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局关于2024年8月29日 |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4年8月29日我局拟对2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8月29日——9月5日(5个工作日)。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省东****铜铅锌矿详查探矿权项目 | **市**镇 | **** | ******公司 | 项目拟设探**域面积为17.18km2,本次主要工程内容为进行物探、钻探等地质勘察活动。 | 本项目为矿产勘测探矿权项目,项目主体工程主要为施工期,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噪声、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生活垃圾、弃土、建筑垃圾、钻探泥浆、沉淀泥渣等。 1、施工期地表水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废水等。 2、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钻井、固井等井下作业的地表污染物下渗可能污染浅层地下水,本项目沉淀池、设备基础等施工过程中选定的位置应相对远离钻孔位置,钻孔周围应修建0.5m围堰,周围雨水不得汇入沉淀池内,沉淀池中废水不得溢出污染,地面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的可能性小。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占地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不涉及永久占地,临时占地总占地面积为24455m2,工程占地将导致其上植物**部分损失,本工程临时占地性质主要为林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工程临时占地对整个区域的土地**影响较小,且其影响是暂时的,临时占地仅在施工期改变土地类型,项目应尽量少砍伐或不砍伐林地内树木,如须砍伐树木方可施工,应该在钻探工程结束后恢复原有树木种类;施工结束后通过采取平整、回填、复耕、绿化等措施进行恢复,恢复原有地类。 (2)对植被影响分析 植被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土壤及地形地貌的影响。从项目区植被的分布情况总体调查结果可知,项目区主要植被类型为农业植被、草甸植被。在这些土地上进行建设等工程施工中,要平整场地、开挖地表,造成直接施工区域内地表植被的完全破坏和施工区域一定范围内的不同程度的破坏;施工机械、材料的运输、施工人员践踏、临时占地也将破坏一定区域内的植被破坏和造成水土流失。但由于施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建设期的影响持续时间较短,只要在施工各个时段做好各种防护措施,严格管理临时用地,并且在施工完成时,及时做好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工作,控制水土流失,项目施工建设对植被只是产生局部的影响。 (3)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根据现场踏勘及有关资料的调查,项目施工区域所在地主要为农田生态系统,项目区区域内没有珍稀动物及大型哺乳动物,仅有一些常见鸟类和啮齿类动物少量存在,其生境在当地广泛分布。本工程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范围仅在施工区域范围内。 工程临时占地性质主要为林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工程占地将减少植被的生物量,对工程所在区域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但工程占地较少,其影响只是在施工区域周边一定范围内,对于其外区域不产生影响。工程建成后通过采取绿化等措施后,可以弥补工程区的生物量,对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临时占地主要包括工程的生产生活区、钻井平台、临时道路等,如不设置围堰措施等将产生水土流失。 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表现为:工程施工活动可能干扰工程区内野生动物的正常栖息觅食,施工噪声会对其产生惊扰。施工活动对施工区域陆生植物的影响较小。受影响植物基本为地区常见种类,工程建设不会对区域植物物种构成和区系组成造成显著不利影响。工程评价范围内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不存在工程对珍稀濒危植物的影响问题。 施工对陆生动物的影响范围在施工区域周边300m范围内,施工活动对陆生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影响范围与程度有限,并且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这些影响也将消失。因此,本工程对陆生生物的影响很小,并且在施工结束后,这种影响会慢慢消失。 (4)水土流失影响影响分析 施工场地为自然地面和经过切坡、开挖后的地面,遇到雨天,因地表水流会带走泥沙,水土流失加剧。本项目产生的表土及土石方等分类堆存于探孔及钻井旁,密目网苫盖,底部用塑料布或彩条防雨布铺垫,周围设置围堰,顶部采用彩条防雨布覆盖,本项目1个勘探孔结束后,须及时将土石方回填于探孔场地内的沉淀池,再覆表土在上方,后种植当地常见的植物品种,时限上应在探矿结束后1周内完成,不长期堆存。通过该措施,可大大减小场地开挖引起的水土流失量。 (6)项目结束后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勘探结束后将对井筒实施封井作业。通过并场设施拆迁,设备基础拆除,井场土地平整和生态恢复,沉淀池进行填方处置,封井作业后现场无“三废”排放、无噪声影响,项目区域生态将逐渐得到恢复。另外,对于施工便道,应在施工前广泛征询周边居民对井场道路恢复或保留的意见,尽可能的方便周边居民出行,以便构筑和谐企民关系。封井后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将不再存在,无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影响生态环境。 项目工程产生的土石方(含表土)为3100m3,表土及土石方分开堆放在钻井工作面附近,在该钻井工作完成后将土石方进行回填,不长期堆存,表土覆于土石方上种植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
