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 | 文 号 | |
来 源 | ****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24-05-10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日期2024年5月10日至5月15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877-****629
联系地址:**市**区太极路亚太汽车城慧波大楼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市华**起则风电1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
建设单位:****。
建设性质:**。
建设地点及占地:本项目110kV送出线路工程位于华**辖区。永久占地面积0.5096hm2。
项目实际建设内容:本项目**110kV送出线路工程,****风电场110kV升压站,终点为110kV****电站,全长约25.353km,其中,架空线路25.103km,地下电缆0.25km。架空线路采用单回路角钢塔架设,共设铁塔74基,其中N1-N65塔基及架空线路、N74塔基、N74****电站地下电缆已经建设完成,GX1-GX6塔基及架空线路未建,N68-N73共8基塔基未拆除。同时,在110kV****电站扩建1个110kV间隔,出线1回。
建设进度:本项目为未批先建项目,项目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截至2023年9月13日已完成76基铁塔与架空线路建设,其中,N69、N70、N71铁塔位于华**盘溪镇大**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项目设计单位对线路进行迁改,拟拆除已建N66、N67、N68、N69、N70、N71、N72、N73共8基塔基及架空线路(2.00km),此段线路改线自饮用水源保护区西侧绕行,**GX1、GX2、GX3、GX4、GX5、GX6共6基塔基及架空线路(1.92km),改线后项目共设置塔基74基,线路长25.353km,其中架空线路25.103km,地下电缆0.25km。同时,110kV****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已建设完成。其环境违****生态环境局依法查处。
环评评价工程内容包括:****电站间隔扩建工程、输变电工程(已建和未建),已建输变线路拆除工程。主要工程建设内容见下表:
类型 | 工程名称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主体工程 | ****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 110****电站****电站,现有出线间隔8个(已建出线5回、备用1个、场地预留2个),本次将其中一个场地预留间隔(最南侧间隔)进行扩建使用。****电站预留场地上进行,不新增占地,****电站的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根据调查,****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已经建设完成。 |
输电线路 工程 | ****风电场110千伏升压站110千伏构架起,至已建110千伏福照变110千伏终端塔止。全线采用单回路角钢塔架设,线路全长25.353km,其中架空线路25.103km,地下电缆0.25km。架空线路采用自立式铁塔74基,其中直线塔44基,耐张塔30基;10mm冰区导线选择JL/LB20A-240/30铝包钢芯铝绞线导线,15mm冰区导线选择JL/LB20A-240/40铝包钢芯铝绞线导线。根据调查,N1-N65塔基及架空线路、N74塔基、N74****电站地下电缆已经建设完成,GX1-GX6塔基及架空线路未建。 | |
已建输电线路拆除工程 | 已建N66、N67、N68、N69、N70、N71、N72、N73共8基塔基处于华**盘溪镇大**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拆除8座塔基,拆除长度约2.0km。 | |
辅助工程 |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 | 项目已建每个塔基配套设置了1个施工场地,共设置了68个施工场地,占地均为50m2,共占地0.34 hm2;未建塔基每个需设置1个施工场地,共设置6个施工场地,占地均为50m2,共占地0.03hm2。项目共设置74个施工场地,占地0.37 hm2。 |
牵张场 | 项目已建工程共设置了5个牵张场,占地0.25 hm2;未建工程需设置1个牵张场,占地0.05 hm2。项目共设置6个牵张场,占地0.3hm2。 | |
跨越施工 场地 | 输电线路跨越河流、铁路、电力线路等设施需设置跨越场地。根据调查,项目已建工程共设置跨越场地4个(跨越糯节河、跨越大滴水河、****水库、跨越南盘江及昆河线铁路),占地面积约0.04hm2;项目未建工程无需设置跨越施工场地。 | |
施工生活区和材料站 | 租用项目区域附近房屋,或结合塔基、牵张场地等设置,不另行设置。 | |
施工便道 | 输电线路沿线有大量乡村道路,交通便利,但由于本项目线路较长,且穿越林区,线路中部局部地形较复杂的地段,机动车辆无法到达的地方,需采用人抬及马驮方式完成施工材料的二次搬运任务,道路平均宽度约1m,在选定线路后无需开挖,直接使用,对于局部路段对两侧树木进行修剪,由于项目工期较短,人抬道路扰动较小,自然恢复即可实现植被恢复。根据施工单位提供资料,项目人抬道路约13.76km,行人扰动面积约1.914hm2。 | |
环保工程 | 电磁辐射防治措施 | 输电线路导线距地高度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规定的110kV线路经过非居民区导线对地面最小距离6.0m,居民区导线对地面最小距离7.0m的要求进行架设。则项目线路运行期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限值要求。 |
生态恢复 措施 | 施工物料采用篷布覆盖、遮挡;陡坡塔基设置的浆砌石挡土墙、护坡、排水沟;塔基安全警示牌、电力设施保护标识牌;塔基施工区、牵张场、跨越施工场地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拆除工程完成后对场地进行生态恢复,采用本土物种进行恢复,禁止引入外来物种。 | |
废水处理 措施 | 根据调查,项目施工期废水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场地洒水,未外排;本环评要求未建工程施工期废水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不外排。运营期不产生生活和生产废水。 | |
噪声防治 措施 | 根据调查,已建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低噪声设备;本环评要求未建工程和拆除工程施工期亦采用低噪声设备。 | |
施工粉尘防止措施 | 根据调查,已建过程中采取了洒水降尘、临时覆盖措施;本环评要求未建工程和拆除工程亦采取洒水降尘、临时覆盖等措施。 | |
依托工程 | 起则风电场110kV升压站 | 本项****风电场110kV升压站。该项目于2022年8月19日,****环境局**分局以**环审〔2022〕8 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了批复;根据调查,现处于调试阶段,还未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本工程仅进行导线的接入,依托其出线间隔,本项目不涉及出线间隔的相关建设内容。 |
