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辽中华润风电220千伏送出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0102X****0187E | 建设单位法人:杜红军 |
马亮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区 |
**市**区八经街94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华润风电220千伏送出工程 | 项目代码:**** |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61-输变电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420-D4420-电力供应 |
建设地点: | **省**市**区 |
经度:****630.86,****634.31 纬度: 41362.56,41361.43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3-11-08 |
沈环**审字〔2023〕34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207 |
10 | 运营单位名称:**** |
****0102X****0187E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集团****公司 |
912********794850F | 验收监测单位:****集团****公司 |
912********794850F | 竣工时间:2024-08-20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10-10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11-06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s://www.****.com/detail.php?itemid=2695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风电场升压站**1回220kV线路至国华~满西220kV线路25#铁塔,**架空线路长度为0.15km,**铁塔1基,采用双回路塔单侧挂线的方式架设。 | 实际建设情况:****风电场升压站**1回220kV线路至国华~满西220kV线路25#铁塔,**架空线路长度为0.11km,**铁塔1基,采用双回路塔单侧挂线的方式架设。 |
设计阶段考虑余量,实际竣工路径较环评减少0.04km。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1、生态保护措施:①施工期临时用地永临结合,优先利用荒地、劣地;(环评报告要求) ②施工期占用耕地,做好表土剥离、分类存放和回填利用;(环评报告要求) ③施工临时道路尽可能利用机耕路等现有道路,**道路应严格控制道路宽度,以减少临时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评报告要求) ④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防止对土壤造成污染;(环评报告要求) ⑤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功能恢复;(环评报告要求) ⑥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堆土堆放至田埂或田头边坡上,不得压覆占用范围外的农田;(环评报告要求) ⑦施工开挖过程中的表层熟土和生土应分开堆放,并按原来层次复土,以利于施工后农田的复耕;(环评报告要求) ⑧施工期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占地面积,减少农作物的破坏,对永久占地、破坏的农作物按照有关标准予以补偿,施工结束后恢复临时占地原有功能。项目影响的植被类型不涉及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作业方式,减少施工噪声、人员活动等对野生动物活动、栖息的干扰。(环评批复要求) 2、水环境保护措施:①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措施,尽量避免雨季开挖作业;(环评报告要求) ②施工废水经临时沉淀池去除悬浮物后回用不外排;(环评报告要求) ③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利用当地现有旱厕处理;(环评报告要求) ④文明施工,不得漫排施工废水;(环评报告要求) ⑤施工期物料清洗、养护废水经临时沉淀池去除悬浮物后回收利用,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由附近居民点旱厕处理,定期清掏。(环评批复要求) 3、噪声防治措施:①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动力机械设备应进行定期维修、养护,以保证其在正常工况下工作;(环评报告要求) ②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缩短工期;(环评报告要求) ③设备运输车辆经过有居民的房屋时应减速慢行,并减少车辆鸣笛对居民区产生的影响;(环评报告要求) ④施工单位应合理制定施工作业计划,一定要严格控制和管理产生噪声设备的使用时间;(环评报告要求) ⑤现场装卸设备机具时,应轻装慢放,不得随意乱扔发出巨响;(环评报告要求) ⑥施工现场合理布局,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尽可能将施工阶段的噪声影响减至最小;(环评报告要求) ⑦施工时间安排在白天,禁止夜间施工,如因技术原因须夜间施工,应提前3 日向施工所在区的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施工;(环评报告要求) ⑧建筑施工噪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确因技术条件所限,不能通过治理消除环境噪声污染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把噪声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环评报告要求) ⑨施工期应设置场界围挡以有效的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限值要求;(环评报告要求) ⑩施工期采用低噪声设备,设置围挡,定期维护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计划、施工现场布局;设备运输车辆经过居民区要减速慢行,减少鸣笛;架空线路的导线选用工艺水平高、表面光滑的,提高导线对地高度等,以确保运营期噪声达标排放。