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乔及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126********241908X | 建设单位法人:文玉忠 |
莫寿年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县 |
**省**市**县**镇西街 19 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省海****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24-水库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E4821-E4821-水源及供水设施工程建筑 |
建设地点: | **省**市**县 ****水库 |
经度:102.104409 纬度: 36.770215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3-07-18 |
东生〔2023〕186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1230 |
21.6 | 运营单位名称:互****服务中心 |
126********2414814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省昱之****公司 |
****0102MABJDWAQ9C | 验收监测单位:无 |
无 | 竣工时间:2024-06-27 |
2024-07-15 | 调试结束时间:2024-07-31 |
2024-07-24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08-21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s://www.****.com/gs/detail/2?id=40724yrRiE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技术改造 | 实际建设情况:技术改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现状水库总库容 118.74 万 m3,本次****水库现状总库容,根 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有关建筑物等级划分的有关规定,****水库为Ⅳ等小(1)型水库,水库主要建筑物等级为 4 级,次要建筑物等级为 5 级,****水库工程等别与主要建筑物级别不发生变化。设计洪水标准为50 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 300 年一遇。 | 实际建设情况:现状水库总库容 118.74 万 m3,本次****水库现状总库容,根 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有关建筑物等级划分的有关规定,****水库为Ⅳ等小(1)型水库,水库主要建筑物等级为 4 级,次要建筑物等级为 5 级,****水库工程等别与主要建筑物级别不发生变化。设计洪水标准为50 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 300 年一遇。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⑴重建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改造水库管理房 1 间,改造面积 51.05 m2。 ⑵用 C25W6F200 现浇混凝土固定输水洞现状阀门,并将输水洞进口 改为 DN600 卧管型式,卧管长46m,加固输水洞洞身 1512.35 m2。 ⑶更换放水管进口 DN600 卧管86m,更换出口钢管 24m,重建出口钢管与坝下埋管连接处集水池。 ⑷对上游坝坡坡脚、放水管进口及输水洞进口进行小范围清淤,清淤方量 2486.88m2。 ⑸本次对引水口及引水渠清淤1520.77m2,对损毁段引水渠修复1104.82m, 破损段引水渠抹面修复 592.45m。 ⑹上游坝坡在现有预制六角块和干砌石护面的基础上**C25W6F200 现浇混凝土面板9940.85 m2。 ⑺下游坝坡**网格梁护坡16783.08 m2,拆除重建排水沟599.74m,拆除重建贴坡排水70.5m。 ⑻下游坡脚灌木清理 199.82 m2,治理渗水点 1 处。 ⑼更换及新增网围栏 3244.91m。 ⑽拆除重建尾水渠 77.39m。 | 实际建设情况:⑴重建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改造水库管理房 1 间,改造面积 51.05 m2。 ⑵用 C25W6F200 现浇混凝土固定输水洞现状阀门,并将输水洞进口 改为 DN600 卧管型式,卧管长46m,加固输水洞洞身 1512.35 m2。 ⑶更换放水管进口 DN600 卧管86m,更换出口钢管 24m,重建出口钢管与坝下埋管连接处集水池。 ⑷对上游坝坡坡脚、放水管进口及输水洞进口进行小范围清淤,清淤方量 2486.88m2。 ⑸本次对引水口及引水渠清淤1520.77m2,对损毁段引水渠修复1104.82m, 破损段引水渠抹面修复 592.45m。 ⑹上游坝坡在现有预制六角块和干砌石护面的基础上**C25W6F200 现浇混凝土面板9940.85 m2。 ⑺下游坝坡**网格梁护坡16783.08 m2,拆除重建排水沟599.74m,拆除重建贴坡排水70.5m。 ⑻下游坡脚灌木清理 199.82 m2,治理渗水点 1 处。 ⑼更换及新增网围栏 1425m。 ⑽拆除重建尾水渠 77.39m。 |
实际建设内容更换及新增网围栏长度较原环评缩短1819.91m,其余建设内容及本项目建设规模与环评一致。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1.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附近农户卫生旱厕处理,定期清掏还田;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施工材料远离水体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淋措施,避免雨水冲刷,造成面源污染;****水库内冲洗施工车辆和设备。 2.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过程通过定期洒水减少扬尘污染;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施工方式,减少施工裸露面积和土石方临时堆放产生的扬尘;对在引水渠的修复、改造、清淤施工区和引水口的清淤施工区正对大气环境敏感目标方向设置围挡;及时清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废料及其他施工垃圾;使用污染物排放达标的运输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规范设置施工物料运输 路线,土石方运输车辆全密闭运输并限速行驶;气象预报风速达到四级以上或者出现重污染天气状况时,禁止土方作业。 