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 | 文 号 | |
来 源 | ****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24-05-09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日期2024年5月9日至5月14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877-****629
联系地址:**市**区太极路亚太汽车城慧波大楼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电站220kV送出线路工程。
建设单位:****。
建设性质:**。
建设地点及占地:本项目220kV输电线路位于华**辖区。永久占地面积0.28hm2。
建设内容:本项目**220kV输电线路工程,起点为黑泥坡光伏220kV升压站,终点为500kV****电站,全长约20.554km,采用单回、双回单侧挂线混合架设,其中,宁州变出线段0.762km采用同塔双回单侧挂线架设,其他线路段采用单回架设,共设铁塔44基。项目主要工程建设内容见下表:
项目 | 内容 | ||
主体工程 | 线路情况 | 电压等级 | 220kV |
输送电流 | 2000A | ||
架设方式 | 采用单回、双回路单侧挂线混合架设。 混合架设(单回路采用三角排列、双回路单侧挂线采用垂直排列) | ||
路径长度 | 线路全长20.554km | ||
导线型号 | 用2×JNRLH60/LB20A-400/50铝包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导线分裂间距500mm,合计20.554km。 | ||
地线型号 | **地线全线采取双地线架设,其中同塔双回段架设2根48芯OPGW光缆,单回路段采用2根24芯OPGW光缆。 | ||
铁塔数量及型式 | **铁塔44基,共采用2种塔型:直线塔和耐张塔。其中直线塔19基,耐张塔25基。直线塔型采用5种型号,包括2D1Y5-ZM1、2D1Y5-ZM2、2D1Y5-ZM3、2D1Y5-ZM4和2D2Y5-Z3型号,各塔均按照全方位长短腿设计;耐张塔型采用5种型号,包括2D1Y5-J1、2D1Y5-J2、2D1Y5-J3、2D1Y5-J4和2D2Y5-JD型号。 | ||
依托工程 | 黑泥坡光伏220kV升压站 | 起点段依托黑泥坡光伏220kV升压站南侧出线构架侧,本工程仅进行导线的接入,不涉及升压站及进出线间隔建设。 | |
500kV****电站 | 终点段依托500kV****电站,面向220kV出线构架自左向右第4个间隔,本工程仅进行导线的接入,****电站内进出线间隔建设。 | ||
临时工程 | 塔基临时施工场地 | 拟设置44处塔基临时施工场地,塔基基础施工临时场地以单个塔基为单位分散布置。每个塔基设置一个施工场,共设44个施工场。每个施工场地占地约100m2,项目塔基施工场地占地总面积为4400m2。 | |
牵张场 | 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共设置5处牵张场(均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分别位于塔基施工场周边。根据同类工程经验及实际情况,本工程线路牵张场占地按100m2/处考虑,分别位于1EL-N8、1EL-N16、1EL-N24、1EL-N30和1EL-N38塔基附近,则共计占地面积500m2。 | ||
跨越施工场地 | 本工程设置跨越场地6个(均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共占地面积为1050m2,交叉跨越角尽量接近90°,以减少临时占地的面积。 | ||
施工道路 | 本项目附近乡道、村道状况良好,交通便利,项目所需材料可通过现有道路运输。根据现场踏勘,**线路部分塔基无道路直达,项目周边乡道、乡村机耕道路、山间便道较多,输电线路施工材料利用已有的道路运输至距离杆塔最近的地点,再通过人抬道路(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设置)抬到塔基附近。 | ||
施工营地 | 输电线路施工时施工周期短,沿线村庄较多,施工人员生活采用租用民房的方式解决,不设施工营地。 | ||
施工“三场” | 本项目施工所需砂石料均通过外购获得后在临时塔基施工场地范围内有序堆放,并用防尘网遮盖,不单独设置砂石料场;项目开挖土石方施工结束后用于基础回填、平整临时场地和覆土绿化,能做到挖填平衡,故不设取土场和弃土场。 | ||
环保工程 | 施工期 | 扬尘 | 施工场地定期洒水、材料堆存采用土工布覆盖、遮挡。 |
废水 | 施工废水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就近回用于塔基施工作业和洒水降尘,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施工人员一般租用当地民房居住污水纳入当地污水系统进行处理。 | ||
噪声 | 加强设备保养、维护及施工管理。 | ||
固废 | 生活垃圾:由施工人员随身带往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点统一处理。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部分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清运至相关部门指定堆放点集中处理。土石方:全部回填。 | ||
运营期 | 标识牌 | 塔基设置安全警示牌、电力设施保护标识牌。 | |
固废 | 沿线超高树枝进行修剪后就近提供给附近村民使用,检修和更换产生的废旧设备、材料等集中收集后交给原供应商回收处置。 | ||
施工迹地恢复 | 塔基区、塔基施工区、牵张场区和跨越场地区进行施工迹地恢复,其中植被绿化恢复面积0.72hm2,复耕面积0.35hm2。 |
环保投资估算见下表:
时段 | 项目 | 内容 | 投资(万元) | 责任主体 |
施工期 | 废气 | 洒水抑尘设备、施工材料遮盖防尘布、施工围栏 | 15 |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