环保投资估算见下表:
序号 | 项目 | 内容 | 金额(万元) | 备注 |
一 | 变电站间隔扩建环境保护措施费 | 2 | ||
1 | 扬尘防治 | 施工物料采用篷布覆盖、遮挡 | 1 | |
2 | 施工迹地恢复 | 施工场地清理 | 1 | |
二 | 输电线路环境保护措施费 | 58.5 | ||
1 | 废水处理 | 临时沉淀池 | 6 | |
2 | 扬尘防治 | 施工物料采用篷布覆盖、遮挡 | 0.5 | |
3 | 固废处理 | 施工期生活垃圾收运 | 2 | |
4 | 水土流失防治 | 陡坡塔基、施工场地设置的护坡、排水沟。 | 36.59 | 计入水土保持工程费 |
5 | 电磁环境防护 | 塔基安全警示牌、电力设施保护标识牌 | 4 | |
6 | 噪声治理 | 必要时噪声治理措施 | 1 | |
7 | 生态环境恢复 | 塔基区及施工临时占地植被恢复,护坡、挡土墙、排水沟等措施 | 40 | |
8 | 环境保护宣传培训 | 相关法律法规、重点保护物种、保护措施的宣传培训、警示牌、宣传牌 | 5 | |
三 | 独立费用 | 20 | ||
1 | 其他费用 | 环境影响评价费用 | 10 | |
2 | 竣工环保验收监测、调查费用 | 10 | ||
四 | 预备费 | 8.05 | 按一~三项之和的10% | |
环保投资合计 | 88.55 |
拆迁:拟建工程不涉及拆迁。
项目投资:总投资3702.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88.55万元,占总投资的2.39%。
劳动定员:本项目运营期定期派人巡视,不新增劳动定员。
二、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生态要素 | 保护对象基本情况 | 保护要求 |
植被 | 评价区分布的自然植被类型包括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占地区涉及到暖性落叶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旱地及园地。 | 不因项目建设导致某种植被类型严重受损,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平衡 |
公益林 | 占地区包含0.3053hm2公益林:其中5座塔基(N13、N21、N22、N23、N26)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共0.1672hm2,5座塔基(N29、N34、N36、N44、N45)占用省级公益林共0.1381hm2。按占用的性质来分,永久占用公益林0.0642hm2(包括国家二级公益林0.0320hm2,省级公益林共0.0322hm2),临时占用公益林0.2411hm2(包括省级公益林0.1352hm2、国家二级公益林0.1059hm2) | 尽量减少占用公益林面积,施工结束后尽早恢复 |
天然林 | 占地区包含0.0325hm2天然林 | 尽量减少占用天然林面积,施工结束后尽早恢复 |
生态保护红线 | 线路跨越生态保护红线路径长度合计约250m,未在生态红线范围内立塔。生态保护红线为高原湖泊及牛栏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主导功能为水源涵养。 | 禁止占用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施工结束后尽早恢复。采取无害化跨越方式:导线最低对地高度为28米,跨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树木高度在5-8m之间;施工过程中采用高塔跨越,无人机放线,避免了线路下方的林木砍伐。 |
土地利用格局 | 评价区土地利用格局以旱地和园地为主,占地区以占用旱地较大。 | 项目建设前后土地利用格局不发生明显改变 |
植物 | 植物**:评价区共有维管植物40目76科202属244种,受影响的植物均为在评价区、华**乃至滇中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的种类。 | 不因项目建设导致某种植物,灭绝,也不因项目建设造成某种植物种群和生境发生剧烈变化 |
野生动物 | 动物**:评价区不涉及野生动物重要生境,也不涉及鸟类迁徙通道。 | 不因项目建设导致某种野生动植物灭绝,也不因项目建设造成某种动物种群和栖息生境发生剧烈变化 |
保护动物:包含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普通鵟、红隼,但在评价区属于偶见种。 | ||
华**盘溪镇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 水源保护区共划定保护区35.712平方公里,其中一级保护区0.637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0平方公里,准保护区35.075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内面积27.644平方公里)。 项目距离水源保护区最近处为GX3-GX4输电线路段,距离约为220m,不占用水源保护区范围。 | 禁止占用水源保护区范围。未建工程建设期间,不得在保护区范围内开展施工作业、不设置临时场地、施工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保护区;要求拆除工程完成后对场地进行生态恢复,采用本土物种进行恢复,禁止引入外来物种。 |
****自然保护区 | 保护区总面积6144hm2,其中核心区面积3221.9hm2,实验区面积2922.1hm2。由大里拉、**、**河、丫口、羊槽、**寨6个不相连的片区组成。保护对象为以水源涵养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 项目临****自然保护区大里拉片区,最近距离约为670m,未占用保护区范围。 | 禁止占用保护区范围 |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 保护目标名称 | 位置关系 | 规模 | 主要保护对象 | 执行标准 |
1 | 糯节河 | 跨越糯节河1次,塔基距离最近点为N24,距离370m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 | ||
2 | 大滴水河 | 跨越大滴水河1次,塔基距离最近点为N41,距离400m | |||
3 | ****水库 | 水库功能为农灌,****水库1次,塔基距离最近点为N52G,距离420m | |||
4 | 南盘江 | 跨越南盘江1次,塔基距离最近点为N57,距离南盘江约200m | |||
5 | 华**盘溪镇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 大**为盘溪镇2万余人和江东片区1万余亩土地的主要供水水源。项目不涉水源保护区,工程距离水源保护区最近处为GX3-GX4输电线路段,距离约为220m。 |
声环境和电磁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对象 | 规模 | 性质 | 地理坐标 | 与项目最近距离 (距离边导线) | 导线对地高度 (m) | 保护级别 |
陷塘村散户 | 1户4人 | 居民住宅,砖结构,1层坡顶,高约3m | 103°0′57.77″ 24°22′15.50″ | N10-N11线路段西北侧14m处 | 22 |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频电场强度公众值为4kV/m; 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暴露控制限值为100μT。 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
