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定远县七里塘乡二期5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1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项目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1100MA2U37LT4H | 建设单位法人:李建勇 |
朱文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县 |
**省******政府办公楼三楼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中广核**县七里塘乡二期5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1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项目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61-输变电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420-D4420-电力供应 |
建设地点: | **省**市**县 |
经度: 纬度: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3-01-04 |
滁环函〔2023〕3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753 |
85 | 运营单位名称:**** |
****1100MA2U37LT4H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
****1100MA2U37LT4H | 验收监测单位:**工和****公司 |
913********425758Q | 竣工时间:2023-12-29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08-19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09-14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s://www.****.com/gs/detail/2?id=40819mGV89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未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本工程自七里塘二期光伏110kV升压站构架起,至姜兴变110kV构架止,**线路路径长约4.985km,其中单回路架空段长约4.9km,采用角钢塔架设,单回路电缆段长约0.085km。导线采用300mm2截面的钢芯铝绞线,电缆采用630mm2截面的交联聚乙烯电缆。架空线路工程配套建设塔基16基,配套光缆采用OPGW光缆;电缆路径配套采用ADSS光缆 | 实际建设情况:本工程自七里塘二期光伏110kV升压站构架起,至姜兴变110kV构架止,**线路路径长约4.985km,其中单回路架空段长约4.9km,采用角钢塔架设,单回路电缆段长约0.085km。导线采用300mm2截面的钢芯铝绞线,电缆采用630mm2截面的交联聚乙烯电缆。架空线路工程配套建设塔基16基,配套光缆采用OPGW光缆;电缆路径配套采用ADSS光缆 |
未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1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 | 实际建设情况:1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 |
未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施工期 (1)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1)管理措施 ①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其生态环保意识; ②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注意保护当地植被,禁止随意砍伐灌木、割草等行为; ③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不得在规定区域范围外随意活动和行驶; ④明确规定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外排或丢弃。 2)表土保护 ①合理规划、设计施工便道,并要求各种机械和车辆固定行车路线。不能随意下道行驶或另开辟便道,以保证周围地表和植被不受破坏; 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雨季。施工前,对临时占地内表土进行剥离,与开挖的土石方分别堆放,并采用彩条布苫盖等防护措施; ③牵张场等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尽快恢复其原有土壤功能和植被形态。 3)土地利用保护 ①合理组织施工,施工区域相对集中,减少施工临时用地;缩小施工作业范围,避免大规模开挖;施工人员和机械不得在规定区域外活动; ②施工开挖作业面及时平整,临时堆土合理堆放;加强土石方的调配力度,进行充分的移挖作填,减少弃土弃渣量; ③施工材料有序堆放,减少对周围的生态破坏; ④基础开挖视情况主要采用掏挖式基础,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线路施工涉及大跨越可采用无人机放线等新技术,减少施工临时占地; ⑤施工临时用地使用完毕,施工单位必须按土地原使用功能进行恢复,占用土地采取绿化、平整等措施恢复或改善原有的植被状况。 4)生态敏感目标 ①塔基优先考虑采用主柱基础加高的形式,尽量维持原塔位自然地形,减少土石方的开挖,以减少塔基区的开挖量及植被破坏; ②牵张场等尽量远离周边居民点,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 ③施工临时道路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在部分不易到达的地方,优先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将施工材料运至现场; ④架线过程中,按现有植被自然生长高度,采用高跨设计,以降低对沿线树木和植被等造成的影响; ⑤施工过程中不得向该区域内外排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外运至指定消纳点,不得随意丢弃在保护区域内。 