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市谢通门县通门乡荣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0227MAB03AQT37 | 建设单位法人:拉巴 |
宗吉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自治区**市**县 |
**自治区**市**县卡嘎镇卡嘎村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市**县通门乡荣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26-引水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N7620-N7620-水**管理 |
建设地点: | **自治区**市**县 **自治区**市**县通门乡坚白村、卡嘎镇曲奴村 |
经度:88.204454 纬度: 29.443418 | ****机关:******服务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2-06-29 |
日行审服环评〔2022〕99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1291.45 |
17 | 运营单位名称:**** |
****0227MAB03AQT37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公司 |
****0125MAB04EMX78 | 验收监测单位:无 |
/ | 竣工时间:2023-12-31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09-14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10-18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s://www.****.com/gs/detail/2?id=40914qWT1x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未发生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项目主要建设水系灌溉工程、导流护岸工程、植物措施、封禁措施、截排水工程,其中: ①水系灌溉工程:**无坝边坡式取水口1座,输水管道总长6.079km(其中干管1条,采用1.0Mpa、80级PE管De200,长0.775km;支管2条,采用1.0Mpa、80级PE管De180,长1.424km;斗管3条,采用1.0Mpa、80级PE管De140,长1.245km;农管12条,采用1.0Mpa、80级PE管De110,长2.635km),配套渠系建筑物共51座(其中钢管渡槽6座,分水阀6座,节制阀9座,给水阀13座,放空阀13座,排气阀2座,冲砂阀2座)。 ②导流护岸工程:4#冲沟河道治理长度0.952km,**堤防总长1.454km(左岸长0.472km,右岸长0.982km),采用重力式钢筋骨架铅丝石笼挡墙结构;5#冲沟河道治理长度0.970km,**堤防总长1.937km(左岸长0.960km,右岸长0.977km),采用重力式钢筋骨架铅丝石笼挡墙结构;公路导流墙全长0.293km,采用重力式M7.5浆砌石挡墙结构。穿堤附属建筑物共2座(均为山洪渡槽)。 ③植物措施:**水保林地(藏川杨24.90hm2),**水保草地(披碱草羊草29.40hm2,苜蓿8.20hm2)。 ④封禁措施:铁丝网围栏全长8.57km,界桩共66个,标示牌6个,封禁抚育面积24.90hm2。 ⑤截排水工程:**村庄区域截排水沟4条,全长504m,采用C25钢筋矩形断面结构,断面尺寸为0.5×0.5m;渠顶设预制盖板,采用C25钢筋砼结构,单块盖板尺寸为0.8×0.5×0.1m。 | 实际建设情况:水系灌溉工程:**无坝边坡式取水口1座,输水管道总长6.079km; 导流护岸工程:4#冲沟河道治理长度0.952km,**堤防总长1.454km(左岸长0.472km,右岸长0.982km),采用重力式钢筋骨架铅丝石笼挡墙结构;5#冲沟河道治理长度 0.970km,**堤防总长1.937km(左岸长0.960km,右岸长0.977km),采用重力式钢筋骨架铅丝石笼挡墙结构;公路导流墙全长0.293km,采用重力式M7.5浆砌石挡墙结构。穿堤附属建筑物共2座(均为山洪渡槽)。 植物措施:**水保林地(藏川杨24.90hm2),**水保草地(披碱草羊草29.40hm2,苜蓿8.20hm2)。 封禁措施:铁丝网围栏全长8.57km,界桩共66个,标示牌6个,封禁抚育面积24.90hm2。 |
