露天堆放危险废物。 ②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类别、数量、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和污染防治等要求设置必要的贮存分区,避免不相容的危险废物接触、混合。 ③贮存设施或贮存分区内地面、墙面裙脚、堵截泄漏的围堰、接触危险废物的隔板和墙体等应采 用坚固的材料建造,表面无裂缝。 ④贮存设施地面与裙脚应采取表面防渗措施;表面防渗材料应与所接触的物料或污染物相容,可采用抗渗混凝土、**度聚乙烯膜、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贮存的危险废物直接接触地面的,还应进行基础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或至少2mm厚**度聚乙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⑤同一贮存设施宜采用相同的防渗、防腐工艺(包括防渗、防腐结构或材料),防渗、防腐材料应覆盖所有可能与废物及其渗滤液、渗漏液等接触的构筑物表面;采用不同防渗、防腐工艺应分别建设贮存分区。 ⑥贮存设施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b2贮存库规定: ①贮存库内不同贮存分区之间应采取隔离措施。隔离措施可根据危险废物特性采用过道、隔板或隔墙等方式。 ②贮存场可整体或分区设计液体导流和收集设施,收集设施容积应保证在最不利条件下可以容纳对应贮存区域产生的渗滤液、废水等液态物质。 ③贮存场应采取防止危险废物扬散、流失的措施。 c容器和包装物污染控制要求 ①容器和包装物材质、内衬应与盛装的危险废物相容。 ②针对不同类别、形态、物理化学性质的危险废物,其容器和包装物应满足相应的防渗、防漏、防腐和强度等要求。 ③硬质容器和包装物及其支护结构堆叠码放时不应有明显变形,无破损泄漏。 ④柔性容器和包装物堆叠码放时应封口严密,无破损泄漏。 ⑤使用容器盛装液态、半固态危险废物时,容器内部应留有适当的空间,以适应因温度变化等可能引发的收缩和膨胀,防止其导致容器渗漏或永久变形。 ⑥容器和包装物外表面应保持清洁。 d贮存过程污染控制要求 d1一般规定: ①在常温常压下不易水解、不易挥发的固态危险废物可分类堆放贮存,其他固态危险废物应装入容器或包装物内贮存。 ②液态危险废物应装入容器内贮存,或直接采用贮存池、贮存罐区贮存。 ③半固态危险废物应装入容器或包装袋内贮存,或直接采用贮存池贮存。 ④具有热塑性的危险废物应装入容器或包装袋内进行贮存。 ⑤易产生粉尘、VOCs、酸雾、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危险废物应装入闭口容器或包装物内贮存。 ⑥危险废物贮存过程中易产生粉尘等无组织排放的,应采取抑尘等有效措施。 d2贮存设施运行环境管理要求: ①危险废物贮存前应对废物类别个特性与危废识别标志一致性进行核验。 ②定期检查贮存状况,及时清理地面,更换破损贮存容器和包装物。 ③清理的废物和清洗废水应收集处理。 ④贮存设施运行期间,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并保存。 ⑤应建立贮存设施环境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制度、设施运行操 作制度、人员岗位培训制度等。 ⑥应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并建立档案。 ⑦应建立贮存设施全部档案,包括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监测和环 境应急等,应按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整理和归档。 5)转运系统 收集一定量后的危险废物委托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危险废物由项目厂区运至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的运输工作由专业的具****公司负责,因此转运运输过程环境影响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转运、贮存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落实。处置。 a、根据《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对运输过程的安全管理提出如下要求: ①根据《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规定:必须办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手续。 ②实行联单报送。危险废物运输单位在接收产生单位的危险废物时,及时将接收情况进行登记记录,****环保局备案。 ③每转移一车(次)危废,应按每一类为危险废物填写一份联单。 ④车辆必须悬挂“危险废物”字样及相应标志。 ⑤运输危险废物的车辆应配备GPS设备,严格遵守交通、消防、治安等法规,并控制车速,保持与前车的距离,严禁违章超车,确保行车安全。驾驶人员一次连续驾驶4小时应休息20分钟以上,24小时之内实际驾驶时间累计不超过8小时。 ⑥运输中使用专用车辆,严禁采用三轮机动车、全挂汽车列车、人力三轮车、自行车和摩托车装运废机油。 ⑦必须配备随车人员在途中检查,如有丢失、被盗、应立即报告发生地的交通运输、环保主管部门,高速公路上发生丢失、被盗、应立即报告高速巡警,并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部门和环保部门查处。 ⑧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及运输时间,尽可能避免载****学校、医院和居住小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并尽可能原理河道、水渠等敏感区域。 ⑨运达卸货地点后,因故不能及时卸货,在待卸期间行车和随车人员应负责看管车辆和所装危险废物。 ⑩运输车辆应取得危险废物运输经营许可证。 b、运输、装卸应符合《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装卸作业规程》(JT617-2004)的有关规定: ①司机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岗位培训,执证上岗。 ②运输人员应掌握废机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应急措施,须进行处理危险废物和应急救援方面的培训,以及通过何种方式联络应急相应人员。 ③进入装卸作业区,不准携带火种。 ④运输车辆车厢、底板须平坦完好,周围栏板必须牢固,车辆具有防雨、防潮、防晒功能,每辆车设有明显防火标志,并配备相应的防泄漏措施。 ⑤须持有通行证,其上应标明废矿油的来源、性质、数量、运往地点。建设项目转运输系统设计废矿油至一定暂存量后,通知废矿油处置单位对暂存的废矿油回收,运****运输部门颁发的、危****公司负责。本项目运输全部为公路运输,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由运输方负责。