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区城西220kV变电站110kV送出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914********076587X | 建设单位法人:徐建 |
佘彦杰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 |
**省**市开元大道 259 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市区**220kV变电站110kV送出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61-输变电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420-D4420-电力供应 |
建设地点: | **省**市**区 **市**区**路 |
经度:112.****6481,112.41467 纬度: 34.****5350,34.64653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15-11-09 |
洛环涧表〔2015〕34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3624.57 |
15 | 运营单位名称:**** |
914********076587X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公司 |
****0111MA1MHJP45E | 验收监测单位:**南环****公司 |
****0191MA1M9ENR39 | 竣工时间:2023-12-29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09-29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10-30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www.****.cn/html/main/col2764/2024-09/29/202********852****97671_1.html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1)**变π接九都-**路I、II回线路,起于**变,止于九南I、II回线路7#~8#杆之间,**双回电缆路径长1.13km。同时九都变一唐村变双回110kV线路九都变侧断开,T按至**变-九都变线路上,**单回架空路径长0.03km。 (2)**变-丽春路变**电缆线路,起于**变,止于丽春路变,**单回电缆路径长4.45km。 (3)本期扩建220kV**变1个110kV出线间隔。 | 实际建设情况:(1)**变π接九都—**路II线路,起于**区220kV**变,止于原九南I、II回线路9#杆塔,**双回电缆路径1.1km,分别形成110kV九临线、110kV临南2线; **变π接110kV岛南线,起于**区220kV**变,止于原九南I、II回线路9#杆塔(现**四回路电缆终端杆),**双回电缆路径1.1km,分别形成110kV临南1线、110kV临岛线。 (2)**变-丽春路变**电缆线路,起于**区220kV**变,止于丽春路变,**单回电缆路径长4.43km。 (3)本期扩建220kV**变1个110kV出线间隔。 |
线路走向根据电网运维要求进行优化,原环评阶段中临赢变西侧电缆出线,从沿**南路东侧向北,然后沿瀛洲**侧至九都西路,在九都-**路I、II回线路7号-8号间新立1基双回路电缆终端杆实现π接;验收阶段中**线路由临赢220kV变电站西侧出线后,沿**南路东侧向北至九都西路,在110kV九南1、2线9号杆塔处新立1基四回路电缆终端杆实现π接。验收阶段与环评阶段相比,线路进行了优化,路径长度基本一致。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输变电工程 | 实际建设情况:输变电工程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1、项目建设中应认真按照《报告表》和本批复的要求,应严格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2、该项目在建设期间应加强环境管理,落实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和植被的破坏。施工垃圾、弃渣和污水应要善处置;采取洒水、隔离等防尘措施;夜间使用高噪声设各施工时,应取得当地环保部门的许可。 3、送电线路与公路、电力线交叉跨越时应按规范要求留有足够的净空距离;线路塔基征用土地和砍伐林木时,应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线路在邻近村庄地区应采取合理避让及增加杆塔高度和缩短档距等措施。 4、建设及运营单位应建立环保管理和监测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各项污染因子达到标准要求;制定详细的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得到要善处理。 四、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工程竣工后,按规****分局申请试运行和环境保护验收,经验收合格,方可正式投入运行。 | 实际建设情况:工程设计后已向设计单位提供了本工程《报告表》和批复文件,施工单位已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本工程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较好。本项目加强了施工期环境管理工作,落实了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止措施,施工垃圾、废渣分类堆放,并交由了环卫部门妥善处理。施工期采取了洒水和隔挡等措施,未造成扬尘和噪声扰民,未在夜间施工。项目施工临时占地的植被和使用功能已得到恢复。本工程线路为电缆,不涉及交叉跨越。线路塔基不涉及征用土地和砍伐林木。建设单位已建立了环保管理和监测制度,并制定了详细的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发生事故时可及时得到妥善处置。建设管理单位在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了环保“三同时”制度,本工程施工期间已按照环评文件及环评批复采取了相应环保措施,项目正在进行调试运行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1 | 施工垃圾、弃渣和污水应要善处置; | 施工垃圾、废渣分类堆放,并交由了环卫部门妥善处理。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实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和植被的破坏;采取洒水、隔离等防尘措施;夜间使用高噪声设各施工时,应取得当地环保部门的许可。 | 已落实。 本项目加强了施工期环境管理工作,落实了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止措施,施工期采取了洒水和隔挡等措施,未造成扬尘和噪声扰民,未在夜间施工。项目施工临时占地的植被和使用功能已得到恢复。 |
表7 风险设施
1 | 建设及运营单位应建立环保管理和监测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各项污染因子达到标准要求;制定详细的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得到要善处理。 | 建设单位已建立了环保管理和监测制度,并制定了详细的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发生事故时可及时得到妥善处置。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