噪声 | 施工降噪、减震垫、低噪声设备 | 5 | ||
废水 | 施工期临时沉淀池 | 5 | ||
固废 | 施工期不可回收的固废清运 | 5 | ||
生态 | 临时截排水沟、临时拦挡 | 10 | ||
线路沿线、临时施工场地和生态红线区植被恢复:迹地恢复、播撒草籽、种植本土树种 | 55 | |||
环境保护管理费用 | 施工期环境保护、电磁环境及环境法律知识培训等 | 5 | ||
运营期 | 噪声 | 加强管理,设置标识标牌 | 1 | 建设单位 |
电磁环境 | 电磁环境及环境法律知识培训等,敏感区警示标识牌费用等 | 2 | ||
竣工保护 | 竣工环保验收 | 6 | ||
其他费用 | 环保咨询费(环评、监测等) | 10 | ||
安全环保警示牌 | 2 | |||
合计 | 121 | / |
拆迁:拟建工程不涉及拆迁。
项目投资:总投资414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1万元,占总投资的2.92%。
劳动定员:本项目运营期定期派人巡视,不新增劳动定员。
二、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 保护目标 | 位置与距离 | 保护级别 |
生态环境 | 高原湖泊及牛栏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 塔基1EL-N19、1EL-N20和1EL-N21占用处,线路1EL-N18~1EL-N22、1EL-N34~1EL-N35和1EL-N40~1EL-N41穿越处 | 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保护评价区内植物**、生物多样性 |
****自然保护区 | 与丫口片区核心区最近距离约17m、与羊槽片区核心区最近距离约192m,距离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最近处的距离约为430m。 | ||
线路沿线植物、动物;公益林;名木古树(清香木);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凤头蜂鹰Pernis ptilorhynchus、普通鵟Buteo buteo和红隼Falco tinnunculus。 |
项目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水体名称 | 与工程相对位置关系 | 级别 | 备注 |
龙洞河 | 跨越(塔基1EL-N38~1EL-N39段线路跨越,位于塔基1EL-N38南侧265m)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 南盘江水系 |
** | 位于项目东侧4665m |
项目声环境和电磁环境保护目标:
编号 | 环境敏感目标名称 | 方位及最近距离 | 评价范围内数量 | 地理坐标 | 建筑物楼层、高度 | 功能 | 环境影响因子 | 环境保护要求 |
1 | 矣菠萝箐 | 铁塔1EL-N3~1EL-N4线路段东侧38m | 1处 | E:103°3′10.992″ N:24°11′42.461″ | 1层斜顶,高约3m | 果园看护房 | E、B、N |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众暴露控制限值4000V/m和100μT的限值要求,《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 |
2 | 铁塔1EL-N6~1EL-N7线路段西侧18m | 1户 | E:103°2′56.262″ N:24°11′13.469″ | 1层斜顶,高约3m | 居民房 | E、B、N | ||
3 | **村 | 铁塔1EL-N8~1EL-N9线路段西侧19m | 1户 | E:103°2′48.747″ N:24°10′27.905″ | 2层斜顶,高约6m | 居民房 | E、B、N | |
4 | 大丫喜 | 铁塔1EL-N13~1EL-N14线路段西侧35m | 1处 | E:103°2′33.085″ N:24°9′12.061″ | 1层平顶,高约3m | 果园看护棚 | E、B、N | |
5 | 树米罗 | 铁塔1EL-N15~1EL-N16线路段跨越 | 1处 | E:103°2′20.571″ N:24°8′36.996″ | 1层平顶,高约3m | 仓库(简单堆放,无塔吊设施) | E、B、N | |
6 | 铁塔1EL-N6~1EL-N7线路段东侧17m | 1处 | E:103°2′21.324″ N:24°8′36.759″ | 1层平顶,高约2m | 仓库(简单堆放,无塔吊设施) | E、B、N | ||
7 | 小土城 | 铁塔1EL-N23~1EL-N24线路段南侧23m | 1处 | E:103°0′13.793″ N:24°6′55.494″ | 1层平顶,高约3m | 果园看护棚1# | E、B、N | |
8 | 铁塔1EL-N26~1EL-N27西侧25m | 1处 | E:102°59′55.722″ N:24°7′31.848″ | 1层坡顶,高约3m | 仓库(简单堆放,无塔吊设施) | E、B、N | ||
9 | 铁塔1EL-N26~1EL-N27线路段西侧7m | 1处 | E:102°59′52.912″ N:24°7′39.278″ | 1层平顶,高约3m | 果园看护棚2# | E、B、N | ||
10 | 铁塔铁塔1EL-N26~1EL-N27东侧35m | 1处 | E:102°59′53.492″ N:24°7′42.359″ | 1层斜顶,高约3m | 居民房 | E、B、N | ||
11 | 者羊寨 | 铁塔1EL-N33~1EL-N34线路段南侧15m | 1处 | E:102°58′42.921″ N:24°8′14.943″ | 1层坡顶,高约3m | 果园看护房 | E、B、N | |
12 | 上寨 | 铁塔1EL-N35~1EL-N36线路段南侧19m | 1处 | E:102°58′4.177″ N:24°8′3.018″ | 1层平顶,高约3m | 果园看护棚 | E、B、N | |
13 | 铁塔1EL-N35~1EL-N36跨越 | 1处 | E:102°58′11.728″ N:24°8′3.768″ | 1层斜顶,高约3m | 果园看护房 | E、B、N | ||
