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升22区块管道更换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912********979349M | 建设单位法人:刘雪峰 |
何降斌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市 |
**省**市**市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2020年升22区块管道更换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007-陆地石油开采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B711-B711-陆地石油开采 |
建设地点: | **省**市**县 |
经度: 纬度: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1-11-29 |
庆环审〔2021〕151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1608.84 |
75.2 | 运营单位名称:**** |
912********979349M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中圣****公司 |
916********794182G | 验收监测单位:******公司 |
912********448623P | 竣工时间:2024-04-15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09-11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10-14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dqyt.****.cn/dq/hbys/202409/abd86e42e42c4ddca22d431f6c7f27bf.shtml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改扩建 | 实际建设情况:改扩建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更换升 22 转油站中 8#、6#、4#计量间集油环管道 18.8km,站间掺水/回油管道 27.6km,合计46.4km。 | 实际建设情况:实际将原有升22 转油站管辖的8#、6#、4#计量间中共11个集油环优化为了9个集油环,更换了升22 转油站至8#、6#、4#计量间的站间掺水/回油管道。原有11个集油环管线及站间掺水/回油管道均经工艺扫线、清管,两端封堵后原地填埋。优化的9个集油环共**了集油环管道18.728km,**了站间掺水/回油管道27.498km,管线合计46.226km。管道敷设方式采用了沟埋方式敷设,穿越区域内村屯公路共24处,采用了钢顶穿越,穿越了土路8处,采用了钢开(大开挖)方式穿越 |
由于设计阶段测量误差,实际较环评阶段长度减少,其它无变化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1)施工期工艺流程 1)废弃管线施工方案 本项目拟废弃部分管段管线,首先对掺水、输油管线原回路热洗几次,将管道内的油置换出来,清洗废水进入罐车,拉运至东 16 污水处理站处理,然后关闭管道前段截断阀,利用氮气对管道进行彻底吹扫,将管内残留含油污水吹扫至后续管道,清管完成后关闭后段截断阀。然后将腐蚀老化管线的两端切断,盲板焊接封死对两端管口进行封堵直埋的方式处理。 2)**管线施工方案 管道施工初期,首先要对施工作业带进行清理**整,进行布管、开挖管沟及焊接等施工作业。在场地清理过程中,施工带范围内的土壤、植被和农作物都将受到扰动和破坏,不过其造成的影响仅局限在施工带宽度的范围内。本项目管线作业带按 10m 宽计,边坡坡度按 1:1 计。 a.顶管穿越 本项目拟建管线穿越区域内村屯水泥路和砖路共 24 处,采用钢钉穿越,套管顶的埋深≥1.0m,套管应伸出公路边沟外 2m,保护套管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套管,且在关键位置设管线标志桩。钢顶施工的基本原理是先在工作井内设置支座和安装液压千斤顶,把工具 管或挖掘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紧随其后,将管段顶入地层,同时挖除管正面的泥土用于管道回填。当第一节管全部顶入土层后,接着将第二节管接在后面继续顶进,这样将一节节管子顶入,作好接面,建成涵管。本工程利用顶管法穿越道路,不会破坏道路正常通行。 d.大开挖穿越 本项目拟建管线穿越土路 8 处,采用大开挖方式穿越。管沟开挖时,首先将两侧的管沟挖出,最后再破道路,路面开挖要尽量将路面的破坏降到最小限度,穿越管道下沟后,立即进行回填,回填时分层夯实,按原有道路标准恢复,防止塌陷。 (2)运行期工艺流程 项目为管线改造工程,包括井间集油环掺水/回油管道和站间掺水/回油管道改造。运行期集油****油田采出液从油井、计量间输送至下游站间(阀组间、转油站等),掺水管线将回注水从站间输送至下游阀组间、油井等。 | 实际建设情况:1、施工期工艺流程 (1)一般管道施工 管道施工过程为先清理作业线路场地,然后开挖管沟,再组焊管道、下沟管道。管沟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施工完毕清理现场、恢复地貌。