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10月10日-2024年10月16日(共5个工作日)。
电话:0836-****108
地址:**省**市**路408****环境局环评科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报告书(表)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磨西台地河流侵蚀综合治理工程 | **州**县磨西镇、燕子沟镇 | **** | ******公司 | 工程治理河道包括燕子沟、雅家埂河、黄崩流沟、二台子沟。河道治理总长度26192.97m,**堤防2839.42m,**护岸25214.49m,恢复磨西大堰尾水渠351.68m,**穿堤涵管5座,**穿堤箱涵2座,**排洪引渠4座,**固床梁45座,**下河梯步6处,**格宾石笼护底防冲25m,**钢筋砼矩形渠406.98m,**砼挡墙32.81m,**机耕桥2座(1#**机耕桥:二0+228.31,2#**机耕桥:二0+314.38),**堤顶道路总长330m,**警示牌2处,告示牌1处,以及配套建设各工程监控设施。工程不涉及河道疏浚。 | 一、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 1、水环境 (1)前期施工已采取措施 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混凝土拌和废水、基坑排水、施工车辆冲洗废水等。 1)生活污水治理措施 工程区设置1个施工区,位于磨西镇场镇南侧、青岗坪大**侧,内设一座旱厕(10m3),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旱厕收集后用于区域林灌、农灌,不外排。 2)基坑排水治理措施 项目施工期间采用分段强排水法施工,基坑排水经集水坑沉淀处理后排放至河流。 3)混凝土拌合废水治理措施 工程现阶段设置一座混凝土拌合站,拌合站内设置废水沉淀池(四级沉淀处理,总容积100m3),混凝土拌合废水经四级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4)施工车辆冲洗废水治理措施 在工程区设置1个施工区,位于磨西镇场镇南侧、青岗坪大**侧,在工区进出场位置对进出场车辆进行清洗,清洗废水经收集后送已建四级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混凝土拌合,不外排。 (2)后续施工过程拟采取废水治理措施 后期施工不再增加混凝土拌合系统、生活区、施工工区等,后期施工产生的生活污水、混凝土拌合系统废水、施工车辆冲洗废水均可依托现有环保设施进行收集处理,无需再新增环保治理措施。 后续施工过程中,雅家梗河流域治理工程河燕子沟流域治理工程还涉及到涉水施工,需**围堰,基坑排水经集水坑沉淀处理后就近排放至河流。 2、大气环境 (1)前期施工过程已采取措施 ①扬尘防治措施 扬尘主要来源为材料堆放、施工和车辆运输,针对不同源头采取不同措施预防治理。 a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划定红线和开挖范围。 b建筑材料分类堆放,建筑垃圾和挖方及时清运,场区内所有物料堆、土方堆表面均覆盖防尘网,适当洒水。 c施工开始时对进场道路和永久道路进行硬化,临时道路表面铺设碎石并压实,车辆沿路行驶,禁止随意碾压路外场地。 d工工区内设立洗车点,对所有离场车辆进行冲刷清洗,杜绝车辆带泥上路。 ②混凝土拌合系统粉尘 a拌合系统砂石料堆场及砂石料投料口进行三面围挡,顶部加装彩钢棚;砂石料采用运输皮带进行输送,输送皮带密封处理; b水泥采用水泥仓进行暂存,仓顶配套布袋除尘器对粉尘进行收集处理; c拌合楼进行密闭处理。 ③尾气 选用满足国家环保排放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施工过程中,对尾气排放量较大的设备或车辆安装专门的尾气处理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尾气污染物的排放。 2)后续施工过程拟采取废气治理措施 目前,项目已完成部分工程施工,经与业主及施工单位沟通,后期施工不再增加混凝土拌合系统、生活区、施工工区等,后期施工产生混凝土拌合系统粉尘可依托现有环保设施进行收集处理;其他废气治理措施如下: ①扬尘 扬尘主要来源为材料堆放、施工和车辆运输,针对不同源头采取不同措施预防治理。 a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划定红线和开挖范围,禁止擅自变更施工区域。 b建筑材料分类堆放,建筑垃圾和挖方及时清运,场区内所有物料堆、土方堆表面均覆盖防尘网,适当洒水。 c减少裸露地表,场区内定期洒水。挖方作业时,使用远程射雾器进行作业面降尘。 d施工开始时对进场道路和永久道路进行硬化,临时道路表面铺设碎石并压实,要求车辆沿路行驶,禁止随意碾压路外场地。 e严格控制场内车速不得超过10km/h,设置限速行驶等车辆警示标示。 f配备洒水设施对道路及时洒水。干燥天气适当增加洒水次数。 g建立气象联动机制,如遇大风天气,全面停止施工,并增加施工现场洒水次数。 i各施工工区内设立洗车点,对所有离场车辆进行冲刷清洗,杜绝车辆带泥上路。 ②尾气 尾气主要由燃油类施工车辆和机械设备产生,施工场区地形开阔,车辆尾气能够很快扩散降解。选用满足国家环保排放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施工过程中,对尾气排放量较大的设备或车辆安装专门的尾气处理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尾气污染物的排放。 3、声环境 1)前期施工过程已采取措施 ①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 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强噪声的施工机械禁止夜间(22:00~6:00)在居民点附近施工。 ③施工期应协调好施工车辆通行的时间,避免交通堵塞,夜间运输要采取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工作。 ④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将建筑施工环境噪声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2)后续施工过程拟采取噪声治理措施 ①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工程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应事先对其进行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测量,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应禁止其入场施工。施工过程中还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噪声增强现象的发生。 ②根据《建设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规定,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午间(12:00~14:00)不安排施工,强噪声的施工机械禁止夜间(22:00~6:00)在居民点附近施工。若因特殊需要连续施工的,施工单位应视具体情况及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按规定申领夜间施工证。 ③施工期应协调好施工车辆通行的时间,在既有交通繁忙的情况下,工程建设方、施工方及交管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工作,避免交通堵塞,夜间运输要采取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工作。 ④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将建筑施工环境噪声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在施工招投标时,将减低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列为施工组织内容,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施工操作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工作时间,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如配戴耳塞、头盔等。 ⑤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夜间施工许可证》许可时限和许可范围进行夜间施工;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工期,缩短夜间施工时间,减少夜间施工噪声对项目周边居民的影响;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尽可能减少夜间施工作业时间。因施工需要确需进行夜间施工的,应尽可能安排在周末时段,并在高噪声点位设置吸音措施;夜间施工严禁捶打、敲击和金属切割、装卸钢管钢筋等易产生高噪音的作业;****交通站点推行施工棚作业,尽量减少施工噪声。 ⑥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张贴通告和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报案后应及时与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 ⑦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发现噪声污染,及时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在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减缓施工期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防止施工期噪声污染。 4、固体废物 1)前期施工过程已采取措施 ①弃土 目前已实施工程基础土石方开挖20.6万m3,回填13.23万m3,产生弃土7.37万m3。后续拟继续实施工程基础土石方开挖56.16万m3,回填36.06万m3,产生弃土20.1万m3。建设单位已与**州****公司签订砂石加工协议,本项目的****加工厂加工后用于海螺沟灾后重建。 ②建筑垃圾 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建筑垃圾,如建筑废料、包装材料等。建筑废弃材料可回****收购站处理;其他不可回****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 ③生活垃圾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收集后送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不外排。 2)后续施工过程拟采取固废治理措施 后续施工过程产生的固废主要为开挖弃土及生活垃圾。 后续拟继续实施工程基础土石方开挖56.16万m3,回填36.06万m3,产生弃土20.1万m3。建设单位已与**州****公司签订砂石加工协议,本项目的****加工厂加工后用于海螺沟灾后重建。 生活垃圾经收集后送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工程施工期应加强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经处理后的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综合利用,禁止排放。 