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实施方案
2024年中央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
实施方案
承建单位: | ****农业农村局 |
负 责 人: | 朱大伟 |
联 系 人: | 王彦平 |
联系电话: | 156****3293 |
编制单位: | ****农业农村局 |
编 制 人: | 马晓燕 |
联系电话: | 134****7139 |
2024年9月20日
2024年中央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
实施方案
****农业农村厅和财政厅关于印发《**省2024年中央财政第二批农业转移支付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要求进一步做好县级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为保证项目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市基本情况。**市属于温带—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均降水量467.7mm,雨热同季;年均**2611.9小时,**率56%;年均气温为12.9℃,无霜期平均212天;年平均蒸发量为1604.1mm,热量比较丰富;境内温差不大,降水集中,光能**丰富,生产潜力大,适宜粮食、蔬菜、果品等农作物生长,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和各种瓜菜等。地膜使用大多在早春3月份至4月份铺膜,以提高地温、保墒为主要目的。
全市生产总值400.1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7174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585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4872万元。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05.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75.0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96.1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9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8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33元。
**市是华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市区距**市196公里、**市220公里,车程均为两小时左右;距**市68公里、**市56公里。全市均处于**地区,地势平缓,平均海拔43.6米。受河流发育、变迁影响,境内分布有三处沙滩和沙性地带。土壤以轻壤质褐土为主,土类统属褐土和潮土两大类,土层深厚,土体构型上松下紧,有机质含量1.3%,全氮含量0.091%,碱性氮66.1mg/kg,速效磷18.2mg/kg,速效钾93.1mg/kg,保水保肥和通气透水性好,属中上等肥力耕地,土壤PH值8.3,能适合多种作物生长。试验点土壤属石灰性褐土,土壤质地为壤土,肥力中等,农业生产较发达。
(二)地膜覆盖应用与回收利用状况。**市耕地面积128.87万亩,覆地膜种植8万多亩,主要用于蔬菜生产,马铃薯、中药材、苗木花卉等使用量占比较小。全市年使用地膜360余吨,废旧地膜回收率约86.5%,残膜回收以人捡拾为主,机械回收较少。全市种植蔬菜面积27.8万亩,复种指数2.2,覆地膜栽培集中在早春和深秋露地蔬菜生产。
(三)地膜生产和再利用状况。全市无地膜生产企业,所使用地膜均为外购到**后,由经销商销售给当地农户或由厂家直销给种植大户。2021年3月上旬,****政府批示,依托全市已有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建设废旧地膜专业化回收网点17个,覆盖全市所有农村地区,初步形成了废旧地膜“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能源化利用机制。具体做法是:由村级保洁员利用小型保洁车辆,收集农民回收出耕地的废旧地膜,放置到生活垃圾桶或在田间集中堆放,由清运车辆经简单压缩运至专业化回收网点,专业化回收网点经较高强度压缩,由转运****发电厂,最终实现能源化利用。
二、基础条件
(一)地膜回收利用体系。自2018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1700万元,在全市建立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2021年,依托全市垃圾处理体系建设17个废旧地膜专业化回收网点,分别由“**市****公司”和“合骏环境****公司****公司”具体承建,2家公司在全市农村地区分别建有13个和4个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从业人员分别为1535人和1415人,场地、人员、清运车辆、计量设备、消防设施等硬件齐全,辐射**全市所有农村地区。2023年全市使用地膜约360吨,共计回收311.40吨,所有回收的废旧地膜均运至**市****公司进行焚烧发电,实现能源化利用。