者红寨散户(北) | 1户5人 | 居民住宅,砖结构,3层平顶,高约9m | 103°1′51.78″ 24°22′50.96″ | N18-N19线路段北侧28m处 | 30 | |
者红寨散户(南) | 1户4人 | 居民住宅,砖结构,1层坡顶,高约3m | 103°1′57.22″ 24°22′48.87″ | N18-N19线路段南侧28m处 | 28 | |
小得勒村散户 | 1户5人 | 居民住宅,砖结构,1层平顶,高约3m | 103°3′7.02″ 24°19′37.09″ | N35-N36G线路段西南侧24m处 | 20 | |
大营盘村散户1 | 1户4人 | 居民住宅,砖结构,2层平顶,高约6m | 103°7′7.61″ 24°14′56.12″ | GX2-GX3线路段西侧24m处 | 16 | |
大营盘村散户2 | 1户3人 | 居民住宅,砖结构,3层平顶,高约9m | 103°7′9.11″ 24°14′56.46″ | GX2-GX3线路段西侧7m处 | 16 | |
大营盘村散户3 | 10人 | 居民住宅,砖结构,3层平顶,高约9m;现被租用****电站项目部 | 103°7′9.11″ 24°14′56.46″ | GX2-GX3线路段东侧12m处 | 16 |
三、线性工程不可避让性分析
目前,项目输电线路基本已建设完成,《报告表》结合设计分析,本输电线路受到华**盘溪镇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华**老鹰窝铜矿详查区、华******公司**寨磷矿采**、西沙—西那冲磷矿勘探探**、华**新发寨铅锌多金属矿勘探区、国家公益林保护范围、已建通红甸35kV电力线路的影响。拟选方案改线后未穿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虽压覆规划探矿权,但不压覆现状矿业权。其中,项目塔基N18-N19之间输电线路无害化跨越高原湖泊及牛栏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250m;另有26个塔基(N1-N3、N5-N12、N14、N16、N19-N20、N31-N32、N34+1、N35、N37G、N46-N47、N49-N52G)占用华**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占地面积为0.1808hm2。《报告表》分析,项目已建线路和未建及拆除线路环境影响可接受,选址合理。同时,建设单位委托**银****公司编制了《**市华**起则风电110kV送出线路工程线路路径唯一论证报告》,结果表明:项目拟选方案设计线路方案合理,为最优方案且路径通道唯一。
四、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
(一)电磁环境
《报告表》根据******公司2022年9月8日对110kV****电站及110kV**输电线路代表性保护目标处电磁环境现状监测分析:
110kV****电站电磁环境现状:《报告表》****电站四周围墙外1m处及扩建间隔处的监测评价结果:变电站厂界工频电场强度为12.17~26.08V/m,工频磁场感应强度为0.1239~0.382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100μT的限值要求。
110kV**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现状:《报告表》根据110kV架空输电线路沿线代表性敏感目标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现状监测结果:110kV**架空输电线路沿线5个代表性敏感监测点工频电场强度为2.01~3.41V/m,工频磁场感应强度为0.0045~0.0050μT,均满足4000V/m、100μT的限值要求。
起则风电110kV升压站电磁环境现状:目前该升压站已建成,未投入运行,《报告表》根据依托工程****中心处的监测评价结果:****中心工频电场强度为2.13~2.14V/m,工频磁场感应强度为0.0040~0.0041μT,均满足4000V/m、100μT的限值要求。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
项目区地表径流的受纳水体为糯节河、大滴水河、****水库、南盘江,糯节河、大滴水河、****水库均位于南盘江汇水范围,属于珠江流域。****水利厅《**省水功能区划(2014修订)》,南盘江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因此,糯节河、大滴水河、****水库参照执行Ⅲ类标准。
南盘江环境质量现状,《报告表》引用2023年1月至12月项目下游南盘江盘溪大桥控制监测断面水质的常规监测评价结果:南盘江盘溪大桥监测断面水质7月、8月评价为Ⅲ类,其余月份为Ⅱ类,满足Ⅲ类水质标准要求。
(三)环境空气
项目全线位于**市华**境内,项目区域环境空气功能区划为二类,环境空气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报告表》引用《华**县城环境质量监测公告(2023年度)》中结论:2023年项目涉及的华****域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年平均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属于达标区。
(四)声环境
项目依托起则风电110kV升压站及110kV****电站所在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110kV输电线路跨铁路(昆河线)区域声环境执行4b类标准,其余山地及农村区域执行1类标准。
《报告表》根据******公司于2022年9月8日对110kV****电站及110kV**输电线路5个代表性保护目标处进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项目依托110kV****电站厂界及项目输电线路沿线5个敏感点区域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此外,根据依托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监测数据评价,起则风电110kV升压站所在区域声环境现状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五)生态环境
项目路线华**境内,位于《**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开发区域;以及位于《**省生态功能区划》的Ⅲ1-6 **、**高原湖盆城镇建设生态功能区。
《报告表》根据2023年9月12日至15日及2024年1月5日至月6日现场调查及相关部门查询结果,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1836hm2,其中,永久占地0.5096hm2(均为塔基占地),临时占地约2.674hm2,用地类型为林地、耕地、园地及其他土地。项目26个塔基(N1-N3、N5-N12、N14、N16、N19-N20、N31-N32、N34+1、N35、N37G、N46-N47、N49-N52G)涉及占用基本农田,占地面积为0.3108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为0.1808hm2,临时占地面积为0.13hm2。项目塔基N18-N19之间线路跨越高原湖泊及牛栏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跨越长度约250m,不涉及占用。项目5基塔基(N13、N21、N22、N23、N26)涉及占用国家级二级公益林地面积0.1672hm2,5基塔基(N29、N34、N36、N44、N45)涉及占用省级公益林地面积0.01hm2;其次,项目占用天然林0.0325hm2,其中塔基永久占用0.0069hm2,临时占用0.0256hm2。此外,改线后项目线路工程不涉及占用华**盘溪镇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最近距离220m,位于GX3-GX4线路段;项目输电线路距****自然保护区大里拉片区最近距离约为670m,****自然保护区,且生态评价范围亦未涉及。