5)动物保护 本工程绝缘子采用防鸟型,角钢塔安装防鸟封堵箱和防鸟刺措施,用以驱赶沿线鸟类,尽量避免鸟类伤亡,减少对沿线动物的影响。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主要影响为施工扬尘,为尽量减少施工期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期采取如下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现场应采取分区、分片进行施工,施工期间可修建临时围挡设施,围挡设施可用彩钢板,以方便拆卸和安装,必要时采取一定的固定措施,通过对施工场地的围挡,可降低施工区域内的风力,从而降低扬尘量。 2)合理确定施工时间,避免大风天气施工。施工期应尽可能远离居民区,距离太近时,工地周围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0m的金属板围挡。施工场地及施工道路必须采取洒水或喷淋等降尘措施。 3)工程材料堆场应进行覆盖及定期洒水,进入堆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使路面保持湿润,减少由于汽车经过和风吹引起的道路扬尘。 4)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有垃圾运输资格的运输单位进行渣土及垃圾运输。采取密闭运输,车身应保持整洁,防止建筑材料、垃圾和工程渣土飞扬、洒落、流溢,严禁抛扔或随意倾倒,确保100%密闭运输,运输途中不污染城市道路和环境,对不符合要求的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员,严禁进场进行装运作业。对进出场地的施工运输车辆进行限速,运输材料采用密封、遮盖等防尘措施。 (3)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于施工过程中结构施工、车辆冲洗等产生少量的施工废水。 1)施工期间应设置废水隔油、沉淀池,结构施工、车辆冲洗等产生少量的施工废水去除悬浮物后的废水可循环使用。线路工程塔基施工中混凝土一般采用商品混凝土,基本无废水排放。 2)线路施工人员租住当地村民民房,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产生少量生活污水入租住居住区已有的化粪池,定期清理。 对跨越水体还需采取如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合理选择架线位置,采取一档跨越,不在水中立塔,塔基位置应尽可能远离河岸,减少塔基对河流的影响。 2)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禁止在水体冲洗贮油类车辆,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废水、垃圾等。 3)邻近河流的塔基施工时,施工人员不得在靠近河流附近搭建临时施工生活设施,严禁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排入水体,影**体水质,施工场地尽可能远离河流。 4)施工时设置临时隔离拦挡,挖掘出的少量土方堆放在施工场地内,用防尘网遮盖,最终全部用于回填,塔基浇筑使用成品混凝土,基础开挖采用掏挖式基础。架线时牵张场设置远离河流区域。 5)施工前期,合理选择施工临时道路,工程施工材料运输优先利用现有乡道及村道,在临近干渠附近施工时,如遇交通不便利时,应采取人工运输的方式运至施工现场,河流旁边尽可能不设置施工临时便道。 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以有效地防治施工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的污染,加之施工活动周期较短,因此不会导致施工场地周围水环境的污染。 (4)声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设备噪声,大多为不连续性噪声,噪声源强在84dB(A)~90dB(A)之间,产噪设备均置于室外。 本工程施工期应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邻近居民集中区施工时,应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掩蔽物以进行隔声; 2)在施工设备选型时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将噪声级较高的设备工作安排在昼间进行,夜间禁止高噪声设备施工,如因施工工艺需要夜间施工的,施工单位应提前向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3)运输车辆应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域和噪声敏感时段,按相关规定使用声响装置;加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保养,减小机械故障产生的噪声。 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噪声经距离衰减和隔声后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 (5)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线路开挖产生的弃土弃渣等。 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物料应分类集中堆放,尽可能回收利用,不可利用的与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集中定点收集后交有关部门进行统一清运处理。 输电线路施工属移动式施工方式,施工人员较少,租用当地民房居住,停留时间较短,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很少,可纳入当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架空线路塔基处开挖产生的弃土弃渣较少,应就近回填处理。电缆沟槽基础开挖多余方采取摊平在管沟作业带内。 在认真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对生态、大气、地表水、声环境影响较小,固体废弃物能妥善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运营期 (1)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输电线路优化导线相间距离及结构尺寸,以降低电磁环境影响;线路架设需合理设置导线对地高度、合理避让沿线敏感点、优化导线相间距离及结构尺寸,以降低电磁环境影响。