工程施工程序见图2.4-1。 管线作业带宽度为10m,管线埋深1m,边坡坡度1:0.6。施工作业带清理采用挖沟机、推土机扫线,人工配合清理。****工厂预制,采用专用管拖车拉运现场连接。管沟开挖采用挖掘机等机械及人工辅助清理完成。回填完的管沟进行压实、整形。管道安装完成后,进行了压力和严密性试验,本工程试压采用了**进行试压,并采用了**进行吹排清管,清除管道内的残留物。 (2)管道钢顶穿越施工 本项目24处管道穿越村屯公路采用了顶管施工方案,8处管道穿越土路采用了钢开施工方案。 钢开穿越即为大开挖方式。管沟开挖时,首先将两侧的管沟挖出,最后再破道路,穿越管道下沟后,立即进行了回填,回填时分层夯实,按原有道路标准进行了恢复。 采用顶管施工方案时,套管顶的埋深1.2m,套管伸出公路边沟外2m,保护套管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套管。钢顶施工的基本原理是先在工作井内设置支座和安装液压千斤顶,把工具管或挖掘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紧随其后,将管段顶入地层,同时挖除管正面的泥土用于管道回填。当第一节管全部顶入土层后,接着将第二节管接在后面继续顶进,这样将一节节管子顶入,作好接面,建成涵管。 顶管施工工艺流程主要为:施工准备、顶管井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管材吊装入井、顶进、出洞、管材吊装入井、顶进、出洞、检查井施工、回填、路面恢复。 (3)废弃管线施工流程 本项目废弃部分管段,首先对掺水、输油管线原回路热洗几次,将管道内的油置换出来,清洗废水进入罐车,拉运至东16****处理站处理,然后关闭管道前段截断阀,利用氮气对管道进行彻底吹扫,将管内残留含油污水吹扫至后续管道,清管完成后关闭后段截断阀。然后将腐蚀老化管线的两端切断,盲板焊接封死对两端管口进行封堵直埋的方式处理。 2、运营期工艺流程 项目为管线更新工程,包括井间集油环掺水/回油管道和站间掺水/回油管道改造。运行期集油****油田采出液从油井、计量间输送至下游站间(阀组间、转油站等),掺水管线将回注水从站间输送至下游阀组间、油井等。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一)生态保护措施。加强施工管理,施工活动控制在占地范围内,最大限度减少钻机搬迁等对植被的碾压和破坏。埋设管线时,根据管径的大小做到尽量窄控,采取平埋方式,以便尽快恢复植被。施工过程中不打乱土层,分层开挖,分层回填。路基边坡采用种草护坡固土等防风治沙措施。光伏发电基础施工采用点状施工方式,减少土石方施工造成的土壤扰动和植被破坏。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临时占地表土及植被。 (二)水环境保护措施。管线清洗废水、试压废水拉运至东16污水处理站处理,满足《**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设计规定》(Q/SYDQ0639-2015)限值要求后回注油层。施工期不设营地,生活污水不外排。 (三)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管线采取重点防渗,管线采取外缠胶带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钢管,外防腐等级采用加强级,连接方式采用焊接,防渗性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重点防渗区防渗要求。地下水依托村屯水井设置3口跟踪监测井,定期进行监测,确保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要求。管线路由尽量沿道路进行铺设,采用管线保温措施,设置截断阀与报警系统和监控系统。定期对管道腐蚀情况进行检测,对管道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控,防止泄漏事故的发生。进行土壤跟踪监测。 (四)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场地酒水抑尘,建材定位定点堆放,并采取防尘、抑尘措施。风速四级以上天气暂停开挖,管道施工完毕后,覆土及时回填。建筑材料的运输车辆进行遮盖,合理规划运输路线。施工场界颗粒物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 (五)声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使用,禁止夜间(22:00~6:00)施工。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高噪声机械布置远离环境敏感点一侧。选用低噪声设备,注意设备维护。施工期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 (六)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废旧管线经工艺扫线、清管后,置于原地不动,不再使用。施工废料送****填埋场处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填埋场处理。 (七)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制定定期巡查制度,提高巡线的有效性,定期检测集输管线防腐及腐蚀情况,及时维修或更新。