根据生态专项调查,项目评价区域自然植被科划分为3个植被型、3个植被亚型和3个群系。植被类型包括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植被群系主要有滇**林、尼泊尔桤木林和**松林,常见维管植物40目76科202属244种;项目占地范围外评价范围内发现**松、**含笑、粉叶小檗等中国西南地区特有植物;在塔基N19附近评价范围外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春兰1株,评价范围内无国家级和**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古树名木;评价区涉及紫茎泽兰、小蓬草和土荆芥等外来入侵植物。
其次,评价区内受人类活动影响,评价区动物**不丰富,无大型兽类分布。根据调查及走访,评价区及其附近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共4纲17目62科100属114种,其中,哺乳动物4目15科18属20种,鸟类11目38科71属80种,爬行动物1目3科4属5种,两栖动物1目3科4属5种。以小型哺乳动物、常见鸟类、小型爬行动物为主。同时,根据调查访问及相关资料发现,评价区可能分布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普通鵟和红隼,实地调查时未见其踪迹。除普通鵟和红隼外未发现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未发现《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收录动物和珍稀濒危动物,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此外,项目所在区域不涉及公认的重要鸟类迁徙通道。
五、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已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N1-N65塔基及架空线路、N74塔基、N74****电站地下电缆已经建设完成,GX1-GX6塔基及架空线路未建,N68-N73共8基塔基未拆除。《报告表》对已建工程进行简单回顾分析,重点针对未建工程和拆除工程进行分析。
1、已建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气
施工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机械设备燃油尾气,主要来源于输电线路塔基建设过程。《报告表》分析,输电线路施工期在采取了环保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且现在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也随之消失。根据建设单位及周边居民了解,施工期未接到有关环保问题的投诉和反馈。经现场勘查,项目区内未发现施工过程大气污染问题。
已采取的扬尘防治措施:合理组织施工;避免在大风天气施工;对施工现场洒水抑尘;堆场采取覆盖措施;加强运输车辆管理,密闭运输;限速、限载、施工机械维修保养等。
环评单位根据建设单位及周边居民了解,项目已建工程施工期未接到有关环保问题的投诉和反馈。经现场勘查,项目区内未发现施工过程大气污染问题。
(2)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报告表》分析,建筑施工废水经临时沉淀池简单处理后用作施工场地施工用水或晴天时洒水降尘用水,不外排。输电线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为清洗废水,呈点状分布不集中,产生量很小,回用于施工场地施工用水或晴天时洒水降尘用水,不外排。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食宿依托附近村庄生活设施。
已采取的水环境保护措施:设置临时沉淀池,对施工场地采用土工布进行临时遮盖,塔基开挖后设置排水沟及截洪沟,防止雨水冲刷导致水土流失。
环评单位根据建设单位及周边居民了解,项目已建工程施工期没有发生施工废水乱排乱放的现象,未接到有关环保问题的投诉和反馈。经现场勘查,项目区内未发现施工过程地表水污染问题。
(3)噪声
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设备。《报告表》分析,已建工程施工期已结束,施工期噪声随之消失,根据建设单位及周边居民了解,施工期没有发生施工噪声扰民的现象,未接到有关环保问题的投诉和反馈。
已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合理布置施工设备,远离敏感点,设立围挡等。
根据建设单位及周边居民了解,项目已建工程施工期没有发生施工噪声扰民的现象,未接到有关环保问题的投诉和反馈。
(4)固体废物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弃土、生活垃圾等。《报告表》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产生量不大,可做到合理处置,处置率100%。
已采取的固废防治措施:各施工点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可回收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收集袋装后定期运往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站与当地生活垃圾一并处理。项目产生的建筑垃圾收集后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按照当地城建部门要求进行处置。塔基建设产生开挖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全部用于回填及绿化覆土不产生永久弃渣。
环评单位现场调查,本项目位于山区的塔基施工平台附近有少量施工期生活垃圾残留,未及时进行收集。《报告表》提出,建设单位需对位于山区的塔基施工平台附近的少量施工期生活垃圾进行收集清理后带往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点与当地生活垃圾一并处理。
2、未建及拆除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气
施工期废气主要是施工扬尘、燃油机械废气。
施工扬尘主要来自输电线路改线段塔基及拆除塔基基础开挖、回填土石方造成地表裸露,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堆放等过程,属无组织排放。通过采取人挑、肩扛、马驮的方式将搬运拆除物,不在红线范围内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便道、临时弃土弃渣场等,开挖土及时回填等污染防治措施。改线段通过采取围墙遮挡、洒水降尘、控制车速、物料封闭运输、减少抛洒、道路及时清扫等措施,可防止和最大限度地减缓扬尘等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和周围保护目标的影响。