(二)地膜残留监测点建设。**市地膜使用最早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蔬菜生产中,之后蔬菜产业蓬勃发展,有“**蔬菜之乡”称号,蔬菜产业发展早,带动地膜使用量同时增长,在全省乃至**地膜使用中有较强的代表性。从2007年开始进行地膜残留观测,2018年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时设地膜残留监测点15个,近年来设常态化地膜残留国控监测点3个、省控点5个,均设在蔬菜种植集中区域覆地膜栽培中。经长期调查农户和地块残留情况监测,结合全市统计数据,动态掌握了全市地膜使用回收和残留状况,积累了大量监测数据和丰富的地膜使用与回收情况调查、监测经验。在地膜残留监测筛土作业过程中创新思路,与**省农科院资环所**,发明了地膜回收筛,2019年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本市2022年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取样工作,于2022年6月2日开始,至2022年6月22日结束,共完成5个监测点的采样,共计25个样方收集25个残膜样品,并于2022年7月10日完成残膜样品的处理检测工作,于2022年6月20日完成监测点周边覆膜农户调查工作。本市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共完成5份《农田地膜监测点基本情况表》,50份《农田地膜调查点基本情况表》的调查填报工作,8月10日完成了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报告,根据观测、调查和分析,全市废旧地膜回收率达84.46%。2023年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取样工作,国控点设在杨家庄乡霍羊平村、大鹿庄乡鲍市邑村和叮咛店镇**屯村,按国控点监测要求,10月底至11月初进行田间样方监测,同期进行地膜使用和回收情况调查。
(三)2022年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广。2022年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广,2022年10****农业农村局开始组织招投标,11月份发布招标公告,12月8日发布中标通知书,由****中标,中标价为29.5元/公斤,共提供降解地膜123498公斤,示范面积2万亩。2023年3月上旬所有示范主体领取了示范用降解膜,期间农技人员多次到示范地块查看降解膜示范情况,指导示范户农作物生产和填写日常观测记录表。7月底所有示范户均提交了日常观测记录表,表示对示范用地膜和示范效果非常满意。8月初完成了全生可降解地膜技术报告,9月份完成了项目验收。
(四)2023年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通过政府网站、农业微网、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田间指导等形式宣传地膜残留的危害,大力宣传新地膜标准。今年在全市举办培训班4期,发放明白纸1万多份,让广大农户对地膜残留危害和使用新标准地膜的优点有了更加直观深刻地认识,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制定了《2023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建设方案》,在我市推广高强度加厚地膜1.5万亩,3月中旬所有推广用膜已供应完成,截止5月底,农户全部铺膜完成,技术人员不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三、实施必要性
(一)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的必要性
1. 保障地膜可回收性。地膜和化肥、农药、种子一样,是重要农资,为“丰富米袋子,装满菜篮子”、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地膜是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属于不可分解塑料,使用后如果不及时回收处理的话,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根系生长;丢在田间地头的残膜,被风吹至房前屋后、田野树梢,会影响村容村貌。相比传统地膜,加厚高强度地膜拉力和韧性更强,残膜机械化回收率可提高10%-15%,机械回收时地膜表层土壤和杂质也能明显减少,可以从源头上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
2. 保温、保湿效果好:与传统地膜相比,加厚高强度地膜的保温和保湿效果更好,而且温度和湿度可以更好地控制。
(二)全生物降解地膜的优点
1. 环保性高:全生物降解地膜可以完全降解在土壤中,不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土壤增温、保墒、保苗性更好。其较普通地膜,地温平均提高0.33摄氏度,土壤水分含量增加7.74%,出苗率提高3%,并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生产增产增效,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 增加土壤有机质:全生物降解地膜可以在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一部分类似于肥料的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
四、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工作目标: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1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1万亩,项目区农膜处置率达到 83%以上。
(二)规模与布局:全市年地膜使用量约360吨、8.7万亩,其中蔬菜5.9万亩、花生0.1万亩、马铃薯1.3万亩、玉米0.2万亩、药材等经济作物1.2万亩。本项目拟在全市全域实施,与农时和农业生产习惯相结合,选择覆膜栽培集中区域、覆膜栽培规模化经营主体,优先在蔬菜、玉米等生产中推广高强度加厚地膜。因高强度加厚地膜特性、作物生长特性和覆膜栽培方式等原因,不宜在花生、马铃薯机械化栽培、大蒜等生产中推广应用高强度加厚地膜。全生物降解膜宽幅不宜过大,不适宜在草莓生产中应用。
(三)技术路径
1. 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保温性、水蒸气透过量等具体性能指标,按程序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采购地膜为订单式,由参与推广的市场主体填报地膜需要数量、种类和覆膜比例,统一向厂家订货,约定具体时间、地点交付推广用膜。
2. 确定实施主体,通过2024年全市PE膜使用情况调查,确定每公斤推广用膜示范主体自筹资金数额,在农业网络平台发布推广高强度加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公示,符合条件的覆地膜栽培市场主体自行订购,按自筹资金缴付订购款,直至各满1万亩截止订购,订购完成后,在网上发布示范主体公示。
