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丹霍线(G304)彰武县烧锅至壕北段改移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0922MB****335R | 建设单位法人:刘玉东 |
王江涛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县 |
**县**镇中华路4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国道丹霍线(G304)**县烧锅至壕北段改移工程 | 项目代码:**** |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30-等级公路(不含维护;不含生命救援、应急保通工程以及国防交通保障项目;不含改扩建四级公路)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E4812-E4812-公路工程建筑 |
建设地点: | **省**市**县 |
经度: 纬度: | ****机关:****生态环境厅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2-08-15 |
辽环函〔2022〕85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24600 |
619.2 | 运营单位名称:**** |
****0922MB****335R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中科尚****公司 |
912********183849Q | 验收监测单位:**中科尚****公司 |
912********183849Q | 竣工时间:2023-11-15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07-31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08-27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www.****.cn/jcb-portal/publicity/publicity_detail?id=33694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与环评一致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路线全长8.9千米,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本项目下穿新通高铁路段(桩号为K6+490-K8+752)采用分幅形式,路基宽度12.25米,路面宽度10.75米,其余路段路面宽度23米,路基宽度24.5米。本项目**主体工程(包括中桥一座,小桥一座,主线下穿分离式1座)、配套工程、临时工程、公用工程、绿化工程、环保工程,沿线设施包括标志、轮廓标、桥梁防护网以及信号灯等。 | 实际建设情况:中小桥长度减少1米,涵洞减少1座,平面交叉减少两处,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减少19079m,道路标志牌减少20套,其他内容与批复一致 |
耳墙长度变化导致桥梁全长变化,桥梁净跨径未改变;路线终点位置排水可以通过引入小桥解决,故取消原设计涵洞;合理归并平面交叉,控制平交开口间距,利用辅道保证村民出行;中间带开口调整以及分离式路基低填段取消;取消车道行驶方向标志、禁止超车、解除禁止超车及禁止停车标志。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落实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本项目施工过程无深填高挖路段,土石方进行综合利用,不设置永久弃土场。施工期严格控制作业带宽度,临时占地控制在永久占地范围内,减少工程占地和地表损毁。对永久占用的基本农田和保护林地按照相关主管部门意见,落实异地置换、补偿等措施。施工期不设置施工营地,就近村庄安置工人住宿。剥离表土单独堆存回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生态修复。施工结束后在道路两侧采取绿化措施。 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严格落实扬尘污染防治“六个百分百”要求,避免运输车辆直接穿越村庄等集中居民区,避免施工扬尘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施工期设置围挡,临时堆土场采取覆盖和洒水抑尘措施,运输车辆要采取篷布遮盖等措施。本项目采用商品沥青,不设置沥青拌合站。 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废水进行收集,经沉淀池处理后综合利用不外排。桥涵施工采用围堰施工工艺,减少对地表水影响。运营期通过道路合理设计,将路面径流引至排水系统,降低道路路面径流污染物对附近水体的影响。 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路线桩号K1+300至K1+700;K4+650至K4+750;K5+300至K6+200;K8+650至K8+900路段应限速40千米/小时,村庄居民敏感点声环境质量应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4a类和2类标准要求。运营期开展噪声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完善防治措施。 落实固废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挖方产生的土石方全部回填利用,无弃方产生,不设置弃渣场。本项目不设置取土场,工程借方均从商业土场外购,选择的商业土场应为各项许可手续齐全、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完善的依法合规设置的土场。 | 实际建设情况:K4+650至K4+750;K5+300至K6+200;K8+650至K8+900路段未设置限速标识,其他与环评一致 |
****设计部门和交管部门实地调查,其余三个点位不符合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规定,故取消了其余三处限速标识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落实环境监测措施。按照《报告书》规定的环境监测因子、监测频率及监测计划进行监测。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公路沿线特别是跨越水体的桥梁路段,要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按照相关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和备案工作,并做好项目环境应急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政府做好项目建设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在**县国土空间规划中为道路预留保护空间,道路中心线两侧35米(噪声4a类区域)内不应规划居住用地。 | 实际建设情况:本项目施工期未对地表水、噪声及生态进行监测;本工程桥梁段雨水管网未设置转换闸阀;其他与环评一致 |
企业施工期未接到周围村民投诉,故未监测噪声;地表水和生态未进行监测;本工程桥梁段雨水管网正在落实设置转换闸阀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1 | 车辆限速标志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和2类标准限值 | 路线桩号为K1+300-K1+700路段设置1个车辆限速标志 | 已监测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1 | 落实固废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挖方产生的土石方全部回填利用,无弃方产生,不设置弃渣场。本项目不设置取土场,工程借方均从商业土场外购,选择的商业土场应为各项许可手续齐全、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完善的依法合规设置的土场。 | 本项目挖方产生的土石方用于边坡防护,无弃方产生,不设置弃渣场。本项目不设置取土场,工程借方均从商业土场外购。 | |