未发生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工程占地及植被保护措施 (1)施工前期,对项目区内占用草地区域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度 10cm,工程剥离的表土就近堆存于拟建工程附近,每 2 天/次进行洒水养护并采取编织布覆盖措施;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施工场地内的建筑物,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并采取本项目设计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2)施工中采用自卸车及人力搬运建筑材料,严禁使用履带式施工机械。 (3)在施工场地周边设置地界标志,将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征地范围内,禁止乱挖乱弃,严格控制行车范围,禁止车辆下道行驶,严格控制施工扰动范围,加强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将项目建设对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4)项目建设中尽量减少开挖量,减少弃土,在施工过程中应边开挖、边运输、边回填、边碾压、边采取防护措施。对临时堆土和堆放的施工材料进行临时遮盖防护。 (5)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施工时序,防止重复开挖和土石方多次倒运,减少裸露面积,缩短裸露时间;土石方工程施工尽量避开暴雨、汛期等恶劣天气施工。 (6)施工单位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增强施工人员环境保护意识。 2、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动植物保护意识。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动物保护意识。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严禁偷猎、捕杀野生动物。同时层层签订野生动物保护责任书,明确相应人员的责任。加强巡护工作,防止偷猎、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发生。 (3)调整工程施工时段和方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不进行施工;严格控制工作人员活动范围;减少对动物的影响。野生鸟类和哺乳动物大多在早晨和黄昏或夜间外出觅食,正午是鸟类的休息时间。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力求在早晨和黄昏降低施工强度。不进行夜间作业,力求不影响动物的休息。 (4)优选低噪声设备,避免对周围声环境造成影响。 (5)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在施工场地和施工生活场所设置警示牌和教育宣传栏,宣传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严禁施工人员将外来物种带入建设区域内。 3、施工期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1)取水口选择在枯水季节进行施工,减少扰动水体面积。 (2)施工期间严禁将生活、施工生产污水排入河流,严禁将生活垃圾和施工弃渣丢弃至河流,严禁污染地表水水质情况发生。 (3)为了降低施工影响,取水口施工采取围堰施工,围堰填筑料为项目开挖土方填筑,迎水坡采用编织袋护坡,迎水侧铺设土工膜防渗,在施工过程中围堰高度根据河流流量大小而调整。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围堰。 4、施工迹地恢复方案 (1)施工场地的垃圾要集中分类收集,定期运至当地垃圾收集点处理;应特别做好塑料袋等不可降解垃圾的收集和管理工作,禁止随意丢弃。 (2)本项目施工场地建设时不进行地面硬化,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建筑及时进行拆除,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施工活动造成破坏的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建议用适合当地生长的草种(白草、固沙草等),并定期洒水,保证植被成活率。 (3)防渗旱厕和沉淀池清掏后通过生石灰、消毒剂等方式对防渗旱厕进行消毒回填。 (4)施工区域施工结束后采取本项目设计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5)严禁随意多处设置施工场地,严禁在项目区植被覆盖率较好的区域内设置施工场地。 (6)取水工程完工后将对施工围堰进行拆除,拆除期安排在枯水期的晴天进行,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拆除,将围堰填筑土石方摊平项目区凹地处,并及时对库部进行平整、清理迹地,恢复为原地貌。 5、水土流失减缓措施 工程施工期间,因地表开挖、土方堆存等,加剧水土流失,应采取严格的环保、水保措施,以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的发生。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工程土石开挖应尽量避开雨季。 (2)工程施工中做好土石方平衡工作,挖方及时回填,建筑垃圾及时清运,避免长期堆放造成水土流失、扬尘等影响。 (3)施工场地应注意土方的合理堆置,可将土石方压实堆存,以减小水土流失量。 (4)为减小风力扬尘,项目施工场地周围应采取围栏措施、毡布覆盖临时堆存土方、洒水降尘等措施。 (5)土石方回填,应边回填边碾压,不让疏松的土方较长时间搁置。碾压密实的土壤在水流作用下的流失量将大大小于疏松土壤。 