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察雅县扩达乡果尼通村防洪堤项目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115********5186735 | 建设单位法人:洛松达吉 |
洛松达吉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自治区**市**县 |
**自治区**市**县中路2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市**县扩达乡果尼通村防洪堤项目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27-防洪除涝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N7610-N7610-防洪除涝设施管理 |
建设地点: | **自治区**市**县 |
经度: 纬度: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2-04-24 |
昌环审〔2022〕26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1400 |
10.9 | 运营单位名称:**** |
115********5186735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
115********5186735 | 验收监测单位:/ |
/ | 竣工时间:2022-11-30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08-28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09-25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www.****.cn/jcb-portal/publicity/publicity_detail?id=34093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综合治理段13km,**堤防2999m,其中:卡曲左岸1429.7m,卡曲右岸1356.5m,嘎吉寺下游支沟212.8m;河道清淤10km。 | 实际建设情况: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综合治理段13km,**堤防2999m,其中:卡曲左岸1429.7m,卡曲右岸1356.5m,嘎吉寺下游支沟212.8m;河道清淤10km。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1)围堰施工 1)导流标准 本堤防工程等别为V等,堤防级别为5级,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级别均为5级,导流建筑物为5级。参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17)、《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06-2014)规定,对于土石围堰其导流设计标准为5年一遇洪水重现期。 2)导流建筑物设计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本工程规模较小,施工工期较短,为节省工程投资加快施工进度,本工程主河道采用分段围堰导流方案,使水流通过束窄的河床下泄。围堰迎水面采用编织袋装土堆筑,背坡面采用填土围堰,围堰顶宽0.5m,最大断面围堰高1.2m,迎水面坡比1:1.0,背水面坡比1:1.0。采用防渗土工布防渗。围堰填筑料利用河道疏浚料,采用端进法填筑,填筑时先填筑上游横向围堰,再填筑竖向围堰,最后填筑下游围堰,共填筑围堰15500m3,围堰长度为8908m。堆码在水中的袋装土采用钢筋焊制铁钩或者铁笼送入水中,上下层应相互错缝,堆码密实平稳整齐,迎水面的袋装土填筑高出水面以后,采取人工用手推车向背水面送土进行填筑,填筑方式从岸一侧逐渐向前推进。编织袋装土的袋内装土量为编织袋容量的1/2~2/3,袋口进行缝合,避免漏土。 围堰内的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围堰,围堰拆除时先拆除下游横向围堰,再拆除竖向围堰,最后拆除上游横向围堰,横向围堰拆除****中心倒退向岸边拆除的顺序进行拆除,竖向围堰拆除从下游往上游拆除的顺序进行拆除,拆除的土石方及时运运往弃土接纳点。共拆除围堰15500m3。 2)土石方开挖 防洪堤基础土石方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辅助进行清槽。基础开挖采用0.5m3单斗挖掘机自上而下分层开挖,配合10t自卸汽车运往临时堆土点进行堆存,在开挖过程中配备专职测量员,机械开挖接近基底时,由测量员测设距离基底300mm的标高,每隔3m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木桩,人工清槽时用300mm标准尺杆随时以木桩为准校核槽底标高,防止超挖和欠挖现象的发生,基槽清理完成后使用胶轮车进行底土清运,土方运至临时堆土点进行堆存。 