施工机械尾气呈无组织排放,主要污染物为NOX、CO和烃类等,具有间断性、排放量较小且相对分散的特点,项目施工场地周围较空旷,大气扩散条件相对较好,经自然扩散和稀释后,对评价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施工期必须严格做好防尘抑尘工作,确保施工期场界颗粒物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避免对距离较近的保护目标造成影响。
(2)废水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工艺废水。
生活污水:输电线路改线段施工人员临时租用附近村庄民房或工屋,不单独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租用民房已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施工过程洗手等清洁废水经沉淀池收集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施工工艺废水:主要包括混凝土养护水、机械冲洗废水等。施工期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SS,经项目区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过程或用于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3)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报告表》分析,项目夜间不施工,项目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施工设备,并采取围挡措施。同时运输车辆在经过单位和居民点时应限速慢行,加强施工机械保养维护等措施。:项目施工期必须切实做好施工噪声的防治工作,确保施工场界噪声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限值要求。禁止夜间施工,严禁噪声扰民。
(4)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输电线路改线段开挖土石方、施工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
弃土石方:项目输电线路改线段施工地点分散,各点工程量较小,土方开挖量较少,全部用于回填和绿化覆土,不产生永久弃渣。
建筑垃圾:改线段施工产生少量建筑垃圾,主要为**输电线、铁塔、设备包装废物及废弃建材等,对于可以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对于不能回收利用****政府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堆存场,规范处理、处置。
生活垃圾:施工期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运至附近村落垃圾指定堆放点统一清运处置。
3、生态环境
《报告表》引用《**市华**起则风电1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相关分析:
(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报告表》分析,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1836hm2,其中,永久占地0.5096hm2(均为塔基占地),临时占地约2.674hm2,包括材料堆放、牵张场等临时施工用地。用地类型为耕地、园地、林地及其他土地。项目的建设(永久占地)使得部分土地功能发生改变,其原有植被遭到永久性破坏,给当地局部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项目输电线路采用架空线路方式减少土地占用,塔基占地为点状式占地,占地较为分散,且实际占地仅限于其4个支撑脚,占地面积较小;临时场地为点状分布,单塔施工时间短,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不会造成某个斑块的大幅度改变。因此,项目占地不会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造成明显的影响。
(2)对植被影响
《报告表》分析,项目永久占地影响到的自然植被类型有暖性落叶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分别占地0.0195hm2、0.0516hm2,分别占评价区同类植被类型面积的0.05%、0.06%;永久占地影响到的人工植被有耕地0.3037hm2及园地0.1276hm2,分别占评价区同类植被类型面积的0.05%和0.02%。施工临时占地共计2.674hm2,占用自然植被类型有暖温性针叶林及暖性落叶阔叶林,人工植被类型为耕地及园地,分别占地0.0964hm2、0.2752hm2和1.4255hm2、0.8459hm2,占评价区同类植被类型面积的0.27%、0.35%和0.24%、0.12%。项目建设对部分种类及其个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项目永久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地0.1672hm2,省级公益林地0.1381hm2,不涉及占用一级国家级公益林。建设单位已编制了《**市华**起则风电1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表》,并****草原局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云林许准〔2022〕1516号)。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使用林地手续,且按《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的规定实行占补平衡。
环评单位现场调查,塔基永久占用的耕地除塔基四个立角之外及临时占用的耕地区域已覆土并及时复垦,种植玉米、烟草等农作物;占用的园地除塔基四个立角之外及临时占用的园地区域已覆土并种植了柑橘;电缆沟占地区域已覆土并种植了柑桔;占用的林地、灌木等区域未及时恢复或恢复情况不佳,应及时落实和补充植被恢复措施。
同时,《报告表》针对改线段及拆除工程提出,改线段输电线路采用架空线路方式减少对林木**的破坏,架空线路通过经济作物区及密集森林时,用加高杆塔的跨越方式,采用牵张力及飞艇放线,塔基位于山脊区域,尽量避免砍伐或少砍伐植被;临时占地以占用次生性较强的植被为主,临时占地面积小且比较分散,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施工范围内无保护植物及古树名木,主要植被为区域广布或常见类型,采取措施后,不会对这些植物的种群造成明显影响。
(3)对动物影响
评价区的野生动物为常见的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兽类。其中,鸟类可能存在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分别为普通鵟和红隼。项目评价区不涉及公认的重要鸟类迁徙通道及重要生境。
《报告表》分析,评价区受人为活动影响,生物多样性不丰富。同时,项目施工噪声、频繁的人为活动,使得施工区分布的动物会迁移到施工区以外以避免项目施工所导致的不良影响和伤害,所以在整个施工期间哺乳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在施工区域内会有所减少,由于项目施工面积较小,呈点状分布不会产生阻隔,区内动物数量不会有大的变化。项目****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附近工程量较小,施工干扰较小,不会减少生境面积及降低生境质量。其次,鸟类有较强的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项目建设不会造成其灭绝或濒危。