6、其他生态保护措施 (1)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公告、宣传册发放及主要施工区设置警示牌等形式,加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严禁施工人员非法猎捕野生动物,以减轻施工对沿线陆生动物的影响。 (2)严格执行施工设计开挖范围,规范施工人员和施工车辆进出道路,最大限度减少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 (3)施工期间应对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以公告、宣传册发放等形式教育施工人员,通过制度化严禁施工人员非法猎捕、捕鱼,以减轻施工对沿线陆生动植物的影响。 (4)项目砂石料均从合法商品料场购买,严禁在保护区内私设料场。 (5)涉水工程在枯水季节迅速施工完成,减少扰动水体面积和时间。 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施工生产废水防治措施 ①在每个施工现场开挖或者修筑临时废水沉淀池 1 个,共 3 个,沉淀池容积为 5m3/个(5m×1m×1m),用防水布或塑料薄膜防渗,废水排入沉淀池后静置沉淀,处理后废水全部回用于洒水降尘。 ②沉淀池沉淀的泥浆在间歇期通过蒸发、晒干等自然干化脱水处理后,就地平整。施工段结束后对沉淀池作拆除或填埋处理。 2、生活污水防治措施 在每个施工场地内各设置 1 个防渗旱厕,共 3 个,单个容积为 10m3/个(5m×2m×1m),收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项目生活污水定期清掏外运周边草地施肥。施工段结束后对坑池作平整恢复。 三、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①为防止施工产生扬尘污染,特别是在干旱季节环境敏感地段施工时应采用喷洒水的湿法作业方式,以降低作业面的扬尘污染,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回填和清运。 ②对砂石、灰土等物料应采取封闭遮盖等有效防尘措施,以减少扬尘造成的大气污染。 ③为避免物料铺设过程中,在有风天气下产生扬尘对环境敏感点的不良影响,以湿料形式运至各施工点,以减少扬尘影响。湿料应随运随用,防止飞灰扩散。 ④大风天气禁止施工作业。 ⑤运输车辆应尽量减缓行驶车速,并定期洒水,减小粉尘污染。 ⑥运输沙、石、水泥、垃圾的车辆装载高度应低于车厢上沿,不得超高超载。实行封闭运输,以免车辆颠簸撒漏。运输车辆装卸完货后应清洁车厢。 ⑦施工车辆经过敏感点路段应减速慢行,并对敏感点路段加强洒水,降低运输车辆道路扬尘对沿线居民环境影响。 ⑧在距离敏感点较近路段施工时,应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对敏感点的影响时间,同时应适当增加洒水降尘频次,减少扬尘产生量。 ⑨尽量避免在居民区附近设置临时施工场地。 ⑩临时土方沿防洪堤背河道一侧沿线堆放,定期洒水,保持一定含水率,并及时回填。 2、运输车辆尾及施工机械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中选择排气污染物稳定且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施工机械,使之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科学管理,合理安排运行时间,发挥其最大效率。 ②加强施工机械、车辆的维护和保养,检查汽车的密封元件及进、排气系统是否工作正常,以减少汽、柴油的泄露,保证进、排气系统畅通,并使用优质燃料。 四、噪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①施工前,在项目区附近的村庄张贴施工公示,让村民了解到本项目施工过程可能带来的影响,尽可能取得当地村民的理解与支持。 ②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或工艺,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③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降低运行噪声。 ④振动较大的机械设备应使用减振机座降低噪声。 ⑤严格控制施工时间,严禁夜间(23:00-8:00)施工;居民午休时段(13:00~15:00)禁止土石方等高噪声施工作业。 ⑥合理布设施工机械,根据周围环境条件,尽量将产噪设备布置在远离敏感点的位置,增加噪声源与敏感区域的距离,与声敏感点距离较近的工段施工时设置挡板进行隔声。 ⑦在运输车辆经过的村庄设置限速和禁鸣标志牌。 ⑧对施工人员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按规定,施工人员要定期轮换岗位,保证每天连续接触噪声不超过8小时。在噪声集中的施工点,施工人员应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等,有效减小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⑨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加快项目的施工进度。 ⑩合理布设施工场地,施工场地远离居民区布设。钢筋石笼等切割加工等高噪声作业均在施工场地完成。 五、固废影响减缓措施 ①本项目的生活垃圾禁止随意丢弃,设垃圾桶分类收集后,运至当地生活垃圾收集点。对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定期消毒处理以防止蚊虫滋生。 ②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废包装材料、废钢材边****收购站;散落的砂浆、废弃混凝土块等可用于冲沟堤防背坡回填平整;其他不能利用统一收集,堆放相关部门指定地点堆放。 六、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①含有害物质的建材禁止堆放在基坑附近,防止被雨水冲入基坑污染地下水质。 ②禁止向基坑丢弃生产、生活垃圾等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废弃物,避免施工行为不当而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 ③加强施工机械管理,防治施工机械漏油,进入基坑,污染地下水。 ④旱厕、沉淀池需采用混凝土防渗,施工结束后对其进行拆除,并填埋处置。 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为水土保持过程,属废污染生态类项目。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主要为农业面源污染,水保林地枯枝弱叶及少量废弃包装袋。 1、生态基流保障措施 本项目取水构筑物所在位置及下游至汇口 600m 范围内除河道基本生态需水外,无其他取用水需求。卡曲在本项目取水口处 P=75%平均天然来水量为 343.74 万 m3/年,多年平均流量为 0.109m3/s,生态需水量按多年平均来水量 10%计,则生态需水量约为 34.374 万 m3/年。本项目每月取水流量见表 2-17,在 4 月至 7 月灌溉期内,取水流量为月均流量的 10.15%~87.80%,则下游生态流量为月均来水流量的 12.20%~89.85%,满足下游 10%的生态流量,故本工程的取水口可保障下游生态流量。 本项目设计采用耕地和林草地分开轮灌的灌溉制度,在管道沿线设置闸阀,通过闸阀的启闭调节和控制轮灌。取水口采用无坝边坡式取水口,取水闸闸门尺寸取 0.4m×0.4m,配套直立式螺杆启闭机 1 台,取水口门槽与河道齐平,不得低于河道,并通过调节闸门开启高度控制取水流量,保证生态基流的下泄,避免出现超量取水。 项目运营单位在运营期应加强取水量的控制,灌溉期内安排专人控制管道沿线闸阀的启闭和取水口闸门的开启高度,保证生态流量的下泄。 2、面源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运营期会使用一定量的化肥及农药,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会通过林间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漏形成地表和地下水环境污染,即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①通过合理减少土地养分投入,提高氮磷养分利用率,从而减少土地面源污染,主要措施包括:平衡施肥、适时施肥、多种施肥方式相结合、大力推广缓控肥料。 ②肥料以复**和有机肥为主,采取挖施肥沟施放、坑内施肥、施后立即覆土的方法,可避免肥料裸露地表、被雨水冲刷进入到水体中,防止施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机肥选择生物有机肥,利用生物有机肥中微生物对土壤残留的农药等进行修复。 ③项目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从育苗技术及经营管理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精选良种、合理施肥、壮苗、加强抚育管理等,使病虫尽可能不发生或少发生。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人工防治,如剪除病枝、虫枝等,只在遇大面积的虫灾时使用农药。 ④在农药的使用方面应按照GB4285-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使用量和喷药方法进行喷洒,防止过量喷洒造成的农药浪费和环境污染。 ⑤禁止使用六六六(HCH)、滴滴涕(DDT)、毒杀芬等对环境危害较大的农药。可考虑采用生物杀虫剂,此类杀虫剂针对性强,毒性小。禁止选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清除杂草时,使用生物药剂或低毒、高效、低残留的除草剂。 ⑥切忌长期使用一种药剂,控制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 ⑦水保林草地进行科学种植,合理施用化肥量。 3、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水保林草地产生的枯枝弱叶就地还田,禁止进行焚烧处理。项目产生的少量化肥及农药的废弃包装袋全部集中收集于专用容器内,定期交由西****中心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 实际建设情况:1、临时占地恢复措施 在项目区沿线布置了 3 个施工场地,施工场地结束后已进行设备拆除,沉淀池和旱厕已拆除后恢复其原始地形地貌;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导流围堰。对施工临时占地采取平整基表土覆盖等措施后,播撒适宜区域生长的草种,并定期洒水施肥,保证其成活率。 