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华大桥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中心)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124********649413G | 建设单位法人:胡念武 |
欧阳良杰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区 |
**省**市****服务中心西座四楼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海华大桥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30-等级公路(不含维护;不含生命救援、应急保通工程以及国防交通保障项目;不含改扩建四级公路)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G-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建设地点: | **省**市**区,**省**市**区 |
经度: 纬度: | ****机关:****生态环境厅 |
环评批复时间: | 2014-08-07 |
粤环审〔2014〕208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63247.66 |
2342.92 | 运营单位名称:**市**区****公司 |
914********959665E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逸仙****公司 |
914********7463238 | 验收监测单位:**中诺****公司 |
914********5318159 | 竣工时间:2020-06-30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08-07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09-03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yatsen-ep.com/news_show.php?id=16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项目全长2.818km,主线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双向8车道,设计速度80km/h,主线路基标准宽度为42m,桥梁宽度42m,特大桥桥长1545m;辅道宽8.5m,设计速度30km/h;包含特大桥1座(主桥预应力砼连续梁,引桥预应力砼现浇梁)、中桥3座、小桥2座,涵洞通道3座,平面交叉1处。 | 实际建设情况:项目实际建设全长2.818km,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双向8车道,设计速度80km/h,主线路基标准宽度为35.5m,引桥段宽35m,主桥桥面宽度37.5m;包含特大桥1座,特大桥桥长1050m,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双索面斜拉桥,引桥为先简支后桥面连续分体小箱梁,全桥共六联,涵洞通道7座(钢筋混凝土圆管涵3道、钢筋混凝土箱涵4道)。 |
根据****水利局所发《关于海华大桥工程设计相关问题的会议纪要》(顺建纪要〔2013〕111号)等,项目对断面设计进行了优化,对桥型进行调整,部分通道涵洞进行调整。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施工期: 1、噪声污染防治措施:①采取低噪声设备;②施工现场采取封闭或半封闭式施工方式;③合理安排工期,禁止午间、夜间施工;④合理安排车辆运输路线、减速慢行。 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①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开挖面,土石方工程中应分段施工、分段及时防护,随挖、随运、随填、随夯,不留松土;②对于已经完工路段,路基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施工用地、临时堆土场等在工程结束后,及时对地面平整覆土;③道路沿线及时进行绿化建设,结合边坡防护、路基防护措施,在主体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敷设草皮、种植树木等的工作。 3、水污染防治措施:①施工废水禁止排入周边水体,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②施工区内设置沉砂池、砂滤池,泥浆水、机械冲洗等施工废水集中收集后处置;③桥梁基础施工挖出的泥渣禁止弃入河道或河滩,桥梁施工中根据施工特点,对桥墩基础施工产生的挖填方边坡采取护坡措施;④合理安排工期,雨季时做好防排水工作。 4、环境空气保护措施:①开挖、钻孔和拆迁过程中洒水降尘;②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水、覆盖等措施,余泥渣土、建筑材料弃渣等及时清运;③运输车辆加蓬盖,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散落。 5、固体废物防治措施:①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由环卫部门处理;②装运余泥渣土时加强管理,严禁乱卸乱倒;③余泥渣土必须运到有关部门规定的场地排放。 运营期: 1、声环境保护措施:①对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设置声屏障、通风隔声窗等环保工程措施;②设置禁止鸣号标志、限速标志、交叉路口地段建设减速带等措施。 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①按设计要求完成项目绿化工程,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的各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土地复垦措施;②对防护工程和绿化工程进行养护。 3、水污染防治措施及风险防范措施:①路基段路面采用管道排水方式,通过行车**侧的偏沟式雨水口收集地面雨水,排入设置在桥底处的沉淀池(事故应急池);②桥梁段桥面完全封闭,不留雨水直排孔,雨水通过泄水管接入收集管道系统内,同样排放至桥头两侧桥底专门设置的沉淀池(事故应急池)内;③陈村水道两侧应各建容积不小于2066m3的沉淀池(事故应急池),分别收集桥梁分水线(K2+240)两侧的路面、桥面雨污水,沉淀处理达标后,**区一侧排入韦涌村排水系统,进入幸福涌;**区一侧排入附近的小河涌;④设置完善的路、桥面雨水收集系统,加强桥面雨水收集,禁止在桥面设置雨水直排口,需在陈村水道两岸桥底设置事故应急池(即运营期沉淀池在事故情况下用于事故应急池)。 