3)土石方回填 堤防基础土石方回填采用机械施工为主,人工辅助进行。堤基土石方回填使用10t自卸汽车运料,74kw推土机平填筑料,配合2.8kw的式夯实机进行夯实。每层回填厚度不超过50cm,相对密实度不低于0.60。经抽样检测合格后,再加高施工上一层,边角部位用蛙式打夯机辅助,采用人工整坡。雨季施工时,在雨前及时压实作业面。作业面可做成中央微微凸起向两侧倾斜的形态,以排雨水,雨后一定时间内作业面禁止任何车辆通行。 4)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仓面施工流程主要为:建基面清洗→立模板→仓面验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板。 混凝土主要用于堤顶路面、梯步路沿、排水暗渠等部位。模板采用木模板,人工立模,采用中48x3.5mm脚手架钢管作为模板龙骨,钢管与板之间采用铁丝绑扎固定;模板表面应保持清洁,并涂刷脱模剂。混凝土抗冻等级为F200,防渗等级为W4,采用JZC350型强制式搅拌机拌制,采用混凝土运输车或人工手推胶轮车运至砌筑点,人工浇筑,混凝土浇筑速度宜按每小时50cm一层的浇筑速度进行控制;混凝土采用φ50mm软抽振捣棒或1.1kW平板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密实,然后采用人工抹面收浆。 5)河道清淤 结合项目现场情况,河道清淤主要针对河道两侧块石、卵石等进行清理受水流冲刷等影响,几乎无底泥分布,主要是对河道进行疏,保证河道行洪。河道疏浚以机械施工为主,施工机械为1.0m3反铲挖掘机,从岸坡滩地开始削坡,清至河床底下0.6m,疏浚河道以开挖梯形槽为主,梯形顶宽平台与岸坡以1:6的边坡相连接,以确保岸坡脚抗冲安全,底宽4m。局部边坡较陡地段,采取顺坡处理,清淤后沿线河底总纵坡基本与现有河道纵坡保持一致。疏浚河槽与河岸坡保持稳定,满足边坡稳**全要求。局部边坡较陡地段,采取顺坡处理,清淤后沿线河底总纵坡基本与现有河道纵坡保持致。疏浚河槽与河岸坡保持稳定,满足边坡稳**全要求:疏浚河道与**堤防同步进行,河道疏浚料与堤防开挖料一起存放于堤背(临时堆料外侧),施工结束后与围堰填料、堤防后坡填筑料综合利用。 6)围堰拆除 围堰干法施工的场地施工完毕后,需要对围堰进行拆除,采用1.6m3反铲挖掘机拆除,拆除后的沙卵石用于堤脚回填,并进行迹地恢复。 7)植被恢复 待施工结束后,对项目施工工区、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进行迹地恢复,播撒适宜高海拔地区,高寒环境下生长的草籽,进行植被恢复。 | 实际建设情况:(1)围堰施工 1)导流标准 本堤防工程等别为V等,堤防级别为5级,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级别均为5级,导流建筑物为5级。参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17)、《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06-2014)规定,对于土石围堰其导流设计标准为5年一遇洪水重现期。 2)导流建筑物设计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本工程规模较小,施工工期较短,为节省工程投资加快施工进度,本工程主河道采用分段围堰导流方案,使水流通过束窄的河床下泄。围堰迎水面采用编织袋装土堆筑,背坡面采用填土围堰,围堰顶宽0.5m,最大断面围堰高1.2m,迎水面坡比1:1.0,背水面坡比1:1.0。采用防渗土工布防渗。围堰填筑料利用河道疏浚料,采用端进法填筑,填筑时先填筑上游横向围堰,再填筑竖向围堰,最后填筑下游围堰,共填筑围堰15500m3,围堰长度为8908m。堆码在水中的袋装土采用钢筋焊制铁钩或者铁笼送入水中,上下层应相互错缝,堆码密实平稳整齐,迎水面的袋装土填筑高出水面以后,采取人工用手推车向背水面送土进行填筑,填筑方式从岸一侧逐渐向前推进。编织袋装土的袋内装土量为编织袋容量的1/2~2/3,袋口进行缝合,避免漏土。 围堰内的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围堰,围堰拆除时先拆除下游横向围堰,再拆除竖向围堰,最后拆除上游横向围堰,横向围堰拆除****中心倒退向岸边拆除的顺序进行拆除,竖向围堰拆除从下游往上游拆除的顺序进行拆除,拆除的土石方及时运运往弃土接纳点。共拆除围堰15500m3。 2)土石方开挖 防洪堤基础土石方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辅助进行清槽。基础开挖采用0.5m3单斗挖掘机自上而下分层开挖,配合10t自卸汽车运往临时堆土点进行堆存,在开挖过程中配备专职测量员,机械开挖接近基底时,由测量员测设距离基底300mm的标高,每隔3m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木桩,人工清槽时用300mm标准尺杆随时以木桩为准校核槽底标高,防止超挖和欠挖现象的发生,基槽清理完成后使用胶轮车进行底土清运,土方运至临时堆土点进行堆存。 3)土石方回填 堤防基础土石方回填采用机械施工为主,人工辅助进行。