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的要求,经审查,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2024年10月16日-2024年10月22日
听证权利告知:根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市******生态环境局
联系电话:0872-****732 邮编:671000
项目名称 | **县大枫树光伏发电项目配套送出工程 | 建设地点 | **县**乡、乔后镇,**县关坪乡、长** | 建设单位 | **** |
环评文件类型 | 环境影响报告表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沧海****公司 | ||
项目概况 | |||||
项目**220千伏线路26公里,其中10mm冰区20.5km,20mm冰区5.5km;曲折系数:1.45,采用单回路架设,线路起于拟建大枫树光伏升压站220千伏出线构架,止于拟建220千伏团结光伏汇集站220千伏进线构架,导线采用2×JL/LB20A-300/40铝包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2根48芯OPGW-48B1-100光纤,本工程**自立式铁塔共72基,其中10mm单回直线塔21基,10mm单回转角塔28基,20mm单回直线塔9基,20mm单回转角塔14基。 | |||||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 |||||
(一)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 (1)大气环境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是土石方开挖回填、物料装卸运输、混凝土搅拌、设备安装等作业过程产生的施工扬尘,以及施工运输车辆和燃油机械设备产生的燃油废气。 (2)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输电线路施工人员沿线分散,工程施工营地布置于项目区较近的村中,租用当地民房及空置房屋进行临时办公及施工人员生活,项目场地仅产生少量洗手废水,产生量较少,用作洒水降尘;施工废水经临时沉淀池澄清后回用于塔基混凝土搅拌及洒水降尘,不外排。 (3)声环境影响 项目施工期主要噪声源有汽车、电动卷扬机等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等。 (4)固体废物影响 本项目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弃土、生活垃圾等。 (5)生态影响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开挖将扰动地表,破坏土壤结构,易引起土层营养物质流失;施工活动会扰动地表,形成再塑地貌,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植被防护能力和土壤抗蚀能力降低或丧失,易引发水土流失。同时工程在林木密集区因施工活动造成的植被破坏,产生的噪声、扬尘等会对区域生境造成影响,对植被、动物及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二)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 (1)声环境影响 输电线路运行噪声主要是由导线、金具和绝缘子的电晕放电、间隙放电(火花放电)而在其周围形成的电磁性噪声。 (2)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 本项目线路运行期按相关规定对导线下方与树木垂直距离小于4.5m的零星林木进行削枝;线路维护人员可能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对植被造成一定踩踏和引入外来植物;由于工程占地如塔基占地,使少量野生动物栖息地、觅食地,以及活动面积减少;项目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塔基检修对野生动物都有一定影响。 (3)电磁环境影响 电能输送或电压转换过程中,高压输电线路等高压配电设备与周围环境存在电位差,形成工频(50Hz)电场;高压输电线路导线内通过较强电流,在其表面形成工频磁场。 | |||||
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对植物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施工活动区域,必须在规定的作业范围内活动,禁止随意扩大施工扰动范围;项目铁塔采用全方位长短腿设计,合理选择塔基基础,减少土石方产生量,塔基施工时尽量分片开挖、及时回填,减少施工对土地扰动,减少弃土的临时堆放;优化杆塔定位,塔基应尽量落在植被稀疏并便于施工区域,尽量减少塔基区林木砍伐,并注意加强对选址处植被的保护。对于无法避让的林区,采用高塔跨越的方式;优化施工场地布置,在可行的技术条件下,尽量减少牵张场、施工临时场地的数量,优化牵张场及跨越施工场地的位置,尽量选择荒地,减少植被破坏。施工场地应选择在宽敞平坦区域,减少场地平整引起的土石方开挖和植被破坏;施工场地选址应尽量避让植被密集区,选择在植被较低矮、稀疏的区域或无植被区域;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禁止砍伐占地以外的森林植被和自然植被,禁止砍伐通道,还应在施工时采取宣传监管等保护措施。