本工程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相关标准控制限值的要求。 当线路经过非居民区时,110kV架空线路导线的最低对地高度应不小于6m;当110kV架空线路经过居民区时,导线的最低对地高度应不小于7m;当110kV架空线路跨越民房时,净空距离应不小于5m;导线外2m以外有民房时,导线与民房间的净空距离不得小于4.5m,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无环境保护目标,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地下电缆排管顶部土壤覆盖厚度不宜小于0.5m。 (2)声环境保护措施 架空线路建设时通过选用加工工艺水平高、表面光滑的导线减少电晕放电,并采取提高导线对地高度、优化分裂导线参数结构、合理避让沿线敏感点等措施,以降低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声环境影响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本项目距离输电线路最近村庄为三星村,距离为57m。 (3)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运行期做好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进行线路巡检和维护时,避免过多人员和车辆进入耕地,以减少对当地地表土壤结构和植被的破坏,避免过多干扰野生动物的生境;强化设备检修维护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并严格管理,避免对项目周边的自然植被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4)水环境保护措施 输电线路无废污水产生。 (5)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输电线路运行期产生的废旧绝缘子,由建设单位回收处理。本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是可控的 | 实际建设情况:施工期 (1)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1)管理措施 ①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其生态环保意识; ②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注意保护当地植被,禁止随意砍伐灌木、割草等行为; ③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不得在规定区域范围外随意活动和行驶; ④明确规定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外排或丢弃。 2)表土保护 ①合理规划、设计施工便道,各种机械和车辆固定行车路线。不能随意下道行驶或另开辟便道,以保证周围地表和植被不受破坏; 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雨季。施工前,对临时占地内表土进行剥离,与开挖的土石方分别堆放,并采用彩条布苫盖等防护措施; ③牵张场等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恢复其原有土壤功能和植被形态。 3)土地利用保护 ①合理组织施工,施工区域相对集中,减少施工临时用地;缩小施工作业范围,避免大规模开挖;施工人员和机械不得在规定区域外活动; ②施工开挖作业面及时平整,临时堆土合理堆放;加强土石方的调配力度,进行充分的移挖作填,减少弃土弃渣量; ③施工材料有序堆放,减少对周围的生态破坏; ④基础开挖主要采用掏挖式基础,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⑤施工临时用地使用完毕,施工单位按土地原使用功能进行恢复,占用土地采取绿化、平整等措施恢复或改善原有的植被状况。 4)生态敏感目标 ①塔基优先考虑采用主柱基础加高的形式,维持原塔位自然地形,减少土石方的开挖,以减少塔基区的开挖量及植被破坏; ②牵张场等远离周边居民点,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 ③施工临时道路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在部分不易到达的地方,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将施工材料运至现场; ④架线过程中,按现有植被自然生长高度,采用高跨设计,以降低对沿线树木和植被等造成的影响; ⑤施工过程中未向该区域内外排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外运至指定消纳点,不得随意丢弃在保护区域内。 5)动物保护 本工程绝缘子采用防鸟型,角钢塔安装防鸟封堵箱和防鸟刺措施,用以驱赶沿线鸟类,避免鸟类伤亡,减少对沿线动物的影响。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主要影响为施工扬尘,为尽量减少施工期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采取如下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现场采取分区、分片进行施工,施工期间修建临时围挡设施,围挡设施用彩钢板,以方便拆卸和安装,必要时采取一定的固定措施,通过对施工场地的围挡,可降低施工区域内的风力,从而降低扬尘量。 2)合理确定施工时间,避免大风天气施工。施工期远离居民区,距离太近时,工地周围设置高度不低于2.0m的金属板围挡。施工场地及施工道路采取洒水或喷淋等降尘措施。 3)工程材料堆场应进行覆盖及定期洒水,进入堆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使路面保持湿润,减少由于汽车经过和风吹引起的道路扬尘。 4)建设单位委托具有垃圾运输资格的运输单位进行渣土及垃圾运输。采取密闭运输,车身应保持整洁,防止建筑材料、垃圾和工程渣土飞扬、洒落、流溢,严禁抛扔或随意倾倒,确保100%密闭运输,运输途中不污染城市道路和环境,对不符合要求的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员,严禁进场进行装运作业。