堤基土石方回填使用10t自卸汽车运料,74kw推土机平填筑料,配合2.8kw的式夯实机进行夯实。每层回填厚度不超过50cm,相对密实度不低于0.60。经抽样检测合格后,再加高施工上一层,边角部位用蛙式打夯机辅助,采用人工整坡。雨季施工时,在雨前及时压实作业面。作业面可做成中央微微凸起向两侧倾斜的形态,以排雨水,雨后一定时间内作业面禁止任何车辆通行。 4)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仓面施工流程主要为:建基面清洗→立模板→仓面验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板。 混凝土主要用于堤顶路面、梯步路沿、排水暗渠等部位。模板采用木模板,人工立模,采用中48x3.5mm脚手架钢管作为模板龙骨,钢管与板之间采用铁丝绑扎固定;模板表面应保持清洁,并涂刷脱模剂。混凝土抗冻等级为F200,防渗等级为W4,采用JZC350型强制式搅拌机拌制,采用混凝土运输车或人工手推胶轮车运至砌筑点,人工浇筑,混凝土浇筑速度宜按每小时50cm一层的浇筑速度进行控制;混凝土采用φ50mm软抽振捣棒或1.1kW平板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密实,然后采用人工抹面收浆。 5)河道清淤 结合项目现场情况,河道清淤主要针对河道两侧块石、卵石等进行清理受水流冲刷等影响,几乎无底泥分布,主要是对河道进行疏,保证河道行洪。河道疏浚以机械施工为主,施工机械为1.0m3反铲挖掘机,从岸坡滩地开始削坡,清至河床底下0.6m,疏浚河道以开挖梯形槽为主,梯形顶宽平台与岸坡以1:6的边坡相连接,以确保岸坡脚抗冲安全,底宽4m。局部边坡较陡地段,采取顺坡处理,清淤后沿线河底总纵坡基本与现有河道纵坡保持一致。疏浚河槽与河岸坡保持稳定,满足边坡稳**全要求。局部边坡较陡地段,采取顺坡处理,清淤后沿线河底总纵坡基本与现有河道纵坡保持致。疏浚河槽与河岸坡保持稳定,满足边坡稳**全要求:疏浚河道与**堤防同步进行,河道疏浚料与堤防开挖料一起存放于堤背(临时堆料外侧),施工结束后与围堰填料、堤防后坡填筑料综合利用。 6)围堰拆除 围堰干法施工的场地施工完毕后,需要对围堰进行拆除,采用1.6m3反铲挖掘机拆除,拆除后的沙卵石用于堤脚回填,并进行迹地恢复。 7)植被恢复 待施工结束后,对项目施工工区、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进行迹地恢复,播撒适宜高海拔地区,高寒环境下生长的草籽,进行植被恢复。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 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集中在施工期,主要影响为工程占地及施工活动破坏植被、对原地表扰动、对工程区动物造成干扰、水土流失等。针对以上影响,在施工前期制定合理施工方案,划定施工区域,加强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从源头尽量减小施工活动和施工人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上管理和工程措施从技术上可行;在施工后期,针对施工场地、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进行迹地恢复可以对施工期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恢复。 2、水污染防治 施工期施工废水主要用施工工区和道路洒水降尘,基本被蒸发消耗;生活污水经过沉淀池处理后用于施工工区内洒水降尘;旱厕定期清运用作农肥;基坑水及地表径流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充分回用于施工用水、洒水降尘等。项目施工期结束后,施工废水产生的影响也基本随之消失。 3、噪声污染防治 为了减缓施工噪声对果尼通村的影响,施工过程中选用低噪声设备,并进行定期保养及维护;在施工工区靠居民区一侧设置高度为2.5m围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在午间13:00~15:00、夜间23:00~8:00期间施工。项目依托乡村道路作为运输道路,途径乡镇、村庄居民区时,会对其产生交通噪声影响。建设单位物料运输尽可能安排在白天,途径乡镇、村庄居民区时减速慢行,并禁止鸣笛,尽可能减缓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 4、大气污染防治 施工期扬尘主要来源于基础开挖及回填、主体工程施工、弃土及建筑材料堆放、建筑材料运输及装卸。扬尘主要污染物为TSP,呈无组织、无规律排放,排放量与风速、含水率有关,其中大部分扬尘颗粒粒径较大的形成降尘,少部分粒径较小的形成飘尘。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在工地周边200m范围内;经现场踏勘,防洪堤建设与居民区最近距离为48m,施工工区距离居民区为98m,工程施工对居民区有一定影响。