14 | 铁塔1EL-N35~1EL-N36南侧28m | 1处 | E:102°58′4.351″ N:24°8′1.579″ | 1层平顶,高约2m | 仓库(简单堆放,无塔吊设施) | E、B、N | ||
15 | 洗澡堂 | 铁塔1EL-N38~1EL-N39线路段南侧35m | 1处 | E:102°57′3.576″ N:24°7′27.793″ | 1层坡顶,高约2m | 果园看护房 | E、B、N | |
16 | 拖卓 | 铁塔1EL-N43~1EL-N44线路段东侧13m | 1处 | E:102°56′29.592″ N:24°6′44.307″ | 1层平顶,高约3m | 烤烟种植看护房 | E、B、N |
三、线性工程不可避让性分析
该工程进行了方案比选,备选北方案涉及穿越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区,占用基本农田,占用国家二级和省级公益林,不压覆矿产;备选南方案涉及穿越生态红线,占用基本农田,占用国家二级和省级公益林,未压覆现状矿业权,但压覆规划探矿权;拟选方案涉及穿越及占用生态红线,不占用基本农田,占用国家二级和省级公益林,未压覆现状矿业权,但压覆规划探矿权。拟选方案虽压覆规划探矿权,但不压覆现状矿业权,****自然保护区,未占用基本农田,且比备选方案涉及的电磁辐射敏感点少,线路距离更短,占用国家二级和省级公益林面积小。拟选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备选方案更优。****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要求、线路路径拟选原则以及现场的地形地貌等情况,拟选方案设计线路方案合理,为最优方案且路径通道唯一,跨生态保护红线段已尽可能少占用,但线路无法避让生态保护红线。有3座塔基(序号:1EL-N19、1EL-N20、1EL-N21)涉及高原湖泊及牛栏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四、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
(一)电磁环境
《报告表》根据******公司2023年10月19日至20日对500kV****电站、黑泥坡光伏项目220kV升压站及220kV**输电线路保护目标及钻越及跨越线路处电磁环境现状监测分析:
500kV****电站电磁环境现状:《报告表》****电站四周围墙外1m处的监测评价结果:变电站厂界工频电场强度为187.66~670.64V/m,工频磁场感应强度为0.4767~1.9604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100μT的限值要求。
黑泥坡光伏项目220kV升压站电磁环境现状:****电站在建设中,未投入运行,《报告表》****中心处的监测评价结果:****中心工频电场强度为0.22V/m,工频磁场感应强度为0.0059μT,均满足4000V/m、100μT的限值要求。
220kV**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现状:《报告表》根据220kV架空输电线路沿线敏感目标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现状监测结果:220kV**架空输电线路沿线16个敏感监测点工频电场强度为0.22~10.42V/m,工频磁场感应强度为0.0056~0.0572μT,均满足4000V/m、100μT的限值要求。其次,**220kV输电线路非居民区钻越及跨越已建4条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强度背景值为51.38~277.72V/m,工频磁场感应强度背景值为0.0059~0.5379μT,均满足10kV/m、100μT的限值要求。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
项目区地表径流的受纳水体为龙洞河、**(**境内为华溪河),龙洞河为**支流,**最终汇入南盘江。****水利厅《**省水功能区划(2014修订)》,**、南盘江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因此,龙洞河参照执行Ⅲ类标准。
**、南盘江环境质量现状,《报告表》引用《**市环境状况公报(2021年度)》中项目下游**九甸大桥以及南盘江盘溪大桥控制监测断面水质的常规监测评价结果:**九甸大桥以及南盘江盘溪大桥监测断面水质评价分别为Ⅱ类和Ⅲ类,满足Ⅲ类水质标准要求。
(三)环境空气
项目全线位于**市华**境内,项目区域环境空气功能区划为二类,环境空气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报告表》引用《**市环境状况公报(2021年度)》中结论:2021年项目涉及的华****域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年平均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属于达标区。
(四)声环境
项目依托220kV升压站及500kV****电站所在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220kV输电线路跨越国道357两侧35m范围区域声环境执行4a类标准,其余山地及农村区域执行1类标准。
《报告表》根据******公司于2023年10月19日至20日对黑泥坡光伏项目220kV升压站厂界、500kV****电站厂界及220kV**输电线路沿线16个敏感点进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项目依托黑泥坡光伏项目220kV升压站厂界、500kV****电站厂界及项目输电线路沿线16个敏感点区域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1类、2类标准要求。
(五)生态环境