抓好临时用工人员的管理,不得随意使用当地活立木作为燃料,以防止发生乱砍滥伐;施工时宜采用飞艇、无人机等展放线,禁止砍伐放线通道;宜采用索道运输、人畜运输材料等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小的施工工艺,减少对植被的踩踏、碾压破坏;工程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及省级公益林,为减小项目建设对生态公益林的影响,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应采用高塔跨越的方式,在经过茂密林区时,采用无人机放线/飞艇的方式进行施工,施工结束后,将对施工扰动区域进行植被恢复;项目占用公益林及其他林地,需按《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省公益林管理办法》《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等要求办理使用林地手续、林木采伐手续和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严格落实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各项水保措施。 施工期动物保护措施:①设置保护生态环境的醒目宣传标牌,对施工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的法制宣传教育。②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保护教育,严禁施工人员捕杀项目周边出现的野生动物。③对施工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恢复受损害的森林植被,以恢复动物的栖息地。④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要及时进行拆除、清理以及生态恢复,减少施工对野生动物生境的破坏及分割影响。⑤在水域附近路段施工时,由于水域及附近有两栖爬行类动物活动,因此要做好施工污水的处理工作,禁止将任何污染物直接排入水体。施工材料的堆放也要远离水体,尤其是粉状材料与有害材料,运输材料时应做好遮挡,以免对这些动物的生境造成污染。 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措施:(1)避让措施:①不在生态保护红线内设牵张场、大开挖施工道路。②塔基定位应避开动物巢穴和主要觅食区域。合理规划施工季节和时间,尽量避让动物的繁殖期、迁徙期。③建议线路塔基因地制宜,多采用全方位高低腿铁塔、改良型基础、紧凑型设计,尽量少占土地、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及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④合理规划施工临时道路、牵张场、塔基施工场地等临时场地,合理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的行走路线,避免对施工范围之外区域的动植物造成碾压和破坏。⑤根据评价区内动物习性,应避免夜间施工,防止施工噪声、灯光惊扰施工场地周边区域野生动物。(2)减缓措施:①尽量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内的集中林区,无法避让的,提高导线对地高度,不砍伐线路廊道,尽量使用占地面积小的铁塔,在满足设计使用强度的要求下,尽量增大档距,减少林区内铁塔数量,以进一步减小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林木砍伐量。架线施工采用无人机/飞艇等环境**型架线方式,以减少对生态保护红线内植被的破坏。②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塔基应优化施工工艺,基础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方式,尽量减少塔基临时占地和基础土石方开挖量,减少施工扰动和施工开挖面。③设置施工控制带,对施工场地四周进行拦挡围护,严格控制施工红线,限制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的活动范围。(3)恢复与补偿措施:①塔基施工完成后,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平整并及时进行植被恢复;架线线路结束后,对架线施工中的临时用地应及时回填和进行迹地恢复。植被恢复尽可能利用植被自然更新,对确需进入人工播撒草籽或种植灌木进行植被恢复的区域,选择施工区域常见植物进行植被恢复,严禁引入外来物种。②保存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的熟化土,为植被恢复提供良好的土壤。对建设中永久占用耕地部分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以便施工结束后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4)管理措施:加强施工人员生态保护教育,严禁捕猎、捕食野生动物和随意砍伐、践踏植被。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重点保护植物,进行就地保护,设置围栏和植物保护警示牌,不能避让需异地保护时,应选择适宜的生境进行植株移栽,并确保移栽成活率;如发现保护动物活体,避免主动伤及,严禁捕杀,而应采取自我保护性驱赶,使其远离施工场所,****管理部门汇报相关情况。并按照《******厅、****生态环境厅****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工作的通知》(云自然资:023[98]号)办理相关手续。 林地保护及减缓措施:(1)建设单位应按《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向主管部门履行手续,落实林地补偿和保护工作;(2)项目对林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为此,根据占用的林地区域的地形地貌及扰动情况,对临时占用的林地区域采取植物恢复措施。主要种植与林地区域内相同的植被,对于不适合植树造林,进行草籽绿化,水保提出选择当地主要物种进行混播,待施工期结束后需对施工期间造成破坏的区域恢复原貌,避免项目建设对林地的影响。