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达县字嘎乡生玉公路岔口至上格色村公路改(扩)建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115********9201116 | 建设单位法人:谭建峰 |
何锡海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自治区**市**县 |
**自治区**市**县嘎通街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县字嘎乡生玉公路岔口至上格色村公路改(扩)建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30-等级公路(不含维护;不含生命救援、应急保通工程以及国防交通保障项目;不含改扩建四级公路)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E4819-E4819-其他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 |
建设地点: | **自治区**市**县 |
经度:97.78982,97.7728 纬度: 31.727,31.69425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17-08-18 |
昌环发〔2017〕1296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1528.1029 |
25.64 | 运营单位名称:**** |
115********9201116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公司 |
****0600MA6YE05P18 | 验收监测单位:**中测凯乐****公司 |
****0195MA6T1C7R8J | 竣工时间:2019-06-30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09-28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10-30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网址https://www.****.com/gs/detail/2?id=40928I0lo8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改扩建 | 实际建设情况:改扩建 |
未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公路改建全长5.051km,项目起点K0+000接**县~**县县道路口,路线止点K5+051位于加麦自然村。改造后路基标准宽度为6.5m,路幅构成为行车道6m,两侧各0.25m土路肩,本项目路面采用水泥路面,路面结构为:20cm水泥混凝土面层(抗弯拉强度不小于4.0Mpa)+15cm天然砂砾石垫层。全线采用四级公路标准。项目不涉及桥梁工程,**涵洞54m/7道,其中1-4m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6m/2道,φ75m波纹管涵27m/4道,φ1m波纹管涵11m/1道。 | 实际建设情况:公路改建全长5.051km,项目起点K0+000接**县~**县县道路口,路线止点K5+051位于加麦自然村。改造后路基标准宽度为6.5m,路幅构成为行车道6m,两侧各0.25m土路肩,本项目路面采用水泥路面,路面结构为:20cm水泥混凝土面层(抗弯拉强度不小于4.0Mpa)+15cm天然砂砾石垫层。全线采用四级公路标准。项目不涉及桥梁工程,**涵洞54m/7道,其中1-4m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6m/2道,φ75m波纹管涵27m/4道,φ1m波纹管涵11m/1道。 |
未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公路改建全长5.051km,项目起点K0+000接**县~**县县道路口,路线止点K5+051位于加麦自然村。改造后路基标准宽度为6.5m,路幅构成为行车道6m,两侧各0.25m土路肩,本项目路面采用水泥路面,路面结构为:20cm水泥混凝土面层(抗弯拉强度不小于4.0Mpa)+15cm天然砂砾石垫层。全线采用四级公路标准。项目不涉及桥梁工程,**涵洞54m/7道,其中1-4m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6m/2道,φ75m波纹管涵27m/4道,φ1m波纹管涵11m/1道。 | 实际建设情况:公路改建全长5.051km,项目起点K0+000接**县~**县县道路口,路线止点K5+051位于加麦自然村。改造后路基标准宽度为6.5m,路幅构成为行车道6m,两侧各0.25m土路肩,本项目路面采用水泥路面,路面结构为:20cm水泥混凝土面层(抗弯拉强度不小于4.0Mpa)+15cm天然砂砾石垫层。全线采用四级公路标准。项目不涉及桥梁工程,**涵洞54m/7道,其中1-4m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6m/2道,φ75m波纹管涵27m/4道,φ1m波纹管涵11m/1道。 |