项目路线华**境内,位于《**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开发区域;以及位于《**省生态功能区划》的Ⅲ 高原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生态区-Ⅲ1 滇中高原谷盆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生态亚区-Ⅲ1-6 **、**高原湖盆城镇建设生态功能区和Ⅲ1-12南盘江、甸溪河岩溶低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报告表》根据2023年9月22日至24日现场调查及相关部门查询结果,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07hm2,其中,永久占地0.28hm2(均为塔基占地),临时占地约0.79hm2,用地类型为林地、草地、园地及旱地,不占用基本农田。项目线路穿越高原湖泊及牛栏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穿越长度约1.341km,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约174.128m2,共3塔基(1EL-N19、1EL-N20、1EL-N21)。项目9基塔基涉及占用国家级二级公益林地面积0.08hm2、省级公益林地面积0.01hm2,其中,8基塔基(1EL-N4、1EL-N5、1EL-N6、1EL-N7、1EL-N8、1EL-N19、1EL-N20和1EL-N21)涉及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1基塔基(1EL-N17)涉及占用省级公益林。
根据生态专项调查,项目评价区域自然植被科划分为4个植被型、5个植被亚型和5个群系。植被类型包括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灌丛及草丛;植被群系主要有滇**-黄连木群系、**松群系、清香木群系、马桑群系、类芦群系,常见维管植物101科307属468种;生态保护红线区的植被类型为滇**和黄连木为主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项目占地范围外评价范围内发现**省省级重点保护古树名木清香木1株;评价范围内无国家级和**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评价区涉及紫茎泽兰、鬼针草和圆叶牵牛等外来入侵植物。
其次,评价区内受人类活动影响,评价区动物**不丰富,无大型兽类分布。根据调查及走访,评价区及其附近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共24目60科142种,其中,哺乳动物7目9科18种,鸟类14目39科99种,爬行动物2目7科12种,两栖动物1目5科13种。以小型哺乳动物、常见鸟类、小型爬行动物为主。同时,根据调查访问及相关资料发现,评价区可能分布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凤头蜂鹰、普通鵟和红隼,实地调查时未见其踪迹。除凤头蜂鹰、普通鵟和红隼外未发现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未发现《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收录动物和珍稀濒危动物,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此外,项目1EL-N22至1EL-N23段和塔基1EL-N28至1EL-N329段分别距****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17m和25m,但项目不涉及占用及穿越。项目所在区域不涉及公认的重要鸟类迁徙通道。
五、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气
施工期废气主要是施工扬尘、燃油机械废气。
施工扬尘主要来自输电线路塔基基础开挖、回填土石方造成地表裸露,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堆放等过程,属无组织排放。通过采取围墙遮挡、洒水降尘、控制车速、物料封闭运输、减少抛洒、道路及时清扫等措施,可防止和最大限度地减缓扬尘等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和周围保护目标的影响。
施工机械尾气呈无组织排放,主要污染物为NOX、CO和烃类等,具有间断性、排放量较小且相对分散的特点,项目施工场地周围较空旷,大气扩散条件相对较好,经自然扩散和稀释后,对评价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
评估认为:施工期必须严格做好防尘抑尘工作,确保施工期场界颗粒物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避免对距离较近的保护目标造成影响。
2、废水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工艺废水。
生活污水:输电线路施工人员临时租用附近村庄民房或工屋,不单独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租用民房已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施工过程洗手等清洁废水经沉淀池收集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施工工艺废水:主要包括混凝土养护水、机械冲洗废水等。施工期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SS,经项目区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过程或用于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3、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报告表》分析,项目夜间不施工,项目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施工设备,并采取围挡措施。同时运输车辆在经过单位和居民点时应限速慢行,加强施工机械保养维护等措施。项目施工期必须切实做好施工噪声的防治工作,确保施工场界噪声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限值要求。禁止夜间施工,严禁噪声扰民。