6、生态环境 (1)陆生植被保护措施 ①前期施工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根据查阅资料和现场调查走访,工程前期施工期间加强了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在施工期间对施工人员进行了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的宣传教育;在工程施工区设置警示牌标标明了施工活动区,严令禁止到非施工区域活动;施工期间进行了洒水降尘。落实了生态保护和污染物收集处置等相关要求,及时清运了生活垃圾。施工期进行工程弃土清运等水土保持措施措施。在后续施工完毕后要完全落实保护措施。 ②后续施工保护措施 a在施工范围内尽量保留灌木植株,减小生物量损失 b取永久占地区的土壤、草皮用于植被恢复 c施工迹地裸露面植被恢复物种推荐 d施工管理措施。加强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严格划定施工用地范围,严禁无故扩大施工用地区。工程建设施工期、营运期都应进行生态环境的监控或调查。施工期主要是对涉及施工活动的草地河段进行监控与火险监测。还要加强对区域性分布的重点保护植物调查,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重点保护植物,应及时上报主管部门,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e对重要野生植物的保护措施 本项目工程建设影响区域无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工程区域内的特有植物均为常见种,在**多地均有分布,因此,无需进行优化工程布置或设计、就地或迁地保护、加强观测、移栽等措施。 f加强用火管理 g植被恢复措施 h落实施工占地生态恢复措施 i其他保护措施建议 建议项目成立环保部门,设专(兼)职环保人员,负责其管理范围生态保护设施的维护及植被恢复情况的观测,配合地方环境监督部门进行日常环境监督。在施工时如果发现有其他国家保护植物及名木古树,需要及时进行挂牌保护,如果在永久占地区域有分布,需要及时上报林业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措施。 (2)陆生动物保护措施 ①对两栖爬行类的保护措施 加强对评价区内现有植被的保护,严格限定施工范围,避免造成大的水土流失;严防燃油及油污、废水泄漏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对评价区河流、溪沟及周边湿地的污染;这些都是两栖类现有或潜在的栖息地。对工程废物进行快速处理,及时运出并妥善处理,防止遗留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削弱对两栖动物个体及栖息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早晚施工注意避免对两栖动物造成碾压,冬春季节施工发现的两栖动物,严禁捕捉,并安全移至远离工区的相似生境中。在春夏繁殖季节控制施工车辆速度,避免对繁殖期两栖类造成直接伤害。 ②对鸟类的保护措施 a增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珍稀鸟类的保护,严禁猎捕评价区的各种鸟类;禁止施工人员对雉类和噪鹛类等观赏性和鸣声优美鸟类的捕捉。 b野生鸟类和哺乳动物大多在晨、昏(早晨、黄昏) 或夜间外出觅食, 正午是 鸟类休息时间。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 应做好开挖方式、数 量、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开挖。采取措施降低施工机械噪声,如尽可能用多孔性吸声材料建立隔声屏障等。在大多数动物的发情期和繁殖期 (春季),减少噪音、施工强度和范围。 c加强水土保持措施,促进占地区植物群落的恢复,为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活动环境。 d在施工期发现鸟类有繁殖行为时,如求偶、筑巢等,应减弱相应路段的施工强度,对规划线路中发现巢穴的,应妥善处置,就近的移至类似生境中去,杜绝掏鸟蛋的行为发生。 ③对兽类的保护措施 对于小型兽类,应做到如下保护措施: a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保护好小型兽类的栖息地; b对工程废物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尽量避免生活垃圾为鼠类等疫源性兽类提供生活环境,避免疫源性兽类种群爆发。 c在评价区内的施工活动要集中时间快速完成,避开兽类繁殖季节施工。发现保护兽类分布地段的施工应降低施工噪音,缩短施工时间。 d严禁偷猎、下铗、设置陷阱的捕杀行为,违者严惩。特别注意对具有观赏和食用价值兽类的保护。 e施工中尽量控制声源、设置隔音障碍以减少噪声干扰。通过减少施工震动、敲打、撞击和禁止施工车辆在评价区长时间鸣笛等措施降低对野生动物的惊扰。 f禁止夜间施工,为在该区域夜行性的动物保留较**的活动环境。 ④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和保护力度 施工期加强《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有关对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尤其是那些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两栖类、爬行类、兽类、鸟类物种重要性。建议印发动植物保护手册、评价范围内分布的“三有”名录陆生动物图册等。