2、陆生动物保护措施 加强了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及巡护工作,严禁偷猎、捕杀野生动物;优选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并在施工场地和施工生活场所设置警示牌和教育宣传栏,宣传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严禁施工人员将外来物种带入建设区域内。 3、水生生态的保护与恢复 禁止各类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洒水降尘,生活污水经收集后定期清掏外运周边农田施肥。施工结束后对围堰进行拆除,拆除产生的土石方用于堤身填筑;围堰渗水及其它出露水在围堰堰踵挖设截水沟和集水坑,集中将水流排出围堰;基坑低洼段的积水,先将其排至围堰堰踵处集水坑,再续排出围堰。 4、地表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生产废水防治措施 按照环评要求在每个施工现场设置临时 1个容积为 5m3/个(共 3 个)的废水沉淀池,用防水布或塑料薄膜防渗,废水排入沉淀池后静置沉淀,处理后废水全部回用于洒水降尘,沉淀池沉淀的泥浆在间歇期通过蒸发、晒干等自然干化脱水处理后,就地平整。施工段结束后对沉淀池作拆除或填埋处理。 (2)生活污水防治措施 按照环评要求在每个施工场地内各设置 1个容积为 10m3/个(共 3 个)的防渗旱厕,收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项目生活污水定期清掏外运周边农田施肥。施工段结束后对坑池作平整恢复。 5、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干旱季节环境敏感地段施工时采用喷洒水的湿法作业方式,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回填和清运;对砂石、灰土等物料采取封闭遮盖等有效防尘措施;物料铺设过程中,以湿料形式运至各施工点,湿料应随运随用;大风天气禁止施工作业;实行封闭运输,运输车辆尽量减缓行驶车速,并定期洒水,运输车辆装卸完货后清洁车厢;施工车辆经过敏感点路段减速慢行,并对敏感点路段加强洒水;在距离敏感点较近路段施工时,加快施工速度,临时施工场地远离居民区;临时土方沿防洪堤背河道一侧沿线堆放,定期洒水,保持一定含水率,并及时回填。 (2)运输车辆尾及施工机械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中选择排气污染物稳定且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施工机械;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科学管理,合理安排运行时间,发挥其最大效率;加强施工机械、车辆的维护和保养,检查汽车的密封元件及进、排气系统是否工作正常,以减少汽、柴油的泄露,保证进、排气系统畅通,并使用优质燃料。 6、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施工机械设备组合、施工时间、施工布局;在堤防施工作业带靠近敏感点一侧架设的临时围挡,施工场地四周架设围挡;科学安排施工现场运输车辆作业时间,设法压缩汽车数量及行车频率,限制施工车辆时速在 20km 以内,运输时在**居民聚居路段严禁鸣笛;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严禁抛掷,严禁进出施工场地的车辆鸣笛;对施工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7、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设置生活垃圾桶,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运至当地生活垃圾收集点,并对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定期消毒处理以防止蚊虫滋生;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废包装材料、废钢材边****收购站;散落的砂浆、废弃混凝土块等可用于防洪堤后回填平整;其他不能利用统一收集,堆放相关部门指定地点堆放。 8、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加强施工机械管理,防治施工机械漏油,进入基坑,污染地下水;未向基坑内丢弃生产、生活垃圾。 ④旱厕、沉淀池采用混凝土防渗,施工结束后对其进行了拆除,并填埋处置。 项目运营期采取林草分开轮灌制度,通过闸阀调节取水量,未出现超量取水现象。目前林草地施肥均采用有机肥,未使用化肥和农药。如后期使用化肥及农药,应按照环评要求进行合理施肥,按要求使用农药。 |