4、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开挖土石方、施工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弃土石方:项目施工地点分散,各点工程量较小,土方开挖量较少,全部用于回填和绿化覆土,不产生永久弃渣。
建筑垃圾:施工产生少量建筑垃圾,主要为输电线、铁塔、设备包装废物及废弃建材等,对于可以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对于不能回收利用****政府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堆存场,规范处理、处置。
生活垃圾:施工期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运至附近村落垃圾指定堆放点统一清运处置。
5、生态环境
(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报告表》分析,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07hm2,其中,永久占地0.28hm2(均为塔基占地),其中,共3塔基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约174.128m2;临时占地约0.79hm2,包括材料堆放、牵张场等临时施工用地。用地类型为林地、草地、园地及耕地,不占用基本农田。项目的建设(永久占地)使得部分土地功能发生改变,其原有植被遭到永久性破坏,给当地局部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项目输电线路采用架空线路方式减少土地占用,塔基占地为点状式占地,占地较为分散,且实际占地仅限于其4个支撑脚,占地面积较小;临时场地为点状分布,单塔施工时间短,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因此,项目占地不会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造成明显的影响。
(2)对植被影响
《报告表》分析,项目永久占地影响到的自然植被类型有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暖性石灰岩灌丛、暖性灌丛及草丛,分别占地0.006hm2、0.011hm2、0.013hm2、0.01hm2、0.05hm2,分别占评价区同类植被类型面积的0.0019%、0.0022%、0.0035%、0.0066%、0.052%;永久占地影响到的人工植被有人工林0.05hm2及耕地0.14hm2,分别占评价区同类植被类型面积的0.029%和0.015%。施工临时占地以占用暖温性针叶林为主,共计0.79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0.030%,其中0.640hm2为自然植被,0.160hm2为人工植被。项目建设对部分种类及其个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报告表》提出,项目输电线路采用架空线路方式减少对林木**的破坏,架空线路通过经济作物区及密集森林时,用加高杆塔的跨越方式,采用牵张力及飞艇放线,塔基位于山脊区域,尽量避免砍伐或少砍伐植被;临时占地以占用次生性较强的植被为主,临时占地面积小且比较分散,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施工范围内无保护植物及古树名木,主要植被为区域广布或常见类型,采取措施后,不会对这些植物的种群造成明显影响。
(3)对动物影响
评价区的野生动物为常见的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兽类。其中,鸟类可能存在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分别为凤头蜂鹰、普通鵟和红隼。项目1EL-N22至1EL-N23段和塔基1EL-N28至1EL-N329段分别距****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17m和25m,但项目不涉及占用及穿越。项目所在区域不涉及公认的重要鸟类迁徙通道。
《报告表》分析,评价区受人为活动影响,生物多样性不丰富。同时,项目施工噪声、频繁的人为活动,使得施工区分布的动物会迁移到施工区以外以避免项目施工所导致的不良影响和伤害,所以在整个施工期间哺乳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在施工区域内会有所减少,由于项目施工面积较小,呈点状分布不会产生阻隔,区内动物数量不会有大的变化。项目****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附近工程量较小,施工干扰较小,不会减少生境面积及降低生境质量。其次,鸟类有较强的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项目建设不会造成其灭绝或濒危。
(4)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报告表》分析,项目占用耕地0.21hm2,其中永久占用耕地面积0.14hm2,临时占用耕地面积0.07hm2。项目施工占地区域的农作物将被清除,使农作物产量减少。《报告表》提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耕地区尽量安排在农作物收割后进行。项目塔基占地中除塔腿外,大部分可恢复农耕。输电线路工程运营不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施工采取措施后,项目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影响较小。