3. 今年秋季在全市覆地膜栽培作物中,完成部分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明年早春在全市覆地膜栽培作物中,完成剩余部分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
4. 对不同作物、不同覆膜方式、覆膜厚度和宽度、田间管理、作物长势和产量等进行跟踪调查,7-8月份进行数据汇总,编制示范技术报告。
(四)补贴对象:全部为具备法人资格、**市辖区内进行覆地膜栽培的市场主体。
(五)补贴方式:对覆膜栽培应用主体采取直接补助方式,参与推广的市场主体订购时只交付各级资金补助后的购膜款。各级补助资金到位后,按项目实施进展拨付给供膜厂家。
(六)补贴标准:根据**市覆膜栽培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覆膜面积、覆膜厚度、覆膜比例、作物种类、用膜成本等因素,具体补助面积各1万亩。由农****小组组织业内专家,在全市地膜使用市场主体中开展调查,至少调查10户以上,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在调查报告中按单位面积适当低于传统用膜成本的原则,确定覆地膜栽培市场主体订购每公斤示范用膜具体金额,其余由项目补贴。项目补贴资金由3部分组成,一是中央资金119万元,二是省级补助资金每亩6元,三是在省级资金和示范户自筹资金确定的基础上,由市财政填平补齐。
五、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7月底前,完成实施方案编制,经政府审定后报省级主管部门。
(二)8月底前,完成覆膜栽培市场主体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三)10月上旬,按程序完成加厚高强度地膜1万亩和全生物降解地膜1万亩采购,确定供膜厂家,并签订采购合同。
(四)10月—2025年3月15日前,组织今秋明春覆地膜栽培示范主体订购推广用膜,由示范主体将订购款支付供膜厂家。示范用膜全部供货到位,同时加强监督指导,保证按时按质按量供货。
(五)明年3月份示范用膜供货完成后,依据采购合同、收货单、示范主体收货证明,向市财政申请拨付项目款至示范用膜总价款的80%(其中包含示范主体订购款)。
(六)11月份开始,加强田间技术指导,及时了解加厚膜示范应用情况,密切关注地膜示范物理性能、作物长势和产量,指导示范主体做好示范过程记录,为编制技术报告积累数据。
(七)2025年7月底前,完成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技术报告编制,委托第三方机构完成项目验收。验收后申请拨付剩余项目资金。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央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推进工作组,由局长担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新能源站、蔬菜站、种植业科相关人员任成员,具体负责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应用示范的实施,组织技术专家团队,细化项目实施各环节,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并对指导、监督过程做好影像记录。
(二)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项目建设的资金管理,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项目资金挪作他用,确保所有建设资金都能用在项目上。自觉接受审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和审计。
(三)项目监督检查。严格按照实施方案中要求,将项目各实施环节根据农时倒排工期,对不能按时、按质完成项目任务的主体,将追究其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四)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目前市场价格偏高,大范****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才能很好地实施,逐渐让生产者形成使用习惯,待市场培育成熟、产品竞争力增强后,再逐步降低补助标准,形成“农民自愿、企业受益、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
(五)总结和宣传。通过项目实施,让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户了解、认识加厚膜和降解膜,把加厚膜和降解膜的好处通过示范地块和示范户,在全市宣传出去,营造浓厚的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氛围。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在**市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对部分覆膜作物与传统地膜相比有增产作用,同时可减少清理废旧残膜人工费用,虽然目前农业生产者比较“现实”,因购膜成本高不主动采购加厚高强度解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但因增产和节本增效切实增加收入而获得的经济效益不会改变。
(二)社会效益。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可从源头保障地膜完全回收,彻底消除地膜污染隐患,有利于丰富“绿水**”“美丽乡村”的内涵。有利于形成符合本地土壤的安全利用经验及技术体系。同时通过宣传与公众参与,普及地膜污染防治相关知识,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解读等,有利于营造保护土壤环境良好社会氛围。
(三)生态效益。通过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项目建设,从根本上改善本市的农田土壤白色污染状况,解决大量残膜残留在土壤中不易回收,抑制土壤微生物生长,破坏土壤物理化学结构等问题,减少农膜残留污染,为发展粮食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耕地和生态之间建立良好的循环,实现**的永续利用。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