2 | **省东**南**岩金矿详查探矿权项目 | **市**镇 | **发****公司 | ******公司 | 项目拟设探**域面积为1.4592km2,本次主要工程内容为进行物探、槽探、钻探等地质勘察活动 |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占地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不涉及永久占地,临时占地总占地面积为25722m2,工程占地将导致其上植物**部分损失,本工程临时占地性质主要为林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工程临时占地对整个区域的土地**影响较小,且其影响是暂时的,临时占地仅在施工期改变土地类型,施工结束后通过采取平整、回填、复耕复垦等措施进行恢复,恢复之前地类。 (2)对植被影响分析 植被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土壤及地形地貌的影响。从项目区植被的分布情况总体调查结果可知,项目区主要植被类型为农业植被、草甸植被。在这些土地上进行建设等工程施工中,要平整场地、开挖地表,造成直接施工区域内地表植被的完全破坏和施工区域一定范围内的不同程度的破坏;施工机械、材料的运输、施工人员践踏、临时占地也将破坏一定区域内的植被破坏和造成水土流失。但由于施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建设期的影响持续时间较短,只要在施工各个时段做好各种防护措施,严格管理临时用地,并且在施工完成时,及时做好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工作,控制水土流失,项目施工建设对植被只是产生局部的影响。 (3)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根据现场踏勘及有关资料的调查,项目施工区域所在地主要为农田生态系统,项目区区域内没有珍稀动物及大型哺乳动物,仅有一些常见鸟类和啮齿类动物少量存在,其生境在当地广泛分布。本工程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范围仅在施工区域范围内。 工程临时占地性质主要为林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工程占地将减少植被的生物量,对工程所在区域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但工程占地较少,其影响只是在施工区域周边一定范围内,对于其外区域不产生影响。工程建成后通过采取绿化等措施后,可以弥补工程区的生物量,对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临时占地主要包括工程的生产生活区、钻井平台、探槽等,如不设置围堰措施等将产生水土流失。 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表现为:工程施工活动可能干扰工程区内野生动物的正常栖息觅食,施工噪声会对其产生惊扰。施工活动对施工区域陆生植物的影响较小。受影响植物基本为地区常见种类,工程建设不会对区域植物物种构成和区系组成造成显著不利影响。工程评价范围内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不存在工程对珍稀濒危植物的影响问题。 施工对陆生动物的影响范围在施工区域周边300m范围内,施工活动对陆生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影响范围与程度有限,并且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这些影响也将消失。因此,本工程对陆生生物的影响很小,并且在施工结束后,这种影响会慢慢消失。 (4)水土流失影响影响分析 施工场地为自然地面和经过切坡、开挖后的地面,遇到雨天,因地表水流会带走泥沙,水土流失加剧。本项目产生的表土及土石方等分类堆存于探孔及探槽旁,密目网苫盖,底部用塑料布或彩条防雨布铺垫,周围设置围堰,顶部采用彩条防雨布覆盖,本项目1条探槽或1个勘探孔结束后,须及时将土石方回填于探槽或探孔场地内的沉淀池,再覆表土在上方,后种植当地常见的植物品种,时限上应在探矿结束后1周内完成,不长期堆存。通过该措施,可大大减小场地开挖或探槽引起的水土流失量。 (6)项目结束后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勘探结束后将对井筒实施封井作业。通过并场设施拆迁,设备基础拆除,井场土地平整和生态恢复,沉淀池进行填方处置,封井作业后现场无“三废”排放、无噪声影响,项目区域生态将逐渐得到恢复。另外,对于施工便道,应在施工前广泛征询周边居民对井场道路恢复或保留的意见,尽可能的方便周边居民出行,以便构筑和谐企民关系。封井后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将不再存在,无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影响生态环境。 项目探槽产生的土石方(包括表土)为2200m3,表土及石方分开堆放在探槽工作面附近,在该探槽工作完成后将土石方进行回填,不长期堆存,表土覆于土石方上种植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