未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地表水环评文件要求:环评报告提出的地表水防治措施:本项目运营期不会向环境排放污水,路面改善后会降低路面径流中SS浓度,对水环境呈正效益。 地表水环评批复要求:无 废气环评文件要求:环评报告提出的废气防治措施:运营期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道路扬尘、汽车尾气排放等将对沿线地区环境空气产生一定影响,污染物主要为CO、NOx和粉尘。 废气环评批复要求:运营期,车辆运输应采取覆盖的措施,车辆减速行驶,设置限速标志。 噪声环评文件要求:环评报告提出的噪声防治措施:项目运营期间的噪声源主要有:机动车鸣笛、机动车动力装置及辅助系统噪声、行驶噪声等。 噪声环评批复要求:运营期,车辆运输应采取覆盖的措施,车辆减速行驶,设置限速标志。 固体废物环评文件要求:环评报告提出的固体废物处置措施:道路沿线可能村庄生活垃圾等遗撒物。 固体废物环评批复要求:无 | 实际建设情况:地表水实际措施:运营期实际采取的地表水防治措施:运行期实际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修建排水沟,路面径流的雨水通过排水沟汇集,最终排入河流,雨水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废气实际措施:运营期实际采取的废气防治措施:加强路面维护,定期由当地村民清理。由交管部门负责严查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并禁止上路,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噪声实际措施:运营期实际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运行期实际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是4级公路,弯道较多,设置限速牌等交通标志,加强路面维护。 固体废物实际措施:运营期实际采取的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加强路面维护,定期由当地村民清理。 |
未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生态影响环评文件要求:1)主体工程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施工结束后,对道路回填土的表面扰动范围内进行土地平整,并对占地涉及植被的占地进行恢复。建设单位要增强有植被地的保护意识,统筹工程实施临时用地,加强科学指导;环境监理单位要加强施工过程中占地情况的监督,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土地保护措施。在组织交工验收时,应对土地利用和恢复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严格控制公路占用草地面积,合理规划临时工程,避免越界占压草地。2)临时占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1、施工场地保护和恢复措施:①严禁在草甸以及植被覆盖度较高的草地内设置施工场地。②施工场地应尽量使用太阳能采热和照明装置,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③施工场地的垃圾要定时收集,不能利用的统一收****填埋场处理;应特别做好塑料袋等不可降解垃圾的收集和管理工作,禁止随意丢弃。④严禁临时等占压草甸以及植被覆盖度较高的草地,尽量利用裸地。⑤临时场地应划清边界线,采取围挡,严禁施工随意侵占植被。⑥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进行彻底的拆除和清理,对于施工场地占用草地,在施工前要进行表土剥离,表土剥离深度为30cm,暂时存放在施工场地边缘对其进行堆放和养护,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植被恢复,尽量恢复原貌。2、弃渣场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在工程弃土完成后应将场地整平。对弃渣场施工提出如下措施:(1)弃渣场应先用弃废石方,再用弃废土覆盖,以便为植被恢复创造条件。(2)弃土前,应先剥离表土和转移小龄苗木,表土应及时回填或作为料场植被恢复的基质。并移栽幼龄苗木,促进植被恢复。表土剥离具体措施:本项目对永久占地区域内的表土采取剥离并临时堆放,留待后续生态防护再行使用的处理方式。剥离的表土集中堆放在弃土场一侧征地范围内并对剥离的表土采取填土草袋挡防、防雨布覆盖、砖石压护的形式进行水土保持防护。填土沙袋按顶宽0.5底宽1.0m,高1.0m的梯形断面错开分层码放,以增加其稳定性。在表土堆放期间,对临时堆放形成的表土堆撒播灌草籽,利用植物根系进一步增加表土堆放体的稳定性,要求种子分布均匀,播种完成后可适当洒水,草籽的撒播密度为60kg/hm2。(3)弃渣场要做好防护工作。(4)弃渣场应划定临时用地范围,明确用地数量,不得随意扩大。 生态影响环评批复要求:在全面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项目运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原则同意报告表作为项目建设实施环境管理的依据。项目业主必须严格落实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环保对策、措施及相应的投资,防止废水、废气、噪声污染和生态破坏,将项目运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项目施工过程应合理、科学地规划,严格划定施工红线,严禁越线施工,控制占地。 废气环评文件要求:环评报告提出的废气防治措施:①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轻装轻卸;装运砂石料、土方及垃圾的车辆要遮盖封闭;②车辆出工地前应尽可能清除表面粘附的泥土等,避免区域外道路积土产生扬尘;③施工现场内散状材料必须遮盖封闭;④施工场地内松散地表应及时进行夯实,并辅以洒水及清扫措施有效控制扬尘,洒水抑尘作业每天4~5次,结合**地区气候情况,下午15:00至20:00时段应加强抑尘作业;⑤临时性用地使用完毕后应尽早将裸露土地进行迹地恢复,避免起尘;⑥施工车辆经敏感点路段应减速慢行,并对敏感点路段加强洒水降尘,以施工扬尘降低对沿线居民的影响。 