3.严格落实噪声污染控制措施。施工期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优化工程施工时间和方式,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设备和车辆进行施工;施工噪声应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限值要求。 4.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措施。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清****填埋场,不得随意堆放,避免二次污染;对产生的施工废料,要尽快回收和 利用其中的有用部分,剩余施工废料要及时清运或做妥善处置,不宜长时间堆放,不得在施工工地外擅自堆放,做到工序完工场地清洁;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环氧煤沥青 防腐漆漆桶、聚氯乙烯密封胶胶桶、聚硫密封胶胶桶等危险废物及时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并最终处置,不在施工现场贮存。 5.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划定施工区域界限,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活动范围;要尽量少占临时用地、少破坏植被,并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大面积破坏;优化施工方式和临时占地布局,施工便道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施工过程中对草地范围内表土进行剥离养护,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生态恢复,植被覆盖度应与周围未扰动区域基本一致。 | 实际建设情况:1.经 调 查 核 实 , 施 工 废 水 经1m×1m×1m 钢结构沉淀池收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降尘,未外排放;沉淀池定期清掏底泥,底泥全部回用于项目区附近机耕道两侧加固、耕地田埂填充加固使用或用于附近荒地摊平绿化使用。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村庄民房旱厕处置。所有施工材料严格堆放在库区水体20m 之外,并苫盖临时遮挡的防 雨篷布;在水库施工区内已设置临时雨水导排设施,防止雨水进入施工区域;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和固体废物未排入地表水体。 2.经调查核实,施工工区堆放的易起尘的砂石料骨料等均用防尘网遮盖,并定期视天气情况对防尘网喷水抑尘,砂石料骨料等随用随拉,未在施工工区过多地存放。在引水渠的修复、改造、清淤施工区和引水口的清淤施工区正对环境空气环境敏感目标方向边界处已设置高 2m 的围挡。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废料及其他施工垃圾已及时 清运;所有运输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未发生污染物排放达标的现象并已规范设置施工物料运输路线,土石方运输车辆全密闭运输并限速行驶;在气象预报风速达到四 级以上或者出现重污染天气状况时,已停止土方作业。 3.经调查核实,本项目施工已选用低噪声设备,已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时段,合理布局施工场地,严禁夜间施工;运输车辆进入环境敏感点采取减速、禁鸣或车辆分流等措施,减缓了对沿线环境敏感区域的影响;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设备和车辆进行施工;施工噪声应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限值要 求。经走访调查,施工噪声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未发生居民投诉事件。 4.经调查核实,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经施工现场设置的 1 个勾臂式垃圾箱集中收集后已运往互助****填埋场处置。没有产生二次污染现象;对产生的施工废料,已回收和利用其中的有用部分,剩余施工废料已及时清运或做妥善处置,没有长时间堆放,没有在施工工地外擅自堆放,做到了工序完工场地清洁;放水管改造施工 过程中钢制卧管内外防腐处理涂刷防腐漆已在生产厂家涂刷完成。上游坝坡改造施工过程中对钢筋混凝土面板分缝密封处理采用高强度高标号混凝土进行密封处理。施工期没有产生危废。 5.已核实,项目施工期已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活动范围;项目临时用地实际面积为 4200m2,较初设临时占地面积减少1700m2。未造成土壤与植被的大面积破坏;已优化施工方式和临时占地布局,施工便道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施工过程中对草地范围内表土进行了剥离养护,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了生态恢复,经现场勘察(见报告验收时生态恢复照片),临时占地区域植被覆盖度与周围未扰动区域基本一致。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划定施工区域界限,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活动范围; 要尽量少占临时用地、少破坏植被,并将临时占地面积 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大面积破坏; 优化施工方式和临时占地布局,施工便道充分利用现有 道路;施工过程中对草地范围内表土进行剥离养护,施 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生态恢复,植被覆盖度应与周 围未扰动区域基本一致。 | 已核实,项目施工期已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活动范围;项目临时用地实际面积为4200m2,较初设临时占地面积减少1700m2。未造成土壤与植被的大面积破坏;已优化施工方式和临时占地布局,施工便道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施工过程中对草地范围内表土进行了剥离养护,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了生态恢复,经现场勘察(见报告验收时生态恢复照片),临时占地区域植被覆盖度与周围未扰动区域基本一致。 |
表7 风险设施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相关公告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