严格岗位责任制,制定操作手册、维修手册、应急操作规程等,相关人员培训后持证上岗。加强对工程附近居民的宣传教育,减少、避免第三方破坏事故。严格落实《****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并与油田区域开发相关应急预案联动,对风险事故及时作出反应和处理,将事故影响降至最低。 | 实际建设情况:(一)已落实生态环境环保措施 (1)本项目施工期均在已征地范围内施工,且施工阶段尽量缩小临时占地,未碾压或践踏征地范围外耕地或植被。 (2)本项目未在农耕期间或植物生长季节施工,管线施工未对基本农田产生明显影响。 (3)本项目在管沟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分层开挖、分层回填措施,先挖0.3m厚表土层单独堆放,然后挖心、底土层另外堆放,复原时先填心、底土,后平覆表土,目前开挖土方已全部分层回填,临时占用的耕地已全部由当地农民进行了复耕。 (4)本项目不涉及**道路及光伏发电基础施工,本项目均在项目划定的临时占地范围内进行施工,所有车辆均采用“一”字型作业法,减少了施工活动范围,减少了风蚀沙化活动的范围,效减少了土地沙化。施工结束后已及时对占地区域土地进行了平整,所占用的耕地均已平整并恢复耕种,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占地内土壤未出现沙化现象。 (4)本项目施工期间临时占用了32.477hm2基本农田,管线施工前已剥离了临时占地内0.3m厚的表土,管线敷设完成后对剥离的表土及时进行了回填,目前已对临时占用的耕地按照占地面积及当地补偿标准进行了占地补偿及青苗补偿,目前临时占用的耕地已全部由当地农民进行了复耕。 (二)已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 废弃管线产生的清管废水、管线试压废水已由罐车收集运送至东16****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回注油层,经验收监测分析,东16****处理站处理后的水质指标满足《**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设计规定》(Q/SYDQ0639-2015)及《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技术要求及分析方法》(SY/T5329-2022)限值要求。施工期间未设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已排入施工场地周边计量间及场站内污水收集装置,最终****处理厂处理。 (三)已落实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1)掺水/回油管线、集油环管线采取了重点防渗措施,包括管道连接方式采用了焊接,在管道的外壁上涂上环氧涂层,管**缠胶带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钢管,并采用了组合式镁合金牺牲阳极保护。 (2)本项目管线按照规定每天由小队人员进行检查、巡线,并定期对管**防腐层破损情况进行检测,有效防止了泄漏事故的发生,升 22 转油站内设有管道压力实时监控系统,发现问题可及时进行处置或维修。 (3)已制定地下水跟踪监测计划,在项目地下水上游布设了1个潜水背景监测点(升榆42-78井至升榆42-80井集油环管线南侧200m庙后屯水井),下游布设了2个潜水跟踪监测点(升榆60-28井至升榆58-26井集油环管线北侧150m**村水井、升榆24-36井至升榆26-36井集油环管线西侧600m牛张屯水井),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根据本项目验收期间监测结果,区域地下水中挥发酚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石油类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类标准。 (4)已制定土壤跟踪监测计划,在已建升 22 转油站(坐标125.295553,46.075419)、已建 6#阀组间(坐标125.267057,46.039638)、已建升榆34-34 井永久占地内(坐标125.251308,46.071950)分别设1个土壤跟踪监测点,定期对土壤进行跟踪监测,监测因子为石油烃,监测频次为1次/3年。 (四)已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经实际调查,本项目表土及建材堆放均设置了挡板、上覆遮盖材料,施工运输车辆均加盖了防尘布。施工车辆均为环保合格车辆,尾气均为达标排放。施工期产生的各种废气已在完工后消失。 (五)已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 经调查,本项目施工期间均在昼间施工,施工时已尽量将高噪声设备布置在远离环境敏感点的一侧,施工设备均采用了低噪声设备,并对设备定期进行了维护保养,降低了噪声源强度。运输车辆均避开村屯进行了运输,同时施工周期较短,现场施工设备均已撤离,施工噪声已在完工后消失,本项目施工期未发生噪音扰民投诉事件。 (六)已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原有废旧管线经工艺扫线、清管,两端封堵后原地填埋,不再使用。施工废料属于一般固体废物,****油厂****填埋场处理。