废气环评批复要求: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施工期合理安排粉状筑路材料的堆存地点,并做好围栏、遮盖等措施,道路应定期洒水,路基施工时应及时分层压实,粉状材料应进行密闭运输。运营期,车辆运输应采取覆盖的措施,车辆减速行驶,设置限速标志。 废水环评文件要求:环评报告提出的废水防治措施:(1)施工废水治理措施:道路施工时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多,一般情况下,都会产生含油冲洗废水,但废水的排放较为分散,因而其影响程度有限,要求工程的机械设备利用道路附近既有的设施进行维修和冲洗;产生的少量冲洗废水经沉淀隔油处理后回用。(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治理措施:施工人员暂用当地裸地搭建临时休息棚并且建立旱厕。因此生活污水流入旱厕用于周边的草场灌溉。(3)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坚持“源头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即采取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的措施。提出以下保护措施:1)施工人员暂用当地裸地搭建临时休息棚并且建立旱厕。因此生活污水流入旱厕用于周边农田灌溉。2)混凝土拌和废水、车辆冲洗废水中泥沙和石油类含量较高,应在施工场地设置临时沉沙池,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全部循环利用。3)散料堆场采取覆盖措施,防止产生水土流失污染地下水。 废水环评批复要求: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施工期生活污水使用防渗旱厕收集处理后用于周边绿化;施工废水通过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不外排。 噪声环评文件要求:环评报告提出的噪声防治措施:(1)加快靠近村庄或村民房路段区施工速度,并合理安排该段施工时间,午间13:00-15:00点、晚间21:00-6:00期间禁止施工;(2)选择优良施工设备进入施工场地施工,限制落后陈旧的高噪声设备进场;(3)加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引发突发性高噪声产生;(4)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与施工场所,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声敏感点,将施工现场的固定振动源相对集中,以减少振动干扰的范围;(5)加强施工管理。施工单位应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设备;(6)强化与周边居民等的沟通,取得其谅解与支持,构建和谐的施工作业环境。 噪声环评批复要求:加强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布局机械设备,设备维护保养,设备减振、隔声。 固体废物环评文件要求:环评报告提出的固体废物处置措施:(1)土石方:多余弃方运往弃土场。本项目弃土场采用就近布设,弃土场的边坡采取必要的支挡防护措施,以保证边坡的稳定,减少水土流失。弃土结束后采取坡面植灌草进行绿化。(2)生活垃圾:环评要求施工期间,对生活垃圾采取分类化管理,就近送至当地的生活垃圾暂存点。同时应该特别注意对临时垃圾堆放点的维护管理,避免垃圾的随意堆放造成垃圾四处散落,并应定期对堆放点喷杀菌、杀虫药水,减少蚊虫和病菌的滋生。(3)建筑垃圾:废建筑垃圾部分用于路基填筑,其余弃土场填埋。 固体废物环评批复要求:施工期建筑垃圾清运至县政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点处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统一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 | 实际建设情况:生态影响实际措施:施工期实际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1)在灌草丛、草地开挖前,对表土进行剥离,采用分层堆放的方式,开挖时表层土放于沟槽两侧的下层,深层土放于表土上方,对表土进行洒水养护。施工结束后,对道路回填土的表面扰动范围内进行土地平整,并对占地涉及植被的占地进行恢复。(2)未在草甸以及植被覆盖度较高的草地内设置施工场地。(3)施工场地利用附近村庄的牵引的电力及太阳能光伏板进行采热和照明。(4)现场配备垃圾桶及临时垃圾堆放点,生活垃圾经收集后运往当地的生活垃圾暂存点处置,由当地环卫部门统****填埋场处置。安排专人定期对临时垃圾堆放点喷杀菌、杀虫药水,防治蚊虫和病菌的滋生。(5)施工前取得临时用地手续,施工中严格按照规定的红线内施工,未占用草甸以及植被覆盖度较高的草地。(6)施工场地利用裸地,采用围挡,施工中未出现随意侵占植被。(7)施工前对表土剥离,表土剥离深度为30cm,暂时存放在施工场地边缘对其进行堆放和养护,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进行彻底的拆除和清理,对于施工场地占用草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植被恢复,尽量恢复原貌。(8)弃土场使用前对表土剥离和转移小龄苗木,表土剥离深度为30cm,永久占地区域内的表土采取剥离并临时堆放,临时堆放采取填土草袋挡防、防雨布覆盖、砖石压护的形式进行水土保持防护。