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至西林(滇桂界)公路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1000MA5NHWKM46 | 建设单位法人:高天舒 |
全俊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壮族自治区**市**县 |
**市**县火亮山路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至**(滇桂界)公路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30-等级公路(不含维护;不含生命救援、应急保通工程以及国防交通保障项目;不含改扩建四级公路)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G-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建设地点: | **壮族自治区**市**县,**壮族自治区**市**县 |
经度: 纬度: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0-01-21 |
百环管字〔2020〕03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416.1797 |
6467.71 | 运营单位名称:**** |
****1000MA5NHWKM46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公司 |
914********0841181 | 验收监测单位:****集团****公司 |
914********1852573 | 竣工时间:2024-05-30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08-12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09-09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建设项目环境信息公示平台网站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公路项目 | 实际建设情况:**公路项目 |
不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4车道、设计时速80km/h;主线长191.2614km、连接线长1.138km | 实际建设情况:4车道、设计时速80km/h;主线长191.262km、连接线长1.135km |
主线长度增加0.0006km(增加0.0003%),连接线减少0.003km,总体线路长度减少0.0024km。变动原因为细微优化调整。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项目拟建公路桩号K2+750~K7+300涉及**乡丰厚现状取水口水源二级保护区陆域;1.7km线路穿越**县****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二级保护区。 | 实际建设情况:****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项目拟建公路桩号K2+750~K7+300穿越环评划分的**乡丰厚现状取水口水源二级保护区陆域,穿越路段与环评一致;1.59km线路穿越**县****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相比环评阶段穿越线路更短。 |
**乡丰厚现状取水口水源二级保护区陆域,穿越路段与环评一致;线路穿越**县****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相比环评阶段穿越线路更短。变动原因为环评和验收阶段测算的正常偏差。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不涉及具有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的桥梁。服务区、养护站、收费站等均设污水处理设施;穿越水源保护区路段设置地面径流收集系统,共设置事故应急池及沉淀池共9个;初步设计针对临近敏感点分布情况设置声屏障16855延米。评价根据营运中期噪声预测结果,对主线4个噪声预测值超标的敏感点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共安装声屏障1800m。 | 实际建设情况:不涉及具有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的桥梁。服务区、管理中心、收费站等均设污水处理设施;穿越水源保护区路段设置地面径流收集系统,共设置事故应急池及沉淀池共12个;公路沿线共设置声屏障81处、总长16669m。 |
主要环境保护措施未弱化或降低。变化原因为根据工程实际后期设计的优化调整。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沿线63处噪声环境敏感点。 | 实际建设情况:74处噪声环境敏感点,其中63处为原环评阶段敏感点,新增11处。 |
敏感点数量比环评新增11处,敏感点增加原因主要是部分敏感点环评未识别,以及村庄或乡镇建设发展,而不是线路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1 | 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服务区左右侧)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已落实,处理能力每侧5t/h | 处理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
2 | 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服务区左右侧)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已落实,处理能力每侧5t/h | 处理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
3 | 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服务区左右侧)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已落实,处理能力每侧5t/h | 处理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
4 | 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服务区左右侧)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已落实,处理能力每侧5t/h | 无 | |
5 | 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收费站****管理站合建)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已落实,处理能力1t/h | 无 | |