(4)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报告表》分析,项目占用耕地1.7292hm2,其中,永久占用耕地面积0.3037hm2,临时占用耕地面积1.4255hm2;项目占用耕地占华**耕地面积(131300hm2)的0.0013%。项目施工占地区域的农作物将被清除,使农作物产量减少。《报告表》分析,项目施工期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耕地区已尽量安排在农作物收割后进行。项目塔基占地中除塔腿外,已恢复农耕。输电线路工程运营不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施工采取措施后,项目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影响较小。
(5)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报告表》分析,评价区在其总面积1589.94hm2范围内,每年产生的生态系统生产量约为1.05万t/a(干重),平均每年每hm2达到6.64(t/a.hm2)(干重)。项目永久用占用的土地等约为0.5096hm2,每年使评价区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造成的损失约为3.38t(干重t/a);临时占用的土地面积约为2.674hm2,由此每年临时减少的生物生产力大约是17.76t(干重)。项目建设导致的生物生产力损失较小,绝大部分区域原有生境不变,以这一生境为依托的动植物关系、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关系、食物链及能流渠道都没有发生变化。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区域选择当地植物物种进行植被恢复,对评价区现有植被的破坏程度轻微,对评价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完整性影响极小。
(6)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由于工程路径长、跨度大,无法完全避让集中连片的生态保护红线。项目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均为高原湖泊及牛栏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保护红线主要功能为水源涵养。由于工程路径长、跨度大,无法完全避让集中连片的生态保护红线,项目N18-N19塔基之间输电线路无害化跨越生态保护红线250m,不涉及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同时,项目距****自然保护区670m,****自然保护区范围,评价范围亦未涉及。此外,本次评价涉及拆除已建N66、N67、N68、N69、N70、N71、N72、N73共8基塔基及架空线路(2.00km),其中,N69、N70、N71铁塔位于华**盘溪镇大**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
《报告表》分析,项目施工扰动地表,雨季易引发水土流失,本项目已尽可能的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密集林区,缩短了穿越生态保护红线长度,项目已建线路施工及占地损毁植物和受影响动物多为区域常见物种,不会对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明显不利影响,基本不会使穿越段生态保护红线功能发生改变。环评单位现场踏勘,沿线已采取植被恢复等措施。同时,针对拆除工程提出,项目塔基拆除应最大限度的减小对水源保护区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影响;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施工便道、施工营地、牵张场等临时用地。项目依托既有道路进行材料运输,在敏感区内采用马驮及人抬方式搬运材料,采用环境**型拆除方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塔基拆除后对施工场地选用当地物种进行植被恢复。通过采取水保方案及本项目提出生态保护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控制水土流失量及减小环境破坏,从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对永久基本农田的影响
项目输电线路有26个塔基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占地面积为0.3108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为0.1808hm2,临时占地面积为0.13hm2。《报告表》分析,项目占用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相关要求不冲突,建设单位已编制占用基本农田不可避让性论证方案。在上述塔基施工中严格划定施工界限,禁止超计划征占土地;施工初期对表层土剥离后妥善保存,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迹地,对施工占地区进行土地复垦。项目施工对永久基本农田的影响可接受。同时,提出项目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前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相关规范办理用地报批手续,做好基本农田占用的补偿和保护工作。
(8)对公益林及天然林影响
项目占用**市**境内集体林地0.4427hm2,其中公益林占地0.3053hm2,天然林占地0.0325hm2。其中,公益林中占用国家级二级公益林地面积0.1672hm2;省级公益林地面积0.1381hm2。
《报告表》分析,项目****草原局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云林许准〔2022〕1516号)。项目塔基占用公益林和天然林的面积较小,占用公益林和天然植被为当地分布十分广泛的植被类型,公益林和天然林占地范围内不涉及保护植物或古树名木,也不属于某种保护动物的重要生境。工程在施工中划定施工界限,禁止砍伐或破坏占地区外的林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项目建设对公益林和天然林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二)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电磁环境影响
(1)110kV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
1)110kV架空线路电磁环境影响
本项目110kV架空线路采用三角排列和水平排列,均为单回输电线路。其中,三角排列段最不利塔型为2D1Z5-Z4,水平排列段最不利塔型为1B1Z3-Z2。项目部分线路已建成,目前未投入运行。因此,项目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采用最不利塔型进行模式计算。