施工期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环评批复要求) 4、大气污染防治措施:①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应当明确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将扬尘污染防治费用列入项目预算;(环评报告要求) ②施工场地周围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置连续、密闭的围挡,施工工地地面、行车道路应当进行硬化等降尘处理,易产生扬尘的土石方工程等施工时,应当采取洒水抑尘措施,对工程材料、砂石以及剥离的表土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应当加盖苫布;(环评报告要求) ③建设单位负责控制检查施工现场运输单位运输的散体材料,对运输沙石、灰土、工程土、渣土、泥浆等散体物料必须采用密闭装置;设备运输车辆经过居民区应减速慢行,对居民区附近易产生扬尘的路段,应当采取洒水等抑尘措施,减少对居民区的影响;强化管理、倡导文明施工,同时设置文明施工措施费,并保证专款专用;(环评报告要求) ④施工现场的施工垃圾必须设置密闭式垃圾站集中存放,及时清运,工程垃圾、工程渣土及产生扬尘的废弃物装卸过程中,必须采取喷淋压尘及使用封盖车辆运输;(环评报告要求) ⑤注意气象条件变化,土方工程施工应尽量避开风速大、湿度小的气象条件;当出现4级及以上风力天气情况时禁止进行土石方工程施工,做好遮掩工作;(环评报告要求) ⑥施工运输及开挖过程中应苫布封盖,以满足《**省施工及堆料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21/ 2642-2016)颗粒物(TSP)的排放浓度限值要求;(环评报告要求) ⑦加强施工管理,明确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责任,设置连续密闭的围挡,进行易产生扬尘施工时,应当采取洒水抑尘措施,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应当加盖苦布;散体物料必须采用密闭装置运输,运输车辆经过居民区应减速慢行,易产生扬尘的路段,应当采取洒水等抑尘措施;根据“报告表”,扬尘排放控制执行《**省施工及堆料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21/ 2642-2016)。(环评批复要求) 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①建筑垃圾运输单位运往指定地点无害化处理;(环评报告要求) ②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袋装存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集中处理;(环评报告要求) ③本项目基础开挖产生的废土用于平整场地,无弃土;(环评报告要求) ④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后运往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置;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袋装存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垃圾场。(环评批复要求) 6、电磁环境保护措施:①输电线路采用架空的方式,架空输电线路保证足够的导线对地高度,导线对地高度应大于15m,优化导线相间距离以及导线布置,以降低输电线路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运行期做好设备维护和运行管理,确保输电线路沿线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相应限值要求。(环评报告要求) ②严格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相关要求进行优化设计,路径选线充分考虑沿线城镇规划、交通、通信设施及居民区。(环评报告要求) ③运营期做好设备维护和运行管理,确保输电线路沿线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 2014)相应限值要求。严格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 相关要求进行优化设计,路径选线充分考虑沿线城镇规划、交通、通信设施及居民区。(环评批复要求) | 实际建设情况:1、生态保护措施:①施工期材料堆放场设置在塔基永久占地范围内或周边现有空地,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了植被恢复。 ②施工时占用的耕地已做好表土剥离、分类存放和回填利用。 ③施工临时道路充分利用了现有道路;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了植被恢复。 ④施工时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下方采取隔油托盘等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 ⑤施工结束后,材料堆放场、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已进行植被恢复或恢复原有土地功能。 ⑥施工时临时堆土在占地范围内堆放,未压覆占用占地范围外农田。 ⑦施工时占用的耕地已做好表土剥离、分类存放和回填利用。 ⑧施工期合理安排了作业时间,减少了占用面积,减少农作物的破坏,对永久占地及破坏的农作物进行了补偿,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了植被恢复。施工过程中未发现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2、水环境保护措施:①施工单位施工时在施工场地四周设置了拦挡措施,选择了合适的时间作业,避开了雨季开挖作业。 ②施工时现场设置了临时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 ③施工人员租住周边民房。 ④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了环保培训,未发生漫排废水情况。 ⑤施工时现场设置了临时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施工人员租住周边民房。 3、噪声防治措施:①施工时采用了低噪声设备,并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了维修保养。 ②合理进行了施工进度安排,缩短了工期。 ③施工运输车辆进场采取了限速、禁止鸣笛等措施,减少了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④施工时采用了低噪声设备,并合理进行了施工进度安排。 ⑤加强了现场管理,装卸设备机具均已轻装慢放。 ⑥已合理布置现场,产生噪声的设备定点存放及施工。 ⑦施工期间未在夜间进行施工。 ⑧施工厂界****工厂界噪声限值。 ⑨施工时已在距村庄较近的塔基处及满西开关站四周设置了厂界围挡。 ⑩线路导线已选用工艺水平高、表面光滑的导线,并提高了导线对地高度,施工厂界****工厂界噪声限值。 4、大气污染防治措施:①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明确了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将扬尘污染防治费用列入了项目预算。 ②施工单位设置了围挡措施,对施工现场采取了洒水防尘措施;临时开挖作业面在大风天气采取遮盖等防尘措施。 ③施工过程中对运输车辆进行了重点检查,车辆采用了密闭装置,经过居民区时减速慢行,并对居民区附近易产生扬尘的路段进行了洒水抑尘措施。 ④施工垃圾集中收集存放,并采用密闭措施,并定期清运,采用了喷淋及车辆苫盖等措施。 ⑤临时开挖作业面在大风天气采取遮盖等防尘措施,减少了扬尘产生。 ⑥施工单位对运输车辆及开挖过程进行了苫布封盖。 ⑦施工单位加强了施工管理,明确了扬尘污染防治责任。进行易产生扬尘施工时,采取了洒水抑尘措施,对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加盖苦布;临时开挖作业面在大风天气采取遮盖等防尘措施,减少了扬尘产生。 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①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并运往指定地点无害化处理。 ②施工人员租住周边民房,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同时开展了施工人员的环保培训工作,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迹地进行了清理。 ③本项目塔基废土用于塔基周围场地平整,未有弃土产生。 6、电磁环境保护措施:①已控制设备间连线离地面的最低高度,导线对地面高度为16m,已优化导线相间距和导线布置。工程投入运行后,建设单位委托我司对工程周边的电磁环境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周围环境敏感目标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均符合环评批复的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电场强度≤4 kV/m,磁感应强度≤100 μT限值要求。 ③已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优化设计,线路路径已尽可能避开城镇规划、交通、通信设施及居民区。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1 | 输电线路工程 | 线路沿线调查范围内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1类标准(昼间≤55 dB(A);夜间≤45 dB(A))。 | 线路沿线调查范围内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1类标准(昼间≤55 dB(A);夜间≤45 dB(A))。 | 本工程架空输电线线路沿线噪声昼间监测值为48dB(A),夜间监测值为41dB(A)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①制定严格的人员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禁止工作人员捕杀野生动物。在巡检时,认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发现环境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同时加强对输电线路沿线的绿化建设,以减轻本项目对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影响,巡线时主要利用线路区域附近既有道路和步行,同时加强巡线人员素质教育,尽量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环评报告要求) ②运营期应制定人员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加强输电线路沿线绿化,提升巡线人员素质,禁止捕杀野生动物,减少地表植被破坏。 | ①建设单位制定了严格的人员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严禁工作人员捕杀野生动物。在巡检时,认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发现环境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同时加强了对输电线路沿线的绿化建设。巡线时主要利用线路区域附近既有道路和步行,同时加强巡线人员素质教育,尽量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②建设单位制定了严格的人员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严禁工作人员捕杀野生动物。 |
表7 风险设施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①施工期临时用地永临结合,优先利用荒地、劣地;(环评报告要求) ②施工期占用耕地,做好表土剥离、分类存放和回填利用;(环评报告要求) ③施工临时道路尽可能利用机耕路等现有道路,**道路应严格控制道路宽度,以减少临时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评报告要求) ④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防止对土壤造成污染;(环评报告要求) ⑤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功能恢复;(环评报告要求) ⑥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堆土堆放至田埂或田头边坡上,不得压覆占用范围外的农田;(环评报告要求) ⑦施工开挖过程中的表层熟土和生土应分开堆放,并按原来层次复土,以利于施工后农田的复耕;(环评报告要求) ⑧施工期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占地面积,减少农作物的破坏,对永久占地、破坏的农作物按照有关标准予以补偿,施工结束后恢复临时占地原有功能。项目影响的植被类型不涉及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作业方式,减少施工噪声、人员活动等对野生动物活动、栖息的干扰。(环评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①施工期材料堆放场设置在塔基永久占地范围内或周边现有空地,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了植被恢复。 ②施工时占用的耕地已做好表土剥离、分类存放和回填利用。 ③施工临时道路充分利用了现有道路;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了植被恢复。 ④施工时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下方采取隔油托盘等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 ⑤施工结束后,材料堆放场、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已进行植被恢复或恢复原有土地功能。 ⑥施工时临时堆土在占地范围内堆放,未压覆占用占地范围外农田。 ⑦施工时占用的耕地已做好表土剥离、分类存放和回填利用。 ⑧施工期合理安排了作业时间,减少了占用面积,减少农作物的破坏,对永久占地及破坏的农作物进行了补偿,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了植被恢复。施工过程中未发现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