4、大气污染防治措施:①按设计要求落实沿线绿化工程;②禁止尾气污染物超标排放机动车的通行;③定期路面清洁,降低路面尘粒。 | 实际建设情况:施工期: 1、噪声污染防治措施:①施工期间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并加强保养;②施工现场采取半封闭式施工方式,在高噪声设备周边设置屏障;③项目夜间不安排施工;运输车辆尽量避开村庄及居住聚集区。 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①施工严格控制施工场地范围及开挖面;②及时对项目施工完工路段进行覆土复绿,边坡进行植草绿化;③按照公路绿化设计的要求,完成了路边坡范围内的植树种草工作,对植被进行了恢复;④及时进行路面压实和边坡防护,路基工程做到填筑一处,防护一处,恢复一处。 3、水污染防治措施:①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集中进行处理;②就近建设简易临时贮存池,作隔油和沉沙处理后,让其自然蒸发,或经过隔油沉淀和一定时间的自然生化处理后,用于工地洒水;施工中的废油、废沥青及其他废物均按有关规定及时清运处置;③大桥施工搭建了水上平台,只租用船只短时间运输建材、泥浆,员工不在船上生活,文明施工。 4、环境空气保护措施:①施工过程中进行洒水抑尘,加强了回填土方堆放场的管理,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水、覆盖等措施;②不需要的泥土,建筑材料弃渣应及时运走;③运输车辆加蓬盖,且出装、卸场地前冲洗干净。 5、固体废物防治措施:①项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②项目施工废弃的建筑材料和包装材料由环卫部门或有资质的回收企业回收利用,而混凝土块可用于周边低洼地段回填,多余部分则运至建筑垃圾堆放场处置;③项目建筑垃圾运往有资质的建筑垃圾堆放场处置;④余泥渣土运到有关部门规定的场地排放。 运营期: 1、声环境保护措施:①项目实际建设按照环评文件及其批复的设计要求对沿线保护目标设置声屏障;②根据项目建设后的实际情况,在沿线部分保护目标补充安装声屏障;③沿线在声保护目标路段设置禁鸣标志,限速标志;运营期加强路面保养。 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①项目绿化采用乔灌草多层次、立体式结构,中央分隔带种植乔灌木,上层绿化选用中叶杜英,下层种植金边假连翘和银边山菅兰,剩下的红继木和鸭脚木交替种植;路侧绿化带填方路段在土路肩外侧种植千层金和紫锦木,在护坡道种植大叶紫薇和**栾树;②对防护工程和绿化工程进行养护,并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 3、水污染防治措施及风险防范措施:①项目路基段通过路面两侧设置的雨水排水口、收集口对路面雨水进行收集,排入道路两侧的雨水管中,**区域内路基段雨水管连入佛陈路雨水主管;**区域内路基段雨水连入韦涌村排水系统,最终排入幸福涌;②桥梁段不设雨水直排孔,桥梁引桥段及河堤两侧桥梁段通过行车**侧设置偏沟式雨水口将路面水汇集,通过纵向雨水管沿桥墩向下,最终将雨水排入桥梁下的绿化带中,不排入陈村水道;③项目陈村水道跨越段不设桥面雨水直排口,通过行车**侧设置偏沟式雨水口将路面水汇集,通过平行于桥面的横向雨水PVC管及排水槽汇入纵向雨水管,纵向雨水管最终排入桥头两侧桥底专门设置的沉淀池(事故应急池)内,不直接排入陈村水道中;④项目科学设计了排水收集系统,设计了封闭完善的路基路面(桥面)排水收集系统,分别于海华大桥两岸8号及11号桥墩下左右两侧分别设置2个沉淀池(事故应急池),共计4个沉淀池(事故应急池),单个沉淀池规格为100m3;桥面两侧设置排水管,将初期雨水和可能发生泄漏的危险品排(冲)入排水管,然后再沿排水管流进大桥两端的事故应急池,防止初期雨水和泄漏废水对陈村水道及周边水体造成影响。 4、大气污染防治措施:①沿线绿化措施均落实,项目绿化采用乔灌草多层次、立体式结构,中央分隔带种植乔灌木,上层绿化选用中叶杜英,下层种植金边假连翘和银边山菅兰,剩下的红继木和鸭脚木交替种植;路侧绿化带填方路段在土路肩外侧种植千层金和紫锦木,在护坡道种植大叶紫薇和**栾树;②由环卫部门负责对项目路面定期进行清扫路面、洒水冲刷,尽量减少路面尘土量。 |
海华大桥工程施工期及营运期总体落实了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运营期部分保护措施进行调整。 其中,环评报告书针对延续敏感点提出安装通风隔声窗与声屏障,建设单位在实施过程由于居民不同意安装未能实施,调整为安装声屏障。 环评报告书按照桥面雨水不进入陈村水道的思路对沉淀池(事故应急池)进行设计,但在容积计算时,把主桥桥面以外的引桥、引道以及渐变段也纳入计算范围内。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考虑到陈村水道两岸排水均在堤外,引桥、引道以及渐变段桥面水并不会直接进入陈村水道,暴雨径流可经项目排水边沟汇入地方雨污水体系。如按照原有计算容积采用过大的沉淀池(事故应急池)将占用大面积土地,造成土地**浪费,超大规模沉淀池(事故应急池)其运营过程也将对水体处置、清理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故施工图设计阶段未考虑引桥、引道和渐变段设置沉淀池(事故应急池)。设计单位根据环评报告及相关设计规范,对在桥梁两侧设置的沉淀池(事故应急池)容积进行了调整,可满足其设计功能目标。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1 | 绿化带、路面洒水、路面养护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2018年修改单二级标准 | 绿化带、路面洒水、路面养护 | 于2023年12月5日~2023年12月9日对本项目簕竹村、韦涌村两处环境保护目标的大气环境PM10、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进行监测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1 | 声屏障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4a类标准 | 已按照环评报告书及其批复要求对设计要求的5处声环境保护目标安装声屏障,共建设声屏障750m,高度2.5m。此外,对一处新增保护目标补充安装声屏障,合计建设声屏障240m,高度3m。 | 于2023年12月12日~2023年12月13日对本项目进行声环境质量监测,分为声环境敏感点监测(共监测14处)、交通噪声24小时连续监测(监测1处)、交通噪声衰减断面监测(监测1处)和隔声屏障降噪效果监测(监测2处,包括无屏障开阔地带对照点)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表7 风险设施
1 | 沉淀池(事故应急池) | 已建设沉淀池(事故应急池)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