对进出场地的施工运输车辆进行限速,运输材料采用密封、遮盖等防尘措施。 (3)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于施工过程中结构施工、车辆冲洗等产生少量的施工废水。 1)施工期间设置废水隔油、沉淀池,结构施工、车辆冲洗等产生少量的施工废水去除悬浮物后的废水循环使用。线路工程塔基施工中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基本无废水排放。 2)线路施工人员租住当地村民民房,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产生少量生活污水入租住居住区已有的化粪池,定期清理。 对跨越水体采取如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合理选择架线位置,采取一档跨越,不在水中立塔,塔基位置尽可能远离河岸,减少塔基对河流的影响。 2)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禁止在水体冲洗贮油类车辆,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废水、垃圾等。 3)邻近河流的塔基施工,施工人员不得在靠近河流附近搭建临时施工生活设施,严禁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排入水体,影**体水质,施工场地远离河流。 4)施工时设置临时隔离拦挡,挖掘出的少量土方堆放在施工场地内,用防尘网遮盖,最终全部用于回填,塔基浇筑使用成品混凝土,基础开挖采用掏挖式基础。架线时牵张场设置远离河流区域。 5)施工前期,合理选择施工临时道路,工程施工材料运输利用现有乡道及村道,在临近干渠附近施工时,遇交通不便利时,采取人工运输的方式运至施工现场,河流旁边不设置施工临时便道。 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以有效地防治施工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的污染。 (4)声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设备噪声,大多为不连续性噪声,噪声源强在84dB(A)~90dB(A)之间,产噪设备均置于室外。 本工程施工期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邻近居民集中区施工时,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掩蔽物以进行隔声; 2)在施工设备选型时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将噪声级较高的设备工作安排在昼间进行,夜间禁止高噪声设备施工; 3)运输车辆避开噪声敏感区域和噪声敏感时段,按相关规定使用声响装置;加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保养,减小机械故障产生的噪声。 (5)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线路开挖产生的弃土弃渣等。 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物料分类集中堆放,尽可能回收利用,不可利用的与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集中定点收集后交有关部门进行统一清运处理。 输电线路施工属移动式施工方式,施工人员较少,租用当地民房居住,停留时间较短,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很少,可纳入当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架空线路塔基处开挖产生的弃土弃渣较少,就近回填处理。电缆沟槽基础开挖多余方采取摊平在管沟作业带内。 在认真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对生态、大气、地表水、声环境影响较小,固体废弃物能妥善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运营期 (1)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输电线路优化导线相间距离及结构尺寸,以降低电磁环境影响;线路架设合理设置导线对地高度、合理避让沿线敏感点、优化导线相间距离及结构尺寸,以降低电磁环境影响。本工程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相关标准控制限值的要求。 当线路经过非居民区时,110kV架空线路导线的最低对地高度不小于6m;当110kV架空线路经过居民区时,导线的最低对地高度不小于7m;当110kV架空线路跨越民房时,净空距离应不小于5m;导线外2m以外有民房时,导线与民房间的净空距离不得小于4.5m,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无环境保护目标,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地下电缆排管顶部土壤覆盖厚度不宜小于0.5m。 (2)声环境保护措施 架空线路建设时通过选用加工工艺水平高、表面光滑的导线减少电晕放电,并采取提高导线对地高度、优化分裂导线参数结构、合理避让沿线敏感点等措施,以降低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声环境影响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本项目距离输电线路最近村庄为三星村,距离为57m。 (3)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运行期做好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进行线路巡检和维护时,避免过多人员和车辆进入耕地,以减少对当地地表土壤结构和植被的破坏,避免过多干扰野生动物的生境;强化设备检修维护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并严格管理,避免对项目周边的自然植被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4)水环境保护措施 输电线路无废污水产生。 (5)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输电线路运行期产生的废旧绝缘子,由建设单位回收处理。本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是可控的 |