弃土场先弃废石方,再用弃废土覆盖,弃土结束后再覆原有表土,表土上撒播灌草籽,利用植物根系进一步增加表土堆放体的稳定性。(9)施工场地及临时堆场为临时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施工结束后,将拆除施工场地建筑及设施,拆除建筑后对地表进行松土,进行场地平整,通过播撒草籽对道路沿线等区域进行了绿化,由于所处区域气候条件限制,恢复进展较慢。(10)施工迹地(渣场、料场、施工工区、临时施工道路、临时仓库等)在施工准备前,需对区域表土进行剥离,剥离的表土堆放于不影响施工活动的区域内,并做好了临时覆盖工作,施工临时占地已完成生态恢复,无遗留弃渣。实际调查:项目已建成并运行多年,由于当时管理人员调动,部分过程资料无法收集,过程中现场落实情况无法核实,通过咨询业主和施工单位,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的影响采取的减缓措施与原环评一致,通过收集施工期影像资料及现场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得知,项目施工期设置的临时设施均已拆除,并进行了迹地恢复和撒播草仔,弃土场已全部生态恢复,现场无施工遗留痕迹。 废气实际措施:施工期实际采取的废气防治措施:(1)施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包括环保篇章,施工中,严格按照审批过的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轻装轻卸,装运砂石料、土方及垃圾的车辆限高限载,并覆盖运输。(2)施工现场设置围挡,车辆进出安排人员清理车辆轮胎,防治轮胎携带泥土上路,同时安排人员对运输道路遗撒物进行清理,并洒水抑尘。(3)砂石、土料等易产生扬尘的堆料场及临时堆场采用帆布覆盖。(4)施工现场配备洒水车及雾炮机,对施工现场及运输道路洒水抑尘。(5)临时性用地使用完毕后尽快将裸露土地进行迹地恢复,恢复不及时的先进行覆盖。(6)大风天气禁止施工作业。(7)采用符合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运输车辆,定期对车辆的维护和保养,采用优质燃料。(8)运输道路依托国道及乡村道路,途径乡镇、村庄居民区,减速慢行,禁止鸣笛。实际调查:项目已建成并运行多年,由于当时管理人员调动,部分过程资料无法收集,过程中现场落实情况无法核实,通过咨询业主和施工单位,项目施工期实际采取的废气防治措施与原环评一致。施工期落实了各项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未对工程周边大气环境和敏感点造成明显环境影响,现场未遗留建设期间相关的问题,未接到附近居民关于大气环境污染的举报。 废水实际措施:施工期实际采取的废水防治措施:(1)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的****维修店进行清洗,清洗废水依托沉淀隔油设施处理后回用。(2)现场修建临时旱厕,少量生活污水利用旱厕处理,定期交由当地村民清理,用于农作物沤肥。施工结束后拆除旱厕,采用生石灰消毒、卫生填埋。(3)修建临时沉淀池,施工废水经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底泥经晒干后用于回填。(4)散料堆场采取覆盖措施,周边做好围挡,防治水土流失。实际调查:项目已建成并运行多年,由于当时管理人员调动,部分过程资料无法收集,过程中现场落实情况无法核实,通过咨询业主和施工单位,项目施工期实际采取的废水防治措施与原环评一致。施工期产生的各类废(污)水均得到有效处置,未对当地水环境构成大的污染影响,现场未遗留建设期间相关的问题,未接到附近居民关于水环境污染的举报。 噪声实际措施:施工期实际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1)本项目在靠近村庄或村民房路段区加快施工,合理地安排地施工时间,在午间13:00-15:00点、晚间21:00-6:00期间未施工作业。(2)选用先进机械、低噪音设备进行施工,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设备。(3)对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定期维护保养。(4)高噪声设备布置在远离噪声敏感点,并做好基础减震、隔声等措施。(5)仅在白天运输,途径乡镇、村庄居民区时减速慢行,禁止鸣笛。运输道路及施工便道沿线设置限速标识。实际调查:项目已建成并运行多年,由于当时管理人员调动,部分过程资料无法收集,过程中现场落实情况无法核实,通过咨询业主和施工单位,项目施工期噪声采取的减缓措施与原环评一致。项目施工期落实了各项声环境保护措施,未对工程周边声环境敏感点造成明显环境影响,现场未遗留建设期间相关的问题,未接到附近居民关于声环境污染的举报。 固体废物实际措施:施工期实际采取的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土石方:土石方尽可能及时回填,利用不尽的运到指定的弃土场。弃土场场地周边采用截排水沟、堆放土方采取遮盖措施,弃土结束后采取坡面植灌草进行绿化。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中水泥包装袋、钢材、PE管等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石料、砂、废混凝土块等集中收集,运至施工场地低洼处及施工便道回填,利用不尽的运往弃土场填埋。生活垃圾:现场配备垃圾桶及临时垃圾堆放点,生活垃圾经收集后运往当地的生活垃圾暂存点处置,由当地环卫部门统****填埋场处置。安排专人定期对临时垃圾堆放点喷杀菌、杀虫药水,防治蚊虫和病菌的滋生。实际调查:项目已建成并运行多年,由于当时管理人员调动,部分过程资料无法收集,过程中现场落实情况无法核实,通过咨询业主和施工单位,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采取的减缓措施与原环评一致,项目施工期各项垃圾均得到合理处置,现场及河道未发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乱丢乱弃现象,现场未遗留建设期间相关的问题,未接到附近居民关于固体废物的举报。 |