未发生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工程占地及植被保护措施 (1)施工前期,对项目区内占用草地区域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度 10cm,工程剥离的表土就近堆存于拟建工程附近,每 2 天/次进行洒水养护并采取编织布覆盖措施;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施工场地内的建筑物,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并采取本项目设计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2)施工中采用自卸车及人力搬运建筑材料,严禁使用履带式施工机械。 (3)在施工场地周边设置地界标志,将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征地范围内,禁止乱挖乱弃,严格控制行车范围,禁止车辆下道行驶,严格控制施工扰动范围,加强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将项目建设对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4)项目建设中尽量减少开挖量,减少弃土,在施工过程中应边开挖、边运输、边回填、边碾压、边采取防护措施。对临时堆土和堆放的施工材料进行临时遮盖防护。 (5)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施工时序,防止重复开挖和土石方多次倒运,减少裸露面积,缩短裸露时间;土石方工程施工尽量避开暴雨、汛期等恶劣天气施工。 (6)施工单位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增强施工人员环境保护意识。 2、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动植物保护意识。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动物保护意识。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严禁偷猎、捕杀野生动物。同时层层签订野生动物保护责任书,明确相应人员的责任。加强巡护工作,防止偷猎、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发生。 (3)调整工程施工时段和方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不进行施工;严格控制工作人员活动范围;减少对动物的影响。野生鸟类和哺乳动物大多在早晨和黄昏或夜间外出觅食,正午是鸟类的休息时间。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力求在早晨和黄昏降低施工强度。不进行夜间作业,力求不影响动物的休息。 (4)优选低噪声设备,避免对周围声环境造成影响。 (5)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在施工场地和施工生活场所设置警示牌和教育宣传栏,宣传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严禁施工人员将外来物种带入建设区域内。 3、施工期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1)取水口选择在枯水季节进行施工,减少扰动水体面积。 (2)施工期间严禁将生活、施工生产污水排入河流,严禁将生活垃圾和施工弃渣丢弃至河流,严禁污染地表水水质情况发生。 (3)为了降低施工影响,取水口施工采取围堰施工,围堰填筑料为项目开挖土方填筑,迎水坡采用编织袋护坡,迎水侧铺设土工膜防渗,在施工过程中围堰高度根据河流流量大小而调整。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围堰。 4、施工迹地恢复方案 (1)施工场地的垃圾要集中分类收集,定期运至当地垃圾收集点处理;应特别做好塑料袋等不可降解垃圾的收集和管理工作,禁止随意丢弃。 (2)本项目施工场地建设时不进行地面硬化,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建筑及时进行拆除,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施工活动造成破坏的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建议用适合当地生长的草种(白草、固沙草等),并定期洒水,保证植被成活率。 (3)防渗旱厕和沉淀池清掏后通过生石灰、消毒剂等方式对防渗旱厕进行消毒回填。 (4)施工区域施工结束后采取本项目设计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5)严禁随意多处设置施工场地,严禁在项目区植被覆盖率较好的区域内设置施工场地。 (6)取水工程完工后将对施工围堰进行拆除,拆除期安排在枯水期的晴天进行,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拆除,将围堰填筑土石方摊平项目区凹地处,并及时对库部进行平整、清理迹地,恢复为原地貌。 5、水土流失减缓措施 工程施工期间,因地表开挖、土方堆存等,加剧水土流失,应采取严格的环保、水保措施,以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的发生。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工程土石开挖应尽量避开雨季。 (2)工程施工中做好土石方平衡工作,挖方及时回填,建筑垃圾及时清运,避免长期堆放造成水土流失、扬尘等影响。 (3)施工场地应注意土方的合理堆置,可将土石方压实堆存,以减小水土流失量。 (4)为减小风力扬尘,项目施工场地周围应采取围栏措施、毡布覆盖临时堆存土方、洒水降尘等措施。 (5)土石方回填,应边回填边碾压,不让疏松的土方较长时间搁置。碾压密实的土壤在水流作用下的流失量将大大小于疏松土壤。 