未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未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1 | 架空线路建设时通过选用加工工艺水平高、表面光滑的导线减少电晕放电,并采取提高导线对地高度等措施,降低声环境影响。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 | 架空线路建设时通过选用加工工艺水平高、表面光滑的导线减少电晕放电,并采取提高导线对地高度等措施,降低声环境影响。 | 线路沿线声环境敏感点昼间噪声监测值为(50.2~51.4),夜间噪声监测值在(43.9~44.3)dB(A)之间,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限值要求。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1 | 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线路开挖产生的弃土弃渣等。 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物料应分类集中堆放,尽可能回收利用,不可利用的与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集中定点收集后交有关部门进行统一清运处理。 输电线路施工属移动式施工方式,施工人员较少,租用当地民房居住,停留时间较短,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很少,可纳入当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架空线路塔基处开挖产生的弃土弃渣较少,应就近回填处理。电缆沟槽基础开挖多余方采取摊平在管沟作业带内。 在认真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对生态、大气、地表水、声环境影响较小,固体废弃物能妥善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输电线路运行期产生的废旧绝缘子,由建设单位回收处理 | 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线路开挖产生的弃土弃渣等。 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物料应分类集中堆放,尽可能回收利用,不可利用的与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集中定点收集后交有关部门进行统一清运处理。 输电线路施工属移动式施工方式,施工人员较少,租用当地民房居住,停留时间较短,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很少,可纳入当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架空线路塔基处开挖产生的弃土弃渣较少,应就近回填处理。电缆沟槽基础开挖多余方采取摊平在管沟作业带内。 在认真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对生态、大气、地表水、声环境影响较小,固体废弃物能妥善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输电线路运行期产生的废旧绝缘子,由建设单位回收处理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1)管理措施 ①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其生态环保意识; ②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注意保护当地植被,禁止随意砍伐灌木、割草等行为; ③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不得在规定区域范围外随意活动和行驶; ④明确规定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外排或丢弃。 (2)表土保护 ①合理规划、设计施工便道,并要求各种机械和车辆固定行车路线。不能随意下道行驶或另开辟便道,以保证周围地表和植被不受破坏; 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雨季。施工前,对临时占地内表土进行剥离,与开挖的土石方分别堆放,并采用彩条布苫盖等防护措施; ③牵张场等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尽快恢复其原有土壤功能和植被形态。 (3)土地利用保护 ①合理组织施工,施工区域相对集中,减少施工临时用地;缩小施工作业范围,避免大规模开挖;施工人员和机械不得在规定区域外活动; ②施工开挖作业面及时平整,临时堆土合理堆放;加强土石方的调配力度,进行充分的移挖作填,减少弃土弃渣量; ③施工材料有序堆放,减少对周围的生态破坏; ④基础开挖视情况主要采用掏挖式基础,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线路施工涉及大跨越可采用无人机放线等新技术,减少施工临时占地; ⑤施工临时用地使用完毕,施工单位必须按土地原使用功能进行恢复,占用土地采取绿化、平整等措施恢复或改善原有的植被状况。 4)生态敏感目标 ①塔基优先考虑采用主柱基础加高的形式,尽量维持原塔位自然地形,减少土石方的开挖,以减少塔基区的开挖量及植被破坏; ②牵张场等尽量远离周边居民点,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 ③施工临时道路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在部分不易到达的地方,优先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将施工材料运至现场; ④架线过程中,按现有植被自然生长高度,采用高跨设计,以降低对沿线树木和植被等造成的影响; ⑤施工过程中不得向该区域内外排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外运至指定消纳点,不得随意丢弃在保护区域内。 