①110kV单回架空输电线路三角排列最不利塔型2D1Z5-Z4电磁环境影响
在通过非居民区线高6.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810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非居民区(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10kV/m的要求;在居民区架设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179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限值要求;实际已建成的导线最低垂弧距地面最小距离12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0.873kV/m,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要求。
在通过非居民区线高6.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41.268×10-3m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0.1mT的要求;在居民区架设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35.487×10-3m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0.1mT的要求;实际已建成的导线最低垂弧距地面最小距离12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22.798×10-3mT,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0.1mT的要求。
②110kV单回架空输电线路水平排列段最不利塔型1B1Z3-Z2电磁环境影响
在通过非居民区线高6.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814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非居民区(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10kV/m的要求;在居民区架设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189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限值要求;实际已建成的导线最低垂弧距地面最小距离12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0.866kV/m,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要求。
在通过非居民区线高6.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40.882×10-3m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0.1mT的要求;在居民区架设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35.031×10-3m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0.1mT的要求;实际已建成的导线最低垂弧距地面最小距离12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22.336×10-3mT,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0.1mT的要求。
2)地下电缆电磁环境影响
本项目末端N74****电站采用地下点下电缆,长度0.25km。由类比监测条件可知,项目110kV电缆线路与110kV大瑞铁路牵引站(下关牵引站)外部供电工程电缆沟内的电缆线电压等级、导线类型一致,埋深大于类比项目,能保守反应本项目建成后110kV电缆线路运营后的电磁环境。采用110kV大瑞铁路牵引站(下关牵引站)外部供电工程电缆线路进行类比分析可行。
通过对110kV大瑞铁路牵引站(下关牵引站)外部供电工程电缆线路类比监测结果分析可知,本项目建成后110kV电缆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和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的限值要求。
(2)110kV****电站间隔扩建工程电磁环境影响
本项目在110kV福照变扩建1个110kV间隔,出线1回。《报告表》分析,110kV福照变间隔扩建前后主变数量、电压等级不变,站内竖向布置及主控室布置维持不变,110kV间隔扩建工程完成后站址外电磁环境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本期110kV间隔扩建完成后仍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和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的限值要求。
(3)保护目标电磁环境影响
本项目110kV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有7个保护目标。《报告表》根据评价范围敏感目标段导线排列方式及敏感建筑层数,对应进行线下距地面高度1.5m高处(一层坡顶)、4.5m(一层平顶)、7.5m、(三层坡顶)、10.5m(三层平顶)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项目110kV输电线路运行时敏感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为106.01~752.79V/m,工频磁场感应强度为7.0548~25.1425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和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项目运营电磁环境影响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4)交叉跨越和并行线路电磁环境影响
本项目无与330kV及以上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情况。
(5****电站电磁环境影响
项目起点段依托起则风电110kV升压站1个110kV出线间隔。《报告表》分析,项目建设前后起则风电110kV升压站主变数量、电压等级不变,站内布置维持不变,项目建设工程完成后依托站址外电磁环境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报告表》通过理论计算分析,项目110kV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其工频电场、磁场不会对周围电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的结论是可信的。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及《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等规定管理和维护,确保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强度满足标准限值要求。
2、废水
项目运营无废水产生。
3、噪声
(1)输电线路声环境影响
