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关于开展中国中铁职工项目创效行动的通知》精神,****公司****工作部署,****公司积极组织开展“控疫情、强安全、保质量、促经营”专项劳动竞赛,推动BIM技术在EPC项目的落地和实践工作,探索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提高生产质量和提升效益。
****车站****公司第一个站房改造EPC工程,****设计院的牵头作用,按照“标准先行、平台支撑、实践落地”的技术路线,****公司依托EPC工程项目大力推进BIM技术示范项目的研发应用。
****车站位于**省**市境内焦柳线上,站房始建于1997年,既有站房规模小,配套设施老旧,影响旅客出行需求和铁路服务质量。此次升级改造后将大幅提升城市形象和交通运输能力,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助力**在“十四五”期间冲刺**“百强县”。
项目规模:拆除**站既有站房并于原址**总建筑面积3782㎡站房1座,站房主体一层,局部两层,同时配套改造站场、线路、站台及相关工程,工程总投资1.12亿元。
BIM项目组于今年2月启动相关工作,于6月初完成设计阶段应用成果、顺**过相关审查并交付,初步实现以下应用成果。
全专业建模 实现数字交付
通过全专业建模、多专业协同,土建专业与机电专业通过三维可视化更加直观展示冲突、碰撞关系,通过综合管线调整后,实现模型数字化交付,便于设计交底和指导施工。避免传统平面二维图纸只能表达单专业单系统内容,缺乏整体系统性、协调统一性。
设计优化31项 提高设计质量
通过全专业建模对施设图纸进行二次深化,完成设计优化31项,提前发现图纸中错、漏、碰、缺等问题,提高设计质量。主要包括:建筑专业调整门窗大样及尺寸、修改静态标识标注、优化风道尺寸等;结构专业根据管综调整修改马道尺寸,水泵房补充设备基础等;暖通专业调整部分与结构梁安装冲突的设备位置,结合精装修优化末端风口尺寸及位置等;给排水专业优化水泵房管线布置,确保设备检修空间等;电力(含弱电)专业优化桥架走向,避免桥架碰撞结构柱及直接暴露在中庭位置影响美观等问题。
渲染漫游 可视化设计及设计交底
将全专业合模,在渲染软件中添加材质、环境、天气等条件,对室内室外、站房站场全面渲染,添加沉浸式漫游体验,通过“所见即所得”,真实还原设计场景,让参建单位各方更加直观感受设计意图。
BIM+精装修应用 实现正向出图
首次尝试将BIM技术应用在精装修设计,将站房最关注的精装修问题通过可视化、数字化手段提前引入精装修专题审查,让建设方、施工方更好地把控评审项目精装修的实施方案。
精装修工作主要包括墙地贴砖对缝、优化外墙玻璃幕尺寸及标高、结合吊顶形式优化设备末端排布等,然后通过模型生成图纸,实现精装修的正向设计。
综合管线碰撞检查 孔洞预留出图
规范工作流程,管综专业提前排布管线空间位置,通过设置管线碰撞原则,实现动态碰撞检测及管线调整协同,通过设置预留孔洞原则,实现土建模型150mm以上的**开洞和标注,然后通过模型生成图纸,实现孔洞预留出图。
精确提取工程量 成本分析比对
在全专业深化设计的基础上,配合后期精装修设计、管综调整等一系列应用后,各专业从最终优化后的模型中提取工程构件的精准工程量,例如:结构承台、梁板柱等减少节点区域重复算量,机电专业可以精细化统计管线及设备数量,通过模型提取工程量与施工图阶段的工程数量做对比,实现节约站房主体工程项目投资约1.3%。
加强管控 制定适应BIM发展的工作流程及管理办法
BIM技术不同于传统CAD设计过程,上下游专业的约束关系更加凸显,过程管控、标准执行对最终的设计成果起决定性因素。在既有设计文件的三审制度的基础上,坚决执行项目实施导则的相关规定,同时坚持“本专业对模型成果文件负责制”,赋予下游专业具有驳回和考核上游专业文件提资质量的权利。
应用延伸 模型成果向施工、运维阶段延伸
同时推动BIM技术+数字化技术向施工、运维阶段应用,目前相关工作包括:施工管理平台、图模归档管理、施工进度重点模拟等应用正在进行。
**站改造工程BIM+EPC****公司BIM应用实践落地的示范工程,通过BIM信息化技术手段不仅提高设计质量、降低项目成本,加强工程建设质量,更好将BIM+EPC模式在项目实施上实现落地,实现“一切工作到项目”的工作导向,并取得较好的成果。同时也是广大职工立足岗位通过技术创新活动为企业开源节流、提质增效,实现“效益提升、价值创造”的具体实践,BIM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