建议施工过程中张贴动植物保护告示或设置警示牌,禁止施工人员破坏作业区外林、灌、草,禁止干扰施工作业带(区)外的生态环境;禁止干扰野生动物及其生境,如追逐、惊吓、捕杀、掏窝、拔巢等;制定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方案,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应立即按照野生动植物保护方案采取保护措施。 ⑤进行植被恢复,改善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 工程中造成的植被破坏及野生动物栖息地损失,仅靠生物群落的进展演替进程太慢。因此,施工结束后,应立即开展植被恢复,营造野生动物生境,恢复野生动物**。 ⑥对评价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 a评价区调查发现有普通鵟与橙翅噪鹛,因此在各施工区域可能出现保护鸟类的路段应立警示牌,提醒施工和外来人员注意,严禁随意在四周活动、限制施工影响范围,禁止施工人员捕捉保护鸟类。 b施工应尽量维护保护兽类适宜栖息的生境,对现已覆盖的灌草丛应尽量将植被破坏范围限定在明线路段两侧路肩以内,恪守施工人员应有的环保职责。 c对所有珍稀保护动物的保护,尤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行为约束,禁止人为捕猎,一旦发现蓄意捕猎野生动物的行为将追究涉案人员法律责任。 d加强水土保持,落实各项水保方案措施,促进施工迹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为保护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活动环境,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不发生大的波动。 e施工中切实做好噪声消减工作。通过减少机械噪声和禁止车辆鸣笛等措施避免对保护动物产生惊扰;减少夜间施工,为在该区域夜行性的兽类保留较**的活动环境;控制用灯强度,灯泡必须安装灯罩,用灯亮度控制在600流明以下,减小光污染。 (3)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优化施工工艺、加强宣传教育、鱼类繁殖期避让措施、驱鱼作业等。 7、生态敏感区保护措施 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加强施工人员教育,不得将施工废水、建筑垃圾等排到风景名胜区内;加强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维护保养,避免油品泄漏,严格落实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加快施工进度。 8、风险防范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加强宣传教育,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9、水土保持措施 (1)主体工程区 施工前,对占用林地和草地区域进行表土剥离;施工期间,施工裸露坡面用防雨布进行临时遮盖。 (2)施工场地区 施工前,对占用林地和草地区域进行表土剥离;施工期间,施工场地区周边布设临时排水沟和临时沉沙池,施工裸露地表用防雨布进行临时遮盖;完工后,对施工场地区进行土地整治后回覆表土,然后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绿化。 (3)施工道路区 施工前,对占用林地和草地区域进行表土剥离;施工期间,河道以外施工道路内侧布设临时排水沟和临时沉沙池;完工后,对河道以外施工道路进行土地整治和回覆表土,然后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绿化,河道以内施工道路恢复为河滩地。 (4)临时堆土区 临时堆土期间,堆土周边布设编织土袋拦挡,临时堆土表面用防雨布临时遮盖;主体工程完工后,临时堆土区恢复为原貌。 (5)表土堆放区 临时堆土前,表土堆放区采用彩条布进行铺垫,保护表土**;临时堆土期间,堆土区域周边布设编织土袋拦挡、临时排水沟和临时沉沙池,临时堆土表面用防雨布临时遮盖,由于堆土时间超过1个雨季,堆土表面撒播草籽临时绿化;主体工程完工后,表土堆放区进行土地整治,然后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绿化。 (6)导流工程区 施工期间,裸露坡面用防雨布临时遮盖;由于导流工程区均布设于河滩地内,因此主体工程完工后恢复为河滩地。 二、其它部门意见 ****环境局出具《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甘环不罚[2024]37号),对项目未批先建行为不予行政处罚;****草原局出具《关于核实磨西台地河流侵蚀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是否占用国家级公益林、基本草原的复函》(泸林草函[2024]69号),明确项目建设涉及**海螺沟国家森林公园、**海螺沟国家地质公园,不占用基本草原、国家一级公益林;****规划局****分局出具《关于的复函》(甘自然资规海分函[2024]12号),明确项目建设不占用基本农田;****规划局****分局出具《关于的复函》(甘自然资规海分函[2024]6号),明确项目建设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 三、公众参与情况 项目在环评期间,建设单位先后进行了三次网上****管理局网站)、1次张贴公示(项目所在地磨西镇、燕子沟镇)、三次登报公示(两次**经济日报,1次**日报),项目公示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公众参与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第4号令)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