未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生态影响环评文件要求:1)主体工程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施工结束后,对道路回填土的表面扰动范围内进行土地平整,并对占地涉及植被的占地进行恢复。建设单位要增强有植被地的保护意识,统筹工程实施临时用地,加强科学指导;环境监理单位要加强施工过程中占地情况的监督,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土地保护措施。在组织交工验收时,应对土地利用和恢复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严格控制公路占用草地面积,合理规划临时工程,避免越界占压草地。2)临时占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1、施工场地保护和恢复措施:①严禁在草甸以及植被覆盖度较高的草地内设置施工场地。②施工场地应尽量使用太阳能采热和照明装置,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③施工场地的垃圾要定时收集,不能利用的统一收****填埋场处理;应特别做好塑料袋等不可降解垃圾的收集和管理工作,禁止随意丢弃。④严禁临时等占压草甸以及植被覆盖度较高的草地,尽量利用裸地。⑤临时场地应划清边界线,采取围挡,严禁施工随意侵占植被。⑥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进行彻底的拆除和清理,对于施工场地占用草地,在施工前要进行表土剥离,表土剥离深度为30cm,暂时存放在施工场地边缘对其进行堆放和养护,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植被恢复,尽量恢复原貌。2、弃渣场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在工程弃土完成后应将场地整平。对弃渣场施工提出如下措施:(1)弃渣场应先用弃废石方,再用弃废土覆盖,以便为植被恢复创造条件。(2)弃土前,应先剥离表土和转移小龄苗木,表土应及时回填或作为料场植被恢复的基质。并移栽幼龄苗木,促进植被恢复。表土剥离具体措施:本项目对永久占地区域内的表土采取剥离并临时堆放,留待后续生态防护再行使用的处理方式。剥离的表土集中堆放在弃土场一侧征地范围内并对剥离的表土采取填土草袋挡防、防雨布覆盖、砖石压护的形式进行水土保持防护。填土沙袋按顶宽0.5底宽1.0m,高1.0m的梯形断面错开分层码放,以增加其稳定性。在表土堆放期间,对临时堆放形成的表土堆撒播灌草籽,利用植物根系进一步增加表土堆放体的稳定性,要求种子分布均匀,播种完成后可适当洒水,草籽的撒播密度为60kg/hm2。(3)弃渣场要做好防护工作。(4)弃渣场应划定临时用地范围,明确用地数量,不得随意扩大。 生态影响环评批复要求:在全面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项目运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原则同意报告表作为项目建设实施环境管理的依据。项目业主必须严格落实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环保对策、措施及相应的投资,防止废水、废气、噪声污染和生态破坏,将项目运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项目施工过程应合理、科学地规划,严格划定施工红线,严禁越线施工,控制占地。 | 生态影响实际措施:施工期实际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1)在灌草丛、草地开挖前,对表土进行剥离,采用分层堆放的方式,开挖时表层土放于沟槽两侧的下层,深层土放于表土上方,对表土进行洒水养护。施工结束后,对道路回填土的表面扰动范围内进行土地平整,并对占地涉及植被的占地进行恢复。(2)未在草甸以及植被覆盖度较高的草地内设置施工场地。(3)施工场地利用附近村庄的牵引的电力及太阳能光伏板进行采热和照明。(4)现场配备垃圾桶及临时垃圾堆放点,生活垃圾经收集后运往当地的生活垃圾暂存点处置,由当地环卫部门统****填埋场处置。安排专人定期对临时垃圾堆放点喷杀菌、杀虫药水,防治蚊虫和病菌的滋生。(5)施工前取得临时用地手续,施工中严格按照规定的红线内施工,未占用草甸以及植被覆盖度较高的草地。(6)施工场地利用裸地,采用围挡,施工中未出现随意侵占植被。(7)施工前对表土剥离,表土剥离深度为30cm,暂时存放在施工场地边缘对其进行堆放和养护,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进行彻底的拆除和清理,对于施工场地占用草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植被恢复,尽量恢复原貌。(8)弃土场使用前对表土剥离和转移小龄苗木,表土剥离深度为30cm,永久占地区域内的表土采取剥离并临时堆放,临时堆放采取填土草袋挡防、防雨布覆盖、砖石压护的形式进行水土保持防护。弃土场先弃废石方,再用弃废土覆盖,弃土结束后再覆原有表土,表土上撒播灌草籽,利用植物根系进一步增加表土堆放体的稳定性。