6、其他生态保护措施 (1)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公告、宣传册发放及主要施工区设置警示牌等形式,加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严禁施工人员非法猎捕野生动物,以减轻施工对沿线陆生动物的影响。 (2)严格执行施工设计开挖范围,规范施工人员和施工车辆进出道路,最大限度减少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 (3)施工期间应对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以公告、宣传册发放等形式教育施工人员,通过制度化严禁施工人员非法猎捕、捕鱼,以减轻施工对沿线陆生动植物的影响。 (4)项目砂石料均从合法商品料场购买,严禁在保护区内私设料场。 (5)涉水工程在枯水季节迅速施工完成,减少扰动水体面积和时间。 | 1、临时占地恢复措施 在项目区沿线布置了 3 个施工场地,施工场地结束后已进行设备拆除,沉淀池和旱厕已拆除后恢复其原始地形地貌;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导流围堰。对施工临时占地采取平整基表土覆盖等措施后,播撒适宜区域生长的草种,并定期洒水施肥,保证其成活率。 2、陆生动物保护措施 加强了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及巡护工作,严禁偷猎、捕杀野生动物;优选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并在施工场地和施工生活场所设置警示牌和教育宣传栏,宣传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严禁施工人员将外来物种带入建设区域内。 3、水生生态的保护与恢复 禁止各类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洒水降尘,生活污水经收集后定期清掏外运周边农田施肥。施工结束后对围堰进行拆除,拆除产生的土石方用于堤身填筑;围堰渗水及其它出露水在围堰堰踵挖设截水沟和集水坑,集中将水流排出围堰;基坑低洼段的积水,先将其排至围堰堰踵处集水坑,再续排出围堰。 |
表7 风险设施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1、工程占地及植被保护措施 (1)施工前期,对项目区内占用草地区域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度 10cm,工程剥离的表土就近堆存于拟建工程附近,每 2 天/次进行洒水养护并采取编织布覆盖措施;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施工场地内的建筑物,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并采取本项目设计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2)施工中采用自卸车及人力搬运建筑材料,严禁使用履带式施工机械。 (3)在施工场地周边设置地界标志,将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征地范围内,禁止乱挖乱弃,严格控制行车范围,禁止车辆下道行驶,严格控制施工扰动范围,加强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将项目建设对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4)项目建设中尽量减少开挖量,减少弃土,在施工过程中应边开挖、边运输、边回填、边碾压、边采取防护措施。对临时堆土和堆放的施工材料进行临时遮盖防护。 (5)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施工时序,防止重复开挖和土石方多次倒运,减少裸露面积,缩短裸露时间;土石方工程施工尽量避开暴雨、汛期等恶劣天气施工。 (6)施工单位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增强施工人员环境保护意识。 2、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动植物保护意识。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动物保护意识。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严禁偷猎、捕杀野生动物。同时层层签订野生动物保护责任书,明确相应人员的责任。加强巡护工作,防止偷猎、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发生。 (3)调整工程施工时段和方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不进行施工;严格控制工作人员活动范围;减少对动物的影响。野生鸟类和哺乳动物大多在早晨和黄昏或夜间外出觅食,正午是鸟类的休息时间。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力求在早晨和黄昏降低施工强度。不进行夜间作业,力求不影响动物的休息。 (4)优选低噪声设备,避免对周围声环境造成影响。 (5)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在施工场地和施工生活场所设置警示牌和教育宣传栏,宣传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严禁施工人员将外来物种带入建设区域内。 