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对1个项目进行拟审批公示。为保证此次审批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月11月8日—2024年11月14日(5个工作日)。
电话:0398-****698
通讯地址:****中心
邮编:472500
拟审查和公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情况
序号 | 项目名称 | 环评文件/环评机构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基本情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 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公众参与情况 |
1 | ****营田尾矿库扩建项目 | 报告书/ ****公司 | **市阳平镇营田村 | **** | 拟扩建新库占地98.55亩(6.57hm2),现有老库占地91.66亩(6.11hm2),本次扩建不利用现有老库坝体和设施,**坝体在老库基础上进行继续堆存,并将新库和老库合并统一进行设计,重新进行坝体及相关附属设施的建造,老库原有库内压滤车间将拆除,并在二车间厂区内**压滤车间。 本次建设内容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施工期主要为挡砂坝及其附属工程,拦挡坝及其附属工程,排水井、排水涵洞、排渗盲沟及防渗膜、坝体位移观测设施、应急道路、回水池;运营期主要为堆积坝的堆筑,坝面横向排水沟、堆积坝左右坝肩排水沟、位移观测设施、纵向排水沟等。 | 1、严格落实大气环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施工现场设置环境保护牌;主要道路、加工区硬化或铺设石子;运输车辆采取密闭运输;施工现场应砌筑垃圾堆放池,各类垃圾集中、分类堆放,严密遮盖,日产日清;设专职人负责洒水以及车辆清洗;施工现场安装TSP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施,并与当地主管部门联网;运营期对尾矿库堆放面及时洒水降尘,大风天气加大洒水频次;堆积坝坡面及时覆土,种植植被。 2、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矿浆经浓密机浓缩后通过管道泵至压滤车间进行压滤,压滤水经收集后,通过回水管线回用不外排;库区渗滤水经排渗盲沟+排水明渠排入下游回水池后泵送至尾矿库压滤车间缓冲槽内,用于尾矿库洒水降尘、道路清洗等。尾矿库初期雨水汇入拦挡坝下游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回用到尾矿库洒水抑尘。食堂废水经隔油池除油后和洗漱污水一起进入生活污水收集池收集,非雨**部回用厂区矿石堆场或道路洒水,雨天排入循环水池和压滤水一起回用选矿。压滤车间外设置事故池,并在压滤机周边设置围堰;尾矿库下游设置拦挡坝,拦截上游事故废水;于尾矿库上游、下游、两侧共设置5个监控井,对尾矿库周围水质进行动态监控;尾矿库采取库区防渗(包含库底、边坡、挡砂坝、拦挡坝防渗),尾矿库底采取“0.6m粘土层+2mm HDPE土工膜(两布一膜)”,拦挡坝采取“0.2m粘土层+1.5mm HDPE土工膜(两布一膜)”,挡砂坝采取“0.2m粗砂层+1.5mm HDPE土工膜(两布一膜)”措施进行防渗。主粘土层压实厚度不小于0.3m,次粘土衬层压实厚度不小于0.5m,且压实后渗透系数均不大于10-7cm/s;HDPE土工膜应满足CJ/T 234标准要求,厚度不小于2mm;制订地表水和地下水持续监测方案。后期为防止两侧岸坡土工膜铺设时过早老化,随着滩面的上升,逐步在两侧山坡铺设土工膜,库区两侧边坡在铺设土工膜前先对库区范围岸坡进行削坡处理,每5m设置一个锚固平台,便于运行维护;坝体、库区和岸边土工膜结合处搭接0.5m进行热熔焊接锚固;最终堆积完成后,在库顶面铺设厚度1.5mm的耐腐蚀HDPE土工膜做隔水层,避免雨水入渗。 3、严格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艺,对产噪设备采取基础减震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用距离防护措施,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进度**面布局,充分利用施工场优势,发挥山体天然声屏障的作用,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对机械设备经常保养维护,降低设备噪声,减少高噪声设备作业时间。 4、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剥离表层土于尾矿库红线内暂存,用于第一阶段滩面绿化;临时堆场采用浆砌石挡墙拦挡,四周修建截排水沟,施工期采用抑尘布覆盖,运营期撒播草籽防止水土流失;挖方及时回填;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收集后,送至程村生活垃圾中转站统一处理。 5、严格落实生态破坏防治措施。施工前对表土进行剥离,于尾矿库红线内暂存,用于挡砂坝及第一阶段滩面绿化;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遵照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对于施工破坏区,施工完毕后及时平整土地,并种植适宜的植物;临时堆场采用浆砌石挡墙拦挡,四周修建截排水沟,施工期采用抑尘布覆盖;运营期分阶段平整堆积坝坡面和覆土恢复植被;服务期满后,按照闭库要求,拆除场内设施,留用上坝道路,按照HJ651要求对库区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对尾矿库堆积坝坡面及顶面进行表土覆盖,用土源为当地周边表土,采用灌、草相结合方式恢复植被;制订绿化措施和尾矿库生态环境恢复方案,编制《水土保持方案》。 | 项目公众参与采取了网络公示、报纸刊登等方式开展公众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