(9)施工场地及临时堆场为临时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施工结束后,将拆除施工场地建筑及设施,拆除建筑后对地表进行松土,进行场地平整,通过播撒草籽对道路沿线等区域进行了绿化,由于所处区域气候条件限制,恢复进展较慢。(10)施工迹地(渣场、料场、施工工区、临时施工道路、临时仓库等)在施工准备前,需对区域表土进行剥离,剥离的表土堆放于不影响施工活动的区域内,并做好了临时覆盖工作,施工临时占地已完成生态恢复,无遗留弃渣。实际调查:项目已建成并运行多年,由于当时管理人员调动,部分过程资料无法收集,过程中现场落实情况无法核实,通过咨询业主和施工单位,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的影响采取的减缓措施与原环评一致,通过收集施工期影像资料及现场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得知,项目施工期设置的临时设施均已拆除,并进行了迹地恢复和撒播草仔,弃土场已全部生态恢复,现场无施工遗留痕迹。 |
表7 风险设施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生态影响环评文件要求:1)主体工程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施工结束后,对道路回填土的表面扰动范围内进行土地平整,并对占地涉及植被的占地进行恢复。建设单位要增强有植被地的保护意识,统筹工程实施临时用地,加强科学指导;环境监理单位要加强施工过程中占地情况的监督,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土地保护措施。在组织交工验收时,应对土地利用和恢复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严格控制公路占用草地面积,合理规划临时工程,避免越界占压草地。2)临时占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1、施工场地保护和恢复措施:①严禁在草甸以及植被覆盖度较高的草地内设置施工场地。②施工场地应尽量使用太阳能采热和照明装置,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③施工场地的垃圾要定时收集,不能利用的统一收****填埋场处理;应特别做好塑料袋等不可降解垃圾的收集和管理工作,禁止随意丢弃。④严禁临时等占压草甸以及植被覆盖度较高的草地,尽量利用裸地。⑤临时场地应划清边界线,采取围挡,严禁施工随意侵占植被。⑥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进行彻底的拆除和清理,对于施工场地占用草地,在施工前要进行表土剥离,表土剥离深度为30cm,暂时存放在施工场地边缘对其进行堆放和养护,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植被恢复,尽量恢复原貌。2、弃渣场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在工程弃土完成后应将场地整平。对弃渣场施工提出如下措施:(1)弃渣场应先用弃废石方,再用弃废土覆盖,以便为植被恢复创造条件。(2)弃土前,应先剥离表土和转移小龄苗木,表土应及时回填或作为料场植被恢复的基质。并移栽幼龄苗木,促进植被恢复。表土剥离具体措施:本项目对永久占地区域内的表土采取剥离并临时堆放,留待后续生态防护再行使用的处理方式。剥离的表土集中堆放在弃土场一侧征地范围内并对剥离的表土采取填土草袋挡防、防雨布覆盖、砖石压护的形式进行水土保持防护。填土沙袋按顶宽0.5底宽1.0m,高1.0m的梯形断面错开分层码放,以增加其稳定性。在表土堆放期间,对临时堆放形成的表土堆撒播灌草籽,利用植物根系进一步增加表土堆放体的稳定性,要求种子分布均匀,播种完成后可适当洒水,草籽的撒播密度为60kg/hm2。(3)弃渣场要做好防护工作。(4)弃渣场应划定临时用地范围,明确用地数量,不得随意扩大。 生态影响环评批复要求:在全面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项目运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原则同意报告表作为项目建设实施环境管理的依据。项目业主必须严格落实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环保对策、措施及相应的投资,防止废水、废气、噪声污染和生态破坏,将项目运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项目施工过程应合理、科学地规划,严格划定施工红线,严禁越线施工,控制占地。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生态影响实际措施:施工期实际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1)在灌草丛、草地开挖前,对表土进行剥离,采用分层堆放的方式,开挖时表层土放于沟槽两侧的下层,深层土放于表土上方,对表土进行洒水养护。施工结束后,对道路回填土的表面扰动范围内进行土地平整,并对占地涉及植被的占地进行恢复。(2)未在草甸以及植被覆盖度较高的草地内设置施工场地。(3)施工场地利用附近村庄的牵引的电力及太阳能光伏板进行采热和照明。(4)现场配备垃圾桶及临时垃圾堆放点,生活垃圾经收集后运往当地的生活垃圾暂存点处置,由当地环卫部门统****填埋场处置。安排专人定期对临时垃圾堆放点喷杀菌、杀虫药水,防治蚊虫和病菌的滋生。(5)施工前取得临时用地手续,施工中严格按照规定的红线内施工,未占用草甸以及植被覆盖度较高的草地。(6)施工场地利用裸地,采用围挡,施工中未出现随意侵占植被。(7)施工前对表土剥离,表土剥离深度为30cm,暂时存放在施工场地边缘对其进行堆放和养护,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进行彻底的拆除和清理,对于施工场地占用草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植被恢复,尽量恢复原貌。