2 | 通过在公路两侧设置垃圾桶,并以文明标语标示,减少行人乱丢弃垃圾的情况,另外,由有关部门对道路进行洒水抑尘、清扫路面。路面固体废物为一般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进行统一处理。 | 公路两侧附近村屯设置垃圾桶,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1、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营期可投入一定经费对工程涉及的地段进行人工植树造林,继续在道路两侧补种灌木、乔木,从而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使道路沿线的带状区域形成了乔、灌、草三层立体式绿化布局。 2、配备专业人员定期对绿化苗木进行浇水、施肥、松土、修剪、病虫害防治,检查苗木生长状况,对枯死苗木、草皮进行更换补种。 3、对路基及临路绿化带地段进行不定期检查,清理杂草,防止由于人为活动干扰后造成的生物入侵。 4、拆除各种临时设施,清除碎石、砖块、施工残留物等影响植物生长和影响美观的杂物,恢复斑块间的连通性,以有利于生物的迁移。 5、运营期继续在道路两侧补种灌木、乔木,使道路沿线的带状区域形成了乔、灌、草三层立体式绿化布局。随着营运时间的延续,依托道路的绿化带逐步定型、成熟,该区域的植物生态系统重新得以构筑,形成了新的群落景观。 6、临时占地区通过覆土和复耕措施等措施,根据原有土地使用功能,在场地使用结束后结合适宜条件进行复耕或绿化恢复,恢复区域景观生态体系的完整性。 7、在运营期,应加强道路的养护和卫生管理,对于运输货物的车辆要求采取一定的遮盖措施,避免货物的抛撒。 | 1、路基边坡两侧已栽植紫穗槐6.12hm2。 2、建设单位已安排专人进行绿化工作。 3、道路沿线已进行绿化,配备专人进行不定期检查,清理杂草。 4、本工程已拆除各种临时设施。 5、道路两侧已栽植紫穗槐6.12hm2。路基两侧暂未栽种乔木,运营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道路养护单位负责栽种 。6、本项目不涉及临时占地。 7、建设单位已制定相关规定,运输货物的车辆采取篷布遮盖。 | |
2 | 落实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本项目施工过程无深填高挖路段,土石方进行综合利用,不设置永久弃土场。施工期严格控制作业带宽度,临时占地控制在永久占地范围内,减少工程占地和地表损毁。对永久占用的基本农田和保护林地按照相关主管部门意见,落实异地置换、补偿等措施。施工期不设置施工营地,就近村庄安置工人住宿。剥离表土单独堆存回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生态修复。施工结束后在道路两侧采取绿化措施。 | 本项目土石方用于边坡防护,未设置弃土场。施工期施工作业在控制作业带宽度范围内进行。本项目已补划基本农田并进行了验收,文号阜自然资发〔2022〕17号,详见附件,本项目在**县补划永久基本农田21.0708公顷,涉及图斑7个,均为旱地,平均质量等别为10.96,其中10等旱地1.5448公顷,11等旱地19.5260公顷,位于**县**镇前郑家村、吉岗子村。本工程施工前已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见附件,同时施工前已办理使用林地手续。施工期不设置施工营地,就近安置工人住宿。施工结束后已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栽植紫穗槐和播撒草籽。 |
表7 风险设施
1 | 1、对公路沿线跨越水体的桥梁路段,应提高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标准,对于护栏(防撞栏)应采取加高和加固措施;同时在以上路段两侧醒目位置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提醒过路驾驶员和乘客加强保护环境意识;应禁止漏油、不安装保护帆布的货车和超载车上路,以防止公路上车辆漏油和货物洒落在道路上,造成沿线地面水体污染和安全事故隐患。 2、项目所在路段的桥梁雨水管网设置转换闸阀。当发生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时,应立即关闭雨水管网闸阀,开启路基边沟排水闸阀,将事故废水排入路基边沟暂存,防止泄漏的化学品及其产生的消防废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入周边水体。 3、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公路的管理、维护与维修,路面有缺损、颠簸不平、大坑凹和设施损坏时,应及时维修,保证公路设施、标志、标牌完好有效。 | 1、本项目中桥护栏已加高,附近路段已设置限速等警示标。 2、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桥梁段雨水管网正在落实设置转换闸阀,当发生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时,桥梁引桥路基水泥边沟两侧用惰性材料沙袋进行封堵,废水暂存在边沟内,防止泄漏的化学品及其产生的消防废水排入地表水体。 3、公路管理部门已做好公路的管理、维护与维修,路面有缺损、颠簸不平、大坑凹和设施损坏时,应及时维修,保证公路设施、标志、标牌完好有效。 | |
2 | 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公路沿线特别是跨越水体的桥梁路段,要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按照相关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和备案工作,并做好项目环境应急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 运营单位已编制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拆除民房22户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实际拆迁34户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对永久占用的基本农田和保护林地按照相关主管部门意见,落实异地置换、补偿等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生态修复。施工结束后在道路两侧采取绿化措施。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本项目已补划基本农田并进行了验收,文号阜自然资发〔2022〕17号,本项目在**县补划永久基本农田21.0708公顷,涉及图斑7个,均为旱地,平均质量等别为10.96,其中10等旱地1.5448公顷,11等旱地19.5260公顷,位于**县**镇前郑家村、吉岗子村。本工程施工前已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同时施工前已办理使用林地手续。施工结束后已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栽植紫穗槐和播撒草籽。路基两侧暂未栽种乔木,运营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道路养护单位负责栽种。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