(5)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报告表》分析,项目永久用占用的土地等约为0.28hm2,每年使评价区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造成的损失约为1.79t(干重t/a);临时占用的土地面积约为0.79hm2,由此每年临时减少的生物生产力大约是5.216t(干重)。项目建设导致的生物生产力损失较小,绝大部分区域原有生境不变,以这一生境为依托的动植物关系、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关系、食物链及能流渠道都没有发生变化。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区域选择当地植物物种进行植被恢复,对评价区现有植被的破坏程度轻微,对评价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完整性影响极小。
(6)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由于工程路径长、跨度大,无法完全避让集中连片的生态保护红线。项目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均为高原湖泊及牛栏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保护红线主要功能为水源涵养。由于工程路径长、跨度大,无法完全避让集中连片的生态保护红线,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约174.182m2,穿越长度约1.314km,共3塔基。同时,项目1EL-N22至1EL-N23段和塔基1EL-N28至1EL-N329段分别距****自然保护区17m和25m,****自然保护区范围。
《报告表》分析,项目施工扰动地表,雨季易引发水土流失,本项目已尽可能的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密集林区,缩短了穿越生态保护红线长度和减少立塔数量,塔位尽量避开了易引起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带,最大限度的减小了对生态保护红线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影响;同时,项目依托既有道路进行材料运输,在生态保护红线内采用马驮及人抬方式搬运材料,架线施工采用无人机等环境**型架线方式,以减少对生态保护红线内植被的破坏。项目施工及占地损毁植物和受影响动物多为区域常见物种,不会对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明显不利影响,因此,输电线路在施工期对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及其生境以及生物多样性影响较轻微。通过采取水保方案及本项目提出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控制水土流失量,从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对公益林影响
项目涉及占用国家级二级公益林地面积0.0800hm2;省级公益林地面积0.0100hm2;重点商品林地面积0.0300hm2;一般商品林地面积0.2183hm2,占用的公益林为以滇**和黄连木为主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报告表》分析,项目选线已尽量避开公益林区域,无法避开的在架线过程中应采用高塔跨越的方式,在经过茂密林区时,采用无人机等环境**型架线方式进行施工,施工结束后,将对施工扰动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不会损害公益林主导生态功能的持续发挥,对其整体生态服务能力影响不大。同时提出,根据《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及《**省公益林管理办法》要求,对确需占用公益林的在开工建设前按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林勘及林地占用手续,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减少生态破坏。
(二)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电磁环境影响
(1)220kV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
本项目220kV架空线路采用单、双回路混合架设,单回采用三角排列方式,双回采用垂直排列单边挂线方式。其中,单回架空线路三角排列段最不利塔型为2D1Y5-J4,双回架空线路垂直排列单边挂线段最不利塔型为2D2Y5-JD。项目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采用最不利塔型进行模式计算。
①220kV单回架空输电线路三角排列最不利塔型2D1Y5-J4电磁环境影响
在通过非居民区线高6.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7.97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非居民区(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10kV/m的要求。在居民区架设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6.50kV/m;线下距地面4.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0.24kV/m,均不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限值要求;将导线抬升至11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79kV/m,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要求;将导线抬升至12m时,线下距地面4.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95kV/m,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要求。