5)动物保护 本工程绝缘子采用防鸟型,角钢塔安装防鸟封堵箱和防鸟刺措施,用以驱赶沿线鸟类,尽量避免鸟类伤亡,减少对沿线动物的影响 | 已落实: (1)经调查,施工期的各项陆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已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到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进行了宣传培训,减少了施工人员对绿地的践踏; (2)经调查,本工程施工便道尽量利用了现有通道进行设置,施工临时占地已尽量选择无植被或植被稀疏的地带,同时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进行了宣传培训,减少了施工人员对绿地的践踏;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塔基开挖产生的少量弃石弃渣进行了合理堆放,在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迹地进行清理,临时堆土区和材料堆场采用彩条布铺衬,堆土表面采用苫布进行覆盖; (3)经调查,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清理并采取复垦或植被恢复等措施。本工程输电线路塔基基础尽量选用了开挖量较小的基础型式,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了开挖范围及开挖量,减轻了塔基开挖对周边植被的破坏;施工单位对塔基基础开挖过程中产生的临时堆土采取了临时拦挡措施并用苫布进行了覆盖,回填多余土石方就近在塔基周边进行了平整压实并及时采取了植被恢复措施; (4)经调查,线路经过林木集中区域时采取高跨设计方式,尽量增大了导线与树木之间的垂直距离,同时尽量减少了对放线通道、塔位附近树木的砍伐,减轻了对塔位周边植被的破坏 |
表7 风险设施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1)管理措施 ①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其生态环保意识; ②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注意保护当地植被,禁止随意砍伐灌木、割草等行为; ③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不得在规定区域范围外随意活动和行驶; ④明确规定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外排或丢弃。 (2)表土保护 ①合理规划、设计施工便道,并要求各种机械和车辆固定行车路线。不能随意下道行驶或另开辟便道,以保证周围地表和植被不受破坏; 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雨季。施工前,对临时占地内表土进行剥离,与开挖的土石方分别堆放,并采用彩条布苫盖等防护措施; ③牵张场等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尽快恢复其原有土壤功能和植被形态。 (3)土地利用保护 ①合理组织施工,施工区域相对集中,减少施工临时用地;缩小施工作业范围,避免大规模开挖;施工人员和机械不得在规定区域外活动; ②施工开挖作业面及时平整,临时堆土合理堆放;加强土石方的调配力度,进行充分的移挖作填,减少弃土弃渣量; ③施工材料有序堆放,减少对周围的生态破坏; ④基础开挖视情况主要采用掏挖式基础,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线路施工涉及大跨越可采用无人机放线等新技术,减少施工临时占地; ⑤施工临时用地使用完毕,施工单位必须按土地原使用功能进行恢复,占用土地采取绿化、平整等措施恢复或改善原有的植被状况。 4)生态敏感目标 ①塔基优先考虑采用主柱基础加高的形式,尽量维持原塔位自然地形,减少土石方的开挖,以减少塔基区的开挖量及植被破坏; ②牵张场等尽量远离周边居民点,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 ③施工临时道路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在部分不易到达的地方,优先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将施工材料运至现场; ④架线过程中,按现有植被自然生长高度,采用高跨设计,以降低对沿线树木和植被等造成的影响; ⑤施工过程中不得向该区域内外排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外运至指定消纳点,不得随意丢弃在保护区域内。 5)动物保护 本工程绝缘子采用防鸟型,角钢塔安装防鸟封堵箱和防鸟刺措施,用以驱赶沿线鸟类,尽量避免鸟类伤亡,减少对沿线动物的影响。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已落实: (1)经调查,施工期的各项陆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已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到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进行了宣传培训,减少了施工人员对绿地的践踏; (2)经调查,本工程施工便道尽量利用了现有通道进行设置,施工临时占地已尽量选择无植被或植被稀疏的地带,同时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进行了宣传培训,减少了施工人员对绿地的践踏;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塔基开挖产生的少量弃石弃渣进行了合理堆放,在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迹地进行清理,临时堆土区和材料堆场采用彩条布铺衬,堆土表面采用苫布进行覆盖; (3)经调查,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清理并采取复垦或植被恢复等措施。本工程输电线路塔基基础尽量选用了开挖量较小的基础型式,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了开挖范围及开挖量,减轻了塔基开挖对周边植被的破坏;施工单位对塔基基础开挖过程中产生的临时堆土采取了临时拦挡措施并用苫布进行了覆盖,回填多余土石方就近在塔基周边进行了平整压实并及时采取了植被恢复措施; (4)经调查,线路经过林木集中区域时采取高跨设计方式,尽量增大了导线与树木之间的垂直距离,同时尽量减少了对放线通道、塔位附近树木的砍伐,减轻了对塔位周边植被的破坏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