(8)弃土场使用前对表土剥离和转移小龄苗木,表土剥离深度为30cm,永久占地区域内的表土采取剥离并临时堆放,临时堆放采取填土草袋挡防、防雨布覆盖、砖石压护的形式进行水土保持防护。弃土场先弃废石方,再用弃废土覆盖,弃土结束后再覆原有表土,表土上撒播灌草籽,利用植物根系进一步增加表土堆放体的稳定性。(9)施工场地及临时堆场为临时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施工结束后,将拆除施工场地建筑及设施,拆除建筑后对地表进行松土,进行场地平整,通过播撒草籽对道路沿线等区域进行了绿化,由于所处区域气候条件限制,恢复进展较慢。(10)施工迹地(渣场、料场、施工工区、临时施工道路、临时仓库等)在施工准备前,需对区域表土进行剥离,剥离的表土堆放于不影响施工活动的区域内,并做好了临时覆盖工作,施工临时占地已完成生态恢复,无遗留弃渣。实际调查:项目已建成并运行多年,由于当时管理人员调动,部分过程资料无法收集,过程中现场落实情况无法核实,通过咨询业主和施工单位,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的影响采取的减缓措施与原环评一致,通过收集施工期影像资料及现场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得知,项目施工期设置的临时设施均已拆除,并进行了迹地恢复和撒播草仔,弃土场已全部生态恢复,现场无施工遗留痕迹。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废气环评文件要求:环评报告提出的废气防治措施:①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轻装轻卸;装运砂石料、土方及垃圾的车辆要遮盖封闭;②车辆出工地前应尽可能清除表面粘附的泥土等,避免区域外道路积土产生扬尘;③施工现场内散状材料必须遮盖封闭;④施工场地内松散地表应及时进行夯实,并辅以洒水及清扫措施有效控制扬尘,洒水抑尘作业每天4~5次,结合**地区气候情况,下午15:00至20:00时段应加强抑尘作业;⑤临时性用地使用完毕后应尽早将裸露土地进行迹地恢复,避免起尘;⑥施工车辆经敏感点路段应减速慢行,并对敏感点路段加强洒水降尘,以施工扬尘降低对沿线居民的影响。 废气环评批复要求: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施工期合理安排粉状筑路材料的堆存地点,并做好围栏、遮盖等措施,道路应定期洒水,路基施工时应及时分层压实,粉状材料应进行密闭运输。运营期,车辆运输应采取覆盖的措施,车辆减速行驶,设置限速标志。 废水环评文件要求:环评报告提出的废水防治措施:(1)施工废水治理措施:道路施工时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多,一般情况下,都会产生含油冲洗废水,但废水的排放较为分散,因而其影响程度有限,要求工程的机械设备利用道路附近既有的设施进行维修和冲洗;产生的少量冲洗废水经沉淀隔油处理后回用。(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治理措施:施工人员暂用当地裸地搭建临时休息棚并且建立旱厕。因此生活污水流入旱厕用于周边的草场灌溉。(3)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坚持“源头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即采取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的措施。提出以下保护措施:1)施工人员暂用当地裸地搭建临时休息棚并且建立旱厕。因此生活污水流入旱厕用于周边农田灌溉。2)混凝土拌和废水、车辆冲洗废水中泥沙和石油类含量较高,应在施工场地设置临时沉沙池,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全部循环利用。3)散料堆场采取覆盖措施,防止产生水土流失污染地下水。 废水环评批复要求: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施工期生活污水使用防渗旱厕收集处理后用于周边绿化;施工废水通过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不外排。 噪声环评文件要求:环评报告提出的噪声防治措施:(1)加快靠近村庄或村民房路段区施工速度,并合理安排该段施工时间,午间13:00-15:00点、晚间21:00-6:00期间禁止施工;(2)选择优良施工设备进入施工场地施工,限制落后陈旧的高噪声设备进场;(3)加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引发突发性高噪声产生;(4)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与施工场所,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声敏感点,将施工现场的固定振动源相对集中,以减少振动干扰的范围;(5)加强施工管理。施工单位应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设备;(6)强化与周边居民等的沟通,取得其谅解与支持,构建和谐的施工作业环境。 噪声环评批复要求:加强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布局机械设备,设备维护保养,设备减振、隔声。 固体废物环评文件要求:环评报告提出的固体废物处置措施:(1)土石方:多余弃方运往弃土场。本项目弃土场采用就近布设,弃土场的边坡采取必要的支挡防护措施,以保证边坡的稳定,减少水土流失。弃土结束后采取坡面植灌草进行绿化。