生活垃圾已采用垃圾桶收集后****填埋场处理。 (七)已落实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1)经调查,施工单位********事业部第十工程部资质齐全,施工期未发生焊接质量问题、试压不合格等风险事故。 (2)经调查,本项目管线按照规定每天由小队人员进行检查、巡线,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置或维修,未发生过因设备运行不良导致环境事故;同时****根据管线等可能的风险编制了《环境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油田输油气管道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等各类预案,并定期进行了应急演练。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1 | 试压废水及清管废水依托东16****处理站处理 | 《**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设计规定》(Q/SYDQ0639-2015)及《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技术要求及分析方法》(SY/T5329-2022) | 试压废水及清管废水依托东16****处理站处理 | 在本次验收调查监测期间,东16****处理站出水水质满足《**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设计规定》(Q/SYDQ0639-2015)及《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技术要求及分析方法》(SY/T5329-2022)限值要求。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1 | 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管线采取重点防渗,管线采取外缠胶带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钢管,外防腐等级采用加强级,连接方式采用焊接,防渗性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重点防渗区防渗要求。地下水依托村屯水井设置3口跟踪监测井,定期进行监测,确保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要求。管线路由尽量沿道路进行铺设,采用管线保温措施,设置截断阀与报警系统和监控系统。定期对管道腐蚀情况进行检测,对管道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控,防止泄漏事故的发生。进行土壤跟踪监测。 | 已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1)掺水/回油管线、集油环管线采取了重点防渗措施,包括管道连接方式采用了焊接,在管道的外壁上涂上环氧涂层,管**缠胶带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钢管,并采用了组合式镁合金牺牲阳极保护。 (2)本项目管线按照规定每天由小队人员进行检查、巡线,并定期对管**防腐层破损情况进行检测,有效防止了泄漏事故的发生,升 22 转油站内设有管道压力实时监控系统,发现问题可及时进行处置或维修。 (3)已制定地下水跟踪监测计划,在项目地下水上游布设了1个潜水背景监测点(升榆42-78井至升榆42-80井集油环管线南侧200m庙后屯水井),下游布设了2个潜水跟踪监测点(升榆60-28井至升榆58-26井集油环管线北侧150m**村水井、升榆24-36井至升榆26-36井集油环管线西侧600m牛张屯水井),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根据本项目验收期间监测结果,区域地下水中挥发酚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石油类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类标准。 |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1 | 废旧管线经工艺扫线、清管后,置于原地不动,不再使用。施工废料送****填埋场处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填埋场处理。 | 原有废旧管线经工艺扫线、清管,两端封堵后原地填埋,不再使用。施工废料属于一般固体废物,****油厂****填埋场处理。生活垃圾已采用垃圾桶收集后****填埋场处理。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加强施工管理,施工活动控制在占地范围内,最大限度减少钻机搬迁等对植被的碾压和破坏。埋设管线时,根据管径的大小做到尽量窄控,采取平埋方式,以便尽快恢复植被。施工过程中不打乱土层,分层开挖,分层回填。路基边坡采用种草护坡固土等防风治沙措施。光伏发电基础施工采用点状施工方式,减少土石方施工造成的土壤扰动和植被破坏。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临时占地表土及植被。 | 已落实生态环境环保措施 (1)本项目施工期均在已征地范围内施工,且施工阶段尽量缩小临时占地,未碾压或践踏征地范围外耕地或植被。 (2)本项目未在农耕期间或植物生长季节施工,管线施工未对基本农田产生明显影响。 (3)本项目在管沟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分层开挖、分层回填措施,先挖0.3m厚表土层单独堆放,然后挖心、底土层另外堆放,复原时先填心、底土,后平覆表土,目前开挖土方已全部分层回填,临时占用的耕地已全部由当地农民进行了复耕。 (4)本项目不涉及**道路及光伏发电基础施工,本项目均在项目划定的临时占地范围内进行施工,所有车辆均采用“一”字型作业法,减少了施工活动范围,减少了风蚀沙化活动的范围,效减少了土地沙化。施工结束后已及时对占地区域土地进行了平整,所占用的耕地均已平整并恢复耕种,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占地内土壤未出现沙化现象。 (4)本项目施工期间临时占用了32.477hm2基本农田,管线施工前已剥离了临时占地内0.3m厚的表土,管线敷设完成后对剥离的表土及时进行了回填,目前已对临时占用的耕地按照占地面积及当地补偿标准进行了占地补偿及青苗补偿,目前临时占用的耕地已全部由当地农民进行了复耕。 |
表7 风险设施
1 | 制定定期巡查制度,提高巡线的有效性,定期检测集输管线防腐及腐蚀情况,及时维修或更新。严格岗位责任制,制定操作手册、维修手册、应急操作规程等,相关人员培训后持证上岗。加强对工程附近居民的宣传教育,减少、避免第三方破坏事故。严格落实《****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并与油田区域开发相关应急预案联动,对风险事故及时作出反应和处理,将事故影响降至最低。 | 已落实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1)经调查,施工单位********事业部第十工程部资质齐全,施工期未发生焊接质量问题、试压不合格等风险事故。 (2)经调查,本项目管线按照规定每天由小队人员进行检查、巡线,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置或维修,未发生过因设备运行不良导致环境事故;同时****根据管线等可能的风险编制了《环境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油田输油气管道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等各类预案,并定期进行了应急演练。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施工废料依托****填埋场处理,生活垃圾依****填埋场,试压废水和废弃管线清管废水依托东16污水处理站处理。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施工****采油厂****填埋场处理,生活垃圾已统一收集后****填埋场处理,施工期试压废水和废弃管线清管废水已由罐车拉运至东16****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回注油层。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生态保护措施。加强施工管理,施工活动控制在占地范围内,最大限度减少钻机搬迁等对植被的碾压和破坏。埋设管线时,根据管径的大小做到尽量窄控,采取平埋方式,以便尽快恢复植被。施工过程中不打乱土层,分层开挖,分层回填。路基边坡采用种草护坡固土等防风治沙措施。光伏发电基础施工采用点状施工方式,减少土石方施工造成的土壤扰动和植被破坏。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临时占地表土及植被。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已落实生态环境环保措施 (1)本项目施工期均在已征地范围内施工,且施工阶段尽量缩小临时占地,未碾压或践踏征地范围外耕地或植被。 (2)本项目未在农耕期间或植物生长季节施工,管线施工未对基本农田产生明显影响。 (3)本项目在管沟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分层开挖、分层回填措施,先挖0.3m厚表土层单独堆放,然后挖心、底土层另外堆放,复原时先填心、底土,后平覆表土,目前开挖土方已全部分层回填,临时占用的耕地已全部由当地农民进行了复耕。 (4)本项目不涉及**道路及光伏发电基础施工,本项目均在项目划定的临时占地范围内进行施工,所有车辆均采用“一”字型作业法,减少了施工活动范围,减少了风蚀沙化活动的范围,效减少了土地沙化。施工结束后已及时对占地区域土地进行了平整,所占用的耕地均已平整并恢复耕种,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占地内土壤未出现沙化现象。 (4)本项目施工期间临时占用了32.477hm2基本农田,管线施工前已剥离了临时占地内0.3m厚的表土,管线敷设完成后对剥离的表土及时进行了回填,目前已对临时占用的耕地按照占地面积及当地补偿标准进行了占地补偿及青苗补偿,目前临时占用的耕地已全部由当地农民进行了复耕。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相关公告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