为减缓施工扬尘对果尼通村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时须采取控制措施,包括施工工区定时洒水降尘;砂石、土料等易产生扬尘的堆料场采用帆布覆盖;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在积尘路面减速行驶等;采用以上措施后,可大大减缓施工扬尘对果尼通村居民区及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此外,项目依托乡村道路作为运输道路,途径果尼通村居民区时,运输车辆须减速慢行,物料不宜装载过满,车厢需加盖篷布,防止物料洒落。施工期通过有效的防治降尘措施,可减少对果尼通村居民及周边环境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项目施工期已结束后,上述影响也随之消失。 | 实际建设情况:本工程为生态类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施工期,经现场调查,项目施工期未发生环保污染及环保投诉。目前,项目区无施工期环境遗留问题。本次验收主要对项目施工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工区及临时道路洒水降尘。 (2)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和弃土弃渣采用帆布覆盖。 (3)选用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运输车辆,加强对车辆的维护和保养,使之处于良好运行状态,避免汽、柴油的泄露,保证进、排气系统畅通,并使用权用优质燃料,减少废气排放;减速慢行;物料不宜装载过满,车厢需加盖篷布。 (4)少量的水泥和砂石等建筑材料集中堆放,大风天气禁止拌合。 (5)施工期结束后必须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减少施工迹地裸露。 (6)施工期间旱厕定期清掏用于周边耕地施肥;施工结束后,旱厕用生石灰消毒卫生填埋,消除旱厕异味影响。 经调查,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采取了上述大气污染治理措施,项目施工期未对周边大气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2、废水防治措施 (1)施工工区设置水桶,收集施工人员的清洗废水;设置容积为1.0m3,的沉淀池,施工废水排入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工区洒水降尘;设置容积为20m3的沉淀池,基坑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工区洒水降尘。 (2)合理控制施工范围,在施工区外设置围堰,减少施工对河道的扰动,控制水体悬浮物含量。 (3)施工期加强管理,不得将弃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弃置在河道内,不得污染河流水质,影响河道行洪。 (4)项目施工工区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经截排水沟直接排入下游河道:污水需经处理后回用,禁止外排。 据调查,项目施工期采取了上述废水治理措施,做到废水不外排,项目施工期未对区域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施工噪声防治措施 (1)从声源上控制:选用符合环保规定的低噪声机械设备,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须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除工程必须,并取得当地主管部门批准外,严禁在午间13:00~15:00及夜间23:00~8:00期间施工。 (3)施工工区靠居民区一侧设置高度为2.5m围挡。 (4)物料运输尽可能安排在白天,途径乡镇、村庄居民区时减速慢行,并禁止鸣笛;设立减速禁鸣标志。 (5)建设与施工单位还须与施工工区周围单位、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让他们了解施工进度及采取的降噪措施,并取得大家的共同理解。 据调查,项目施工期在上述措施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了施工工期,施工期噪声污染可以控制在环境可接受范围内。施工期未对区域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4、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1)土石方及时回填,临时堆放场地须做好截排水沟、遮盖措施。 (2)施工建筑垃圾分类收集,运至堤后回填;工程建设余方全部外运至位于扩达乡在建的川藏铁路项目进行回填利用;废钢筋、包装袋等回收利用。 (3)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定期运往果尼通村垃圾收集点处置。 (4)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和加强执法力度,河道内严禁倾倒弃土弃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严格执行《河道保护条例》,保护河道环境卫生。 