6 | 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收费站与养护工区、****大队合建)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已落实,处理能力3t/h | 处理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
7 | 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收费站****中心、隧道管理站、养护工区、****大队合建)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已落实,处理能力3t/h | 处理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
8 | 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收费站****管理站、养护工区合建)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已落实,处理能力2.5t/h | 无 | |
9 | 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收费站)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已落实,处理能力1t/h | 处理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
10 | 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收费站)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已落实,处理能力1t/h | 处理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
11 | 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收费站)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已落实,处理能力1t/h | 处理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
12 | 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收费站)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已落实,处理能力1t/h | 无 | |
13 | 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收费站)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已落实,处理能力1t/h | 无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1 | 隔声屏障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2类标准 | 公路沿线共设置声屏障81处、总长16669m | 各监测点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要求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表7 风险设施
1 | **县**瑶族乡丰厚取水点水源地穿越二级保护区段设置1个30m3沉淀池及事故应急池,4个60m3沉淀池及事故应急池;设置加强型防撞栏、警示标志 | 应急池+沉淀池共8套,每套总容积40m3;桥梁及深边沟路段设置加强型防撞栏;穿越段首尾设置警示标志 | |
2 | ****水库水源地穿越二级保护区段设置1个30m3沉淀池及事故应急池,1个60m3沉淀池及事故应急池;设置加强型防撞栏、警示标志 | 应急池+沉淀池共2套,每套总容积40m3;桥梁及深边沟路段设置加强型防撞栏;穿越段首尾设置警示标志 | |
3 | 马蚌乡胃歪翁沟水源地穿越二级保护区段设置1个60m3沉淀池及事故应急池;设置加强型防撞栏、警示标志 | 应急池+沉淀池共2套,每套总容积40m3,桥梁及深边沟路段设置加强型防撞栏;在进入水源保****收费站配置事故应急物资,****收费站排水沟的容量作为事故应急池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1)严格控制施工占地,按照施工边界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扩大施工范围;加强施工管理和宣传教育,禁止随意砍伐林木或捕杀保护动物;优化施工方案,尽量减少施工噪声对鸟类及哺乳类野生保护动物的影响。 (2)严禁****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设置施工营地、取土场、弃渣场、临时堆土场和施工材料堆放点等临时占地设施。设置**度的桥梁和涵洞作为动物通道,降低公路对两栖爬行动物的阻隔影响;陆禽鸟类可能分布的路段,公路两侧密植高大乔木+灌木形成乔木层,林下茂密刺篱诱导陆禽不低飞跨越公路,避免交通撞击;选用乔灌结合、大冠幅树种以保护鸟类穿越以及减轻夜晚行驶车辆强光对动物的干扰;对保护区边缘路段加强绿化,尽量增加降噪效果。 (3)占地范围内的重点保护植物应优先考虑路线避让原地保护措施,在路线避让技术或环境影响不可行的情况下方可考虑就近移栽保护。施工期距离施工地点较近的重点保护植物进行挂牌保护及设置围栏,营运期设置防撞护栏进行保护。施工便道应远离重点保护植物。 (4****学校、****自然保护区路段道路两侧进行专业景观设计,采取乔木间密植灌木、藤本和草本来减轻拟建公路车辆噪声、尾气和灯光的影响,保持项目绿化工程与周边景观相协调。优先使用对现有公路沿线分布外来物种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本地物种作为绿化物种,禁止使用国家公布的外来入侵性物种进行工程绿化。 (5)1#弃渣场、1#、2#及49#临时堆土场、l#施工生产生活区选址涉及水源保护区,选址不合理,应重新选址,新址应避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区域。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1)施工中采用放线标记、围挡等方法严格控制用地,减少植被破坏。公路沿线主要采取乔灌草结合绿化,绿化植被长势较好,未发现采用外来入侵性物种进行绿化。加强施工人员教育工作,未发现捕杀野生动物以及损坏保护植物的情况。 (2)公路****自然保护区边界相距450m,保护区范围内未发现设置施工临时占地设施。全线共设涵洞303道、桥梁174.5座,有效降低对两栖爬行动物的阻隔影响。道路两侧边坡主要采取乔灌草结合绿化,护坡植被长势较好。 (3)经线路优化,实际建成的公路对环评阶段涉及的重点保护植物和古树均进行了避让或移植,施工中未发现损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情况。 (4)道路两侧边坡主要采取乔灌草结合绿化,护坡植被长势较好,主要采用本地物种,包括狗牙根、猪屎豆、黄花夹竹桃、**栾树、合欢、秋枫、木棉等,未发现采用外来入侵性物种进行绿化。 (5)根据水土保持竣工验收报告,临时堆土场均设置在渣场内,场地选址不涉及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