3、施工期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1)取水口选择在枯水季节进行施工,减少扰动水体面积。 (2)施工期间严禁将生活、施工生产污水排入河流,严禁将生活垃圾和施工弃渣丢弃至河流,严禁污染地表水水质情况发生。 (3)为了降低施工影响,取水口施工采取围堰施工,围堰填筑料为项目开挖土方填筑,迎水坡采用编织袋护坡,迎水侧铺设土工膜防渗,在施工过程中围堰高度根据河流流量大小而调整。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围堰。 4、施工迹地恢复方案 (1)施工场地的垃圾要集中分类收集,定期运至当地垃圾收集点处理;应特别做好塑料袋等不可降解垃圾的收集和管理工作,禁止随意丢弃。 (2)本项目施工场地建设时不进行地面硬化,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建筑及时进行拆除,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施工活动造成破坏的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建议用适合当地生长的草种(白草、固沙草等),并定期洒水,保证植被成活率。 (3)防渗旱厕和沉淀池清掏后通过生石灰、消毒剂等方式对防渗旱厕进行消毒回填。 (4)施工区域施工结束后采取本项目设计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5)严禁随意多处设置施工场地,严禁在项目区植被覆盖率较好的区域内设置施工场地。 (6)取水工程完工后将对施工围堰进行拆除,拆除期安排在枯水期的晴天进行,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拆除,将围堰填筑土石方摊平项目区凹地处,并及时对库部进行平整、清理迹地,恢复为原地貌。 5、水土流失减缓措施 工程施工期间,因地表开挖、土方堆存等,加剧水土流失,应采取严格的环保、水保措施,以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的发生。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工程土石开挖应尽量避开雨季。 (2)工程施工中做好土石方平衡工作,挖方及时回填,建筑垃圾及时清运,避免长期堆放造成水土流失、扬尘等影响。 (3)施工场地应注意土方的合理堆置,可将土石方压实堆存,以减小水土流失量。 (4)为减小风力扬尘,项目施工场地周围应采取围栏措施、毡布覆盖临时堆存土方、洒水降尘等措施。 (5)土石方回填,应边回填边碾压,不让疏松的土方较长时间搁置。碾压密实的土壤在水流作用下的流失量将大大小于疏松土壤。 6、其他生态保护措施 (1)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公告、宣传册发放及主要施工区设置警示牌等形式,加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严禁施工人员非法猎捕野生动物,以减轻施工对沿线陆生动物的影响。 (2)严格执行施工设计开挖范围,规范施工人员和施工车辆进出道路,最大限度减少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 (3)施工期间应对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以公告、宣传册发放等形式教育施工人员,通过制度化严禁施工人员非法猎捕、捕鱼,以减轻施工对沿线陆生动植物的影响。 (4)项目砂石料均从合法商品料场购买,严禁在保护区内私设料场。 (5)涉水工程在枯水季节迅速施工完成,减少扰动水体面积和时间。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1、临时占地恢复措施 在项目区沿线布置了 3 个施工场地,施工场地结束后已进行设备拆除,沉淀池和旱厕已拆除后恢复其原始地形地貌;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导流围堰。对施工临时占地采取平整基表土覆盖等措施后,播撒适宜区域生长的草种,并定期洒水施肥,保证其成活率。 2、陆生动物保护措施 加强了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及巡护工作,严禁偷猎、捕杀野生动物;优选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并在施工场地和施工生活场所设置警示牌和教育宣传栏,宣传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严禁施工人员将外来物种带入建设区域内。 3、水生生态的保护与恢复 禁止各类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洒水降尘,生活污水经收集后定期清掏外运周边农田施肥。施工结束后对围堰进行拆除,拆除产生的土石方用于堤身填筑;围堰渗水及其它出露水在围堰堰踵挖设截水沟和集水坑,集中将水流排出围堰;基坑低洼段的积水,先将其排至围堰堰踵处集水坑,再续排出围堰。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相关公告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