据调查,项目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均得到合理处置,未对区域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为防洪工程区、施工工区、施工便道区3个一级防治分区。 1)堤防工程区 A表土剥离 在施工之前,对堤防工程区占用天然牧草地的区域表层土进行剥离表土剥离以人工施工为主,剥离方式为人工使用铁锹等进行铲剥,平均剥离厚度按照10cm计算考虑,剥离面积为0.17hm2,共计剥离表土0.02万m3,在清除地表块石之后,剥离的表层土就近存放在临时堆土点一角。 B表土回覆 堤防工程施工结束后,将剥离的表土回覆至施工**行表土剥离的区域,表土回覆以机械施工为主,用74kw推土机推土,人工进行摊平,回覆表土0.02万m2,回覆面积为0.17hm2,回覆厚度为10cm。 C全面整地 施工结束后,对堤防工程区临时堆土点占用裸土地的区域及堤背回填边坡进行全面整地,措施内容为畜力翻耕土,耕深为20cm~30cm,人工进行施肥。进行全面整地的面积为1.37hm2。 D撒草绿化 方案设计在主体工程施工结束,表土回覆、全面整地完成后对堤防工程区可进行植被绿化的区域进行撒草绿化,草籽选用紫花针茅和高山嵩草播种方式为1:1混播,播种密度为100kg/hm2,共计进行撒草绿化的面积为1.54hm2,共需草籽154.00kg。 E抚育管理(植物措施) 植物措施实施后,对植被绿化措施实施区域进行抚育管理,管理工作包括松土、除草、培龚、定株、修枝、施肥、浇水、喷药等,抚育期为2年,抚育管理面积1.54hm2。1.54hm2。 E彩条布苫盖 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强降雨对临时堆土造成冲刷,方案设计使用彩条布对临时堆土进行苫盖保护。考虑彩条布3次重复使用,经统计,施工期间需覆盖彩条布1800m2。 F编织袋装土临时拦挡 施工过程中,对基础开挖产生的土石方进行临时堆存,方案设计在临时堆土坡脚四周布设编织袋装土拦挡,底宽为0.6m,顶宽0.3m,高0.5m,单位工程量0.225m3/m。由于堤防工程采取分段施工的方式,编织袋装土拦挡考虑3次重复使用,经统计,堤防沿线共需布设编织袋装土拦挡530m,袋装土填筑及拆除的量共计119.25m3。 G临时排水沟 由于工程经历雨季施工,为防止雨季径流冲刷临时堆土,方案设计在临时堆土四周(编织袋装土外侧)布设临时土质排水沟,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排水沟内壁为1:05进行放坡,底宽为30cm,顶宽为60cm,高为30cm,共布设排水沟986m。 2)施工工区 A全面整地 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区扰动过的区域进行全面整地,措施内容为畜力翻耕土,耕深为20cm~30cm,人工进行施肥。进行全面整地的面积为0.04hm2。 B植物措施 撒草绿化:方案设计在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全面整地完成后对施工场地区施工扰动过的区域进行撒草绿化,草籽选用紫花针茅和高山嵩草,播种方式为1:1混播,播种密度为100kg/hm2,共计进行撒草绿化的面积为0.04hm2,共需草籽4.00kg。抚育管理:植物措施实施后,对植被绿化措施实施区域进行抚育管理,管理工作包括松土、除草、培龚、定株、修枝、施肥、浇水、喷药等,抚育期为2年,抚育管理面积0.04hm2。 3)彩条布苫盖 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场地区的临时堆料布设彩条布苫盖保护措施,防止雨水径流对临时堆料造成冲刷。经统计,共需布设彩条布苫盖200m2。 (2)施工围堰保护措施 ****工会对区域水生生态带来一定的影响,为减缓此类影响,采取如下保护措施: 1)严格按照围堰设计要求,落实围堰填筑,做好防渗措施; 2)做好围堰排水工作,包括初期排水和经常性排水,初期排水采用浮式排水,初期排水拟采用离心泵抽排,经常性排水采用排水沟汇集于集水坑排水的方式,在各基坑内设排水沟、集水坑,基坑排水通过排水沟汇至下游沉淀池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回用于喷淋降尘,泥沙用于回填。禁止直接排入河道,影**质和水生生态环境。 3)围堰拆除产生的土石方尽快回填,禁止堆放至河边影响河道水质。 (3)施工迹地恢复措施 项目施工迹地主要包括施工工区、施工围堰等占地。施工结束后与项目建设无关的临时设施和道路要全面拆除和封闭,应按照总量平衡的原则,根据各处原有植被状况和植物立地条件等具体情况予以及时恢复。植草种类应选择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当地常见植物,实现自然恢复。 施工区域在施工准备前,需对区域表土进行剥离,剥离的表土堆放于不影响施工活动的区域内,并做好临时覆盖工作。施工结束后,将表土作为施工迹地恢复回填使用,回填结束后,采用撒播草籽进行绿化恢复,并做好管理工作,在达到绿化要求后,与主体工程一并验收交付。 (4)生态再生及补偿措施 在项目施工建设期间,为减免工程施工对周围造成不利影响,工程施工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影响面积,把破坏程度降至最低。同时在施工完成后,利用本地物种,对施工区的植被进行恢复,这是影响区生态恢复的关键。 1)陆生生态恢复 本项目存在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占地已改变原有土地性质和地表生态,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期侵占动植物栖息地。区域陆生动物均有较强扩散能力,项目的施工将使它们迁移到别处,工程完工后周边陆生生物会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而迁回。为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施工期主要保护对策如下: A尽量减少施工对植被的破坏,保证施工后植被的恢复; B保护区域水禽、鸟类及所有野生动物,禁止施工人员捕食; C保持水土,禁止排污,促进河道周边和其他植物群落的发展,保障附近陆生生物转移栖息地得到保护。在落实上述措施后,不会造成该区域物种数的减少和种群结构的变化,不会破坏周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绿化工程对损失的生物量具有一定的恢复和补偿作用,对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较轻。 2)水生生态修复 本项目的建设会改变附近河道边缘水生生态环境,主要是减少河边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原有水生植物的生物量。本项目建成后,水生生态环境会逐步稳定,区域水生生物得到一定的恢复。****工会影响河道边缘部分的生物量,但不会导致某一种类消失,本项目施工完成后,河道水生生态会逐渐恢复,因此,本项目不需针对河道水生生态采取必要的生态补偿措施。 综上所述,项目施工区域范围较小,施工工期短,经现场调查,项目临时用地已进行生态恢复,不会影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小。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1 | 购买水桶、修建废水沉淀池 | 施工期废水全部回用 ,不外排;运营期无 废水产生 | 购买水桶、修建废水沉淀池 | 由于项目运营期无废 水产生,故未对废水 进行监测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1 | 洒水降尘设施 | 执行《大气污染物综 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 浓度限值 | 洒水降尘设施 | 施工期粉尘采取洒水 降尘设施,运营期无 废气产生,故未监测 。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1 | 2.5m围墙 | 施工期执行《建筑施 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 标准》(GB12523- 2011)标准 | 2.5m围墙 | 运营期无噪声产生 ,故未进行监测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1 | 施工期土石方及时回填,临时堆放场地须做好截排水沟、遮盖措施;河道疏浚开挖的土石方全部回用;施工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废混凝土块、石料等集中收集用于回填;水泥包装袋、钢材、管道等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定期运往果尼通村垃圾收集点处置。 | 通过调查、了解,施工期开挖的土石方,全部用于堤背坡脚与堆土外坡脚之间的施工作业带平铺回填并分层夯实,不单独设置弃渣场。施工建筑垃圾包括石料、砂、包装袋等,全部用于堤背坡脚与堆土外坡脚之间的施工作业带平铺回填并分层夯实;废钢筋、包装袋等回收利用。施工工区产生的生活垃圾设置垃圾收集设施,分类收集,定期运往堆日村垃圾收集点处置。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加强生态保护工作。施工迹地在施 工准备前,需对区域表土进行剥离 ,剥离的表土堆放于不影响施工活 动为施工迹地恢复回填使用,回填 结束后,采用撒播草籽进行绿化恢 复,并做好管理工作。 | 本项目为防洪工程,项目临时占地会破坏地表植被,工程活动搅动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等。在项目完成后对沿河临时占地进行迹地恢复工作,对比项目建设前的生态环境已基本恢复。 根据现场走访调查,项目施工过程中并无越界施工,未出现跨越红线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发生。****环境局****政府机构反映施工阶段未收到关于生态影响的投诉。 |
表7 风险设施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