废矿油公路运输按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19年]第42号)、JT617以及JT618等执行。 | 实际建设情况:1)危废的收集、包装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是危险废物产生、收集、储存过程的主体责任单位,在其转移前需妥善贮存,以防止其散扬、渗漏、流失而污染环境。危险废物临时贮存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地面须硬化及防渗处理;场所设有雨棚、围堰或围墙;设置废水导排管道或渠道,贮存液态或半固态废物的,需设置泄露液体收集装置;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完好无损;危险废物按种类分别存放,且不同类废物间有明显的间隔(如过道等);要有专人管理,避免无关人员误入。 危险废物的储存场所和包装容器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1276-2022)的要求,危险废物标签应包含废物名称、废物类别、废物代码、废物形态、危险特性、主要成分、有害 成分、注意事项、产生/收集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产生日期、废物重量和备注。 2)危废的运输 ①运输原则 本项目在运输过程严格执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中运输污染控制技术要求。根据本项目运输物料形态及当地较为方便的运输方式,外部运输方式为道路汽车运输,并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运输时配备专用运输车和专职人员,并制定合理的收运计划,统筹安排废物收运车辆,优化车辆的运行线路。本项目危险废物的运输,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运输的有关规定进行,基本原则如下: a、危废的运输转移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的规定执行。 b、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等相关废物转移的法律法规,实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 c、转运前应检查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核对品名、数量和标志等。 d、危废转运前检查转运设备和盛装容器的稳定性、严密性,确保运输途中不会破裂、倾倒和溢流。 e、本项目所接收的危险废物范围主要为**区产废企业、实验室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收集范围较广,但是由于公路交通发达,不需要运输途中停留。因此,本项目收集范围内的危险废物的收运将不设中转站临时贮存,及时由危险废物产生地直接送达本项目厂区。 f、制定合理、完善的废物收运计划,选择最佳的废物收运时间,运输线路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域、交通拥堵道路和水源保护区。 g、委托单位:****公司采用汽车运输,运输方具有危险物品(危险废物)道路运输许可证,押运人员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押运人员从业资格证书,运输车辆按照 GB13392 设置车辆标志。本项目将委托具有危险物品道路****公司进行运输。 ②运输路线 危险废物进行收集运输时,应事先调查各产生单位地理环境状况、交通、街道路线情况,同一城镇的产生单位同类危险废物规划在同一车次执行运输工作。项目各运输路线尽可能避开水源保护地、人口密集区和交通拥堵道路,尽可能选择走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 ③本项目危险废物采用的包装、储存、运输方式。 3)危废的接收 注有明显标志的危险废物专用运输车辆进入厂区,需进行验收、计量后签单方能储存。危险废物的接收程序如下: (1)专人负责。接收人员卸车前检查“四证一单”的完整性,“四证”即危险品运输车辆使用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证、货车驾驶员证和押运员证,“一单”指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在签收前需检查联单内容及产生危险废物单位的公章。 (2)接收负责人对待运输的危险废物进行单货清点核实。 (3)检查危险废物的包装。 (4)检查危险废物标志,标志贴在危险废物包装明显位置。 (5)检查标签。危险废物的包装上贴有以下内容的标签:危废产生单位;废物名称、重量、成分;危险废物的性质;包装日期。对于不属于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核准经营范围,不属于建设单位协议处置危险废物来源的,不予卸车,并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的相关要求,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退还给危险废物转移者(包括危险废物产生者或移出者)或转移到其它具备资质的处置单位。 (6)分析检查。进厂废物需取样进行快速定量或定性分析,分析报告单据作为储存的依据。符合转移需求的危险废物由检验人员进行抽样检验。 (7)以上内容验收合格后,根据五联单内容填写入库单并签名,加盖单位入库专用章。接收负责人填写危险废物分类分区登记表,通知储罐区相应交接储存。 4)厂内装卸、暂存 将收集的危险废物放入相应的危废暂存区行暂存,贮存至转运量时进行转运。本项目危废暂存区必须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等相关要求进行建设,本项目属于暂时贮存方式,建设单位拟采取以下措施: A、《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 a、贮存设施选址要求 ①贮存设施选址应满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划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要求,建设项目应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②集中贮存设施不应选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永久基本农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应建在溶洞区或易遭受洪水、滑坡、泥石流、潮汐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 ③贮存设施不应选在江河、湖泊、**、渠道、水库及其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禁止贮存危险废物的其他地点。 ④贮存设施场址的位置以及其与周围环境敏感目标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 b、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污染控制要求 b1一般规定: ①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包装形式和污染物迁移途径,采取必要的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以及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不应露天堆放危险废物。 ②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类别、数量、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和污染防治等要求设置必要的贮存分区,避免不相容的危险废物接触、混合。 ③贮存设施或贮存分区内地面、墙面裙脚、堵截泄漏的围堰、接触危险废物的隔板和墙体等应采 用坚固的材料建造,表面无裂缝。 ④贮存设施地面与裙脚应采取表面防渗措施;表面防渗材料应与所接触的物料或污染物相容,可采用抗渗混凝土、**度聚乙烯膜、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贮存的危险废物直接接触地面的,还应进行基础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或至少2mm厚**度聚乙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⑤同一贮存设施宜采用相同的防渗、防腐工艺(包括防渗、防腐结构或材料),防渗、防腐材料应覆盖所有可能与废物及其渗滤液、渗漏液等接触的构筑物表面;采用不同防渗、防腐工艺应分别建设贮存分区。 ⑥贮存设施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b2贮存库规定: ①贮存库内不同贮存分区之间应采取隔离措施。隔离措施可根据危险废物特性采用过道、隔板或隔墙等方式。 ②贮存场可整体或分区设计液体导流和收集设施,收集设施容积应保证在最不利条件下可以容纳对应贮存区域产生的渗滤液、废水等液态物质。 ③贮存场应采取防止危险废物扬散、流失的措施。 c容器和包装物污染控制要求 ①容器和包装物材质、内衬应与盛装的危险废物相容。 ②针对不同类别、形态、物理化学性质的危险废物,其容器和包装物应满足相应的防渗、防漏、防腐和强度等要求。 ③硬质容器和包装物及其支护结构堆叠码放时不应有明显变形,无破损泄漏。 ④柔性容器和包装物堆叠码放时应封口严密,无破损泄漏。 ⑤使用容器盛装液态、半固态危险废物时,容器内部应留有适当的空间,以适应因温度变化等可能引发的收缩和膨胀,防止其导致容器渗漏或永久变形。 ⑥容器和包装物外表面应保持清洁。 d贮存过程污染控制要求 d1一般规定: ①在常温常压下不易水解、不易挥发的固态危险废物可分类堆放贮存,其他固态危险废物应装入容器或包装物内贮存。 ②液态危险废物应装入容器内贮存,或直接采用贮存池、贮存罐区贮存。 ③半固态危险废物应装入容器或包装袋内贮存,或直接采用贮存池贮存。 ④具有热塑性的危险废物应装入容器或包装袋内进行贮存。 ⑤易产生粉尘、VOCs、酸雾、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危险废物应装入闭口容器或包装物内贮存。 ⑥危险废物贮存过程中易产生粉尘等无组织排放的,应采取抑尘等有效措施。 d2贮存设施运行环境管理要求: ①危险废物贮存前应对废物类别个特性与危废识别标志一致性进行核验。 ②定期检查贮存状况,及时清理地面,更换破损贮存容器和包装物。 ③清理的废物和清洗废水应收集处理。 ④贮存设施运行期间,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并保存。 ⑤应建立贮存设施环境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制度、设施运行操 作制度、人员岗位培训制度等。 ⑥应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并建立档案。 ⑦应建立贮存设施全部档案,包括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监测和环 境应急等,应按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整理和归档。 5)转运系统 收集一定量后的危险废物委托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危险废物由项目厂区运至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的运输工作由专业的具****公司负责,因此转运运输过程环境影响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转运、贮存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落实。处置。 a、根据《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对运输过程的安全管理提出如下要求: ①根据《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规定:必须办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手续。 ②实行联单报送。危险废物运输单位在接收产生单位的危险废物时,及时将接收情况进行登记记录,****环保局备案。 ③每转移一车(次)危废,应按每一类为危险废物填写一份联单。 ④车辆必须悬挂“危险废物”字样及相应标志。 ⑤运输危险废物的车辆应配备GPS设备,严格遵守交通、消防、治安等法规,并控制车速,保持与前车的距离,严禁违章超车,确保行车安全。驾驶人员一次连续驾驶4小时应休息20分钟以上,24小时之内实际驾驶时间累计不超过8小时。 ⑥运输中使用专用车辆,严禁采用三轮机动车、全挂汽车列车、人力三轮车、自行车和摩托车装运废机油。 ⑦必须配备随车人员在途中检查,如有丢失、被盗、应立即报告发生地的交通运输、环保主管部门,高速公路上发生丢失、被盗、应立即报告高速巡警,并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部门和环保部门查处。 ⑧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及运输时间,尽可能避免载****学校、医院和居住小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并尽可能原理河道、水渠等敏感区域。 ⑨运达卸货地点后,因故不能及时卸货,在待卸期间行车和随车人员应负责看管车辆和所装危险废物。 ⑩运输车辆应取得危险废物运输经营许可证。 b、运输、装卸应符合《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装卸作业规程》(JT617-2004)的有关规定: ①司机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岗位培训,执证上岗。 ②运输人员应掌握废机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应急措施,须进行处理危险废物和应急救援方面的培训,以及通过何种方式联络应急相应人员。 ③进入装卸作业区,不准携带火种。 ④运输车辆车厢、底板须平坦完好,周围栏板必须牢固,车辆具有防雨、防潮、防晒功能,每辆车设有明显防火标志,并配备相应的防泄漏措施。 ⑤须持有通行证,其上应标明废矿油的来源、性质、数量、运往地点。建设项目转运输系统设计废矿油至一定暂存量后,通知废矿油处置单位对暂存的废矿油回收,运****运输部门颁发的、危****公司负责。本项目运输全部为公路运输,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由运输方负责。废矿油公路运输按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19年]第42号)、JT617以及JT618等执行。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废矿物油、废酸储存区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其余储存区废气经车间通风管道收集后一起经碱喷淋+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1根15m排气筒排放 | 实际建设情况:废矿物油、废酸储存区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其余储存区废气经车间通风管道收集后一起经碱喷淋+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1根15m排气筒排放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 | 实际建设情况:/ |
/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43 | 0 | 0 | 0 | 0.43 | 0.43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1 | 碱喷淋塔+两级活性炭吸附 |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7部分:其他行业》(DB37/2801.7-2019)表1“非重点行业”II时段的排放限值(VOCs: 60mg/m3,3kg/h);《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的排放限值(氯化氢:100mg/m3,0.26kg/h);《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的排放限值(硫酸雾:45mg/m3,1.5kg/h) | 废酸储存区与废矿物油储存区产生的酸性气体和有机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经碱喷淋塔+两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经1根15m排气筒排放。 | 连续检测两天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1 | 采用隔音、减震设施及隔声门窗等措施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具体标准限值为:昼间60dB(A),夜间50dB(A) | 项目产生的噪声主要为运输车辆、机泵等设备运行噪声,噪声源强为 65(A)~75dB(A),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隔音、减震设施及隔声门窗等措施,噪声衰减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 连续监测2天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1 | 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清桶油泥、废包装桶、废旧吨包、废活性炭、碱喷淋废水属于危险废物,分类存放于本项目相应储存区,定期交由具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严格落实五联制度,及时续签合同;生活垃圾、废劳保用品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 | 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清桶油泥、废包装桶、废旧吨包、废活性炭、碱喷淋废水属于危险废物,分类存放于本项目相应储存区,定期交由具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严格落实五联制度,及时续签合同;生活垃圾、废劳保用品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表7 风险设施
1 | 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必须有符合《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的专用标志;在各危废储存区之间设置隔离墙,在各危废储存区靠近安全通道一侧设置围堰,靠近仓库围墙一侧设置导流沟,在废酸储存区旁建设0.96m3废酸收集池;在废碱储存区旁建设0.96m3废碱收集池;配备50 m3的事故水池,用以收集事故状态下的消防废水。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详细的应急预案报我局备案,定期组织演练。 | 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必须有符合《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的专用标志;在各危废储存区之间设置隔离墙,在各危废储存区靠近安全通道一侧设置围堰,靠近仓库围墙一侧设置导流沟,在废酸储存区旁建设0.96m3废酸收集池;在废碱储存区旁建设0.96m3废碱收集池;配备50 m3的事故水池,用以收集事故状态下的消防废水。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已编制详细的****生态环境局****分局备案,企业会定期组织演练。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 |
环保搬迁
/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 |
区域削减
/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 |
功能置换
/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 |
其他
/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