为预测本工程110kV架空线路投运后的噪声水平,《报告表》对同等级的线路进行了类比分析。项目单回路架设三角排列段类比**市110kV权峰线的噪声断面监测结果评价,项目单回路架设水平排列段类比**市**区110kV清太线的噪声断面监测结果评价,结果表明:110kV权峰线单回输电线路三角排列段线下的噪声值昼间为42.1~53.3dB(A),夜间为38.0~41.9dB(A);110kV清太线路水平排列段线下的噪声值昼间为43~45dB(A),夜间为39~40dB(A);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要求。同时,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最大值为昼间48.1dB(A),夜间41.3dB(A);类比三角排列段叠加后敏感点处噪声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49.1~54.4dB(A)之间,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43.0~44.6dB(A)之间;类比水平排列段叠加后敏感点处噪声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49.3~49.8dB(A)之间,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43.3~43.7之间;叠加后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因此,本工程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后,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
(2)110kV****电站声环境影响
110kV****电站本期新增1个110kV出线间隔,扩建工程不新增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主要声源设备,110kV****电站厂界噪声仍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限值要求。
(3****电站声环境影响
项目起点段依托起则风110kV升压站1个110kV出线间隔,工程不新增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主要声源设备,项目建成后依托升压站噪声水平较建设前基本不发生变化。环评通过类比分析,得出的输电线路投运后的噪声影响评价结论可信。项目投运后沿线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要求。
4、固废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对沿线超高树枝进行修剪的树枝,以及对绝缘子等配件检修和更换产生的废旧设备、材料。其中,修剪的树枝就近提供给附近村民使用;废旧绝缘子等交给原供应商回收处置,废导线、螺丝钉等铁质材料,集中收集后回收利用。该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置,对环境影响不大。
5、生态影响
本项目运营期不新征占地,架空线路运行时对走廊下的农作物生长无影响。沿线林区采用加高杆塔高度跨越,仅对导线下方与树木垂直距离小于4.5m树木的树冠进行定期修剪,修建植被较少。同时,运营期实施生态修复后,本项目对当地农业、生态影响较小。
六、总量控制
本项目不涉及总量控制指标。
七、结论
(一)《报告表》编制质量
《报告表》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编制,总体规范,评价内容完整,工程概况基本清楚,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与项目污染特征相符,所提对策措施有一定针对性,结论明确可信。《报告表》可作为******市华**起则风电1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之一。
(二)产业政策
经查阅《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项目属于鼓励类“四、电力;2.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电网改造与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的要求。
(三)项目规划及选址、选线
本项目为输变电线路工程,《报告表》对照分析,项目选址、选线虽然涉及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地和基本农田,以及穿越高原湖泊及牛栏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但本工程属于输电线路基础设施线性项目,符合自然资发〔2022〕142号及云自然资〔2023〕98号文的要求,******局****政府的审查意见;项目建设不属于《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林资发〔2017〕34号)及《**省公益林管理办法》(云林规〔2019〕2号)中的禁止行为,符合《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号)、《**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相关生态保护红线政策要求。同时,对照分析,项目符合《**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省生态功能区划》、《**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市“十四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及《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等相关要求;****政府、******局、****水利局、****环境局**分局、****草原局原则同意项目选址、选线建设的意见。对产生污染物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污染物均达标排放或妥善处置。另外,项目选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及其它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评价区存红隼、普通鵟2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采取有效避让及生态影响减缓措施后,项目运行不会对自然生境造成大的影响。项目选址、选线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四)污染物达标排放
只要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加强环保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物能达标排放或回用、妥善处置,项目的建设不会降低和改变区域环境质量和功能。
综上所述,在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生态保护及各项污染控制措施的条件下,项目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可以降到最低程度。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