在通过非居民区线高6.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69.11×10-3m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0.1mT的要求;在居民区架设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57.59×10-3mT;将导线抬升至11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36.34×10-3mT;将导线抬升至12m时,线下距地面4.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46.05×10-3mT,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0.1mT的要求。
②220kV双回架空输电线路垂直排列单边挂线段最不利塔型为2D2Y5-JD电磁环境影响
在通过非居民区线高6.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8.06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非居民区(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10kV/m的要求。在居民区架设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6.61kV/m,不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限值要求;将导线抬升至11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92kV/m,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要求。
在通过非居民区线高6.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69.16×10-3m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0.1mT的要求;在居民区架设高度为7.5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57.62×10-3mT;将导线抬升至11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36.35×10-3mT,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0.1mT的要求。
(2)保护目标电磁环境影响
本项目220kV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保护目标为**村居民房、小土城居民果园看护棚及上寨居民房等敏感目标。《报告表》根据代表性敏感目标预测:项目220kV输电线路运行时敏感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为210.258~2430.002V/m,工频磁场感应强度为13.140~30.440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和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项目运营电磁环境影响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3)交叉跨越和并行线路电磁环境影响
本项目220kV输电线路在单回路(三角排列)铁塔1EL-N33~1EL-N34之间穿越已建500kV宁七Ⅰ、Ⅱ回处1次。《报告表》按单回架空线路最不利影响预测,即在项目220kV单回输电线路三角排列最不利塔型2D1Y5-J4工频电磁场最大贡献值矢量叠加现状值评价,预测结果表明:穿越500kV线路处工频电场强度为7974.837V/m,工频磁场感应强度为69.110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频率为50Hz时中工频电场强度10kV/m和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
(4****电站电磁环境影响
项目起点段依托黑泥坡光伏220kV升压站1个220kV出线间隔,线路终点段依托500kV****电站已建220kV预留出线间隔。《报告表》分析,项目建设前后黑泥坡光伏220kV升压站和500kV****电站主变数量、电压等级不变,站内布置维持不变,项目建设工程完成后依托站址外电磁环境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报告表》通过理论计算分析,项目220kV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其工频电场、磁场不会对周围电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的结论是可信的。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及《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等规定管理和维护,在居民区段导线架设高度不得低于11m,确保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强度满足标准限值要求。
2、废水
项目运营无废水产生。
3、噪声
(1)输电线路声环境影响