(3)同时,项目运行后要跟踪监测,加强对临时占用林地区域内的植被(包括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的管理与养护。 (2)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①本项目输电线路施工人员沿线分散,工程施工营地布置于项目区较近的乡镇中,租用当地民房及空置房屋进行临时办公及施工人员生活。仅在施工场地产生少量的洗手废水,产生量较少,直接用作洒水降尘;②项目施工废水经临时沉淀池澄清后回用于塔基混凝土拌合及洒水降尘,不外排;③施工场地远离地表水体布置,不得在地表水中清洗车辆及施工器具。杜绝各种污水的无组织排放,特别是不得以渗坑、渗井或者漫流等形式排放。 施工大气环境保护措施:①采取湿法作业方式,每天定时对施工场地及运输道路进行洒水降尘。洒水次数根据天气状况而定,一般每天早、午、晚各洒水1次,在各作业区邻近村庄居民区区域,应加大洒水降尘力度;若遇大风或干燥天气,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最大限度减少扬尘量。②施工现场内的水泥、黄沙等粉状材料应尽量袋装密封,散装建筑材料堆放时应采取覆盖遮挡措施;材料堆放要避开风口,并与施工道路和周围居民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风起扬尘和车辆交通带起的扬尘。③在施工场地设置专人监管建筑垃圾的收集和及时清运处置,防止二次扬尘污染。④装运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应进行覆盖遮挡,粉状材料采取密闭式运输,避免沿途抛洒扬尘。保持车辆整洁,防止车辆轮胎夹带泥土。⑤选择尾气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并加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维护和保养。 噪声控制措施:①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养护,避免设备因部件损坏而加大其工作时的声压级;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进行施工;③利用噪声强度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特性,将较强的噪声源尽量设在远离居住区的地方,并对强噪声源设立围挡进行隔绝防护。 固废控制措施:施工区域设置垃圾桶,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统一进行清运处理。建筑垃圾中混凝土、砂石、废砖块等进行分类处理,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及时运至住建部门指定地点堆存处置。 (二)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噪声环境保护措施:采用良导体绞线,减小静电感应、对地电压和杂音;导线、金具提高加工工艺,防止尖端放电和起电晕。 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工程运营期严格落实动植物、水土保持措施,运营期线路清理安全隐患时,严禁砍伐除必要砍伐的隐患树木以外的树木,砍伐前需向相关林业部门报告及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方可按林业部门的要求进行安全隐患树木清理。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①在施工结束后对建设用地周围开挖土地进行回填等生态恢复作业,及时恢复临时占地使用功能,及时覆土绿化,绿化结束后,应定期进行抚育管理。②强化对设备检修维护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教育,加强管理,禁止滥采滥伐和捕猎野生动物,避免因此导致的沿线自然植被破坏和野生动物的影响。③定期对线路沿线生态保护和防护措施及设施进行检查,跟踪生态保护与恢复效果,以便及时采取后续措施。④严格遵循《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14),为保护评价区内天然植被,禁止砍伐通道,仅对运营后期生长到25m以上的林冠进行修剪。⑤线路运行后,进行维护或巡视时不得新开道路。设置告示牌和警示牌。运行后制定相关的工作规则,避免维护人员伤害野生动物。 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措施:运营期建设单位须对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在项目区周边设置生态保护警示牌,告知工作人员生态保护红线区的位置及范围,尽量减少工作人员进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内活动。 电磁环境保护措施:①对于**输电线路,应优化导线的相序排列方式及杆塔型式,合理选择导线直径及导线分裂数,并提高线路的加工工艺,降低线路周围的工频场强。②建设单位应在危险位置建立各种警告、防护标识,避免意外事故。对当地群众进行有关高压输电线路和设备方面的环境宣传工作,帮助群众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在高压走廊内的停留时间。③确定导线与地面、建筑物、树木、公路、河流及各种架空线路的距离时,导线弧垂及风偏的选取按《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执行。④加强线路日常管理和维护,使线路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 |||||
公众参与情况 |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