(2)生活垃圾:环评要求施工期间,对生活垃圾采取分类化管理,就近送至当地的生活垃圾暂存点。同时应该特别注意对临时垃圾堆放点的维护管理,避免垃圾的随意堆放造成垃圾四处散落,并应定期对堆放点喷杀菌、杀虫药水,减少蚊虫和病菌的滋生。(3)建筑垃圾:废建筑垃圾部分用于路基填筑,其余弃土场填埋。 固体废物环评批复要求:施工期建筑垃圾清运至县政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点处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统一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废气实际措施:施工期实际采取的废气防治措施:(1)施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包括环保篇章,施工中,严格按照审批过的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轻装轻卸,装运砂石料、土方及垃圾的车辆限高限载,并覆盖运输。(2)施工现场设置围挡,车辆进出安排人员清理车辆轮胎,防治轮胎携带泥土上路,同时安排人员对运输道路遗撒物进行清理,并洒水抑尘。(3)砂石、土料等易产生扬尘的堆料场及临时堆场采用帆布覆盖。(4)施工现场配备洒水车及雾炮机,对施工现场及运输道路洒水抑尘。(5)临时性用地使用完毕后尽快将裸露土地进行迹地恢复,恢复不及时的先进行覆盖。(6)大风天气禁止施工作业。(7)采用符合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运输车辆,定期对车辆的维护和保养,采用优质燃料。(8)运输道路依托国道及乡村道路,途径乡镇、村庄居民区,减速慢行,禁止鸣笛。实际调查:项目已建成并运行多年,由于当时管理人员调动,部分过程资料无法收集,过程中现场落实情况无法核实,通过咨询业主和施工单位,项目施工期实际采取的废气防治措施与原环评一致。施工期落实了各项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未对工程周边大气环境和敏感点造成明显环境影响,现场未遗留建设期间相关的问题,未接到附近居民关于大气环境污染的举报。 废水实际措施:施工期实际采取的废水防治措施:(1)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的****维修店进行清洗,清洗废水依托沉淀隔油设施处理后回用。(2)现场修建临时旱厕,少量生活污水利用旱厕处理,定期交由当地村民清理,用于农作物沤肥。施工结束后拆除旱厕,采用生石灰消毒、卫生填埋。(3)修建临时沉淀池,施工废水经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底泥经晒干后用于回填。(4)散料堆场采取覆盖措施,周边做好围挡,防治水土流失。实际调查:项目已建成并运行多年,由于当时管理人员调动,部分过程资料无法收集,过程中现场落实情况无法核实,通过咨询业主和施工单位,项目施工期实际采取的废水防治措施与原环评一致。施工期产生的各类废(污)水均得到有效处置,未对当地水环境构成大的污染影响,现场未遗留建设期间相关的问题,未接到附近居民关于水环境污染的举报。 噪声实际措施:施工期实际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1)本项目在靠近村庄或村民房路段区加快施工,合理地安排地施工时间,在午间13:00-15:00点、晚间21:00-6:00期间未施工作业。(2)选用先进机械、低噪音设备进行施工,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设备。(3)对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定期维护保养。(4)高噪声设备布置在远离噪声敏感点,并做好基础减震、隔声等措施。(5)仅在白天运输,途径乡镇、村庄居民区时减速慢行,禁止鸣笛。运输道路及施工便道沿线设置限速标识。实际调查:项目已建成并运行多年,由于当时管理人员调动,部分过程资料无法收集,过程中现场落实情况无法核实,通过咨询业主和施工单位,项目施工期噪声采取的减缓措施与原环评一致。项目施工期落实了各项声环境保护措施,未对工程周边声环境敏感点造成明显环境影响,现场未遗留建设期间相关的问题,未接到附近居民关于声环境污染的举报。 固体废物实际措施:施工期实际采取的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土石方:土石方尽可能及时回填,利用不尽的运到指定的弃土场。弃土场场地周边采用截排水沟、堆放土方采取遮盖措施,弃土结束后采取坡面植灌草进行绿化。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中水泥包装袋、钢材、PE管等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石料、砂、废混凝土块等集中收集,运至施工场地低洼处及施工便道回填,利用不尽的运往弃土场填埋。生活垃圾:现场配备垃圾桶及临时垃圾堆放点,生活垃圾经收集后运往当地的生活垃圾暂存点处置,由当地环卫部门统****填埋场处置。安排专人定期对临时垃圾堆放点喷杀菌、杀虫药水,防治蚊虫和病菌的滋生。实际调查:项目已建成并运行多年,由于当时管理人员调动,部分过程资料无法收集,过程中现场落实情况无法核实,通过咨询业主和施工单位,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采取的减缓措施与原环评一致,项目施工期各项垃圾均得到合理处置,现场及河道未发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乱丢乱弃现象,现场未遗留建设期间相关的问题,未接到附近居民关于固体废物的举报。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