为预测本工程220kV架空线路投运后的噪声水平,《报告表》对同等级的线路进行了类比分析。项目单回路架设三角排列段类比**省**市220kV兴潜线的噪声断面监测结果评价,项目双回架设垂直排列段类比**省**市220kV牛乔一二回线的噪声断面监测结果评价,结果表明:220kV兴潜线单回输电线路三角排列段线下的噪声值昼间为40.3~40.6dB(A);220kV牛乔一二回线双回输电线路垂直排列段线下的噪声值昼间为44.4~44.8dB(A),夜间为38.5~38.7dB(A),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因此,本工程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后,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
(2****电站声环境影响
项目起点段依托黑泥坡光伏220kV升压站1个220kV出线间隔,线路终点段依托500kV****电站已建220kV预留出线间隔,工程不新增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主要声源设备,****电站噪声水平较建设前基本不发生变化。环评通过类比分析,得出的输电线路投运后的噪声影响评价结论可信。项目投运后沿线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要求。
4、固废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对沿线超高树枝进行修剪的树枝,以及对绝缘子等配件检修和更换产生的废材料。其中,修剪的树枝就近提供给附近村民使用;绝缘子等废材料交给原供应商回收处置。该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置,对环境影响不大。
5、生态影响
本项目运营期不新征占地,架空线路运行时对走廊下的农作物生长无影响。沿线林区采用加高杆塔高度跨越,仅对导线下方与树木垂直距离小于4.5m树木的树冠进行定期修剪,修建植被较少。同时,运营期实施生态修复后,本项目对当地农业、生态影响较小。
六、总量控制
本项目不涉及总量控制指标。
七、结论
(一)《报告表》编制质量
《报告表》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编制,总体规范,评价内容完整,工程概况基本清楚,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与项目污染特征相符,所提对策措施有一定针对性,结论明确可信。《报告表》可作为********电站220kV送出线路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之一。
(二)产业政策
经查阅《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项目属于鼓励类“四、电力;2.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电网改造与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的要求。
(三)项目规划及选址、选线
本项目为输变电线路工程,《报告表》对照分析,项目选址、选线虽然涉及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地,以及涉及占用高原湖泊及牛栏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评价范围涉****自然保护区,但本工程属于输电线路基础设施线性项目,符合自然资发〔2022〕142号及云自然资〔2023〕98号文的要求,******局****政府的审查意见;项目建设不属于《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林资发〔2017〕34号)及《**省公益林管理办法》(云林规〔2019〕2号)中的禁止行为,符合《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号)、《**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相****自然保护区政策要求。同时,对照分析,项目符合《**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省生态功能区划》、《**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市“十四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及《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等相关要求;****政府、******局、****环境局**分局、****草原局原则同意项目选址、选线建设的意见。对产生污染物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污染物均达标排放或妥善处置。另外,项目选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及其它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评价区存**省省级(三级)重点保护古树名木清香木1株;以及凤头蜂鹰、红隼、普通鵟3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采取有效避让及生态影响减缓措施后,项目运行不会对自然生境造成大的影响。项目选址、选线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四)污染物达标排放
只要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加强环保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物能达标排放或回用、妥善处置,项目的建设不会降低和改变区域环境质量和功能。
综上所述,在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生态保护及各项污染控制措施的条件下,项目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可以降到最低程度。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